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

第1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中原經濟區;農業高職院校;科技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3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3-0213-02

一、農業高職院校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必要性

實現科教興國戰略,高等教育責無旁貸。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建設方面,高等學校擔當了主力軍的角色。在當今時代,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決定高校辦學水平高低、社會影響力大小和對社會貢獻度的重要指標。同時,社會發展對高校的依賴性變得越來越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各類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提出要探索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路子。實現這一目標,必須依靠加強農業科技投入,提高農業科技研發水平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才能實現。在此背景下,農業高等職業院校的科研能力建設、科研隊伍培養、科研經費投入、科研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必須適應中原經濟區建設發展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是農業高職院校不可回避的現實。由于近幾年我國職業教育發展過快,很多學校存在科研基礎薄弱、科研條件差、科技投入經費不足、科研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致使農業高等職業院校參與科研項目機會少,科技創新能力弱,服務能力跟不上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為了增強農業職業院校的適應性和為“三農”服務的能力,以部分涉農高職院校為對象,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發展策略和建議,為農業高職院校乃至其他高職院校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農業高職院校的科研現狀及存在問題

1.對科研工作不夠重視,缺乏科研意識

有些教師對科研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只要完成教學任務就行了,搞不搞科研不重要,或者認為科研是普通高校和專業科研機構的事??陀^上講,與普通高等學校的科研工作相比,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存在基礎薄弱、科研條件差、課題數量少、課題層次低、科研業績認可度不高等現實問題,導致一些領導和教師,對科研工作重視度不夠,甚至缺乏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和消極,很多學校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圍和開展科研的動力,承擔科研項目不主動,很多人只是迫于評職稱的壓力或攻讀學位的硬性要求,才承擔課題和開展科研。

2.科研隊伍素質不高,科研工作不能持續發展

部分高職院校是由中專學校升格而來的,教師普遍缺乏參與科研項目研究的基礎與經驗,沒有經過科研工作的歷練。在申報科研項目時往往無從下手,選題隨意性大。加之教師的教學任務過重,特別是中青年教師,一面忙于備課上課,一面忙于進修、考試、攻讀學位,根本無暇顧及科研。此外,由于學校辦學經費不寬裕,允許教師參加科技交流和科研培訓的機會不多,因此,教師獲得科研信息有限,科研視野相對狹窄,對本領域科技發展熱點捕捉不準確,科研選題針對性差。多數高職院校沒有組建有明確研究方向的科研團隊,即便是能參與一些課題或項目,也是臨時找幾個人湊在一起,項目結束就各奔東西了,這些因素均導科研工作發展缺乏持續性。

3.科研投入不足,制約科研能力的提高

多數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把重心放在教學上,重視教學設施的配置,輕視科研場地和設備的建設,用于科研的經費與教學經費比例失調,科研經費嚴重不足,甚至沒有專門的科研經費。據統計,目前農業高職院校年科研經費50萬元以上的占20%,30萬―50萬元的占10%,10萬―30萬元的占20%,不足10萬元的占50%??梢姡鄶缔r業高職院校存在科研經費緊張的狀況。短缺的經費投入與高職院??蒲泄ぷ餍枨笙啾龋荒芩闶潜囆剑荒軓母旧现喂ぷ髂芰Φ奶嵘驮鰪姟?/p>

4.科研管理機制不完善,不利于激發積極性

科研管理機制是開展科研工作的保證和支撐。多數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起步晚,機構設置簡單,管理制度不健全,專職管理人員職數較少;有的院校甚至沒有專門從事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員,更談不上設立專門的科研管理機構。由于人手受限,科研職能部門對課題的管理無法達到全面規范管理的要求,對課題只注重立項和結題而忽視過程管理,對論文只追求發表數量而忽視質量要求,對縱向課題只起到公示的作用而忽視對院內科研力量有機的整合,對科研的類型只注重縱向課題而忽視橫向課題的承接。對科研業績的評價和認可機制也不健全、不合理,許多教師的科研工作得不到應有的認可??蒲袆恿H僅來自于評定職稱的需要,而不是源自于內心對科技創新的追求。教學的科研積極性難以調動和激發,也很難達到以科研促教學的目的。

三、提高高職院??蒲心芰Φ膶Σ吆徒ㄗh

1.加強對科研重要性的正確認識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工作的意見》中有指出,“教學與生產、科技工作以及社會實踐相結合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基本途徑?!睂Ω呗氃盒L岢隽恕耙e極開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廣、生產技術服務、科技咨詢和科技開發為主要內容,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的要求。高職院校已占居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理應樹立“質量立校,科研興?!钡霓k學理念 。國內外高等教育發展經驗表明,一所高校的社會影響力,關鍵靠科研和科技服務水平;一個教師的社會影響力,關鍵靠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因此,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都應樹立科研強校,引領未來的觀念,應充分認識到科研工作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領導應從管理高度突出科研的重要地位,教師應積極參與科研,從科學研究著手駕馭知識,用科研工作的成果豐富或創新教學內容,促進科研和教學相互提高,為推動農業高職院校發展和服務現代農業能力提高提供有力支撐。

2.準確定位,量力而行

農業高職院校的科研應立足于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立足于培養應用型農業技能人才的目標,要有鮮明的特色,要能發揮農業行業優勢,而不應與綜合型大學、科研型大學和科研院所等盲目攀比。農業高職院校的科研內容要與“三農”相結合,緊緊圍繞服務現代農業發展,圍繞中原經濟區提出的“三化”協調的目標開展科技創新研究,推廣農業及相關領域的科研成果,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強農業高職院校辦學實力。

3.改善科研條件、加大科研投入

科研經費是科研工作正常開展的必要保證,除了高職院校本身應保證投入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外,還應積極爭取國家和地方科研任務,也可采取校企結合的方法爭取企業科研項目,多途徑解決經費問題。高職院校首先要完善院內的科研經費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科研經費資助機制,擴大科研經費資助的范圍,加大科研經費的資助力度。同時,高職院校還應搭建科技平臺,為高質量完成科研項目服務建立信息平臺,積極為教師提供獲取新信息的條件,如開通網絡數據庫,提供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和進修機會等;建立科研實施平臺,提供必要的科研場所和科研設施與設備,保證科研的正常進行;提供科研成果應用和推廣平臺,與企業建立廣泛合作,加大科研成果推廣力度,使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最大。

4.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努力拓寬項目來源渠道

高職院校由于自身職業教育的屬性,普遍與企業有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為教師從事實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應用研究以及技術創新成果的轉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農業高等職業院校,多年來與“三農”形成了密切的關系,學院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加強校企合作,及 時了解“三農”的需求,把最新、最實用的技術和措施送到企業或農民手中。在校園內要構建多主題、多層次、多形式的學術交流平臺,營造濃厚的學術探究氛圍,加強學院內外的學術切磋探討,促進學院與兄弟院校、學術界的聯系溝通。

5.完善管理體制,提高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

科研管理對高職院校的科研工作具有重要導向作用。學校應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機構和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不斷完善課題申報評審中期檢查結題和推廣等管理工作,努力提高科研專項經費的使用效率;建立科學合理的科研激勵機制,以調動和激勵廣大教師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的工作動機,并且不斷地提高教師及科研人員整體素質,推動科研不斷創新與發展。這些將對促進高職院??蒲泄ぷ鞯拈_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為科研管理人員提供必要的進修、學習機會??蒲泄芾砣藛T應樹立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熟悉科研管理業務,并具備一定的公關能力。學院要不斷完善科研管理工作體系,結合高職院校本身的特點,創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和辦法,做到既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教師開展科研,逐步使科研工作規范化。

參考文獻:

[1] 呂俊峰,袁建平,孫小婭.高職高專院??蒲泄ぷ鳜F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35):24-26.

[2] 滕勇.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4):111-112.

[3] 陳家頤.構建高職院??萍紕撔麦w系的思考[J].鹽城工學院學報,2007,(3):61-64.

[4] 張家寰.高職院校綜合辦學能力探析[J].教育發展研究,2006,(10):37.

第2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2013年11月份,我們通過電話咨詢的方式對申報2014年度濟南市企業自主創新計劃的部分中小企業展開調查,了解其對科技文獻數據庫的購置與使用情況,了解其對科技文獻資源的需求。

1 調研目的

通過調查分析濟南市中小企業對科技文獻數據庫的購置、使用及其需求情況,尋求本單位對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文獻資源數據庫服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調研結果

本次調研的樣本是從申報2014年度濟南市企業自主創新計劃的中小企業中所選取,總共有180家。通過調查發現購置科技文獻數據庫的企業為0家,而根據企業對科技文獻數據庫的使用情況及其獲取科技文獻的渠道分為以下3類:

(1)直接上網查資料,但沒有購買和使用任何網絡文獻數據庫的賬號。此類型的企業總共有86家,占所調查企業的45%。

(2)有一個或者多個網絡文獻數據庫的賬號,其付費方式多為充值。此類型的企業總共有16家,占所調查企業的9%。

(3)沒有購買和使用任何網絡文獻數據庫的賬號,但采用其他方式獲取科技文獻,如咨詢專家、借用大學圖書館、與同行業交流、訂閱專業類書籍期刊、咨詢科技情報服務部門等。此類型的企業總共有88家,占所調查企業的46%。

另外,調查中95%以上的企業表達了對科技文獻資源的強烈需求,而僅有7家企業表示目前不需要。

3 調研結果分析

(1)所調查的濟南市中小企業基本未購置任何科技文獻數據庫資源,而是通過購買賬號或者其他渠道獲取科技文獻資源。這與科技文獻數據庫購置所需花費不菲的價格有關。

(2)有45%的企業只是通過網上搜索來獲取科技文獻信息,這樣只能看到很少免費文獻的全文,絕大多數科技文獻的全文看不到,影響了企業對數據、研究方法和內容的獲取,不利于企業開展研發和市場競爭。且有部分小企業認為額外支出的文獻資源使用費用,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加重企業的負擔。

(3)有46%的的企業通過專家咨詢、借用大學圖書館等方式獲取科技文獻資源,這些獲取科技文獻資源方式比較繁瑣,影響效率,而且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如直接從科技文獻數據庫中獲取資源。

(4)只有9%的企業具有網絡文獻數據庫的賬號,其中大部分還是企業員工自己所有。由于是采用單個數據庫、單個賬號充值的方式,不利于獲取大量科技文獻資源的獲取,具有局限性。深入了解這類企業,發現這類企業注重高新技術應用,新產品研發,其創新研究意識強,對文獻資源需求大,利用率高,但未實現資源共享,造成資源和成本的浪費。

(5)所調查企業中絕大部分企業表達了對科技文獻資源的強烈需求,說明企業對科技文獻資源的需求高,但僅有部分企業使用網絡文獻數據庫和大學數字圖書館文獻數據庫獲取資源,說明科技資源的重要性還未引起企業的足夠重視。

(6)部分企業表示當前暫時不需要獲取科技文獻資源,經了解發現,這部分企業有的正處于起步階段,有的專注于專利技術等。

4 對策及建議

4.1 提高對科技文獻資源重要性的認識

科技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政府和企業對科技文獻信息資源對中小企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引起政府和企業的重視??萍嘉墨I數據庫不僅為學術界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便利,也是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催化劑。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利用現有的研究成果和最新進展進行研發和生產,是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的方式之一。

4.2 整合資源,建立服務于中小企業的科技文獻數據庫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由于現有科技文獻數據庫在文獻收錄方面各有偏重,比如最為權威最常用的知網、萬方、維普,知網在期刊和專利收錄更新方面最有優勢,期刊收錄最全且更新及時;萬方的優勢數據庫為論文庫;維普中文期刊數據庫是多年來科技查新行業最為常用的數據庫。而企業所購買賬號往往只偏重于某個數據庫,文獻資源獲取渠道單一,不能滿足對文獻的需求,不能實現資源共享,造成資源和成本的浪費。整合上述科技文獻資源,建立起一個開放的、使用便利的、涵蓋各類科技文獻資源的網上文獻檢索和獲取平臺,為濟南市的科研、技術創新提供有效的科技文獻支持和保障。

4.3 申請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加強公益。

購買某個科技文獻數據庫的年費往往在十幾萬到幾十萬,這對于單個中小企業是比較大的一筆經費,通過調研發現未見有企業購置科技文獻類數據庫。而本單位是是市屬唯一社會公益性的綜合信息研究服務機構和科技信息資源供應者,可以通過申請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購買整合科技文獻數據庫,加強對濟南市企業的公益。

第3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科技創新 服務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0-0038-02

高職院校肩負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通常情況下,各高職院校對本專業的培養方向定位在生產一線,要求執行任務準確無誤。服務類專業在教學中強調模仿和重復訓練,學生學習階段的創新活動往往被認為是高風險行為不被提倡,甚至受到人為限制。雖然高職院校都深知與企業“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由于高職院校的科研水平普遍落后,加上思想觀念的僵化,在指導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方面常有不得益、不得力、不得法的“三不”情況。如何認識科研創新活動使學生“得益”,特別是針對服務類專業如何組織學生進行科技活動,并自覺尋求素質培養的方式方法,本文將通過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踐活動加以闡述。

一、職業素質的定義和內涵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人員具有與職業工作、職業發展直接相關的,對職業活動起關鍵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內在品質和能力。非技能性的內在品質和能力可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職業素質具備職業化特征,是長期工作中被認同的一種個體品質,具備群體性和特異性,對職業活動起到正面推動作用。

在評價一位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能的同時,職業素質是必須重視的指標。比如工程人員的觀察力、服務人員的親和力、勤務人員的領悟力等個性鮮明的職業特點,它能進一步推動其工作的展開,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因此,強調提升職業素質也是提升職業能力的基本要求。

二、民航地面服務人員職業素質內涵和特點

民航地面服務人員,其工作崗位包括售票處、呼叫中心、值機室、機場隔離區、登機口、貴賓室、收運柜臺、貨運倉庫等,工種含:售票員、呼叫坐席、值機員、機場服務員、航線營銷員、貨運銷售人員、貨運服務人員、配載員、調度員等一線工種及管理人員。涵蓋客運、貨運兩大領域,涉及航空公司業務、機場業務、業務等范疇。民航地面服務各崗位分工細、協同程度高,是民航業務的最前端,直接面對旅客和貨主服務。與民航其他工種相比而言,地面服務工作人員被要求反應敏捷、溝通力強、親和力高以及良好的組織紀律性等職業素質。

三、民航地面服務類專業科技活動的開展及其促進作用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積極推動學生參與科技活動,針對服務類專業的特點,學院重點選擇開展軟科學研究和實踐等科技活動。

(一)軟科學賽事活動

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是管理類軟科學活動,參賽學生扮演總經理、財務經理、生產經理、營銷經理等,通過電子沙盤經營模擬公司,內容涉及整體戰略、產品研發、生產能力規劃與排程、財務經濟指標分析、市場與銷售、團隊溝通與建設等多個方面。通過企業經營模擬沙盤比賽可有效地加強學生的公司管理運營能力以及會計、營銷、生產以及合作、采購、心理素質等方面的能力。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自2009年首次參賽以來,學院已累計獲得國賽一等獎2個、國賽三等獎2個、省賽一等獎4個、省賽二等獎2個,并且連續三年獲得廣東省物流沙盤項目的一等獎。

本項賽事在我院學生中引起了積極反響,同學們紛紛積極投入到沙盤的學習中來,累計已有逾千名各專業的在校學生直接、系統地學習了沙盤,并通過沙盤學習提升了對企業經營管理知識的運用能力。

此外,民航地面服務專業類學生還參加了數學建模比賽、會計專業技能競賽、物流技能大賽等,學院將賽事輔導納入教學計劃中,發揮了“以賽促學、以賽促建”的作用。經跟蹤調查發現,參加這些科學競賽活動的同學,他們更具備團隊合作意識、更具備承擔責任的自覺性,在面試招聘中更能打動企業考官。在工作幾年后,進步較快,多數升職為一線領班或主任級別。

(二)軟科學研究活動

軟科學研究活動是高職類學生的難題,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嘗試組織服務類專業的學生參與其中的研究活動,如問卷調查、資料整理等工作,讓他們有機會了解軟科學科研的課題。

以學院學生多次參與的民航旅客滿意度調查的軟科學研究活動為例,學生們參與了問卷調查和整理的工作。在活動中,同學們學習和實踐了航線分類、旅客分類、正常航班和不正常航班等基礎知識,在與不同旅客的交流中學習了禮儀、溝通等課堂強調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實踐了這些職業素質的具體要求。如女同學學習扎頭花、穿高跟鞋、化淡妝等,學生學習如何與旅客進行溝通和交流,學習聆聽旅客的訴求等,這些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到工作的不易,自覺提升個人素質和能力。

(三)產品設計和市場調研

服務類的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需要對服務產品深入了解、全面解讀才能出色完成任務,否則就是被動服務、不完全服務和不到位服務。因此產品設計和市場調研是必修功,而服務類專業的教學往往達不到要求。IPSOS公司是我院校企合作的咨詢公司,該公司組織學生分析電話咨詢產品,進而引導學生參與產品設計和市場分析的事例值得推廣。

從學生的設計中可以看出他們積極的思考和用心的分析,報告中不僅可見學生們分析說服能力的提升,公文寫作能力也初步形成。與以往的課堂教學不同的是,這些設計和分析是基于真實的市場,少了些天馬行空,多了份實在和責任。特別是當某些產品設計思路被采納后,對同學們的鼓舞非常大,促進了他們對企業生產和規劃的積極思考。

除此之外,學校還積極鼓勵同學們在校外實習活動中參與其公司的流程設計和改造。活動要求學生們在校外實習工作中做個有心人,積極思考,對其工作產生了正面推動的作用。例如在心怡科技公司的同學成功改造了其倉庫揀貨的路徑設計和清庫流程,不僅給公司帶來效益,也提升了自己的實習收入。

三、服務類專業實施科技創新活動的關鍵點

提升科技創新活動,培養職業素質能力,除了領導重視、思想統一外,在實施方面有以下幾個關鍵點需要重視:

(一)開展基于服務活動的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活動并非本科學生的專利,高職學生結合崗位的生產活動,更易找到切入點。在高職教學中應鼓勵學生根據本崗位的生產活動展開思考。服務產品、服務流程、服務對象設計等均可產生創新改造點?;诜栈顒拥能浛萍紕撔赂邆淇尚行?,更易產生效益、擴大影響。

(二)鼓勵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動力是保持科技創新的源泉。高職教育中應仔細分析學生的需求,把握學生對生產活動的興趣、對個人能力提升的渴望以及對求職能力的提升要求等,鼓勵其參與和正面宣傳。教育學生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的意識轉變,能廣泛吸引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

(三)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高職學生科技創新切忌好高騖遠,應從本職崗位的基礎小事做起,在點點滴滴的服務工作中尋找靈感。培養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科技創新的基本點,了解服務工作中的難題正是創新的基礎。

(四)完善高職院??萍紕撔碌倪\作機制

創造科技創新的氛圍和條件是高職院校需要長期探討的問題。高職院校應抓好校企合作帶來的各種機會,充分利用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的實踐機會,讓教師和兼職教師成為引導和輔導工作的主體,鼓勵學生認真思考和積極總結。

總之,科技創新活動對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服務類專業的學生通過科技創新活動的正面引導,不僅能全面提升職業素質,而且能積極推動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袁子國,林瑞慶,宋慧群等.農業高校學生科技創新綜合素質培養的思考[J].廣東農業科學,2009,(9).

[2] 張繼德,沈慧娟.大學生科技創新素質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1).

[3] 葉選,李界家,朱棟華.結合專業教育對大學生進行科技素質培養[J].高等建筑教育,2006,(9).

第4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新教育 學風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Talking about College Students'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Study Construction

SUN Baocheng, GE Peifu

(College of Science,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Liaoning 123000)

Abstract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not only can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innovative ability to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platform, but also in the style of study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s sty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ducation idea, enhance students' abilit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s styl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ve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study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本科教育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對知識的創新鍛煉,沒有充分意識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科技創新教育的成效在建設良好的學風方面所特有的推動力,這使得當前部分高校中學生的校園文化活動興趣不濃,學習缺乏知識動力等等,①致使學風建設得不到實質性的改善。

由此,重視學風建設,以科技實踐活動促進學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知識層面,是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同時又是關系著高校學風建設的長效發展。②

1 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能有力促進學風建設和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一方面,科技創新活動與良好的專業基礎、實驗技能密不可分,即科技創新活動是以專業學習為基礎,以良好的學習成績、知識水平為保證。善于學習的優良學風會給科研的成功帶來機遇;另一方面,科技創新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眾多的領域和學科知識的支持,如果不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就無法順利進行研究,因此科技創新的知識需要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接觸其它學科領域的主動性。

(2)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能提升大學生創造能力與創新水平,可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求知熱情??梢砸龑W生培養自身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各種能力,學生在具備這些能力后,將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學院的各項教學、科研活動,以求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學習風氣和校園文化氛圍上將有質的飛躍。這對于推動學風建設,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促進學校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價值。

(3)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能激發大學生成才的動力,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自身潛在的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注重自身全面素質的提高。隨著現代科學的飛速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那種僅僅為了傳授某一專業知識技能而具備的知識結構己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了 , 大學生要想在未來社會的就業競爭中取得主動,就必須在大學學習期間勤奮努力,刻苦鉆研,使自己既具有寬厚扎實的專業知識,又具備實際工作中所需要的各種能力。

2 科技創新教育與學風建設密不可分

目前,高校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學習態度不端正。一部分大學生的學習目的帶有強烈的功利主義色彩,部分同學理想脫離現實,沒有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他們對學習抱有急功近利的“實用主義”態度,而忽視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的學習。③

科技創新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實踐中運用科學藝術的形式和創新的教學方法,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一句話,創新教育就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教育。通過學生主動的參與、實踐、思考、探索、創造,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有意識地將潛存于個體身上無意識的或潛意識的創新潛能引發出來,以自己的實踐活動實現創新的思想。當前社會越來越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而在高校的教育實踐中,學風建設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創新人才培養的質量。創新人才的培養既需要聰明才智、學習能力等智力因素,更需要正確而適度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飽滿的學習熱情、堅強的學習毅力以及完美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所以創新教育離不開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而眾所周知,學風建設的重點正是在于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因此,創新教育與學風建設是緊密結合的,前者促進后者的建設效果,而后者影響前者的實施效果,通過科技創新教育來帶動學風建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充分發揮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在學風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1)引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通過不同形式的競賽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和催生學生對學習重要性的認同、知識價值的認識水平、對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情感、對學習的行為意志力,形成一種共同的價值取向和心理氛圍,進而構成一定的群體壓力,使群體內的每一個成員自覺不自覺地被這種強有力的穩定氣氛所感染,并日益與之交融,從而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能力,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2)引導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實施“第二課堂”的科技創新教育。“第一課堂”教育主要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而“第二課堂”科技創新即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則是與良好的專業基礎和實驗技能密不可分。所以說,充分利用重點實驗室、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以及各實驗教學中心、開放實驗室等資源條件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學生年級和所學專業的不同,學校應該就此組織多樣化的、有新意的教育活動,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定位在讓學生發明創造上,也不是刻意讓學生標新立異,而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習慣,讓學生有較多的機會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發展個性,獲得創新體驗,增強創新熱情,為今后更長遠的創新實踐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3)建立健全大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保障機制。在資金、設備、場地和指導教師等方面為學生創新活動提供有力保障,積極鼓勵、引導和組織學生參加機械設計大賽、數學建模、創業計劃大賽等國家和省部級學生科技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開發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與潛能,增加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培養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誠信意識、互助合作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從而推動良好學風的養成。

(4)打造科技創新活動品牌,使學風建設獲得持續動力。作為實施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的部門應高度重視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形成濃厚的參與氛圍。建立有效的指導教師團隊為學生科技創新提供堅實的后盾,構建各類競賽的參賽團隊應涵蓋高、中、低各年級學生。樹立本單位的品牌競賽活動,有效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并提供組織保障和配套支持;注重科技創新活動的交流、評比和表彰,定期舉辦大學生科研成果展或報告會,對取得突出成績的學生給予大力表彰和獎勵。建立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基金,確保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能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引導鼓勵優秀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科研訓練及競賽項目,體驗科技創新過程,并形成一定成果,通過典型帶動,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由精英型向普及型轉變,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競爭能力,通過社團和協會活動,使所有學生均得到良好的科技創新教育,讓學生更扎實地學習好專業知識,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使科技創新教育成為學風建設的“助推器”。

基金項目:2010年度遼寧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0DZZ046)

注釋

① 馬偉.加強大學生學風建設工作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8(6):25-26.

第5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瘦肉精是食品科技創新的產物之一,早期國外研究發現,瘦肉精對促進動物生長,提高動物瘦肉率和屠宰率有顯著功效,但人體攝入的瘦肉精含量較大時,對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具有刺激作用,會引起心悸、心慌、惡心、嘔吐、肌肉顫抖等臨床癥狀,攝入量過大還會危及人的生命。隨著瘦肉精中毒事件的相繼發生,各國逐漸對瘦肉精實施禁用和限用。然而在我國,瘦肉精問題已困擾了我國消費者20多年,雙匯瘦肉精事件曝光后,隨著政府監管力度的空前加大,瘦肉精添加一度偃旗息鼓,但最近的事實表明,在所謂食品科技創新的推動下,各種對人體有害的食品添加劑禁而不絕,繼續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其主要表現在:

1.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變種在增加

以瘦肉精為例:2012年11初上海市藥監局的檢測數據顯示,生豬養殖中從違禁添加鹽酸克倫特羅(瘦肉精的一種)③已經轉向使用萊克多巴胺④等替代品。最能說明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變種在不斷增加的事例,莫過于2012年3月1日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人民法院審理的全國首例新型“瘦肉精案件”。該案源于2011年4月岳陽市云溪區畜牧水產局的一次例行檢查,檢查中發現某飼料經銷商產品中附帶小包飼料核心料,當時懷疑是瘦肉精,卻檢測不出是什么物質,送到北京檢測,才發現是新型瘦肉精苯乙醇胺А⑤,一些推銷企業叫它科倫巴胺,以強調這個新產品既有鹽酸克倫特羅的超強效果,又有萊克多巴胺的超快代謝速度。由于這種新型瘦肉精添加劑被單獨裝在沒有廠名廠址的小塑料包里,給豬喂食時摻入一點,就像做菜時放入味精,有很大的隱蔽性。本案查獲的新型瘦肉精添加劑苯乙醇胺А共有127包,如果流入市場,可配成636噸豬飼料。據辦案人員介紹,新型瘦肉精苯乙醇胺А是福建龍海海新飼料預混有限公司生產,2010年該公司曾因“風聲緊”一度停產,但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很快又重操舊業。值得一提的是“苯乙醇胺А”只是該公司所轄營養研發部研究出來的眾多食品添加劑中的一種新產品。

2.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在不斷擴大

盡管早在1997年農業部就嚴禁將瘦肉精作為動物的促生長劑使用,但在某些不良企業和個人的所謂創新之下,通過改進添加劑的配方,使包括瘦肉精添加劑在內的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呈現出不斷擴大的趨勢。自2011年3月河南雙匯瘦肉精事件后,非法添加瘦肉精被列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重點。但從各方面反饋的情況來看,被瘦肉精污染的不僅僅是生豬養殖。有害食物源添加劑的使用范圍從最初的生豬,幾乎擴大到了所有被圈養的牲畜、禽類和水產養殖。例如,2010年深圳有13人因食用蛇肉導致瘦肉精中毒;2011年被媒體曝光的河北昌黎等地一些養殖戶用添加了瘦肉精的飼料給羊喂食;2012年年初為備戰倫敦奧運會,有關部門對江蘇省體育局訓練中心附近市場上20多種食品做了與瘦肉精相關的抽檢,結果發現牛肉中瘦肉精明顯超標;2012年4月遼寧省有關部門公布了從2011年3月29日起全省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活動以來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耐人尋味的是,在曝光的11起典型案例中,有10起為牛肉飼料中添加瘦肉精案件[3]。從以上所收集的現實材料來看,許多披著食品科技創新外衣的不法之徒,正以科技的名義行危害人們生命健康之實。對食品科技創新進行法律規制應該說是一項緊迫而又重大的事情。

二、食品科技創新法律規制的應然走向

(一)食品安全應成為食品科技創新法律規制的首要目標

食品科技創新與所有科技創新一樣,需要不斷地超越現有技術,并取得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⑥。然而,對于食品科技創新而言,除了具備一切科技創新的共同品質外,更需要關注人類對食品安全的需求?;谑称钒踩闹匾?,食品安全理應成為法律規制食品科技創新的首要目標。所謂食品安全,目前在理論上有多種解釋,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食品安全包括三方面,一是從數量的角度,要求人們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所需的基本食品;二是從質量的角度,要求人民所消費的食品不僅營養全面、結構合理,而且安全健康;三是從發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獲取符合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4]。第二種觀點認為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本身對消費者的安全性,即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5]。第三種觀點認為,食品安全是指持續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環境生態質量,使人類社會持續、長久地存在與發展。它包括食品衛生安全、質量安全、數量安全、營養安全、生物安全、可持續性安全六大因素[6]。無論我們對食品安全作何種闡釋,有一點是得到人們普遍認同和共同承認的,即食品安全要求食品的制作和實用不能對人體健康造成顯性或隱性的損害,食品安全的核心就是不能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傷害⑦。將食品安全作為食品科技創新的首要目標,主要基于以下理由:第一,從權利角度來看,法律賦予了自然人生命權和健康權,這兩個權利關乎自然人的生存和發展,是自然人最基礎的權利,但自然人生命與健康的質量,皆維系于日常消費的食品質量。食品安全不僅關系到個體生命健康,而且從長遠的觀點來看,還影響到人種的敷衍和質量。因此,對待食品安全,我們應該從保護人權和關注整個人類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它,從這個意義上說,將食品安全確立為食品科技創新的首要目標,也是保障人權,維護人類社會安全的需要;第二,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是我們既定的目標,豐富的物質生活是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這在客觀上要求我們不僅要為民眾的生活需要而源源不斷地生產出豐富多彩的生活消費品,而且要真正將“食以安為先”落實到實處。為此,為公眾提供衛生安全、質量安全、數量安全、營養安全、生物安全和可持續性安全的食品,理應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需要說明的是,長期以來我國法律對食品生產和經營的規范和調整,使用的是“食品衛生”這一概念,但研究表明:“食品衛生”這一概念強調的僅僅是食品是干凈的,未受污染的,且側重于加工、流通過程各環節的監控,基本上將種植、養殖環節排除在外”[7],顯然這并不能確保經營者提供的食品不致危害人體的健康,換言之,衛生的食品并不一定是安全的食品,因此,如果我們將食品衛生確立為法律規制食品科技創新的首要目標,并不能達到有效避免食品科技創新失控和濫用的目的。

(二)食品安全應成為食品科技創新的法律底線

將食品安全確立為食品科技創新的法律底線,需要正確處理好食品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的關系。要正確處理好這二者的關系,需要對安全與創新做到統籌兼顧、不可偏廢。首先,我們不能因強調食品安全而阻卻食品科技的創新??萍际切枰粩鄤撔碌?,創新是科技的使命和靈魂。科技通過創新在不斷提高自身發展水平的同時,也成為了推動人類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現代人類所締造的工具文明無一不打上了科技創新的烙印。因此,科技創新作為激發人類創造力的活動,理應是最寬松的、最自由的領域,人們應當給予其最大限制的寬容,法律應當給予最大程度的創新自由,而不是濫加限制和羈束。其次,食品科技創新必須接受法律的規制。任何領域的自由都是相對的,不存在無限度、無節制的絕對自由,科技創新活動亦概莫能外。如果我們不加限制地放任科技領域的創新活動,那么人類的創新活動就很有可能反過來成為威脅人類自身安全的一股力量。幾千年來人類在征服自然過程中屢遭重創的慘痛教訓就是最好的證明。隨著食品安全事故的接連曝光,現代科技創新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越來越被人們所認知和了解,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防范這種人類自身所創造的威脅力量,業已成了人類自身反躬自問的一個“全球性倫理問題”[8]。而對這種現狀,通過法律對人類的科技創新活動進行有效規制,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十分重要而又緊迫。認識到這一點,對當今的食品科技創新活動的走向具有重大意義。因為食品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物質載體,是“民之天”,更何況食品科技創新活動具有與生俱來的潛在的風險,因而更不能淪為一種任意性的純粹自由創造活動,而應該對其進行必要的法律規制。

正確處理食品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歸根結底無非是在確保食品安全的同時,繼續保持食品科技創新的活力,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法律在對食品科技創新進行規制時,應將食品安全設置為食品科技創新不可突破的底線。因為,一方面在人類解決溫飽問題后,安全往往成了人類第一需要,成了現代社會提供給人類的最低限度的庇護與保障。將食品安全確定為食品科技創新的法律底線,既是食品科技創新活動不能突破的最低限度,同時也是國家通過法律手段對食品科技創新實施干預的最大邊界。因此,它仍然為食品科技的創新自由預留了巨大的活動空間,這樣的法律規制既不會抑制,更不會扼殺人們在食品科技創新領域的活力和動力。另一方面,對食品科技創新設置一條安全的底線,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食品科技創新活動帶來了些許的羈束,但這是一種理性的限制,因為在食品安全的框架內,食品科技創新活動仍然是自由的,正如我國經濟法泰斗李昌麒教授所言:“事實上,限制自由并不包含取消自由,僅僅是對自由不當行使的約束”[9]。因此,為食品科技創新設置食品安全的底線,與食品科技創新對自由的訴求并不相悖,這與火車的自由馳騁離不開鐵軌的束縛是一樣的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講,保障食品安全也是實現食品科技自由創新的內在需要。

事實上,安全與創新的關系問題一直為我們所忽視,國家通過法律手段組織和管理科技活動長期以來堅持的是一條腿走路,即熱衷于鼓勵和支持創新,而對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缺乏必要的警醒與正視?!吨腥A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在全部75個條文中涉及鼓勵科技創新和鼓勵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地方有29處,而涉及科技創新安全的表述沒有任何提及,立法的這種價值取向,既不利于人類科技創新活動的可持續發展,也有悖于法律的內在特性和使命,因為法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源于對“發自對人性中或宇宙中與生俱來的種種黑暗勢力的正視和醒悟”[10]。近些年來所發生的每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無不在刺痛善良人們的神經,也使得人們對正確處理好食品安全與食品科技創新二者的關系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共鳴,并開始反思我們在利用法律手段組織和管理科技活動中所一貫秉持的態度和立場。法律不僅僅要擔當起推動科技不斷創新的使命,同時也應擔當起規避科技創新活動可能或已經帶來的種種負面效應。因此,在法律的框架內正確處理好食品安全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就是法律不僅僅要發揮鼓勵科技創新的引導功能,同時法律也要發揮起控制、懲戒功能,以抑制食品科技創新領域種種惡性的恣意蔓延。

(三)進一步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

當前我國食品領域的亂象尤以生產和銷售環節為甚,申言之,食品科技被用來為惡主要存在于科技成果的應用環節。因此,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應該成為食品科技成果推廣和應用具有羈束性的價值指引,進一步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應該成為法律規制食品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一個重點領域。

食品科技在生產與銷售中之所以亂象環生,主要原因是對經濟利益的極端追求。毋庸諱言,借用食品科技來提高經濟效益本無可厚非,沒有經濟利益的訴求,科技創新將有被窒息的危險,法律之所以一直高調鼓勵科技創新,個中原因大體就在于此。但在高度市場化的今天,經濟目的至上性和效率優先原則往往會遮蔽人們對科技創新安全的關注,為了個體經濟的增長和財富積累,食品科技的非法濫用將會以常態化的方式與監管部門上演一幕幕貓和老鼠的游戲。要改變這種狀況,除媒體的持續關注和輿論的道德譴責外,以法律為手段完善食品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才是我們最可靠的長效機制。為此目的,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建立完善的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風險評估法律制度。建立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風險評估制度,意味著任何食品科技在投入生產和流通領域之前都必須進行相關安全性風險評估。該制度的實施將使我們“在保證最大限度地利用科技成果的同時,也最大限度地估計和預見其利用的有害結果,以抑制科技活動所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引導科學與法律實現互動”[11],建立完善的食品科技成果風險評估法律制度對于預防和控制食品科技成果的濫用意義重大,它將為抑制目前市場上各種食品添加劑的非法濫用起到一個安全閥的作用,具有正本清源的功能。當然,為了使該評估制度有更高的權威性和可行性,其制定過程應廣泛聽取食品生產者、消費者和流通環節經營者的意見,讓相關的社會成員深度參與其中,使他們充分享有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制定的參與權和監督權。

其次,鼓勵食品科技成果風險檢測方法的創新。對食品科技成果安全風險的評估,需要借助一定的科技實力作支撐,解決食品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安全問題,歸根到底最終還是需要食品科技技術本身的進步來解決,尤其應關注有關食品的安全與控制技術(又稱食品安全的保障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客觀地說,當前我國在食品科技成果風險檢測方面的技術相對比較落后,以瘦肉精的檢測技術為例,目前能快速檢測出的瘦肉精添加劑主要有鹽酸克倫特羅、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三種瘦肉精添加劑,而新型瘦肉精添加劑的變種在不斷地出現,例如苯乙醇胺А、齊帕特羅、賽庚啶等新型瘦肉精添加劑在四川、浙江等地早已面市,在浙江、嘉興等地一次就查獲尚未銷售完的苯乙醇胺А核心料1380公斤,可配成豬飼料700多噸。這些新型瘦肉精添加劑目前地方監管部門很難檢測出來。遺憾的是我們對苯乙醇胺А、齊帕特羅、賽庚啶等新型瘦肉精添加劑的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發工作才剛剛起步,更令人沮喪的是通過化學合成的方法合成新的瘦肉精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把萊克多巴胺的羥基打斷,加上一個亞硝基就能合成萊乙醇胺А,而且原來能檢測出萊克多巴胺的儀器對這種新型的瘦肉精添加劑卻無能為力。

總之,我們在運用法律對食品科技創新進行規制的過程中,決不能忽視對食品科技創新風險檢測技術開發與應用的褒獎。否則,我們將在這場圍繞食品科技創新而展開的“道魔之爭”中敗下陣來。

三、簡評《專利法》第22條的立法價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22條的規定,一項科技創新要被授予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專利權,必須具備“三性”,即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于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專利法》第22條關于專利授予“三性”的規定,在專利領域均具有其特定的立法價值,但在食品科技創新法律規制的視野下,我們重點關注的應該是關于“實用性”的立法價值。

根據《專利法》第22條第4款的規定,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秾@ā返膶嵱眯远x蘊涵了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科技創新必須符合客觀規律。

第6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關鍵詞:俄羅斯;科技創新;發展實踐

1概述

在2011年實施《俄羅斯到2020年創新發展國家戰略》的基礎上,俄羅斯開始實施《2012年至2020年國家科技發展計劃》。并且,在基礎研究領域制訂科學基金中期發展計劃,成立國家安全與發展遠景研究基金;在傳統優勢領域,制定、實施領域發展戰略,通過國家專項計劃加大投入、給予重點扶植。而在科研機構方面,整合研發力量和成果,形成合力,為實現具體專項領域的“世界一流水平”積蓄力量;在科技園區方面,投入專項資金增加科技園區的數量,擴大規模。除了政府投入外,斯科爾克沃園區籌措到大量私營投資,這為實施總統委員會批準的優先領域項目研發提供了保障。

2俄羅斯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

2011年,俄羅斯頒布了《俄羅斯到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規劃》,針對規劃的要求,2012年,俄政府致力于解決以下主要社會經濟問題:一是通過國家專項計劃、興建科技園區、實施創新項目等措施促進研發的發展及科技成果的應用,轉換經濟發展模式,為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創造條件;二是提高各級政府的服務質量,有針對性地解決社會問題,提高公民的社會保障和生活條件。為達到上述目標,俄羅斯政府采取了許多有利措施。例如,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2012年,俄羅斯實施了多達56個中長期國家專項計劃,并加大財政投入,國家投入總額10615億盧布(約合353.8億美元),與2011年相比增長超過了15%,涉及經濟、能源、教育、基礎設施、國防等領域。

3俄羅斯科技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踐

近年來,俄羅斯為促進科技創新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科技創新規劃與政策探索,主要包括科技創新的中遠期規劃、資金技術支持、人才激勵制度三個方面,為科技創新發展創造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3.1科技創新的中遠期規劃。3.1.1實施“到2020年俄羅斯創新發展戰略”。創新發展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遠景目標,也是國家政策支持的重點方向。從2011年起,俄羅斯政府開始實施“到2020年俄羅斯創新發展國家戰略”,其目的是使俄羅斯在2020年走上經濟發展的創新之路。該戰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2011~2013年):提升全社會對創新重要性的認識,提高經濟部門對科技創新產品的需求。第二階段(2014~2020年):將進行行業部門的大規?,F代化改造,大幅提高高新技術生產產品在GDP的比重。3.1.2實施《2012年至2020年國家科技發展計劃》。從2012年起,俄羅斯開始實施《2012年至2020年國家科技發展計劃》。按照該計劃,到2020年俄羅斯政府將投入26155億盧布(約合872億美元)用于:提升本國研發部門的作用和地位,為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可持續創新發展創造條件;改善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條件和待遇,提高科技工作對青年的職業吸引力;在本國傳統優勢領域和技術優先發展方向形成超前的科技研發基礎;在形成技術突破的科技領域建立“優勢中心”網絡;加快本國科技與全球創新的融合,確立俄羅斯世界科技強國的地位。3.1.3實施《到2020年生物技術發展綜合計劃》。2011年,時任總理普京簽署通過了《俄羅斯聯邦至2020年生物技術發展綜合計劃》。該文件包括:制訂計劃必要性、計劃的目的和任務、支持生物技術發展的主要手段、發展生物技術的重點、計劃實施管理等五大部分及附件。3.1.4制定本國材料科學發展新戰略。俄羅斯全俄航空材料研究所會同本行業相關研發機構對全球材料學領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了評估,結合新型材料主要應用企業(包括俄羅斯航天集團、聯合航空集團、航空發動機集團,以及戰術導彈生產集團)所制定的發展戰略,制定了到2030年俄羅斯材料科學發展戰略。3.2實施資金技術支持。3.2.1制訂科學基金中期發展計劃。俄羅斯科學基金包括,基礎研究基金、人文科學基金和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由于成立之初就建立了良好、高效的運行機制,三大基金對基礎研究和創新活動的支持效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特別是科技界的認可。3.2.2成立國家安全與發展遠景研究基金。2012年初,俄政府設立了國家安全與發展遠景研究基金(以下簡稱“基金”)。該基金的建立是支持和發展俄羅斯國防工業現代化計劃的必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和支持國防科研領域的基礎和探索性研究項目。由于先進武器的研制離不開基礎科學研究的支撐,該基金還將發揮類似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的功能,為俄羅斯的基礎研究提供更多的經費保障。3.2.3建立科技人才激勵機制,鼓勵青年科學家脫穎而出。近年來,俄羅斯政府采取了諸多措施鼓勵青年科學家投身科技,并且出臺的科技政策和計劃多向青年科學家傾斜。例如,從2011年起對青年副博士或博士實施的科研項目給予經費支持,而在“2009年至2013年俄羅斯科教師資創新國家專項計劃”框架下青年科學家參與的研發項目總數超過了6000個。在科技人才獎勵政策方面,2008年俄羅斯專門設立了科學創新總統獎;從2012年起設立總統獎學金。

4俄羅斯科技創發展對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啟示

4.1合理制訂長遠科技規劃,多領域全面均衡發展。中長期科技規劃對國家科技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戰略導向意義。在《俄羅斯到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指導下,俄羅斯科技發展注重科技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發展模式轉換,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同時提高了政府在科技發展上的服務質量,具有針對性地解決了眾多社會問題,提高了公民的社會保障和生活條件。4.2提高科技投入比例,保障科技發展??蒲薪涃M的投入是科技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根本保證,也是反映科技發展動態和科技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蒲薪涃M投入比例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科技投入的強度大小,對于國家或區域科技創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俄羅斯科技的不斷進步得益于科研經費的大力投入,高比例的科研經費投入為其科技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障。4.3增強基礎研究擴展延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依照科技研究劃分理論,按研究內容可將科技研究可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基礎研究處于科技研究的初始階段,對于未來科技成果的應用轉化起著重要的作用。目前科技研究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科技研究往往處于基礎研究階段,如何實現科技研究的基礎研究成果向應用研究以及成果轉化一直是困擾科技發展的關鍵環節。俄羅斯在基礎研究基金和人文科學基金的評價體系中,引入了“成果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項目份額”這一重要指標,并且在基礎科學基金中增設“結題課題中可建議開展應用研究的項目份額”指標,對于基礎研究的擴展延伸促進了科技成果向應用研究轉變,有利于實現科技成果轉化。4.4引入市場機制,增加科技創新主體。俄羅斯在科技規劃的制訂與科技發展的實施中引入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參與,改變傳統的政府一家獨大的局面,增加科技創新的主體,增強科技發展的活力,促進科技事業的發展。政府應當通過政策來培育多元的技術創新主體,使不同的技術創新主體在技術創新中承擔不同的功能和角色。鼓勵公私部門合作,促進科技的全面發展。積極扶植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活動。4.5注重科技人才培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萍嫉倪M步,源于高科技人才的技術創造。科技創新人才是科技發展的智力基礎,如何培養科技人才,激勵科技人才,挖掘科技人才科技創新的潛力,是目前科技發展的關注熱點。俄羅斯科技發展的進步離不開科技人才的培養,豐富的科技人力資源助力科技發展。俄羅斯重視教育發展,培養科技人才,教育領域成為國家政策重點支持的優先領域,尤其重視中等和高等教育投入,增加中高級技術人員以及高技能技術工人培訓資金,按照市場導向為創新經濟培養人才。同時,設置一系列的科技獎勵措施激勵科技人才創新,尤其注重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勵,促進科技人才結構上的銜接。

作者:亓琳 賈永飛 崔英英 單位:山東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

參考文獻

[1]遲嵐.俄羅斯科技體制改革與戰略[J].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2004,(2).

[2]歐陽向英.俄羅斯創新戰略的目標和效果[J].歐亞經濟,2014,(2).

[3]俄羅斯制定材料科學發展新戰略[J].中國科技產業,2012,(5).

第7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1、我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的必要性

1.1 石油企業的生產經營需要

從石油資源儲量上來看,我國石油企業資源不足是顯而易見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會嚴重限制我國石油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和進一步發展,同時石油企業的中下游產業中,煉油化工部分開工率不足的問題也會由此產生。其次,我國原油生產成本相對其他國家是偏高的,而當前由于原油勘探和開發難度的不斷增加,勘探開發的成本正以較快的速度上升。

1.2 石油企業的戰略需要

當下我國的三大石油公司都正在邁入國際知名石油公司的行列,并且都明確提出了全力建設具有世界競爭力的跨國能源企業集團的總體戰略目標。但目前無論是從技術力量上看,還是從項目競標、運營作業的經驗業績上來看,與國際石油巨頭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國石油企業只有走出國門,進行跨國經營,增加石油資源儲備,探尋有利的勘探開發地區,擴大在技術服務市場上的占有率,才有可能將與國際石油巨頭的差距縮小,不斷提高我國石油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實現“跨國能源企業集團”的總體戰略目標。

2、經營風險因素

2.1 政治風險

作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的石油,已經超出了一般商品對于國家的戰略重要性,因此,跨國石油公司會更容易地招致政治風險。這些政治風險往往會突破跨國公司與東道國政府博弈的傳統政治風險的界限,形成能源行業特有的政治風險,比如近期的“石油民族主義”。對于石油能源的重要性的認識,將使得跨國石油公司在面對政治風險時處于劣勢地位。對我國石油企業來說,政治風險是石油企業跨國經營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2.2 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主要是指經濟或市場因素(如成本和價格)給石油公司國外投資帶來收益損失的風險,不包括政治因素和地質因素對投資所造成的經濟和其他損失。一般而言,跨國石油投資的經濟風險主要表現在石油價格波動風險、匯率風險、競爭風險三個方面。

2.3 法律風險

我國石油行業屬于國有壟斷行業,國內寬松的法律環境,加上監管體制的落后,使我國石油企業在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時并不一定能夠迅速適應國外更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嚴格的監管體制。同時,跨國經營的復雜性與高風險性的特點使我國石油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過程中所要面臨的法律風險越來越大,法律陷阱也會愈來愈多。

3、石油企業跨國經營風險防范的主要對策

3.1 政府要積極的完善配套政策

當今世界,石油資源是一種與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密切相關的戰略性物資,直接關系著一個國家的能源安全。因此,各國政府都大力支持和推動本國石油企業的跨國經營業務。我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相對于其他國際石油巨頭來看,目前還處于低水平小規模的初級階段,相應的,尋求我國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構建體制優勢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我國政府不僅要積極引導石油企業“走出去”實施跨國經營戰略,為我國三大石油公司的海外跨國經營提供實質性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同時還須進一步從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為我國石油企業的跨國經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3.2 做好人才培養工作

一個跨國勘探開發項目的成功運作需要經濟、法律、商務、地質、地球物理、鉆井、測井、外語等多方面的人才,同時,由于與東道國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于人才的素質要求則更高,因此我國石油企業要規避跨國經營風險,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就必須做好人才的培養工作。我國石油企業今后應該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知識結構和人才隊伍的完善,重點做好三支隊伍的建設:即一支精通跨國經營管理、通曉跨文化管理的國際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一支精干高效、創新能力突出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一支熟悉國際工程慣例的生產技能人才隊伍。這些隊伍的組合將能夠識別和評估跨國經營風險并通過合適的方式化解或減少石油企業所面臨的風險。

3.3 實現技術創新工作

第8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一、今年以來我中心機關效能建設工作情況

(一)制訂方案,提高思想認識

在今年5月全縣機關效能工作會議后,我中心迅速召開了中心機關及所屬窗口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動員大會,傳達貫徹縣效能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并制定了中心機關效能建設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任組長的中心機關效能建設領導小組,落實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任務,做到在中心的統一領導下,思想認識、工作時間和工作措施三到位,明確地把效能建設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來抓好。

為防止走過場,中心領導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引導大家聯系各部門實際,深入查擺問題,分析原因,尋找差距,有的放失的開展工作,把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統一到縣機關效能建設工作會議精神上來,使每個機關工作人員思想上有所觸動,工作上有所行動,通過各種類型的宣傳動員,使全中心干部職工提高對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增強了搞好機關效能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為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規范制度,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接受群眾監督打下基礎。

(二)實行政務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我們堅持把政務公開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實行政務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設立對內外政務公開欄和監督崗。

對內公開方面,我們把領導干部勤政廉政、干部人事管理等情況在中心工作人員會議上公布。通過對重大工程招投標、開發建設以及財務運作、干部人事任免情況的公開,強化領導干部的廉潔自律行為,方便干部職工對中心廉政勤政情況進行監督。

在對外公開方面,在服務大廳中心通道處設立對外公開欄,把中心的行政管理職能以及制定制度上墻公布;把全中心辦公場所地的布局、各科室窗口的職能以及所屬人員姓名、照片、職務、編號上墻公示,制成監督崗,使外來辦事人員一目了然,少走彎路。

2、設置評議箱,印制各窗口服務須知卡。須知卡對辦事內容、程序、時限以及監督投訴電話進行公開,方便群眾取閱利用,共印制22個部門窗口須知卡一萬多份,方便了群眾辦理各項業務的需要,得到群眾的普遍好評。

3、實行一站式服務。通過出臺效能建設制定的七項制度,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同時設立了統一收費窗口和契稅征收處,改變了原來群眾要多次來回跑,變成不出大門就能把所有應辦事務一次完成。既方便群眾,又提高了辦事效率。

4、利用報紙、電視網站等形式宣傳,通過上網公布中心22個部門216項審批事項,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5、加強對內部政務的管理和監督。對原有的工作制度、行為規范、辦事程序以及服務承諾等15項制度進行了全面的修改、補充和完善,編成了《工作制度匯編》,發至中心網站,為中心規范化建設提供制度保障。按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召開全體干部職工大會,進行效能建設、廉政勤政的教育,使所屬人員明確個人職責,虛心接受監督。

(三)堅持科技創新,以信息化促進工作效能

我們堅持科技創新,以信息帶動管理現代化,從而促進工作效能。既為“一站式”服務提供信息化工具,中心網站的開通,政務公開的信息及便民利民的措施,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做到便民、利民。同時又建立了網上的效能監督機制,使審批工作朝著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方向健康發展。

(四)加強教育,完善監督,提高意識

由于我中心各窗口單位,工作涉及面廣,在個別單位和少數同志中,仍存在著服務觀念淡薄、機關效能不高等現象,為此,我們認識到只有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開展經常性的學習教育活動,才能形成一個朝氣蓬勃、愛崗敬業、廉政高效的集體?;谶@一認識,我中心注重政治理論為導向。通過加強學習和培訓,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職工的政治和理論素質,今年以來,我們以學習中心組為軸心,共組織干部職工進行政治理論學習18場次,接受教育干部職工共1260多人次,通過學習,提高大家對開展機關效能建設重要性、迫切性的認識,增強了信心和決心。為達到制定的效能建設目標,我們從加強人員的自律性教育入手,強化廉政建設和完善各種監督手段,提高了工作人員的廉政勤政意識。

1、效能建設期間,我們在全中心范圍內開展了樹行業新風,加強紀律教育的學習活動,參加了縣組織部組織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進行輔導,強化了干部職工的自律觀念,增強干部職工的遵紀守法、勤政廉潔意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為進一步落實廉政工作責任制,我們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職責,制訂了中心《黨風廉政工作責任領導干部廉潔自律工作目標和措施》,明確廉政建設的責任目標,對過錯責任實行追究制度。

第9篇:科技創新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范文

為進一步促進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科學技術為我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服務,區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工委就科技進步法在我區的貫徹執行情況進行了調研,先后組織召開了由街道(鎮)科技副主任(副鎮長)、企業主代表、科技局中層干部等有關人員及科技局班子成員參加的座談會,聽取了相關工作匯報,并進行了座談。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一、基本情況

自1993年科技進步法實施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區政府大力實施“科教興區”、“科教強區”戰略,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重視搭建科技創新平臺,使我區的科技事業不斷發展,科技實力明顯增強,科技對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的貢獻率不斷提高。我區先后4次成為全國科技進步區,還曾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區、全國科普示范區和省首批科技強區等稱號。

(一)科技創新氛圍逐步形成。區政府全面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成立了科教興區領導小組,每年召開科技創新工作會議,制定規劃,分析現狀,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等6個相關文件,完善了政策體系??萍纪度氡3址€步增長,近五年全社會科技經費共投入27.8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科技投入 1.39億元??萍既瞬抨犖橹鸩綌U大,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科普活動經常性開展,全社會的科技意識進一步增強。

(二)科技服務體系逐步完善。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成效顯著。全區已有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2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17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26家??萍紕撔缕脚_不斷拓展,與大專院??蒲袡C構合作日益密切。全區已有省級專利示范企業5家、市級專利示范企業12家,1494件專利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

(三)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醫藥、化工、機械、電子電器等高新技術產業初具規模,并形成了塊狀高新產業區。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80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家。20xx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6.3%??萍脊リP取得一定成效。近五年來,已有60個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許多項目攻克了技術壁壘??萍寂d農工作取得新進展。一些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機械得到較好的推廣和應用。我區在食用菌栽培、鹽堿地綠化、深水網箱養殖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

二、存在問題

我區貫徹執行科技進步法的總體情況較好,科技綜合實力居全省第23位。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

(一)基層科技管理基礎工作薄弱,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網絡尚不健全,服務質量亟待提高。在領導力量上,科技工作往往是街道(鎮)領導分工中的“副業”,在這方面所花精力較少。有些街道(鎮)雖然配有科技副主任(副鎮長),卻因兼職過多,不能專職其事。同時,各街道(鎮)也沒有配置專兼職科技干事。因此,科技為企業、為農業服務的質量不高,科技工作任務難以及時完成。

(二)科技創新相關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實。由于相關部門宣傳力度不夠大和企業本身積極性不高,科技進步法及有關優惠政策規定在全社會的知曉面不夠寬,許多企業對法律、政策的了解掌握不多,特別是中小企業更不了解,因而無法運用法律和政策為自己謀求權益。如一些企業對享受優惠政策的條件不清楚,內部核算機制不夠完善,科技創新項目沒有實行財務獨立核算,以致無法享受優惠政策。

(三)科技投入總體還比較低。我區企業的研發經費占企業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4%,相對偏低。許多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意識不強,融資渠道不暢,科技投入很少或根本沒有。規模上企業技術開發經費占工業銷售額的比例偏低。區本級財政對科技的投入不夠高,科技三項經費的使用效益還有待于提高。農業科研成果也因經費制約,推廣轉化率低。

(四)企業自主創新意識及能力有待提高。部分企業的科技主體意識不夠強。一些企業經營者只顧眼前生產利益,對研究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型產品興趣不大。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有的企業花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精力開發新產品,但剛推向市場就被仿冒,嚴重影響了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有的企業雖然申請了專利保護或知識產權保護,但由于存在操作程序復雜、周期長等因素,因而在打擊仿冒、盜版方面力不從心。科技人才缺乏。我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少,人才引進難、使用難,創新型人才不足。不少企業還缺乏技工人員,尤其是高級技術人員。

三、幾點建議

為促進科技進步法在我區的貫徹執行,加快實施“科技強區”戰略,推進我區科技事業不斷發展,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意見:

(一)進一步加大學習宣傳科技進步法的力度,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深入人心。區政府特別是科技職能部門、各街道(鎮)要充分認識推進創業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各級科技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 實科學發展觀。要進一步組織學習和宣傳以科技進步法為主的科技法律法規,大力宣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積極宣傳我區有關科技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領導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視野,增強科技意識。同時,要正確處理好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關系,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的關系,政府推動和企業主導的關系,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的關系,切實把加快創業創新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后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對于提升經濟結構、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至關重要,是經濟發展后勁所在。要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注重引進和創新相結合,既要鼓勵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也要鼓勵企業加強自主研發,加快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要利用高新技術改進傳統產業,鼓勵企業產學研聯合攻關,不斷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要加強科學技術主管部門隊伍建設,引進、充實和配置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并主動下街道(鎮)、企業,積極服務企業,幫助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完善各類考核和評比機制,提高評選工作的“含金量”,引導企業圍繞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做文章,逐步形成區域性優勢高新技術產業鏈。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毛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久一本大道无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国产乱子伦农村叉叉叉|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伊人色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美女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 欧美视频第一页|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草莓视频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狠狠| 中文字幕国内一区二区|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午夜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永久免费看| 国内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欲色广啪| 亚洲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人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视频234区 | www.精品视频| 亚洲夜夜性无码| 国产精品午夜波多野结衣性色| 国产精品亚洲A∨无码遮挡| 狠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成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无码视频专区| 激情黄色在线观看| 免费极品av一视觉盛宴|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手机在线中文字幕国产| аⅴ资源天堂资源库在线| 中国毛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