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生活用水管理制度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用水管理制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水資源利用;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綜合效益;節水型社會

0 引言

水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是生態與環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隨著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大武口區有限的地下水資源,不僅關系大武口區經濟社會穩定、和諧及發展,也關系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切實利益。

1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水資源量及開發利用現狀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位于寧夏最北部,東至寧夏平羅縣,北至簡泉農場,南至姚汝公路,西至賀蘭山東麓。是寧夏煤炭、電力、化工等重要的工業基地,總面積1008平方公里,總人口29.86萬人,農業人口3.86萬人,是一座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

1.1 大武口區水資源量和配額

1.1.1 引黃(地表水)分配指標

大武口區引黃水量分配指標為0.42億m3,2012年用水量為0.47億m3,超用水量500萬m3。其中農業引黃水量為2670萬m3,生態引水量2100萬m3,

1.1.2 全區地下水資源量

大武口區地下水資源量有0.85億m3,由于是工業城市,地下水開采量大;加之,近幾年,生態綠化的大力發展,使我區用水較為緊張。我區共有供水機井171 眼,其中農業灌溉機井62眼、工業供水機井100眼、人飲工程供水機井9眼,年開采水量為4200萬m3,大武口區的地下水資源量為1.14億立方米/年。

1.2 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情況

1.2.1 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目前,石嘴山市3大武口區共有集中開采水源地(城市飲用水水源地)3個,分別為:石嘴山市第一水源地(北武當溝水源地),南接大小風溝,北連大武口鄉土長城,西靠賀蘭山,東到二農場渠,總面積44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許開采資源量6萬立方米/日,實際開采量8萬立方米/日,處于超采狀態。石嘴山市第二水源地,東到簡泉農場九隊,南至明水湖北側,西抵潮湖六站到明水湖四隊一線,北臨寧煤集團太西二礦農場,總面積52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許開采資源量4萬立方米/日,實際開采量2萬立方米/日。石嘴山市第三水源地(工業園區水源地),北至潮湖漁場,南抵前進農場一站四隊,西起煤機二廠磚場,南至包蘭鐵路,總面積94.5平方公里,地下水允許開采資源量8萬立方米/日,實際開采量6.5萬立方米/日。目前,該水源地尚無城市統建供水井開采取水,主要有企業自備井開采取水。

1.2.2 地下水資源保護情況

一是,科學合理劃定水資源保護區,明確了城市集中飲用地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水源保護區保護范圍。二是,堅決取締水源地保護區內主要污染源,對水源地內影響飲用水供水安全的污染點進行了清理整頓。三是,依法加大對水源地保護力度。建立了一支業務精、作風硬的水政執法隊伍,依法查處水源地違法水事案件,從源頭清理可能對水源地造成的污染。四是,制定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動態監測與應急預案,建立城市集中飲用水源突發性水污染月報制度和城市供水源地巡查、巡檢制度,提高了對水源動態監測和處理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確保城市供水安全。

2 用水情況

2.1 用水量

大武口區年用水資源為8970萬m3,其中農業用水量為2670萬m3,生態用水量為2100萬m3,工業和生活用水量為4200萬m3。

2.1.1 生活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為主,用水量為600萬立方米/年,占總用水量6.6%。在用水分配上首先滿足居民生活用水需要,因此隨著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用水總量和用水標準都在逐年提高。

2.1.2 工業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為主。用水量為0.36億立方米/年,占總用水量40%。大武口區是工業城市,工業用水主要集中于耗水量大的電力、煤炭、化工等行業。

2.1.3 農業用水

主要以黃河水源為主。用水量為0.267億立方米/年,占總用水量30%。但隨著黃河引水指標的減少,大武口區成為禁稻區,低洼地帶不能種植水稻,導致許多土地荒蕪。

2.1.4 生態用水

主要以地下水源和黃河水為主。用水量為0.21億立方米/年,占總用水量23.4%。

2.2 用水量不足,用水高峰期出現爭水現象

由于干旱缺水,每逢夏季用水高峰期,出現綠化用水和居民用水爭水現象,為確保用水,城市綠化澆水時間只能調整到晚間進行,錯開居民用水時間。

3 緩解水資源短缺,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措施

大武口區地處西北內陸干旱地區,年降水量190-221.4mm,而蒸發量卻高達1444-1797mm,屬于典型資源性缺水城市。雖然大武口區嚴格實行取水許可和征收水資源費,加大計劃用水管理力度,對超計劃用水單位實行累進加價制度,一定程度緩解用水緊張矛盾,但要解決大武口區日益突出水資源矛盾問題,必須積優化水資源配置,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3.1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3.1.1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建立大武口區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全面實行總量控制。在地下水已經出現超采的地區,一律不再審批新增取水;確需新鑿井只準原位更新,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達到區域,一律不準鑿井。通過取水許可審批,有效控制亂鑿井的現象,嚴格進行取水許可審批管理。使開采地下水資源總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3.1.2 建設節水型社會

為使節水型社會更好的創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節水型城區。一是,全面推行了節水型用水器具,提高了生活用水節水效率。抓好了新建建筑物節水型用水器具的安裝使用及推廣,對原來浪費水嚴重的器具進行更換。二是,加快了城市供水管網技術改造,降低了輸配水管網漏失率。

(2)節水型學校。在學校成立了創建“節水型學校”領導小組,做到節水從娃娃抓起。

(3)節水型社區。以典型社區為示范,在社區推廣節約用水,喚起居民節約用水意識,社區供水管網平均漏損率不超過3%,小區人均月用水量≤4.8m3,節水型效果明顯。

3.2 發展節水型農業

(1)采用高效節水技術

城市和郊區、公路兩側公共綠地,全部采用噴灌、管灌、滴管高效節水措施,使節水率達到60%以上。

(2)種植節水高產作物

主要種植蔬菜、高桿作物,避開用水高峰期,達到節水15%的目標。

(3)調整種植結構

根據當地水資源狀況,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產業結構,不種或少種生長周期長、用水量大、產量低、經濟效益不明顯的農作物;鼓勵發展新型的生產周期短、產量高、耐干旱、四季皆宜的農作物。

3.3 利用山洪水

加大投資,依托防汛工程,攔蓄賀蘭山東麓洪水,充分利用降雨、山洪水,使雨洪水資源化,以滿足農業和生態用水需要。

3.4 抓好城市污水再生回用

大武口區已建設4萬立方米/日中水處理廠,日處理中水3萬立方米,中水在城市生態用水、城市景觀用水和部分工業用水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1)中水回用于綠化。處理后的中水可用來綠化,年節約水資源200萬方。

2)中水回用于工業用水。在滿足不同水質要求的前提下,中水回用于工業用水,企業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引導企業淘汰耗水量大、能耗高、用水效率低、污染嚴重的產品,嚴格控制耗水多且污染大的項目上馬。中水的利用給企業節省相當可觀的水費開支,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大武口區處理的中水已廣泛回用于電力、鋼鐵等行業,節約水資源。

3.5 合理開采地下水

大武口區從地下水資源量整體而言未出現超采,但在城市及工業布局集中的西部沿山地帶部分區域出現超采,要解決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業用水或生態用水。嚴禁審批新增取水,改造解決工業用水不足的矛盾。

4 結束語

總之,水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從當前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實現城市水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增加社會賦予水的價值,將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參考文獻】

[1]褚俊英,王浩,秦大庸,等.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主要經驗、問題與發展方向[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01).

[2]賀國慶,鄺永韶,何丹,等.對建設廣東省節水型社會的對策研究[J]. 水文,2006(05).

[3]趙建華.節水管理制度建設的思考[J].山西水利,2006(02).

第2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市區節約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工作。

第三條市區節約用水遵循統籌規劃與綜合利用、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節約獎勵與超額加價相結合的原則。

第四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市區節約用水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門,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具體負責市區節約用水的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經貿、規劃、水利、城管執法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市區節約用水管理工作。

第五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職責:

(一)宣傳和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城市節約用水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

(二)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城市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考核定額并實施城市用水計劃管理和對生活用水、工業用水進行定額考核;

(三)組織和指導單位用水的周期性水平衡測試工作;

(四)負責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節水設施的評審工作;

(五)組織節水型企業(單位)的創建工作;

(六)指導城市節水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的研究開發工作,推廣中水回用設施與節水型用水器具;

(七)負責城市節水的統計工作;

(八)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六條任何用水單位和個人均有節約用水的義務。

市人民政府對在節水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七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重大建設項目和產業結構布局以及招商引資項目,應當與水資源承載能力及環境容量相適應,限制高耗水項目,發展節水型工業和服務業,建設節水型社會。

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實際,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組織編制城市節約用水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

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城市節約用水專項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

第八條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應當配套建設節水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節水設施設計方案應當在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前,報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備案,節水設施設計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市節約用水辦公室應當及時向建設單位提出修改意見。

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節水設施的驗收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

第九條有關單位在建設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和處理設施時,應當因地制宜地建設回用水設施。推行分質供水,提高生活用水效率;鼓勵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新建賓館、飯店、住宅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辦公設施和其他建設項目,應當逐步建設中水利用系統。

第十條城市供水企業、用水單位、物業管理單位和房屋產權單位應當加強供用水設施、設備、器具的維修管理,定期進行管網查漏,降低漏失率。

第十一條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和節水型工業用水工藝、設備。

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應當按照有關部門公布的名錄在規定的時間內停止生產、銷售、使用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藝、設備、器具和產品。

第十二條工業用水應當采用節水型工藝、設備和產品,推行清潔生產,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生產設備冷卻、鍋爐冷凝以及洗滌等用水應當循環使用,一水多用,綜合利用,降低單位產品耗水量。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不得低于國家或省規定的標準。

第十三條園林綠化、環境衛生、建筑施工等用水,有條件利用河網水、再生水的,不得使用自來水。城市綠地、樹木、花卉等植物的灌溉,應當推廣噴灌、微灌等節水型灌溉方式。

第十四條從事洗浴、洗車等高耗水服務行業,應當采取節水措施。

洗車行業應當安裝和使用循環用水設施,推廣無水環保洗車技術。

第十五條用水應當安裝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計量設施。

居民用水實行計量到戶的一戶一表制度;其它用水應當實行總水表與分水表分別計量的二級計量制度,生產經營用水與生活用水應當分別計量,工業企業的主要用水車間和用水設備應當單獨安裝計量設施。

第十六條用水單位應當定期開展水量平衡測試,合理評價用水水平。經測試或評價不符合節水要求的,應當及時整改。

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用水戶,至少每3年進行一次水量平衡測試;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下的用水戶,至少每5年進行一次水量平衡測試。

第十七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和省制定的定額用水標準,制定合理的用水考核定額,同時,建立節約用水考核制度。

市節約用水辦公室應當定期對用水戶進行節水指導和考核。

第十八條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上的單位,其用水計劃原則上按用水考核定額進行核定。

月用水量在5000立方米以下或用水途徑和產品結構復雜等難以采用定額考核的單位,其用水計劃可采用前3年同期平均用水量等方式進行核定。

第十九條用水單位調整用水計劃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因擴建、改建、產品結構調整或生產經營發展原因而需要增減用水量;

(二)水的重復利用水平、用水單耗達到規定標準;

(三)經水平衡測試或節水評估,確需調整用水計劃;

(四)已實施節約用水措施,且內部用水設施、管道完好,用水器具符合節水要求;

(五)不影響他人用水權益和公共利益。

用水單位要求調整用水計劃的,可向原核定機關提出申請,說明調整的理由。核定機關應當及時進行核實、調整。

第二十條居民生活用水根據條件逐步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制度,價格向市民基本生活用水傾斜,其它用水實行超計劃(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

階梯式計量水價水量基數和超計劃(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幅度,由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二十一條超計劃(定額)加價水費應當按規定期限繳納。對逾期繳納的,按日加收5‰的滯納金;拒不繳納的,可停止供水。

第二十二條用水單位通過節水措施,年度用水量低于核定的用水計劃或定額且節水數量較大的,經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財政等相關部門考核后,可給予一定的獎勵。工業企業也可從節水水費中按比例提取一定費用專項用于獎勵企業內部節水管理部門和相關人員。

第二十三條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水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約用水、公平負擔的原則,逐步調整水價,建立激勵節約用水的水價機制。

第二十四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強化城市節水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對用水戶的用水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二十五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節約用水統計制度;用水單位應當建立用水管理制度,做好用水統計工作,按時向市節約用水辦公室填報用水報表。

第二十六條用水戶應當對節約用水監督檢查人員的工作給予配合,如實提供有關資料和情況,不得拒絕、拖延或者謊報,不得阻礙工作人員執行公務。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的,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3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包頭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是切實加強節水工作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節水管理機構。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各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于市水務局。依托全市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優勢,依法在全市實現了水資源統一規劃、統一配置、統一取水許可、統一水資源費征收的管理制度,形成了“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政策、各部門實施”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了各級節水管理網絡,保障了具體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二是建立健全法規政策體系,開展節水技術研究,提高節水技術含量。2002年市人大常委會《關于建設節水型城市的決定》把我市節約用水工作提升到法律的層面。2005年我市在黃河流域首家編制完成了《包頭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包頭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方案》,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在此基礎上,編制完成了《包頭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綜合規劃》《包頭市水環境整治與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等30多項基礎研究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201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當前一個時期水務工作特別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標和任務。

三是嚴格落實取水許可審批制度和實行計劃用水。包頭市不斷加強取水許可審批和計劃用水管理,科學核定取水許可量和用水計劃指標,根據用水定額、經濟技術條件以及水資源配置方案,制定年度用水計劃,嚴格執行計劃總量控制制度,城市規劃區計劃用水率達到100%。建立了水資源監控系統,實現了對取用水量10萬立方米/年及以上用水戶的實時監控。針對我市地下水嚴重超采現象,2010年初,市政府組織開展城市規劃區地下水開采專項治理,對城市規劃區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自備水源井進行了有計劃的封停,實施水源置換,封停自備水源井165眼,減少地下水開采量。同時,強化定額管理,建立節水獎勵、超計劃超定額加價和懲罰等相關制度。

四是加強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創建節水型企業。在全市開展了節水型企業(單位)創建活動,開展水平衡測試,對用水單位實行了節水目標責任制管理,建立了企業內部三級管理網絡,完善了用水管理制度與考核機制。各大企業及用水大戶,投巨資完成了多項節水技改項目。

五是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提高農業灌溉用水效率。結合“南菜北薯”戰略,在全市大規模開展以節水灌溉為主的農田水利建設。山北干旱地區全面推廣普及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對現有水澆地實施全面節水改造;山前黃灌區以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為重點,結合黃河水權轉讓,廣泛推廣渠道襯砌、低壓管道、噴滴灌等節水技術,全面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同時,不斷加強農業用水管理,嚴格計量取水,按量收費。全市新增工業項目和其他建設項目取用黃河水,通過水權轉讓途徑解決用水指標,繳納水權轉讓費,有力推動了黃灌區農業灌溉節水改造工作。

六是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促進節水工作開展。調整自來水水價,平均綜合水價由1.58元/立方米調整到1.94元/立方米,實行計劃用水和超計劃累進加價,并對居民生活用水實行了階梯水價。為有效控制地下水的開采,在自治區政府制定新的全區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的基礎上,調整包頭市城市規劃區地下水水費征收標準,城市規劃區建成區范圍內各類工業、經營服務業、建筑基建、特殊行業、城市綠化取用地下水水費按包頭市現行城市自來水供水價格上調100%,取用地下水實行計量收費和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超出計劃部分按規定標準基礎上加倍征收。

七是大力實施健康水工程,實現水資源的優質優用。2004年,市委、市政府從水資源優化配置、優質優用的角度,審視城市居民多年來存在的飲水質量問題,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作出大力建設健康水工程惠及百萬人的決策,并制定了目標。從2005年開始,市政府每年將健康水工程作為為民辦好事實事項目列入市政府工作目標重點落實,每年以發展用水人口20萬人的目標完成。經過幾年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88億元,不僅使城區132萬群眾受益,而且成為賓館、飯店和餐飲業招攬顧客的金字招牌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全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中,包頭率先成為城區居民飲用健康水的城市。

包頭市節水型社會建設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距離節水型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包頭市水資源總量不豐富、人均占有量低、黃河取水受指標嚴格控制。近年來,全市年實際用水總量已接近可利用量,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包頭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二是節水投入機制不夠完善。工業節水技術改造主要靠企業的自主投資,農業節水主要靠項目帶動,地方財政投資較少,缺乏穩定的投資渠道和激勵機制。三是黃河水權轉讓進展緩慢。用水企業未能及時足額繳納水權轉讓費,影響包頭市水權轉讓整體進度的推進。四是污水資源利用率還不高。包頭市污水排放量“十二五”時期預計達到1.2億立方米,“十三五”時期預計達到1.6億立方米。現有城市污水管網收水能力、供水能力及污水處理、中水回用能力與城市污水排放量差距較大,污水資源化利用潛力很大,若具備與之相適應的處理能力,將需要較大的資源規模。

二、繼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今后一個時期,包頭市將按照中央、自治區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和自治區政府《關于“十二五”水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規劃的通知》要求,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核心,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認真做好七方面工作,全面推進我市節水型社會建設。

一是嚴格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嚴格取水許可審批、水資源論證和地下水管理保護,加強用水計量、用水定額和計劃管理,控制全市用水總量。

二是嚴格實行用水效率控制。全面加強節約用水和用水定額管理,加快推進節水技術改造,實現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雙下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數“雙提高”。

三是嚴格實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制度。嚴格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對超標排放的地區,限制企業供水;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四是大力建設水資源配置工程。按照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和保護生態的要求,加快建設大青山生態應急水源工程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連通工程,著力緩解工程性缺水問題,構建“南北貫通、東西互濟”的城鄉供水格局。

五是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全面推廣普及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全面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積極推進一期、二期約1億立方米黃河水權轉讓,建立水權制度,通過農業節水方式,加快調整用水結構。

第4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二次供水 衛生管理 問題 對策

為了進一步提高二次供水衛生管理水平,保護居民飲水健康,我們對幾年來的衛生監督情況進行梳理、匯總、分析,提出監管對策。

1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1部分二次供水設施設計不合理,衛生防護設施不夠完善

有的小區采取管網直抽的供水方式,由于這種供水方式極易造成市政管網瞬變流的發生,在可利用的富裕水壓過低地區或供配水管徑較小的地區使用管網直抽存在極大安全隱患;老舊小區二次供水地下蓄水池采用混凝土建造,內壁為磚砌水泥抹面,防滲漏性能差,地下水及污水極易摻入池內;部分高位水箱容積過大,與用戶用水量不配套,導致箱內水循環時間延長,余氯消耗殆盡,微生物繁殖;個別水箱設計出水口高于池底,形成死水層,產生積垢,滋生細菌;有的低位水箱(池)設在地下,內壁沒有防腐層,水池口露天設置,無蓋無鎖,甚至無排氣孔和防鼠網,污水、雨水極易流入,致使水質惡化;有的二次供水設施在設計施工及安裝中,出現上、下水管道配置不合理、生活用水管與非生活用水管相連、蓄水池安裝溢流管與污水直通,極易引起污水倒灌造成水質污染。部分老城區的小區消防用水和飲用水共用一個水池,易造成水質達不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1.2涉水材質不達標

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有些二次供水設施的水箱、水箱內壁涂料、管材、管件等未取得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部分蓄水池檢修口蓋、浮球閥接頭和各種管道多為鐵質制作,極易銹蝕污染水質。

1.3衛生管理措施不到位,不落實

部分二次供水產權單位未建立二次供水衛生管理檔案;未制定相關的衛生管理制度、設施定期清洗消毒制度及水污染應急預案;未按規定對水質進行檢驗;部分蓄水池得不到常規的清洗消毒。按規定,蓄水設施必須加蓋上鎖,透氣管和溢流管口也要加防護網罩,但有的小區蓄水池沒有加蓋,或者蓋板不嚴密、銹蝕嚴重。個別小區管理人員缺乏飲用水衛生知識,不了解相關管理要求,安全防范意識較差。《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規定,負責管理供水設施的從業人員必須持有健康合格證上崗,但衛生監督部門檢查發現,部分供(管)水從業人員沒有健康合格證或證件已過期。

1.4二次供水存在多頭管理

由于各職能部門之間缺少溝通,造成衛生監督部門未能完全掌握二次供水設施的基本情況。平日都是衛監人員主動前往小區、單位調查,查實有二次供水設備時,再找到產權人審查驗收供水設施,合格發放衛生許可證,納入監控范圍,耗時較多,查實至發證期間存在安全隱患。

1.5飲用水衛生監督力量薄弱

受編制限制,全市生活飲用水與公共場所專(兼)職衛生監督員僅24人,且平均年齡在45歲以上。據統計,全市供水單位685家,其中市政水廠7家,自建式供水單位41家,二次供水單位99家,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538家。在二次供水單位日益增多的當前形勢下,飲用水衛生監督人員配置數量將越來越難以滿足保障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需要。

2衛生監督管理對策

2.1加強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審查驗收管理

嚴把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關、設備材料使用關、工程項目檢查驗收關。嚴格按照《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GB17051)、《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等規范要求認真對二次供水設施的選址、設計、施工、選材組織檢查驗收,對不合格的項目必須及時要求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交付營運使用。

2.2建議選擇使用衛生安全且抗腐蝕性高的新材料

新建二次供水設施所選用的蓄水箱(池)及輸水管材、管件應取得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衛生許可批件。蓄水箱(池)內浮球閥接頭等與水接觸的器材應選用無毒無害且耐腐蝕的材料制作。對有些老舊小區已嚴重銹蝕、腐壞的輸水管應及時更換,消除水質污染隱患。

2.3加強二次供水的日常管理,推廣新的供水方式

明確所有二次供水單位均應建立二次供水清洗消毒制度、衛生管理制度、投訴處理制度、五病調離制度等。二次供水單位應設有專職或兼職管理員,每天對水的余氯進行監測并記錄;設施加蓋加鎖,安全防范措施到位;設施合格證、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培訓證齊全;定期對水池(箱)進行清洗消毒、定期對水質進行檢測(每年至少一次);建有二次供水檔案,每年都將清洗消毒記錄、水質檢測報告等重要資料裝訂成冊存檔;建立二次供水應急預案。同時衛生監督部門應加強監管,在日常衛生監督檢查中發現問題應當及時下達衛生監督意見書,責令其改正。隨著科技發展,新型供水技術和供水方式的出現將逐步取代過去一樓一泵一套水池的供水模式,建議推廣安裝使用無負壓變頻供水設備,該設備采用全封閉結構,能有效避免水質受到外部污染的問題,因此這種設備在實際使用中只有在投入使用前、設備大修后才會涉及到清洗、消毒工作,可降低維護成本。

2.4進一步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

適當增加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人員配置,提高衛生監督隊伍執法能力,更有效地發揮飲用水衛生監督職能作用,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2.5進一步加強二次供水衛生的宣傳力度

第5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自然環境

××縣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地理位置在東經××°14′——××°49′,北緯××°51′——××°30′之間,東與××隔江相望,東南與××縣毗鄰,西南與××縣接壤,東北連接××市,西北隔江與××縣相鄰。縣城距省府262公里,距州府208公里。縣城東西最大橫距53.2公里,南北最大縱距73.6公里。

全縣總土地面積××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97%,壩區占3%,境內最高海拔2884.7米,最低海拔926米,相對高差1958.7米。年平均氣溫17.7℃,極端最高氣溫37.7℃,最低氣溫-4.4℃,年平均溫差13.4℃。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794.4毫米,年平均日照2811.5小時。自然災害主要有洪澇、干旱、大風、冰雹、低溫和霜凍。

縣轄×鄉×鎮,×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萬人,其中農業人口××萬人。現有耕地面積××畝,其中水田66716畝,旱地68114畝。全縣經濟收入主要為烤煙、糧食、林業、加工業、經濟林果、養殖業。工農業生產滯后,2002年,全縣工農業生產總值為37364萬元。境內東南部、中部商業、經濟文化較好,而北部、西部等由于山高地少,經濟文化較為落后。

(二)水資源現狀

××縣境內河流均屬金沙江水系,多為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河、××河、××河、××河。

縣境內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降雨量840毫米,豐水年1147.7毫米,枯水年550.3毫米,全縣水資源總量19.07億立方米,地表水徑流量4.87億立方米,地下水2.29億立方米,過境水資源量1.74億立方米。全縣區域的水資源總量為6.61億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資源量6610立方米。可開發利用水資源量4.87億立方米,已開發利用2.9億立方米。

全縣已建成水庫、壩塘××座,總庫容××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座,小(一)型水庫×座,小(二)型水庫×座,小塘壩×座,蓄水能力××萬立方米,實際供水能力××萬立方米。建成引水渠道95條,總渠長318 .2公里,實際供水能力303萬立方米。全縣耕地面積134830畝,實際灌溉面積76776畝,其中:水田44000畝,水澆地32776畝。由于工程老化,供水設施簡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較低,僅為0.24~0.32。

二、開展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的重要性、目的意義、原則、依據、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必要性

××是個水資源短缺的縣,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節水是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與可持續利用的前提和關鍵。《水法》明確規定:“國家厲行節約用水,大力推行節約用水措施,推廣節約用水新技術、新工藝。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建立節水型社會”。全面推行各種節水措施,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加強水資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是水利部門的一項基本任務。為此,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義

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我縣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做到“城鄉一體,水權明確,以水定產,配置優化,水價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術先進,制度完備,宣傳普及”。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培育和完善我縣節水型社會的法律法規、行政管理、經濟技術政策和宣傳教育體系。

(三)   原則

    試點工作遵循以下原則:

1、統一管理,優化配置,以水定產,城鄉協調。

2、全面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突出重點。

3、注重基礎,完善機構,措施配套,廣泛參與。

4、立足當地,多方籌措,省州共扶,合理使用。

(四)依據

試點工作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管理辦法》、《城市供水條例》、《××省取水許可規定》、《××省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暫行辦法》、《××省城市節約用水管理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及《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指導意見》、《全國節水規劃綱要》、《中國城市節水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等指導性文件。

(五)指導思想

以強有力的組織機構和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保障,合理的資金投入和工作方式為支撐,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明顯成效。

(六)目標

1、結合我縣水資源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實施總量控制目標。

2、發展目標

(1)農業節水,重點對中型水庫灌區以及萬畝灌區進行節水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帶動全縣節水型社會化建設。

(2)工業節水,重點行業是水泥廠,人造板廠,提高用水重復利用率到60%,工業萬元產值取水量下降到50立方米。

(3)縣城生活節水,重點推廣節水器具和杜絕減少跑、冒、滴、漏。

(4)農村生活節水,重點推廣節水器具。

(5)建立健全節水管理體系、法規體系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節水運行機制和節水產業,提高全縣節水意識。

三、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主要內容

1、依據國家法律法規,結合縣情,制定出適合我縣水資源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政策,編制節水發展規劃,報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由縣水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組織實施。

2、根據我縣水資源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主要行業產品和城鄉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制定供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逐級分配,對供水實施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方案。

3、調整產業結構,制定產業結構調整規劃,實施水資源優化配置,對已建工程,按照水資源條件,調整現有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和種植結構),實現優化配置水資源。對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包括水利項目、工業項目以及涉水項目),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

4、編制節水工程規劃,加強節水工程建設,進行節水技術改造,提高用水效率。

開展農業節水工程建設,進行工業節水技術改造,推行各種節水技術、設備和器具。工程措施包括農業節水示范項目,灌區及工業節水改造,集鎮供水設施改造,集雨設施建設,工業及生活污水減排處理和回用,引水沖污工程,河道清淤等。

5、完善節水管理制度,建立節水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和完善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為核心的,包括水資源論證、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三同時四到位、節水產品認證等在內的水資源和節水管理制度體系,加強節水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6、改革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對涉水事務統籌考慮,實現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適時、適度、適地調整水價和水資源費,實行超計劃用水或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

7、建立穩定的節水投入保障機制和良性的節水激勵制度。從水資源費、超計劃、超定額加價水費和排污費等收費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和地方財政補助經費,作為節水管理專項資金。通過節水專項獎勵,財政補助,減免有關事業性收費等政策,鼓勵和支持節水技術發展。

8、推動節水服務體系建設。搞好節水技術指導,示范培訓,建立節水社會化服務體系,同時根據需要,開展相關專項課題研究。

9、制定節水指標體系,建立監測監督檢查系統。建立節水評價指標體系,評價考核供用水單位節水實施情況,加強對高耗水行業、重點用水大戶的監督檢查。

10、建立節水宣傳制度,加大節水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廣泛開展政策、法規學習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縣范圍內利用廣播、電視、黑板報、標語、循環宣傳網站,座談會,舉辦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進行周期性宣傳,提高全民節水意識,政策認識水平和法制觀念,以及產業結構調整與資源、環境認識。

四、試點工作組織形式

××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主體是××縣人民政府,由××縣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水利局,具體人員由各相關部門抽調組成,負責試點實施具體工作,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各負其責。

水利部門負責節水發展規劃組織實施牽頭工作,制定水資源統一管理有關政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優化配置水資源,負責農業節水工程的實施。

建設部門負責縣城生活節水,建設、改造供水管網,推廣節水器具,制訂縣城生活用水、節水計劃,并組織實施。

經貿部門負責工業節水管理工作,進行工業節水技術改造,推行各種工業節水技術、設備和器具。

農業部門要根據水資源優化配置原則,負責做好產業結構和種植結構調整。

計劃部門負責制訂水價管理制度,適時、適度、適地調整水價和水資源費。

財政部門負責積極籌措資金,加強資金管理,建立穩定的節水投入保障制度,確保資金投入。

科技部門負責做好節水技術、設備、器具的引進、推廣和指導工作。

五、試點時間

根據省水利廳意見,我縣節水型社會試點建設時間定為3年。

六、試點實施步驟

1、編制實施方案,并報省水利廳審查批準,時間:2003年5月底前完成。

2、實施方案通過審查后,組織編制節水發展規劃,時間:2003年12月底前完成。

第6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充分認識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資源,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省水資源總體并不豐裕,既面臨水資源區域性、季節性分布不均的困擾,又面臨水資源需求不斷增長與水環境污染趨勢加重的問題。一些地方的水資源問題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但同時,目前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中水資源利用方式還比較粗放,節水措施不到位,節水的潛力很大。組織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也有利于減少水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確保我省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重要性、緊迫性,研究落實有效措施,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

二、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總體要求。建設節水型社會,要以水資源的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為基礎,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為目標,著力進行制度建設,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形成以經濟手段調節為主的多層次水價體系和科學合理的節水機制,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和運行

機制,使有限的水資源發揮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主要目標。至2010年,全省萬元GDP用水量降到130立方米以下;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56;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降到14%以下,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70%以上;副省級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其他設區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0%,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45%;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0%,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0%以上,初步建立起節水型社會。

三、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的主要措施

(一)推進城市節水工作。

1.加快推廣應用節水型器具和產品。嚴格執行《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標準,逐步更換不符合標準的用水器具,限制銷售非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城市所有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應采用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

2.加快供水漏損管網改造。要大力推廣管網檢漏防滲技術,嚴格執行《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CJJ92—*、J187—*),對漏損管網進行全面改造,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

3.加快“一戶一表”工程建設進度。通過企業挖潛、采用新技術等方式,努力降低“一戶一表”安裝費用,提高居民、單位安裝“一戶一表”的積極性,實現用水實時監控和計量,為分類水價制度的實施創造條件。

4.積極推進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工程。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以城市污水處理廠為中心,建設區域性中水回用系統示范工程,推行分質供水。鼓勵城市大型公共建筑、居住小區內建設區域性中水回用系統。

(二)推進農業節水工作。

1.繼續組織實施“千萬畝十億方節水工程”。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工程改造,重點實施渠道防滲工程和管道化灌溉工程。加快灌區骨干渠道及相應渠系建筑物、骨干排灌泵站配套改造和田間灌溉配套工程建設,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

2.積極推行農業灌溉計量工程,加強農業用水管理。結合國家和地方各類節水灌溉增效示范項目和現代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推進灌溉計量的進程。有條件的灌區要全部安裝計量設施。

3.提高農業節水的科技水平。農業節水要因地制宜地推行渠(管)道灌溉、薄露灌溉、噴滴灌等節水灌溉新技術;推廣水稻旱育秧、水稻強化栽培等糧食生產節水技術;研究推廣大棚微灌、山地微蓄微灌等經濟作物高效節水型灌溉技術。

4.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因地制宜發展旱糧生產,促進節水型農業發展。加強農業節水灌溉新技術的研究、試驗和推廣,擴大節水型農業應用范圍,重點從蔬菜瓜果作物向茶葉、水果等多種經濟作物拓展,從平原地區設施栽培向山區、海島農業拓展。

(三)推進工業節水工作。

1.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通知》(浙政辦發〔2005〕59號)精神,積極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約用水,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工藝和產品,強化節水管理,實現工業經濟與水資源和環境協調發展。

2.組織實施以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的重大節水示范工程,重點推進火力發電、紡織印染、石油化工、醫藥、造紙、冶金、食品加工等七大高耗水行業的節水技術改造,提高行業節水水平。各地應根據當地實際,選擇一批用水量較大的企業作為工作重點,推動重點企業節約用水。

3.大力推廣先進的節水型或無水型工藝和技術;大力推廣國家和省鼓勵的節水技術、工藝和產品;發展和應用工業用水重復利用、冷卻節水、熱力和工藝系統節水、洗滌節水等技術,并配套完善相應設施;開發、生產和推廣低耗水的產品,降低水耗;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藝、設備和產品。

4.全面推行工業企業清潔生產。將節約用水和減少排污作為清潔生產的重要內容,把工業節水與廢水排放指標列入清潔生產審核驗收標準,提高循環冷卻水、工藝水的重復利用率。逐步完善工業節水指標體系建設,加快建立節水標準體系、節水技術開發推廣體系和節水設備(器具)的研制生產體系。

(四)加強水資源開發、保護和管理工作。

1.加強海水、雨水等非傳統水資源開發利用。沿海地區及海島要堅持統籌規劃,加快建設海水淡化工程。電力、化工、石化等重點行業要大力推廣直接利用海水作為工業冷卻水。干旱缺水城市要在社區和新建大型公用項目配套建設集雨示范等工程。海島和缺水地區要重視雨水、洪水、微咸水和礦坑水的開發利用。

2.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嚴格按照《*省水功能區、水環境功能區劃分方案》,合理劃定和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嚴禁一切排污行為和其他可能污染水體以及破壞與水源保護相關植被的活動,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深入實施“萬里清水河道工程”,著力整治河道水污染,改善水環境。因地制宜地探索符合各地農村實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方式,完善農村居民生活與農業生產污水處理設施。

3.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進一步落實杭嘉湖、甬臺溫地區地下水禁采區、限采區的控制方案,積極推進地表水廠和管網建設,力爭到2008年、2010年分別完成禁采區、限采區平原承壓地下水深井的禁采目標,遏制地下水超采區的地面沉降。其他地區也應建立地下水位、水質監測管理系統,落實地下水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合理開采和保護地下水資源。

4.推進水資源和節水管理信息化進程。綜合運用信息技術,開發應用水資源和節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實施取用水自動監測,加快數據自動采集、傳輸和處理,及時反饋蓄、供、用水信息,為優化水資源配置提供決策依據。加強節水信息管理和交流,完善用水戶用水信息統計、上報制度。

四、加快節水型社會的體制機制建設

(一)加強規劃指導,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制訂實施《*省“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明確建設節水型社會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加強對全省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指導。各市、縣(市、區)要根據當地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編制和完善當地“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根據區域的水資源狀況、水環境容量,優化和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發展節水型經濟。在水資源不足的地區,應限制建設高耗水項目。

(二)建立健全節水配套規章制度。加快制定節約用水管理辦法,規范各級組織和全社會的節約用水職能、義務和行為。加大水資源費征收力度,規范水資源費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制訂《*省海水利用規劃》,科學開發利用海水資源。各市、縣(市、區)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出臺適合本地區、本行業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制定有利于節水工作的獎懲措施,細化節水管理,依法履行節水職能,加強監督檢查,使各項節水制度落到實處。

(三)進一步落實相關節水制度。認真貫徹《*省取水許可制度實施細則》,規范取用水管理。對各類用水戶均應裝置用水計量設施,全面實施有償用水制度,按實際取用水量收取水資源費或水費,杜絕實行用水包費制。嚴格執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用水節水評估、計劃用水制度,落實新建、改建、擴建項目的“三同時”制度(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及取用水單位的“四到位”制度(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水措施到位、管水制度到位)。

(四)實施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區域水資源分配、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實現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水總量控制。進一步完善用水定額管理制度,逐步擴大定額管理范圍和定額管理水平。對用水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基本管理制度,把用水定額作為用水計劃下達和節水考核的重要依據,加強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管理。積極開展農業用水定額管理試點工作。逐步推進水權制度建設。

(五)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完善水價體系。完善分類水價制度和供水計價方式,對居民生活用水逐步推行階梯式計量水價制度,對非居民用戶逐步實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辦法。運用差別水價政策,適當拉大高耗水行業與其他行業用水的價差。建立科學合理的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價格機制,制定回用水和再生水的收費標準,鼓勵和引導工業、城市綠化、市政環衛、生態景觀和洗車等行業使用再生水。

(六)建立完善節水科學技術進步機制。貫徹實施《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和城市節水技術。鼓勵節水技改項目,加大節水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支持節水產品、工藝、設備等的研制與推廣。各有關部門應根據本行業的實際,跟蹤、了解國內外先進技術,組織科技攻關,提高本行業節約用水水平,形成節水技術自主創新機制。

(七)完善有利于節水的財稅政策。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鼓勵生產、使用節水產品的稅收政策。各級政府要安排必要的資金,支持節水型社會建設和創建節水型城市。鼓勵和支持節水技改項目,扶持節水設備、設施、器具和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政府應優先采購節水產品。采取政策扶持、市場引導的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城市供水、污水處理及回用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供水、污水處理及回收利用的產業化。

(八)建立節水監督管理制度。加強節水統計工作。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國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藝、設備和產品。已安裝或者使用國家和省明令淘汰的高耗水工藝、設備和產品的,使用單位和個人要按規定要求更換或者進行節水改造。對先進的節水技術、產品要及時推廣和應用,好的節水經驗要及時總結和推廣,對節水工作作出顯著貢獻的單位或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

五、加強組織領導,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一)進一步抓好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十一五”期間,各試點縣(市、區)的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健全工作機制,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確保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有組織、有步驟地推進,為加快建立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作有益的探索。

第7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節能;環保設計

Abstract: water is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resources. Water scarcity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restricting ou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solve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he only way is in agriculture, industry, city life, ect to save the water resource. The number of urban life in the water by the residents water and public buildings and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water, the water in most of the process is completed in construction. Therefore, water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ep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urgent problems.

Keywords: architectu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概述

建筑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場所,聚集了大量的人員,因此,不論其建設還是投入使用以后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根據權威數據顯示:人們用于各種建筑中的材料和資源占到人們生產總量的50%以上。同時在建筑的建設以及使用過程當中產生各種污染,其中光建筑垃圾一項就占到人類所生產的垃圾總量的40%。由此可見,建筑行業是一個高污染和高消耗的行業,對于自然資源以及自然環境都有較大的危害。當前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全球范圍的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這個大背景之下,綠色建筑應運而生。所謂的綠色建筑就是在整個建筑的生命周期之內通過各種措施盡可能的減少各種能源的消耗,同時采取積極措施控制污染物的產生。

二、建筑用水現狀及存在問題

建筑生活用水分布范圍大,管理難度大,節約用水的潛力還很大。對于城市生活用水的廣大用戶來說,一部分人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沒必要珍惜,節約用水意識極為淡薄;對于政府部門和節水部門也往往停留在口頭號召多,具體實施方法少,缺少明顯的實效。

建筑給水系統設計欠合理,超壓出流浪費水量巨大。生活給水系統按規定豎向分區后仍然存在著部分衛生器具配水點水壓偏大的問題,據調查部分衛生器具的實際出水流量是額定流量的4倍~5倍,帶來了水量浪費、水壓過高、漏水量增加的弊病,同時易產生水擊、噪聲和振動,致使管件損壞、破裂。

水價不合理,水價低廉也是造成水量浪費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許多城市自來水售價與制水成本形成逆差,低水價政策的繼續實行,不僅有礙于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同時也助長了用水的浪費。應合理制定水價或合理制定居民用水定額管理制度措施,增收“超量水費”,超量越大,收費標準越高,充分利用價格杠桿的作用,減少水量的浪費。

三、建筑給排水設計的節能環保措施

(一)充分利用市政管網的水壓

城市給水管網的余壓,一般可以滿足建筑低層的用水壓力,應充分利用這部分水頭。有的工程因為修建貯水池,而放棄使用市政管網的可資用壓力,這是能源的浪費,不可取。最好是建筑下部幾層采用市政余壓供水,上部進行二次加壓,上下分區供水,兩個分區之間設置聯絡管,當市政管網停水時,可由屋頂水箱供水。

(二)管材的選用

常用建筑給水管材主要是金屬管、塑料管和復合管等。傳統的管道系統多采用金屬管材,二次污染的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使終端的飲用水質量難以保障。由于金屬管材易生銹、易腐蝕、易滲漏、易結垢,可以說是金屬管的四大致命弱點。一旦鍍鋅鋼管里的鐵與空氣中或水中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管道里外都會生銹,并滋生各種微生物,污染管道中的自來水。近十多年來,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先后立法或建立行業規章禁止使用鍍鋅鋼管作為飲水輸送管,并提出全面使用以塑料管為主體的不生銹、無腐蝕、無滲漏、無結垢的優質綠色管材,從根本上解決自來水管道系統中的二次污染問題。

(三)衛生器具的耗水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第3.3.5條規定,高層建筑生活給水系統應豎向分區,各分區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處的靜水壓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況下不宜大于0.55MPa。而衛生器具的最佳使用水壓宜為0.20~0.30MPa,也就是說大部分衛生器具都處于超壓出流狀態。超壓出流的后果是衛生器具的實際出水流量是額定流量的3~4倍,因而造成水量的浪費。有效措施是控制給水系統配水點的出水壓力,在配水點前安裝節流孔板、減壓閥等減壓措施。根據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節水課題組的有關數據研究,得出配水點處靜水壓力大于0.15MPa時,水龍頭流出水量明顯上升。建議高層分區給水系統最低衛生器具配水點處靜水壓大于0.15MPa時,采取減壓措施。

(五)空調冷凝水的排放

GB17790《房間空氣調節器安裝規定》,空調器冷凝水的排放不得妨礙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全球氣候日益變暖,在夏季家用空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廣大南方地區,夏季高溫高濕,使用空調產生大量的冷凝水,由于大多數老式居住建筑設計中并沒考慮空調冷凝水的排放問題,致使夏季空調冷凝水無組織排放,特別是在有風的情況下,像下雨一樣,一方面污染墻體;另一方面未接人雨水口,導致建筑物周圍積水,影響通行。有效的辦法是,在陽臺設置冷凝水立管,進行有組織排放,可以采用UPVC管材。對新建的住宅,一定要考慮空調冷凝水的有組織排放,并且不能與雨水管共用,以防雨水管由于某種原因堵塞,或者當雨水排放量大于該立管的設計流量時,可能造成倒流,發生雨水倒灌現象。

(六)建筑中水的利用

研究表明人們日常生活用水只有約40%直接與身體接觸,如飲用、烹飪、洗滌等,這部分用水必須達到生活飲用水標準,除此以外的其他用水,則無需達到如此高的水質標準,中水因處理費用比生活飲用水低廉,就近輸送節約管線,成為節約用水的新思路。在建筑單體中采用糞便污水、廚房廢水與其他生活廢水分流,糞便污水、廚房廢水直接進人市政管網,其他優質排水如盟洗廢水、淋浴廢水、洗衣廢水收集起來作為中水的水源,因此中水的利用是建筑節水節能新的切實有效的途徑。

(七)屋頂雨水的收集利用

雨水由于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多年來未受足夠的重視,人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決雨水排放問題上,使之白白的流失。雨水的利用可分為直接利用和作為中水的補充水源。建筑樓頂設置有專門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直接或者稍加處理(沉淀和過濾)用于沖洗廁所,由于我國居民的主要居住方式是大規模公寓式建筑,而不是像發達國家的單體別墅,因此單靠屋面收集雨水遠遠不夠的。在住宅小區、學校、工廠應發展雨水積蓄工程。在降雨充沛的城市,應采用排水分流制,以便于收集使用雨水。

參考文獻:

[1]馬敬譽,王浩.建筑給排水節水節能方法探討[J].山西建筑,2010,(23).

第8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綏化市城區位于呼蘭河左岸崗阜狀臺地區,是綏化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境內無天然河流,只有北側距城區14km的呼蘭河和南側距城區8km的泥河從西翼流過,現狀用水全部取自第四系中更新統下荒山組沖洪積砂礫石孔隙承壓水。經計算,城市規劃區地下水多年平均總補給量為2768×104m3/a,可開采量為2629×104m3/a。

2005年城區共有各類開采井418眼,其中自來水公司開采井30眼,鐵路水電段開采井13眼,其它各種自備水源井375眼。地下水實際開采量為2910×104m3/a,其中自來水公司開采1860×104m3,鐵路水電段開采300×104m3,其它自備水源井開采750×104m3。2005年,城區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達2310×104m3,其中自來水公司年供水1440×104m3,鐵路水電段年供水能力260×104m3,其他自備水源井年供水能力610×104m3。2005年,城區總用水量為2450×104m3,其中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1420×104m3,占總用水量的58%;工業用水570×104m3,占總用水量的23%;其它用水460×104m3,占總用水量的11%。

從整體用水現狀來看,全市的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呈穩定增長趨勢,工業用水緩慢增長,而近郊農業用水呈逐步降低趨勢。

2“十二五”期間水資源需求預測

綏化市的水資源需求預測是根據綏化市經濟與社會發展現狀與未來社會發展目標,堅持可持續發展思想,貫徹執行"全面節流,適當開源,加強保護,強化管理"的方針,在充分考慮資源約束和節約資源等因素條件下,研究各規劃水平年生活、工業和其它部門對水的需求,考慮了經濟發展、國民經濟結構、工農業生產布局、城市建設規模等諸多因素對需水量變化的影響。

城鎮居民生活需水中考慮了綏化市撤地建市前20年人口快速增長的現實情況,預測2015年,城鎮人口將達到38萬。綜合考慮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需水管理以及節水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提高,需水定額的增長趨勢將逐步趨緩,預計2015年城鎮生活人均綜合需水定額為180L/d,需水量為2497×104m3/a。工業需水是根據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并參照黑龍江省行業用水定額,結合綏化市工業發展情況,預測到2015年城區工業總產值為50億元。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節水技術的推廣,預測到2015年水重復利用率達到65%,綜合萬元產值需水量為25m3,需水量1250×104m3/a。其它需水全面分析了城市建設的用地需求將造成的近郊菜田面積的減少及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以及城市綠化用水的需求,經估算全市2015年其它需水量為380×104m3。

3水資源的供需分析

為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在全面普及節約用水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生活、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的相互關系、論文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資源、充分的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根據以上需水預測,2015年綏化市共需水4127×104m3,與現狀供水能力相比年缺1817×104m3,與城區地下水多年平均開采量相比年缺水1499×104m3。

4對策與措施

解決綏化市水資源不足的宏觀對策是:把水當做重要的自然資源和環境要素進行管理,通過法律、政策和經濟手段,初步建立起用水管理制度,開源與節流并重,實行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1)積極開源,實現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聯合利用。為保證綏化市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穩定的城市供水水源,"十一五"期間應多渠道籌措資金,盡早解決紅星水庫正常蓄水問題,可新增供水量7000×104m3,保證綏化市供水需求。

(2)全面節流把節水放在第一位,常抓不懈。節約工業和城市用水。工業需要調整產業結構,實行一水多用和循環用水,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降低萬元產值耗水量;城鎮要大力整修管網,減少跑、冒、滴、漏,提倡中水利用。嚴格實行行業用水定額,強化用水管理,實施階梯水價,把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建立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

第9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范文

一、強化項目建設,推動供水基礎設施的更新發展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尚志市自來水公司全面完成了螞蟻河水廠水源改擴建工程建設任務,水廠整體布局日臻完善,水處理工藝逐步得以改進提高,穩步運行,供水水質水量得到全面提升,供水逐步朝花園式管理水平目標邁進,日供水能力由原來的不足1萬噸/日,提高到目前的6萬噸/日。同時,公司順利完成了備用水源工程建設任務,為確保尚志市在特殊情況下應急用水需要做好充分準備。供水工程建設任務的圓滿完成,極大地滿足了尚志市城市發展建設及人民生活用水需要,廣大市民及開發區各招商引資企業對公司提供的供水服務給予了高度評價。

二、強化服務措施,推動企業社會形象的根本好轉

多年來,尚志市自來水公司始終把解決用戶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現實用水問題作為服務工作重點,圍繞服務內容,強化服務責任意識。

公司以用戶在供應、營銷、維修、施工、接待等方面滿意為目標,不斷改善服務態度,完善服務方式,提升公司整體服務水平,努力創建文明行業,構建誠信服務環境,營造優質服務氛圍。不斷強化了“首問負責制”、“一站式服務制”、“社會服務承諾制”等服務制度,加強了用戶接待管理,努力端正服務態度,增強服務意識,以服務用戶為工作出發點,熱心接待、解決用戶來信來訪問題,基本上作做到用戶問題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結果,用戶滿意率逐年提高,樹立了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公司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公司管理逐步走上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三、強化內部管理,推動用水管理秩序穩步規范發展

尚志市自來水公司逐步完善了內部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手段,堵塞管理漏洞,深入挖潛,認真落實目標責任,確保了公司各項經濟指標圓滿完成,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在用水管理工作中,尚志市自來水公司嚴格執行用水審批制度,規范用水審批程序,認真按章程扎實工作,較好的發揮用水管理“一站式服務”中心作用,基本實現了 “規范程序、理順關系、方便用戶、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安裝搶修工作中,尚志市自來水公司加大了安裝、維修、搶修力度,努力做到文明施工、規范安裝,依照服務承諾時限,對用戶報漏情況,及時到位、及時處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網漏失率,保證了管網的良好運行狀態。

在查處違章用水工作中,尚志市自來水公司不斷加大稽查力度,做到違章、浪費用水發現及時、到位及時、處理及時。同時,公司在查處違章用水時,能夠按行政執法程序規范執法、文明執法,不斷使用水稽查工作實現規范化、程序化、合法化,極大地維護了公司利益,規范了用水市場。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偷麻豆| 波多野42部无码喷潮在线| 亚洲日本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黄| a亚洲天堂|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区福利视频免费看| 经典三级久久| 欧美色99|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草莓av| 国产成人cao在线| 久久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伊 | 美女裸全无遮挡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网|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2020天天堂在线观看| 揉捏奶头高潮呻吟视频| 性xxxxx大片免费视频|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乱子伦av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大地资源中文第3页|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尿失禁| 中文字幕日韩专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欧美综合在线激情专区| 日本道色综合久久影院| 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 欧美刺激性大交| 八个少妇沟厕小便漂亮各种大屁股 | 婷婷五月综合色视频|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午夜视频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两性的视频网站| 久久视精品| 亚洲精选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1在线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