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產品設計的基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巴楚文化;設計元素;傳承價值;產品設計
《易傳•系辭上傳》中提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宣揚“器以載道”。器物不僅在造型上體現了古人對美的認識,而且通過有形的“器”沿著無形的“意”突破了器物的固有物質意義,傳達了比生命價值更高的精神境界,“意”為“器”的存在和延續提供了文化與精神支持。產品的文化性和精神性能提高產品形態語言的識別度,深化產品的體驗感受,提升產品的文化底蘊。提取文化對象中的設計元素并融入到產品設計中,既能提高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又可以傳播文化,實現文化應用與傳承的結合。傳統文化對產品設計的各個階段都有促進作用,將傳統文化滲透到產品設計中可達到天時地利的效果。
1巴楚文化的價值體現
1.1巴楚文化的定義
巴楚文化是巴文化與楚文化的物質、精神文化互融的結果。巴、楚兩地的物質、風俗、文化內涵相互滲透和吸收,衍生出了一種新文化,這種巴中有楚、楚中有巴的混融型文化即巴楚文化。巴楚文化的元素種類眾多,包括漆器、樂器、青銅器、信仰、生活習俗、祭祀儀式、繪畫、舞蹈等,這些元素都蘊涵著豐富的巴楚文化內涵。巴楚文化的藝術形式種類多樣、造型各異、寓意深遠,能讓人們感受到獨特的味道。
1.2巴楚文化的藝術價值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過,藝術的價值體現形式包括主觀的價值,即美的價值;抽象的價值,即生命的價值;啟迪的價值,即心靈的價值。對于世代生活在巴楚這片熱土上的居民來說,祖先足跡、巫鬼傳說、巴楚歌舞、浩瀚江水等都為人們帶來了獨特的藝術靈感。辛華泉先生說過,形狀和神態是事物的內在本質在一定作用下的表現形式?!靶巍笔前统幕曈X元素與其他民族文化視覺元素相區別的基礎。巴楚文化的視覺元素展現了巴、楚民族的互融型文化,使巴楚文化的視覺元素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征和時代特征,造物語言一脈相承又不斷創新[1]。巴楚先民創造出的造型與圖案充滿生命的張力,其漆器代表作品《虎座立鳳》的造型壯美奇特、漆色鮮艷奪目,虎和鳳兩種圖騰相互結合、對比強烈、層次分明,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既突出了鳳的神奇壯美和英姿勃發,又體現了巴楚文化深厚的歷史沉淀;其絲織代表作品《一鳳斗二龍一虎》的造型生動形象、飛揚跳躍、呼之欲出,整個作品帶有較強的節奏韻律感強,使畫面看起來輕盈舞動,展現了一種錯彩鏤金、雕繢滿眼的美。
1.3巴楚文化的傳承價值
“意”是“形”發展到深層次的意識形態體現,為“形”的存在和延續提供了必要的物質與精神支持。巴楚文化的視覺元素至今仍被廣泛運用的原因不僅在于其獨特的造型魅力,更重要的是其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蘊涵的深層次象征意義。巴楚青銅冶鑄工藝的代表虎鈕錞于見圖1。錞于頂部的橢圓盤中間鑄有虎形鈕,虎張嘴仰頭,身體四肢下壓,漩紋在虎腿做紋飾勾畫出器物特征,整個造型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表現了一種大義凜然、不可冒犯的氣勢。錞于以擊打的方式發出持久、響亮的樂音,作為號令士兵出征的信號,體現了巴楚民族驍勇善戰的精神。巴楚祖先在民族征戰中的奮勇開拓傳承、發揚了一種奮力進取的民族精神。正是因為巴楚這片土地所體現出的具有地域特征的優秀文化和人們對進取精神的執著追求,才使“意”在歷史的文脈中得以傳承下來,“意”的歷史傳承使“形”以一種新的秩序和形式發展下來。傳統文化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其歷史性上,而且體現在其傳遞性上,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
2巴楚文化元素解析
通過對語言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的研究發現,文化與人類文明發展過程息息相關,涉及到語言、習俗、信仰、藝術、思想、行為等[2]。依照屬性可以將文化劃分為3個層次:物質性的外在層次,如房屋、食物、服裝等;習俗及行為性的中間層次,如繪畫、舞樂、祭祀文化等;意識形態的內在層次,如精神、感受、理想等。結合巴楚文化元素和文化層次發現巴楚文化對象具有以下3個層次:有形的外在層次,包括巴楚文化對象的造型、質感、圖案、紋飾、線條、組成結構等屬性;習俗及行為性的中間層次,包括巴楚文化對象的操作性、實用性、安全性、便捷性等屬性;意識形態中無形的內在層次,包括巴楚文化對象的故事性、情感性、文化內涵等。巴楚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的開放性、多樣性、多角度、多層次特征與人們所處的時代有許多聯系和相似之處,是亟待傳達的文化內涵[3]。巴楚文化的符號特征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不僅傳承了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而且還賦予了現代設計新的靈感。
3巴楚文化產品設計案例
設計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4]。中國傳統設計哲學思想宣揚“器以載道,文以言志”的精神,要使巴楚文化特別是巴楚圖案、漆器、絲織品等在現代設計中得到發展,展示出新的民族氣質,就應在產品設計中運用形神共筑的設計理念,對文化視覺元素進行深層次地挖掘掌握,以“形”和“神”兩方面為切入點進行設計分析。民族傳統視覺元素的再創造不僅是對簡單圖形的截取運用,而且是利用當代審美視角,在傳統視覺元素中對“形”的元素進行提取,再對提取的元素進行新的審視、思考和設計重組,在立足于原形的基礎上對圖形進行變化和重構,使其融合到產品設計中。傳達民族精神使產品設計具有民族文化的內涵和神韻。以具有巴楚元素的刀具產品設計為例進行闡述。在設計調研階段,查閱大量的參考文獻和調研巴楚文化的典型元素,如青銅器、漆器、絲織品、巴楚樂舞等,經過篩選,虎座鳳架鼓成為極具民族文化的藝術品代表,見圖2。它是集漆器、工藝、裝飾、音樂、舞蹈、宗教于一體的、典型的、極具民族文化的藝術瑰寶。巴人崇虎、楚人尊鳳,虎座鳳架鼓將巴楚兩族的圖騰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是巴楚文化相互滲透的結果,能激發人們的文化認同感,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首先,從鼓的外層歸納形態設計元素,鼓的外層紋樣裝飾造型通過線和面的粗細、長短、疏密、開合等不同形式表現出了不同的抽象圖案;鼓的紋樣和其排列組合方式產生了類似于音符的視覺旋律感;鳳與虎的全身都用髹黑漆來繪制,虎的斑紋和鳳的羽毛用紅、黃、金、藍等顏色來繪制。這些傳統紋樣的造型精美別致,可以作為設計元素融入到現代產品設計中。其次,以鼓的形態元素來分析深層次設計元素,其主要來源是鳳與虎圖騰的意義和通體圖案與紋樣的象征意義。臥虎的形態匍匐,鳳鳥則仰首高昂,圓鼓置于正中,依靠絕妙的線條呈現出一幅虎鳳呈祥、和諧共存的畫面,表現出巴楚兩族的共生關系。從虎座鳳架鼓中提取的紋樣、色彩、內在象征元素等都可用于刀具產品的設計中。刀具主要由砧板和菜刀兩部分組成。中國古代的造物重視材料的自然和諧美,《考工記》開篇便提出了“材美工巧”的造物思想,“材美工巧”是一種集天時、地利、材美、工巧為一體的造物思想[5]。從和諧自然的角度來考慮材料的特點,砧板以竹為材質,竹本身就具有彈性好、強度高的特點,用竹制造出來的砧板具有抗劈性、不掉渣、不開裂等特性。將自然材料與造型符號用于現代產品的設計中,以現代工藝來體現自然材料的質感,通過融合來延續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記憶。中國傳統菜刀的刀面呈長方形狀,刀尖基本和刀刃保持在同一平面上,主要靠手握刀柄發力進行食材切割。古時的刀具最初是作為狩獵工具使用,現代設計則講求鋒芒不露,應將其鋒利面隱藏起來。刀架大多采用全封閉式或半封閉式,以便隱藏刀尖,將刀隱藏在砧板的中間部位,采用轉動的方式進行開合,刀身采用數控技術將巴楚圖騰紋樣提煉后再用激光雕刻上去。巴楚元素內藏式竹砧板組合設計見圖3。刀柄需要用手握住才能用力,其材質應為木質。刀柄造型以鳳尾造型為原型進行了再設計。鳳尾為曲線造型,線條具有流動美感、靈動感和神韻感。刀柄上的元素紋樣運用巴楚漆器手法來描繪,如云紋、回紋、鳳紋、虎紋、花鳥魚蟲紋、龍鳳紋等。從產品的內在意識形態分析,楚圖案在造型的過程中側重點不在于表現具體事物的外在形象,而在于刻畫內在生命力及該事物所代表的自然界的生命本質[6]。楚人尚赤的習俗源于巴楚的圖騰象征和祖先的祭拜意識,采用楚圖案的代表色紅色和黑色為主色,以金銀色為輔。紅色象征勇敢、光明和希望,從中迸發的熱情奔放的情感象征著楚民族追求個性、崇尚自由的精神[7];黑色則代表著包容與內斂。色彩在視覺中的沖擊力和美感蘊涵著人們對生活的寄托和憧憬[8]。通過顏色、主次、虛實等,使圖案呈現出不一樣的節奏和韻律,將色彩融入圖案,根據圖案的變化產生更具特色的美感,設計出了一組巴楚紋飾刀具,見圖4。在設計實施階段,繪制了大量有關巴楚元素的圖形,并根據實際需要將圖案形態進行了抽象化提取以適應產品設計。巴楚藝術品的圖案造型多樣,圖案本身就能呈現巴楚文化獨特的民族性格,但直接運用圖案未必能使用戶接受,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團隊反復協商調研,改良紋樣使其更適用于刀具產品。在產品實驗階段,將巴楚文化對象中反映出的文化設計元素用圖表列出,避免遺漏。設計的整個過程都特別注重傳統符號的使用和自然材料的選擇,旨在作品中尋求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拔镆灾掠谩笔恰耙匀藶楸尽痹O計理念的體現[9],應充分利用木材和石材等自然材料的色彩和肌理,通過設計引導人們的可持續生態價值觀,傳播生態理念[10],應及時評估、反饋設計結果,對原型進行修改,直至設計項目最終完成。
4結語
造物的規律是指人與自然在相互結合中保持的物與規律的平衡,這種平衡來源于人們的生產勞動實踐。產品的設計應符合人們在歷史的造物過程中總結出來的造物法則。巴楚文化的關聯性和地域性是其進行文化創造與再創造的基礎,此基礎牢牢地刻在了歷代巴楚人的心底。通過巴楚文化的內涵來獲取設計元素并詮釋其文化的傳承價值,適當地將這些設計元素應用于產品的設計開發中,創造出獨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產品。
作者:殷科 單位: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凱.傳統民間造物藝術在本能水平情感化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4,35(10):71—74.
[2]邱春林.設計與文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
[3]葉黎君.敦煌聯珠紋的形態特征與其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14,35(6):104—107.
[4]王偉偉,胡宇坤.傳統文化設計元素提取模型研究與應用[J].包裝工程,2014,35(6):73—77.
[5]張道一.考工記注釋[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6]王婧昕.楚圖案對我國當代服裝設計的意義[J].藝術百家,2011(6):221—223.
[7]蔣孟.巴楚地區青銅鐘的藝術特征[J].美術大觀,2013(8):72—73.
[8]孫立新,董媛媛.福文化內涵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包裝工程,2014,35(2):72—76.
[摘 要]客戶需求分析和處理是產品開發設計的重要環節之一,決定著產品開發的成敗。因此,在綠色產品設計階段開展客戶需求分析和處理顯得至關重要。本文首先論述了產品綠色設計客戶需求的特征,確定了客戶需求的獲取途徑和分析整理方法。在對傳統客戶需求獲取途徑進行分析基礎上,結合產品生命周期,構建了一個通用的綠色產品設計客戶需求模塊。同時,針對傳統方法在確定產品環境需求重要度方面所存在的不足進行了改進。最后以洗衣機產品綠色設計為例,驗證方法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綠色產品;綠色設計;客戶需求;需求重要度;產品全生命周期
1 引 言
客戶需求是顧客的心聲,是對產品的各種期望需要的總和,包括產品的功能、性能以及產品的其他很多屬性。符合顧客需求是產品具備市場競爭力的基礎,填補顧客需求的空缺、提高滿足顧客需求的水平或創造新的顧客需求,是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內容??蛻粜枨蟮姆治稣韺G色產品設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綠色浪潮的興起,企業綠色壁壘的出現,產品在環境影響方面的需求對企業的持續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將產品需求與綠色設計思想有效進行結合是每個企業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因此,對綠色設計的產品需求進行分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客戶需求收集方面,單鴻波等研究了基于模糊集理論的客戶需求描述方法,在客戶需求語言描述時,通過采用XML的半形式化描述語言對其進行表述從而保證由客戶需求轉換到設計需求的信息準確性、減少了信息轉換過程中的信息失真。Shieh和Yan等人提出了圖形分類法的基本思想,在需求模板中加入了術語和圖形化的信息說明,使產品設計更容易獲取客戶的需求。
在客戶需求分析整理方面,李延來等研究了質量功能展開(QFD)中基于粗糙集的顧客需求重要性的排序問題。針對質量功能展開(QFD)的顧客調查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需求模糊、不完備和不確定),利用粗糙集中不完備信息系統的多屬性決策方法,確定了產品設計中客戶需求的重要度。基于卡諾模型的分析確定了客戶重要度的修正因子,然后把客戶重要度與修正因子進行結合得到客戶需求的最終重要度。雷鳴等提出基于質量功能展開(QFD)的客戶需求自動轉換模型。通過對應產品不同的創新程度,設計創新式搜索模式和演進式搜索模式,引入Apriori算法和灰色關聯度,以不同模式在知識庫中展開搜索,將客戶需求自動映射到產品功能技術特性上。
本文通過對綠色產品概念設計的產品需求獲取方式以及對獲取的產品需求進行分析整理方法和過程的研究,在對綠色產品客戶需求特點的全面了解基礎上,確定綠色設計產品需求信息獲取的獲取技術和主要途徑,構建了一個通用的綠色產品設計客戶需求模塊,解決了傳統需求獲取方法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的問題;詳細介紹了對原始客戶需求進行分解加工的過程以及產品環境需求提取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對常規客戶需求進行深層次處理提取隱藏環境需求的方法;針對傳統客戶需求重要度的確定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來確定產品環境需求重要度的方法,提高了客戶需求重要度的準確性,通過建立模糊一致判斷矩陣,得出了綠色產品概念設計的產品要求層次結構,為后期產品需求向產品特性轉變提供了充分的準備。
2 綠色設計客戶需求獲取及分析過程
2.1 客戶需求獲取方法
在獲取客戶需求方面,傳統的信息采集方法通常為用戶需求調查、客戶反饋和訂單分析等,由于沒有客戶需求模板的支持,收集的客戶需求信息往往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這是由以下兩個原因引起的:①客戶在表達上存在很多隨機性與隨意性;②由于產品需求涉及的因素太多,調查人員很難全面考慮所有因素。因此,在產品綠色設計時構建一個綠色產品設計客戶需求模塊顯得十分必要,綠色產品需求模板的構建可以系統地、規范地收集客戶需求。
綠色產品客戶需求模塊的構建是從產品全生命周期理論出發的。產品全生命周期包含產品從概念設計到生產制造、使用乃至廢棄后的回收、重用及處理、處置的生命周期全過程。本文主要考慮產品生命周期中的三個子階段的客戶需求,包括產品購買階段、產品使用階段和產品報廢階段,從這三個角度系統地考慮顧客的顯性和潛在的隱性需求,并以此為依據構建綠色產品設計客戶需求模板。如表1所示。
表1為一個通用的綠色產品設計客戶需求模板,當面對具體的某種產品綠色設計時,可對此模塊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滿足客戶特定要求。
2.2 客戶環境需求的提取
環境需求信息是綠色設計需求分析中最重要的信息,但是通過一般的用戶需求獲取方法得到的信息往往比較籠統,而環境需求則以模糊的、隱含的方式存在其中。例如,對于某款家用洗衣機,客戶提出了“操作簡單方便、體積小、重量輕、能夠安全殺菌、外形美觀、噪聲小且運行穩定、耗水耗電少”等需求,在分析該客戶環境需求時,除了考慮顯性的環境需求外,還需注意從某些常規客戶需求中提取隱藏的環境需求。下面將介紹產品環境需求提取的過程模型,如圖1所示,該過程模型通過三個步驟來獲取比較詳細和完善的產品環境需求,三個步驟依次為:需求獲取與分解;環境需求提取、環境需求深層處理。過程如圖1所示。
2.3 綠色產品客戶需求重要度的確定
綠色產品客戶需求重要度的確定是綠色設計中客戶需求向產品特性進行轉化前的準備工作。綠色產品客戶需求重要度,顧名思義,它體現的是客戶對產品環境需求的重
視程度,決定著產品綠色設計要求的優化與決策,綠色產品客戶需求重要度的確定對產品綠色設計和相應綠色技術的規劃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為了便于分析,僅對產品環境需求重要度的確定進行分析。
確定客戶需求重要度有三種較為傳統的方法:德爾菲法、多目標評價方法和客戶調查法。下面分別對三種傳統的客戶需求重要度確定方法及其局限性進行簡單介紹,如表2所示。
由于傳統的方法存在著不足,為了提高需求重要度的確定效率及精度,一些學者對其他需求重要度確定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運籌學家托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層次化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在處理復雜的決策問題上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很快在世界范圍得到重視。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與人對一個復雜的決策問題的思維、判斷過程大體上是一樣的。相比于其他方法,層次分析法的優勢表現為:
①數理邏輯性強,降低了結果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
②反映了元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比較適合應用于QFD中客戶需求重要度確定;
③克服決策者和決策分析者難以相互溝通的現象,克服決策者的個人偏好,提高決策的有效性。
傳統的層次分析法通過建立判斷矩陣來確定客戶要求重要度。因此,判斷矩陣是否科學、合理直接影響到對客戶要求重要度的評估。然而。在實際運用中,人們建立的兩兩比較判斷矩陣往往不能滿足一致性要求。這是由于人們對n個對象進行兩兩比較時很難做到思維的一致性,而且采用1~9標度法也很難做到判斷的一致性。舉例來說,若矩陣滿足一致性要求,則應該有:
3 應用實例
洗衣機作為四大家電之一,在國內外普及率非常高。我國家用電動洗衣機工業是從1978年才起步的,到1983年,年產量達到365萬臺,提前兩年完成并超過350萬臺的規定指標,到1984年累計產量已達到1352萬臺,家用洗衣機的市場銷售以每年95.7%的速度增長,成為市場上受歡迎的商品之一。本文將詳細介紹洗衣機的綠色設計中客戶需求的獲取及其分析與處理的過程,通過客戶需求的轉化獲取洗衣機產品環境需求,并且通過模糊一致矩陣求解對洗衣機產品環境需求進行重要度排序處理,為產品設計的后期工作安排提供了參考。
3.1 洗衣機產品需求獲取及整理
產品設計人員首先通過構建洗衣機綠色設計客戶需求模塊,參照客戶需求模塊的每個細分項以客戶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客戶對家用洗衣機的具體需求,分別為操作簡單,取放衣物方便、無毒害、運行安全、重量輕、搬運方便、智能控制、價格適中、使用壽命長、運行可靠、干燥充分、洗滌充分、安全殺菌、防皺熨燙。
3.2 洗衣機產品環境需求的提取
有些常規客戶需求之中隱藏著產品環境需求的要素,需要對這些常規需求進行環境要素提出,且不同的常規需求與產品的環境性能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系,需要進一步分析和判斷。
洗衣機產品客戶需求分類后,可表述如下:
常規需求單元為:取放衣物方便、操作簡單、運行安全、無毒害、搬運方便、重量輕、安全殺菌、價格適中、智能控制、運行可靠、使用壽命長、洗滌充分、干燥充分、防皺熨燙。
環境需求單元為:能效高、材料消耗少、水耗低、噪聲低、便于回收、符合相關環保法規要求。為便于產品設計成員對客戶需求的理解和準確應用,建立家用洗衣機產品的環境需求提取結構圖,如圖2所示。
3.3 需求重要度的確定
綠色產品客戶需求重要度的確定是綠色設計中客戶需求向產品特性進行轉化前的準備工作。綠色產品客戶需求重要度體現的是客戶對產品環境需求的重視程度,決定著產品綠色設計要求的優化與決策,綠色產品客戶需求重要度的確定對產品綠色設計和相應綠色技術的規劃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
4 結 論
本文在對客戶需求進行簡單概述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綠色產品概念設計中客戶需求的采集方法和需求的分析整理過程,構建了一個通用的綠色產品設計客戶需求模塊,成功解決了傳統方法客戶需求信息采集所存在的不全面、不規范的問題;提出了從常規客戶需求中提取隱藏環境需求的方法,并且針對客戶需求重要度排序過程中傳統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通過建立模糊一致矩陣來確定客戶需求的方法,從而提高了客戶需求重要度的準確度,為綠色產品概念設計后期中客戶需求向產品特性進行轉化奠定了基礎,大大提高了綠色產品概念設計成功的可能性。最后,本文以洗衣機產品概念設計為例驗證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參考文獻
[1]單鴻波,劉繼紅,黃正東.面向問題域的產品概念設計階段需求功能的描述及轉換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05,16(3):236-238
[2]李延來,唐加福.質量功能展開中顧客需求的排序算法[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7,13(6):1196-1203
[3]雷鳴,朱祖平,姚立綱.質量功能展開中顧客需求自動映射[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09,15(3):493-497
[4]馮珍.產品級再使用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5]李莉,.管理定量分析:決策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6]龔艷萍,趙志剛.用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QFD中消費者要求權重[J].價值工程,2006,(7):81-83
[7]劉洪恩,張列平,車阿大,等.改進的質量功能展開(Ⅱ)——系統方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2(2):60-62
關鍵詞 多點觸摸技術 操作界面 交互界面 產品設計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目前,多點觸摸技術(Multi Touch)已經在手機和平板電腦等便攜移動設備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和iPad平板電腦讓人們通過多點觸摸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人機互動體驗。通過多點觸摸技術可以實現在手機屏幕上模擬彈鋼琴,通過屏幕上虛擬的游戲操控桿玩手機游戲,還可以在三維虛擬空間內任意變換視角活動瀏覽。這些新技術帶來的新體驗都超越了以往依靠機械按鍵、鼠標指針和操作桿等傳統設備,使得設計制造和維護成本更高的機械操作設備逐步被體驗效果更佳的液晶多點觸摸屏取代。
然而,目前多點觸摸技術的絕大部分應用都集中在移動設備領域,主要應用方向都是以多媒體為主,在其他類型產品(家用電器、工業設備等)的操作中應用很少。對于產品內在的工業設計價值體現,操作體驗是重要發展提升的一環,多點觸摸技術在產品操作界面設計中合理、高效的應用能夠帶來一次產品工業設計的全面革新。
1 多點觸摸技術的由來和特點
1.1 多點觸摸技術
多點觸摸(Multi Touch)技術是允許用戶同時通過多個操作點與產品系統進行信息與控制交互的技術,其主要的創新之處在于產品能夠同時識別一個或多個操作點的方位坐標。在產品的操作方式上提供了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體驗。
多點觸摸技術最早誕生于1982年的多倫多大學,次年貝爾實驗室提出了將用戶輸入與系統輸入集成在同一個界面的理論構想,第一次探討了基于觸摸屏幕的用戶界面設計方法。2005年紐約大學的Jefferson Y Han教授領導研發的新型觸摸屏可由雙手同時操作,并且支持多人同時操作。該技術方案能以很低的研發制造成本進行商業化應用,這是多點觸摸技術投入真正商業化應用的一個里程碑。兩年后,搭載多點觸摸技術的蘋果iPhone和微軟的SurfaceTab投入市場,使全新的產品操作體驗進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1.2 多點觸摸技術的特點
多點觸摸是在同一顯示界面上的多點或多用戶的交互操作模式,摒棄了鍵盤、鼠標或是按鍵、操控桿等的單點操作方式。用戶可通過雙手進行簡單的單點觸摸控制,也可以單擊、雙擊、平移、按壓、滾動以及旋轉等不同手勢多手指觸摸屏幕進行操作控制,實現用雙手隨心所欲地操控,從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產品對象的相關特征(如文字、圖片、視頻、三維虛擬等)。多點觸摸技術可根據客戶需求,訂制功能和尺寸相應的觸控顯示屏,觸摸軟件以及多媒體系統。
1.3 多點觸摸技術在目前的應用
多點觸摸技術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見表1)。但是目前多集中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行業信息互動展示平臺等領域。如以蘋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是目前多點觸摸技術主要的應用平臺,大量基于此平臺的應用程序和游戲均支持多點觸摸操作,用戶的體驗直觀、自然。
2 多點觸摸技術在產品操作界面設計中的應用
2.1 產品操作界面的類型
用戶對一個產品進行操作控制,進而實現產品的各種功能,必須通過產品的操作界面來進行。傳統意義上的產品操作界面形式多樣,涵蓋的范圍也非常寬泛。從廣義上主要分為:安全型控制界面、選擇型控制界面、功能型控制界面、輸入型控制界面等。
安全型控制界面主要包括電源開關、啟動/停止開關、保護開關等;選擇型控制界面包括方向選擇鍵、方向搖桿、階段選擇式撥輪等;功能型控制界面主要包括各種功能按鈕;輸入型控制界面則包括鍵盤、鼠標指針、數字鍵盤等。正是這些操作界面的組合形成了各式各樣的產品功能形式。
2.2 多點觸摸技術在產品操作界面設計中的應用
在傳統的以按鍵、開關和搖桿、撥輪等機械式操作界面中,主要是以單點觸發指令為機制,每按下一次或撥動一下,操作指令觸發一次。其功能上的優勢和劣勢同時存在:優勢是操控觸發精確、穩定、明晰,用戶的指令輸入明確到位,不容易產生指令信息的含糊不清。對產品系統而言,由于指令單一,系統處理負載小,從硬件制造到軟件設計與系統維護都可以用很簡潔、低成本的方式實現,既保證了用戶操作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又能盡可能地節約開發和制造難度,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劣勢是傳統的操作界面較少采用大屏幕、高分辨率的彩色液晶顯示屏顯示,使用的多為指示燈、信號燈、數顯模塊等,用戶操作指令不直觀,操作時容易產生誤讀等問題。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由于是模具化開發,傳統的操作界面在設計與制造之間的可操作性調整上難度和成本都比較高,設計一旦定型,要對界面進行調整優化的余地非常小,這也是造成很多產品在初期上市的時候即使用戶體驗不佳也無法短時間迅速地調整修正用戶界面,只能在后期成本回收以后再產品更新換代時進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用戶體驗,也很容易造成產品缺陷。
多點觸摸技術主要是基于現代大屏幕高分辨率平板顯示設備來實現的,這種設備主要包括了液晶顯示器、等離子顯示器、OLED顯示器等,顯示原理各不相同,但是對于多點觸摸技術的實現大同小異。加入多點觸摸技術的顯示屏帶給產品的操作體驗的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這里主要以液晶多點觸摸顯示屏的應用來說明。首先,全彩色高分辨率液晶顯示屏能夠帶來更大量的信息、圖形和圖像顯示,在人機交互的信息量上不存在障礙或瓶頸,也使得產品的人工智能化發展有了可能;其次,多點觸摸技術給操作帶來了直觀和便捷,可以直接輕觸屏幕獲得對產品的功能控制;第三,多點觸摸技術相對于單點指令的輸入可以對產品系統進行復雜指令的輸入,在一些特殊的功能命令上能實現僅依靠單點指令不能實現的功能,比如像操作產品啟動的功能,無論是按鈕還是按鍵,亦或是單點指令的觸摸屏,都存在誤觸發的可能,但是再多點指令集的控制下,產品的啟動可以通過兩個手指的定向交叉滑動來實現,這樣就把誤觸發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產品的使用也更安全。
3 多點觸摸技術在產品操作界面設計中的發展趨勢
隨著產品人機交互的不斷進步,未來的產品操作界面中多點觸目技術還會不斷發展完善,從基礎的家電產品到工廠的各種生產加工設備,都需要利用多點觸摸技術來提升人機交互??梢灶A見未來的產品操作界面設計會呈現以下趨勢:首先,人機的信息交互以大屏幕高分辨率顯示屏為主,提供大量的人機間信息量的交流;其次,多點觸摸技術得到應用,在產品的操作中,通過多點觸摸技術進行產品功能控制,提升用戶的產品體驗,提升產品的創新特性;最后,在交互界面設計中,也會以多點觸摸為特點進行相應的圖形化界面設計,虛擬按鈕、虛擬鍵盤等設計會更加適應多點觸摸操作的需要,進一步優化操作界面的可視化觀感,提升操作流暢性,不斷增強人機的互動體驗。
4 結語
多點觸摸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在了最新的信息技術的產品中,但是在家電產品和工業加工設備等機電產品中還未得到廣泛的應用,究其原因還在于技術的難度相對較高,成本控制,加工工藝,以及多點觸摸操作程序開發、圖形化界面設計等一系列問題。但是技術進步的步伐是迅速的,只有設計開發人員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合理地提出操作改進的方案,才能使產品設計不斷得到創新,多點觸摸技術也一定會在產品操作界面設計中得到進一步的開發和演進。
河南科技大學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
參考文獻
[1] 孟祥旭.人機交互基礎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 張峰,陳碩.多點觸控交互方式的回顧與展望.人類工效學,2010.12.16(4):76-77.
關鍵詞:物聯網; 嵌入式; 無線傳感器; 倉儲管理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5-1173-05
隨著農產品倉庫大量的增加,倉庫物品越來越多,其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倉庫的管理問題也就提上了日程,如何優化倉庫的日常管理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1]。傳統的人工倉庫作業模式和數據采集方式已難以滿足倉庫管理快速、準確的要求,嚴重影響了倉庫的管理效率[2,3]。近幾年,物聯網技術在環境監測和倉庫管理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6]。尤其是射頻識別(RFID)和無線傳感器技術的發展為倉庫管理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簡化繁雜的工作流程,有效改善供應鏈的效率和透明度[7],可以對倉庫環境監控、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各個作業環節的數據進行自動化的數據采集,保證倉庫管理各個環節數據輸入的速度和準確性,確保管理人員及時準確地掌握庫存的真實數據,合理保持和控制倉庫庫存,提高倉庫管理的工作效率[8,9]。
在上述背景下,設計一種基于ZigBee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嵌入式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農產品倉儲管理系統,該系統能夠實時監控農產品倉庫的環境信息、進出庫信息,改善傳統的倉庫管理模式,增強庫房作業的準確性和快捷性、減少整個倉庫物資出入庫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非法出入庫、誤置、偷竊和庫存、出貨錯誤等損失,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儲存成本、保障倉庫物資的安全。
1 系統總體設計
系統基于PC(可以是筆記本電腦、手機)、嵌入式設備A8及嵌入式設備M0等,依托在各項互聯網、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的基礎上完成,以實現倉庫信息遠程監控和智能化管理,體現信息獲取的實時性和分布性,使用戶更方便地管理倉庫內的信息及其特殊情況。
1.1 系統架構
系統主要分為3個模塊:數據采集中心、前端數據處理中心和客戶端(PC、筆記本電腦和手機等)。系統總體架構見圖1。
1.2 功能描述
具體功能描述如下。
1)通過數據采集中心(定義為M0)實時采集環境參數,例如溫度、濕度、光感數據,進行物品刷卡,每個倉庫構成一個節點;
2)通過ZigBee模塊把采集到的環境參數或物品信息發送給A8設備;
3)由A8的線程負責接收環境參數或物品信息,激活數據庫線程對數據庫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果是環境參數則對環境參數進行判斷處理,超過設定值報警并進行控制調節;
4)構建嵌入式Web服務器,使用戶通過網絡利用PC機進行監控;
5)在Web頁面上設置控制按鈕,監控設備識別用戶指令并進行相應動作;
6)A8通過GPRS短信息功能向用戶報警。
2 系統實現
2.1 數據采集中心的實現
倉庫的環境信息包括溫度、濕度、光照、三軸信息和出入庫信息,M0在硬件上選擇以ARM架構的Cortex-M0微控制器,外接溫濕度傳感器DHT11、光照傳感器ISL29003、三軸加速傳感器MMA7455L、RFID射頻模塊CY14443-P、ZigBee無線通信模塊(CC2430)。軟件方面依靠Cortex-M0處理器強大的指令系統并配合Keil公司的Real View MDK裸機開發平臺(支持自動配置啟動代碼,并且實現了一些基本的裸機函數)實現采集部分的裸機程序。數據采集中心軟件實現流程圖如圖2。
數據采集中心(終端)對必須的環境信息(溫度、濕度、光照)進行采集,每5 s采集一次,一些輔助信息(電池電量、Axis_3三軸加速度)采集也同步進行,對以上數據采集后經過處理打包發送給數據處理中心(Cortex-A8),由信息處理中心產生相應的指令發回給終端(Cortex-M0)。對于基本信息除了供數據處理中心查看之外,還在終端上做了簡單的數據顯示、運行狀態顯示,考慮到數據處理中心與終端的交互安全性問題,正常情況下終端是由數據處理中心全部控制的,當可能的意外出現,數據處理中心無法控制終端進行環境異常報警時,終端30 s之后自動切換到自制模式,這時終端進行自我環境異常檢測,環境出現異常時打開報警器報警,如遇溫度過高時風扇設備會自行啟動,以調節溫度值,直至溫度正常時風扇設備才會停止。該管理系統另外加了一個Axis_3三軸加速度報警,當地震時,由于不平衡而觸發了Axis_3三軸加速度報警器報警。
2.2 數據處理中心實現
數據處理中心(定義為A8),硬件上選擇基于三星S5PC100片上系統(以ARM架構的cortex-A8為核),移植Linux嵌入式操作系統。該部分一方面要接收由數據采集中心發送過來的倉庫信息,判斷接收到的倉庫信息是環境信息還是貨物信息,并對不同類型的倉庫信息進行不同的處理。對于環境信息,數據處理中心需要做如下3個方面的處理:①檢測相關參數是否超標,若超標則應該向執行中心發送控制信息以便將環境參數調節到正常范圍,例如在溫度過高時開起電風扇同時報警器報警;②提供一種將這些環境信息反饋給系統使用者的機制;③將這些環境信息存放到數據庫中。對于貨物信息數據處理中心需要做如下3個方面的處理:①提供一種將這些貨物信息反饋給系統使用者的機制;②將這些貨物信息存放到數據庫中;③數據處理中心還要接收來自系統使用者的控制信息(用戶的控制信息主要是針對倉庫環境上下限值的控制),并將這些控制信息處理之后以一定的格式發送給數據采集中心和執行單元。另外作為優化,當數據處理中心檢測到有環境參數超標時可以讓其驅動GPRS模塊發送短信告知用戶。
數據處理中心軟件系統的架構包括3大部分:操作系統、系統服務和應用程序。操作系統移植Linux 2.635內核,系統服務處于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之間,系統服務架構在操作系統之上,利用操作系統提供的接口來實現一些應用程序需要使用的通用、核心的功能,并以接口的形式向上提供給應用程序供應用程序調用[10]。通過對需求的分析在這里需要使用的系統服務有Web服務器、WIFI WPA系統服務、SQlite3嵌入式數據庫管理系統、網絡視頻服務器。應用程序是針對系統需求所設計出的實現特定功能的程序,根據對系統需求的分析,這里所設計的應用程序實現的功能是對數據的處理。M0(采集單元)采用裸機程序開發,這里不再具體說明。其他程序(線程)均運行在A8設備上,它們并不是裸機程序而是運行在Linux操作系統之上的,這里從應用層的角度給出了各個線程之間的關系,軟件構架如圖3。
運行在A8設備上的線程簡介如下:
thread_client_request():處理消息隊列里請求的線程;
pthread_refresh():更新共享內存里的實時數據;
pthread_sqlite():數據庫線程;
pthread_transfer():接收M0數據線程;
pthread_analysis():M0數據分析線程;
pthread_uart_cmd():M0控制命令發送線程;
pthread_sms():短信模塊控制線程;
pthread_buzzer():A8報警器控制線程;
pthread_infrared():紅外(按鍵模擬)監測線程;
pthread_led():A8 LED模塊線程;
pthread_camera():攝像頭模塊控制線程。
2.3 客戶端應用程序實現
采用B/S模式的服務器架構將Web服務器安裝在作為數據處理中心的A8設備上,然后系統使用者通過瀏覽器訪問數據處理中心的Web服務器,在這種情況下經過數據處理中心處理后的數據就會被Web服務器的CGI進程讀取然后生成html文件,并被瀏覽訪問解析成網頁最終展現在系統使用者面前。下面介紹主要線程的實現流程。
2.3.1 軟件環境 系統采用 2.0和C#語言進行開發、服務器采用Windows 2003 Serber/IIS 6.0,數據庫管理系統采用SQL Sever 2005,在Visual Studio 2005集成開發環境下完成開發、集成和測試工作。
2.3.2 數據庫線程的實現 SQlite3 提供了一些C函數接口,可以用這些函數操作數據庫。通過使用這些接口,以char*類型傳遞一些標準SQL語句給SQlite函數,SQlite就可以操作數據庫。SQlite數據庫線程流程如圖4(左)所示,SQlite_task線程結構如圖4(右)所示。
主程序開始運行之后,各任務線程開始運行,其中就包括數據庫的pthread_sqlite。pthread_sqlite線程開始創建一個用于存儲對數據庫操作的鏈表,鏈表創建之后進入while循環。循環中,用pthread_cond_wait函數語句進行睡眠等待,等待其他線程的喚醒函數pthread_cond_signal發來的信號,喚醒之后再次進入一個while的循環語句,在這個循環中,進行對鏈表頭的判空工作。如果鏈表頭不為空,則讀取第一個節點的內容,把節點中的內容解析出來,把解析出來的內容作為參數傳到sqlite_task函數中,完成相應的數據庫操作并釋放節點空間,如此循環;如果鏈表頭為空,則直接跳出while循環,再回到外部循環的pthread_cond_wait函數進行睡眠等待,等待下一次被其他線程喚醒。
2.3.3 數據接收線程的實現 數據接收線程主要負責從前端數據處理中心接收倉庫信息,流程圖如圖5所示。
2.3.4 數據處理線程的實現 數據處理線程主要用來處理接收到的信息,因為接收到的信息是按一定規律進行編碼的,所以進行解碼后,激活數據庫線程,保存數據,激活內存刷新數據,更新實時環境信息,判斷數據是否越界,若越界則激活設備控制線程進行相應的控制。流程圖如圖6所示。
2.3.5 處理客戶請求線程的實現 主要用于接收CGI、QT以及別的線程檢測到異常發送設備控制請求的線程,流程圖如圖7所示。1L、2L、3L等代表不同的信息判定類型。
3 系統測試
3.1 采集中心與數據處理中心通信測試
啟動M0(采集中心)與A8(處理中心),系統上電,連接成功后如圖8所示。顯示器中顯示實時的溫度、濕度、光照和三軸等信息,表明M0與A8通信正常。
3.2 倉庫管理系統主界面
在PC機瀏覽器中輸入Web服務器地址(這里為:192.168.1.200)進入系統界面如圖9所示。經過測試,數據采集中心與數據處理中心的ZigBee模塊通信穩定。數據通過客戶端的系統主界面,可以對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最高濕度、最低濕度、最高光照、最低光照等上下限信息進行設置;可查看倉庫貨物信息,貨物刷卡進倉時可隨時記錄進倉貨物信息;填寫正確IP、網關后點擊“開啟WIFI”,實現了數據采集中心與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之間的通信;設置報警短信接收號碼、中心號碼,填寫要接收短信的中心號碼和手機號碼提交,在任意手機上可接收到報警信息;可以開啟或關閉A8上的LED燈及報警器;點擊倉庫主界面的“歷史照片”,可以查看以前拍照的一些倉庫照片等。
4 小結
針對傳統農產品倉庫管理效率低的問題,利用無線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為核心的物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設計了一個智能農產品倉庫管理系統,實現倉庫環境信息的監控、物品信息的管理和各模塊之間的通信,系統可增強庫房作業的準確性和快捷性、減少整個倉庫物資出入庫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非法出入庫、誤置、偷竊和庫存、出貨錯誤等損失,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儲存成本、保障倉庫物資的安全。測試表明,系統運行穩定、可靠性高,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李學明,吳海燕,楊浩敏,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倉庫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數字通信,2013,40(2):19-23.
[2] 張仁彬,李玉民.基于物聯網技術倉儲管理系統研究[J].物流科技,2011(6):35-38.
[3] 唐昱佳.基于物聯網的能源管理系統設計[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11,28(12):161-164.
[4] 王希杰.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生態環境監測應用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2011,30(7):149-152.
[5] 劉向舉,劉麗娜.基于物聯網的室內環境監測系統的研究[J].傳感器與微系統,2013,32(3):37-40.
[6] 張增林,韓文霆,陳永社,等.基于WEB的糧倉信息采集遠程監控系統[J].農機化研究,2013(6):167-169.
[7] GLIDDEN R,BOCKORICK C,COOPER S,et al. Design of ultra-low-cost UHF RFID tags for supply chain applications[J]. Communications Magazine,IEEE,2004,42(8):140-151.
[8] LIU H, BOLIC M, NAYAK A, et al. Taxonomy and challeng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RFID an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Network,IEEE,2008,22(6):26-35.
【關鍵詞】注射劑類藥品;生產工藝;處方核查
1 引言
化學藥品生產工藝變更存在較大風險,我們盡最大可能的避免潛在風險的發生,因此需要對生產工藝的變更進行全面的評估和檢測。工藝的變更可能會影響藥品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化學藥品注射劑不同程度和種類的生產工藝變更對于產品質量的影響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據實際的變更情況進行相應的研究工作,以評估生產工藝變更對產品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響,從而保證上市后產品的質量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
2 注射劑類藥品的生產工藝變更的一般要求
2.1 注射類藥品生產工藝變更
注射劑的生產工藝一般包括配制、溶解、混合、濾過等步驟,其中滅菌是注射劑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步驟。 滅菌的過程是需要十分的精準和詳細的,因為無菌產品的質量保障就在于生產過程中采用合格的滅菌工藝。 一般說來生產步驟是大體一致的,但是注射劑上市后發生的生產工藝變更卻較難估計,因為變更的方式多種多樣。不過我們可以根據生產工藝變更所涉及的藥品生產關鍵環節和相關參數,來評估生產工藝變更對產品質量及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注射劑生產工藝變更通常包括兩種情況:生產設備變更和生產過程的變更。生產設備的變更包括:簡單的設備變更和復雜的設備變更。簡單設備的變更對整個生產過程的影響較小,復雜設備的變更影響相對較大。生產過程的變更包括注射劑的生產過程的變更,以及生產工藝發生重大變化,值得一體的是生產過程的變更應包括處方的變更和工藝的變更,這兩種變化過程都會對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我們應該充分考慮上市后產品工藝的變更,以確保產品在臨床使用時的安全性。
2.2 注射類藥品生產工藝變更的要求
注射劑藥品的生產工藝一直在隨著醫學的發展在變化,我們在這里不對每個過程都進行詳細的說明,對其中的滅菌過程進行詳細的解說一下。一般來說進行系統的滅菌工藝驗證是非常有必要的,原則上注射劑滅菌應采取終端滅菌的方式,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產品的滅菌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所謂終端滅菌工藝主要包括滅菌前微生物污染水平測定、熱穿透試驗等兩個方面。但是偶爾有些情況下產品不能耐受終端滅菌工藝條件,此時我們不能夠選擇大容量注射劑,而應盡量優化處方工藝來改變制劑的耐熱性。優化處方工藝處方變更的方法是由變更輔料種類、用量、來源、型號或級別以及變更原料藥來源幾種情況形成的。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當產品實在無法耐受,我們就要考慮選擇其他劑型。在選擇滅菌方法時要考慮到注射劑容量的大小,一般小容量注射劑的滅菌要求是和大容量注射劑的要求差別不大的。一般都要首選終端滅菌工藝,相關技術要求也和大容量注射劑沒有多大的差距。但是我們在實際的制作和生產中藥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忽視注射劑的容量這個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在實際的應用中有足夠的資料證明終端滅菌工藝是不適合這種注射劑的,就要考慮采用無菌生產工藝,采用無菌生產工藝時也必須確保生產過程和設備的安全無菌。如果在注射劑制作的過程中染菌的話,會對整個生產過程帶來毀滅性的破壞,因此保證注射劑滅菌的可靠性,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領域。
2.3 生產工藝變更類型與變更研究資料要求
2.3.1 生產工藝變更類型
注射劑類藥品生產工藝變更包括生產設備變更、藥品生產過程變更、增加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方法及嚴格控制限度等幾種情況。生產設備變更又可以分為簡單的設備變更和復雜設備變更。簡單設備的變更對于產品質量和有效性等影響較小,復雜設備的變更對于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等影響較大,因此對于簡單設備和復雜設備,在生產工藝變更中應該有區別的對待。變更注射劑配制方法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對產品質量影響較小,不屬于重大工藝改變,但它可以對對產品的穩定性以及所含的雜志產生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分析它變更的程度和對藥品的影響。增加生產過程質量控制方法或嚴格控制限度,可以更好地控制藥品生產過程和保證藥品質量和安全性。在此類變更中,生產工藝這種變更方式對藥品質量和安全性產生的影響較小,對其進行的研究驗證工作相對比較簡單。
2.3.2 變更研究資料要求
對于已上市藥品工藝的變更我們必須給以高度的重視,及時申報。其次,要有針對性的對藥品變更前后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進行鑒定,全面分析生產工藝的變更對藥品質量的影響,確保變更內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對工藝、處方與質量標準不相適應的,責令限期建立完善相應內控標準,并申報修訂國家藥品標準。
3 處方變更核查的一般要求
3.1 輔料種類變更
我們在已批的藥品中加入一種輔料或者減少一種輔料或者用另外一種輔料來替換之前的輔料,這三種方式均可以被稱作是輔料種類的變更。變更輔料的種類對于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我們增加一部分輔料的話,或許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產品可能會因此產生不一樣的性能,因此做好對輔料種類變更的檢查和鑒定對于進行全面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3.2 輔料用量變更
輔料用量的變更主要是指處方中某一種或某幾種輔料的增加或減少。如果當輔料用量增加時,我們應該關注正常的輔料范圍,使得增加的輔料不超過我們國家對注射劑當中的輔佐用料的最大范圍,因為這關系到我們生產的藥品的質量以及其療效。如果超過這個范圍要及時申報,方便我們及時的找出這種藥品產生的消極的影響,也有利于我們及時正確的解決其不良的影響。反言之,當輔料減少時,我們應關注輔料的減少是否對產品的質量產生影響,當然我們更應該注意輔料減少對產品保質期的影響,這也是重視產品質量的一種體現。輔料用量增加和減少均可能影響藥品的質量及安全性,因此需要進行較為全面的研究工作,對于輔料用量的研究絕不可疏忽大意,只有證明變更后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有效性符合原批準的要求才可使用。
3.3 輔料來源、型號或級別變更
輔料的來源變更是指變更輔料的生產商。在變更注射類藥品來源方面,由于注射劑中所用輔料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使得不同生產商對于同一原料藥生產的工藝、環境(溫度和濕度)、生產設備等情況不同,不同生產商具有不同的生產工藝以及個人經驗,因此在輔料的型號選擇上,注射輔料的級別上存在較大差異,使得不同型號、級別的注射劑輔料可能理化性質有所不同,由此可能導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不同,因此一般需要進行比較全面的質量控制驗證工作,對于輔料來源、型號或級別的變更也應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安全性或有效性研究。
4 結束語
已上市的注射劑藥品處方變更的具體情形較為復雜,可能涉及到多個變更。也可能存在由一個變更導致的關聯變更,論何種變更,都應詳細說明變更的理由、依據和具體變更內容,對變更前后藥品的質量和穩定性進行全面的對比研究,進行必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驗證,需要生產企業對生產工藝變更深入分析,對生產前后的產品質量和安全性進行對比研究從而得出工藝變更對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關鍵詞:農產品 質量安全示范區 探討
根據質檢總局的工作部署,全面開展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進一步發揮了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的作用,拓展了加強從源頭開始的全過程監管的有效平臺,是深入貫徹落實“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工作方針的有效載體和途徑。我們在廣東江門臺山市國家級出口鰻魚質量安全示范區(以下簡稱臺山出口鰻魚示范區)建設工作中,圍繞《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考核實施辦法》(國質檢食〔2014〕216號),對示范區建設的相關工作進行探討和研究。
1.發揮政府主體責任是關鍵
按照示范區建設“政府主導,部門聯動,龍頭帶動,全民行動”的工作機制,示范區建設的全部工作必須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尤其要取得當地政府黨政分管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分管領導職務或崗位變動,如果相關工作涵接不好,可能短時間出現示范區建設工作群龍無首的情況,在此情況下,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做好向新任領導匯報的工作,最好的辦法是爭取把示范區建設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計劃,避免由于分管領導的工作變動而影響示范區建設工作的開展。2016年,臺山出口鰻魚示范區建設工作得到分管副市長的高度,把示范區建設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計劃,多次召集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會議,圍繞年度考核逐項督促落實,市府辦每季度通過地方政府的辦公自動化系統對相關部門的示范區建設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倒迫督辦,確保示范區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2.明確示范區建設辦公室的責任部門有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
由于示范區建設的倡導和考核部門為質檢總局,檢驗檢疫部門在示范區創建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順其自然就把示范區建設辦公室設在檢驗檢疫部門,但這樣的設置不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地方政府的部門比檢驗檢疫更熟悉其他部門職責與運作,與地方政府分管領導是上下級關系,溝通方便,還可以通過地方政府的辦公室自動化系統進行相關工作的請示匯報,方便快捷,而且這樣的設置更能體現政府主導的工作機制,避免出現檢驗檢疫部門大包大攬的情況。臺山出口鰻魚示范區在2014年質檢總局組織的示范區年度現場考核工作中,得到考核組的建議,把示范區辦公室轉置臺山市海洋漁業局,自此,示范區辦公室的各項工作比以前更加順暢,更加高效。
3.行業協會在示范區建設中大有作為
業協會在團結會員單位,加強信息溝通,統一對外貿易措施,督促企業自律,規范企業行為等方面,有著政府部門無法替代的作用,在示范區建設中發揮好行業協會的作用至關重要。廣東省鰻魚業協會、臺山市鰻魚業協會積極支持臺山出口鰻魚示范區建設,發揮其作為我國最好行業協會之一的資源優勢,主動溝通政府職能部門,協助做好培訓和宣傳,認真貫徹落實相關工作部署,為示范區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得到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4.示范區建設辦公室常設機構的概念應接地氣
根據《考核記錄表》的要求,示范區建設辦公室為常設機構而且相關工作人員為有專門編制的專職人員。在目前地方政府部門要求不斷精簡人員編制的大形勢下,實施起來有相當大的難度,必須切合當地機構編制的實際,能否通過聘任相關人員兼任職務的方式解決這一困難,有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指導。
1 產品設計專業課程教學的現存問題
1.1 基礎課程教育與專業課程脫節
目前,國內產品設計專業多數設置在藝術設計學院,多個設計類專業并存。基礎課程的設置往往是通用式的素描、速寫和色彩,并沒有針對產品設計專業的特點,去訓練學生對產品內部結構的把握能力和整體塑造能力。這種萬金油式的教育,使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設計課程之間銜接不到位;同時,由于總學時的限制,產品設計專業的許多技術基礎課和專業課被勉強塞進后兩年,學生沒有機會接受系統的專業基礎教育[1];另外,許多院校受實驗條件的限制和實踐基地的缺乏,材料與工藝、產品模型制作、模具制作工藝等課程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學生的實踐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鍛煉。
1.2 設計理論與專業設計課程呈割裂狀態
設計理論課的教學因學時和上課方式的限制,缺乏設計實踐的訓練,存在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專業設計課也因學時所限只是展現了一定的設計方案,而缺乏理論的歸納與總結。因此,學生無法把相關的藝術美學、設計理論、工程技術、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知識客觀地運用到設計之中[2]。
1.3 設計類課程之間存在重置現象
每一門專業設計課程均包括市場調研、設計草圖、模型制作、工程制圖、方案展示等環節。然而,受課時量的限制,許多設計課程無法深入開展,造成許多環節的缺失,整體學習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教學模式上,許多專業設計課程采用獨立的單元制授課方式進行,任課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完成教學計劃,需要保持完整的教學體系,這使得該課程與其他課程銜接不夠,造成了各專業課程之間的重置現象。
2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產品設計專業課程建設策略
2.1 學習借鑒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探索出許多豐富的成功經驗。首先,明確產品設計是一門藝術與技術交叉、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邊緣學科,應該打破應用藝術與純藝術之間的壁壘,實現藝術與科技的新統一;同時,要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樹立專業設計課程與實踐課程并重的教學理念,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知識與設計能力的設計師。其次,注重培養學生設計表達的能力,設置產品速寫、設計草圖、產品設計快速表現、產品設計表現技法等多種形式的手繪課程,以及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產品模型制作等三維訓練課程,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第三,將設計項目帶入課堂,以此來整合學科知識,讓學生在設計中探討設計方法,了解材料工藝與加工流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實踐能力、自學能力、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
2.2 組建產品設計專業課程群
產品設計專業需要依托設計學科、機械學科的教學資源,突出科技與藝術的交叉融合,突出以創新為中心、“藝”與“工”相結合,實施基礎教學與專業教學并行、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行、課堂教學與項目教學并行的培養思路[3]。積極打開學科前沿窗口,打造符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卓越的產品設計專業設計師的教學模式。以齊魯工業大學產品設計專業為例,在滿足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將課程按相互關聯度分為造型藝術、設計基礎、表達基礎、工程基礎、設計理論、專業設計、實踐教學等多個課程群。其中,表達基礎課程群主要針對學生創意思維的表現,設置了設計草圖、產品設計手繪技法、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產品模型制作等課程,借以訓練學生的手繪、軟件和立體模型制作能力;專業設計課程群分為家居生活用品設計和交通工具設計兩個方向,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組班上課。在學時安排上要結合實際需要進行系統整合,重點提高學生的手繪表現能力、計算機軟件操作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設計思維創造能力、設計交流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
2.3 增設中國傳統文化類設計課程
增設中國傳統文化類設計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其遠離抄襲與模仿。課程設置上,除了開設西方設計文化類課程拓展學生國際化的視野,同時可適當增設中國設計文化類課程,讓學生積極參與,培養民族文化情操,提升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例如,齊魯工業大學產品設計專業結合齊魯文化的地域特色開設了《旅游產品設計》課程,在山東省旅游商品創新設計大賽中屢次獲得優異成績,也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許多設計方案已被有關企業或機構采用。開設特色課程形成自身辦學特色。產品設計是一個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專業辦學特色尤為重要,有特色才能有生命力和競爭力。要結合地方特色優勢開設相應的特色課程,這樣不僅形成專業辦學特色、提高專業競爭力,還可以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2.4 校企雙方打造一流的師資隊伍共建實踐課程
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實踐課程的設置是至關重要的因素。既要安排高校青年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詳細了解相關產品的設計程序與方法,積累豐富的設計經驗,又要聘請企業資深設計師擔任兼職教師,進入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實際課題的設計訓練[4]。邀請企業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以及課程設置環節,共同設立校企雙方互利的實踐課程,形成“高校+企業”的聯合培養方式。
3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學生能力培養
3.1 創新能力培養
產品設計創新能力,就是指運用創造性思維開拓性地解決產品設計中的問題。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產品設計教育十分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他們提倡多元化的設計形式,反對模仿和抄襲。課堂教學強調師生互動和引導式教學,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實踐、交流的時間,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了良好基礎。鑒于CDIO教育模式的成功之處,我們在上課方式上要杜絕滿堂灌、照本宣科的現象,應該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去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消化所學的知識,讓學生不僅注重對基礎知識的傳承與掌握,更要培養獨立思考、開拓性創新的能力[5]。
3.2 交流能力培養
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習,由于其多學科交叉的特性和產品設計流程的需要,交流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課堂上,在專業學習方面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需要交流,走上工作崗位,設計師與設計師之間需要交流,設計師與客戶之間需要交流,可以說交流無處不在??傊谠O計方案形成的過程中設計師不僅需要好的創意還需要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設計方案面對客戶時,設計師還需要將設計方案完整地展現出來讓客戶認可并接受該方案。這種交流不僅是語言的準確表達,還需借助設計草圖、產品效果圖、工程制圖,甚至是精細的產品立體模型。這就要求一位合格的設計師,不僅具有開拓性的創意思維能力,其手繪表達能力、計算機建模與渲染能力、立體模型制作能力都要具有相當的水平。產品設計的過程就是交流的過程,通過交流設計師可以擴充和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完善自己的設計方案,從而設計出打動客戶的設計作品。
3.3 實踐能力培養
產品設計專業的學生既要掌握充分的理論知識,又要擁有學以致用的能力。國外大學課程設置了大量的專業實踐內容,并且大多數學校具有較好的實習基地,甚至有些課程直接到企業授課,學生成績由企業或實習基地來評定。國內的產品設計專業,實踐課程課時偏少,評價方式也不夠完善,導致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不到位。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是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設備資源和人力資源,最大效率的滿足教學需求,力所能及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4 結語
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產品設計方法、工業設計工程基礎、人機工程等基本知識,了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國內外設計趨勢,具備產品設計表達、產品造型設計、模型制作、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能力,從事燈具設計、鐘表設計、眼鏡設計、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康體娛樂產品設計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產品藝術設計專業就業前景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推動著產品的發展和演化,而設計則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媒介。近幾年,許多企業已意識到設計的重要性。今天的文化、藝術、食品、汽車、手機、電腦市場中,各企業越來越關注設計問題,誰的設計有創新能取勝,誰就能贏得市場。
我國的產品設計正處在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折點上。各種新產品都希望以新穎獨特的外觀和性能,吸引大眾的目光。各行各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日漸凸顯。
產品設計是一門集人文藝術和計算機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隨著商業化進程的發展,市場對產品設計專業的技術人才十分緊缺。產品設計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創新設計基本知識,具有設計能力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高級實用性人才。
學生畢業可在工業設計公司、工程公司、IT產品設計與制造、工業產品制造、影視動畫公司、游戲后期產品設計等企業從事產品三維造型設計、新產品開發、視覺傳達設計等工作,前景看好。
產品藝術設計專業主要課程
主干課程
設計概論、產品設計程序與方法、產品造型設計、人機工程學基礎、工業設計工程基礎、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產品專題設計、現代設計史、設計商務等。
課程體系
1.功能結構分析
產品功能結構分析,運用同族產品樣本,對其進行基本篩選,分析判斷產品功能屬性,并挑選關鍵因素,為后續產品設計定位奠定基礎。其中包括產品功能分析,通過功能分析FA,將產品總功能細分為多個功能元,細分的程度取決與產品的復雜程度;同時對產品結構進行分解,功能元和結構元相互對應。產品結構分析:對產品結構分解,以及產品長、寬、高、重量等基本參數特征。
2.用戶需求分析
用戶需求分析是產品設計的關鍵。主要包含問卷調研、用戶觀察、人物角色、用戶訪談、焦點小組和任務分析。通過對產品調研可獲得用戶感性需求、產品現存問題以及用戶滿意度,明確用戶需求,優化產品設計定位。其中包括:(1)用戶觀察用戶觀察需要分析的數據量大,可直接進行實地調研,用照片或者用視頻間接觀察,找出產品痛點。(2)用戶訪談用戶的背景需要多元化,一般6-8個人,最好是不同性別、年齡、行業的。盡可能真實、完整地了解用戶,有效挖掘用戶內心的真實想法,挑選出關鍵元素,進一步明確用戶需求。(3)問卷調研問卷調研是最經典定量分析方法,挑選15-20個有效問題的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并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明確用戶需求。焦點小組首先,需要提前準備調研提綱和專門主持人主持討論;其次,召集6-9名用戶進行2小時訪問;最后,找出用戶想法和實際做法的偏差及成因,明確用戶需求。人物角色通過場景細分確定典型用戶,結合5W2H法提煉構建用戶人物角色雛形,通過KJ法對人物角色模型中提煉的用戶需求進行聚類,構建人物角色模型。任務分析制作工作活動流程圖,揭示工作任務的操作要素與流向,分析用戶在完成任務時的真實做法。了解用戶對產品的使用方式及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機會缺口,完善用戶需求。
3.產品屬性分析
運用同族產品樣本與異族產品樣本,對產品樣本作基本的屬性分析。產品屬性分析主要包括產品本身所具有的色彩、形態、人機、材質等,分析提取關鍵因素和參數特征,進一步細化產品設計定位。包括色彩分析:色彩不僅美化和裝飾產品的功能,而且影響消費者的主觀感受和購買欲望。將產品樣本進行聚類分析,提取多個樣本主色與輔助色,記錄其CMYK與RGB值,并在此基礎上以聚類分析法二次提取色彩參數,確定主色2-3種,輔助色3-5種,二次提取色彩將作為產品設計色彩基本定位;材質分析:材質是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材質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提取多個產品樣本材質,記錄并分析其基本特性,與產品本身特性相結合,提取產品主要材質特征,確定1-2種主要材質,將其作為產品設計材質基本定位;形態分析:產品形態作為傳遞信息的第一要素,與產品的功能、結構、色彩等有密切聯系,形態分析可明確產品設計的基本形態趨勢。提取同族產品、異族產品樣本主要形態特征,對主要形態特征進行聚類分析,挑選關鍵形態特征,確定產品設計形態基本定位;人機分析:合理的參數特征能減少疲勞操作,創造出舒適和安全的工作環境。根據產品樣本提取產品設計中的人機要素,以及參考人機工程學基本參數特征,確定產品設計人機參數基本定位;競品分析:將同族產品的同檔次或略優品牌排列出來進行分析,找出產品的痛點與機會缺口。
4.產品設計定位
基于產品功能結構、產品屬性以及用戶需求分析之間的聯動性,將三者進行聯動分析,即整合各設計要素模塊,以層層推進、互為印證的方式推理迭代。不同類型的產品,根據產品本身特性以及客戶對產品設計要求,在分析過程中的側重點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