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中醫適宜技術學習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適宜技術學習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適宜技術學習

第1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認識教學中存在的差異性,首先就要了解差異性產生的原因。我認為造成學生信息技能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環境、家庭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學生自身興趣愛好的不同。

一、學校信息技術教育環境導致差異

當前,開展信息技術教育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根據各個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環境,有的學生能在比較好的信息技術教育環境中學習,有的學生卻沒有操作過計算機。因此,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的情況不同,是造成中學階段學生信息技能差異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學生家庭條件及重視程度導致差異

部分學生家庭條件好或家庭重視信息技術教育,家里能夠配置計算機,平時耳濡目染,已經初步掌握了較扎實甚至較豐富的信息技術知識。而一些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平時基本上沒有接觸到計算機及信息技術,只有在學校里才能接觸到信息技術知識,很明顯,這部分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及操作信息技術的能力方面處于弱勢。

三、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不同導致差異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句名言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有的學生對本學科感興趣,不管在課堂上或在課后,他們都能主動學習、探討問題、請教老師,能夠很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在學習興趣濃厚及不斷地成功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持續豐富知識、操作能力,相對的成績就提高得很快。反之,如果對本學科不感興趣,連鼠標鍵盤都不愿碰,一個個陌生的術語左耳進右耳出,操作的時候變成看著別人動手,這樣對本學科就可能“升級”為毫無興趣。

面對諸多的差異性,我們必須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差異,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采取差異教學手段,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認清個體差異學生的需求,鋪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及操作能力,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這也是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現狀,全面改善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重要措施。那應該怎樣實施差異教學呢?

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具體實施策略。

1. 設置不同水平層次的教學目標

要進行此種教學,首先我們應該對學生的基礎進行摸底,一般可以采取問卷調查、測試等方法。接著我們可以將教學目標和課堂學習(操作)任務分為合格、良好、優秀幾個不同水平層次,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來選擇學習目標及相應的課堂學習(操作)任務。同時,也要根據不同層次水平及時給予學習進步的學生以激勵性評價,從而更進一步地激發學生對于本學科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學習word文檔編排的時候,我對信息技術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進行重復練習,并熟練完成教材案例(文檔內容、圖片材料等一致)操作步驟,達到和教材案例一樣的效果,完成基本任務。而對于信息技術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在完成基本任務后,給他們一個具體任務,運用掌握的知識對其他幾份word文檔進行編排(提供文檔內容、圖片等材料),并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審美觀、創意進行多種編排處理。結果,不但所有學生都能完成基本任務,而且不少學生都能提供“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設置不同水平層次教學目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來選擇學習目標及相應的課堂學習(操作)任務,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在課堂上都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

2. 團隊協作學習

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一個個的學習小組,以團隊協作的學習方式實施不同水平層次的教學。首先按照不同班級學生的水平,采取“強弱合作”“強強聯手”等分組方法,以每個小組6~8名學生為宜進行分組。接著使用任務驅動法,讓各個小團隊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協作式的學習。在“強弱合作”小組中,水平一般、興趣較低的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將會尋求水平較高、興趣較高的學生的幫助。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既讓水平一般的學生得到了激勵,也促使能力較高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可以說獲得了雙贏。這種強弱合作的團隊協作學習不僅能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且還能培養學生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的團隊協作精神,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3. 針對性教學

鑒于個別學生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水平較高的學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一般的課堂教學是無法讓他們獲得真正的“成功”,這時就必須對他們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進行針對性教學。如何把課堂教學與針對性教學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純地在課堂教學中加進對個別學生“開小灶”的方法呢?這要求我們必須將針對性教學的策略和方法體現在課堂教學、操作訓練等方面,從而使學生認真、正確地對待信息技術的學習。比如針對水平較高的學生經常拓展課外知識,加強操作訓練的難度,并在創意等思維方面進行引導,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則要從家庭、興趣等根本上尋找原因,找出適合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養成主動學習、探討的習慣。

第2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  教育  構成藝術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市場對現代設計人才要求的高起點、批量化,使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盡快為社會提供現代藝術設計人才日益緊迫。但中國現實的藝術設計教育狀況,又十分令人難以滿意。縱觀全局,要想使現代藝術設計教育體系達到比較完整,盡快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體現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現代藝術教育體系。而構成藝術是任何藝術和設計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三大部分,它存在與一切藝術和設計的任何角落,也是世界各高等院校該類專業不可或缺的核心課程。

        一、構成藝術的發展和現狀

        構成藝術是現代設計教育的基礎, 是現代藝術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是訓練學生如何利用元素進行美的創造, 研究如何運用和掌握形式美的構成規律等的重要課程。構成設計的觀念,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開始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所活動,無論在繪畫還是設計中,都主張以抽象的形式來表現,放棄傳統的寫實,這種觀念經過俄國的構成主義,風格派,以及在造型設計中影響最大的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不斷完善、發展,逐步從新的思維方式、美學觀念建立起一個新的造型原則;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也隨之發展成為現代教學訓練的基礎。

        在國內,構成設計從最初的由平面構成,立體構成組成,發展到由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和光的構成為主要內容,并加入了新的時代設計元素多媒體與電腦技術的運用。

        二、藝術設計教育中構成藝術教學存在的誤區

        1.不重視構成藝術課程中的交互性知識

        點、線、面、體、色、光、材料是抽象構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其中任何一個都能構成單獨形成審美的造型。通常情況下,它們之間相互綜合構成容易營造出更具美感的形態。這一點應該是教學中的關鍵所在。但是通過對畢業生知識結構調查分析,這一點并沒有在課堂上被教師所重視。產生這個誤區主要歸因于現行的教材存在薄弱環節,授課教師對抽象構成的知識掌握不全面、不深透。

        點、線、面、體、色、光、材料元素也是我們使用頻率最多的幾個元素符號,倘若其中一個知識點掌握不完整,必定會限制構成創作在一定范圍的 “自由度”,增加構成設計的難度。學習這些元素不僅是構成的基礎內容,還是不同構成之間相互支撐的條件,滿足了這些前提條件才能談及下一步的實際應用,這就是學習構成學的主要目的或稱為專業設計的問題。

        2.不同構成藝術課程中的誤區

        掌握構成藝術的理論、技法和實際應用方法是學習構成設計的前提要求,即使簡單化的重復、近似、漸變、發射、特異、對比、密集、肌理、空間、群化等平面構成形式,都應該在實現它們的實用性功能之后再考慮體現其審美形式。該課程的實用價值就是構成藝術的生命力所在。教學中,有個典型的錯誤現象就是:學生以完成作業而練習,不知所用,導致學生厭學。色彩構成教學包含色彩理論和心理色彩創意構成兩項內容。

前者講授色彩的基本規律和基礎知識,是理解性的內容;心理色彩構成是創意性訓練的環節,追求具有針對性的主題設計。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們花費的精力大都在學習基本的色彩原理和“程式化”的構成方法,與應用性設計有關的創意作業在最后一周“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按照授課順序,學習立體構成是美術類學生接觸三維空間造型的第一門課程,同平面、色彩構成相比,立體的空間構成的語言和視角是建立在它們的基礎之上,所以要求完成的條件更多更高了。準確地說,立體構成是學習抽象雕塑的理論、方法,但教學中存在著典型的誤區,因此混淆了立體構成和“行為藝術”的區別;初學者不習慣用審美法則要求去推敲、比較元素的數量、體量、位置和色彩等因素,常常導致“堆砌式”的組合;綜合構成是立體構成的基本特性。廣泛地接觸材料,是掌握構成應用的關鍵步驟。

       三、構成藝術教學實踐的創新探索

        1.重基礎,寬口徑

        重基礎、寬口徑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美國的設計教育改革起步較早,基礎課的比例已增至50%,同樣日本的設計專業也是注重基礎課程的學習,然后才能進入專業課程的進修。而在歐洲的設計院校則不把課程固定在過細的專業劃分上,這都反映了人們對設計基礎課程新的認識和重視。在我國,很多高校也越來越重視起對藝術設計基礎課程設置與改革,更注重對學生設計基礎技能的培養和加強。深感這一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2.交流與合作

        在教學過程中的要求是師生交往、同學之間交往及教育者之間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互相促進互相學習,教學相長。比如在歐洲的一些國家中有美術學院的教師都是流動的,通過聘任的時期來掌握和控制,是為了保證藝術教學觀念的更新。

        3.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創新型人才,所謂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例如在構成的教學中通過理論知識的講授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的同時,在通過一些課題的訓練提高創新性思維的培養達到對知識的再次鞏固和理解。平面構成中主要是對圖形的構思、組合和分解,從而再形成新的形來達到創造、創新的目的。

        4.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整合

        理論聯系實際既是思想的精華,也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必然產物。教師要精力集中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對于藝術設計專業來說更加要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那么三大構成是設計基礎,對于今后專業課學習起到承上啟下、至關重要的作用。平面構成用在各種平面設計當中,色彩構成提高色彩搭配能力,立體構成主要用在雕塑,建筑等方面。三大構成的學習可以提高整體的審美水平和對藝術的理解。對構成課程的教學如何加強理論與實踐要做好以下兩方面,一是運用多媒體技術直觀性教學與課程整和為我們基礎教學提供最理想的教學環境。二是實踐出真知。理論教學教授更多的是專業理論,而實踐則豐富學生的動手能力、社會經驗和學科的知識,培養了他們自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總之,作為重要基礎課程之一的構成藝術教學實踐與探索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學科的科學性與專業性,使現代設計的基本觀點和教育方向在其教育體系、設計理論實踐中更加成熟完善,實現教學、研究、實踐三位一體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陳瀟瑋.淺談構成設計課程教學創新[j].藝術與設計,2008年03期.  

[2]趙擂.構成藝術課程的改革與創新[a].廣東輕工業,2008年4月第4期.

[3]吳筱榮.走出構成藝術教學的誤區—基于當代構成藝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美術大觀,2008年09期.

第3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關鍵詞:當前文藝理論、建設、學術意識

文藝學的學科建設,是中國文藝理論界進入2l世紀以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不少學者對文藝學學科的發展前景持樂觀和自信的態度,但更多的學者是對文藝理論的問題和危機的反思,對其發展充滿憂患意識。的確,如何解決中國文藝理論的某些概念、范疇和方法與當下文藝實踐脫節的問題?如何有效地把中國傳統文論的資源轉化為當代文論建設的因素?如何確立中國本土的問題意識,在中國語境下合理地吸收利用外國文論資源?如何在注意文藝學學科的本質特征、學科內涵的同時,重視文藝學學科創新擴容、多元互動的發展趨勢?以上種種問題,我們覺得,更新文學觀念,在文藝學學科建設中樹立問題意識、問性意識、共生意識、發展意識,對我們解決這些問題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問題意識

文藝學的“問題”,是指文藝學所面臨和尚待解決的課題或矛盾。文藝學的“問題意識”,就是能察覺、認識到文藝學的這些課題或矛盾,并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世紀之交的社會文化生活在急劇變化。電子媒質是繼紙媒質后的又一次媒介革命;精英文學日見萎縮,文學進一步泛化到大眾文化中;圖像一躍而成為文化生活的中心,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審美趣味、閱讀習慣。與這些變化相應的是文學以及人們的文學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文學觀念與現實的文學實踐相去甚遠,很難適應時代的要求。社會實踐向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和問題群,我們應當認識和承認這些問題,積極參與和回應這些問題。社會的轉型與文學實踐的巨大變化,促使當代的文藝學必須從變革著的文學實踐出發,分析新現象、研究新問題,在理論上不斷創新擴容,使之適應時展和社會需要。如果文藝理論的概念、范疇以及相關的方法脫離了文學實踐,文藝理論就會失去它的生機和活力,成為空中樓閣式的、僵化而無用的東西。文藝學面對當下的文學藝術實踐,許多問題凸現出來了。現在人們的文化生活重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對文學的需求更偏重于娛樂和情感需求,還有的崇拜自然本能,追求感官刺激。在巨大的感官沖擊下,在文學藝術審美生成的日益消解中,如何將文學藝術的審美特征與大眾文化很好地結合起來?如何用人文精神來支撐我們的精神家園?如何體現對人的生存處境、對家園邦國命運的關懷?這是文藝學正面臨和尚待解決的課題。文藝學應該以專業為依托,積極地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目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問題”顯得更為復雜。對于文藝學來說,“中國近百年來都始終籠罩在西方主義的陰影下,沒有自己的理論話語體系”。對于西方理論,我們更多的是簡單介紹,隨意嫁接,卻沒有學會或沒有完全學會提出文藝理論的中國問題,并將其提升為中外共享的智慧。當然,借鑒國外的理論資源是必要的,如無數前驅對的追尋,如20世紀西方文論對我國文論的豐富和啟示。但問題是,借鑒國外的理論資源不是照搬新名詞、新術語,或用外國的理論來分析我們的文學現象,而應該是一種對話交鋒,是一種創造性的借鑒和接受。

在與外國理論的對話交鋒中,如果我們一味地追蹤西方世界的理論潮流,提不出自己的問題,沒有自己的見解,就很難通過創造性地借鑒和接受他人的理論,來達到豐富、充實和推動中國文化和文論發展的目的。文藝理論從何而來?如何進行古今對話,實現古今貫通?這是文藝學學科建設中需要面對和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文藝理論源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實踐。當一定時期的文學經驗凝固下來,轉化為概念、范疇和相關的方法,并在長期的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的時候,這種理論同時也就獲得了超越時代和民族的價值。中國的古代文論正是這樣。中國古代文論不但有屬于我們民族的東西,還有許多屬于未來的、中外共享的智慧。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文學理論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并不完全依附于所謂當下文學經驗,它還有著自身內在的發展、運作規律和規則。”]中國古代文論是中國歷代文論家依據不同的時代課題與人生問題,探討文學創作的經驗,追尋文學的終極意義熔鑄而成的。它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學觀念的演變,表現了各種不同的文學批評方法,以及具有民族傳統和東方特色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在今天的文藝學學科建設中,我們應該把中國古代文論傳統作為一個重要對象。

二間性意識

在當代社會生活中,多種學科之間、不同種類的文化之間、各個民族或國家之間,都存在著極為豐富多樣的對話與交流。而在文學實踐中,作者與世界、作者與文本、作者與讀者之間也存在著對話與交流。這種對話交流形成了一種主體間性,即“主體一主體”的交互主體性,它包含著主體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否定、相互協調、相互交流。我們在文藝學學科建設中需要和尋找的正是這種主體間性。主體間性是現代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對象主要是主體之間的對話、交往關系。

主體間性理論不是從主客關系而是從主體與主體的關系來規定存在,認為世界不是與我無關的客體,而是與自我一樣的主體。從這一理論出發,來探討文學的主體間性,可以實現方法論上的根本變革。文學的主體間性表明,文藝活動不再是對于社會生活的反映或者認識,而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其中,創作活動乃是藝術家與所描繪的對象或者人物之間的相互交流,而接受活動則是讀者以作品為中介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交往活動。文學創作活動表現為作家與生活之間的關系。

第4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1.  (1)3元=(   )角 (2)70角=(   )元

2.  (1)4角=(   )分 (2)60分=(   )角

3.  (1)5角8分=(   )分 (2)19分=(   )角(   )分

4.  (1)3個一和8個十組成的數是(   ). (2)10個十組成的數是(   ).

5. 56的十位上的數字是(   ),表示(   )個(   );個位上的數字是

(   ),表示(   )個(   ).

6.  (1)1角5分-4分=(   )角(   )分 (2)4角+9角=(   )元(   )角

7.  (1)5分+3分=(   )分 (2)1元-6角=(   )角

8.  (1)1角2分-6分=(   )分 (2)9分+5分=(   )角(   )分

9.

長方體有(   )個.正方體有(   )個.球有(   )個. 圓柱有(   )個.

共有(   )個圖形.

10. 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把下面各數排列起來.

45  54 40  50 34 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用30、8、38三個數寫出兩個加法算式、兩個減法算式.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 口算題(每道小題 12分 共 24分 )

1. 12-5=  18-9=  6+8= 11-9=

6+9=  7+4=  14-5=  12-4=

16-7=  13-6=  8+5= 15-8=

2. 36-(9-7)=  15-(12-7)= 76-70+8=

4+(15-8)=  8+(11+30)= 50+10-30=

29-(13-5)=    60-20+5= 40+(16-9)=

三、 文字敘述題(每道小題 4分 共 8分 )

1. 一個加數是26, 另一個加數是50, 和是多少?

2. 從68里減去5, 差是多少?

四、 應用題(每道小題 6分 共 24分 )

1. 一輛公共汽車,到和平路下車35人,車上還剩20人,公共汽車中原有多少人?

2. 媽媽買上衣和褲子共用去79元,買上衣用去50元,買褲子用去多少元?

3. 林林已經寫好30個生字,還有40個生字沒寫,他要寫多少個生字?

4. 少先隊員學雷鋒,一班和二班共做好事39件,其中一班做20件,二班做多少件?

五、 選作(每道小題 10分 共 20分 )

第5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學生考試質量分析:

參加考試人數:14人

總分:1400分 平均成績:83分

及格人數:12人 及格率:85.7 %

優秀人數:10人 優秀率:71.4 %

從卷面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通過口算、填空、判斷、選擇、動手畫等完成。第二類是綜合應用,主要是考應用實踐題。 無論是試題的類型,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面面俱到、獨具匠心,試題深入淺出。包括看圖列式----一圖四式和根據圖寫算式等。本次試卷共有五大題題。各種題型都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訓練,整個試卷體現“數學即生活”的理念,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

對于此次的測試做了一下的分析:

從學生做題情況來看,成績不夠理想。第一題,“看誰算得對”,主要考查學生口算、寫數的能力。這一題學生都數的對、寫的正確,這和平時勤加練習分不開。但是有學生卻幾乎全錯,還有幾個同學粗心大意會把“+”看成“-”造成了不必要的扣分。縱觀整個做題情況,大多數學生計算能力較強,能熟練掌握計算技巧。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較牢固。

第二題,“想一想 填一填”共分為四個小題。第1小題“填一填”考察學生幾和第幾的區別還有從左數與從右數的區別。這小題大多數學生輕松拿下就是左右還不清楚的孩子失分了。第2小題“找規律填數”期中一道稍難題難道了不少的學生,它不是按順序的而是兩個兩個的減少。不少學生沒有打破常規思想一個一個加或一個一個減,以后在這方面就要引起注意了千萬不要局限、束縛學生的思維。第3、4小題是在圓圈里填“>、< 、= 、+ 、-”使式子成立學生做得還比較好的。

第三題,畫一畫。這題共有4個小題,學生基本都答出來,個別學生不會做的也有。這題通過讓學生動手畫做題目。這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比多少,比高矮的掌握。。其中包括了:比多少、判斷多少、高矮。這題學生答的相當滿意,看來掌握的還不錯。

第四題,“數一數 填一填”有區別與第二題,第二題是數字而這一題卻是結合圖形的認識。這里有:圓柱、圓、球、正方體、長方體。這一題考察學生對基本圖形的認識和一些基本知識的運用。由于這一題當中的正方體有點像長方體了,所以出現了學生視覺的誤差,從而出現了兩種答案。

第五題,“看圖列式”一共五個小題。1、2、3、4小題看圖列式,有“一圖四式”有根據圖意寫算式的。第5小題是最能發揮學生獨特體驗和考驗學生發散思維的考題。這道題目出的是操場上課間的一幕,有人在跳繩,有人在跳高,有人在踢足球,然后學生根據圖寫算式。有幾個好學生就是在這里出錯了,其他出錯的同學也不少。對于像這樣存在一定難度的問題,反映出學生獨立分析問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這與平時訓練少也有一定的關系。學生還不會轉換思維,其實這跟一年級學生的智力發展有極大的關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學當中就必須多加引導、發展他們的思維。

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忽視有些自己以為無關緊要的知識;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2、教學中要重在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3、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要學生說題目的算理,也許不一定會錯,但有時他們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學生排除計算干擾的本領。。

4、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多做一些與生活有關聯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6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關鍵詞:信息時代;教學案例;深究任務;與時俱進

縱觀時代變化,信息化的步伐日益走進我們的生活。現在的社會信息無處不在,科技、通信、氣象、救災等,多方面涉及我們的生活。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將學到的信息與技術更好地利用呢?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在多年的教學中和多名教師的經驗與交流中,我總結了以下三大方面。

一、關注信息與技術課堂中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興趣中主動學習

不管什么樣的教學,難免有讓人枯燥的時段,怎么樣更好地去利用這段時間呢?我們應該深入地了解學生對什么樣的學習信息比較感興趣,總結起來是教學中必備的教學方案。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灌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什么時候在快樂中學習,是學習東西最佳的方法和方式。如教學中出現學生厭煩的時候,我們可讓學生看看當今時代信息化在這個領域的使用和發展,特別是手機領域中的發展和變化。最主要的是盡最大努力去吸引高中一年級的學生認知和了解信息技術,讓他們深入了解到學習信息與技術的重要性。

二、讓從高中開始學習信息與技術的學生緊密地聯系現實,感受學習的重要性

1.重要的是聯系現在的現實世界,自己身處何地何方,怎么樣去更深刻了解信息化的大背景。在這大背景下我們學習信息與技術的關鍵所在,社會的變化和發展需要信息化,甚至大的方面,中國在世界中的信息化是何走勢,如果中國想在信息化的世界中占據一定優勢,學習信息與技術就勢在必行。

2.在美國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物化聯網模式的信息化戰略信息高速策略;歐盟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提出了“FP7物聯網是我們的未來”的戰略方案;日本在信息化下提出了“泛在網為立國之本”的戰略國策。甚至在世界各個企業中信息化方案也比較甚多,如Intel企業在長遠的規劃中提出了“Intel傳感器網絡速芯研發”的規劃,還有NOKIA企業提出的“傳感星球”開發和沃爾瑪提出的“智慧物流”。我們13億人口的大國該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何去何從呢?在兩院指出“物形網支持智慧能服務,為個性化制造服務”。在考察無錫高新微納傳感應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時提出“積極創造條件建造中國傳感中心,發展物聯網”。

3.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習信息與技術的深刻意義。學習現在,成就未來!

三、實踐是高中信息與技術更好的運用,也是增強學習興趣的途徑

實踐是檢驗所學知識是否能夠被利用的最好老師,更是學以致用的最本質屬性。在實踐中認識和感興趣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增強了在高中階段學習信息與技術的濃厚興趣。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說“學以致用,知天下所致”。在實踐中尋找學習知識的真理,相信我們的洞察力,因為學習而精彩。聯系實際,學習信息與技術回歸到它最本質的要求,也是其中的屬性。

第7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二、填一填:(27) 1、(1)一共來了( )個朋友,小獅子排第一,小豬排第( )。小烏龜的前面有( )個朋友,后面有( )個朋友。(2)、比一比:在里畫√ (1) 誰高? 小羊小鴨子(2) 誰跑得快? 獅子烏龜

2、小括號里填幾?5+( )=8 4+3=9-( )

3、在填<、>或=。 2+3+0 5-2+3 4+57+2 10-26 8-5 3+7

4、你能接著寫下去嗎? (1) 10 4 2 0(2) 2+1 3+1 4+1 5+1 (3) 5、寫出小正方體的個數。(8)

( )個 ( )個 ( )個 ( )個

三、在正確答案后面畫∨(4) 我8歲,我好朋友的年齡和我差不多。1歲 5歲 7歲 12歲 四、把同一類的序號填在圓圈里。(6)

五、看圖列式:(10)

1、 =(只)

2、?只

9只 =

六、解決問題:(20)1、我們來了2只 我們來了7只 和 一共來了幾只? =(只) 2、一共有多少個大蝦? =(個)

3、一共有多少個貝殼?

=(個)

4、

第8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一、2013年中考數學試題分析

2013年中考數學試題涉及的內容包括,考察全面,布局合理,具體分布如下:

1. 從命題范圍看考點考試內容基本涵蓋初中數學的主要內容

主要有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其中數與代數有第1、2、4、6、11、16、17、18、23題,共53分,圖形與幾何有第3、5、12、19、21、22共43分,統計與概率有第7、13、20共20分,綜合與實踐有第8、9、10、14、15、24共34分。

2. 從命題思路看方向

(1) 試題保持穩定,但穩中有新,穩中有變,對教學有指導意義。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全面,緊扣考試大綱。試題起點低,充分考查學生對于數學基本思想、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適于不同的學生發揮各自的水平。試題貼近生活,考察應用,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

(2) 試題打亂了有簡單到復雜的傳統排序,在選擇題、填空題及解答題中都有難題,如選擇題第5題就是考察圓的幾何題,并不是一眼就看出答案,而選擇題第9、10、填空題第14、15更是具有相當的難度,變過去最后一道壓軸題把關為現在的多題把關,題目難度起伏變化,這對學生調控自己考試情緒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試題的編擬力求出新,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著重考查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例如選擇題第3題三視圖與立體圖形的聯系,對圓錐的考察以往側重于側面積或全面積的計算,而這次考察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再例如選擇題第9題,考察了數學史上的萊布尼茲調和三角形,對學生發現規律、應用規律提出較高的要求,要求的是第八行的第三個數,如果學生看出了規律,但只會用笨辦法一行一行的一個一個往下推,則耗時耗力,最后其他的題目沒有時間做了,顯然不能適應考試的要求,較好的方法是快速看出每一行第一個數、第二個數的規律,而第八行的第三個數等于第七行的第二個數減去第八行的第二個數,這樣比較簡便。

3. 學生在考試中反映出的問題

(1) 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扎實,理解、分析、轉化、歸納不過關,在選擇、填空、基本解答題中失分過多,造成數學成績的不理想。數學成績的好壞關鍵在于選擇、填空、基本解答題的得分,而不是最后二道題的得分。

(2) 運算能力差。一些學生平時不想筆算、心算,一味依賴于計算器,加上考試緊張,造成一些簡單的計算題出錯。

(3) 解題規范性差,缺少必要的說理過程,推理缺乏邏輯和規范,想當然。卷面不整,書寫不規范,影響了考試成績。

(4) 考試心理薄弱,過分緊張,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錯誤。特別是在較靠前的位置就遇到了沒有把握的題,就非常緊張,乃至影響到后續題目的解答。

(5) 時間把控不合理,不懂得合理舍棄,由易到難。學生往往在一道題目上耗時太多,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即使解出來,其他的題目就根本沒有充分的時間去閱讀、分析、解答了。還有的學生走到另一個極端,不能充分考慮,每一道題都是想個大概,淺嘗輒止,沒出來就放棄了,撒胡椒面,平均用力,沒有有的放矢,結果成績也非常不理想。

二、復習建議

1.依托課程標準和課本,落實三基

課程標準是編寫教材和試題的根本,課本是課堂教學的依據,是中考數學的源頭,要充分發揮課本作為試題來源的功能。以課本中的例題、習題的變化為題源,以課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的應用、推廣為題源,以課本中的課題學習、閱讀材料為題源是常見的三種命題方式。所以在復習中不能脫離課本,另起爐灶,而應以課本為基礎,再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夯實課本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有效的拓展。

2.全面復習,自建知識網絡

復習的重要任務是梳理知識,使散狀的知識系統化、有序化、網絡化。這些內容若完全由教師完成,則不宜內化為學生的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既是一個重溫知識、重溫課本的過程,更是一個強化、提高、歸納的過程,一個把課本由厚讀薄的過程。這些歸納的知識常以學生熟悉的框圖、表格形式出現,既便于記憶,更便于應用。

3.重視糾錯,提高復習效率

復習過程中,更要重視和培養學生的糾錯習慣。每一個學生都要有一個錯題集,對于曾經做錯的題,要記錄下來,并且再反思、再認識、再提高,讓學生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方法的認識和理解應用。

4. 分析題源,明確方向

研究中考試題的來源,可為中考復習指明方向。中考試題的來源主要來基于以下幾方面;

(1) 源于課本。課本是實體的基本來源,是中考命題的主要依據,多數試題是在課本原題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發展、變化而來的。

(2) 源于生活。以實際問題為背景,考查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順應了新課程發展的要求,是中考試題的命題方向。常涉及的源于生活的題有應用題、數據的統計應用、解三角形問題等。

(3) 源于初高中數學的銜接點。為了使學生在升入高中后能更好的適應高中數學教學的需要,在中考中著力考察學生對于初高中數學的銜接知識掌握的程度,這已成為中考命題的熱點。主要有代數式計算、方程、函數、圖形變換的應用,抽象符號的理解應用等,尤其是函數的應用。

(4) 源于數學史及現代數學發展的成果。如單位分數、萊布尼茲調和三角形、計算機程序框圖的理解計算等。

5. 抓好訓練,提高速度

復習中時間有限,一定要用好這些寶貴的復習時間。強化解題能力技巧的形成,包括計算、推理、畫圖、語言表達、邏輯條理等,要做到規范熟練,注重思路的清晰性、思維的嚴密性、敘述的準確性、書寫的規范性。對于選擇題、填空題的特殊解法要專門訓練,使學生在考場上能熟練運用這些特殊解法,常見的有特值法、估算法、排除法、圖像法等。

6.重視考試技巧的培養

強調細節決定成敗,克服學習中貪多求快、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壞習慣,平時養成經常思考、深入思考的好習慣,做到容易題規范不粗心,復雜題有興趣和毅力,培養靈活的數學思想能力和方法,特別是聯想能力、轉化能力。讓學生養成從易到難的解題習慣,首先要把該拿的分都拿上。遇到一時一點思路都沒有的問題,應該先放下做別的題,等到絕大多數題都解完以后,再從最有把握突破的問題重新開始思考,思考的方法一般先看它屬于那一個專題,過去是否做過類似的題,尤其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如何轉化,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針對這道題哪一種方法最好。

7.加強考試心理的調適

第9篇:中醫適宜技術學習范文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教學內容與學習方式進行整合,是目前作文教學急需嘗試和探究的方向。那么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怎樣才能以現代信息技術為依托開展作文教學呢?筆者認為,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以構建新的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教學模式,不失為一種新嘗試、新做法。教師主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作文評改的興趣,感受其中的樂趣,從而達到自覺自主學習作文的目的。其立足點源自語文課程標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

這一教學模式需要一定的教學配置,一是配備專用的多媒體教室,一是在一定的地址設置作文評改論壇。教學前要請學校信息課教師利用信息課,讓每個學生在網上注冊登錄,進入論壇。學生需要在課余時間把自己的習作錄成電子文稿,等到上語文課的時候,按教師的統一要求把文章貼到論壇習作待評區。這樣就可以進入具體的教學環節。

環節一:分組 根據學生平時作文狀況,把班級學生合理搭配,按主要學習點分成5個小組,并且各指定一位語文分析、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為組長。第一學習點為切題分析,切題分析組主要分析作文內容與作文話題或材料等之間的本質聯系,并分析在文章的主要點題點能不能體現作文命題意圖或題意,如在標題、開頭、主體段落、結尾等處。第二學習點為內容鑒別,內容鑒別組主要是看行文是否思路清晰、主旨明確、結構完整、語言流暢、感情真摯。第三學習點為充實評判,充實評判組主要分析是否中心集中、素材豐富、表達多樣等。第四學習點為文采鑒賞,文采鑒賞組的主要任務是推薦鑒賞文辭形象、修辭精彩、句式靈活的好文章。第五學習點是創新鑒別,創新鑒別組的任務是鑒別觀點、素材、構思、語言等某一方面的新穎獨特之處。

環節二:評改 學生上機進入論壇,每人負責5篇作文的預設專項評改,按三等分類給出等級、評分和評語。有疑問的在論壇討論或詢問老師。預計10分鐘完成。

環節三:總結 組長主持小組成員對評改情況進行分析,在網上討論后投票選出最佳評改人員,并且在設置的子論壇上對情況做總結,列出全班作文等級表。預計5分鐘完成。

環節四:解疑 全班反思自己的作文,與評改者做問題探討,同時回答自己評改的作文作者的詢問。教師在網絡教室負責查詢點評或在論壇上解答疑問。預計用10分鐘完成。

環節五:反饋 組長和最佳評改人即席發言,反饋評改專項中出現的問題和優秀文章。預計每人4分鐘,共40分鐘。

課后學生根根據具體的評改意見在電腦上修改自己的習作,然后把修改后的電子稿上交到論壇教師評改區。教師在電腦上用紅色批注、評講后,學生可以直接在論壇教師評改區閱讀已評講的作文。教師可以挑選優秀作文,向報刊投稿。

這一信息化作文課堂教學模式益處很多。一是經過學生評、自己改、教師改的多次批改實踐,學生不僅明確了作文寫作的各方面要求,而且能夠超越這些基本要求,創新為文。二是每個人都能和多名乃至全班同學交流作文,三人行必有我師,彼此修改、彼此探討,不僅增強了寫作的興趣與寫作能力,而且整個學習呈現出一派交流、開放的思想融合和碰撞氣象。三是每次批改作文,每人只批5本,負擔不重,批的人有新鮮感,讀的人有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批改作文的興趣和看別人批語的興趣。四是批改作文時,學生轉換自我角色,提高自我水準,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五是這種批閱的反饋周期短,在學生對習作還處于思維活躍期就及時給予修改意見,能夠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斟字酌句、提煉習作,以發展的眼光關注學生的作文過程,對學生的作文過程進行動態化的考察和評價,最終把優秀作品推向報刊,形成一定的教學成果。

總之,這一模式把計算機作為學生學習的認知手段和探索工具,在具體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利用其交互性激發學習興趣和發揮主體作用,去主動發現問題,主動探索問題,真正實現直覺思維與時間邏輯思維的結合,不僅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作文表達能力都得到較好的訓練,而且培養了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培養了創新精神、合作意識。

參考文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久久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软件|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情趣图文| 日本精品人妻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黄色小视频|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美女三级视频网站| 动漫av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 特级欧美插插插插插bbbbb|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AV网站中文|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视频|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不卡av东京热毛片| 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码专区| 无码av天天av天天爽|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性爱网站| 色婷婷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久久蜜臀一区二区三区av| 五月婷婷精品| av在线免费观看你懂的|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蜜臀AV| 18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精品久久久|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九色| 丰满饥渴老女人hd| 亚洲最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黄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一本加勒比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久久久国产精品黄毛片| 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777午夜福利理论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