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超聲診斷學重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產前診斷;超聲檢查;教學
超聲診斷學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病理學和超聲圖像為一體,將各學科有機地結合,從觀察圖像的角度來認識各種病變,理解病變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從而提示疾病的本質[1],最終協助臨床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產科超聲診斷隸屬于超聲診斷學。而產科超聲在產前診斷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關系到圍產期死亡率和圍產期發病率的高低。北京市已頒布了超聲產前診斷和產前篩查等技術規范,嚴格規范了產前超聲檢查技術。目前,從事產前超聲檢查醫師的技術水平良芳不齊,因此,對這些醫師進行產前超聲檢查技術的培訓非常重要。如何能夠更好地進行產科超聲的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是提升產前超聲篩查技術水平的關鍵。但在產科超聲診斷教學中應盡量避免一些誤區。比如:(1)忽略正常結構,一味強調異常結構;(2)課件制作過于繁瑣,重點不突出; (3)缺乏總結等。針對這些誤區及在產科超聲教學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進行幾點總結。
一、正確認識胎兒的正常解剖結構是產科超聲檢查的基礎
人體解剖學是超聲診斷學的基礎,只有很好地了解人體正常的斷層結構,才能正確認識超聲圖像中的組織結構,有利于鑒別異常圖像,就如一座高樓需要一個堅實的地基一樣,正常胎兒結構的超聲圖像是進行產科超聲篩查和診斷的基礎。如果對胎兒的正常結構不了解,就有可能對異常的結構不認識,或者將正常的結構誤認為異常結構。比如: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孕婦妊娠20周左右,在外院超聲診斷為“腦積水”,而我們的超聲檢查顯示顱內結構正常。這是因為胎兒在20周前,大腦實質的回聲呈低回聲,有時甚至呈無回聲,如果不了解這一點,同時將大腦側裂誤認為側腦室的外側壁,則會造成“腦積水”的錯誤診斷。因此,在產科超聲診斷教學中,正常胎兒的超聲圖像應該占有重要地位,避免一味強調異常結構而忽視正常結構的辨析。只有正確認識正常胎兒的超聲滋床醫學或序圖像,才能夠在檢查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進行分析比較,避免誤診和漏診。
二、用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方式是利用計算機、投影儀、網絡等現代媒體技術進行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 [2],是醫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超聲影像醫學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一門解剖學和形態學的學科 ,強調從觀察臟器圖像的角度來認識各種病變。因此,動態多媒體在超聲教學中顯得非常重要 [3]。如在講解中晚期妊娠胎兒的超聲表現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直觀地觀察到胎兒在宮內軀干及肢體活動情況、心臟跳動、張嘴吞咽等 [4]。尤其是在講解胎兒心臟時,多媒體動態教學能把實時心臟運動的動態過程清晰完整地顯示出來,學生能短時間內建立起形態學的思維 ,這樣對胎兒心臟的超聲診斷容易理解 [5]。總之,胎兒是一個在母體內不斷活動的完整個體 ,我們利用超聲儀器及圖文工作站對正常胎兒及典型的畸形胎兒圖像進行存儲 ,并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動畫和文字編輯等處理 ,使胎兒的掃描過程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有利于理解,并可彌補實習或進修時操作機會不夠及疾病種類不全的缺陷。
三、與病理和臨床相結合 ,加深印象
胎兒在不同發育階段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可發生不同的畸形,病種繁多,比如:心臟異位 ,既可發生于胸內 ,也可發生于胸外 ,甚至位于臍帶中部。目前,雖然對胎兒畸形的認識和診斷積累了不少經驗 ,但需要更多人投入更多的精力 ,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這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注重臨床隨訪,并對典型病例進行存檔 ,對引產的胎兒進行病理解剖來印證超聲診斷,將病理圖片與超聲圖像進行對比分析,制作成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加深印象。另外,要成為出色的產科超聲診斷醫生,必需熟練掌握產科疾病的臨床知識,才能對病變進行分析,并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重點觀察胎兒的某個器官或系統。如: 對羊水過少的孕婦,要重點觀察胎兒腎臟、輸尿管、膀胱、下尿道、腎上腺及腎動脈等情況,看胎兒是否有泌尿系統畸形 ,在掃查中,切勿將平臥的腎上腺當成腎臟,此時,可通過腎動脈是否缺如進行鑒別。由此可見,臨床知識在產科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1] 熊秀勤,杜文華.產前超聲診斷教學的體會[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 2007,(12)。
[2] 謝紅寧.胎兒出生缺陷超聲檢查的形態學基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5,(09)。
[3] 劉曉宇,王巍,譚篪.超聲檢查在胎兒畸形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 2009,(05)。
[4] 門永忠,陳新燕,李金生,王晨星.超聲診斷胎兒產前畸形[J].醫藥論壇雜志, 2005,(14)。
[5] 鄧遠瓊,斯軼凡,張志娟,劉貞.超聲產前診斷胎兒畸形[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 2008,(06)。
[6] 黃艷. 39例胎兒畸形產前B超診斷結果分析[J].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5,(06)。
【關鍵詞】 圖像;分階段方法;異位妊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27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6-3459-01
異位妊娠是婦產科常見急腹癥之一,圖像變化多樣,易造成誤診漏診。筆者總結了2007年3月――2012年10月的101例經手術證實的異位妊娠病例,其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1例患者中年齡19-40歲;均年齡30.5歲;有停經史86例,停經天數33-74天(33-40天13例;41-50天45例;51-60天23例;61-74天5例),無明顯停經史15例。痛經18例;帶節育器異位妊娠10例;重復異位妊娠12例;首次妊娠即異位妊娠6例;盆腔積液83例。
1.2 方法 選用E8、IU22、x300超聲診斷儀,按照盆腔分區法(兩側宮體輸卵管連接部設為縱軸,宮底和宮頸內口設為兩條橫軸,將盆腔分為九個區域)連續進行重點掃查。先適度充盈膀胱后取平臥位先行腹部超聲連續多切面掃查,之后排空膀胱,患者取平臥位后雙手抱雙腿陰道探頭涂耦合劑套上后放入陰道內行陰道超聲掃查,按照先子宮后左右附件區再子宮直腸陷凹其次雙髂窩、肝腎隱窩、脾腎夾角的順序結合盆腔九分法進行掃查。腹部超聲探測過程中注意膀胱充盈可和欠充盈時對比掃查。陰超探測過程中遇顯示欠清時,注意囑患者雙手抱雙腿盡量向腹壁擠壓,并注意探頭施加壓力,多切面進行掃查。每位患者檢查時間應大于5分鐘。
結果判定標準1.宮內外均未探及孕囊回聲,宮外未探及團塊回聲,僅見單純盆腔積液回聲。需超聲2-5天后隨診檢查。2.宮旁及附件區探及孕囊樣、孕囊回聲,呈Donut征,表現為高回聲厚壁環狀結構,內可見卵黃囊及胎芽回聲或未見卵黃囊回聲及胎芽回聲,如未見卵黃囊和胎芽,需2-5天隨診檢查。3.宮旁及附件區探及團塊回聲,團塊形態不規則,呈混合性偏低回聲與偏高回聲相間,一般急性期回聲較松散,結合血HCG測值及臨床癥狀診斷異位妊娠。
2 結 果
101例中手術證實異位妊娠96例占94.1%,誤診5例占5.9%。
2.1 二維超聲特征 五個階段特征如下:①單純盆腔積液型5例:宮內宮外均未見孕囊回聲,盆腔可見少量積液回聲。②孕囊樣型5例:附件區可見孕囊樣結構,輪廓完整,呈周邊回聲均勻增強的環狀回聲。③孕囊型9例:附件區可見孕囊結構,呈周邊回聲增高的環狀回聲,內可見卵黃囊回聲。④孕囊型15例:附件區可見孕囊結構,呈周邊回聲增高的環狀回聲,內可見胎芽回聲。⑤團塊型67例:團塊形態不規則、邊界清晰或欠清晰、內部回聲強弱不均勻、雜亂、急性期混合性團塊內部松散、有或無孕囊樣結構)
2.2 彩色多普勒超聲特征 ①血流分布特點及形態:孕囊的血流:星點條狀,圓弧形、半環狀血流信號;包塊的血流:點狀、圓弧形血流信號。②血流阻力指數:低阻血流。RI均值:0.48。③不顯示血流情況,無彩色多普勒血流并不能排除異位妊娠,因為早期的以及死亡的異位妊娠是缺乏血供的。[1]
3 討 論
孕卵在游走過程中,正常3-4天到達宮腔內種植。但可因種種因素,在孕卵游走過程中正常游走規律受到干擾,可在許多不正常部位著床種植,導致聲像圖上出現多種不同圖像,為典型的一病多圖。[2]將異位妊娠圖像按照病理發展時間分為五個階段,按照每個階段的典型圖像為線索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結果對圖像進行分析,在具體實時操作過程中,分階段分析更利于對異位妊娠圖像的認知、診斷,更有條理,更系統,形成正確的思路、判斷,提高診斷準確率,減少誤診率。
異位妊娠診斷的關鍵一是排除宮腔內早早孕,二是清晰顯示出雙側卵巢的正常聲像,在卵巢旁仔細尋找類妊娠囊結構,卵巢的顯示對判斷附件區病灶的來源起重要的作用[3]。劉喬建等報道超聲檢出未破裂異位妊娠包塊位于卵巢與子宮側壁間者占81.2%(186/229),位于卵巢內側、子宮體下方者占17.90%(41、229)。因此符合按九分法對重點部位著重掃查非常重要的觀點。
經陰道超聲比經腹部超聲能更早期地診斷宮內妊娠,所以陰道超聲是評價異位妊娠風險的首選檢查。但是,腹腔積血及超出經陰道探頭探測范圍時經腹超聲也是很重要的[4]。兩者聯合應用,取長補短,最大限度的發揮超聲的輔助診斷價值,更利于異位妊娠的準確診斷。
參考文獻
[1] peter.Callen.婦產科超聲學[M].常才,戴晴,謝曉燕譯.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905.
[2] 吳鐘瑜,主編.實用經陰道超聲診斷學[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8:26.
通訊作者:李紅霞
【摘要】 目的 探討超聲動態觀察胎盤前置狀態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對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孕期常規超聲檢查時發現胎盤前置狀態564例病例定期追蹤檢查至排除胎盤前置或妊娠結束,動態觀察胎盤前置狀態的結局。結果 564例胎盤前置狀態患者中217例在不同時期出現陰道流血(占38.48%)。前置胎盤類型與孕早、中期發生陰道流血密切相關(P0.05)。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盤狀態157例,持續至妊娠足月29例(占27.38%);其它類型前置胎盤狀態60例,持續至妊娠足月23例(占38.33%)。474例孕28周前胎盤遷移至正常位置(占84.04%);52例持續至妊娠結束(占15.96%),并占同期分娩人數的0.53%。結論 各種類型的胎盤前置狀態在妊娠各時期均可引起陰道出血,孕早、中期陰道出血與胎盤前置狀態密切相關。超聲動態觀察胎盤前置狀態能及時診斷前置胎盤,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通過對胎盤定位,可對臨床確定治療方案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超聲; 動態觀察; 胎盤前置狀態
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的嚴重并發癥,也是妊娠期出血的最常見原因,若不能明確診斷,及時處理,會危及母嬰生命。本文對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進行孕期超聲檢查時發現胎盤前置狀態的564例病例進行定期檢查,動態觀察其結局,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孕早中期常規超聲檢查時發現的胎盤前置狀態患者564例,其中217例伴有或曾有陰道流血。年齡21~43歲,平均26.5歲。首次妊娠102例,兩次以上妊娠462例。第一次檢查孕周11~28周,平均20.5周。一般每隔1個月復查一次,有陰道流血的半個月復查一次。
1.2 儀器和方法 采用GE LOGIQ 5 PRO彩色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 MHz。每次檢查均適當充盈膀胱,經腹部多切面觀察胎兒及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關系,顯示不滿意的排空膀胱經會陰檢查。根據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系,將前置胎盤分為三類:胎盤組織完全覆蓋宮頸內口為完全性前置胎盤,又稱中央性前置胎盤;胎盤組織部分覆蓋宮頸內口為部分性前置胎盤;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邊緣到達宮頸內口而未覆蓋宮頸內口為邊緣性前置胎盤。根據胎盤覆蓋宮頸內口的程度不同分為:中央性前置胎盤,部分性或邊緣性前置胎盤,低置胎盤三類。另外還要重點觀察覆蓋宮頸內口的胎盤是胎盤的主體還是胎盤的邊緣。
1.3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564例胎盤前置狀態患者中217例在不同時期出現陰道流血,占38.48%。其中中央性前置胎盤狀態在孕早、中期出現陰道流血157例,占72.35%;前置胎盤持續至妊娠足月29例,占27.38%;其它類型前置胎盤狀態在孕早、中期出現陰道流血60例,占27.64%;前置胎盤持續至妊娠足月23例,占38.33%。474例孕28周前胎盤遷移至正常位置,占84.04%;52例持續至妊娠結束,占15.96%,并占同期分娩人數(9876例)的0.53%。29例中央性前置胎盤狀態中24例胎盤主體覆蓋宮頸內口,5例胎盤邊緣覆蓋宮頸內口。部分性或邊緣性前置胎盤狀態持續至妊娠足月19例。低置性前置胎盤狀態4例。前置胎盤類型與孕早、中期陰道流血密切相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妊娠各時期發現胎盤前置狀態及遷移至正常胎盤位置情況見表2。
表1 前置胎盤類型與陰道出血時間的關系 n(%)
3 討論
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1]。前置胎盤發生率近年有明顯增高趨勢[2],由于子宮蛻膜發育的缺陷或損傷,導致受精卵供血不足,從而促使胎盤面積擴大,
表2 發現胎盤前置狀態時間及遷移至正常位置情況
胎盤絨毛侵入子宮肌層,且子宮內膜損傷越重,發生前置胎盤及胎盤植入的可能性越大,是發生前置胎盤的高危因素[3,4]。自從診斷性超聲儀發明以來,超聲檢查前置胎盤以其準確性、安全性和無創傷性,已取代了其他檢查方法而成為診斷本病的主要手段,而且操作便利、重復性好,可隨診動態觀察。超聲檢查可清楚顯示胎盤、胎兒先露部及宮頸位置,并根據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系,確定前置胎盤類型。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前置胎盤分型的超聲診斷有兩種意見。第一種與臨床分型相同分為四型[5,6]:Ⅰ型,中央性前置胎血;Ⅱ型,部分性前置胎盤;Ⅲ型,邊緣性前置胎盤;Ⅳ型,低置胎盤。第二種分為三型[7]:Ⅰ型,中央性;Ⅱ型,邊緣性;Ⅲ型,低位胎盤。診斷前置胎盤需要考慮孕周,在孕20周以前,胎盤處于前置狀態的發生率可高達20%,而在足月檢查時則前置胎盤的發生率僅為0.5%,這是因為妊娠中期胎盤占據宮壁一半面積,因此,胎盤貼近或覆蓋宮頸內口的機會較多;妊娠晚期胎盤占據宮壁面積減少到1/3或1/4。由于子宮下段的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宮頸內口與胎盤邊緣之間的距離,使原似在子宮下段的胎盤可隨宮體上移而改變成正常位置胎盤。因此,若妊娠早中期超聲檢查發現胎盤前置者,不宜馬上診斷為前置胎盤,而應稱胎盤前置狀態[1]。本組564例胎盤前置狀態患者中474例在孕28周前即遷移至正常胎盤位置,占84.04%,52例持續至妊娠結束,約占15.96%,占同期分娩人數的0.53%。盡管超聲顯像診斷前置胎盤的診斷率高達95%以上[8],但仍有一定的假陽性及假陰性。所以診斷前置胎盤除應注意妊娠月份外還應注意假陽性和假陰性。因膀胱過度充盈宮頸被拉長,子宮下段受壓而向后方移位使子宮前后壁相互靠近而構成類似前置胎盤的聲像圖造成假陽性,此時應部分排空膀胱后再復查;子宮下段局限性收縮使該部位子宮肌壁增厚或隆起時局部回聲增強,其聲像圖酷似胎盤,也可造成假陽性,應待子宮松弛后再復查。經腹部檢查膀胱未充盈;后壁胎盤由于聲束在胎兒部分衰減,其聲影往往使后壁胎盤無法顯影;宮頸內口的液性暗區,有時被誤認為羊水液性暗區,均可造成假陰性,此時可經會陰檢查清楚顯示宮頸內口上方有無胎盤組織覆蓋,并根據胎盤下緣與宮頸內口的關系進行診斷,排除假陰性。各種類型的胎盤前置狀態在妊娠各時期均可引起陰道出血,特別是孕早中期出現的先兆流產癥狀很多由胎盤前置狀態引起。建議妊娠早期陰道出血者,及時超聲檢查,以早期發現胎盤前置狀態。不同類型的前置胎盤發生陰道流血的情況,由高到低為:中央性前置胎盤>部分性或邊緣性前置胎盤>低置性前置胎盤。因超聲檢查能動態觀察胎盤前置狀態,及時診斷前置胎盤,臨床醫生就可根據超聲檢查、陰道流血量、妊娠周數、胎位、胎兒是否存活,是否臨產制定正確的治療原則,即控制出血、糾正出血、預防感染、正確選擇結束分娩的時間和方法,在母親安全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早產和圍生兒死亡率,資料表明孕36周以后主動結束妊娠的圍產兒結局要明顯好于等待至36周以上自然臨產者[1]。超聲是唯一可以隨診發現中晚期妊娠前置胎盤的準確的無創檢查方法,所以,超聲動態觀察胎盤前置狀態,能對有陰道流血患者及早診斷前置胎盤,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并通過對胎盤定位,對臨床確定治療方案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1-124.
[2] 李志凌.前置胎盤415例臨床分析.實用婦產科雜志,1992,3:142.
[3] 彭冰.前置胎盤合并胎盤植入臨床分析.四川醫學雜志,2006,27(9):958-959.
[4] Lira PJ,Cabral CFJ,Argueta ZM,et al.Placenta previa matemal and perinatal repercnssions, analysis of 170 cases.Gynecol Obstet Men,1995,3:175-180.
[5] 吳鐘瑜.實用婦產科超聲診斷學.天津:天津科學翻譯出版公司,1995:132.
[6] 張武.現代超聲診斷學手冊.北京醫科大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6:403.
[7] 張青萍主譯.超聲診斷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306-307.
《超聲診斷學》教材供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教學使用,是全國高職高專醫學影像技術專業衛生部規劃教材,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編本教材力求 "以崗定學"的原則,協調統一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啟發性和適用性等。教材緊扣高職高專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加強超聲診斷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側重超聲人才的培養目標,操作技能培養與超聲圖像特征識別能力相兼顧。本節課程是教材第十四章第五節的內容,是心臟超聲診斷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過了生理學、病理學及病理生理學,對風濕性心臟病的相關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影像專業學生已經在前面課程中學習了心臟超聲的基本知識,對標準切面圖及正常心臟超聲表現有一定的掌握,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2重點及難點
重點: 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的超聲心動圖表現及其鑒別診斷要點;風濕性心臟病的超聲檢查手法(主要切面)。難點:風濕性心臟病血流動力學改變; 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及關閉不全的分度。
3教學目標
掌握:風濕性心臟病血流動力學改變;二尖瓣狹窄的超聲心動圖表現,及其鑒別診斷要點。熟悉:風濕性心臟病的超聲檢查手法(主要切面)。了解:風濕性心臟病換瓣術后超聲復查要點。
4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采用講授法、圖片、模型、視頻演示、比較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1]。
5教學過程
5.1復習及導入 應用文學影視作品《穆斯林的葬禮》中主人公韓新月的遭遇,引起學生對本節風濕性心臟病的求知興趣,并運用心臟模型對心臟結構、瓣膜相關內容(解剖、超聲表現)等進行回憶、復習。
5.2講授新課
5.2.1從風濕性心臟病的概念、基礎講起,因風濕性心臟病以二尖瓣病變,尤其是二尖瓣狹窄多見,所以重點是從M超、二維超聲、彩色多普勒、頻譜多普勒等級各方面對二建瓣狹窄進行講授。在其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二尖瓣狹窄心臟聽診雜音的音頻 ,運用心臟模型演示心臟超聲檢查各標準切面的探頭方向及位置、探頭旋轉變化手法,同時與病例圖片及典型的超聲心動圖視頻資料相結合[1]。
5.2.2運用圖示法講述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病變的血流動力學變化[3]。如:二尖瓣關閉不全時,部分血流在左房、左室間無效循環,左室、左房容量負荷均增加左房、左室增大左房壓力增高肺淤血,肺動脈高壓右室壓力負荷增加。
5.2.3了解風濕性心臟病聯合瓣膜病變的超聲表現,二尖瓣病變常常會合并主動脈瓣狹窄、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此時需綜合分析二者病變、評價病情。
5.2.4運用提問、討論法 風濕性心臟病瓣膜通過手術置換后超聲復查時,我們需要觀察哪些內容呢?(超聲復查的要點:觀察是否有瓣周漏、測量二尖瓣開放幅度、二尖瓣口峰值流速、估測肺動脈壓評價恢復情況)[2]。
6總結及課后思考題
6.1對本次課程的主要內容簡要的歸納總結,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課主要內容:風濕性心臟病超聲檢查手法、二尖瓣狹窄的超聲表現、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增強記憶和理解,達到本次課程的教學目的。
6.2為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設計了一個思考題,"魯登巴赫綜合征"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及超聲診斷,這道題使得二尖瓣狹窄和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的知識巧妙結合,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4]。
以上各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并充分體現了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逐步加深,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5]。
【關鍵詞】高頻彩超 非血管性疾病 下肢靜脈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2-386-02
下肢深靜脈彩超作為下肢腫痛患者的常規檢查項目,已在臨床廣泛開展,血栓形成和靜脈返流為四肢靜脈主要疾病。下肢靜脈檢查中會遇到許多非血管性疾病,應該了解它們以便與靜脈疾病鑒別診斷。本文通過對38例疑診下肢靜脈疾病的非血管性病變進行分析總結,旨在探討高頻彩超對其診斷及鑒別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9年4月至2010年8月間38例下肢腫脹及疼痛患者,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齡19至70歲,平均47歲,常規下肢靜脈檢查均未見血栓及異常返流。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百勝MayLab 2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高頻探頭頻率7、5―10MHz。患者取仰臥位加俯臥位,常規切面下肢深靜脈,然后重點掃查腫脹及疼痛部位皮膚及皮下組織、髖關節、膝關節,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觀察病變有無血流。
2 結果
38例患者中,充血性心力衰竭致雙下肢靜脈淤血導致軟組織水腫4例,因腫瘤致淋巴管阻塞導致軟組織水腫5例,小腿腓腸肌或比目魚肌血腫4例, 6例,蜂窩織炎(小腿)4例,腹股溝及窩淋巴結腫大4例,髖關節積液4例,膝關節髕上囊積液4例,小腿或大腿下段肌間血管瘤3例,以上均經手術及術后病理或治療后復查證實。
3 討論
靜脈淤血與淋巴水腫及蜂窩織炎導致的軟組織水腫超聲常表現類似,均為皮下脂肪層出現網格狀改變,這是由于組織液在皮下脂肪團之間聚積所致。同樣可在肌纖維間聚積,但超聲表現不明顯。靜脈淤血常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淋巴水腫常因腫瘤或手術引起的淋巴管阻塞所致,蜂窩織炎有肢體腫脹、皮膚紅斑、疼痛觸痛明顯等臨床表現。
肌間血腫早期為低回聲,邊界不清,隨時間延長而呈囊實性改變,由無回聲的液體包繞血栓;隨血栓溶解,可為完全的無回聲區,較大血腫可壓迫靜脈,導致靜脈淤血,血流緩慢,常有創傷、劇烈運動或使用抗凝藥等情況,部分為行走中突然發生。
肌間血管瘤多表現為邊界不清,內部回聲不均的蜂窩狀結節。擴張的血管或血竇血流緩慢可形成血栓及鈣化,表現為強回聲后伴聲影,彩色多普勒見較豐富血流,壓迫腫物或改變時腫物可增大,回聲增強,血流可增多。
炎性淋巴結腫大表現為窩、腹股溝區低回聲結節,中心部有或多或少的的強回聲,為髓質,血流常較豐富。
髖關節積液常在股骨頸前間隙探及,而膝關節積液常在髕上囊探及無回聲區,雙側對比掃查有助于診斷少量積液,大于3mm時有診斷意義。
窩囊腫位于半膜肌腱與腓腸肌內側頭之間,有一頸部與膝關節腔相通,囊腫上極位于膝關節水平。合并出血或感染時,囊腫內可見散在點狀弱回聲及強回聲,下垂部位可見分層。發生破裂時,診斷較為困難。
4 結論
高頻彩超能明確下肢靜脈有無血栓及異常返流。同時對上述諸多非血管性疾病都可以診斷。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它就能對臨床明確診斷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經產后臨床證實為胎兒臍帶異常附著的產婦52例,對其彩超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52例產婦中,經彩超診斷出臍帶異常附著的有47例,診斷符合率為90.4%,其中檢出為帆狀胎盤的有5例,球拍狀胎盤的有42例,漏診的有5例,漏診率為9.6%,其中包括帆狀胎盤合并胎盤早剝2例,多胎妊娠中其中有帆狀胎盤有1例,胎盤帶邊緣性附著有2例。
結論:彩超診斷胎兒臍帶異常附著的準確率較高,具有無創、操作簡便、圖像清晰度高等優點,能夠協助臨床提前診斷出胎兒臍帶異常附著,合理選擇分娩方式,對保障母嬰安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彩超胎兒臍帶異常附著診斷價值母嬰安全
【中圖分類號】R-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0-0215-01
近年來,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的廣泛應用,對于早期判斷與診斷出胎兒臍帶附著點異常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由于球拍胎盤與帆狀胎盤皆缺乏特征性的臨床特點,而采取常規超聲往往容易發生漏診,但于球拍胎盤與帆狀胎盤皆容易導致不良的妊娠結局1,臨床建議,早期采取彩色診斷臍帶異常附著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通過觀察探討彩超診斷胎兒臍帶異常附著的方法及結果,總結其臨床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經產后臨床證實為胎兒臍帶異常附著的產婦52例,年齡在22~37歲,中位年齡為28.2±1.1歲,其中陰道產有13例,剖宮產有39例,多胎妊娠有4例,單胎妊娠有48例,分娩孕周在37周前的有11例,在37周或以上有41例。對其彩超診斷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2檢查方法。所有產婦皆采取平臥位,使用的是日立公司生產的彩超診斷儀,型號為EUB-5500型,探頭頻率在3.5~5Mhz,常規對胎盤、胎兒、臍帶、羊水進行檢查,重點觀察對象是胎兒的頸部,先尋找出胎頭的光環,再尋找出胎兒的脊柱,保持胎兒的脊柱與探頭間的平行。對胎兒脊柱的兩條平行強回聲清晰顯示,并仔細觀察有無在胎兒頸后部的軟組織外側緣皮膚可見壓跡。針對可疑的臍繞頸患者,采取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觀察臍帶血流的狀況,轉動探頭為90度,隨著胎兒頸部進行橫切,然后進行平移掃查,以觀察胎兒臍帶的走向情況,采取脈沖多普勒對繞頸的臍動脈進行檢測,計算出臍動脈的收縮期的流速峰值與舒張末期的峰值比,即阻力s/D,以判斷出臍帶異常附著的情況。
1.3診斷方法。根據《胎兒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學》中關于胎兒臍帶異常附著的內容2,制定以下診斷標準,超聲表現特征為:正常的臍帶長軸切面可見螺旋狀的排列,其橫軸呈現出“品”字形,在胎盤的附著點顯示出類似于傘柄狀匯合的多個小血管聚集,皆通過兩根管徑較小的動脈和一根較寬的靜脈進入到羊水腔;彩色多普勒血流信號顯示有紅-藍相間的血流呈現螺旋排列,則診斷為胎兒臍帶異常附著。
2結果
52例產婦中,經彩超診斷出臍帶異常附著的有47例,診斷符合率為90.4%,其中檢出為帆狀胎盤的有5例,球拍狀胎盤的有42例,臨床表現為產前出血的有9例,宮內發育遲緩有3例,胎死宮中有1例,其余產婦無特殊臨床表現;漏診的有5例,漏診率為9.6%,其中包括帆狀胎盤合并胎盤早剝2例,多胎妊娠中其中有帆狀胎盤有1例,胎盤帶邊緣性附著有2例。見圖1。
3討論
在正常的情況下,胎兒的臍帶中包括一根臍靜脈和兩根臍動脈,能夠維持胎兒在母體內與母體進行營養傳輸及代謝物質交換等作用,對胎兒而言,是其生命樞紐。一般情況下,正常胎兒的臍帶是附著在胎盤的偏或正中央位置,當臍帶發生附著點異常時,如附著在胎膜上,血管會經過胎膜進入到胎盤內,容易繼發臍血管發生栓塞或者破裂。部分孕婦會表現出產前出血,但多數孕婦不會有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同時產婦在生產過程中,一般也不會輕易發現其臍帶發生邊緣性附著,對母嬰也不會有顯著的影響,往往在產后才被發現,但部分產婦會由于臍帶異常附著,可以引起臍帶根部的血管破裂、胎盤的邊緣發生剝離等并發癥,容易導致胎兒生長發育遲緩、胎死宮中、胎膜早破、早產等,就會威脅母嬰安全。本文中也統計發現,52例產婦中,經彩超診斷出臍帶異常附著的有47例,診斷符合率為90.4%,其中檢出為帆狀胎盤的有5例,球拍狀胎盤的有42例,臨床表現為產前出血的有9例,宮內發育遲緩有3例,胎死宮中有1例,其余產婦無特殊臨床表現;因此,早期采取彩超診斷對預防由于臍血管發生栓塞或者破裂導致的嚴重并發癥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另外,本文中統計發現,漏診的有5例,漏診率為9.6%,其中包括帆狀胎盤合并胎盤早剝2例,多胎妊娠中其中有帆狀胎盤有1例,胎盤帶邊緣性附著有2例。究其原因,主要是檢查人員對于診斷胎兒臍帶異常附著的經驗欠缺和對于母體因素如:肥胖、羊水過少、過期妊娠等,往往診斷較為困難,由于此類臍帶的附著點的入口一般類似于傘柄狀匯合,因此,臨床建議對于疑似此特征的需要進一步采取多普勒血流進行判斷,區分開胎盤表面的小血管;尤其針對出現產前出血的孕婦,在排除有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膜早破的情況下,需要警惕是否存在胎兒臍帶異常附著的可能,注意觀察有無發生血管前置的現象3。
綜上所述,彩超診斷胎兒臍帶異常附著的準確率較高,具有無創、操作簡便、圖像清晰度高等優點,能夠協助臨床提前診斷出胎兒臍帶異常附著,合理選擇分娩方式,對保障母嬰安全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葉瑞忠,徐佩蓮.帆狀胎盤研究和超聲診斷進展[J].浙江實用醫學,2005,10(2):133-134
【摘要】目的: 旨在進一步探討異位妊娠病理基礎關系以及如何提高超聲對宮外孕的早期鑒別診斷的臨床價值。方法:將本院超聲診斷或擬診異位妊娠180例進行分析,根據超聲聲像圖特征將異位妊娠分為四型,本組180例患者均有詳細的術前及術后資料和病理結果,同時討論了異位妊娠的病因、病理與臨床意義,分析了異位妊娠假陽性的主要原因。結果:術前180例宮外孕患者的超聲正確診斷率為85%。結論:超聲對異位妊娠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有較重要的臨床價值;異位妊娠的超聲顯像分型為異位妊娠手術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據,異位妊娠的發生與各種下腹部手術、宮內節育器藥物流產的給藥時間及各種原因感染有關。
【關鍵詞】異位妊娠;超聲診斷;術前分析
Analysis on Ultrasonic Diagnosis of 180 Cases of Ectopic Pregnancy
Liu Hongjun, Yuan Xinming, Zhu Lian
【Abstract】Objective: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base of the ectopic pregnancy and how to rais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ultrasound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t. Methods: A total of 180 established or suspected by ultrasonic diagnosis were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ltrasonic sonogram the ectopic pregnancy was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All of 180 subjects had detailed pre- and post-operative data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The etiology, patholog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ectopic pregnancy were addressed. The leading causes of false-positive ectopic pregnancy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accurate rate of the ultrasonica diagnosis for the ectopic pregnancy was 85%. Conclusion: Ultrasound possesses the slightly important value in diagnosing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ng the ectopic pregnancy. The sonogram grouping of the ectopic pregnancy provides the major basis for the surgical protocol for it. The occurrence of the ectopic pregnanc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arying hypogastric operations, 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 placement, administered duration of the drugs used for abortion and all-cause infections.
【Key words】 Ectopic pregnancy; Ultrasonic diagnosis; Preoperative analysis
異位妊娠是孕產婦領域常見的急腹癥,也是引起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本院于2006~2009年收治180例超聲診斷異位妊娠患者,重點討論異位妊娠超聲術前分型對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患者180例,年齡18~34歲,平均29歲。經產婦117例(其中產1胎84例,產2胎33例),非經產婦63例(孕4胎9例,孕3胎24例,孕2胎15例,孕1胎9例,未孕6例),均行手術及病理證實。
1.2 儀器及方法:SIEMENS 亞當型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及SIGMA iris-440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3.5MHz~7.5MHz。患者檢查前需多飲水,膀胱充盈適中,減少腹內腸腔氣體干擾。詳細詢問病史,有無口服流產藥物,下腹部手術史,及上環史,取仰臥位,于下腹部恥骨聯合上行多切面掃查。常規檢查子宮大小、形態、位置、宮腔及內部回聲,是否發現子宮增大,宮腔內是否空虛或有假胎囊,雙側輸卵管、卵巢,注意盆腔有無腫塊,觀察腫塊的位置、形態、內部回聲、有無包膜及雙環征,腫塊周圍及子宮直腸窩有無液性暗區。
1.3 診斷及分型:根據診斷標準[2]對異位妊娠分為四型:①流產型:子宮形態正常,宮內回聲呈強光點分布不均或假胎囊,包塊不規則,無包膜,有雙環征,盆腔內有液性暗區。②破裂型:宮內有強光點回聲,分布不均,或有假胎囊,包塊不規則,無包膜,雙環征有或不清,盆腔及腹腔內有大片液暗區。③未破裂型:子宮形態正常或側角突起,輸尿管間質妊娠時,子宮角內有胎囊,胎心(+),包塊有包膜及雙環征,內有胎囊,胎兒及胎心,胚胎無或有少許液性暗區。④陳舊型:子宮形態正常,包塊有假包膜,厚而不規則,無雙環征,盆腔無液性暗區。
2結果
術前180例異位妊娠患者經手術、病理結果證實為異位妊娠的達153例,其超聲確診率為85%。153例確診異位妊娠的患者有各種下腹部手術史及上環史的共有57例。其中,有卵巢囊腫切除史15例,異位妊娠手術史12例,輸卵管結扎術史9例,剖宮產、闌尾炎手術史各6例。另外,宮內有節育器9例。153例確診異位妊娠術前超聲分型與手術病理對照,見表1。
3討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超聲診斷越來越廣泛應用于臨床,異位妊娠術前超聲分型為婦產科及時采取手術方案及估計異位妊娠位置有重要意義。雖然輸卵管炎癥是引起異位妊娠常見的主要原因,但是下腹部手術后粘連及宮內節育器導致婦科炎癥也是引起異位妊娠的病因之一,過早應用口服流產藥物后可誘發異位妊娠流產或破裂。
發生在輸卵管的妊娠約占異位妊娠總數的90%~95%,而輸卵管妊娠以壺腹部占多數,為50%~70%[3-7],由表1可以看出異位妊娠的幾個特點:①按發病部位,發生在輸卵管的妊娠占絕大多數,其中,輸卵管妊娠以壺腹部多見,輸卵管峽部、傘部、間質部及其它部位少見;②流產型多見于輸卵管壺腹部妊娠,破裂型多見于輸卵管峽部妊娠,輸卵管間質部多為破裂型;③異位妊娠多為流產型與破裂型,未破裂型及陳舊型少見。因此,臨床上可參考異位妊娠超聲分型,而決定異位妊娠手術處理原則。①破裂型:必須立即輸液、輸血,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后立即手術治療。②流產型:做好輸血準備補充血容量后急診手術。③未破裂型:完善術前準備,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手術。④陳舊型宮外孕:做好術前檢查,限期手術。180例宮外孕的超聲診斷與手術病理對照,診斷準確率較高。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主要原因:①對宮外孕聲像圖特征有較全面認識;②重視超聲與臨床結合;③注意與其他盆腔腫塊的鑒別;④對腫塊進行超聲追蹤觀察。同樣也分析了異位妊娠假陽性及誤診的原因:主要是結合病史不夠或病史不清和受腸道氣體的干擾。異位妊娠的超聲顯像是非特異性的。單純依靠超聲顯像,診斷異位妊娠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須結合臨床,患者的年齡,病史,如腹痛、停經后陰道流血、盆腔包塊,化驗,尤其是HCG檢查,子宮后穹隆穿刺及B超追蹤觀察,才能較準確診斷異位妊娠。在超聲診斷異位妊娠時,仍應重點結合病史及臨床表現,如:①有停經史或停經后陰道流血;②帶器妊娠;③以口服流產藥物后病情突然加重;④包塊回聲密集、不均質點狀高回聲;⑤子宮稍增大;⑥宮內有假孕囊;⑦子宮直腸窩有液性暗區。
總之,超聲診斷是宮外孕的首選檢查方法,其優點在于操作簡便、直觀、無創痛、快速、患者易接受,便于追蹤觀察,并為婦產科對異位妊娠早期診斷及手術處理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學資料,不失為檢查異位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沈吉. 超聲對異位妊娠的診斷價值[J]. 超聲臨床雜志, 2009,15(4):13~14
[2]焦明德. 實用腹部超聲診斷學[M]. 北京: 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 1997,219~220
[3]張蒂榮,王雙雙. 宮外孕與妊娠黃體的經陰道彩色多普勒 血流聲像及頻譜形態分析[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09, 25(1):62~64
[4]張惜陰. 實用婦產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3,173
[5]張縉熙, 姜玉新. 彩色多普勒技術(CDFI)輔導教材[M]. 第2版. 北京: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005,131
[6]胡志遠, 程紅, 楊薇薇, 等. 經陰道超聲早期診斷早期診斷異位妊娠的初步研究[J].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03,12(5):312~313
關鍵詞:高頻、低頻超聲探頭相結合;輸尿管中段結石;應用價值
Application of High Frequency and Low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the Diagnosis of Ureteral Calculi
TANG Yan1,MA Zhong2,Li Yu1
(1.Ningxia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 People's Hospital of Color Ultrasound Room,Yinchuan 750000,Ningxia,China;
2.Department of Cardiology,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 750000,Ningxia,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gh frequency,low frequency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ureteral calculi. Methods 68 patients with high frequency,low frequency ultrasound scan combined with diagnosed ureteral calculi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 Using high frequency,low frequency ultrasound combined diagnosis of ureteral calculi,can be more accurate anatomical structure around the grasp of the ureter,more clearly show the shape and morphology of ureter,ureteral calculi.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frequency and low frequency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scanning method can more accurately diagnose ureteral calculi,so as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ureteral calculi,which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ureteral calculi.
Key words:Combination of high frequency and low frequency ultrasound probe;Ureteral calculi;Application value
尿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病,也是急腹癥之一,由腎結石下移至輸尿管造成,患者發病時疼痛劇烈,難以忍受,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身健康[1]。因此,做到準確診斷、及時治療,對患者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量起到顯著作用。過去我們僅采用單獨低頻超聲探頭檢查,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小結石和不伴有腎盂積水的情況)。隨著超聲檢查運用范圍的擴大,通過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摸索,發現高頻超聲與低頻超聲相結合可大大提高輸尿管結石的檢出率,尤其是輸尿管中段結石。現就我院運用高頻、低頻超聲相結合診斷68例輸尿管中段結石的體會作一回顧性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為2008年1月~2016年10月門診或住院患者,共確診輸尿管中段結石73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24例,年齡20~73歲,平均47歲,伴有腎盂積水者63例,10例無明顯腎盂積水征象,臨床表現為陣發性腹部疼痛、腰痛、會放射痛或伴有惡心嘔吐及肉眼或鏡下血尿、尿頻、尿急及腰背部不適等臨床癥狀。以上病例后期均經藥物排石、體外碎石、手術取石等治療或隨訪跟蹤后證實。
1.2儀器與方法 采用東芝Nemio-17及PHILIPS HD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分別為凸陣探頭頻率3.5~5 MHz,2~5 MHz、線陣探頭頻率7.5~10 MHz,,3~12 MHz。常規檢查前囑患者飲水,使膀胱適度充盈,取俯臥位、側臥位及仰臥位,于側腰、背部、雙腎區掃查腎、輸尿管及膀胱,以膀胱為聲窗,可先掃查輸尿管膀胱開口處,此處結石較容易探測,再向上對輸尿管進行逆向性檢查。或者常規檢查有無腎積水,并沿腎門、腎盂輸尿管各段走形追蹤觀察有無輸尿管結石。著重觀察輸尿管,包括輸尿管有無狹窄,管腔內有無結石、光點、光斑、團塊,腔內有無隆起病灶及軟組織腫塊,輸尿管管壁有無增厚,粘膜毛糙與否等。部分患者使用利尿劑(肌注速尿20 mg)快速充盈膀胱,使結石側輸尿管擴張,利于超聲顯示,重點掃查三個狹窄部位。①第一個狹窄:(腎盂與輸尿管移行處);②第二個狹窄:(越過小骨盆入口處,相當于髂總和髂外動脈處,也可簡稱為輸尿管跨髂血管處);③第三個狹窄:(位于膀胱壁間段)[2]。結石容易滯留于這些狹窄部位。對疑似輸尿管中段結石病例(有腎積水征象,且上段、下段輸尿管掃查未見結石影像),結合疼痛時間長短,初步定結石的位置,采取“先兩頭,后中間”的原則掃查[3]。均取仰臥位,用低頻探頭加壓掃查中段輸尿管,必要時持續加壓掃查,分別在腹主動脈和下腔靜脈外側,尋找左側或右側擴張的輸尿管,并向下移行追蹤掃查至兩側髂血管的前方。適度旋轉探頭,顯示中段輸尿管的長軸,觀察輸尿管中段擴張情況,管壁有無水腫,管腔內有無結石。中下段輸尿管結石嵌頓時間較長者,局部管壁水腫增厚,可呈“雙線征”。對可疑輸尿管中段結石或低頻掃查初步診斷為輸尿管中段結石病例,在相同部位進行高頻探頭掃查,可更清晰的觀察到擴張的中段輸尿管,并能顯示輸尿管管壁有無水腫、輸尿管結石與髂血管的位置關系(如髂血管上方、下方)、結石隨髂動脈搏動。結合彩色多普勒檢查,將取樣框置于結石處,調節彩色增益、濾波范圍等,可顯示“快閃偽像”,尤其是輸尿管下段結石的患者尤為明顯。對肥胖體型及腸道氣體干擾較大的患者,掃查難度增加,中段輸尿管不易顯示,可通過導瀉、持續探頭加壓、調整儀器參數等方法減少腸道氣體干擾,獲得部分較為滿意的圖像,見圖1,圖2。
2結果
本組共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73例,其中單獨經低頻超聲探頭檢出的59例,檢出率81%,高頻、低頻超聲探頭相結合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68例,檢出率93.15%,伴有腎盂積水者63例,10例無明顯腎盂積水征象,腎積水為輕到中度,其中輕度腎積水57例,中度腎積水16例,結石后方多伴有典型聲影。經高頻、低頻超聲探頭相結合掃查,17例輸尿管中段結石緊鄰髂血管橫斷面的交叉上方或緊鄰髂血管橫斷面的前方,56例位于髂血管橫斷面的下方,并可通過高頻探頭掃查觀察到髂血管前方輸尿管隨髂動脈搏動。73例中伴有輸尿管水腫3例,輸尿管壁厚度分別為4 mm、3 mm、3 mm,管腔內見典型結石影像及后方聲影。本組病例高低頻超聲探頭相結合較單獨應用低頻超聲探頭多檢出9例,由此可見,高低頻超聲探頭相結合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的檢出率明顯高于單獨應用低頻超聲探頭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的檢出率,從而可更準確地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提高了輸尿管中段結石的檢出率。
3討論
輸尿管結石為泌尿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大部分來自腎結石。腎結石向下移動進入輸尿管而形成輸尿管結石,中段輸尿管為輸尿管的三個生理性狹窄之一,結石易停留于此。相對上段結石、下段結石的探查難易比較,中段結石最不易發現。由于輸尿管走行于腹膜后,位置^深,特別是中段輸尿管周圍前方有較多的腸道、血管等其他組織,易受腹腔內容物及氣體干擾,(一些部位結石的檢出仍存在一定困難)中段輸尿管結石又是輸尿管結石診斷中的難點。如果單獨使用常規低頻超聲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容易受腸道氣體干擾,常常顯示不清。因此輸尿管中段結石的常規低頻超聲診斷符合率明顯低于上、下段[4]。如果經過低頻探頭對疑似輸尿管中段結石患者進行中段輸尿管掃查,再用高頻探頭適度加壓掃查該處中段輸尿管,通過高頻、低頻超聲相結合的掃查方法,根據輸尿管左側跨越髂總動脈,右側跨越髂外動脈的特點,可以將髂血管作為輸尿管中段顯示的標志。進行加壓傾斜掃查,尋找到輸尿管后調整探頭,以顯示輸尿管第二個狹窄部[5],由此可更準確的把握中段輸尿管周圍的解剖結構,更清晰顯示中段輸尿管的形態、走形及輸尿管內結石的大小,并能通過仔細觀察迅速鑒別因腸道氣體、糞塊造成的輸尿管“結石”偽像、排除尿路平片中較難鑒別的靜脈石、淋巴結鈣化等,有利于提高輸尿管中段結石的檢出率。當然高頻超聲檢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對于肥胖體型、因腸氣干擾導致中段輸尿管顯示不佳者,此時我們就要借助低頻探頭良好的深度分辨力,排除腸氣的干擾,發現輸尿管梗阻部位和結石位置、大小。如果使高低頻超聲相結合,就可提高結石的檢出率。筆者總結了一些方法,重點把握三個方面:①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大多數患者可出現突發性腰背部酸脹、劇烈腹痛難以忍受,尿意明顯又解不出來,可伴惡心、嘔吐、下腹部及會放射痛等癥狀,且疼痛與變化無關,遇到這樣的患者要高度懷疑輸尿管結石[6]。②根據患者透聲條件不同,調節儀器條件,先用低頻探頭掃查,必要時低頻探頭與高頻探頭聯合應用。對于肥胖的患者,可降低探頭頻率,增加超聲波的穿透性,瘦的患者或者兒童可選用頻率較高的低頻探頭,必要時結合高頻線陣探頭掃查,特別是輸尿管上中段結石,相對距體表較近,可利用高頻探頭的高近場分辨率的特點及優勢,適當加大聚焦深度,可清晰顯示輸尿管腔內的結石聲像[7]。主要是因為低頻超聲僅能顯示管腔逐漸或突然變細,對管壁內膜面的顯示較差,高頻超聲卻能彌補此不足,能夠顯示輸尿管管壁的內膜面及狹窄的管腔內徑,從而提高了輸尿管結石的檢出率。本組共確診73例輸尿管中段結石,(其中經高頻線陣探頭、低頻凸陣探頭相結合明確診斷為輸尿管中段結石的68例,59例為單獨經低頻超聲探頭診斷的)可見經高頻線陣探頭、低頻凸陣探頭相結合明確診斷為輸尿管中段結石的檢出率高于單獨依靠低頻超聲探頭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的檢出率。③要熟悉及掌握輸尿管的走行規律及解剖特點,囑咐患者變換不同,以利于提高結石的的檢出率,輸尿管中段結石經常采取仰臥位,患者膀胱適度充盈,利用彩色多普勒顯像技術可在輸尿管與髂動脈交叉處先找到髂動脈,以避免與輸尿管周圍的其他血管混淆,在髂動脈前方先找到輸尿管橫斷面,然后旋轉一下探頭顯示其縱段面,利用充盈的膀胱當透聲窗,沿輸尿管縱段面掃查,由于輸尿管中段易受腸道氣體、內容物的干擾所以在掃查時要適當加壓,盡可能推開腸道,減少干擾因素,最終獲得較為滿意的圖像。當然超聲掃查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肥胖患者和腸道氣體較多的患者,還應結合其它影像學檢查:X線平片(KUB)和靜脈腎盂造影(IVP)、CT等,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輸尿管中段結石的檢出率。④對于可疑結石的部位同時可以采用彩色偽像快閃技術加以重點觀察,可有效提高結石定位的成功率。國內外學者[8]對閃爍偽像進行了大量的體外與臨床實驗,一致認同高頻、低頻結合閃爍偽像能提高結石的診斷率。
4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作為一種最為方便、靈活、無創性的檢查手段,可實時觀察、且重復性好,對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有很高的特異性,可根據輸尿管的解剖特點,快速準確地檢出輸尿管結石的大小、數目及部位,能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和治療信息,從而縮短了患者的痛苦時間。單獨應用低頻或者高頻探頭檢查輸尿管中段結石都有不足之處,如果應用高頻、低頻超聲相結合的檢查方法,就可相互補充,彌補不足。因此,應用高頻、低頻超聲相結合的掃查方法可更準確地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從而提高了輸尿管中段結石的檢出率,對輸尿管中段結石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芳娟.超聲檢查診斷輸尿管中段結石的臨床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07):946-947.
[2]任衛東,常才.超聲診斷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310.
[3]齊春鳳,王紅春,畢超.高低頻超聲結合提高輸尿管結石檢出率[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08(5):1128-1130.
[4]王義霞,楊欲曉,楊宏亮,等.超聲顯像診斷輸尿管擴張程度與結石部位的價值[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0):1339-1340.
[5]王如瑛.簡明超聲檢查正常值手冊[M].第2版.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11.
[6]王世界,張靜低頻與高頻超聲結合診斷輸尿管結石330例體會[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2015,24(7):556-557.
[關鍵詞] 腹部臟器;外傷;超聲診斷;聲像圖特征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12(b)-096-02
Ultasonic diagnosis of injury in abdominal organs
WANG Qinghua1, DANG Runmin2, ZHANG Hongmei2*
1.Department of Ultasonic, Longtan Distirict Hospital of Jilin City, Jilin Province, Jilin 13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Jilin 1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u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abdominal traumatic visceral ruptures and tr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Methods: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100 cases with intra-abdominal injury were observed, recorded and analyzed. Results: Intraabdominal fluid was diagnosed in 100 cases by ultrasonography, 98 cases of them were confirmed by surgery, the detective rate of intraabdominal fluid was 98%. 95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substantial organ ruptures, including liver, spleen, kidney and pancreas, 88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surgery, the detective accuracy of organ trauma was 92.4%; Five cases were traced, observed and cured; 2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Cavitary organ trauma were found in the other 5 cases, three cases of them were confirmed by surgery and the other two was misdiagnosed. Conclusion: Ultrasound is the important way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vitary or substantial organ ruptures.
[Key words] Abdominal organs; Injury; Ultrasonic diagnosis; Acoustic image
腹部臟器外傷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急腹癥,以交通事故、施工、斗毆為常見原因[1]。僅憑臨床癥狀和一般查體確定有無腹部臟器損傷及破裂很困難。超聲檢查因其方便、迅速、安全費用低廉、準確性高、重復性好等優點成為首選方法。現將2009年1月~2010年12月腹部外傷而致腹部臟器損傷的超聲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均為來本院就診的外傷住院患者,其中,男85例,女15例,年齡8~70歲,平均39歲;就診時間為傷后0.5~7.0 d,均為因外傷來本院就診并經超聲檢查以后再進行手術或住院保守治療的患者。臨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壓痛,部分患者有失血性休克或明顯腹膜刺激征。
1.2 方法
使用LOGIQ5、PHILIPS彩色超聲顯像儀,探頭頻率為3.5~10 MHz,做常規多切面全腹腔探測。觀察順序和記錄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方面探測腹腔實質性臟器的包膜連續性是否中斷,腹腔有無積液及游離氣體回聲,包括腹腔及盆腔的腸間隙及臟器周圍,并記錄積液量。另一方面記錄各實質性臟器的內部回聲改變的范圍大小。
2 結果
100例中經超聲診斷腹腔積液的100例,經手術證實98例,準確率為98%(98/100)。超聲診斷有95例實質性臟器破裂,包括肝臟破裂16例(16.8%)、脾臟破裂52例(54.7%)、腎臟破裂8(8.4%)例、胰腺破裂4(4.2%)例、肝臟+脾臟破裂10例(10.5%)、脾+腎破裂5例(5.2%),后經手術證實的有88例,準確率為92.4%(88/95),5例密切追蹤觀察治療后痊愈,2例誤診;100例中5例診斷為空腔臟器破裂,手術證實3例誤診2例。
3 討論
閉合性腹部臟器損傷,大多數有腹腔積血、積液。超聲檢查不僅可以發現腹腔內有無積液,并可對腹腔內積液量進行估計。超聲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首先應確定腹腔內有無臟器破裂,仔細觀察腹腔及盆腔內有無積液及游離氣體,外傷后一旦發現腹腔及盆腔內積液或游離氣體存在,均應高度懷疑存在腹腔內臟器破裂出血[2]。
3.1 肝、脾、腎、胰腺等實質臟器破裂
肝脾腎實質臟器破裂表現實質臟器會不同程度的腫大和形態改變,大致分三種類型,①包膜下血腫或出血:表現包膜下與實質臟器之間出現無回聲區,局部向外膨出,隨著時間的推移,血腫機化,無回聲區可成較高回聲;②中心性破裂:實質臟器內見不規則無回聲或液性暗區;③完全性破裂:實質臟器包膜連續性中斷,可見實質臟器破裂口周圍液體包繞并與破裂口相連。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較深,尤其是飽餐后掃查,上腹部氣體較多,影響掃查效果,所以胰腺超聲漏診率較高;超聲如果發現胰腺及周圍異常,提示胰腺及周圍異常,對預后及治療有非常重要意義。所以超聲檢查對實質性臟器破裂比較敏感,實質臟器輪廓線是否完整以及實質內部有無不規則不均質混合回聲區,以確定臟器破裂部分及程度[3]。
3.2 胃、腸道等空腔臟器破裂
空腔臟器損傷超聲直接診斷較困難,只能通過間接征象來判斷是否空腔臟器破裂,主要的間接征象為:腹腔的游離氣體及腹腔積液;空腔臟器破裂后造成氣體及液體外漏,游離氣體遮蓋肝脾前間隙,加上網膜包繞,不易觀察到破裂口。①腹腔積血積液:腹腔可見大小不等液性暗區,暗區較大者可見腸管漂浮其中,液性暗區內可見不規則強回聲光點,考慮有血凝塊存在。②腹腔積氣:腹腔及腸間隙見不規則氣體強回聲,腹腔內實質臟器邊緣欠清晰。③空腔破裂口出血及內容物溢出,局部發生炎性水腫及周圍腸管粘連,形成不均質團塊。所以根據患者外傷時的受力部位進行重點掃查,觀察空腔臟器有無節段性增厚及擴張、可以大致判定空腔臟器破裂損傷部位。如積血量不多,受傷早期,應仔細掃查積血部位周圍的腹腔臟器,因受傷早期積血往往積聚于受傷臟器周圍或局部[4]。
3.3 腹腔內不論是空腔還是實質臟器破裂的診斷超聲診斷均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組診斷5例空腔臟器破裂,手術證實3例,1例胰腺破裂誤診為空腔臟器破裂;另1例脾臟破裂合并空腔臟器破裂的患者,只診斷脾破裂而漏診了空腔臟器破裂。所以在做超聲時,不僅要注意觀察實質臟器,還要注意觀察那些有明顯壓痛的部位。觀察是否有局限性積液或大網膜遷移、包裹及腸管有無局限性擴張,胃腸蠕動有無減弱等。經過仔細檢查后,再根據其他檢查綜合地做出診斷,提高診斷率。另外2例實質臟器破裂的誤診病例,其中1例為脾臟破裂血凝塊積聚在肝裂內誤診為肝破裂,大量腹腔積液脾臟受壓變小,誤診為脾破裂。手術證實為單純性腹腔積液。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能迅速及時做出腹腔臟器破裂的診斷,并能明確臟器破裂的部位、程度及出血量,特別是對實質臟器破裂的檢出率高,對空腔臟器破裂能提供間接診斷依據[5]。對腹腔內游離液體的存在檢查敏感,而游離液體的出現意味著腹腔內臟器破裂或是腹腔內血管損傷,可使臨床醫生考慮范圍縮小,從而為臨床及時剖腹探查贏得時間,大大縮短了臟器破裂的診斷過程,總之,超聲檢查對實質性臟器破裂有較高的診斷價值[6],對空腔臟器破裂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強,張越巍,宋茂民.外傷性脾破裂的B超診斷[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12):1321.
[2] 李忻,汪禮迪.超聲診斷腹部閉合性損傷46例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4,18(6):29.
[3] 康正茂.腹部閉合性損傷238例臨床分析[J].貴州醫藥,2009,33(2):134-135.
[4] 張艷密.腹部閉合性損傷的觀察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3):38-39.
[5] 賈澤清.臨床超聲鑒別診斷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855-858.
[6] 梁彤,梁峭榮,黃春燕,等.超聲造影診斷腹部實質臟器外傷的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7,23(5):369-371.
[7] 邱廣立,游鋼軍.超聲對腹部臟器外傷后的診斷價值[J].吉林醫學,2010, 31(33):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