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第1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關鍵詞: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核心競爭力

社會在不斷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懂得享受生活。廣播新聞媒體應該不斷創新,緊隨時代進步的步伐,滿足更多觀眾的需要。對新聞內容進行策劃和編輯,創造出更多的被觀眾喜歡的新聞。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相關工作人員充分運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新聞加以編輯和策劃,通過觀眾的不同反應約束新聞編輯策劃工作人員的行為。

爭力的重要性相對來說新聞編輯策劃工作實踐性更強,更加基礎。廣播電臺作為傳統媒體中的一種,改革開放之后,社會以及文化發展都受到西方文化影響,逐漸走向多元化。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們思想受到來自多個方向的沖擊,生活和未來都沒有方向,廣播電臺有責任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走向正確的方向。因此廣播電臺不僅能夠引導輿論,還促進社會發展。正確引導群眾,提高新聞質量,需要不斷增強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的核心競爭力。第一,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新媒體逐漸進入到社會,各種媒體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通過對各媒體的社會影響力進行了解可以發現,廣播電臺在市場上所占有的份額逐漸減少,這時就需要增強對于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視力度,保證其長期穩定發展。第二,在國家發展的不同階段,新聞起到不同的作用,不同媒體的發展,我國傳統媒體在以后很有可能會向著網絡化的方向發展下去。現如今,網絡上的信息存在于每個角落,我們需要選擇出正確的方法,不斷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使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第三,對于提高新聞服務質量來說首先需要提高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的核心競爭力。新聞編輯策劃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將新聞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而是需要自己從大量的資料當中提煉出精華的部分,廣播電臺的新聞編輯策劃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對于提高工作人員工作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廣播電臺新聞做好創新策劃

在最初對新聞信息進行采集時,不斷進行創新,最終制作而成的新聞才能夠滿足大部分觀眾的需要。所以,廣播電臺的新聞創新策劃對于廣播電臺的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廣播電臺想要在行業間激烈的競爭當中平穩發展,需要經過不斷創新提高新聞質量。在創新策劃的過程當中,緊跟時展,通過特別的創新理念使新聞內容充分體現出來,不斷增強廣播電臺新聞的核心競爭力。廣播電臺的前期策劃能夠決定聽眾數量的多少,還會對行業發展造成影響。如果想要將創新策劃工作做好,首先就是要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專業培訓,使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行業知識更加豐富,提高編輯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以及整體實力。對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以及策劃能力進行培養,最大限度的發揮其主動性,增強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工作。在整個策劃過程當中,工作人員不能夠將自己的主觀想法加入到工作當中去,而是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將真實的新聞內容傳遞給觀眾,使報道效果更好。

(二)廣播電臺新聞做好前期宣傳

因為廣播電臺新聞報道本身就具備較強的實時性以及時效性,如果想要將廣播電臺新聞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需要通過不同的角度對新聞進行報道。在新聞播報之前做好宣傳工作,前期的宣傳工作能夠很好地吸引觀眾注意力,市廣播電臺新聞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高。第一對正在進行中的時事熱點新聞進行集中宣傳,利用反復多次播報或者是強化調查的方式進行前期宣傳,對于能夠吸引觀眾的新聞,不能夠簡單帶過,而是應該對新聞的本質進行著重的分析,之后在對現代社會做出分析。第二利用新聞對社會正能量進行宣傳,對于公益性新聞進行反復的宣傳,相關編輯策劃工作人員要運用多重策劃方式將集中策劃以及反復策劃合理結合,使所報道的新聞更具深度和高度。前期的宣傳工作對于后期的新聞效果起到直接的作用,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新聞事業的發展造成影響。

(三)增強廣播電臺新聞意識和思維

在大眾媒體廣播方式正在進行整體發展的環境之下,廣播電臺新聞能夠依照自身的優勢處于重要位置,這要是因為廣播電臺的發展能夠順應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同時也離不開不斷強化的新聞意識以及思維方式所發生的轉變。因此,對于廣播電臺的新聞需要不斷創新,將新聞報道的傳播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對于時代精神進行正確的報道。對于自己的新聞觀念以及傳播思維進行不斷地更新,對廣播新聞的特色進行更高層次的解析。在播報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利用自己的實踐經驗加以解決。在當今社會,想要提高廣播電臺新聞的核心競爭力需要不斷增強新聞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以及新聞敏感度。

三、結束語

當今社會,多媒體行業飛速發展,廣播電臺如果仍然想在長期的競爭當中處于不敗之地,需要提高新聞編輯策劃工作的整體素質,不斷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換位思考,站在觀眾的位置上進行報道,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吸引觀眾的眼球。在前期階段做好宣傳,不斷增強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從根本上使廣播電臺新聞編輯策劃工作的核心競爭力得以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濤.論網絡時代電臺編輯工作的變革與創新[J].視聽,2016(11):155-156.

[2]楊文姜.提高電視臺新聞編輯策劃的核心競爭力探析[J].新聞傳播,2016(16):66-67.

第2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關鍵詞:競爭優勢;專利布局前瞻性;執行力;Relecura專業知識產權平臺;細胞免疫治療

中圖文獻號:G306;N18 文獻編碼: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6.05.006

1 引言

探索新興技術的競爭優勢,有助于我們把握技術前沿的發展和競爭態勢,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本研究中的新興技術競爭優勢包括技術主體的綜合競爭優勢和高產機構在主要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兩個方面。國內外學者關于技術主體的競爭優勢研究,主要集中于:產品創新對企業競爭優勢形成的影響[1]、利益相關者管理對公司競爭優勢的影響[2]、數字技術的應用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系[3]、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關系[4-6]、研發網絡結構對公司競爭優勢的影響[7, 8]、基于核心技術的企業競爭優勢構建[9, 10]等。關于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分析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高新技術對競爭優勢形成的作用[11-13]、面向全球市場的技術競爭優勢分析[14, 15]、信息技術的應用對競爭優勢獲取的影響[16-18]等。

已有的關于新興技術競爭優勢的研究成果,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大部分研究成果是基于單一指標探討其對公司競爭優勢形成的影響。本研究擬基于“四象限圖示分析方法”和“雷達圖示分析方法”,選擇醫療領域新興技術“細胞免疫治療”(cell Immunotherapy)為實證,基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的專利數據檢索,借助Relecura專業知識產權分析平臺(Relecura Professional IP Analytics)的四象限圖示分析模型和雷達圖示分析方法,探索新興技術的競爭優勢,期望研究方法與結果對國家新興前沿技術的戰略選擇和科技成果的轉化等,提供重要的決策參考。

2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2.1 研究方法

(1)四象限圖示分析方法

四象限圖示分析方法是本文中用來測度與衡量新興技術創新主體競爭優勢的主要方法,具體包括兩項指標。專利技術戰略布局的前瞻性(completeness of vision)指標,該指標用來測度新興技術競爭主體知識產權戰略布局的愿景和專注度(IP Vision/Focus),即新興技術創新主體專利戰略布局的前瞻性,或稱為專利布局的完整與完美性。該指標顯示了一個公司對當前知識產權市場的理解程度,和針對當前的競爭現狀而實施的專利布局戰略。公司的專利戰略布局充分考慮了其所在產業的技術競爭態勢和地域分布狀況。該指標在四象限分析圖示中用X軸表示,如果一個公司的該指標值為正值,則說明其對未來的技術發展具有較強的預見能力,對未來知識產權市場的變化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另一個指標,創造高價值專利的執行力(Ability to execute),該指標用來測度和衡量一個公司在其產業或技術領域內,創造高價值的專利組合的能力。包括該公司的專利申請活動、全球視角下該公司的技術發展水平和該公司的發明創造能力。若一個公司的該指標值為正值,則表明該公司具有創造和運用高價值專利組合的能力,并且在知識產權防御方面處于有利地位。該指標在四象限圖示中用Y軸表示,簡稱為執行力。

四象限圖示分析方法,以圖示的方法展示競爭者在四個象限中的相對位置,代表競爭主體或技術領域的氣泡在圖示中的位置,將幫助我們判斷和理解競爭主體在多大程度上專注于技術發展前景,技術的市場競爭力有多大。氣泡的大小代表了繪圖前所選定的專利家族、專利申請、同等專利或全部文獻的數量,本研究中氣泡的大小代表全部專利文獻的數量。

(2)雷達圖示分析方法

雷達圖示分析方法是一種基于類似導航雷達顯示圖形的一種多變量對比分析技術,由若干個同心圓構成,同心圓向外引出若干條射線,它們之間等距,每條射線末端是一個被研究的指標,雷達圖示分析方法常常被應用于對多個指標的對比分析,或者對同一個指標在不同時期的變化進行分析。雷達圖示分析方法被廣泛應用于自然科學研究領域[19, 20],和社會科學的財務分析[21, 22];有學者嘗試將該方法應用于競爭情報研究領域[23, 24]。本研究中,將利用雷達圖示分析方法對高產機構在不同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進行分析。

2.2 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數據檢索基于Relecura專業知識產權服務平臺,檢索了以“cell Immunotherapy”(細胞免疫治療)為主題詞的、來源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地區的專利數據。截至檢索日期2016年4月22日,細胞免疫治療技術領域共有專利申請3,104件,授權專利1,168件。

圖1顯示了細胞免疫治療領域專利申請與專利授權的發展趨勢。該領域最早兩件專利申請始于1988年,享有1987年優先權,起初階段專利申請數量很少,1993年之前專利申請共有10件; 1992年開始才有了第一件授權專利。圖2顯示了細胞免疫治療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有些授權專利有效期屆滿的情況。該數值在2027年的時候將達到一個高峰期,當年有134年授權專利有效期屆滿。

3 實證分析

3.1 技術主體的綜合競爭優勢

依據2.1小節的兩項綜合測度指標,選擇以“細胞免疫治療”為主題詞檢索得到的全部專利數據,借助Relecura專業知識產權分析平臺,繪制了該研究主題的主要競爭者的綜合競爭優勢四象限圖示(圖3)。

圖3顯示,就“專利技術戰略布局的前瞻性”指標而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US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最具有前瞻性。這兩個機構的細胞免疫治療專利戰略布局充分考慮了當前的專利技術競爭態勢和地域分布,他們對未來技術的發展具有比較強的技術預見和引領能力,對將來知識產權市場的變化具有比較強的適應性。始建于1887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是美國最高水平的醫學與行為學研究機構,擁有27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其任務是探索生命本質和行為學方面的基礎科學技術知識并充分運用這些科學技術知識延長人類壽命,以及預防、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和殘障。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在NIH的支持下,自由探索科學問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極大地改善了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狀況。美國衛生及公眾服務部是美國聯邦政府最大的衛生保障機構,是美國醫療系統的官方最高管理機構。就“創造高價值專利的執行力”指標而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Celera公司(Celera Corp)具有相對比較強的創造高價值專利技術的執行力。這兩個機構在專利申請活動、技術發展水平和發明創造能力等方面的綜合執行力比較強。其他一些技術創新主體,比如德克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Texas)等位于第一象限距離原點較近的,它們的知識產權布局也都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有一定的創造高價值專利的執行力,將來可能具有比較強的技術競爭力。整體而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具有最強的綜合競爭優勢。

3.2 主要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

(1)不同技術領域(Field: Technologies)的競爭優勢分布

產出數量最多的前10個技術領域的專利(表1)在五個高產的機構(見圖4右側的圖例所標注)的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

圖4顯示,在產出最多的“藥物制備”技術領域,德克薩斯大學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其次是SYNTA制藥公司(SYNTA PHARMACEUTICALS)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這兩個機構的競爭優勢也比較明顯。在產出排名第二位的“微生物/酶”技術領域,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兩家機構的優勢不相上下,其次為德克薩斯大學和CELERA公司(CELERA CORP)。在排名第三位的“化療與藥物制備”技術領域,SYNTA制藥公司與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目前專利數量較多些,具有一定的優勢。在排名第四位的 “多肽類”技術領域,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擁有較強的優勢地位,其次是德克薩斯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CELERA公司三個機構,它們的優勢不相上下。在第五位的“試驗材料”領域,和第六位的“測量/測試涉及的酶/微生物”領域,CELERA公司與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享有一定的優勢。在第七位的“發酵”和第九位的“畜牧業”技術領域,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具有一些優勢。在第十位的“雜環化合物”領域,SYNTA制藥公司的優勢比較明顯。

(2)不同技術子領域(Field: Sub-Technologies)的競爭優勢分布

產出數量最多的前10個技術子領域的專利(表2)在五個高產的機構(見圖5右側的圖例所標注)的分布情況,如圖5所示。

圖5顯示,在技術子領域層面,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多個技術子領域享有絕對優勢,比如“包含抗原或抗體的藥物制備”、“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含有多肽類的藥物制備”、“多肽類:含有20個以上氨基酸、胃泌素、生長激素抑制素”、“突變或遺傳工程”、“免疫球蛋白”等。SYNTA制藥公司在“抗腫瘤藥物”和“含有機活性成分藥物制備”技術子領域占有絕對優勢,尤其是在“抗腫瘤藥物”技術子領域。CELERA公司在“多種方法化驗材料”技術子領域具有絕對優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在以下六個技術子領域占有比較強的優勢:“包含抗原或抗體的藥物制備”、“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含有多肽類的藥物制備”、“多肽類:含有20個以上氨基酸、胃泌素、生長激素抑制素”、“藥物制備有未明成分”和“突變或遺傳工程”等。

(3)國際專利分類代碼(Field: IPC Codes)的競爭優勢分布

產出數量最多的前10個技術領域的專利(表3)在五個高產的機構(見圖6右側的圖例所標注)的分布情況,如圖6所示。

圖6顯示,就IPC國際專利分類代碼而言,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多個IPC代碼享有絕對優勢,比如“包含抗原或抗體的藥物制備”、“抗體-免疫蛋白球-免疫血清”、“含多肽類的藥物制備”、“基因重組”、“因異質細胞引入而被修改了的細胞――如病毒細胞等”、“來自于哺乳動物的多肽類:含有20個以上氨基酸、胃泌素等”等。而在“抗腫瘤藥物”對SYNTA制藥公司、德克薩斯大學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等三個高產機構來說, 都是它們重點研究的IPC領域, 并且其競爭優勢不相上下。“基因療法”這個IPC代碼,德克薩斯大學、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三個機構之間的競爭關系比較激烈。

4 結論與討論

本研究采用四象限圖示分析方法和雷達圖示分析方法,借助Relecura專業知識產權分析平臺,以細胞免疫治療為實證,探索新興技術的競爭優勢,包括技術主體的綜合競爭優勢和高產機構在主要技術領域、子領域、IPC代碼的競爭優勢。就“專利技術戰略布局的前瞻性”指標而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兩個機構最具有前瞻性。就“創造高價值專利的執行力”指標而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Celera公司具有相對比較強的創造高價值專利技術的執行力。高產機構在主要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各異,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在更多的技術子領域和IPC代碼具有優勢。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利用專業知識產權服務平臺[25],采用四象限圖示分析方法,選擇“專利技術戰略布局的前瞻性指標”和“創造高價值專利的執行力指標”兩項綜合指標,對技術主體的綜合競爭優勢,進行了清晰的可視化效果展示和比較;采用雷達圖示分析方法,對細胞免疫治療主題技術的五個高產機構在前10個技術領域、技術子領域、IPC代碼的競爭優勢分布進行了可視化和比較。文章中選擇的研究方法和指標,可以應用于不同層面的新興技術競爭優勢研究中;基于該研究方法和指標的研究成果,對我們把握技術前沿的競爭態勢、提高知識產權戰略決策水平具有重要的決策支撐作用;同時,對技術市場的交易者,能夠提供更有價值的交易對象和目標技術選擇的決策依據,有利于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

參考文獻:

[1] Nishitani K, Itoh M. Product innovation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hedonic analysis of refrigerators in the Japanese retail marke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13: 873-883.

[2] Banks MA, Vera D, Pathak S et al. Stakeholder management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relationship and portfolio perspective[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16, 45(1): 18-27.

[3] Weinman J, Euchner J.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 Interview with Joe Weinman[J].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 58(6): 12-17.

[4] 史麗萍, 劉強, 吳康俊 et al. FDI技術溢出、知識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系研究――基于企業吸收能力、內部控制機制的調節作用[J]. 研究與發展管理, 2014, (05): 1-13.

[5] 王翠華. 技術創新與企業競爭優勢[J]. 經濟導刊, 2010, (12): 30-31.

[6] Lahovnik M, Breznik 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case study from the home appliance industry[J]. Transformations in Business & Economics, 2014, 13(2): 144-160.

[7] 趙紅梅, 王宏起. R&D聯盟網絡結構對高新技術企業競爭優勢影響研究[J]. 科研管理, 2013, (12): 143-152.

[8] Casanueva C, Gallego A, Revilla MA. Access and mobiliz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hotels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5, 27(6): 1279-1300.

[9] 王海盛, 鄭立群. 基于核心技術能力的企業競爭優勢的構建[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 (12): 101-103.

[10]Lee YK,Kim SH,Kyo M. Franchise Core Competenc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Food-Service Franchise Firms[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5, 20(10): 1151-1173.

[11]項金玲. 高新技術企業的持續競爭優勢[J]. 經濟導刊, 2011, (10): 75-76.

[12]Dinger V, von Hagen J.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cumbents: Evidence from Newly Liberalized Banking Industries[J].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Zeitschrift Fur Die Gesamte Staatswissenschaft, 2011, 167(4): 578-607.

[13]Lee AHI, Chen HH, Chen SL. Suitable organization form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attai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renewable energy industry[J]. Energy, 2015, 89: 1057-1064.

[14]俞文華. 面向全球市場的技術競爭:增長貢獻、優勢動態和結構趨同――基于WIPO的PCT申請統計分析[J]. 中國軟科學, 2012, (08): 1-22.

[15]Verge P. Globalization, Labo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Work: Readings for Seeking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n Increasingly Global Economy[J]. Relations Industrielles-Industrial Relations, 2011, 66(4): 684-687.

[16]陳憲宇. 我國中小企業利用信息技術獲取競爭優勢策略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11): 401-404.

[17]Lai FJ, Zhao XD, Wang Q.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logistics firms in China[J].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2006, 106(9): 1249-1271.

[18]Strohmeier S. Employee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 Realiz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3, 23(1): 93-104.

[19]張維平, 李耀華, 王振樂. 基于譜能分析法解決地質雷達大尺度探深問題[J]. 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 (03): 270-274.

[20]Lundgren M, Svensson L, Hammarstrand L. Variational Bayesian Expectation Maximization for Radar Map Estima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2016, 64(6): 1391-1404.

[21]張平. 地方融資平臺融資渠道的比較研究――基于雷達圖分析法的視角[J]. 現代經濟探討, 2014, (08): 64-68.

[22]Cagnina MR, Poian M. Beyond e-business models: the road to virtual worlds[J].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09,9(1-2): 49-75.

[23]何曉兵. 競爭情報研究中企業競爭能力的雷達圖分析法[J]. 圖書情報工作, 2010, (04): 86-90.

[24] Chen KK, Hsiao DH, Hsieh CHA. Service quality radar map and two-stage service quality score[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wan, 2008, 16(2): 123-133.

[25]Relecura. Relecura IP Analysis Platform[EB/OL]. 2016. https:///features.php#pp_pd. 2016-05-09.

第3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關鍵詞】新時期;成品油銷售企業;市場競爭;競爭策略

一、引言

最近幾年,與國際成品油銷售市場的全面接軌使中國成品油市場迎來了一段高速發展時期,我國成品油銷售企業在企業規模、產品品類、價格及質量等方面逐漸趨同,面臨著同質化的危機。隨著部分外國成品油銷售企業逐漸進入中國市場,我國成品油銷售企業在產品及服務上較為弱勢。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我國成品油銷售企業有必要通過強化內部管理,加大營銷力度,提升服務質量,以提高我國成品油銷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新時期下成品油銷售市場的營銷現狀分析

1.營銷觀念淡薄

基于以往銷售觀念的潛在影響,當前國內大多數成品油銷售企業和員工都沒有意識到,單純的銷售對成品油銷售企業的發展作用日漸趨微,同時,部分國外成品油銷售企業在先進理念的引導下,逐漸擁有系統的營銷體系。不可否認,純粹的銷售思想在計劃經濟時代尚能適用,但在當今市場競爭機制下,營銷對成品油銷售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銷售看重的是結果,而營銷注重的是整個經營過程,是對經營管理實施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由于傳統經營方式中“你買我賣”的模式已不適應市場的發展,成品油銷售企業營銷觀念的淡薄,難免在市場競爭策略的選擇上有失偏頗,無法周全考慮各方因素,較為明顯的是銷售策略重心放在成品油銷量上,而忽視了企業整體利潤來源。

2.營銷培訓薄弱

在大部分成品油銷售企業中,員工對市場營銷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一部分加油站即使為員工提供了市場營銷知識的培訓,也僅僅停留在表面上,部分成品油銷售企業安排經理或主管以上級別人員參加營銷技能培訓,但針對性不強,培訓內容大多只是泛泛而談,培訓方式單一,難以真正吸引培訓對象的學習興趣,且與培訓相關的配套機制也未能適應培訓人員的實際需求。

3.重價格競爭,輕營銷策略

由于許多成品油銷售企業在產品品類上的逐漸趨同,產品及技術沒有創新,導致在市場競爭中沒有明顯優勢,多數成品油銷售企業寧愿損失利潤,也要進行價格戰,只為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導致其他成品油銷售企業也被動地參與到價格競爭當中。可是,市場現狀表明,試圖通過“價格戰”來獲利的可能性越來越低,甚至還會為此“賠了夫人又折兵”。由于成品油銷售企業對營銷策略的運用不足,大多只會等客上門或付賬收款等簡單操作,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成品油銷售企業若不立足現實,采取多種多樣的營銷策略,勢必在競爭中逐漸沒落。

4.油品經營單一化

近年來,由于國內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我國成品油銷售市場上,油品競爭主體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格局,消費市場需求趨于多樣化,消費人員對差異化、個性化的需求日漸明顯,而大部分成品油銷售企業的經營模式單一,所以,成品油銷售企業對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要做好成品油銷售,就必須提高管理供應商的能力,完善零售和直銷網絡,提高經營質量,完善客戶關系管理,達到公司和客戶共同成長的效果。

三、新時期下成品油銷售的市場競爭策略

針對新時期成品油銷售企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成品油銷售企業必須尋求改革創新的路徑,制定切實可行的營銷策略,加大對競爭對手的分析力度,注重市場信息的反饋,以達到快速、主動地應對市場變化。本文認為在新時期下的成品油市場競爭策略實際上就是銷售企業自身的不斷完善、提高競爭力以及加強市場控制力。

1.加強營銷意識和營銷能力的培養

首先,拓寬培訓渠道。采用多種培訓方式相結合的方法,采取內訓+外訓的形式,優先選擇內部優秀人員對員工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同時,可外聘人員來公司開展員工培訓,比如,與高校合作,采用高校培訓班或者聘請專業營銷人員對內部員工進行營銷技能和技巧的培訓。

其次,強化培訓力度。針對員工實際情況制定培訓計劃,培養員工對市場營銷知識和技能的深入了解,一方面提高客戶經理、加油站經理選擇營銷策略和實踐業務的能力,另一方面強化加油站一線人員的推銷技能和促銷技巧。

2.多種經營模式共存,提升服務質量

成品油銷售企業若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就要探尋多種經營模式:多策略經營,重視差異化和個性化,多種經營模式共存,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品類選擇;制定標準化操作流程及制度,對所屬加油站執行統一的管理標準;注重內部對服務文化的培訓,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文化,達到提升服務質量的目的;基于成品油銷售企業的實際情況,大力研究終端加油站的營銷管理;加大軟硬件設施的投入,利用加油卡、視頻監控等先進手段提升加油站整體管理水平,與此同時,通過電話、網絡等對服務效果進行收集,反饋到服務窗口,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形成良性循環。

3.加強內部管理,強化成品油銷售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企業人才、管理、技術等的競爭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就在于不斷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立足于成品油銷售企業現有的資源和能力,如何提升成品油銷售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其一,加強內部管理者的素質培養,可適當開展培訓或外派學習,重點在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其二,樹立卓越的、符合企業所需的企業文化理念,利用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和軟約束功能,以管理創效益、以服務贏市場;其三,強化人才激勵作用,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高、穩定性強的團隊,改變人員流動性大、崗位調整頻繁的現有營銷結構。

4.打造油品銷售一站式服務終端

針對當前大部分成品油銷售企業經營模式單一的現狀,建議成品油銷售企業對以往的服務模式進行深度改革,可參考的有效改革路徑如下:首先,提高新型能源的普及推廣,在加油站現有條件的基礎上,加強設施設備的配備,增加服務功能和項目,廣泛開拓新型能源供給站;其次,重新確定加油站的品類定位,開發具有地方特性的個性化服務,根據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體現成品油銷售企業管理“以客戶為中心”的宗旨;此外,對于不同目標客戶群的個性化需求,可實施差異化戰略,對于產品價格以及服務,可多層次細分,揚長避短、凸顯特色,這樣可以提升服務品質,采用不同于競爭對手的業務服務項目;最后,開發非油品業務項目,如車輛保養、快餐、手機充值等業務,開辟更多的新型創效渠道,使企業的利潤來源多元化。

四、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主體變得更為復雜多樣,經營模式更為多元化,而成品油銷售市場又具有變化多端的特性,必然進入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針對當前的嚴峻形勢,國內成品油銷售企業應盡可能利用以上市場競爭策略來應對未來可能面臨的危機,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適應全新的競爭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任中秋.新形勢下成品油銷售市場競爭策略[J].現代營銷(學苑版), 2011,07:105.

[2]徐利劍.中石油成品油市場競爭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1.

[3]馬景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廣東成品油銷售市場營銷研究[D].吉林大學,2010.

[4]陸惠章,畢銘哉.確立市場競爭策略,不斷開拓銷售市場[J].中國石化,2012,01:37-38.

第4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一、企業組織績效管理

績效是個人、團隊或組織從事某種活動所獲得的成績和效果。績效管理是將組織的和個人的目標聯系或整合,獲得組織效率和對所要達到的目標建立共同理解的一種過程。企業的首要目的是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而高效率的績效管理則是企業獲利的重要方法。績效管理六點優勢:提高工作績效、作出正確的雇傭決策、降低員工流失率、發現企業運營問題、優化人力資源規劃、協調上下級溝通。

員工的績效表現成長過程與企業的上級管理者有著直接的關系,管理者要幫助自己的員工揚長避短,改善績效,提高技能和素質,達到更高的目標層次;要根據企業的遠景規劃目標設定適當的績效目標,使員工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一致、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同步,最大限度的發揮員工潛力;要根據員工的績效表現進行合理的指導監督;要進行及時的績效考核和反饋,掌握清晰的目標思路以及具有良好的溝通技巧和綜合判斷的能力。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在提高工作績效方面的溝通過程,是通過對個體和群體進行全方位的監測、考核、分析和評價,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挖掘員工潛力,從而提升企業績效、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和目標的過程。

企業組織績效管理被廣泛應用在加工、制造、運輸、銷售貿易等多個領域的企業管理之中,績效考核目標的制定,量化員工工資的構成,將員工工資的獲取透明化,緩解了員工和企業的薪酬矛盾,并通過考核鼓勵了員工獲得高工資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企業生產運行效率的提升。

二、薪酬策略

薪酬策略就是將企業目標、戰略、外部環境和企業文化結合而構建的薪酬管理策略,企業薪酬制度的制定必須在企業整體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最大可能的考慮員工的對企業薪酬的訴求,必須合理平衡企業發展和員工工資要求之間存在的矛盾,因此在企業薪酬策略中添加激勵性績效薪酬策略,不僅有利于滿足企業員工對高工資的訴求,都是也可以通過相應的制度,將企業員工的工資和企業員工的工作表現以及企業整體經營效益相關聯,發促進企業員工對企業發展的向心力。

1.水平薪酬策略

薪酬的水平策略是基于本地同行業企業支付給企業員工的薪酬水平來制定本企業薪酬的策略,其優點是容易被企業員工認同,缺點是無法調動企業員工生產的積極性。

企業制定薪酬策略可以根據本地同行業企業薪酬水平和企業發展狀況,制定更為符合企業發展現狀的薪酬制度,其中激勵性的薪酬策略是領先策略,該策略適合新企業和本地龍頭企業的薪酬策略的制定。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通常采用的薪酬策略為滯后、跟隨、混合等薪酬策略,企業采用這些薪酬策略的好處在于在于企業薪酬制度容易被企業員工認可,與此同時還起到可盡可能降低企業員工薪酬支出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的目的。

2.激勵薪酬策略

激勵薪酬策略的重點在于領先,其相對水平薪酬策略而言領先的是工資水平,在對薪酬策略本身而言領先是激勵策略的形式。

在制定激勵薪酬策略時,要在提高工人工資的同時以提高企業生產運營效率為目的,因此企業員工工資的提高必須建立在企業員工對企業發展做貢獻的基礎上。根據社會心里學中的馬斯洛需求層次原理制定企業工資的高出本行業企業工資的水平,并設定工資上限,對表現突出的員工給予榮譽獎勵,從而在金錢和榮譽等兩個方面滿足工人們的需求。該種薪酬策略的制定可以有效提高企業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對企業的歸屬感,有利于優化企業發展的內在氛圍,為企業員工的高效工作和創造性工作打造軟環境。

3.體系薪酬策略

體系薪酬策略是針對績效、技能、崗位、職稱和工齡多個方面薪酬策略,其全方位的兼顧了工作量、工作重要性、員工忠誠度等影響企業發展的相關因素。薪酬體系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其構建和完善不僅有利于完成企業薪酬制度,同時也有利于企業文化的進一步充實,更有利于增強企業員工的歸屬感和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

薪酬體系策略的應用根據企業組織結構完善程度不同,其具體應用也會有所不同。企業組織結構較為完善,企業薪酬制度也會較為完善,則必須采用嚴密的體系薪酬策略以合理優化企業薪酬組合,幫助企業用最少的工資成本實現企業的良性運轉,其主要使用發展較為成熟的大型企業;企業組織結構較為簡單的企業或者不完整的企業,則可以根據企業發展的現狀采用完整體系薪酬策略的某些策略,并在企業發展壯大過程中不斷完善其薪酬體系,該種薪酬策略既可以降低企業薪酬負擔,又可以幫助有步驟實現企業發展,較為適用于中小企業或創業性企業。

三、總結

基于企業競爭優勢提升的組織績效管理和薪酬策略的研究,關鍵在立足企業競爭優勢的提升,重點在組織績效管理和薪酬策略對企業發展實際的反映。

參考文獻:

[1]陳娜.基于戰略的績效評價與薪酬體系的整合研究[D].山東:中國海洋大學.2012

第5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關鍵詞:市場競爭規則 合作競爭 技術創新 人才興業戰略

中圖分類號:F28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4-285-02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邁入了城市化加速期、國際化提升期、市場化完善期,建筑業面對的市場競爭新變化和新挑戰,要采取怎樣的新策略、新措施加以應對,如何盡快與國際市場接軌,筆者認為這是我們建筑業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建筑業市場競爭的新變化

1.建筑市場競爭規則逐步統一。隨著我國嚴格履行有關入世承諾的逐步兌現,必將沖擊我國目前不規范的競爭環境,尤其是政策環境將有較大的改變。一些有礙公平競爭的地方保護、行業保護等地方法規、行業法規將被逐步清退和廢止;法制化、規范化的市場秩序將在更大范圍、更高程度逐步取代行政干預、暗箱操作等有失公平競爭的不良秩序。在公平競爭法則大潮的沖擊下,一個公平的、規范的、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競爭平臺,正在我國逐步建立,最終將會實現中國“經濟生活規則化”的目標。隨著我國建筑業正式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范圍后,市場的開放會極大地提高我國建筑資源配置,并將推動我國建筑市場規范化進程。近年來,我國相繼頒布實施了《建筑法》、《招標投標法》和《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一系列建筑法律、法規,緩解了當前建筑市場中的矛盾,但還不能滿足市場發展的需要。往后我國將制定出符合國際通用規則的嚴密的法律制度,以使國外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活動得到法律的保障。這也將為國內建筑企業提供一個更為公平的競爭環境

2.建筑市場競爭觀念追求合作競爭。在國人的潛意識里,企業間競爭往往表現出你死我活的慘烈。然而實際情況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逐步形成,企業間競爭并不都表現為“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的悲壯,更多的則是通過形成戰略聯盟來追求一種合作共贏的境界。“加強企業間的合作,是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方向,不少企業家認為,企業間開展平等競爭固然重要,但開展合作更為重要,合作的空間要大于競爭的空間。在經濟全球化和新經濟不斷發展的條件下,如果不能與其他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任何企業都難以獲得成功”。面對這一變化對我們建筑業提出的新的要求之一就是在競爭觀念上要變單一的“對抗性競爭”為互動的“合作性競爭”;變單一的企業間的戰術聯盟為多元的行業間的戰略聯盟。

3.跨國公司向國內轉移。隨著市場壁壘的逐步消除,一大批外資企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排名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如潮水一樣涌進中國,全力施展他們的身手與中國企業爭奪市場,中國市場競爭的國際化已是大勢所趨。據聯合國貿發組織《2009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約有90%來華投資了2000多個項目。目前,跨國公司向中國的轉移不僅是數量上的增加,而且轉移的系統性和關聯性也大大增強。在中國的建筑市場中,對建筑企業而言,最大的競爭對手也許不僅僅是實力雄厚的國際承包商和發展迅速的民營建筑企業,而且還包括由大型跨國集團與國有企業或股份制企業所組成的經濟實體,所以,在今后這種復合型企業,可能是我們大型建筑企業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

4.競爭手段的變化。隨著知識經濟的飛速發展,激烈的市場競爭必然沖擊著傳統的、效率低下的競爭手段,先進的、高效的競爭方法將滲透于競爭的各個方面。從獨家投標到聯合投標,從勞務分包、專業分包、聯合分包到融投資帶動總承包、設計咨詢帶動總承包,傳統的總分包形式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同時,公共關系的高水平運用,服務質量的高水平體現,以及信息收集的高精確要求等,都將推動我們競爭手段的進一步提高,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先進的競爭手段還將影響進而提升我們的競爭方式。

二、當前建筑業面對市場競爭新變化的應對策略

為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快工業化、城鎮化的形勢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創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建筑市場環境;加快建筑業企業制度創新,重塑市場主體,增強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促進建筑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培育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一是培育現代建筑市場體系。培育和發展建筑業生產要素市場,培育建筑業勞務市場,培育建筑機械設備租賃市場,提高建筑機械設備社會化、市場化程度;培育工程技術咨詢和中介服務市場,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先進適用的建筑新技術、新工藝;培育競爭有序的建筑材料流通市場。通過培育發展上述市場,降低交易費用,推進科技創新,提升產業層次。二是進一步完善建筑市場交易規則,進一步完善招標投標制度,調整強制性招標的范圍,逐步實現非政府投資項目在不影響公共安全和公眾利益的前提下,業主自主決定是否招標。三是整頓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徹底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維護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環境,加大建筑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行為,建立和完善工程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市場信用體系。

2.促進建筑業技術創新。一是建立健全建筑業技術創新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科研單位的工藝研發優勢,高等院校的多學科綜合研究優勢,建立和完善以高校和科研單位為主體的基礎研究開發系統,以建筑施工企業為主體的建筑技術推廣應用系統,形成以市場為紐帶,以法律規范、經濟杠桿和政策引導為主要調控手段,企業、高校緊密結合的建筑技術創新體系。二是加強建筑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要引導、支持和鼓勵建筑業企業面向工程實際,面向市場需求加大科技投入,要加快開發和推廣應用能夠促進我國建筑業結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共性技術、關鍵技術、配套技術,全面推動信息技術在建筑業中的應用,建筑業企業要積極發展成套技術,提高工程技術集成創新能力,同時要不斷提高裝備技術水平,改進施工工藝,減少手工作業,減輕操作人員勞動強度。

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建筑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在企業資質標準中,應進一步體現企業管理技術、科技創新、資源節約和企業效益等內容,引導企業加強管理,降低資源消耗,提高企業以技術創新能力為主要內容的核心競爭力。

3.通過體制和制度創新促進建筑業健康發展。一是改革現行的設計施工生產組織管理方式。逐步改變設計與施工脫節的狀況,實現設計與施工環節的互相滲透,提高工程建設整體效益和技術水平。大型工程設計企業要進一步強化方案設計和擴初設計能力,大型施工企業要進一步強化施工圖深化設計能力,發展各類專業施工詳圖的集成設計能力。大力發展各類兼具設計施工能力的專業承包企業,促進設計與施工技術的結合與發展。二是改革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方式。要建立權責明確、制約有效,專業化、社會化、市場化的政府投資工程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并積極推行以優化設計為主要內容的設計咨詢,提高投資效益。非經營性政府投資工程應當通過招標選擇具有項目管理能力的企業負責組織實施,采用含施工圖設計的工程總承包方式,竣工驗收后移交使用單位。經營性政府投資工程要進一步健全項目法人責任制,積極采取工程總承包或工程項目管理等方式組織項目建設。三是通過組織結構和服務創新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加快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進企業經營服務創新,明確戰略定位,重視價值鏈選擇,及時調整轉換贏利模式。大型工業設計、施工企業要通過兼并重組和自身功能再造等多種形式,拓展市場經營范圍,完善項目管理機制,提升服務能力,發展成為工程總承包企業。

4.發揮建筑業比較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一是提高建筑業企業國際競爭力。建筑業企業要加強“走出去”戰略規劃和管理,廣納適應國際化經營的優秀管理人才,提高在世界范圍組合生產要素的能力,盡快使本企業的經營規模、技術、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和凈資產收益率等達到國際同行先進水平。二是鼓勵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建筑業企業應發揮自身技術和管理優勢,進一步加大開拓國際市場的力度。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快建立健全對外承包工程法規,積極推廣我國工程建設標準,采取各種經濟手段支持對外承包工程的發展,特別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工程設計咨詢企業和項目管理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并不斷完善對外承包工程的監管體制和協調機制,切實加強行業自律,遏制惡性競爭。

5.以人為本,實施人才興業戰略。一是構筑建筑業人才體系。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培養造就一支以高素質的企業家為主體的高級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和以技師、高級技工為主體的技術精湛的技工隊伍;要通過工作實踐和有針對性的培養,形成由技術骨干和一般技術人員組成的專業人才梯隊,加速培養開拓國際市場需要的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復合型人才。二是切實抓好農民工的培訓和教育。要將農民工培訓納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借鑒先進經驗,加強組織協調,落實資金、師資力量,因地制宜切實抓好農民工培訓,同時積極制定鼓勵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獲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政策,努力提高廣大農民工的科學文化和職業技能水平。

總之,建筑企業管理者要堅持解放思想,從企業實際出發大力進行管理創新、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文化創新,提升綜合競爭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到質量效益型轉變,促進企業全面、健康、快速、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闞常明.淺談優化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J].建筑安全,2008(2)

2.謝韜,毛磊.新變化 新挑戰 新策略 新措施.中國建筑業應對新的市場競爭.國際經濟合作,2004(4)

第6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服務型政府;現狀;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5-008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5-044

[本刊網址]http://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擴大的腳步加快,我省的農業和農村已經呈現出諸如農村務農人員老齡化,農民兼業化,農民轉業化,農業副業化,土地荒廢、污染等現代性問題,原先以單戶家庭為基本單位的聯產承包制度已經不能應對當前社會和生產力的發展趨勢,跟不上時代的節拍,傳統的農業經營主體在面臨外界環境的復雜變化性上有著天然的劣勢,不能夠有力面對經濟生態以及人員構成形勢的急劇變化,而以農民合作社,種植大戶和農業龍頭企業為代表的現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則可以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集體力量,通過更多可能的渠道來進行擴大化生產及再生產。

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一方面他們把分散的農戶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這樣既增加了應對市場和災害的抵抗力,又能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業持續發展,而另一方面新的組織結構的形成必將帶來更多社會、法律法規等等方面的逐步磨合,關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不僅僅可以促進農業產業化的健康有序發展,而且為我國和諧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我們應該在培育、培養、創新發展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過程中,積極應對并且牢牢把握每一次難得的機遇與每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一、河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

黨的十報告中提出現階段我國應該堅持走中國社會主義特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以及農業現代化的道路,推進信息化、工業化、農業化和城鎮化的高度融合,并保持相互之間的協調同步發展。河南省作為傳統農業大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應當也必須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數量上,河南省在過去的十一五、十二五規劃期間大力發展和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截至2013年7月底,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合作社多達63474家,名列全國第四,還有包括入社農戶,也有多達348萬戶,占全省農戶的20.8%。在質量上,河南省也做到了合作形式多樣化,開創了信用互助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非傳統農業領域合作方式。總體來說,做到了質量與數量皆優。

河南省的農業產業化也在不斷壯大,各地各級農業龍頭企業截止2013年6月,已共有6400多家,其中省級的多達635家,國家級龍頭企業60家,更有15家涉農企業在國內外上市,43家企業被列入上市后備企業,31家企業的產品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與此同時,河南的種植大戶也在快速發展,截止2013年3月底,種植大戶多達11513戶,經營耕地面積432萬畝。這些種植大戶大部分由種田能手組成,對農業新科技接受程度高,并且還可以影響其他的農業生產主體,成為了提高河南省糧食產量的主要貢獻力量與河南農業生產的支柱型力量。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優勢和所要面臨的問題

相比于傳統家庭責任聯產承包制的單個生產主體,這些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具有明顯優勢,他們可以獲取更多銷售、經營以及市場信息的資源和渠道,具體表現在市場導向、資金來源、銷售渠道、盈利能力、經營規模、產品推廣、品牌建設等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不單單是為解決溫飽而勞作,而是認識到了產業化、品牌化的市場價值,逐步擴展進入現代農業行列,走農業商業化、農業集群化、農業金融化之路。

通過實際調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者在實際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他們在融資、服務體系、后繼人才和土地獲得等方面仍然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意想不到的挑戰。

農村土地流轉加快,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農業生產者的土地經營規模結構,土地經營規模已經不是新型農業生產大戶的衡量標桿,他們在組織結構和利益機制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創新,通過技術產業化和市場引導逐步實現了小規模基礎上的經營規模化。以市場、科技、人才等帶動產量,將是中國乃至全球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解決了土地經營規模問題,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資金來源的渠道相比于傳統的農業生產主體也更加的多元化,其盈利能力較強。資產的增長不僅有利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的收入水平提升,而且更加增加了其對于農業的投入能力,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經調查,大部分的農業生產大戶和農民合作社,都是依靠自有資金對其農業進行投資,相對而言,對于農業企業來說,由于其涉及的農產品產后加工、銷售渠道等環節較多,則只有小部分依靠自身資金來進行投入。

由于大部分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入都是依靠自身資金,帶動了整個新型農業生產的市場導向明顯,并且其經營主體也更加自動的尋求多元化的渠道進行銷售。例如,近些年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業產品開始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銷售,通過物流渠道,基本實現了市場全國化,更有甚者,部分實現了市場全球化。

與傳統農業經營主體不同的是,新型的農業經營主體開始越來越多的注重其品牌的建設,他們開始認識到了品牌效應,由于品牌建設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專業的農業大戶往往通過加入大的農業合作社或者參與訂單的方式來分享品牌效應,以期實現品牌的最大效益,做到投入與產出之間最佳的比值。

雖然新型的農業生產主體具有種種優勢,但是在現階段,其發展依然面臨著許多發展瓶頸和各種難題。

目前來看,關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植政策還不夠完善,有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然有貸款難,擔保難,融資渠道狹窄,缺乏高科技指導等情況發生,在稅收方面,針對經營主體所得稅、營業稅并沒有相關的優惠政策,在土地的獲取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農業企業也面臨著用地難的問題。

其次,涉及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相關法律和規章制度還需要完善。農村的保險服務體系有待完善,保險公司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保險業務的積極性不高。農業的社會服務化不到位,致使農業的發展受到非常大的阻礙。

目前有關政府部門、黨委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作用沒有引起重視,在思想上還存在有某些偏差,沒有進行相應的指導、宣傳以及服務,在組織體系中,沒有形成相關部門的配合機制,從而制約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健康發展。使其在規模上無法更進一步的發展、壯大,造成了超大型、名牌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少的情況。而且由于缺乏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使大部分的農業農民合作社運行不夠規范,經營主體的產權也不夠明確,沒有形成完整的利益分配,生產機制,從根本上制約了其向大規模方向發展。

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中,人才的匱乏也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問題,由于其經營人員高齡化比較嚴重,對新技術、新產品、新品種、新市場的接受程度較低,造成經營效率低下的問題。

三、服務型政府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幾點建議

保持農業穩步健康發展,是我國的頭等大事,政府在現階段更應重視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政府這只有形的手的充分作用,解決其實際的問題,并且在組織結構和制度構架上給予其保護,全力培育和扶植河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

首先,對于服務型政府來說,首要的工作是改變生產要素和資源的配置方式,尤其是需要加快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的配置,使其更加的轉向市場導向的配置模式,適應市場需求,掌握供需比例,按照市場的實際調查來進行調整。政府還應轉變對河南省農業以及農業產業的扶植方式,在體質和制度上給予農業主體創業和就業的良好條件,并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退出與進入機制上更加的給予保障,使其能夠放心大膽的發展。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初期,以及過程中,能夠滿足其發展需求,加快其產出效率,加大扶植力度,在發展機制上尋求突破。

第7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招商引資,不僅可以直接解決一個地區經濟發展中的資金問題,而且可以帶來嶄新的理念、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和旺盛的人氣。所以,各地政府都紛紛出臺優惠政策鼓勵招商引資,并專門制訂了對應的獎勵政策,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參與招商引資工作。

一、哈爾濱市招商引資獎勵政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相關獎勵政策缺失或不健全

哈爾濱市為鼓勵招商引資于2001年2月1日頒布實施了《哈爾濱市引薦國內資金技術和產品獎勵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但該《辦法》已于2009年廢止。由于新的《辦法》尚未出臺,舊的《辦法》又未明確是否可延續參照執行,形成了政策的真空期,使具體工作人員無法掌握獎勵政策的原則和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廣大干部群眾招商引資積極性的發揮。

2.政策覆蓋面窄,操作性不強

就原《辦法》獎勵政策方面同其他發達省市相比差距也是比較大的,主要體現在獎勵政策并不多,而且覆蓋面也比較窄,具體執行的也不到位。比如《辦法》中所指的引資是“引薦用于生產、流通、旅游、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的國內資金”,并不包括國家有關部門投資、銀行貸款和企業間拆借資金。而且要求“獎勵金由受益單位承擔,企業單位可在生產成本中列支,事業單位可在事業費或者收入提成中列支,不計入獎金總額”等等。

由于原《辦法》實行時間較早,從頒布至廢止已有10年之久,而且原《辦法》可操作性不強,加上具體執行不到位,在鼓勵各方積極參與招商引資工作方面,并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激勵作用。目前我市經濟社會環境與當時相比已發生顯著變化,如果原《辦法》不廢止也已不適用于我市現在的經濟環境。

所以,為進一步調動各方資源積極參與哈爾濱市的招商引資,迫切需要重新研究制定招商引資獎勵政策,通過積極引進利用外埠資金加快我市經濟建設。

二、改進招商引資獎勵政策的做法

1.更新觀念,拓寬引資獎勵的覆蓋范圍

原《辦法》中確定獎勵范圍主要集中在引進用于生產、流通、旅游、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國內資金。基本集中在生產企業,對于金融服務等從事現代服務業的其他企業成功引入外埠資金并沒有考慮。從當前的社會發展看,金融服務業作為社會資金融通的主體,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創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往往超過一般的生產型企業,因此,鼓勵引進外埠資金支持本地金融企業發展更具戰略意義。所以,在制定新的政策時,應該放寬引資獎勵的覆蓋范圍,不局限于過去的生產企業,也要重點鼓勵引資用于現代服務業。同時,對現代農業如設施農業等技術含量高、集資金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于一體的產業也應該納入進來,以鞏固哈爾濱市歷史形成的農業基礎地位。

2.拓寬思路,鼓勵多種形式引進外埠資金

我們應該結合企業融通資金的形式,鼓勵全方位、多類型地引資行為。比如對本地企業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通過增資形式引進外埠資金應考慮給予獎勵;再延伸到本地企業通過上市實現融資,也應該納入獎勵范圍;甚至獲取外埠銀行提供的項目貸款,也在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都可以考慮給予嘉獎。此外,對于投資公司、創司以及本地銀行引入項目,捆綁式綜合融資,也應在考慮資金產生的效益的基礎上,適當給予獎勵。

所以,我們在研究制定新的獎勵政策時,應該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凡是引進我市經濟發展建設領域的各類外埠資金,只要有利于本地企業發展、有利于本地經濟建設,都應該考慮給予獎勵。

3.有的放矢,對出資方也要給予適當獎勵

我們制定的獎勵政策,不僅對招商引資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集體或者個人給予嘉獎,同時要考慮對資金的提供方也要給予適當的獎勵,真正樹立我市尊重資本、尊重技術、尊重資源的理念,大大增強對外埠資金的吸引力。比如對引進的外埠戰略投資者可以考慮給予獎勵,對于為我市企業或者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大額資金融通服務支持的機構也要給予獎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獎勵政策的針對性,從根本上形成吸引外埠流入的機制。

4.落到實處,建立引資獎勵的專項資金

第8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關鍵詞: 大學英語 信息技術 教師素質 對策

上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同時也對教育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已成為趨勢,并有力地推動著學校在教育思想、教學目標、內容、方式、評價等各個環節的變革。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提到:“大學英語課程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在這樣的教學要求下,大學英語教學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信息技術革命促使外語教學法進入了一個后方法時代:一個崇尚民主、反對權威、尊重個性、倡導公平、承認差異、關注草根文化、關注一線教師因地制宜的教學創新時代[1]。這對教師來說是個難得的機遇,同時又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課程要求》中也強調指出:“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學科長遠發展的關鍵。”針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師素質狀況,探討和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應具有的新素質及培育策略,對改善英語教學質量、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將具有重要意義。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背景下新型英語教學模式的特點

1.1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個性化。

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者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知識是由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協作、討論、交流、互相幫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資源主動建構的。學習者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不斷互動來調整和豐富認知結構,獲得對所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同時學會學習、學會思維、學會創造性地重建知識。這對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最終轉介到教師身上,要求教師給學生留出足夠的學習空間,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整合豐富的學習資源,提供必需的分類指導,以適應學生學習自主化和個性化的需要。

1.2教學方式多元化。

一直以來,大學英語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課本為中心,以四、六級作為教學質量評估的主要依據,教學過程程序化、輕能力培養、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差異性和興趣,將考試作為教學評估的目的等弊端一直沒得到有效解決。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教師積極轉變角色,要由課堂的“主宰”和知識灌輸者轉變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有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支持,教師在教學方式的選擇和運用上,將會更加從容而高效。情境創設、新知講授、自學輔導、討論交流、檢測評價等方面都將有更好的選擇,教學活動從書本和課堂延伸開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一旦被激發出來,學習效率和質量將會得到極大改善。

1.3突出聽、說技能和文化素質的培育。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是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這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整合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1年齡和學歷結構不合理。

調查顯示,大學英語教師的年齡結構不合理,年輕教師偏多,35歲以下的占60%;本科學歷偏多。臧金蘭在2006年暑期“全國大學英語教師教學研討會”上指出,目前,全國大學英語教師學歷層次為:專科學歷占1.2%,本科占72%,研究生占21.9%,博士生占0.3%。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學歷普遍偏低,有其社會原因,如英語人才緊缺,使很多本科畢業生被招聘成為高校英語教師;報考英語專業研究生要考第二外語而使得很多人難以如愿等。此外,教師自身進取心不強、缺乏危機感和緊迫感也是重要原因。

2.2科研意識和能力缺乏。

從的數量和質量來看,我國外語界目前的科研實力還非常有限。缺乏科研意識和精神,搞科研只是為了評職稱、漲工資;不具備必要的科研理念,也沒有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課時多,疲于奔命,沒有時間看書和關注科研,調查表明,90%以上學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每周上課都在10學時以上,多數教師平均周學時在16―20學時。英語教師的供不應求,也使不少教師缺乏專業危機感和生存危機感。大學英語教師的進修和科研經歷非常有限,夏紀梅(2002)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人(84%)沒有出國進修或參加國外外語教學研討會的經歷,有35―40%的人沒有參加過國內外語教學研討會或進修。

2.3知識結構單一。

很多教師知識面窄、知識陳舊、更新慢、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和全面;忽視了文化知識的學習,對邏輯學、文藝學、歷史學、社會學審美學等了解不夠;跨文化知識不夠全面,跨文化意識不夠敏銳;“學者未必是良師”,缺乏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論知識,使很多教師不知道“如何教”。

2.4信息素養偏低。

不少教師在思想和觀念上不太愿意接受信息技術,認為在課堂上使用信息技術,只是顯得“花哨”好看,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不少教師不會使用網絡技術搜集資料和信息,不會制作多媒體課件。使用過程中,也存在使用流于表面、使用不當、喧賓奪主等問題,如有的課件只是再現書本知識,只能稱之為“電子板書”;而有的形式干擾內容,如將打字效果引入課件,讓噠噠聲響徹課堂;有的讓一些卡通人物在畫面上手舞足蹈吸引學生眼球等。這反映出不少教師并沒有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質和希望追求的目標,缺乏應有的信息技術素養;學校對教師新理念、新方法及信息技術的培訓不夠重視等問題。

3.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要求

3.1具備現代教育理念。

要實現教育現代化,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是關鍵。現代教育理念把創新作為大學的精神核心和價值追求,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目標,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獨立人格。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和多樣性發展的需求,努力適應新角色,積極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路子,用創新實踐經驗和成果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最大難題。教師對現有教育思想的反思與挑戰,是一件非常艱巨的工程。

3.2全面掌握和完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3.2.1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如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CAI軟件的操作、常用軟件的安裝、查殺病毒、常用故障的排除等;必須具備數字音像技術的操作能力,如投影儀、多媒體教學平臺、數碼相機的使用等;掌握網絡和視頻點播技術的操作能力,如搜索引擎的使用、上傳和下載、收發電子郵件、BBS等的使用、網絡教學軟件的使用等。

3.2.2具備設計、整合、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包括認識信息的重要性及對資源分類、排序、整理的能力、溝通和傳遞信息的能力、教學網站和教學資源庫的設計和開發能力。

3.2.3具備對教學過程進行設計、管理和評價的能力。具有選擇和整合媒體的能力,能設計教學課件,利用技術手段為學生創建個性化的學習空間,營造輕松、富有情趣的學習氛圍;能利用適當的軟件和網絡進行學生信息管理和教學管理;能在工作中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于教學教研活動之中,樹立用信息技術支持終身學習的意識。

3.3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指出:一方面要繼續重視終身教育使人適應工作和職業變化的作用;另一方面還要重視終身教育在塑造人格、發展個性及增強批判精神和行動方面的意義。在網絡時代,知識日新月異,學習范圍無限擴大,整個人類的智慧都變成了學習內容、課程內容;而今天的大學生知識面廣,信息渠道多。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適應知識發展和改革的要求就要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提高通過書籍、雜志、報紙、互聯網、文獻數據庫等多種渠道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通過對新知識的不斷接納和吸收,形成開放、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和科研。

3.4具有實踐反思能力。

波斯納曾說過:“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教師的工作和專業發展更多的是遵循實踐認識論范式下的“反思理性”,推行的是“實踐―反思―開發―推廣”的模式,教師通過自己的實踐,反思自己的經驗,通過集體商議,對經驗進行提煉,開發出符合自己實踐的理論,并推廣到類似的教育教學情境中。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來自教師自身的實踐理論的指導,教師實踐理論可以是對外在理論的理解、認同和運用,也可以來自教師自己的實踐和經驗沉淀;他們是教師內心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2]。在今天教育理論遠離實踐,而實踐越來越由理論規定的背景下,發覺和提升教師自己獨特的實踐理論,不斷提升教師的實踐反思能力,對教師專業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5具有科研意識和能力。

外語教學與科研關系密切,只教不研,教學技能難以迅速提高。只有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不斷總結自己的經驗,把經驗上升為理論,才能更好地指導和改進自己的教學。因此,外語教師必須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規律,研究規律,運用規律。

4.培育和提升高校英語教師素質的有效措施

4.1大學英語教師要增強緊迫感、危機感,強化自身的學習和科研意識,培養自學和科研能力。

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把學習和科研作為工作的一個有機部分,充分認識到自學科研對提高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性。應堅持閱讀各種原版英文書籍和報刊雜志,堅持收聽收看地道的英語節目,如英國BBC,美國ABC、CBS的廣播電視節目;多閱讀有關教學研究的教學科研雜志,如《外語界》、《外語教學與研究》、《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等。科研工作是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要持之以恒,勤于總結,善于借鑒,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

4.2高校應為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進修、學術研討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

讓英語教師了解本學科學術發展狀況,讓他們多參加國內外學術界交流研討會,多聆聽名教授、名專家的講座,通過多形式的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育水平。

4.3進一步提高省級統一崗前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積極探索開展多樣化的校本培訓形式。

如新教師校內崗前培訓,教育課程培訓、導師制、教學研究公開課、青年教師授課比賽、多媒體課件展示和評比等,建立青年教師教育培訓長效機制。加大現代信息技術的宣傳和培訓力度,對所有英語教師進行分期分批培訓。

4.4充分利用Internet、校園網開發和整合教師多媒體課件庫、專家教學系統、大學教學設計范例庫、教學案例庫、在線教學、教學論壇等教學研究資源,為大學英語教師教學、研究、交流服務。

4.5加強制度建設,引導教師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以創造性的態度對待教育教學工作。

在教師績效考核中重視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能力、教學科研能力的考核,制定有利于教師自覺參與素質提升的政策,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參考文獻:

第9篇:新經濟政策的實施范文

一、農村信用社實施信貸營銷戰略的緊迫性

1、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需要。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銀行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且呈現出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甚至是農村地區擴散的趨勢。以股份制商業銀行為例,雖然在大多數中小城市沒有機構網點,但由于其輻射范圍廣、營銷力度大,市場份額正在逐步上升。調查顯示,截止2002年6月末,外地金融機構在浙某市的貸款余額超過18億元,占到該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的7%左右,超過當地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市場份額。而集資金、網點、人才優勢于一身的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地區信貸市場沉寂幾年之后,開始蘇醒過來,營銷力度絲毫不亞于股份制商業銀行。前不久,某國有商業銀行向一公路建設項目注入貸款2.46億元,導致所在地信用聯社的7000萬元貸款被提前歸還。這些新的情況的出現,要求農村信用社緊跟形勢,積極應對,作出回答。

2、適應信貸市場轉變的需要。近年來,信貸市場經歷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重大轉變,客戶的選擇余地越來越大。為降低成本、贏得時間、促進發展,客戶往往愿意選擇那些服務周到、手續簡便、產品多樣的金融機構。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講,必須承認自己是企業,是一類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必須認識到發放貸款既是對借款人的幫助,也是借款人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目前,一些地區出現的資金相對富裕,存貸比不斷下降,經營效益滑坡的情況,而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要遠遠高于商業存款、內部往來和國債利率,如何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水平不言而喻。因此,農村信用社只有通過樹立信貸營銷的全新理念,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信貸營銷戰略,變“等貸上門”為“送貸上門”,才能在支持客戶發展的同時,實現其利潤最大化的目標。

3、加快自身改革和發展需要。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的監管指導下,農村信用社風險化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仍存在不良貸款絕對額大、占比高,高風險社數量多、化解難,資本充足率低、抵抗風險能力弱等突出問題。而要從根本上防化風險,其前提必須是加快改革、加快發展。因此,趁外資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沒有完全滲透到農村地區,部分國有商業銀行還沒完全清醒過來之機,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人緣、地緣、血緣的鄉土優勢,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搶先占領農村地區優質客戶市場,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為下一步的改革和發展作好準備。

二、農村信用社實施信貸營銷面臨的主要困難

1、思想觀念轉變慢。由于農村地區金融機構較少,金融競爭激烈程度不及大中城市,農村信用社沿襲的是幾十年承傳下來的根深蒂固的信貸觀念,認為客戶要貸款,必然會上門找農村信用社幫助解決,較多地存在“等客上門”思想。因此,在工作中缺乏危機意識和客戶至上的服務理念,暴露出的是一種安于現狀、保守求穩的心態。這種心態導致其經營核算意識不強,工作開拓性差,調查研究不夠,沒有樹立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經營理念,不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信貸有效投入新的切入點,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應付上級的考核,對導入信貸營銷做法積極性不高。

2、信貸營銷人才缺。由于農村信用社地處廣闊的農村,加上分配機制尚未有效激活,對計算機、國際金融、企業管理、投資、保險等人才缺乏吸引力,而現有的綜合型人才又逐漸向大中城市集中,綜合型人才的匱乏嚴重影響了農村信用社信貸營銷戰略的實施。據調查,某市本級副主任以上(一般兼任所在社信貸員)高級管理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僅14人,占26.4%,遠遠低于其他金融機構的占比,而專職信貸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更差。因此,對于農村信用社來講,當前最大的危機是人才危機。隨著農村地區新一輪金融競爭的加劇,這一“瓶頸”將會制約農村信用社的進一步發展。

3、配套服務難跟上。由于管理體制的不穩定性、科技人才的缺乏,加上農村信用社觀念上的差異,不舍得在電子化建設上投入,導致農村信用社電子化建設明顯滯后于其他金融機構。即使在經濟發達的江浙地區,有的縣、區剛剛開通通存通兌,地、市一級通存通兌尚未開通,而一些商業銀行早就開通了全國通存通兌。這樣一種結算手段,再加上遠遠高于商業銀行的利率價格、不規范的金融服務,客戶即使已經與信用社建立信貸關系,也容易在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強有力的營銷攻勢面前“改換門庭”,更不用說去爭奪其他優質客戶了。

三、農村信用社如何因地制宜開展信貸營銷

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存、貸總量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實力雄居各金融機構前茅,其主要得益于市場定位于“農業、農村、農民”,信貸定位于“小額、流動、分散”。因此,在信貸營銷戰略的制定和實施中,必須咬定“兩個定位”不放松,通過深入開展“農村信用工程”創建活動,大力滿足“三農”的資金需求,不斷鞏固和拓展信貸服務領域。只有在此前提下,農村信用社的信貸營銷才不會迷失方向,加快發展才會有堅實的基石,市場競爭實力才能得以不斷增強。

1、更新理念,樹立全新的市場形象。目前,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最大“攔路虎”便是沿襲多年的傳統的經營觀念,農村信用社普遍缺乏的是市場營銷的先進理念。因此,必須徹底轉變傳統的經營觀念,抓緊導入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 業銀行、外資銀行市場營銷的先進理念,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嚴密的營銷戰略,加強宣傳,主動營銷,進村入戶,深入市場,深入企業,努力發現、培育和選擇符合條件的借款客戶和貸款項目,徹底改變以往等客上門、坐堂放貸的做法,樹立全新的市場形象。

2、以人為本,培養造就高素質營銷隊伍。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有“以人為本”,在落實信貸責任、完善信貸考核的基礎上,要更多地考慮建立信貸激勵機制,嘗試實行信貸客戶經理制度,把一些思想作風好、責任心強、肯吃苦的優秀員工充實到客戶經理隊伍中去,培養、造就一支過硬的信貸營銷隊伍。通過打破信貸員與其他員工相同的考核計酬標準,建立完全與業績掛鉤的分段累進計酬體系,建立信貸人員風險基金制度等措施,消除信貸員“怕貸、惜貸”思想,使其積極主動地進行信貸營銷,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提升營銷隊伍素質。

相關熱門標簽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亚洲精品区二区三区蜜桃| 日本女优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色综合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97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老子影院午夜精品无码| 鲁大师影院在线观看| 色翁荡息又大又硬又粗又爽|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ba |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无码三级国产三级在线电影|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精品人妻无码区二区三区| 北岛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精品国产网站| 国产精品天天看大片特色视频|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清免费| 日韩专区欧美|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99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黄在线观看免费软件|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性xxxx欧美老妇胖老太性多毛|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处处不卡| 加勒比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久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