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

第1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中圖分類號: R173;R780.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8-2409(2009)05-0941-02

孕婦肩負著養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狀況及對口腔衛生知識的了解程度直接關系著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為了解我市孕期婦女對口腔保健知識的了解、態度、行為 和診治情 況,提高孕婦口腔保健意識,減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筆者于2009年1~5月對在我院婦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婦進行問卷調查,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婦幼中心進行圍產期檢查妊娠婦女459人 。年齡26~40歲,其中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設計結構型問卷, 調查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口腔保健的知識及來源、 口腔 衛 生習慣、觀念、診查情況及對嬰幼兒口腔知識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方 案統一問卷,當場發卷,自行填寫,當場收卷,監督整個答卷過程,并盡可能減少誘導性誤 差。共發放問卷500張,收回459張,回收率91.8%。

2 結果

2.1 孕婦的口腔疾病就醫行為及觀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婦為100%,孕前接受過專業指導者占11.76%,有牙齦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婦不知道牙齦出血的原因,孕前進行過口腔健康檢查者僅為3.92%,有 49.02%的孕婦認為懷孕期間不能看牙,能忍則忍。

2.2 孕婦的口腔衛生習慣情況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婦刷牙方法不 正確,而刷牙時間達到3min以上者為31.37%,有74.51%的孕婦知道定期更換牙刷。

2.3 孕婦的孕期及兒童口腔保健知曉率

86.27%的孕婦不知道牙齒開始發育的時間,47.06%的孕婦認為乳牙2歲以后才需要清潔與 衛 生,有78.43%的孕婦不知道氟能防齲,對于奶瓶齲發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婦不知道如何才能預防齲齒,有49.02%的孕婦認為乳牙不需要治療。

3 討論

大量的研究已證實,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可以有效地預防齲齒[2]。母親的口腔保 健習慣對 幼兒的口腔護理十分重要,對兒童牙齒的干預性治療來說,母親有成功治療經驗的兒童較其 他兒童更易獲得成功[3]。從妊娠期間開始并由母親延續下來的口腔保健習慣,對 孩子齲齒的預防會起到非常好的長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個復雜而特殊的生理過程,孕婦全身起著一系列的變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會使正常的生理過程發生病理變化,不僅會影響孕婦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響到胎 兒的發育及健康。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無論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婦對孕期的口腔衛生預防 保健知識了解甚少,雖然所有的孕婦均有接受專業口腔健康指導的需要,但孕前接受過專業 指導的人數為僅為11.76%;有74.51%的孕婦有牙齦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婦不知道牙齦出 血的原因;孕前進行過口腔檢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婦有了牙病是能忍則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無法早發現、早治療。54.9% 的孕婦擔心口腔治療對胎兒產生副作用,拒 絕接受治療。因此必須通過健康教育,使孕婦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對胎兒產生的不利 影響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療特點、時機及局部治療的安全性,消除孕婦口腔治療的誤區及恐懼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診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風險,為確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證。

對不同學歷的孕婦分類統計結果來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無差別,但只有29.41%的孕 婦刷牙方法正確,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婦刷牙時間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婦刷牙時間大于3min;及時更換牙刷的孕婦達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國 “愛牙日” 活動的開展使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對如何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態度還有待加強。

家長的口腔保健意識直接影響兒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衛生習慣。牙齒發育是一個漫長而復雜 的過程,嬰幼兒的乳牙胚從母親孕6周開始發育,在5~6月時鈣化,嬰兒出生時,20顆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齒在發育過程中易受各種因素影響,如:孕婦的健康、營養、情緒、生活 環境、疾病等,所以孕婦在孕期應盡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發生,保持愉悅的心情,飲食要營 養豐富合理。乳牙相對于恒牙有機成分較多,無機質少,抗酸能力弱,一旦發生齲病,病變 進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長必須及時清潔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調查表明,有86.2 7%的孕婦不知道人的牙齒從母親懷孕第六周即開始發育,有47.06%的孕婦認為2歲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潔和衛生,乳牙萌出后家長沒有及時清潔牙面,含、奶瓶睡覺,這些都 是引起兒童齲病早發、高發的因素。78.43%的孕婦不知道氟化物對牙齒的影響,有49.02% 的孕婦認為乳牙齲齒不需要治療。因此,廣泛、細致的口腔衛生宣教工作是預防口腔疾病發 生的關鍵,宣教內容應直觀化、具體化、多樣化、基層化,使廣大的準媽媽了解口腔疾病的 種類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國是多發病, 想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筆者認為保護牙齒應從零歲做起 ,將工作重點放在孕婦,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加大口腔預防保健宣傳力度,開設 孕前口腔衛生課堂,通過舉辦講座、發放宣傳小冊子或播放錄像帶,提高孕期婦女口腔衛生 保健意識,提高孕婦對口腔衛生知識的掌握,減少孕期口腔疾病的發生, 促進母嬰健康。

參考文獻:

[1] 郝淑青,張軍橋,劉學聰. 孕婦口腔衛生知識認知程度調查分析[J]. 河 北醫藥,2007,29(7):748-749.

[2] 魯麗珍,郭曉琳,徐濤.健康教育對孕期口腔疾病的影響及意義[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4):389-391.

第2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關鍵詞】口腔疾病;預防;保健

【中圖分類號】R 7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745-02

口腔疾病的預防與保健的具體實施及方法

1 加強口腔健康知識宣教

要把口腔工作搞好,知識普及方面應該加大力度,通過宣傳以增加大眾的口腔保護意識,大大減少許多口腔疾病,因為很多口腔疾病都是因為不注意口腔衛生造成的。要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刷牙,飯后漱口。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如睡前吃甜食、經常吃一些刺激性的如酸,冰,辛辣食物,以免造成細菌滋生,破壞口腔的酸堿平衡。而導致一系列的口腔疾病。

2 發現了問題及時處理

口腔健康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口腔是慢性疾病,就像齲齒,剛開始人們并不會覺察,只是有一個小洞,人們也不會太在意,可如果不及時填補,這個洞就會越來越大,所以有很多口腔防護意識不強,沒這方面知識,一拖再拖,等到受不了時,才到醫院就診,不過這是疾病都已經發展得比較嚴重了。

3 定期到醫院做口腔檢查

口腔疾病多為慢性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因此定期口腔健康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在預防醫學上有重要意義。一般成人一年查一次,兒童,孕婦每隔半年查一次,替牙期兒童磨牙可作預防性窩溝封閉,及根據需要添防齲藥物。

4 正確的刷牙方法

刷牙的刷毛于牙面呈45度角。刷毛指向牙齦方向。使刷毛進入齦溝和鄰面區,部分刷毛壓于齦緣上做前后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

5 牙刷選擇的講究

刷頭大小合適,以便在口腔內,特別是口腔后部,-轉動自如,根據不同年齡選擇牙刷柄的長度,刷毛硬軟度適宜,太硬容易損傷牙及牙齦,太軟又難以起到清潔作用,一般人采用中度硬的刷毛。兒童,老年人,牙周病患者,宜選用刷毛較軟的牙刷,即用優質尼龍絲毛的牙刷,刷毛末端經磨毛處理成圓鈍形。減少了對牙及牙齦的損傷

6 窩溝封閉及含氟牙膏的使用

齲病是人類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窩溝齲是齲病發展的重要階段。兒童第一恒磨牙萌生較早,牙面窩溝是牙齒表面易患齲的部位,由于解剖特點即殆面窩溝較深,齲病發病率較高。因此,有效地保存第一、二恒磨牙避免齲病的發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尤其是第一恒磨牙齲的預防。窩溝封閉是預防窩溝齲最有效的方法。使用含氟牙膏,也能減少齲病的發生。

7 定期超聲潔牙

第3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摘 要】 老年人牙體病是我國口腔科門診常見病之一,作者對臨床中遇到的老年牙體病進行治療的同時對老年人進行有關口衛生、口腔保健及口腔疾病預防等方面的宣傳及教育,提高牙體病的就診率、治療修復率,積極預防牙體病,達到維護口腔健康的目的。

【關鍵詞】 老年人 牙體病 臨床宣教

老年人牙體病在我國口腔科門診是常見病之一,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條件的改善,醫療保健的進步,老年人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的提高受到人們的重視。作者對臨床中遇到的老年牙體病進行治療的同時對老年人進行有關口腔衛生、口腔保健及口腔疾病預防等方面的宣傳及教育,提高牙體病的就診率、治療修復率,積極預防牙體病。

1 老年人牙體病及口腔衛生概況

1.1 檢查中發現,引起牙痛的牙體病主要是齲病、楔缺和過度磨損致牙本質過敏。其中齲病主要是牙頸部齲、根齲。

1.2 檢查中還發現老年人口腔衛生差,有大量菌斑、軟垢、牙石和食物殘渣堆積,口臭明顯,經詢問約有11%的患者無刷牙習慣,有約65%的人刷牙方法不正確,以橫刷法為主,因此對老年人進行宣教是必要的。

2 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則及宣教對象

2.1 口腔健康教育的原則有四條

2.1.1 思想性與通俗性相結合;

2.1.2 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2.1.3 普遍性與針對性相結合;

2.1.4 社會性與經濟性相結合;

2.2 宣教對象是以牙痛為主訴到口腔科就診的年齡在55歲~83歲的老年患者,在進行視診探診等口腔檢查的同時進行口腔衛生善詢問及治療。

口腔衛生宣教是每個口腔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利用診治病人的時間,結合病情,進行臨床宣教,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3 老年人牙體病臨床宣教內容及注意事項

3.1 臨床醫生要結合病情進行宣教,宣教的內容要符合病員的需要,還要根據老年人以前從事的職業、文化修養估計他們的口腔衛生知識水平,以及是否愿意了解更多的口腔衛生知識。針對引起老年人牙痛的牙體主要是齲病、楔缺和牙本質過敏,醫生在治療的同時,應向患者講明病因,例如老年人易患牙頸部齲、根齲,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牙齦退縮,牙根面直接暴露于口腔中,牙骨質比牙釉質對環境中機械和化學刺激更敏感;牙齦退縮,易引起食物的嵌塞,長期食物嵌塞易引起牙頸部齲,楔缺主要是刷牙方法不正確,長期過度的機械力作用于比較薄弱的釉牙骨質交界處,造成牙組織缺損[1]。加之老年人機體抵抗力下降,使齲病和楔缺的發病率升高,使患者認識到牙體病與牙周組織健康有關,與刷牙方法正確與否有關,與機體抵抗力有關,使其主動進行口腔衛生保健,自覺養成刷牙習慣,糾正不正確刷牙方法,并在醫生幫助下進行牙周潔治,預防牙體病。

3.2 結合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老年人一般還有其它系統性疾病,對其治療和用藥需要整體考慮。對于心臟病、高血壓病人,治療時需注意無痛術。另外,老年人有一種“年齡大了,病也多了”的思想,認為牙體病是“人老的一種表現,即然老了,就拔掉,無需治療。”老年人患牙痛,常常影響睡眠、飲食、精神、還可以引發頭痛、頭暈、血壓升高等其它疾病,使老年人機體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其它疾病,造成惡性循環。為避免這種現象發生,醫生應幫助者解除思想負擔,及時治療患牙,解除痛苦,增進飲食,增強機體抵抗力,形成良性循環。

3.3 臨床宣教時醫生態度應誠懇,認真。避免指手劃角,或使用指責性語言,對待老年人要真誠、坦率、熱情、體貼,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4 口腔健康教育,單靠口腔醫務人員是不夠的,還必須全社會動員來支持配合。改善醫療保健條件,特別是提供經濟保障,建立口腔預防保健卡,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對牙體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定期檢查,還可采取有效措施對牙頸部硬組織進行合氟制劑再礦化處理,以增強牙體的硬度,防齲[2]。可刮除牙結石,有助于防止牙周病的發生,還可糾正其錯誤的刷牙方法,同時指導其對牙刷、牙膏的合理選擇。

3.5 經過臨床宣教,作者發現大部分老年患者能夠接受,并逐漸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做到有病冶病,無病防病。有些老年知識分子退休教師等,還查閱了一些報紙和雜志,交流一些口腔保健的方法,通過臨床宣教,作者發現齲齒、楔缺的充填率、修復率明顯升高。

口腔衛生宣教的最終目的是改變人的行為,使之變被動為主動,逐步樹立口腔保健意識,從而建立口腔保健行為,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達到維護口腔健康的目的。

參考文獻

第4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發達國家因輕微病理改變或簡單治療就診108例,占70.13%;因嚴重病理改變或復雜治療就診35例,占22.73%;由于其他原因就診11例,占7.14%。發展中國家因輕微病理改變或簡單治療就診95例,占23.93%;因嚴重病理改變或復雜治療就診295例,占74.31%;由于其他原因就診7例,占1.76%。發達國家因輕微病理改變或簡單治療就診率,非常顯著高于因嚴重病理改變或復雜治療就診率(P<0.01);發展中國家因輕微病理改變或簡單治療就診率,非常顯著低于因嚴重病理改變或復雜治療就診率(P<0.01)。發達國家因輕微病理改變或簡單治療就診率,非常顯著高于發展中國家(P<0.01);因嚴重病理改變或復雜治療就診率,非常顯著低于發展中國家(P<0.01)。黎巴嫩維和任務區各國維和人員口腔就診。

2討論

口腔疾病類型以齲病、根尖周炎和牙周疾病等為主。本調查結果顯示,發達國家維和人員因需要簡單治療或疾病仍處于輕微病理改變階段而就診者占70.13%,非常顯著高于發展中國家維和人員的23.93%;發展中國家74.31%的患者均在齲病發展至中后期,即已發展到牙髓病變或根尖周病變才選擇就醫,就診率非常顯著高于發達國家的22.73%。提示,黎巴嫩維和任務區發達國家維和人員口腔保健意識較好,發展中國家大部分維和人員口腔保健意識相對較差。接診中我們還發現,發達國家維和人員口腔衛生狀況普遍較好,牙周基本健康,齲大都已進行充填治療,有牙列缺損或牙列缺失的大部分患者也已進行不同修復體修復。而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維和人員口腔衛生狀況較差,牙周均有不同程度的牙石附著,多數患者齲未進行治療,且均已發展到中齲、深齲,第一磨牙缺失情況嚴重且大都未進行修復。此外,在需要進行其他口腔治療,如牙弓夾板固定、牙折、種植體等修復體維護的患者中,發達國家患者對口腔疾病治療的預期及對牙齒美觀的要求,均高于發展中國家患者。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識決定了其就醫行為與療效的心理預期,與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WHO在2003年的全球口腔健康報告中指出,發展中國家應在國家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涵蓋必要的口腔衛生保健,加強并積極達到群體的早期預防與治療。與個體居住條件、收入水平等經濟發展指標相對應,發達國家在口腔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水平較高,在公共衛生計劃制定及口腔醫療資源投入等方面均優于發展中國家。因此,發達國家維和人員的口腔保健意識相對較高,就個體自身而言,能夠做到對口腔疾病的早發現、早就醫。

3總結

第5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進入21世紀,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和重大社會問題[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迅速推進,口腔科的老年患者也日益增多。從生理意義上講,老年是生命過程中組織器官和生理功能走向衰退的一個階段。口腔組織也和身體其它組織一樣,明顯地隨著衰老而變化,老年人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均發生改變,髓腔縮窄,牙髓血循環障礙,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對疾病的易感染性增強,修復能力下降,易導致牙髓壞死和其它的口腔并發癥。因此,在社區開展口腔預防保健知識的健康宣教,正確指導老年人保持口腔衛生,做好口腔護理是降低老年人口腔疾病發生率的重要舉措。本文分析了老年人,并提出了指導。為此,本文從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以及口腔護理的作用和如何進行積極的預防保健進行了闡述,旨在引起老年人群的關注,從而減少和避免口腔并發癥的發生。

1老年人易患口腔疾病的原因

老年人最易患的口腔疾病是齲齒后遺癥和牙周病。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牙髓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髓腔開始變窄,增加了牙髓內血循環的壓力,加上老年人免疫功能本身降低,更易導致牙髓壞死,使牙釉質、牙本質、牙骨質喪失主要營養來源而變脆易折裂;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感染,使病情蔓延。此外,牙體組織隨著增齡性變化主要是咬合磨損,牙齒顏色逐步變暗,牙釉質較弱易碎,髓腔和根管小而細,牙髓質不斷新生,使牙齦組織萎縮、變薄,牙周膜變寬、牙槽骨生理性彈性降低、牙齦萎縮、牙骨質暴露,至齲菌的侵犯極易導致根面齲的發生和牙齦炎牙周炎的發生,加之老年人在各種疾病的某些階段常常會出現免疫和內分泌失調,造成機體內環境的改變,從而導致口腔疾患的發生。

2口腔護理的作用與常用方法

2.1 口腔護理的作用

口腔是食物進入消化道的重要通道,又是部分消化液分泌的場所,更是微生物寄居和滋生的最佳環境。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萬個微生物[2]。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量減少,口腔自潔作用減弱,極易導致口腔內微生物乘機在潮濕溫暖的口腔內迅速繁殖。而口腔護理具有局部清潔及去除口腔內細菌的作用,同時口腔護理對發生在口腔局部的口腔炎、口腔潰瘍、齒齦炎、牙周病等具有預防及治療作用,此外口腔護理還能對老人產生良好的心理影響,增強自信心,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2.2 常用的口腔護理的方法

(1)牙膏清潔口腔法:單純為清潔口腔、預防感染可首選牙膏口腔護理法。有資料表明,80.91%的重癥病人口腔為酸性環境,較適宜真菌的生長。而牙膏為堿性,牙膏水的pH>7.0,故有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起成分中丁香酚和丁香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孢菌等多種常用細菌均有抑制作用[3]。(2)機械性擦洗法:新的口腔護理觀認為口腔護理應該以清除牙菌斑為主要目的。有研究顯示,單純的含漱只能暫時減少口腔內游離狀態的細菌數量,對清除定居在牙面上的牙菌斑無效,機械性擦洗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

3老年人口腔衛生的健康指導

3.1 加強健康教育

實施健康教育有助于人們行為的改變。針對社區老年人對口腔護理知識缺乏深入了解的現狀,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印刷資料、圖片,將口腔衛生的保健要點,預防方式以及等做成一分健康教育資料,在社區內進行分發。還可通過板報或宣傳欄,向社區老年人介紹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和牙線、牙簽的應用以及口腔自檢自查方法,以便于社區老人記憶,并對照自己出現的問題選擇合適的保健方法,從而滿足社區老年人對口腔疾病保健知識的需求。口腔衛生的護理重在老人的自理,因此,加強口腔衛生的健康教育,使老人了解口腔衛生護理的必要性十分重要。

3.2 注重正確指導

在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對老人實施口腔護理的方法的正確指導。例如:在選擇牙刷時,一是要考慮口腔內的實際狀況;二是要考慮方便老人的使用,在老人牙齒有較多殘缺的情況下,要考慮牙刷品種的選擇,植毛部大的牙刷比植毛部小的牙刷更好用,刷牙效更好。刷牙時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1)牙刷的刷毛與齒面應呈直角,正好接觸牙齒,應注意較好地使用牙刷刷毛的前頂端;(2)刷牙時使用牙刷的力度要適當,應輕刷;(3)牙刷放于齒面上前后拉動的幅度勿過大,移動幅度以5mm~l0mm為宜,相當于1~2顆牙齒的距離。對于有牙周病的老人,應指導選用刷毛較細的牙刷,因為細的刷毛容易進入牙齒與齒齦結合部位的齒周袋內,能有效除去作為牙周病原因的牙垢。

3.3 保持口腔清潔

經常保持口腔衛生,控制牙菌斑。囑老年人要堅持每天早晚用溫水刷牙,一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漱口時要借用水的沖力盡量將牙縫中的失誤殘渣清除掉,同時做閉口鼓腮漱口動作,并將舌頭左右轉動,這樣能使唾液分泌增多,使牙面、牙縫和口腔黏膜受到一定的沖洗和刺激,使口腔自潔,牙齒健康。有條件的老人還可以選擇茶水漱口,讓茶水在口腔內沖刷牙齒及舌兩側,這樣可以清除牙垢,提高口腔輪匝肌和口腔黏膜的生理功能,增強牙齒的抗酸防腐能力。

3.4 養成良好習慣

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刷牙與漱口要有科學規律,避免煙酒并盡量少吃有刺激性食物,加強飲食營養調整。如有牙病及時就醫,平時要堅持叩齒運動和按摩牙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牙周組織功能和抵抗力,定時去醫院進行檢查,這樣可延緩口腔老齡化,使牙齡與壽命大 致相等,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化前珍.老年護理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1~2.

[2] 白碧榮,黃萍,龍興敏.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8~9.

第6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關鍵詞] 牙科焦慮癥;老年人;拔牙;評估

[中圖分類號] R782.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4(a)-0042-02

Estimation of dental anxiety in the aged patients before tooth extraction

ZHANG Te WEI Yinhua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Hunan Province Geriatric Hospital, Changsha 41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tooth for tooth of preoperative dental DA investigation evalva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six aged patients were asked to complete a questionnaire from Modified Corah Dental Anxiety Scales (MDAS) while awaiting for tooth extraction. And then statistic analysis was done.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DA in these patients was 13.4%. In elderly patients a tooth ou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AS score from big to small in order as: inactive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s of painful tooth extraction, medical staff, therapeutic effect,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dental medical apparatus. Conclusion 13.4% DA existed in elderly patients before tooth extraction and i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 Medical staff should take necessary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ged to provide them with psychotherapy and nursing guidance before tooth extraction.

[Key words] Dental anxiety; Elderly; Tooth extraction; Estimation

牙科焦慮癥(dental anxiety,DA或dental fear,DF )是指患者對牙科診治過程所持有的憂慮、緊張或害怕的心理以及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躲避治療的現象[1]。它是牙科患者回避口腔治療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可分為兒童牙科焦慮癥和成人(包括老年人)牙科焦慮癥。當前社會比較重視兒童問題,相應研究進展較快,而成人(包括老年人)患者常被忽略。本文對 156例老年拔牙患者拔牙前的焦慮情況調查分析,為術前進行心理治療和護理提供指導 。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 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本院口腔外科門診拔牙術的156例離退休老干部患者,其中,男性92例,女性64例;年齡60~85歲,平均68.6歲。納入標準:(1)存在拔牙適應證者;(2)無精神疾病,合作者;(3)術前3 d內未使用過抗焦慮藥及鎮靜劑者。

1.2 方法

采用改良的牙科焦慮量表[2](modified corah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由患者在候診時填寫拔牙前的感受,每項有5個等級記分,從輕松至非常害怕,每張量表得分最少為4分,最多為20分,為DAS分值(4~20分), DAS分值4~8分為輕度焦慮,9~13分為中度焦慮,14~20分為重度焦慮。≥13分者被認為明顯患有 DA。

1.3 一般情況調查

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初復診、有無全身系統性疾病、有無牙科就診經歷及具體的牙科焦慮行為;對老年患者拔牙DAS得分的影響因素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 SPSS 11.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配對 t檢驗。

2 結果

2.1 DA的一般情況

156例老年患者拔牙前,焦慮水平得分

配對 t檢驗,兩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表1結果顯示:伴有系統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焦慮程度明顯高;無牙科就診經歷患者焦慮程度明顯低于有牙科就診經歷患者;復診患者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初診患者。

2.2 對老年患者拔牙DAS得分的影響因素

具體見表2。

如表2所示得分的影響因素從大到小依次為:認知程度及拔牙經歷、醫護人員方面、療效、環境衛生、牙科治療器械方面,其中認知程度有非常顯著性影響。

3 討論

老年口腔疾病發病很高,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尤為重要。但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該人群就診不及時而導致口腔健康狀況較差,進而影響其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的現象;阻礙老年人群早期就診的原因,一直困擾口腔臨床醫師,其中DA是主要原因之一,

3.1 DA發生率

成人牙科焦慮癥多表現為患者生理指標的變化,如心率加快、血壓上升、呼吸加速等,而兒童牙科畏懼癥患者則常表現為高聲哭喊、身體移動、拒絕治療等行為;另一方面成人常常會對牙科治療的后果產生焦慮情緒,治療遠期效果的不確定性常加重其畏懼程度。成人( 包括老年人)的研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準確性和重視度較差,DA患病率在 6%~40%,尚缺乏長期縱向研究[3-4]。老年人的口腔疾病可因衰老而有其特殊性,口腔的衰老與全身衰老的關系密切,且老年口腔疾病與全身疾病關系密切;在患有口腔疾病的同時,還可患有多種全身疾病,而且全身的病變還可影響到口腔的治療,如高血壓、心臟病對口腔的麻醉、拔牙、開髓等治療有一定影響[5]。這些決定了老年口腔疾病治療上的特殊性,但迄今國內外對目前老年人牙科焦慮癥發生率、特點及形成原因研究較少,缺乏完整資料。本調查顯示老年患者拔牙DA的發生率為13.4%,雖然低于兒童DA發生率,但比其他年齡段人群高[3-4],分析可能的原因:老年患者特別是有全身系統性疾病患者,積累了較多的醫療經歷,保護意識較強,人格焦慮方面等也有改變;痛苦的經歷及更有的老年人因年老體弱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把牙病視為而顧慮重重;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本調查顯示伴有系統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焦慮程度明顯高,無牙科就診經歷患者焦慮程度明顯低于有牙科就診經歷患者;復診患者焦慮程度明顯低于初診患者。也說明牙科焦慮癥是 一種獲得,與既往醫源性創傷、體驗、個人神經類型及暗示等因素有關[6]。

3.2 DA的影響因素

筆者把對老年患者拔牙DAS得分的主要影響因素歸納為5個方面,包括反映牙病患者對于牙科醫務人員方面(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專業技術及職業道德等)、牙科治療器械(拔牙器械、注射器)使用、口腔門診的衛生環境(牙科器械消毒、診室衛生環境)、反映的間接或直接對拔牙的認知和拔牙經歷(如拔牙痛苦,擔心自己身體承受不了拔牙時的刺激而影響心臟、血壓,怕會激發自己的病情等),療效方面(如牙病治療是否對身體無影響、有無痛苦和能否美容等)等的焦慮。本調查顯示,認知程度及拔牙經歷是形成DA的最重要因素,患者對拔牙的認知程度越消極,其拔牙焦慮水平越高,差異有顯著性。有97.5%的老年人對看牙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感,還有少數患者不了解口腔的治療,對醫生的操作或器械懷有恐懼感,總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顧慮,形成了心理的過度緊張,本研究中老年患者中有87.8%的患者伴有多種疾病,僅有19例患者基本健康,這些伴全身系統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常認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是手術的絕對禁忌證,他們不了解在正常的心率、血壓時簡易的拔牙、麻醉、齲病治療等對心電圖、心率、血壓均無明顯的變化,然而緊張的心態,不良的情緒,對口腔器械的恐懼心理等引起心率、血壓、心電圖等的明顯變化則為多見[7-8]。多種因素影響牙科焦慮癥的發生及程度,應加強術前溝通,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加強牙科知識的宣教工作,使患者對拔牙能夠正確認知;亦可采用精神松弛技術和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以減輕或消除DA,必要時給予鎮靜劑口服;確保良好的麻醉效果,提高拔牙技術,創造優美診療環境,嚴格消毒,提高服務,還應當掌握一定的老年心理衛生知識及口腔疾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關系及處理,把牙科焦慮降到最低限度,使治療順利進行,獲得滿意療效,從而保護老年人的口腔組織結構、完善口腔功能,促進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小敏,施小彤. 牙科焦慮癥的研究進展[J].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27(1):16-17.

[2] Fuentes D,Gorenstein C,Hu LW. Dental anxiety and trait anxiety:an investigat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J]. British Dental Journal,2009(8):23-28.

[3] 劉洪臣. 老年口腔醫學進展[J]. 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3,1(1):2.

[4] Armfield JM,Slade GD,Spencer AJ. Dental fear andoral health in Australia[J]. 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2009(3):1106-1117.

[5] C Hagglin,U Berggren,M Hakeberg. Variations in Dental Anxiety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women in Sweden:A longitudinal study between 1968 and 1996[J]. J Dent Res,1999,78(10):1655-1661.

第7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療護理的120名口腔疾病患者,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齡51~68歲,平均(54.1±1.0)歲,所有患者均按口腔疾病診斷學確診無誤,排除排除糖尿病、高血壓等系統性疾病的患者。

1.2護理方法:

①術前護理:

護理人員首先以自己成功護理過的病例經驗耐心細致講解,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得到患者的信任,在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必須禮貌用語,態度和藹,有目的有條理地詢問病史,切不可因少量偏執不聽的患者而急躁動怒,主動介紹有關口腔修復方法細節,讓患者熟悉操作流程。對于需要換義齒的患者,詳細講明種類、優缺點以及價格,指導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患者義齒的功能狀態、位置正確與否、形態和顏色是否正常都關系到其外表的協調及美觀,心理上的滿足也同樣重要。入院時,必須通過健康教育,明確地告知患者,修復后的預期效果和對修復體的保養細節才能維持。深入淺出的和患者談論其身體狀態和口腔實際病情,積極配合治療。

②術中護理:

對于治療時間較長的,可準予中間休息一段時間以減輕長時間張口的疲勞,過程中,給予藥用漱口液或過氧化氫液漱口。治療中可播放輕松背景音樂,或放置吸附氣味的植物以達到掩蓋診室中的異味的效果;部分老年人由于藥物代謝慢,麻醉時,要注意藥量以保證安全有效。對于一些實在心理恐懼的,可遵醫囑加用少量鎮靜劑,在備牙時檢查鉆針是穩固與否防止脫落,密切配合醫師,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意識的變化。

③術后出院指導:

治對于接受義齒移植的病人,護理人員要介紹義齒的配戴方法,飯后取下牙刷洗1次,條件不允許的,保證睡前要用牙膏等認真刷洗,切不可酒精、沸水而導致損壞,堅持每天按摩牙齦和叩齒,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如有異常及時就診。

2討論

由于口腔病變,自潔能力減弱,遺留的食物殘渣滯為致病菌的繁殖提供溫床。牙齒水分和有機質的流失引起釉質的破壞,常年使用后的機械性磨損。此外有些病態不信任醫生、行動不便甚至害怕而逃避治療,口腔健康意識薄弱,平時不出問題還好,一旦發生,牙科畏懼癥就表現出來了,家長對兒童有潛移默化的指導作用,這部分成人治療室做好口腔宣教工作,不但可以預后復發,同時可使相關兒童從小對口腔健康意識也會有很大的幫助。牙科畏懼癥牙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現象,口腔治療本身往往沒有大的傷害,怕花了錢還是治不好,過度恐懼會直接影響修復操作的進行,對修復的效率和預后都不利,嚴重者甚至在修復時發生各種意外事件。隨著物質精神文明的提高,醫學護理要求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治療時,良好的醫患關系可以事半功倍,心理治療和口腔修復治療同樣重要。認真地從細節出發,創造一個舒適的就診環境,消除、清除醫療廢棄物,注意院內感染的發生率,避免出現傳染性物質擴散危害居民健康,患者多時,特別是老年人,應注意優先次序,避免不必要的糾紛。良好的儀表儀容讓護理人員更加自信和有責任,對醫院的形象也有莫大的正面宣傳作用。各種診療器械要直接與患者唾液和血液接觸,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監督操作者遵循相關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滅菌”,醫療手套“一人一用一換”,防止患者之間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注意診室的通風消毒處理,也對醫患雙方有保護的作用。主管護士要定期主持培訓考核,設立一定的獎懲措施,以保證精湛的醫療護理技術,除此以外,良好的護理服務態度是保證護理質量的關鍵。有樹立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決心。

3小結

第8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關鍵詞】優化椅旁護理;護理配合;口腔門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患者共300例,男167例,女133例,年齡16-77歲,平均(38.6±4.2)歲。治療前均行X線拍片檢查,制定治療計劃,治療方式包括口腔修復、拔牙、根管治療術等。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具有可比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優化椅旁護理配合實施方法

1.2.1知識準備:優化椅旁護理配合使醫生的工作強度減少[1],卻大大增加了護理的工作內容。治療過程中的護理配合體現了護理的主動參與,這就要求護理人員除了具備一般的護理知識外,還必須具備相應的口腔專業知識和對口腔醫療器械設備的熟悉。口腔治療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器材的臨床應用使得護理配合工作的難度加大,因在進行優化椅旁護理配合前首先應進行知識的準備,認真學習口腔專業知識,熟悉口腔疾病的治療方法、步驟,熟悉治療所使用的設備、器材的性能,以及器材使用的順序,在較短的時間內使醫護配合達到默契的程度,真正達到縮短椅旁操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1.2.2建立互補型的醫護關系:優化椅旁護理的配合更注重搭建醫護交流的平臺,總結摸索,改進醫護配合的流程,協調醫護工作,默契配合操作。除此之外,更注意醫生的個性配合,盡可能熟悉醫生的個人習慣,細心觀察。與患者溝通不僅僅是醫師一個人的責任,優化椅旁的護理配合同樣包括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患者明白病情、治療方案、費用及預后。因此提升專業素質及與人溝通技巧并能協助醫師和患者溝通是優化椅旁護理配合的必要條件。

1.3護理配合

1.3.1操作前:①充分物品準備:所需物品依據口腔治療項目加以準備。如吸唾器、一次性口腔器械盤等通用物品;擴管擴大針、車針、根管糊劑等根管治療術物品;刮匙、牙齦分離器等拔牙器械;印模、蠟片、車針等修復物品[2];②心理護理:患者受口腔疾病困擾,加之對治療預后的擔心,易產生焦慮、煩躁、恐懼、不安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引導患者就座,就癥狀、病史加以了解,協助準備X線片、病歷資料。主動介紹口腔疾病相關知識、四手操作優勢、方法、注意事項,以消除患者焦慮情緒,提高配合依從性[3]。

1.3.2操作中:護士必須熟悉本專業知識及口腔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及預防方法,并熟悉、掌握各種臨床疾病治療過程的每一步驟,具有豐富的四手操作技術的理論,以嫻熟的技能主動配合、參與治療,真正達到高效率、高質量地為患者服務。協助醫生拉開患者口角,以保持治療區域視野清晰,注意正確使用吸引器,以防止損傷皮膚黏膜。要了解醫生合理的工作程序,做好器械、材料、藥品的準備工作,將已準備好的器械、材料迅速、平穩、準確地傳遞到醫生手中,減少醫生在術中的等待時間。如醫生行根管干燥時,護理人員將加熱的根管充填器適時正確傳遞;醫生行窩洞清潔時,護理人員將墊底材料調拌好適時傳遞,顯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手操作的默契配合,使有限時間內醫生可完成多例患者的治療,最大限度的減輕工作壓力及勞動量[4]。

1.3.3操作后:各項治療操作完成后,醫生詳細書寫病歷的同時,護理人員需填寫醫療單據,處理使用過的用品、器械,就復診時間、治療后注意事項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如根管充填后,囑患者避免咀嚼過硬食物,因牙齒脆性增加易導致折裂發生,可行全冠修復,對牙體加以保護。

1.4統計學分析:統計學軟件采用SPSS13.0版,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2 結果

觀察組治療均成功完成,無并發癥發生,患者護理滿意度99%;對照組感染2例,牙齡折裂2例,護理滿意度為8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四手操作在口腔各個診療科室日常工作中均較為適用,與傳統操作方法比較,具有顯著優勢。具體表現在:①醫護配合:可簡化治療程序,高工作效率,因護士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均參與,如可保持操作區清潔,依據需要掌握調配材料時間等,顯著減少了醫生等待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5]。優質的四手操作可以使醫生的工作效率從30%提高到78%,并使經濟效益35%~74%,大大提高治病率。②防止交叉污染:MURSHALL報道了四手操作可以提高預防交叉感染、降低醫源性感染的發生。在臨床操作中優化椅旁護理配合可以使口腔感染控制得到更加充實落實,護理人員合理收集、放置和器械的準確傳遞,減少銳器傷的發生,杜絕了醫源叉感染的發生,同時也增強了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③利于健康宣教:護理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可及時把握患者心理,消除其緊張情緒,為和諧醫護關系的建立創造了條件,利于健康宣教的實施。臨床口腔科主要包括口腔修復、口腔外科、口腔內科三方面治療項目,四手操作包括準備治療物品、安置患者、調配材料、吸唾液、傳遞械器、物品、消毒、清洗、回收物品等。

優質椅旁護理配合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落實感染控制、提高患者滿意度、體現護士價值、穩定護理隊伍、打造醫護團隊攜手為患者帶來優質服務。同時轉變觀念意識、關心和重視口腔專科護理隊伍發展以及護士自身素質提高也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 李生嬌,沈燕.口腔門診的特點及對護士的要求[J].護理雜志,2001,18⑴:33-34.

[2] 姜艷華,盧愛工,王皮坤.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療術中的應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2(3):274.

[3] 陳萍,張惠萍,史小英,做好人文關懷體現人性化護理管理[J].西南國防醫藥,2011,3(3):303-304.

第9篇:口腔疾病的健康宣教范文

【摘要】口腔健康狀況與個人的口腔衛生行為密切相關,口腔健康知識是促進行為改變不可缺少的因素,是行為的基礎與動力。口腔健康科學知識的教育,無疑會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本文筆者通過調查研究,進一步了解口腔健康教育作用。

【關鍵詞】口腔教育;效果分析;預防教育;宣傳預防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口腔科護理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配合醫生的操作,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與醫生共同進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進,讓更多群眾獲取口腔健康知識,提高自我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口腔衛生行為,并通過他們向子女、朋友、親屬宣傳與推廣,達到提高人群的口腔健康水平的目的。為評價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我院口腔門診對牙病患者開展了健康教育,今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2008年1月~209年12月,在我院口腔門診隨機選擇160例初診病人, 具體為12~21歲55人, 22~43歲83人,44~63歲22人。

1.2 方法: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同時檢查其口腔衛生狀況。

1.2.1 問卷調查:

用相同的問卷在初診及最后一次復診時(間隔1月~1個半月)對所有對象進行二次調查,問卷包括5道題:①口腔疾病對健康有無危害。②甜食對牙齒的危害。③刷牙與保護牙齒的關系。④你認為什么時候該去醫院看牙。⑤你認為應怎樣選擇牙膏、牙刷。問卷由患者當場填寫。醫護人員于治療處理后即閱卷。在第一次問卷調查后,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口腔健康問題,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講解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推廣保健牙刷,教授正確刷牙方法、正確使用牙線。在患者最后一次復診時進行第二次相同內容的問卷調查。

1.2.2 統計學處理:問卷數據輸入計算機,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1.2.3 口腔衛生狀況檢查:在進行第二次問卷調查的同時均進行口腔衛生狀況檢查。通過視診檢查齦上牙石、軟垢的情況,然后用光滑的尖探針查根面有無齦下牙石,尤其檢查有代表性的6顆牙, 16、26、11、31的唇頰面及34、46的舌面。作記錄并計算口腔衛生指數(OHI)。

OHI用以衡量人群的口腔衛生狀況及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公式為OHI=DI+CI。軟垢指數(DI)的記分標準: 0=牙面上無軟垢; 1=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以下;2=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2/3之間; 3=軟垢覆蓋面積占牙面的2/3以上。牙石指數(CI)的記分標準: 0=齦上、齦下無牙石; 1=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1/3以下; 2=齦上牙石覆蓋面積的1/3~2/3之間,或在牙頸部有散在齦下牙石;3=齦上牙石覆蓋面積占牙面的2/3以上或在牙頸部有連續而厚的齦

下牙石。判定標準: OHI值為0或1是低值;OHI值為4或5是高值;中間值為2或3。

2 結果

接受問卷220例,有效問卷204例,其中16人未來復診。健康教育前后口腔保健知識、態度、行為及口腔衛生指數。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對牙周健康的影響,無知識、無行為牙周疾病的患病率最高,為81.54%;隨知識增長和行為的行成,患病率有逐漸降低趨勢。

從調查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后病人對口腔疾病的危害及有關病因的認識有明顯提高,對刷牙與牙齒保護的關系一題回答的正確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對定期作口腔檢查的認識率提高最為明顯;而對牙膏、牙刷如何選擇雖有所提高,但知曉率是5項指標中最低的。調查表明健康教育后掌握正確刷牙方法、漱口的人數均明顯提高,而正確使用牙線的人數還較少。

調查顯示健康教育前后OHI值有明顯的改變,由高值占52.7%變化為低中值占67.6%。年齡對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形成的影響,年齡大于35歲,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的形成所占比例較低,僅占15.7%。年齡小于35歲者,雖然口腔保健知識及行為的行成所占比例高于年齡35歲以上者,但無知識及無行為的比例亦較高,應引起重視。

3 討論

強烈地相信口腔健康科學知識的人,無疑會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而正確口腔衛生行為的形成是以知識獲取為前提。既有知識又形成行為對維護口腔健康的作用重大,兩者缺一不可;有知識而沒有形成行為,和沒知識、沒行為的口腔疾病患病率均高于有知識、有行為的。從調查結果中同樣看到,在具有一定的口腔衛生知識且形成口腔衛生行為的人群中仍有45.76%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病,原因分析除局部因素外還不能排除全身因素的影響。眾所周知,牙周健康狀況受諸多因素影響,飲食習慣、唾液環境、宿主本身的健康狀況等都是不可忽視。另外,是否與問卷口腔衛生知識內容設計局限性和衛生行為答題過程中答題者知和行的偏差,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良好的口腔行為應包括一定的刷牙次數和正確的刷牙方法(含足夠的刷牙時間),堅持飯后漱口及正確使用牙線。這是保持良好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調查發現,多數人尚缺乏最基本的口腔保健知識和口腔保健意識。盡管受檢查者100%刷牙,但掌握正確刷牙方法和每天堅持早晚刷牙的人僅有32%~45%。有近1/3的患者并不了解牙病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絕大多數人是因為遭受牙痛的折磨而前來就診,定期作口腔健康檢查的意識十分淡漠。

在問卷和被檢者中,有工人、家庭婦女、職員、干部和大學教授,這表明普及口腔健康知識和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在社會各個層次的人群中都是適宜和必要的。醫護人員利用就診時間結合病情進行健康教育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醫護人員的椅旁宣教,絕大多數患者理解快、易接受。在最后一次復診時再次接受問卷調查時,他們對于口腔衛生健康知識的認知有了明顯提高,糾正和消除了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如剔牙、吸煙、不刷牙等),建立了有益于健康的口腔行為。

參考文獻

[1] 楊少強、張衛.臨床口腔健康教育對口腔保健知識知曉率和口腔衛生行為的影響[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4(16)

[2] 程敏,孫平輝. 口腔健康知識及行為對維護牙周健康的影響[J].中國健康育,2004(9)

在线你懂| 99久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精华液|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久网下载| 18黄暴禁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二区 | 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高| 日本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在线毛片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青榴社区国产精品| 小sao货水好多真紧h无码视频 |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久9热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 熟妇高潮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未满十八勿进的爽爽影院 | 日韩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 成人影院视频免费观看| 另类亚洲欧美精品久久| 4455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老妞| 精品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视频免费| 天堂AV无码大芭蕉伊人AVap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产a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极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黑丝美女| 虎白女粉嫩尤物福利视频| 中国少妇内射xxxhd| 十八岁以下禁止观看黄下载链接|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少妇免费| 国产久久精品|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传媒 | 强伦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18| 未满小14洗澡无码视频网站| 性一交一黄一片|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