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漁業安全事故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進一步提高對做好應急預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安全生產應急預案管理工作是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應急救援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做好應急預案管理工作是降低事故風險,及時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是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我市在預案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但從整體上看,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工作仍有很大差距,主要問題是:預案要素不全、可操作性不強;企業內部上下以及企業預案與政府及相關部門預案相互銜接不夠;部分生產經營單位還沒有編制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預案演練工作開展不夠,等等。各旅游經營單位,要以提高安全監管水平、完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機制、提高應對事故災難的能力、預防和控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為目標,采取有力措施,把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切實抓緊、抓細、抓實、抓好。
二、切實做好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工作。
根據省安監局的統一部署,到20*年底各旅游經營單位都要應急預案編制工作,形成較為完善的應急預案體系。
各經營單位要針對重大危險源狀況、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關鍵工作崗位和重點工程制定符合相關法規和標準要求,簡潔易懂、功能齊全的應急處置程序和方案;要簡化現場處置方案,做到分工明確、應對有效。
三、加強預案演練,及時完善議案,提高預案的實用性。
我局將督促各旅游經營單位積極開展應急預案演練工作。通過各種演練解決企業內部門之間以及企業同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等問題,增強預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和針對性,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應急救援能力和協同作戰能力。
關鍵詞煤礦;安全與職業衛生;現場評估
1煤礦安全與職業衛生評估基本情況
1.1概述煤礦安全與職業衛生評估是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推進煤礦安全監察工作“關口前移、超前防范”的一項重要創新之舉。筆者自2011年連續6年在煤礦開展現場評估的實踐證明:幫助煤礦查隱患、提建議、促整改、強基礎,對煤礦安全生產以及安全基礎建設起到了極大促進作用。1.2現場評估的依據與要求現場評估是一項綜合過程,依據山東煤礦安監局制定的評估標準,采用定性與定量的方式,通過在煤礦現場查資料、看現場、座談交流,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建議,經交流討論后形成結論。遵循客觀公正、科學準確的原則;遵守職業道德,嚴禁;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執行山東煤監局“五不準”要求。1.3現場評估的內容2011年為安全生產保障、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防治水等7個專項;2012年至2015年為:安全生產保障、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系統、瓦斯防治、綜合防塵、防滅火、監測監控、防治水、壓風自救、供水施救、職業衛生、緊急避險、安全標志、安全培訓、應急管理、人員定位、通訊聯絡等20個專項;2016年為安全生產保障、采煤、掘進、沖擊地壓防治、機電、運輸、通風系統、瓦斯與煤塵爆炸防治、防滅火、安全監控系統、地質保障與防治水、職業危害防治、安全培訓、人員位置監測系統、通信聯絡系統、應急救援等16個專項。
2現場評估的實施
2.1制定指導方案從評估組組成、專家選聘、現場評估要求及流程等方面制定指導方案,以使現場評估工作有所遵循。2.2組建評估組評估組一般由1名領隊、11-12名評估專家、3名保障人員組成。(1)領隊:由本中心人員擔任,負責評估的日常組織、安全管理與廉潔自律,簽發評估報告。(2)專家組:結合省內不同區域煤礦水、火、瓦斯、沖擊地壓等災害類型特點,選聘忠于職守、樂于奉獻、實事求是、依法行事,具有豐富經驗的知名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并劃分為綜合保障、采掘、機電運輸、一通三防、地質防治水、職業衛生等專業組,負責各相關專業的評估,對評估結果的準確性、完整性、公正性負責,編制修改所評估的專業報告。指定1名技術業務優良、責任心強、善于管控的專家任專家組長,負責專家組的工作,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核確認。(3)保障人員負責評估組的后勤聯絡工作。2.3現場評估現場評估時間一般2天/礦。主要有首次會議、查閱資料、現場察看、核查及交流、專業組討論、集中討論、末次會議等環節。(1)首次會議由領隊主持并簡要介紹現場評估有關事項與要求;專家組長對專業分工、時間進度等做出安排;礦方結合采掘工程平面圖介紹采、掘、機、運、通等生產系統、“六大系統”建設與運行、災害預防與控制以及職業衛生等情況。(2)查閱資料與現場察看。按照分工,在查閱規章制度、作業規程、圖紙的基礎上,對井上、下現場進行察看,并攜帶噪聲計、風表、米尺等工具進行簡單測量。根據資料與現場察看情況,進行符合性、一致性核查。發現問題,向礦方陪同人員講明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經充分交流溝通后提出合理解決問題的指導意見,以利于問題的整改。(3)評估結論。根據查閱資料、察看現場情況,專家之間對發現的非自身專業問題及時相互交流通報;各專業組交流討論初步確定需要提出的問題與建議,提交評估組集中討論后形成最終的現場評估結論。(4)末次會議。領隊主持,專家組長通報評估結論并征求礦方的意見,如無異議,雙方在書面文件上簽字確認。
3現場評估的特點與成效
3.1特點(1)借腦用智,查缺補漏。安全隱患、職業病危害因素無時無處不在,企業自身熟視無睹、習以為常。依靠專家開展現場評估,對制度建設、作業現場、安全管理等方面既查問題,又提建議,出謀劃策,促進整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煤礦安全生產工作中的系統性與深層次問題。(2)全面覆蓋,細查深查。充分利用專家專業優勢,對采掘工作面、探放水施工作業點和主要生產系統、機房、硐室全覆蓋,對系統各環節、要素進行解剖式診斷,有利于發現問題。(3)抓大帶小,上下兼顧。關注大系統、大問題,同時,不放過小問題、小隱患;對井上與井下、制度措施與執行落實、圖紙資料與現場實際等環節審閱察看,做到統籌兼顧。(4)與時俱進,針對性強。結合不同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例如“打非治違”、“四化”建設等有針對性的評估。(5)重視服務、推廣先進。從事煤礦技術與管理工作多年、積淀深厚的專家們發現問題時積極與礦方人員交流溝通,從制度建設、規程編制、現場管理等方面傳授經驗,同時,注重宣傳先進技術、先進生產工藝、先進管理方法等,帶動礦方人員提高水平,推動基礎建設。(6)認真通報,及時報告。對發現的問題與提出的建議書面通報礦方;對有可能構成重大隱患的,及時向監管監察部門報告,以便采取措施,消除隱患。3.2成效(1)注重評估效果,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2011年針對小煤礦多的現實,重點關注機電設備及其管理薄弱環節,發現某礦井下配電柜使用閘刀開關,及時報告相關部門;2012年職業衛生納入評估專項,對職業衛生機構設置、制度建設、勞動防護用品發放等進行重點評估,督促煤礦企業盡快落實到位;2013年結合《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于印發<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建設完善基本規范(試行)>的通知》,對煤礦企業應急預案編制,“六大系統”建設基本要求、管理維護、驗收、監督檢查等進行重點評估;2014年在關注“四化”建設的同時,針對省內沖擊地壓礦井與采深超過800m的礦井實際,專門聘請省內沖擊地壓防治專家進行重點評估,發現某礦3203采面已形成孤島開采后,建議其在未裝備微震與應力觀測系統前停止回采,并及時向監察部門報告。(2)注重現場實際,消除事故隱患。對現場查出的架空乘人裝置制動閘磨損失效、運送柴油油罐機車輪對擋蓋缺失、局部供風量不足導致局部通風機喝循環風等影響生產安全的急切問題,要求礦方立即做出現場處理。(3)發揮技術支撐作用,配合監察執法工作。2012年結合淘汰設備使用,2014年結合“雙七條”、山東煤監局“九個七條規定”,以及“六打六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2016年防范煤礦大事故等,充分發揮技術機構的專業優勢,緊密配合安全生產工作的主線,充分體現了評估工作與監察執法的時效性與緊密性對預防事故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山東煤監局持續深化“六個執法”、提升123工作思路,2015年山東煤礦安全生產形勢創歷史最好水平,96%的煤礦實現了“零死亡”,全年發生一般事故6起,死亡8人,百萬噸死亡率0.055。(4)交流提高,提升安全基礎建設。評估專家長期在煤礦一線工作,既懂技術理論,又有實踐經驗;既精通煤礦設備性能、采煤工藝,又了解煤礦安全與職業衛生管理工作的規律,對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發現,提出解決的思路、方案和建議,并與礦方技術人員溝通交流,起到了現場培訓、傳幫帶的效果,使礦方人員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水平。筆者現場評估礦井2011年15處、2012年42處、2013年60處,2014年69處、2015年29處、2016年正在進行中。從評估的情況看,2012年有的礦井發現問題及提出建議90余條,2015年減少至30余條,從另一個側面也表明安全基礎建設逐年提高。
4結束語
通過煤礦安全與職業衛生現場評估感到:煤礦企業將安全管理與評估工作有效銜接,評估已經成為企業安全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煤礦企業認真細致地開展對標自評,促進了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整改;煤礦企業結合“四化”建設,積極研發和推廣應用先進技術,礦井安全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煤礦安全與職業衛生現場評估是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工作的有益補充,是引進社會專業技術力量推動煤礦安全基礎建設的創新。如果能采用政府劃撥專項經費,或者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評估,同時,結合大數據對評估結果進行利用,將會使評估工作更有成效。
【參考文獻】
[1]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印發《煤礦安全程度評估辦法》的通知[Z].2011,11號.
[2]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關于印發《山東煤礦安全與職業衛生評估辦法》(試行)的通知[Z].2012,137號.
一、場院作業中駕駛操作人員的心理特點及其對安全的影響分析
1.農機場院作業多屬于群體性質,作業中要求操作人員要有互相協作、通力配合的心理準備。
2.農機場院作業時,人不僅要操作機器,而且還要與機器分工協作進行作業。在作業工藝過程中,人和機械各自負責完成一定的工序,組成前后相繼的流水作業線。如喂入人員在陣入物料時,不是均勻連續地陣喂入,而是時多時少,造成脈動式喂入,這樣就會對機械造成沖擊負荷,甚至形成堵塞故障,從而引起機械損壞或人員傷害事故。
3.農機場院作業大多數是在農忙季節進行,勞動作業強度大,時間要求緊,作業條件極差,對作業參與人的身心影響極為不利。
4.參加農機場院作業的人員大都是農民,這些人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他們更缺乏現代農機作業安全管理教育,一般安全守則意識較差,作業中容易忽視安全操作規章,操作隨意性較大。特別是對于機械的危險部位缺乏警惕性,作業時常存有麻痹大意和僥幸心理,隨意違章操作,易造成人員傷亡事故。
5.農機場院作業時,作業場地上除了堆放著大力加工物料外,還放有動力設備及作業機械、各種工具、用具以及動力電纜等,加上作業人員較多,作業中來往移支頻繁,場院一片繁忙,如果對作業環境缺乏科學規劃和嚴格管理,不僅降低工作效率,還很容易引起事故。
6.農機三夏場院作業期間,極容易發生火災事故。因此火警要長鳴不止,避免損失。
7.實施場院作業的機械,不少是用電作為動力的,在場院作業中,常常由于用電不當或操作不慎而引起人體觸電事故。
二、在場院作業中如何應用農機安全心理學抓生產
1.農機在場院作業時,機械動作一般節奏較快,工作緊張,它要求操作人員必須思維敏捷,反應快速。
2.參加場院作業的人員,應當身心健康,身強體壯,并接受過必要的崗前培訓,做到人人通曉作業工藝的全部過程,懂得在作業中互相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3.參加農機場院作業人員,要了解一些機械工程學方面的基本知識,要了解人與機械的不同特性,要在身心方面自覺進行鍛煉和培養,以便在場院作業中能夠主動適應作業機械的性能要求,利于提高場院作業的安全可靠性。
4.農機場院作業的組織者,應當根據人的疲勞特性科學地組織場院作業。
5.農機場院作業期間,還應當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加強對作業環境的安全管理。
6.參加農機場院作業的人員,還要具備安全用電和防火意識的心理素質,能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要火警長鳴,時刻注意防止發生觸電和失火事故。
【關鍵詞】生產安全;應急預案;風險評估
1.引言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安全生產形勢的變化及安全管理的發展,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政府部門在安全監管上對企業應急管理的要求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3年10月1日,新的《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GB/T29639-2013)出臺并開始實施,標志著應急預案體系建設進入“從有到優”的新階段,國家在對企業的應急管理工作方面已經將提升應急預案質量作為了工作重點。新《導則》針對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編制應急預案時缺少風險評估導致預案針對性、實用性不強這一問題,進一步規范了企業應急預案的編制程序,明確將“風險評估”作為應急預案編制步驟之一。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關于印發2014年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工作要點的通知》(應急綜合[2014]4號)中進一步提出應急預案編制需深入開展危險因素辨識,注重將風險評估報告納入備案內容。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更是明確提出將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風險評估報告作為應急預案備案審查的必要條件之一。由此可見,風險評估對應急預案編制的重要性。
目前,企業在編制應急預案時由于編制人員專業能力的限制,極少進行真正有效的危險源辨識和風險評估,在事故風險描述部分,均是憑主觀經驗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寬泛的概述,在具體的應急預案編制上存在兩個極端:一是不分主次,對所有危險源均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二是與風險描述相脫節,僅編制一個綜合應急預案。
企業編制的各種應急預案,最終均要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包括綜合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應急預案編制之初,“要編制哪些預案”是企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不進行風險分析,盲目的對所有危險源均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沒有重點和主次,導致預案缺乏針對性、很多專項預案只是作為文本被束之高閣,而真正有用的專項預案也不能得到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重視,從而預案也就喪失了其有效預防、降低事故影響的作用。
針對此問題,筆者在近期做應急預案咨詢工作的基礎上,以某地勘企業為例,闡述通過風險評估從而進行應急預案體系優化的過程,探討風險評估對應急預案編制的重要意義。
2.應急預案體系優化
2.1風險評估前的應急預案體系及缺陷分析
地勘企業屬高流動分散的行業,其工作條件多變,環境惡劣,涉及的事故風險較多。進行風險評估前,企業僅憑經驗對其存在的風險進行了概述,包括火災、人身傷害事故(觸電、高處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車輛傷害等)、野外作業事故(溺水、人員失蹤等)、基坑坍塌、自然災害等,并針對所有風險均編制了專項應急預案,應急預案體系如圖1所示。
企業在專項預案中按照常規模板將火災專項預案放在了第一位,在具體的預案中分析了辦公室火災、施工現場火災等,但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并沒有分情況進行編制,缺乏可操作性和針對性,而火災事故對該企業來說并非多發事故;野外作業事故專項預案中分析了溺水和人員失蹤,但是考慮到該企業的作業活動范圍,人員失蹤的可能性并不大;人身傷害事故專項預案力求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人身傷害類型,個體傷害類型和群體傷害等混在一起,沒有分重點和主次,接下來的應急處置程序和措施的編制很難較好的進行;自然災害專項預案中包含了暴雨、洪水、泥石流、地震等,而關于自然災害方面,企業的主要職責是在災害來臨前做好防災工作。圖1的應急預案體系,針對性較差,并不能一目了然的讓企業確定自身生產活動過程中的應急防范重點,具體實施起來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
2.2風險評估
根據該地勘企業作業特點,選擇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法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對該企業歷年的事故情況分析及對同類企業事故情況進行調研,以“以往事故發生頻率”(曾經發生過、未發生過、經常發生、其他單位曾經發生過)這一指標來輔助確定相應的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值,編制風險評估表(如表1所示),對企業主要生產活動(鉆井施工作業、巖土施工作業、野外地質調查)進行風險評估,得出各類危險因素的風險度值,從而進行重要性排序。
2.3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
依據風險評估結果,對原有應急預案體系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優化:
1)因野外地質調查作業各項危險因素的風險等級為“可能危險”,等級較低,因此無需單獨編制專項預案。
2)企業鉆井施工作業過程中,高處墜落和觸電的危險等級最高,為“高度危險”,鉆井施工中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因發生頻率高,達到“顯著危險”,其次是起重傷害、車輛傷害等,因此得出人身傷害事故是企業應高度關注的風險,因此將人身傷害專項預案放在了第一位,并且編制高處墜落和觸電現場處置方案。
3)巖土施工作業過程中基坑邊坡失穩坍塌的風險等級為“高度危險”,觸電、機械傷害風險等級為“顯著危險”,因此巖土施工專項預案明確為基坑坍塌專項預案,其他風險的應對在人身傷害專項預案中已經包含。
4)自然災害方面,根據企業的作業范圍和特點,其直接遭受地震、泥石流、洪水的可能性并不大,最其作業直接有影響的是大風和雷電天氣,因為將自然災害專項預案確定為“防風、防雷專項預案”,重點針對大風、雷電天氣進行預防,編制事故發生前的防范措施。
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如圖2所示,優化后的應急預案體系體現了企業的生產作業特點,也使后續的具體應急預案內容編制更具針對性。
3.結論
通過風險評估進行于應急預案體系優化這一過程,總結其對應急預案編制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解決了企業“要編制哪些預案”的問題,企業的應急資源和能力是有限的,通過風險評估,對企業潛在的危險源進行梳理,評估出各類事故的風險等級,有針對性的對高風險的事故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才能最大的發揮應急預案降低事故損失的作用,針對性強了,企業的重視度就高了。
2)應急預案體系確定后,由于風險評估確定了各類危險源的具體風險等級或分志,企業在預案內容編制過程中,也能進一步突出主次和重點。
3)風險評估確定風險等級的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可以使企業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生產經營活動中潛在的各類事故風險,進而加強相應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4)風險評估是一個全員參與的過程,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增強了員工安全防范知識的同時,也會在一定意義上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GB/T29639-2013.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2]樊運曉.應急預案編制實務――理論實踐案例.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3]嚴晗,李明.建筑企業應急預案編制范圍研究.建筑安全,2007年第8期:18-20.
一、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的內容
(一)評估內容。
工信部與三大運營商對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的要求主要包括:與業務相關的網絡架構安全、設備安全、平臺安全、業務流程安全、內容安全、業務數據安全、系統運維及人員管理安全等方面。
(二)“傳統”安全評估的主要內容。
雖然目前的評估都來自于ISO13335-2信息安全風險管理中,但主要的內容為:管理脆弱性識別包括組織架構管理、人員安全管理、運維安全管理、審計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評估技術脆弱性識別漏洞掃描:對網絡安全、網站安全、操作系統安全、數據庫安全等方面的脆弱性進行識別。基線安全:對各種類型操作系統(HP-UX、AIX、SOLARIS、LINUX、Windows等)、WEB應用(IIS、Tomcat等)、網絡設備等網元的安全配置進行檢查和評估。滲透測試:滲透測試是站在攻擊者的角度,對目標進行深入的技術脆弱性的挖掘。
(三)業務信息安全評估與“傳統”安全評估的對比。
雖然安全風險評估基本都按照了ISO13335-2中的方法來操作,但是通過對業務信息安全評估的內容和“傳統”安全評估內容對比不難看出,“傳統”安全評估主要集中在網絡、系統和應用軟件層,且每層的評估比較孤立,很難全面反映業務的主要風險。“以業務為中心、風險為導向”的業務系統安全評估能夠與客戶的業務密切結合,風險評估結果和安全建議能夠與客戶的業務發展戰略相一致,最終做到促進和保障業務戰略的實現。
二、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的主要方法
“業務為中心、風險為導向”的信息安全評估思路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是開展其他信息安全服務的基礎,而以“業務為中心、風險為導向”的信息安全評估思路,是切實落實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根本保證。
(一)主要流程。
對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信息安全評估來說,分為三大基本步驟:一是深入業務,分析流程;二是業務威脅分析、業務脆弱性識別和人工滲透分析;三是風險分析和處置建議。
(二)深入業務,分析流程。
目標是了解業務信息系統承載的業務使命、業務功能、業務流程等;客觀準確把握業務信息系統的體系特征。管理層面調研和分析圍繞“業務”,管理調研的內容主要為組織架構、部門職責、崗位設置、人員能力、管理流程、審計流程等等,其調研核心是一系列的管理流程。通常,組織中有多種類型的管理流程,管理調研的重點是與信息安全有關的流程、制度及其落實、執行和效果情況。管理措施通常貫穿于整個管理流程之中,目的是保證管理流程的有效流傳或者不出現意外的紕漏。管控措施的設計一般都遵循一定的原則,如工作相關、職責分析、最小授權等等。業務系統層面調研和分析業務系統提供的功能一般是指被外界(例如客戶、用戶)所感知的服務項目或內容,是IT系統承載、支持的若干個業務流程所提供功能的總匯。一個具體的業務功能常常與多個業務流程相關,一種(個)業務功能,常常需要若干個業務流程來實現。例如數據的錄入流程、數據的修改流程、數據的處理流程等等。對于一個具體的信息系統來說,可以通過其提供的業務功能,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歸納,并驗證業務流程分析的完備性、系統性。一個具體的業務流程也常常跨越多個系統,某個具體的IT系統可能僅完成整個IT流程中的某一個活動。例如在短信增值服務中,SP與用戶手機短信收發就涉及到了短信中心、短信網關、智能網SCP等多個系統;另外,還涉及到了計費、BOSS等業務支撐系統以及網管等運維管理系統等。因此,業務功能通常是對業務系統進行調研的最佳切入點,并將業務流程簡化成為單純的數據處理過程,將各個應用軟件之間的數據傳輸簡化成為點對點的流。然后基于數據流分析,建立信息視圖,明確信息的流轉、分布、出入口,把業務系統簡化成為數據流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分析數據在各個階段所面臨的風險。
(三)脆弱性識別。
1.系統和應用軟件層脆弱性識別。對評估范圍內的主機操作系統及其上運行的數據庫/Web服務器/中間件等系統軟件的安全技術脆弱性,得到主機設備的安全現狀,包含當前安全模塊的性能、安全功能、穩定性以及在基礎設施中的功能狀態。
2.網絡層脆弱性識別。明確被評估系統和其他業務系統的接口邏輯關系、和其他業務系統的訪問關系、得出清晰的基礎設施拓撲圖;從網絡的穩定性、安全性、擴展性、(易于)管理性、冗余性幾個方面綜合評定網絡的安全狀況。
3.現有安全措施脆弱性識別。識別并分析現有安全措施的部署位置、安全策略,確定其是否發揮了應用的作用。
4.管理層脆弱性識別。識別和分析安全組織、安全管理制度、流程以及執行中存在的安全弱點。
(四)業務威脅分析。
對于業務系統來說,安全威脅及安全需求分析的最小單位是數據處理活動。可以通過安全威脅列表來識別威脅,構建安全威脅場景來進行威脅、風險分析。
1.列出評估的業務系統的全部安全威脅。如何能將安全威脅很好的列出來呢?可以借助一些現有的安全威脅分析模型,例如微軟Stride模型(假冒、篡改、否認、信息泄漏、拒絕服務、提升權限)都提供了一些安全威脅的分類方法。
2.識別和構造威脅路徑。依據自身(企業或部門級)的業務特點進行細化,識別和列出安全威脅來,如拒絕服務、業務濫用、業務欺詐、惡意訂購、用戶假冒、隱蔽、非法數據流、惡意代碼等。
3.業務滲透測試和攻擊路徑分析。因為業務的特性是“個性化”,那么就很難用一個或多個工具發現所有問題;且業務的個性化,在業務邏輯、接口等安全測評中,必須要有人工參與。利用業務流程分析、威脅分析和脆弱性分析的相關數據,實現滲透測試。
關鍵詞:樸素貝葉斯;網絡安全態勢;態勢評估;評估方法;分類器
中圖分類號: TP393.08
文獻標志碼:A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Naive Bayes classifier
WEN Zhicheng*, CAO Chunli, ZHOU Hao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 China
Abstract: Concerning the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 has characteristics of limited scope, single information source, high time and space complexity and big deviation in accuracy, a new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Naive Bayes classifier was proposed. It fully considered multiinformation sources and fusion of multilevel heterogeneous information, and had the features of rapidity and high efficiency. It dynamically demonstrated the whole security state of the network, which could precisely reflect the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Fin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 using the reality data from network and its validity was proved.
Key words: Naive Bayes;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situation assessment; assessment method; classifier
0引言
因特網的迅速普及與發展,信息的全球網絡化已成為當今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計算機網絡起著主要因素與巨大推動作用,并逐步滲透到社會各行各業當中,然而與此同時,網絡的安全也日益受到威脅。面臨著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安全威脅,嚴重制約著日常網絡信息的可靠利用,已成為當今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幫助網管人員盡快對所監管網絡的情況有一個清晰全局的認知,需對網絡的安全態勢進行宏觀評估,獲得對網絡安全狀況一個整體認識,及時作出相應的決策,有望解決網絡安全問題。
Bass[1]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網絡態勢感知(Cyberspace Situation Awareness, CSA)的概念,并指出“基于信息融合的網絡態勢感知”將成為網絡安全與管理的發展方向。態勢是一種狀態、一種趨勢、一個整體和宏觀全局的概念,主要強調周圍環境、動態性以及實體之間的聯系,任何單一的情況或狀態都不能稱之為態勢。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是網絡態勢感知的一種,從整體動態上把握網絡當前的安全狀況、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網管人員根據宏觀分析和預測結果,及時作出決策,將網絡損失和風險降到最低。
網絡安全態勢評估主要研究整體上從網絡中的實體賦予獲取、理解和預測網絡安全要素的能力,并依此生成應對網絡安全中的威脅策略,為實現異構、泛化網絡中各種安全實體的協同工作與信息融合,構建無縫的網絡安全體系提供一種新的思路[2]。網絡安全態勢評估結果的合理性與真實性非常關鍵,對于安全策略的制定具有深遠的影響,因為安全策略的制定與實施主要依賴于評估的可信程度。一般從底層決策指標開始,逐層進行可信度評估,直到最高層,從而得到一個整體網絡安全態勢。
本文針對傳統安全態勢評估的范圍局限、信息來源單一、時空復雜度較高且準確性偏差較大等問題,將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引入態勢評估之中,在深入研究評估方法的基礎上,提出基于樸素貝葉斯分類器的網絡安全態勢推理方法,并結合網絡三級分層的基礎運行性、脆弱性與威脅性指數的推理進行逐層融合,能快速高效地融合多層異構數據源,給網管人員展現出一個宏觀整體的網絡安全狀況。
1
2網絡安全態勢
網絡安全態勢
從網絡基礎運行性(Runnability)、網絡脆弱性(Vulnerability)和網絡威脅性(Threat)三個方面通過評估函數融合而成,即存在評估函數h,有: SA=h(Runnabilitynet, Vulnerabilitynet, Threatnet),從三個不同角度向網管人員展示當前網絡安全整體狀況。
網絡的基礎運行
由網絡上所有組件的基礎運行性評估函數融合而成,即存在評估函數g1,有: Runnabilitynet=g1(Runnabilitycom,1, Runnabilitycom,2, …, Runnabilitycom,m),其他兩個維度如網絡脆弱性與網絡威脅性情形類似,都由組件相應的評估函數g2和g3融合而成。
組件的基礎運行性
由與運行信息相關的決策變量X通過評估函數融合而成,即存在評估函數f1,有:Runnabilitycom=f1(X1, X2,…,Xn),其他兩個維度如組件脆弱性與組件威脅性形成類似,由相應的評估函數f2和f3融合而成。
計算機網絡結構中存在大量的主機、服務器、路由器、防火墻和入侵檢測系統(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IDS)等各種網絡硬件,稱之為組件。每個維度都有組件和網絡之分,如基礎運行性,有組件基礎運行性和網絡基礎運行性,而網絡基礎運行性則由N個組件基礎運行性評估融合生成,為了區別術語網絡(network)與組件(component),相應的標識符以下標net和com作為區別。
本文主要確定三個評估函數f、g、h,一旦確定了此三個評估函數,當采集到決策變量X值時,容易通過相應的評估函數逐層融合,最后獲得整個網絡安全態勢SA。其中,評估函數f分為f1、f2和f3,評估函數g分為g1、g2和g3。評估函數g和f通過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來實現,而評估函數h則由各項指標經驗加權而成。
3樸素貝葉斯分類器構建
3.1樸素貝葉斯分類器
在樸素貝葉斯分類模型中,用一個n維特征向量X來表示訓練樣本數據,設類集合C有m個不同的取值,則時間復雜度為O(m*n)。輸入到樸素貝葉斯分類器是一個n維向量X∈Rn,而X分類器的輸出是一個類別標簽集合Y={c1, c2,…,ck}。當給定一個輸入n維向量x∈X,則分類器給出其所屬的類別標簽y∈Y。這里,x,y分別是集合X和Y上的隨機變量,分類器樣本訓練集為T={(x1,y1),(x2,y2),…,(xn,yn)},P(X,Y)表示輸入變量X與輸出變量Y的概率聯合分布。
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對P(X=x|Y=ck)作了較強的假設,也即條件獨立性假設,各個決策變量獨立同分布。有:
P(X=x|Y=ck)=P(X(1)=x1,X(2)=x2,…,X(n)=xn|Y=ck)=
∏nj=1P(X(j)=xj|Y=ck)
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具有簡單和有效的分類模型[11],假設各決策變量獨立,參數易于獲取且推理結果比較近似等特點,在網絡安全態勢評估上具有先天優勢。
3.2決策變量離散化
決策變量X可取離散和連續型兩種觀測值,而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中的節點都使用離散值,為了便于應用,需把連續型離散化。根據實際意義,連續型決策變量X可離散化為“高、中高、中、中低、低”或“2、1、0、-1、-2”五等值。若決策變量本來就是離散型取值,則按實際情況取這五等值。
引理1設連續型X服從高斯分布,即X~N(μ, σ2),則Z=(X-μ)/σ~N(0, 1),μ表示X的數學期望,σ2表示方差。
根據概率論知識,把決策變量X的歷史大樣本觀測值劃分為五個互不相交的區間SSi:(-∞, μ-3σ)∪(μ+3σ,+∞),(μ-3σ, μ-2.5σ)∪(μ+2.5σ, μ+3σ),(μ-25σ, μ-2σ)∪(μ+2σ, μ+2.5σ),(μ-2σ, μ-σ)∪(μ+σ, μ+2σ)和[μ-σ, μ+σ]。
經計算,五個區間SSi(i=1~5)對應的概率PSi (i=1~5)分別為0.26%、 0.98%、 3.32%、 27.18%和6826%,也就是連續型決策變量X取“-2、-1、0、1、2”時對應的概率。
在實際應用中,當監測到決策變量X值時,由引理1高斯分布標準化后,觀察Z值落入五個區間SSi的情況,確定決策變量X離散化為“-2、-1、0、1、2”中的某個相應值。
3.3決策變量的遴選
在實際應用中,有必要遴選出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指標,剔除一些與安全態勢評估不相關的、冗余的指標,形成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所需的決策變量。
計算兩個決策變量xi和xj的相關系數:
ρxixj=Cov(xi,xj)/D(xi)*D(xj)
Cov(xi,xj)為xi和xj的協方差,其中:
Cov(xi,xj)=E{[xi-E(xi)][xj-E(xj)]}=E(xixj)-E(xi)E(xj)
根據第3.2節指標離散化的方法,每個連續型觀測指標可以離散化為五等。在某一個時間段監測若干個數據,以出現的頻率近似它們的概率,代入其相關概率公式中計算。給定一個任意實數0
3.4構建樸素貝葉斯分類器
決策變量X是一個向量,每個分量對應于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一個具體的葉子節點xi,取離散或連續型兩種觀測值;本文需要構建兩類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一類是組件級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如圖1所示,由三個子分類器構成,分別代表三個評估函數f1、f2和f3;另一類是網絡級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如圖2所示,也由三個子分類器構成,分別代表三個評估函數g1、g2和g3。
在圖1的組件級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中,三類相關指標看成決策變量X,而三個類別看成Y,其中X和Y都取五等離散值,也是說決策變量X的分量xi可以指CPU利用率、占用內存大小、網絡流量等,可取五等離散值,而類別Y的分量yi可以指基礎運行性、脆弱性、威脅性,也取五等離散值。
圖2的網絡級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中,存在n個組件,任一個組件的一維作為決策變量XX,而網絡的三個類別看成YY,它們共同構成一個樸素貝葉斯分類器。注意,圖2中決策變量的XX就是圖1的類屬Y,也即圖1的評估函數f是圖2評估函數g的基礎。
在組件級樸素貝葉斯分類器f中,當采集到決策變量X的值時,經過離散化預處理,通過訓練好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f,把目前狀態推理分類給適當的類Y,具有一定的概率P(Y),Y取五等離散值,五個概率之和為1;再由網絡級樸素貝葉斯分類器g,把目前狀態分類給適當的類YY,也具有一定的概率P(YY),YY取五等離散值,五個概率之和為1。
3.5參數確定
經上述方法,構建兩類樸素貝葉斯分類器,若要能在實際上應用,必須要獲取相應條件概率P(Y|X)和P(YY|XX),一般通過大樣本的參數學習得到。
以圖1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f為例,當采集到決策變量X連續型值后,經離散化預處理,取相應的五等化值X(j)=xj;對于類別Y的采集一般通過專門軟件如360安全防護軟件等,獲得其推薦值,再通過五等離散化類別ck;通過參數學習確定P(Y|X)。
如圖1所示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f,通過大樣本參數學習,只需要訓練估計P(Y=ck)與P(X(j)=xj|Y=ck)(1≤i≤n,1≤k≤m)的值即可,從而可對決策變量X分類為Y:
P(Y=ck|X=x)=P(X=x|Y=ck)P(Y=ck)∑kP(X=x|Y=ck)P(Y=ck)
這里,經過大樣本觀察,有:
P(Y=ck)=sk/s
P(X(j)=xj|Y=ck)=skj/sk
其中:sk為樣本訓練集中類別為ck的樣本數,s為樣本總數,skj為樣本訓練中類別為ck且屬性取值xj的樣本數。
4安全態勢評估
4.1組件級態勢評估
組件級態勢評估函數f,通過如圖1所示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來實現的。當采集到一組決策變量的值X,經過分類器f得到它們所屬類別Y,各類別具有一定的概率,表示為:
P(Y)=P(Y=ck|X=x)P(X=x)=P(X=x|Y=ck)P(Y=ck)∑kP(X=x|Y=ck)P(Y=ck); ck=2,1,0,-1,-2(1)
式(1)表示,決策變量X取定值時,經樸素貝葉斯分類器推理,類屬Y=ck具有一定的概率P(Y)。也就是說,圖1的三個樸素貝葉斯分類器f,每一個類別都具有五個ck對應的概率P(Y=ck),它們是圖2所示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的基礎(因為XX=Y)。圖1的分類器f是圖2的分類器g的基礎。
4.2網絡級態勢評估
網絡級態勢評估函數g通過如圖2所示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來實現,以評估函數f為基礎。在圖1中,當采集到決策變量X值經樸素貝葉斯分類器f,網絡上每個組件上基礎運行性、脆弱性和威脅性都具有五個類別及相應的概率,以組件基礎運行性為例,令:
P(XX)=P(Y)=P(Y=ck|X=x);ck=2,1,0,-1,-2 (2)
式(2)中,X可取“CPU利用率、占用內存大、子網流量變化率、子網數據流總量、子網內不同大小數據包的分布等”,Y為“基礎運行性”。
在圖2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評估函數g中,有:
P(YY)=P(XX=xx)P(YY=ck|XX=xx)=[P(YY=ck)∏jP(XX(j)=xxj|YY=ck)
P(XX(j)=xxj)]/
[∑kP(YY=ck)∏jP(XX(j)=xxj|YY=ck)
P(XX(j)=xxj)]; ck=2,1,0,-1,-2(3)
從式(3)中,可得出網絡基礎運行性、網絡脆弱性與網絡威脅性三維中每維取五等離散化值的概率P(YY=ck),再作為4.3節圖3網絡安全態勢評估函數h的基礎。
4.3網絡安全態勢評估
如圖3所示,網絡安全態勢SA由網絡基礎運行性、網絡脆弱性與網絡威脅性三維通過評估函數h向上融合生成。
圖3網絡安全態勢評估函數h示意圖
圖3中的決策變量Z其實就是圖2中的類屬YY,為了便于敘述,用Z表示決策變量YY。經過圖2的樸素貝葉斯分類器推理,可得每個維度都有五種離散型概率取值,令:
P(Z=ck)=P(YY=ck); ck=2,1,0,-1,-2 (4)
由于網絡安全態勢SA由三個維度通過評估h融合生成,而每個維度由五等加權生成,以網絡基礎運行性Runnabilityn為例,根據經驗,它的實值可以定義如下:
Runnabilitynet=100*[P(Z=2)+0.5*P(Z=1)-0.5*P(Z=-1)-5*P(Z=-2)] (5)
由于網絡安全態勢值需取0~100的實值,所以式(5)中乘上了100。按此方法計算網絡基礎運行性接近實際,因為評估網絡安全態勢,主要看位于“高”時的概率,也要突出位于“低”和“中低”時的情況,而當位于“中”時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計。
本節從網絡的基礎運行性、網絡的脆弱性與網絡的威脅性再向上通過評估函數h最終生成網絡的安全態勢SA。有:
SA=h(Runnabilitynet,Vulnerabilitynet,Threatnet)=η1Runnabilitynet+η2Vulnerabilitynet+η3Threatnet
(6)
可根據經驗確定式(6)中權值參數ηi的值。網絡安全態勢中,基礎運行性表征網絡正常運行,居主導地位,所占比重應該最大,可取值為0.5;而其他兩項也有可能導致網絡安全態勢降低,因此可各占比重0.25,即可取:
η1=0.5,η2=025,η3=025,
這三個權值η的取定具有經驗性,可參考專家的經驗意見。SA結果取0~100的實值,為當前網絡安全態勢,從底層逐步通過評估函數f、g和h生成。
4.4評估算法
4.4.1樸素貝葉斯分類器參數學習算法
輸入決策變量X大樣本觀察數據;
輸出樸素貝葉斯分類器。
程序前
s決策變量X樣本總數
let sk=0, skj=0,
for every s
if Y=ck then sk=sk+1
if X(j)=xj then skj=skj+1
endfor
compute every P(Y=ck)=sk/s
compute every P(X(j)=xj|Y=ck)=skj/sk
output parameter P(Y) and P(X|Y)
程序后
4.4.2網絡安全態勢評估算法
輸入決策變量X一次觀察數據;
輸出網絡安全態勢SA。
程序前
采集一組決策變量X實時觀測值,并離散化五等
for every Y in {Runnability,Threat,Vulnerable} and ck in {2, 1, 0, -1,-2}
P(Y)P(Y=ck|X=x)*P(X=x)
endfor
let XX=Y
for every XX in {Runnability,Threat,Vulnerable} and ck in {2,1,0,-1,-2}
P(YY)P(XX=xx)*P(YY=ck|XX=xx)
endfor
for RVT in {Runnabilitynet,Vulnerabilitynet,Threatnet}
RVTn100*[P(Z=2)+0.5*P(Z=1)-0.5*P(Z=-1)-5*P(Z=-2)]
endfor
compute SAh(Runnabilitynet,Vulnerabilitynet,Threatnet)=0.5*Runnabilitynet+0.25*Vulnerabilitynet+0.25*Threatnet
output SA
程序后
5仿真實驗
本章采用Matlab 7.0進行仿真實驗,實驗數據主要來源于:一類是通過開發一個安裝在各個網絡組件上的軟件監測得到的實時數據;一類來源于Snort入侵檢測系統中的觀測數據,并將各類惡意網絡流量的數據按照預先規則注入到正常流量中,來獲得實驗中所需要的異常數據。
在一個設定的10s時間內,動態采集2000個大樣本作為離散化的歷史數據, 當所采集的每個決策變量為大樣本數據時(樣本量足夠大),計算其樣本的數學期望μ與方差σ2,按照引理1,為每個連續型決策變量xi劃分為五個離散取值區域SSk,每個區域有相應的概率PSk(k=1,2,3,4,5)。
經過組件2000個大樣本數據參數學習,獲得樸素貝葉斯分類器f的參數P(Y|X)近似值,以決策變量X為CPU利用率及類屬Y為基礎運行性為例,得到表1的參數。對于圖1來說,有多少個決策變量X,就有多少個這樣的參數表1。
在異常情況下,組件不安裝任何防病毒軟件,且對此組件施實木馬和蠕蟲等病毒攻擊,會對各類決策變量產生影響,CPU利用率、內存使用情況及網絡流量等明顯增加。經異常數據不斷流入,網絡中存在一定數量的異常情況組件,通過決策變量采集、五等離散化后,組件經遴選后的三類決策變量值如表2所示,表示某個時刻該組件上所有決策變量取值。網絡上多少個組件,在某個時刻t時就有多少個這樣的參數表2。
決策變量X取值如表2所示,經圖1所示的三個評估函數f1、f2和f3融合后,得到如表3所示的一個組件三個維度的概率。網絡中有多少個組件,則就有多少個參數表3。
當網絡上N個組件各自經評估函數f融合后,再經圖2所示的三個評估函數g1、g2和g3融合,得到如表4網絡級三維的概率。一個網絡上只有一個參數表4。
根據表4的取值,網絡級三維如網絡基礎運行性、網絡脆弱性與網絡威脅性由公式Runnabilityn=100*[P(Z=2)+0.5*P(Z=1)-0.5*P(Z=-1)-0.5*P(Z=-2)] 計算,式(5)計算,可得三維數值為(28.010,46.625,0),再經融合函數h加權,得SA=25.66。
經過多次決策變量X數據觀測,根據上述三級評估函數f、g、h數據融合,繪出如圖4所示的網絡安全態勢圖,反映出本時間段內的安全態勢波動情況,給網絡管理員一個整體宏觀的展現,以便及時調整相應的安全策略。
6結語
本文提出了一個基于樸素貝葉斯分類器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方法,給出了解決網絡安全與管理的一個嘗試方案,充分考慮了多信息源與多層次異構信息融合,從整體動態上生成網絡當前安全態勢,準確地反映了網絡當前安全狀況,能提高網管員對整個網絡運行狀況的全局認知與理解,當發現安全態勢異常時,輔助指揮員及時準確地作出高層決策,彌補當前網管的不足。
本文的難點在于樸素貝葉斯網的構建以及數據的獲取,今后的研究工作包括完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方法,進一步提高算法的效率,研究更全面的安全態勢因子及其表示方法。
參考文獻:
[1]
BASS T.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and multisensor data fusion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0,43(4): 99-105.
[2]
JAKOBSON G. Mission cyber security situation assessment using impact dependency graphs [C]// Proceedings of the 2011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Fusion. Piscataway: IEEE, 2011:1-8.
[3]
ZHAO J, ZHOU Y, SHUO L. A situation awareness model of system survivability based on variable fuzzy set [J]. Telkomnika: Indonesian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2, 10(8): 2239-2246.
[4]
WANG J, ZHANG F,FU C, et al. Study on index system in network situation awareness [J].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07, 27(8): 1907-1909. (王娟,張鳳荔,傅,等.網絡態勢感知中的指標體系研究[J].計算機應用,2007,27(8):1907-1909.)
[5]
XI R, YUN X, ZHANG Y, et al. An improv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network security [J]. 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2015, 38(4): 749-758. (席榮榮,云曉春,張永錚,等.一種改進的網絡安全態勢量化評估方法[J].計算機學報,2015,38(4):749-758.)
[6]
LI F, ZHENG B, ZHU J, et al. A method of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ACRBF neural network [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4, 26(5):576-581. (李方偉,鄭波,朱江,等.一種基于ACRBF神經網絡的網絡安全態勢預測方法[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6(5):576-581.)
[7]
XIE L,WANG Y. New method of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J].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2014,37(5):31-35. (謝麗霞,王亞超.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新方法[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4,37(5):31-35.)
[8]
LYU H, PENG W,WANG R, et al. A realtime network threat recogni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 base on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time and space [J]. Journal of 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14, 51(5): 1039-1049. (呂慧穎,彭武,王瑞梅,等.基于時空關聯分析的網絡實時威脅識別與評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4,51(5):1039-1049.)
[9]
TANG C, TANG S, QIANG B. Assessment and valid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based on DS and knowledge fusion [J]. Computer Science,2014,41(4):107-110. (唐成華,湯申生,強保華.DS融合知識的網絡安全態勢評估及驗證[J].計算機科學,2014,41(4):107-110.)
[10]
XIE L, WANG Y, YU J. 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awarenes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J]. 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53(12):1750-1760. (謝麗霞,王亞超,于巾博.基于神經網絡的網絡安全態勢感知[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3(12):1750-1760.)
關鍵詞: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指數 行業 安全評價
1 引言
"十五"時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安全生產狀況總體穩定、趨于好轉。但是我國的安全生產總體情況依然嚴峻,特大、重大傷亡事故時有發生,對人民的生產和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煤礦行業、建筑業、一般商貿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安全生產事故占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90%以上,提高以上4個重要行業的安全生產水平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而客觀的對行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評價,對同行業不同地區以及同行業不同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做個比較,有利于行業相關部門及時查漏補缺,對癥下藥,采取有效措施,已減少事故的發生,提高整個行業的安全生產水平,從而促進我國安全生產的發展。
2 重要行業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方案設計的目的及意義
為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對管理對象進行科學評價(排行榜)提供依據;
企業更準確的了解自身安全生產狀況和行業中所處位置;
動態的反映行業(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變化;有利于行業(企業)采取更有效的安全生產措施;
滿足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對行業(企業)的安全生產考核要求,以及行業(企業)對下屬單位的考核要求,
有利于企業在行業內形成安全生產良性競爭機制,促進企業和整個行業安全生產發展。
4事故綜合當量指數及其特點
4.1 事故綜合當量指數
事故綜合當量指數:事故當量指標的綜合函數,將安全生產的各項事故指標綜合計算,綜合反映某個地區、行業的安全綜合狀況。基本定義是:
K =F(f,b,r,l,P,G)
或=[∑(Xi/Xi綜合)]×100/n
或=[∑Di(Xi/Xi綜合)]×100/n
或=[fP/fP綜合+fG/fG綜合]×D×100/2
式中:f-死亡率指標;b-受傷率指標;r-職業病發生病率指標;l-損失率指標;P-人員指標;G-GDP指標;Di-指標修正系數,可根據經濟水平(人均GDP)、行業結構(從業人員結構比例或產業經濟比例)、勞動生產率或完成生產經營計劃率等確定;Xi-考核或評價依據的第i項事故指標;Xi綜合-考核或評價依據的第i項區域或行業平均(背景)事故指標;n-參與測量事故綜合當量指數的指標數。
4.2事故綜合當量指數的特點
事故綜合當量指數具有無量綱性、相對性的特點,可以滿足企業(行業)間、地區間的安全生產狀況的比較和排行。安全生產事故的基本要素為死亡、受傷、職業病和經濟損失四項,事故綜合指數能夠涵蓋事故的所有因素及所有事故指標,因此,事故綜合當量指數理論完全能夠滿足對行業業安全生產綜合狀況評價的目的及要求。
5重要行業安全生產狀況評價方案設計
應用事故綜合當量指數模型和行業特征來進行行業排行榜的設計,綜合考慮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死亡人數和傷害人數,損失工時和事故損失的影響,采用各行業相對流行和適合的指標,具體排行方案設計如下:
5.1煤礦行業評價方案
1)方案一
指標選擇:事故起數、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工時傷害頻率、10萬人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
方案特點:各指標反映的相對獨立、也相對全面,從事故起數、傷害、死亡、產值的影響綜合反映了安全狀況,排行就按照綜合當量指數結果排序。該五項指標綜合反映了絕對指標、相對指標的影響,且數據之間不相互重復,具有各個行業通用的優點,但是絕對指標進行事故統計分析時,往往有一定局限性,容易形成經濟越發達、人口越多的地區,事故亦多、安全狀況亦差的表象,而且本方案不能反映行業的特征和差異,因此,可以作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
指標選擇: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噸煤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10萬人死亡率、千人負傷率。
方案特點:該五項指標涵蓋了絕對指標、相對人員、相對產值、相對產量的影響,具備煤炭行業特色,煤炭事故指標被突出地顯示出來,且百萬噸煤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等指標是煤炭行業常用的指標,該方案能夠用來較好地反映煤炭行業的安全生產狀況,較好。
5.2建筑行業評價方案
1)方案一
指標選擇: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工時傷害頻率、人均損失工日、千人負傷率、10萬人死亡率。
方案特點:主要基于建筑行業的特點,主要考慮相對人員傷亡的指標,在這五個指標中,一個絕對指標,四個相對指標,能比較合理地反映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對人員的傷害,但是缺少了其它經濟、產值上的考慮。
2)方案二
指標選擇:億元產值死亡率、人均損失工日、千人負傷率、10萬人死亡率。
方案特點:綜合考慮又兼具行業特色,絕對指標未參與測算;兼具人、損失工日、產值的影響,且相對人員指標比重也未忽略,從而能綜合考慮地區差異,比較平衡。
3)方案三
指標選擇:全部事故起數、全部事故死亡人數、三級事故起數、三級事故死亡人數、百億元產值死亡率。
方案特點:以目前統計的數據指標為排行參照指標數據便于收集,且統計數據準確,結果更加可靠。且參考了建筑上的三級事故影響,比較實用方便。但考慮因素較少,著重死亡的人數,有一定的局限性。
5.3一般商貿
一般商貿行業主要不是高危行業,當范圍廣、傷害類型多
1)方案一
指標選擇:事故起數、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工時傷害頻率、10萬人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
方案特點:該五項指標綜合反映了絕對指標、相對指標的影響,且數據之間不相互重復,具有各個行業通用的優點,但是不具備行業專項排行的需要,因此,可以作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
指標選擇:經濟損失量、億元產值死亡率、萬人損失率、人均損失工日、百萬工日傷害頻率、火災10萬人死亡率。加入考慮了火災的因素。
方案特點:從經濟損失、人員傷亡、損失工日、火災死亡率等可以反映一般商貿的安全狀況,且絕對指標一個,其余為相對指標,均衡反映地區發展的差異。
5.4交通行業
1)方案一
指標選擇:事故起數、事故死亡人數、百萬工時傷害頻率、10萬人死亡率、億元產值死亡率。
方案特點:各指標反映的相對獨立、也就相對全面,從事故起數、傷害、死亡、產值的影響綜合反映了安全狀況,排行就按照綜合當量指數結果排序。
該五項指標綜合反映了絕對指標、相對指標的影響,且數據之間不相互重復,具有各個行業通用的優點,但是不具備行業專項排行的需要,因此,可以作為基本通用的排行方案。
2)方案二
指標選擇:一般交通運輸企業事故死亡人數、萬時死亡率、億客公里死亡率、萬車死亡率。對于民航得修正補充百萬架次事故率、萬時征候率變成六項指標;對于鐵路修正補充百萬車次事故率、萬時事故率變為六項指標。
方案特點:四項指標具備鮮明的行業特色;但是綜合的道路交通,對于民航、鐵路進行修正,加上行業指標,最后進行綜合當量指數統計,排序。
3)方案三
指標選擇:道路報警亭達標率、應急救援等待時間、道路監視器配備率、一級公路覆蓋率、億客公里死亡率、萬車死亡率。
方案特點:從交通基礎設施和保障系統來反映與事故率的關系從交通事故基礎原因出發,歸納總結出指標,從而反映各地區的基礎設施和事故發生率的關系,進行排行的時候更能使優勢地區優勢,劣勢地區劣勢,也就通過排行結果夸大了各地區交通設施情況的差異,達到提示和警示的作用。
6 應用舉例
以建筑行業為例,全國平均水平為標準值,對2005全國建筑事故統計應用與建筑行業排行方案三,結果如下表。
表 2005全國建筑事故統計表
地區 全部事故 三級事故 百億元產值死亡率(人/百億元) 五項指標綜合當量指數
綜合排序 事故起數(起) 死亡情況(人) 事故起數(起) 死亡情況(人)
標準值 36 43 3 12 3.43
山西省 1 4 5 0 0 0.63 8.23
江西省 2 16 17 0 0 3.13 35.04
重慶市 3 19 21 0 0 2.68 35.93
吉林省 4 18 18 0 0 3.71 40.00
湖南省 5 23 28 1 4 2.38 53.00
福建省 6 32 32 0 0 3.98 55.87
天津市 7 10 18 2 9 2.48 56.73
內蒙區 8 14 18 1 4 4.91 58.13
寧夏區 9 8 10 0 0 9.00 61.59
西藏區 10 1 3 1 3 8.44 62.85
山東省 11 28 35 2 7 1.41 65.03
廣西區 12 27 28 0 0 6.83 67.83
湖北省 13 34 42 1 3 3.37 69.72
陜西省 14 28 32 1 4 5.39 75.18
海南省 15 8 8 0 0 13.45 86.62
河南省 16 26 35 3 10 3.31 86.72
河北省 17 41 44 2 6 3.47 86.80
安徽省 18 38 43 2 7 4.47 92.19
上海市 19 71 74 0 0 3.91 96.66
青海省 20 12 13 0 0 14.79 98.98
新疆區 21 35 37 0 0 10.78 99.51
北京市 22 60 71 1 8 3.75 108.21
浙江省 23 72 78 2 6 1.69 109.46
云南省 24 52 54 0 0 10.76 116.72
遼寧省 25 42 58 4 17 3.94 128.28
貴州省 26 33 38 1 4 14.59 134.43
黑龍江 27 49 58 3 9 10.13 148.29
甘肅省 28 35 42 2 7 15.20 152.61
四川省 29 51 72 4 22 4.87 153.55
廣東省 30 70 84 4 16 4.06 154.98
江蘇省 31 58 77 6 24 1.76 158.32
注:2005年全國建筑事故統計數據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關于印發《全國建筑施工安全生產形勢分析報告(2005年度)》的通知 中附件三:2005年全國建筑施工事故統計表。 文號:建質函【2006】68號
7 結論
(1) 評價方案能夠科學、客觀的反映各行業的安全生產綜合狀況。
(2)評價結果點反映了同行業不同地區或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安全生產橫向對比情況。
(3) 在應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設計指標體系的合理權重值,以得到更加科學的評價結果。
(4) 各評價雖然是針對不同行業設計的,但是對于評價國家或一個地區總體的安全生產狀況也可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 羅云. 安全經濟學.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
[2] 裴晶晶. 安全事故當量指數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05年5月.
[3] 彭成. 世界主要國家職業安全事故統計指標與安全狀況比較.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4] 《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課題組. 安全生產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綜合報告, 2003年2月.
[5] 郭咸綱. G當量—關于管理最優境界理論的研究和探索. 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
[6] 任智剛, 劉鐵民, 周建新. 企業分級監察模型及其應用研究.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03.
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戰略部署和年度安全生產工作目標責任,認真組織實施績效管理工作,著力抓好“安全生產年”、“責任落實年”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全市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年安全管理類績效指標全面控制在年初下達的控制范圍。為進一步完善2012年我市安全管理的績效工作機制,建議如下:
一、強化責任落實、明確部門分工。
各類安全生產事故指標包括工傷事故死亡率、火災事故死亡率、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農業機械事故死亡率和漁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五大類。市安監局牽頭負責全市績效管理社會安全類目標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督查工作,以及市本級政府指標考核的十萬人工傷事故死亡率數據;市消防支隊負責控制十萬人火災事故死亡率數據采集;市交巡警支隊負責控制十萬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數據采集;市農業局負責控制農業機械事故死亡率數據采集;市海洋和漁業局負責控制漁業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數據采集。因此,建議在由市安監局作為數據采集責任單位基礎上,增加安全管理類數據采集的配合單位如下:市交巡警支隊、市消防支隊、市海洋和漁業局、市農業局等市直單位。
二、關于2012年績效管理指標的設置。
因為年省政府考核市政府的安全管理指標是:十萬人事故死亡率和億元GDP生產事故安全死亡率。目前我們考核縣(市)區績效管理采用的道路交通、消防火災、工傷事故十萬人死亡率,并且指標分解到縣(市)區的單項指標可能是零指標,例如消防指標,不利于全面考核基層的績效管理工作。建議2012年參照省政府的做法設置安全生產績效指標為:十萬人事故死亡率和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
一、切實加強漁政執法工作
(一)加快推進漁業法制建設。一是各縣(市、區)漁政機構認真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依法治漁進程;二是積極主動推動漁業執法改革,力爭解決漁政機構執法經費不足問題;三是廣泛深入開展漁業法制教育和宣傳活動,增強廣大漁業工作者和生產經營者知法守法用法意識和能力;四是充分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加強法律法規、典型案例的宣傳,提高漁民自覺守法、主動護漁的意識。
(二)加強對非法捕撈和違規漁具專項清理整治。一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絕戶網”(重點清理非法圍欄網、密眼網、迷魂陣等)和涉漁“三無”船舶專項整治行動;二是打擊電毒炸魚等違法違規行為,鞏固前期執法成果,在9-11月集中開展了打擊非法捕撈專項執法行動,集中打擊、整治非法捕撈行為;三是加強與公安、海事、工商、檢察、法院等部門的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充分發揮漁政執法人員攻堅克難的作用,對于夜晚電力捕魚頻發現象予以堅決打擊。
(三)加強漁業水域污染督查和漁資打假力度。聯合環保部門對沿江、沿庫化工企業排污至沱江、水庫的行為進行整治,強化對我市漁業水域的保護力度,力爭在漁業水域污染案件辦理上實現新突破。切實按照全國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強對轄區內漁資的檢查、監管,組織力量開展漁資打假專項行動。
二、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
(一)著力抓好春季禁漁期制度實施。一是科學制定春季禁漁工作實施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二是堅持開展形式多樣的禁漁宣傳,提高漁民自覺遵守禁漁期制度的意識;三是強化禁漁工作責任,堅持逐級簽訂禁漁工作責任書;四是扎實開展清江行動,3月1日開始,按照“船進港、人上岸、網入庫、證集中”的要求組織實施;五是加強禁漁期監督檢查,組織安排禁漁期間的各項執法檢查活動,如專項檢查、交叉檢查、聯合檢查等;六是在熱點水域、交叉水域及違法違規案件高發水域開展駐守執法,確保禁漁效果;七是查辦典型案件,對于禁漁期頂風作案的不法人員按照相關規定給予了嚴重處理。春季禁漁期間,出動檢查車輛252車次,組織統一檢查226次,參加檢查船艇71艘次,參加檢查人1002人次,接受舉報62起,查出舉報62起,查獲違禁捕撈船2艘次,取締違禁漁具244部,沒收違法捕撈漁獲物數量89.5公斤,沒收違法銷售漁獲物數量46公斤,行政處罰5人次,罰款2800元。有效的保護了全市天然水域漁業資源。
(二)著力抓好漁業增殖放流活動的實施。一是積極申報漁業資源增殖放流計劃,合理安排放流時間、規格、品種和數量;二是結合轄區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增殖放流活動實施方案;三是加強活動宣傳報道,讓廣大群眾了解、關注和參與增殖放流活動;四是強化放流規范化管理,市局組織人員對各地放流活動現場進行全程監管;五是加強放流后期的執法檢查,防止偷捕現象發生。圓滿完成了2017年增殖放流項目,共投放各類魚苗150萬尾。
(三)著力抓好珍稀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工作。一是以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活動為重點,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法》、《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的宣傳,印發宣傳資料3000份;二是加強大鯢、中華鱉等珍稀水生野生動物保護,規范轄區內養殖和經營利用;三是嚴厲查處全市范圍內違法養殖、捕撈和經營利用珍稀水生野生動物的行為。
三、加強漁業水上安全監管
(一)切實抓好漁業安全生產。一是根據**市安委會有關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責任目標考核評分細則,健全漁業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和管理制度,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層層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二是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積極開展應急演練,提升事故處置能力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三是開展日常安全生產大檢查,形成常態化檢查機制;四是建立漁業安全聯絡員制度,切實加強我市漁業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工作,完善安全管理網絡體系,把管理重心、關口下降前移;五是啟動事故月報、季報、年報表制度,按時報送漁業事故及安全隱患排查報表,嚴禁謊報、瞞報、漏報漁業生產安全事故;六是完善漁業互保,進一步加大漁業互保宣傳工作,鼓勵更多漁民參與互保,做好漁業互保理賠服務。
(二)強化漁港、漁船、船員監督管理。一是嚴格按照行政許可事項,推動漁船登記、檢驗和船員管理進一步規范。二是完成全國內陸漁船管理系統漁船三證合一錄入。目前,全市擁有漁業船舶490艘,其中:捕撈漁業船舶421艘,養殖漁業船舶69艘。三是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船員管理辦法》宣傳貫徹和落實工作。在全市統一啟動使用“中國漁業船員管理系統”,指定專人負責,嚴格賬號管理,做好漁業船員基礎信息采集錄入工作,建立權威、準確的船員數據庫,確保全面實現漁業船員培訓管理、考試管理、統計查詢等功能,推進換發新版漁業船員證書。
(三)開展各類安全生產專項治理活動,杜絕漁業生產安全事故。開展了漁船檢驗執法監督、打非治違、安全隱患排查、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季度大檢查等漁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有效的整頓漁業安全生產秩序,及時消除事故隱患,防范、杜絕漁業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維護了全市漁業安全生產秩序持續正常。
四、認真完成其他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