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麻醉藥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目的 觀察蟾烏表面麻醉劑的穿透性和麻醉效果。方法 選擇體重為80±5克的成年蟾蜍共36只為實驗對象,隨機分成6組,每組6只。1組、2組、3組分別使用蟾烏表面麻醉劑麻醉5秒鐘、60秒鐘、180秒鐘,4組浸入生理鹽水180秒鐘,5組使用2%利多卡因麻醉180秒鐘,6組使用2%丁卡因麻醉180秒鐘。采用蛙皮膚測試法,比較蟾烏表面麻醉劑在不同的麻醉時間下,對蛙縮腿反射時間的影響,以及在相同的麻醉時間下,不同種類的麻醉藥對蛙縮腿反射時間的影響。結果 (1)在不同的麻醉時間下,3組的蛙縮腿反射時間與1組、2組相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在相同的麻醉時間下,3組的蛙縮腿反射時間與4組、5組、6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1)隨著蟾烏表面麻醉劑麻醉時間的延長,蛙縮腿反射時間增長,第180秒鐘時可達到較好的麻醉效果。(2)蟾烏表面麻醉劑的穿透性和麻醉效果優于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及2%丁卡因。
【關鍵詞】中藥 表面麻醉 藥效
表面麻醉劑于20世紀中期廣泛應用于臨床。目前,國內外臨床上口腔的局部麻醉用藥以西藥為主,多為酰胺類及酯類藥物,主要采取局部浸潤麻醉方式,這給部分患者帶來恐懼和痛苦,且部分患者有過敏反應。在我國,傳統中藥資源豐富,中藥麻醉在古代就有報道,但在口腔中的應用較少。本實驗所采取的驗方,其安全性已從前期論文中得到證實[1],但其藥效學試驗目前報道較少,本實驗通過蛙皮膚測試法,測試藥物的穿透性和藥物作用的潛伏期,并同其他西藥麻醉劑比較,為臨床口腔局部表面麻醉藥的應用作了前期的實驗準備工作。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的選擇
于哈爾濱醫科大學動物實驗室選擇成年蟾蜍36只作為研究對象,體重為80±5克,雌雄各半,身體健康。
1.2 實驗藥品
蟾烏表面麻醉劑,黑龍江省中醫研究院中藥所制備提供,每毫升含生藥3.08g,酊劑,75%醇提液;0.05mol/l的鹽酸液;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2%丁卡因。
1.3 研究方法
將所選蟾蜍隨機分成6組,用無菌剪刀將蟾蜍自口角剪去上頜頭部,用彎探針懸吊下頜。將各組的蛙足浸入0.05mol/l的鹽酸液中,測試是否發生縮腿反射及縮腿反射的時間,然后用清水將鹽酸液洗凈。
1、2、3 組分別將蛙足浸入蟾烏表面麻醉劑中5s、60s、180s,取出并用清水洗凈后,將蛙足浸入0.05mol/的鹽酸液中測試縮腿反射時間;4、5、6組分別將蛙足浸入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2%丁卡因中180s,取出并用清水洗凈后,將蛙足浸入0.05mol/l的鹽酸液中測試縮腿反射時間。觀察不同麻醉時間下,蟾烏表面麻醉劑對蛙縮腿反射時間的影響,以及不同的麻醉藥在相同的麻醉時間下,對蛙縮腿反射時間的影響。
1.4 統計學分析
測量結果使用spss 13.0軟件處理,使用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進行兩兩比較。
2 結果
各組蟾蜍縮腿反射時間見表1、表2:
2.1不同麻醉時間下,蟾烏表面麻醉劑對蛙縮腿反射時間的影響:
見表1,麻醉前蛙縮腿反射時間平均為5.1±0.25秒鐘,隨著麻醉時間的延長,蛙縮腿反射時間延長,在第5秒鐘時起效,在第180秒鐘時大于120秒,3組與1、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不同的麻醉藥在相同的麻醉時間下,對蛙縮腿反射時間的影響:
見表2,各組麻醉時間均為180秒時,4組蛙縮腿反射時間為5.0±0.42秒鐘,5組為48±1.71秒鐘,6組為69±3.16秒鐘,分別與3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表面麻醉劑[2]是一類可逆性阻斷傳入神經末梢和神經干的神經沖動傳導、使有關神經支配部位的組織暫時喪失痛覺的藥物。神經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降低,使得神經沖動傳導減弱,這種膜通透性的改變不僅降低了膜的去極化水平而且提高了興奮性閾值,最終阻斷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形成從而達到麻醉的目的。
口腔科的臨床治療提倡無痛診治,而局部浸潤麻醉往往會產生疼痛,病人不易接受。因此,表面麻醉劑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病人對注射麻醉的恐懼心理,減少了注射麻藥對病人造成的局部刺激和損傷,增強了病人的配合意識。理想的表面麻醉藥應能滲透粘膜及完整無損的皮膚,并在組織中迅速彌散,麻醉作用快,毒副作用少,安全可靠[3]。本實驗所使用的蟾烏表面麻醉劑對蛙縮腿反射的影響在第5秒鐘時起效,第180秒鐘時達到較好的麻醉效果。并且隨著麻醉時間的延長,蛙縮腿反射的時間隨之延長,這說明蟾烏表面麻醉劑的麻醉作用快,麻醉效果好。
表面麻醉劑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chik z[4]等人將表面麻醉劑應用于牙槽骨炎癥的手術治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臨床上常用的表面麻醉劑有:tac、let、emla、lmx4、阿美索卡因、布比卡因、synera麻醉貼片、托吡卡因等,多為酰胺類及酯類藥物,主要由不同比例的利多卡因、丁卡因等制備而成,因此本實驗選擇利多卡因、丁卡因為對照組作為比較。本研究在同樣麻醉180秒鐘的情況下,3組的蛙縮腿反射時間與4、5、6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在相同的麻醉時間下,蟾烏表面麻醉劑的滲透性比利多卡因、丁卡因、生理鹽水更強,麻醉效果更佳。
理想的麻醉效果和較低的麻醉風險是每一個醫師所追求的,表面麻醉劑引起不良反應的報道并不少見,其使用安全性問題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表面麻醉劑產生副反應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使用不當所致,麻醉劑量過大、使用時間過長、血液吸收過多等均可導致機體的不良反應[5]。本實驗所使用的蟾烏表面麻醉劑是由民間驗方開發制備而成,其主要藥物成分有蟾蜍、生半夏、生草烏、細辛等近十味中草藥。配方中, 蟾酥的主要成分是古柯堿[6],可選擇性的作用于知覺神經末梢,有麻醉、強心、升壓、抗炎、解毒消腫等作用[7];生半夏的主要成分是3-乙酰氨基-5-甲基異惡唑,有毒,外用有消炎止痛的作用;生草烏的成分主要有烏頭堿,次烏頭堿等,有消散、祛風濕、散寒止痛的作用;細辛的成分主要是甲基丁香油酚,具有麻醉、抗炎、消腫止痛的作用。以上為配方中的主藥,將各種藥品制成酊劑使用。前期的蟾烏口腔粘膜表面麻醉劑的動物實驗表明[1]:其對實驗小鼠灌胃給藥的ld50的半均可信限為38.44±3.16g.kg-1,ld50的95%可信限為35.41±41.73g.kg-1,按照成人一次用量的375倍給藥,受試小鼠100%成活,表明蟾烏口腔粘膜表面麻醉劑的毒副作用較小,臨床應用比較安全。
蟾烏表面麻醉劑不僅在作用時間和效果上可以滿足常規的口腔表面麻醉要求,而且其獲得容易,成本低廉。在麻醉時既能消除注射麻醉給患者帶來的恐慌及痛苦,又能大大降低臨床局部麻醉中常常出現耐藥性及過敏反應,發揮出了中醫中藥的巨大作用,可望作為傳統西藥的補充。但蟾烏表面麻醉劑對組織刺激性及對組織再生性的影響,還需進一步的實驗。
4 結論
(1)蟾烏表面麻醉劑的麻醉效果在第5秒鐘時開始起效,隨著蟾烏表面麻醉劑麻醉時間的增加,蛙縮腿反射時間增長,第180秒鐘時可達到較好的麻醉效果。(2)在麻醉180秒鐘時,蟾烏表面麻醉劑的穿透性和麻醉效果優于生理鹽水,2%利多卡因及2%丁卡因。
參 考 文 獻
[1]于勝利,畢良佳,林江.蟾烏口腔粘膜表面麻醉劑的急性毒性試驗[j].黑龍江中醫藥,2003,2:50-52.
[2] 陳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m].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3
江明性. 新編實用藥物學[m].第2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0,81-82.
[3] abt e. topical anesthetics are more effective in diminishing pain from needle stick insertion alone compared to reducing pain from insertion with anesthetic injection. j evid based dent pract. 2010 ,10(3):160-1
[4] chik z, tucker at, shiel ji.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assessments of topical drugs: evaluation by dermatopharmacokinetics, microdialysis, and systemic measurement. j invest dermatol. 2010.130(12):2828-30
[5] eidelman a ,weiss jm ,lau j ,et al . topical anesthetics for dermal instrument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ann emerg med ,2005 ,46 :343-351.
可能導致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沉默權的效果之一是禁止使用麻醉分析方法收集證據。因此所有在麻醉分析過程中
獲得的材料都不得被作為證據采納。但是鑒定結論可以作為專家證據由法庭決定是否采納。
【關鍵詞】 麻醉分析;沉默權;證據可采性;鑒定結論
【中圖分類號】d919.3;d92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297(20__)02 0144—03
legal problems on anaesthetization analysis.zeng jian—lin.law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100871.
【abstract】the appraised individual have the right to keep sile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judieial appraisal of psychosis.an
citizen have the right to keep silence when he/she is under the danger of being pursued to bear crim inal responsibility.prohibit—
ing evidences collect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naesthetiz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 of the right to keep silence.so the materials ob—
r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naesthetization was unaccepted as a evidence.however,whether acceptance the expertise conclu~
sion,as a kind of expert evidence,is decided by the court.
【key words】 right to keep silence;anaesthetization analysis;evidence admissible;expertise conclusion
藥物麻醉分析是直接利用藥物使病人或者鑒定人進入催眠
狀態,以進行心理分析或者治療的方法。(d麻醉分析的目的在于
從藥物引起的催眠狀態中追溯和分析患者的發病因素,內心深
處的隱衷,在了解病人的基礎上,對病人進行啟發,教育和鼓勵。
麻醉分析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癔病、強迫性官能癥,也可以用
于對緘默癥等不合作的病人的鑒別分析。
麻醉分析應用于司法精神病學,主要是借助于藥物的作用,
使人腦主動抑制過程松弛,有時被鑒定人說出其真實的內心體
驗,以鑒別真偽精神病。對于麻醉分析的方法以及結論的有關
道德和法律方面的爭論,從麻醉分析術出現一致到現在就沒有
停止過,各種觀點爭論不休,互不相讓。
一
、被鑒定人的沉默權
被鑒定人是否享有沉默權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有人認
為被鑒定人并不享有沉默權,因為被鑒定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
進行麻醉分析鑒定就意味著放棄了行使這個權利。這是一種很
危險的觀點,在實踐中承認這種觀點必然導致刑訊逼供的盛行。
(一)沉默權的主體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
以及其他的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我國的刑法也把司法工作人
員刑訊逼供等暴力取證行為規定為犯罪。這就表明了我國對強
迫公民自證其罪的行為的否定。這其實反映了我國的刑事法中
已經體現了任何人不受強迫自證其罪原則的基本精神。聯合國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3款庚項規定:“任何
人享有不被強迫作不利于他自己的證言或強迫承認犯罪的權
利。”美國的憲法第五修正案規定:“任何人不得被迫在任何刑事
案件中成為反對它自己的證人。”日本憲法也規定,任何人都不
能被強迫要做出對自己不利的供述。從以上的規定來看,似乎
沉默權的主體是全體公民。應當說,這些規定其實表達了這樣
的一個含義: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國家偵查機關或公訴機關偵
查和指控的對象。而一旦這種可能成為事實,任何人均可以行
使這項權利。至于在事實上,真正行使這項權利的則是刑事被
告人或者潛在的刑事被告人。對此,美國學者有一個明確的解
釋:特權不僅可以由被告人主張,而且可以由證人主張。因此從
各國刑事訴訟法典來看,享有沉默權的主體可以分為三類:刑事
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證人。②被鑒定人在司法精神病鑒定中具有
雙重身份:即對于司法機關來說,他是被追究刑事責任的對象,
對于精神病醫生來說他是病人。但病人的身份并不能改變他的
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甚至可以說他的病人身份是因為他是犯罪
嫌疑人才被提出來的。因此,被鑒定人在鑒定過程中享有沉默
權是毫無疑問的。
(二)可以沉默的時機
沉默權是針對刑事追究而形成的權利,當然主要是在刑事
訴訟過程中才有行使的機會,因此主要發生在偵查,預審或審查
、審判階段。? ?但是從廣義上講.沉默的時機不限于刑事
訴訟過程中,因為它適用的事實范圍是一切可能導致自己受到
刑事追究的情形。③即使是在行政程序或者民事訴訟程序中,或
者是受到立法機關的有關調查程序中,如果陳述人認為要求他
作證或陳述有可能使他受到刑事追究,仍然有沉默或者拒絕陳
述的權利。被鑒定人 在鑒定過程之中是一個病人,但是整個鑒
定過程是刑事訴訟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鑒定人或者其
監護人同意進行鑒定,并不等于放棄了保持沉默的權利。他們
同意的是進行麻醉分析鑒定,而不是放棄了保持沉默的權利。
《司法精神病學綱要》孫東東著北京大學法律學系試用教材1988年版154頁
《沉默的權利》易延友著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__年版207頁
③ 《沉默權制度研究》孫長永著.法律出版社,20__.77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因此在鑒定過程中,被鑒定人仍然享有沉默權。
(三)沉默的效果
沉默權作為一種權利,要求法律保證權利主體不因行使這
一權利而產生不利的后果,這就是沉默權制度下的嫌疑人、被告
人或其他知情人面對官方訊問時保持沉默的權利效果。縱觀各
國關于沉默權的規定和司法實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人行
使權利,從對于權利人的直接利害關系來看,在法律上產生三種
效果:一是禁止強制陳述;二是禁止不利評論和推論;三是禁止
從重判刑。其中前一項效果直接影響當前的權利人是否能沉
默,后兩項效果則影響到權利人是否會因為行使權力而付出代
價,以及將來的權利人是否還會再行使沉默權。現代國家所禁
止的訊問方法并不局限于傳統的刑訊逼供等物理強制方法,還
包括一切損害嫌疑人意志自由的精神強制方法。典型的立法例
是德國的1950年增加的《刑事訴訟法典》第136條的規定:“對被
指控人決定和控制自己意志的自由,(1)不允許用虐待、疲勞術
傷害身體,服用藥物、折磨、欺詐或者催眠等方法予以侵犯。只
允許在刑事訴訟法允許的范圍內實施強制。禁止以刑事訴訟法
不允許的措施相威脅,禁止以法律沒有規定的利益相允諾;(2)
有損被指控人的記憶力、理解力的措施,禁止使用;(3)第一、二
款的禁止規定,不顧即被指控人承諾,必須適用。對違反這些禁
令所獲得的陳述,即使被指控人同意,也不允許使用。這一規定
顯然是吸取了納粹刑事司法時代利用麻醉分析獲取口供的歷史
教訓,充分反映了德國基本法關于保障人的尊嚴和人格的自由
發展的原則。對于以現代技術作為偵查手段侵入人的思想領域
的行為施加了嚴格的限制。對于以下4種損害意志自由和意識
活動的措施嚴格加以限制:(1)所有對生理有損害的方法,如虐
待,使疲勞,傷害身體,使服藥物等;(2)所有對意志造成損害的
方法,如欺詐,催眠,恐嚇,以法律規定利益相誘惑等;(3)使用違
反刑事訴訟法的強制措施,如運用法律有關羈押的規定對嫌疑
人的陳述施加不當影響。(4)其他有損記憶力和判斷力的方法。
德國法學理論認為,上述規定只是有限的列舉。并沒有涵蓋所
有的違法訊問方法。“只要對自由的陳述有礙的訊問的方法,都
應視為法所不許”。根據這一精神,德國法理論和實踐一致認為,
麻醉分析之所以受到禁止,是“因為藉由生理反應對無意識狀態
下的精神活動的測試,亦將侵害到不得被侵害的人格權的核
心”①德國的上述立場得到歐洲其他國家的認同,如意大利《刑事
訴訟法典》把個人精神自由原則作為收集證據的一項基本原則,
其中第188條規定,“不論利害關系人是否同意,不得使用可能
影響自我決定的自由或者影響其記憶力和評價能力的方法和技
術”收集證據。據此,即使有被追訴人同意,也不得對他進行測
謊儀檢查、麻醉分析、心里測試等試驗。理由是“這樣做不僅侵
犯了隱私權,而且結果也不可靠”。② 法國刑事訴訟中也以侵犯
人的思想自由和意志自由為理由,而不允許司法警察或者預審
法官采取麻醉分析或者測謊儀檢查的方法獲取嫌疑人的口供。
據法國馬賽三大蒂馬里諾教授的介紹,法國在1944到1946之間
曾經以獲取口供為目的使用過麻醉分析法,但戰后立法予以禁
· 145 ·
止。根據現行法國法律,在偵查階段,可以通過預審法官批準使
用麻醉分析方法檢查嫌疑人是否適合訊問,但不是使用這種方
法對嫌疑人進行訊問。
美國不禁止經嫌疑人同意后對其進行測謊試驗,但檢查的
結果除非控辯雙方同意,不能直接作為實質證據或彈劾證據使
用。利用實驗結果對嫌疑人進行訊問前必須對嫌疑人提出沉默
權警告。③
從以上介紹中我們知道,在禁止使用麻醉分析方法收集證
據上,各國的態度十分堅決。那么,在麻醉催眠狀態下被鑒定人
泄露的其他與本案無關但又屬于自己重大犯罪的材料不能作為
證據予以采納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二、他人罪行材料的證據可采性問題
對于在麻醉催眠狀態下,被鑒定人泄露有關他人罪行的材
料,鑒定人是否應該向司法部門反映的問題,以及這樣的材料是
否可以被用作證據的問題,也是一個在法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
有人認為,保障社會安全在我國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因此,鑒
定人在被鑒定人所述內容不屬于其病理性的內心體驗后,有義
務向司法機關反映,并且認為這不屬于不道德行為。筆者認為
這種觀點同樣是錯誤的。
刑事訴訟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被鑒定人不言不語,拒絕回答
任何問題的情況。這可能是精神病癥狀引起的,也可能是的被
鑒定人情緒低落,自我保護導致(這是他的精神狀態正常的表
現)。對于第二種情況,即使經過被鑒定人本人同意或者他的監
護人同意,對他進行了司法精神病鑒定。我們認為麻醉分析的
過程中獲取的有關他人罪行的材料絕對不能向司法機關告發,
司法機關也不能采納這樣的證據。因為被鑒定人之所以不愿意
說話,不是因為它有精神病,而是因為它選擇了保持沉默。麻醉
分析所獲取的材料正是在違背他意志的情況下取得。這種證據
材料的非法性是十分明顯的,因而也不具有可采性。
對于第一種情況,麻醉分析過程中獲取的他人罪行的材料
處理又可以分為兩種。(1)如果鑒定的結果是被鑒定人為無刑
事責任人,那么這樣的材料根本就不可能作為證據而被采納。
因為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成為證人有兩個條件:即能夠辨別是
非和清楚表達。一個被鑒定為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人顯然是不具
備的這兩個條件。其所作的陳述自然也不能作為證據而被法庭
采納。(2)如果被鑒定人被認定為限制責任能力人,筆者認為這
樣的材料同樣不能作為證據被法庭采納。其理由與精神完全正
常的人因保持沉默而被進行鑒定的一樣。他或者他的監護人同
意的只是進行鑒定,而不是放棄了保持沉默的權利。況且,在進
行鑒定的同意是由其監護人做出的情況下,監護人是否有權利
代替被鑒定人放棄保持沉默的權利是很值得懷疑的。我們知
道,沉默權作為一項基本人權,它只能由權利主體享有,任何人
都不能代替別人放棄該項權利,即使是監護人也不例外。
三、鑒定結論的證據可采性問題
有人認為實行麻醉分析是變相的嚴刑拷打逼取口供,這種
① 德clause roxin著《德國刑事訴訟法》吳麗琪譯臺灣三民書局1998年版,第264—269頁
② criminal proce dure system in the eump~n community 231(christine van den wygaerted;buteworths,1993)轉引自《沉默權制度研究》孫長永著.法
律出版社。20__:77—81
③ 參見:美國最高法院1998年3月31日對united state v schffer一案的判決at http;//supct.1aw.corneii.edu.8080/supct/html轉引自《沉默權制度
研究》孫長永著.法律出版社,20__.81
· 146 ·
方法嚴重地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只不過方法不同于傳統
方法而已。審判機關不能將這種非自愿的供認作為合法的證
據。但也有不少學者提出相反的意見。他們主張,被鑒定入在
鑒定過程中所作的陳述確實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但只要被鑒定
人在合法保障之下,可以使用麻醉分析方法。筆者認為,司法精
神病鑒定結論本身就處于證據地位,對于法庭審判沒有約束力,
通過麻醉分析獲得的鑒定結論本身并未引起鑒定結論性質的改
變。鑒定最后是否被法庭采納的權利仍然在法官的手上。我們
之所以作鑒定,目的并不在于獲取被鑒定人的口供,而在于對被
鑒定人的刑事責任能力作出一個評價。被鑒定人在麻醉分析過
程中的陳述不能作為口供并不能否認鑒定結論的證據地位。所
以在做鑒定之前,如果被鑒定人能夠做出意思表示,在向被鑒定
· 法律精神醫學·
法律與醫學雜志20__年第11卷(第2期)
人說明麻醉分析的性質并經其同意后,只要符合適應癥和無禁
忌癥便可以使用麻醉分析方法。當然,如果被鑒定人不愿意表
示同意或者無法表示同意的,必須要經過其監護人的同意才可
以對其使用麻醉分析方法。有的人也許會反問:如果被鑒定人
的監護人不同意是否還可以進行鑒定。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
下,最好是不要使用麻醉分析。但我們可以在法律上規定,如果
再有合理的理由懷疑嫌疑人存在一定的精神問題而其監護人又
拒絕同意對其作司法精神病鑒定的,法庭可以做出對其不利的
決定,即推定其為具有完全刑事責任的人。
最后,麻醉分析的結論對整個鑒定結論而言也僅僅是一種
關鍵詞:剖宮產;阿片類藥物;芬太尼;麻醉
剖宮產術中操作可導致產婦產生劇烈的疼痛,而疼痛不僅造成了產婦痛苦,也影響了術中操作,且會刺激人體內分泌與免疫系統,對術后恢復造成不利影響。本次研究選擇2014年3月~5月在本院行剖宮產分娩的12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對阿片類藥物在剖宮產麻醉鎮痛中的應用進行了對比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5月在本院行剖宮產分娩的12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120例受試對象均為健康、足月產婦,以排除藥物禁忌癥者、妊娠合并癥者等。兩組產婦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平均孕周(40.25±1.74)w,平均體質量(70.25±9.15)kg。對照組,平均孕周(40.36±1.68)w,平均體質量(69.25±9.52)kg。兩組產婦孕周、體質量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比較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產婦行腰硬聯合阻滯麻醉,麻醉穿刺方式相同:穿刺點為L3~L4間隙,正中入路穿刺。硬膜外穿刺成功后,退出針芯,再經硬膜外穿刺針導入腰穿針,抽出針芯,見腦脊液流出,然后向蛛網膜下腔注射:對照組產婦羅哌卡因2 mg,速度10~15 s;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芬太尼10 μg麻醉完成后,按常規調節控制麻醉平面,監測兩組產婦生命體征。
1.3療效評價
1.3.1神經阻滯情況比較 感覺神經阻滯效果評價指標:阻滯起效時間、阻滯持續時間;運動神經阻滯效果評價指標:阻滯程度評分、阻滯恢復時間[1]。
1.3.2麻醉鎮痛效果評價 麻醉鎮痛效果評價標準為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分為無痛,10分劇烈疼痛,評價指標:優,0~4分;良,5~7分;差,8~10分,滿意率=(優+良)例數/樣本數×100.0%[2]。
1.3.3新生兒窒息程度評價 采用Apgar評分標準評價新生兒窒息程度,評分0~10分,分值越高表明窒息程度越輕[3]。
1.3.4不良反應 統計不良反應情況,包括心動過緩、寒戰、胃腸道反應、皮膚瘙癢等。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神經阻滯情況比較 觀察組感覺神經阻滯起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持續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P
觀察組運動神經阻滯程度評分顯著小于對照組,運動阻滯恢復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P
2.2麻醉鎮痛效果比較 觀察組鎮痛滿意率(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5.0%),組間差異P
2.3新生兒Apgar評分及不良反應情況 觀察組Apgar評分為(9.25±0.36)分,對照組(9.61±0.36)分,兩組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認為無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3.33%)顯著高于觀察組(26.67%),組間差異P
3 討論
近年來,臨床報道顯示,剖宮產麻醉鎮痛中逐漸開始應用阿片類藥物,其應用范圍也逐步擴大,其良好的麻醉鎮痛效果受到了廣泛關注,為此,本次研究對阿片類藥物芬太尼的應用效果進行了研究[3-4]。本次研究中,兩組產婦均行腰硬聯合麻醉,結果顯示,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麻醉鎮痛效果更好,且為對新生兒Apgar評分造成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的神經阻滯效果優于常規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阻滯麻醉,產婦感覺、神經阻滯均較為理想,彌補了羅哌卡因抑制交感神經牽涉痛不足的缺點。當前,麻醉領域對阿片類藥物的毒副作用爭議較大,但本次研究中,使用芬太尼后,未見不良反應發生率上述,反而出現了下降,故提示芬太尼的安全性較高,可優先使用該藥[5]。
綜上所述,剖宮產麻醉鎮痛中應用阿片類麻醉鎮痛藥(芬太尼)可提高麻醉鎮痛效果,且安全性較高,應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鐘浩生.阿片類藥物在剖宮產麻醉鎮痛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養生,2015,8(12):136.
[2]張清.新合成的阿片類藥物瑞芬太尼在產科麻醉與鎮痛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6(07):180-181.
[3]蔣鏜志,羅永軍,張信科.阿片類藥物在剖宮產麻醉鎮痛中的應用研究[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3,8(04):398-400.
[摘要] 目的 觀察氯胺酮復合利多卡因、咪唑安定、異丙酚分別用于不同年齡段小兒眼科手術的臨床麻醉效果。方法 選擇200例各類眼科短小手術病例,年齡1個月~9歲,體重5~30 kg,男114例,女86例。ASA Ⅰ級,無其他全身性先天性疾患。按年齡分為3組,A組:1個月~3歲共62例,用藥為氯胺酮+利多卡因;B組:3~6歲共71例,用藥為氯胺酮+咪唑安定;C組:6~9歲共67例,用藥為氯胺酮+異丙酚。觀察各組術中麻醉效果及各類并發癥的發生率。結果 三組術中均達到滿意效果,三組術中及術后各類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結論 氯胺酮與不同藥物配伍應用于不同年齡段小兒眼科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關鍵詞] 氯胺酮;藥物配伍;不同年齡;小兒眼科;麻醉
Clinical anesthesia of ketamine combined with lidocaine,midazolam and propofol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nesthesia effect of ketamine combined with lidocaine,midazolam and propofol used in ophthalmic operation of childre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respectively.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out any congenital diseases with ASAI status undergoing different short ophthalmic operation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age.114 boys and 86 girls,the weight is from 5 kg to 30 kg and the age is from 1 month to 9 years old.GroupA:62 children from 1 month to 3 years use ketamine+lidocaine;GroupB:71 children from 3 to 6 years use ketamine+midazolam;GroupC:67 children from 6 to 9 years use ketamine+propofol,and observe the anesthetic effect and the rate of any subsequent syndrome among 3 groups.Result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of the rate of subsequent syndrome among 3 groups.Conclusion It indicates that ketamine with other drugs used in ophthalmic operation of different aged children is saf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 ketamine;compatibility of medicines;different age;ophthalmic of children;anesthesia
小兒眼科短小手術一般均采用以氯胺酮為主的非插管全麻(即全憑靜脈麻醉)方法,雖不需復雜麻醉設備,操作簡單,對患兒呼吸道無刺激,不會出現呼吸道麻醉并發癥,但實際掌握起來卻有相當難度。因為氯胺酮本身既為酶誘導劑,使藥物代謝增快,易出現快速耐藥性,隨著用藥量的增加,其副作用也同時成比例增加[1]。尤其是不同年齡段小兒解剖及生理特點也存在很大差異,單純應用氯胺酮全麻有其局限性。隨著近年來咪唑安定、異丙酚等新鎮靜、全麻藥的問世,以及利多卡因和氯胺酮配伍使用,增加了它的安全性和使用范圍。筆者選擇對200例小兒眼科手術實施了以氯胺酮為主的靜脈全麻,并根據不同年齡組輔以不同的復合用藥,觀察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收到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各類眼科手術,如白內障、青光眼、眼球摘除、角膜移植、眼肌手術、整形修復手術、簡單的眼底手術等共200例。年齡1個月~9歲,體重5~30 kg,男114例,女86例。ASA Ⅰ級,無先天性疾患。按年齡分為3組,A組:年齡為1個月~3歲共62例,用藥為氯胺酮+利多卡因;B組:3~6歲共71例,用藥為氯胺酮+咪唑安定;C組:6~9歲共67例,用藥為氯胺酮+異丙酚。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前用藥 (1)用藥種類:考慮到小兒眼科手術患者的特殊性,一般不用鎮靜及麻醉性鎮痛藥,只選用抗膽堿藥抑制腺體分泌。阿托品:除抑制腺體分泌作用外,還可興奮呼吸中樞,拮抗部分的呼吸抑制作用。可使心率增快,能夠減輕眼心反射引起的心動過緩,尤其是眼肌和眼球摘除手術。常用量為0.01~0.02 mg/kg。東莨菪堿:除抑制腺體分泌作用外,還有較強的中樞鎮靜作用,比阿托品強8~9倍,適用于學齡前或稍大兒童。東莨菪堿不會引起體溫增高和心率增快,可用于心率快或易高熱患兒,常用量0.005~0.01 mg/kg。(2)用藥途徑:住院患兒一般均采用術前30 min肌注。非住院患兒因條件和時間上的限制選用麻醉前靜脈推注為宜。
1.2.2 全麻用藥及方法 A組用氯胺酮+利多卡因;用法及用量:氯胺酮100 mg/2 ml+利多卡因100 mg/5 ml(共7 ml),靜注0.1 ml/kg(相當于1.4 mg/kg氯胺酮及利多卡因),追加劑量為首次量1/2,肌注按5 mg/kg計算,相當于0.35 ml/kg。B組用氯胺酮復合咪唑安定;用法及用量:氯胺酮首次量2 mg/kg靜脈推注,根據需要每次追加1 mg/kg,咪唑安定常用量0.05 mg/kg靜脈注射。C組用氯胺酮復合異丙酚;用法及用量:氯胺酮首次量2 mg/kg靜脈推注,根據需要每次追加1 mg/kg,異丙酚常用量0.5~1 mg/(kg・次),靜脈推注可根據具體情況反復多次用藥。
1.2.3 麻醉中氣道管理及監測 (1):肩下墊高,頭稍過度后仰,使呼吸道保持通暢。(2)吸氧:將氧氣管置于患兒下頜部位,氧流量4 L/min以上。全麻后患兒多以口呼吸為主,鼻導管吸氧效果不佳,且流量過大刺激呼吸道易引起嗆咳。(3)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作為必要條件。(4)呼吸監測:麻醉中患兒腹部應暴露在視野之內,觀察呼吸頻率、幅度及通暢情況,必要時調整頭位或托起患兒下頜。
2 結果
見表1表1 各組患兒術中及術后各項觀察指標 例(略)
3 討論
氯胺酮在臨床使用后已成為小兒眼科靜脈全麻中較為理想的藥物,一直沿用至今,雖然它也存在明顯缺點,但它全麻淺、鎮痛性強、咽喉保護性反射存在、呼吸抑制輕微、術后蘇醒較快等優點,二十多年來尚無其他藥物可取代。但在以往多年的臨床實踐中發現,單純應用氯胺酮全麻用于小兒眼科手術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對于麻醉效果及安全性均有一定影響。主要是眼科手術對麻醉要求相對比較高,尤其是當進行眼內手術時,要求患兒保持絕對不動,否則可能導致手術失敗或更為嚴重的后果,但同時又不能麻醉過深,因在手術當中麻醉者遠離患兒頭部,呼吸道不在掌握之中,一旦麻醉過深,出現呼吸抑制,處理起來有一定困難。這就要求麻醉既要鎮痛完善,又要深度適當,單純應用氯胺酮已很難達到現代眼科手術對麻醉的要求。
以往A組患兒單純應用氯胺酮,因其代謝率高,為達到滿意麻醉效果,用藥量偏大者居多,呼吸抑制及低氧血癥發生率明顯增加,麻醉風險較大。本試驗組應用利多卡因配伍,比例為1∶1,按每公斤體重0.1 ml給藥,相當于氯胺酮比原來減少用量近三分之一,麻醉效果相同。此配伍用于肌注增強麻醉效果更為顯著,以往單獨應用氯胺酮(5 mg/kg),在肌注后5 min左右才達高峰,但仍達不到理想的麻醉深度,如多數患兒在疼痛刺激時(靜脈穿刺或局麻藥注射)仍有頭部或肢體的不自主運動,但肌注利氯合劑3 min,即達到滿意效果,患兒對疼痛刺激無反應。這可能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利多卡因使局部血管擴張,氯胺酮吸收迅速完全,二是利多卡因本身吸收后也起到中樞抑制及鎮痛作用,增加氯胺酮的全麻效果[2]。B組以往單獨應用氯胺酮術中發生錐體外系反應較多,這可能與此年齡段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中樞神經遞質釋放容易受干擾有關。術中常導致四肢抽動、肌肉強直,甚至呼吸抑制,不但影響手術操作,而且麻醉風險增加。應用咪唑安定與氯胺酮配伍后,無一例發生錐體外系反應[3]。C組應用氯胺酮因此組患兒體重偏大,氯胺酮用量常超出正常安全范圍,造成術后蘇醒延遲。筆者應用異丙酚與其配伍后,減少了氯胺酮用量至安全范圍,患兒蘇醒迅速。因異丙酚具有很強的親脂性,故能迅速而廣泛的從血液分布到各器官和身體各部位的組織中去。由于其半衰期短,體內代謝完全,故對蘇醒時間基本無影響[4]。
咪唑安定及異丙酚均有呼吸抑制作用,與氯氨酮合用尤應注意,注射速度不能太快,最好與氯胺酮有一定時間間隔,并隨時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發生舌后墜及呼吸抑制。利多卡因短時間內用量過大可導致局麻藥中毒,一般A組只在第一個單元用量配伍應用,避免發生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 劉俊杰,趙俊.現代麻醉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
2 凌麗君,孫艷霞,楊靜,等.斜視矯正術患兒不同濃度利多卡因復合氯胺酮靶控輸注的效應.中華麻醉學雜志,2005,8:616-617.
摘 要 目的:探討無痛分娩中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無痛分娩產婦300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應用布比卡因+復合芬太尼進行鎮痛,觀察組應用鹽酸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進行鎮痛。結果:觀察組第1產程和第2產程時間比對照組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順產148例(98.7%),對照組順產106例(70.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無痛分娩 硬膜外麻醉 鹽酸羅哌卡因 復合芬太尼
Application of ropivacaine combined with fentanyl fo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in painless labor
Huang Yanqiu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school in Zhouk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466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opivacaine combined with fentanyl for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in painless labor.Methods:We selected 250 cases of maternal with painless delivery from Febr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125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used bupivacaine plus compound fentanyl for analgesia,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plus compound fragrance for analgesia.Results:The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first stage and the second stage i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In the observation group,148 cases(98.7%)were eutocia,and in the control group,106 cases(70.7%)were eutocia.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P
Key words Painless labor;Epidural anesthesia;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Compound fentanyl
分娩疼痛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1],但是由于在分娩過程中,多數產婦對疼痛難以忍受,影響了產婦的休息,導致精疲力竭,對分娩有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隨著麻醉技術的發展,無痛分娩已經成功應用于臨床,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是目前常用的無痛分娩麻醉方法[2]。為探討其麻醉效果,選擇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分娩產婦,經過產婦及家屬同意,對接受無痛分娩的共300例進行總結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接受無痛分娩的產婦300例,經過產婦及家屬同意,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3~41歲,平均26.8歲,體重52~73kg,平均62.2kg,孕次1~4次,平均3.1次;對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26.8歲,體重52~73kg,平均62.2kg,孕次1~4次,平均3.1次。
方法:選擇在宮口擴張的活躍早期,即宮口開大3~4cm時,取L3~4椎間或L2~3椎間穿刺[2],行硬膜外穿刺術。穿刺成功后向頭側送硬膜外導管2~3cm并留置。先給試驗劑量局麻藥,觀察5分鐘,證明未誤入血管或蛛網膜下間隙后再注入首次藥量。對照組采用0.075%布比卡因聯合復合芬太尼0.2Lg/ml治療。觀察組給予0.125%鹽酸羅哌卡因聯合0.2Lg/ml復合芬太尼治療。
結 果
兩組產婦第1產程和第2產程時間及產后出血情況比較:觀察組第1產程和第2產程時間比對照組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觀察組順產148例(98.7%),對照組順產106例(70.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 論
目前,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是常用的無痛分娩麻醉方法。羅哌卡因為長效酰胺類局麻藥,起效時間快、作用時間長,對感覺神經阻滯作用明顯優于運動神經,低濃度的羅哌卡因主要通過阻滯感覺神經產生鎮痛作用[3,4]。其對心血管系統及中樞神經系統毒性低,不影響產程進展及新生兒呼吸,對子宮胎盤血流亦無明顯影響。復合芬太尼為人工合成阿片類藥物,與阿片受體親和力強,鎮痛效果好。布比卡因為胺類局麻藥,與蛋白結合率低,胎盤透過率低,對胎兒、新生兒的不良反應低[5]。
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第1產程和第2產程時間比對照組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順產148例(98.7%),對照組順產106例(70.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Boulier V,Gomis P,Lautner C.Minimum local analgesic concentrations of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for epiduralanalgesia in labour[J].Int Obstet Anesth,2009,18(3):226-230.
2 Steven T,Jaye M,Barbara L,et al.Epidural labor analgesia and the incidence of cesarean delivery for dystocia[J].Anesthesia Analgesia,1998,87:119-122.
3 王靜.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無痛分娩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1,2(28):112-114.
關鍵詞 麻醉搶劫;固相萃取;氣質聯用;血液;牛奶;安眠藥
中圖分類號:D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22-0107-02
近年來發生的麻醉搶劫案件呈明顯的上升趨勢,犯罪的手段也不斷升級。麻醉搶劫是指案犯使用物(常用安眠鎮靜類藥物)為手段,致使被害人失去反抗能力,從而劫取其財物的犯罪案件。相比一般暴力搶劫更具隱蔽性,當被害人得知被搶劫時往往離案發時間已有數小時之久。奶類飲料是一類味甜的乳濁液,其特點可以掩蓋其中被投入的藥物從而不被發覺,因而被常用在麻醉搶劫案件中。案件中的藥物類別幾乎事先難以確定,無法明確目標物。本文采用固相萃取(SPE)技術為前處理手段,使用氣質聯用儀(GC-MS)定性分析血液及牛奶類飲料中添加的幾種常見安眠鎮靜藥物,建立快速高效簡便的分析方法。
1 材料與方法
1.1 儀器和設備
安捷倫7890A-5975C氣質聯用儀帶自動進樣器、色譜柱Agilent 19091s-433 30m×250μm×0.25μm,梅特勒-托利多XP204分析天平,津騰GM-0.33A真空泵,德國梅塞爾高純氦純度>99.999%,Supelclean ENVI-18固相萃取小柱,3500 r/min低速離心機,氮吹儀,超聲波清洗機。
1.2 材料與試劑
1.2.1 安眠藥標準品
12種安眠藥標準品(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苯巴比妥、丙咪嗪、異丙嗪、地西泮、氯丙嗪、利眠寧、氯氮平、艾司唑侖、阿普唑侖)購自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的化學對照品。
1.2.2 試劑
甲醇、氯仿、乙酸乙酯 HPLC級(美國霍尼韋爾公司)。
1.3 標準樣品配置
1.3.1 安眠藥標準單標儲備液
分別準確稱取一定量的安眠藥標準品,用少量甲醇超聲溶解,后轉移至10mL容量瓶,用乙酸乙酯定容至刻度,-4℃保存。
1.3.2 安眠藥混合標準工作液
取適量單標儲備液,混和并用乙酸乙酯稀釋,制得混合標準工作液,-4℃保存。工作液中各安眠藥物組分濃度為:巴比妥、異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苯巴比妥、丙咪嗪、異丙嗪、地西泮、氯丙嗪、利眠寧、氯氮平、艾司唑侖和阿普唑侖均為5μg/mL。
1.4 空白樣品
市售營養快線飲料、血液樣本。
1.5 試樣的提取與檢驗
分別取1.8 mL營養快線、血液樣本各添加0.2 mL安眠藥混合標準工作液,渦旋振蕩器上振蕩20 s后,靜置20 min。取5 mL甲醇對固相萃取小柱活化,真空泵-20 kPa抽真空,將試樣分別過柱,用3500 r/min離心機離心甩干柱內殘留液體,后使用5 mL氯仿洗脫,洗脫液45℃下氮氣吹干,用100 μL乙酸乙酯溶解殘留物,進樣1μL,GC-MS分析。
1.6 氣相色譜一質譜聯用分析
1.6.1 色譜條件
進樣口溫度250℃;載氣為高純氦,柱流量1.0 mL/min,隔墊吹掃流量3.0 mL/min;進樣方式為分流進樣,分流比20:1;升溫程序:初始溫度80℃,保持2 min,以20℃/min升溫至280℃,保持18 min,總程序時間30 min。
1.6.2 質譜條件離子化方式
電子轟擊(EI),能量為70eV;離子源溫度:230℃;四級桿溫度:150℃,輔助通道溫度:280℃;溶劑延遲3 min。全掃描模式,質量掃描范圍40~650amu。
2 結果與分析
檢樣濃度為0.5 μg/mL,均低于中毒血濃度下限(部分安眠藥中毒血濃度單位:μg/mL巴比妥60-80,司可巴比妥7,苯巴比妥4-6,安定5.2-20,利眠寧5,氯丙嗪1-2,異丙嗪1)。采用全掃描質譜(SCAN)采集信號,得到的所有目標化合物一級質譜圖與NIST庫進行了對比,根據保留時間和相對豐度比對各目標化合物進行定性確證。結果見圖l,圖2。其中營養快線樣品成分中在11.437 min和18.725 min處對苯巴比妥和氯氮平有干擾,可使用背景扣除(BSB)方法減少干擾物的影響。
3 結論
本方法采用氣質聯用儀分析法建立了12種常見安眠鎮靜類藥物在血液和牛奶類飲料中的快速檢驗法。以固相萃取(SPE)方法作為樣品的前處理方法,不使用其他凈化手段,無需調pH值,大大降低了檢測時間,并且提高了分析效率。以保留時間及目標化合物特征碎片離子進行定性,方法簡單、快速,適宜于對未知類型的安眠藥物進行快速篩選。由于血液及牛奶類飲料中成分復雜,在遇到有大峰干擾時,可運用數據分析軟件中的背景扣除功能。
參考文獻
【關鍵詞】麻醉藥品
麻醉藥品是指連續使用后容易產生身體依賴性、能成隱癖的藥品。此類藥品一方面有很強的鎮痛作用,是醫療上必不可少的藥品;同時不規范地連續使用又易產生依賴性和成癮性。
表1 麻醉藥品用藥金額構成比
討論
我院是一所專科醫院,麻醉藥品主要用于肝癌病人癌痛的治療。由表1可見,我院住院藥房麻醉藥品用藥總金額為7819.56元。從處方上看,臨床使用麻醉藥品前三位分別是,硫酸嗎啡控釋片,枸櫞酸芬太尼注射液,鹽酸嗎啡注射液。
芬太尼注射液為強效鎮痛藥,作用與嗎啡相似,鎮痛強度約為嗎啡的75-125倍。起效快,達峰時間短,一般不單獨用于鎮痛,主要用于麻醉輔助用藥和全麻復合。我院常將其與鎮靜劑咪達唑侖注射液一起用于ICU病人使用呼吸機時的麻醉與鎮靜。嗎啡注射液為強效鎮痛藥,用于其他鎮痛藥無效的急性銳痛,如嚴重創傷、燒傷、手術、晚期癌癥等疼痛。由表1、表2可以看出嗎啡控釋片無論用藥金額還是用藥數量都排在第一位。嗎啡控釋片主要適用于晚期癌癥病人的止痛,口服用藥方便,維持時間長,安全性高,成癮性小,不良反應少,長期口服嗎啡控釋制劑是公認的治療癌痛的最佳方案。根據WHO《癌癥疼痛三階梯止痛治療指導原則》中關于用藥個體化的規定,對癌痛患者鎮痛使用嗎啡應由醫生根據病情和耐受情況決定計量,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已經取消了癌癥病人使用嗎啡的極量限制。患者長期服用嗎啡制劑可能出現耐受性或生理依賴性,但不應歸類于藥物濫用所引起的成癮。臨床主要采用控、緩釋制劑,口服、按時給藥,避免出現過高的峰值血藥濃度,發生成癮的危險性極小。 以往認為用嗎啡止痛會成癮,所以不愿給患者用嗎啡,現在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對初始鎮痛效果不佳者應逐漸增加劑量,宜從每12小時服用10或20mg開始,視止痛效果調整劑量,而不是縮短給藥間隔。用足劑量,防止用藥次數過于頻繁,不僅不利于疼痛的連續緩解,相反會形成藥物的依賴性。規范和足量使用嗎啡鎮痛后,采用恰當的輔助用藥,不僅能有效地緩解疼痛,還可以減輕嗎啡的不良反應,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鹽酸哌替啶注射液為短效鎮痛藥,藥理作用與嗎啡相似,鎮痛作用僅相當于嗎啡的1/10到1/8,主要用于各種急性重度疼痛,其代謝物去甲基哌替啶具有中樞神經毒性,不適于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的治療。近年來,晚期癌癥疼痛患者的治療已逐漸被嗎啡緩、控釋制劑所替代。由表2可見,我院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與嗎啡注射液用量基本持平,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不符合癌癥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臨床醫生應更新用藥觀念,改變處方習慣,進一步加強癌癥疼痛三階梯止痛治療指導原則的學習。芬太尼透皮貼為近年來發展的新劑型,其劑型獨特,使用方法簡便,止痛效果好,維持時間長達72h,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特別適用于進食困難,嚴重惡心、嘔吐的癌癥患者。經皮膚給藥,避免了首關效應,減少了肝臟的不良反應,更適于肝癌患者的止痛,但目前因價格昂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可待因為弱阿片類藥物,鎮痛作用僅為嗎啡的1/12~1/7,用于中度以上的疼痛。是強效中樞性鎮咳藥,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劇烈干咳,在我院主要用于肝癌肺部轉移引起的干咳。
為解除癌癥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同時防止藥物濫用,臨床工作者需要提高對三階梯止痛原則的理解和認識,更新用藥觀念,提高用藥水平,遵循三階梯治療指導原則,首選口服給藥;按時給藥;按階梯給藥;個體化給藥;注意用藥的具體細節,對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較常出現的問題,要做適當處理。隨著我院手術室的即將落成,新技術的不斷開展,使用麻醉藥品的種類、數量也將會不斷增加,使用范圍也會逐漸擴大。藥學人員應不斷更新麻醉藥品用藥知識,嚴格掌握麻醉藥品的適應癥,認真貫徹執行麻醉藥品的管理條例,加強對麻醉藥品臨床應用的管理,為臨床合理使用麻醉藥品提供指導。
參 考 文 獻
[1] 麻醉藥品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摘要】 目的 觀察丙泊酚對人定量藥物腦電圖(QPEEG)δ頻段功率百分比的影響。方法 青年志愿者20人,每組10人,男女各半,分別靜脈注射丙泊酚1.0 mg/kg、1.5 mg/kg,觀察比較2組給藥前后QPEEG的δ頻段功率百分比。結果 注射丙泊酚后,2組QPEEGδ頻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P
【關鍵詞】 丙泊酚;定量藥物腦電圖;麻醉深度;監測;δ頻段;功率百分比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ropofol on the percentage of δ band power of quantitative pharmaco-EEG (QPEEG). Methods 20 healthy adul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P1.0 & P1.5,n=10 each) and were given iv injections of 1.0 mg·kg-1 or 1.5 mg·kg-1 of prpofol, respectively. The EEG samples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at regular intervals following the propofol injections.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check the EEG variations before and after the propofol iv injections.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δ band power of QPEE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P
Key words: propofol; QEPPG; anesthesia depth; δ band; the percentage of power
麻醉深度監測是臨床麻醉中極為重要的問題,關系到手術成敗、病人安危。為此,人們進行了長期、大量研究,總結出多種監測麻醉深度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迄今尚無一種性能可靠、使用簡便、價格低廉的方法。
多年以來,不少學者致力于用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監測麻醉深度的研究。但由于常規EEG的種種不足(如腦電變化與麻醉深度之間雖有相關性但缺乏特異性、靈敏度高但易受外界干擾、波形復雜、分析困難、同類藥物的影響不同等),使其實用價值不大。近年來,雙頻譜指數(bispectral index, BIS)的研究與應用,使腦電監測麻醉深度有了長足的進步。但BIS 的電極較少,監測腦區有限,無編輯功能,難以消除偽差。經幾年試用表明,BIS 監測鎮靜、催眠作用(意識水平)較好,但監測疼痛程度差,不能降低術中知曉的發生率;用于丙泊酚(propofol,異丙酚)、咪達唑侖(midazolam,咪唑安定)、異氟烷(isoflurane,異氟醚)等較好,但對氯胺酮(ketamine)、氧化亞氮(nitrous oxide,N2O)等則不適用。
定量藥物腦電圖(quantitative pharmaco-EEG, QPEEG)與BIS 都屬于數字化腦電圖,是20年前迅速發展的腦電圖學的新領域,可同步監測多個腦區的電活動。它利用電子計算機的強大運算能力和功率譜分析技術,對藥物引起的EEG進行定量分析和一系列統計處理,按腦電波的頻率不同分成α、β、δ、θ頻段,計算其功率占總功率的百分比,以數字實時顯示。
QPEEG可同步監測人16個或更多腦區各個頻段的腦電信號。用QPEEG研究麻醉藥的量效關系和時效關系,可揭示其與麻醉藥劑量或濃度的相關性。藥理學研究已經證明:在一定范圍內,麻醉深度與麻醉藥劑量呈正相關,即麻醉藥劑量越大,麻醉越深。所以,如果QPEEG的改變與麻醉藥劑量的相關性好,那么,它與麻醉深度的相關性也好,即有可能用于監測麻醉深度。為此,我們觀察了丙泊酚對健康志愿者QPEEG的影響。
1 材料和方法
1.1 藥品和儀器 YND5000型便攜式腦電圖(北京鑫悅奇科技公司)。丙泊酚注射液:0.2 g/20 ml,北京費森尤斯卡比醫藥有限公司進口分裝,產品批號WD172,分裝批號071004。
1.2 方法 青年健康志愿者20名,18~30歲,按劑量分為2組:丙泊酚1.0 mg/kg組(P1.0組)、丙泊酚1.5 mg/kg組(P1.5組),每組10名,男女各半。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要求志愿者2周內未服用任何藥物,前一晚睡眠充足,清洗頭發,空腹;試驗環境安靜,屏蔽無線設備;每日上午8~10點進行試驗。志愿者去枕平臥,在左肘部開放靜脈通路。在其頭部額、顳、頂、枕各區按照10%-20%系統國際電極法放置銀質支架電極,在左、右兩側耳垂用彈簧夾式電極作參考電極。電極在使用前進行氯化處理,然后將電極與頭皮接觸處用海綿與紗布包裹,浸入5%NaCl溶液增強其導電性能,放置處的頭發進行分發處理,電極帽的松緊度適中,保證電極與頭皮的接觸質量。待志愿者安靜后,用YND5000型便攜式腦電圖記錄儀記錄用藥前后的EEG波形并做分析。頻段劃分δ(4 Hz以下)、θ(4~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表示, 應用SPSS 15.0進行數據處理,2組各相應時點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 P
2 結 果
檢測數據見表1。
表1 丙泊酚對志愿者QPEEGδ頻段功率百分比的影響與P1.0組比較:*P
2組志愿者均在給藥后15 s左右進入睡眠狀態,意識消失,呼之無應答,角膜反射消失。同時腦電圖上各腦區顯示α波波幅增高,所占區域先擴大、后減少,頻率減慢,波幅降低,出現少量β及θ波。40 s后α波消失,慢電活動增加,被δ波代替。其中P1.5組試驗者潛伏期較短,持續期較長,δ波出現較早,而且其電壓較P1.0組高,所占功率百分比均數明顯增大。以上變化隨麻醉變淺逐漸恢復到麻醉前水平。由于丙泊酚有注射疼痛的副作用,注藥時及注藥后5 s內因疼痛致使肢體緊張活動嚴重干擾腦電圖描記,故選擇注藥后30 s后的腦電圖作對比分析。
結果表明,靜脈注射丙泊酚后2組志愿者QPEEGδ頻段功率百分比均增加(P
3 討 論
QPEEG是藥物引起腦功能變化的客觀指標[1],可以迅速、定量、無創地反映藥物對腦功能的影響[2],是藥物分類、預測療效及尋找新藥等[3-4]的有效手段,已在神經病學、精神病學、藥理學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麻醉藥對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皮質的作用非常強烈,必然會引起QPEEG的顯著改變,其關系值得研究。但國內外迄今均未見到有關麻醉藥對QPEEG影響的研究報道,更無人將QPEEG用于麻醉深度的監測。
我們觀察了常用靜脈麻醉藥丙泊酚對兔QPEEG的影響,發現頂、枕葉結合部QPEEG變化最大,丙泊酚可使δ頻段功率百分比增大,β1及β2頻段功率百分比變小,且與丙泊酚的劑量有良好的相關性(在靜脈注射丙泊酚后20 s~20 min內,相關系數r為0.61~0.95,P
丙泊酚起效迅速,約經一次臂-腦循環時間便可發揮作用,90~100 s作用達峰效應,持續5~10 min[7]。由表1可以看出,丙泊酚可使各腦區QPEEG δ頻段功率百分比增加,丙泊酚1.5 mg/kg強于丙泊酚1.0 mg/kg,呈劑量依賴性,且與麻醉過程的行為學表現相一致,亦與我們的動物實驗結果 [6]相符合,提示QPEEG δ頻段功率百分比有可能成為監測麻醉深度的指標。
大量研究表明, BIS 監測丙泊酚的鎮靜、催眠作用(意識水平)較好。本研究結果與BIS基本相似。我們擬進一步將QPEEG方法與 BIS及其他麻醉深度監測方法進行對比研究,以進一步確定其優劣。
參考文獻
[1] Herrmann WM, Irrgang U. An absolute must in clinico-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pharmaco-electroencephalography, its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s[J]. Pharnacopsychiatria, 1983,16(5):134-142.
[2] Irwin P. Spectral difference index: a singal EEG measure of drug effect[J]. Electroencephalogr Clin Neurophysiol, 1982,54(3):342-346.
[3] 張小雷,侯沂.定量藥物腦電圖預測氟哌啶醇對精神分裂癥的療效[J]. 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92,25(5):300-302.
[4] Itil TM . The discovery of psychotropic drugs by computer-analyzed cerebral bioelectrical potentials (CEEG) [J]. 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2004,1(4):373-407.
[5] 戴體俊,吳克儉,郭忠民,等. 異丙酚對定量藥物腦電圖δ頻段影響的量效與時效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3):1894-1896.
[論文關鍵詞]國際;犯罪;危害;懲處
一、國際刑法中犯罪的概況
全球性的問題已成為威脅國家和平與安全的大問題,被各國公認為最嚴重的犯罪。作為國際犯罪的罪是指違反國際法律規定,故意非法生產、販運、占有和銷售受國際管理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危害人類身心健康及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應受刑罰懲罰的行為。盡管國家組織和各國政府對此采取了種種控制、預防和打擊的措施,然而未能有效地遏制住這股勢頭。當前,犯罪仍在全球蔓延并且趨勢嚴重,其主要表現是:
(一)產量不斷上升
在全世界主要有三大產地:
“金三角”地區。位于泰國、緬甸和老撾三國結合處。該地區土地肥沃,叢林密布,人煙稀少,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當地有著長期種植罌粟的傳統,20世紀60年代因為生產鴉片而聞名而被稱為“金三角”。此地區有許多海洛因加工廠,大多設在深山老林中,有大批的技術人員操縱者先進的機器設備日夜工作。由于“金三角”地區的鴉片質量上乘,多被加工成精致海洛因,“東南海洛因”當前已成為高質量海洛因的專用名詞,銷往世界各地。
“金新月”地區。位于西南亞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國交界的三角地帶,該地區有3000多公里的邊界線,形狀近似新月又盛產鴉片,故稱為“金新月”。近年來,該地區罌粟種植空前豐收,鴉片產量直線上升。此地區鴉片的質量亦屬上乘,年產海洛因近百噸,主要輸往歐美國家。
拉丁美洲地區。拉丁美洲是目前世界上原植物種植的主要地區之一。該地區不僅生長著一種其他地區沒有的原植物——古柯,而且還大量種植大麻和罌粟。該地區生產的主要銷往美國,約占美國消費的1/2。20世紀70年代以來,拉美一些國家種植古柯的面積不斷擴大,尤其是被稱為“銀三角”地區的玻利維亞、秘魯和哥倫比亞三國,古柯面積迅速增大。
(二)走私、販賣活動日益嚴重
20世紀60年代,的交易市場基本在美國和西歐,而到80年代,市場已從美洲、歐洲、亞洲擴大到非洲、大洋洲,可以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不受之害,已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據聯合國調查,全球每年非法交易額高達5000億美元,高于石油貿易,僅次于軍火貿易。
(三)吸毒人數與日俱增
產量的上升,販毒活動的猖獗,必然導致吸毒人數增多。據聯合國衛生組織的報告,目前全世界約有5000萬人吸毒。吸毒現象最為嚴重的首推美國,其次,德國、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國家吸毒現象也十分嚴重。一些發展中國家,吸毒也像癌細胞一樣迅速擴散,在印度,大麻及鴉片的使用極為普遍,僅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四大城市就有60萬吸食海洛因成癮者。
(四)危害十分嚴重
1.嚴重損害公眾的生命健康。犯罪帶來的最大危害是威脅人類的生命健康。在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各國,泛濫不僅毀掉了許多成年人,使他們嚴重損害了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同時失去了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更為嚴重的是,泛濫腐蝕了大量青少年,使他們吸毒后,身體和心理上都受到嚴重創痛,不能健康成長,造成嚴重到無法估量的危害。
2.破壞社會安定。在許多國家,與聯系的犯罪占有很大比重。除走私、販賣、制造等犯罪活動外,因犯罪引起的其他犯罪活動也層出不窮。一些無經濟能力而又成癮的吸毒者,為獲取,不擇手段,甚至犯罪,尤其是青少年吸毒,已成為當今世界上青少年犯罪增長的重要原因。
3.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犯罪還導致各國不同程度地遭受經濟損失。在生產國,由于大量種植原植物,使農業生產受到嚴重損害,一些國家為購買糧食,債臺高筑,通貨膨脹。對消費國,則使大量資金流失。
4.進行政治滲透。犯罪還涉及政治問題。近年來,一些國家販毒集團的觸角開始伸向政法、軍警界和其他執法部門。一方面,他們通過大肆行賄,腐蝕了不少政界、軍界、銀行界的要員;另一方面,一些販毒集團利用非法販毒牟取的暴利,撈取政治資本。
二、國際刑法中犯罪的特點
(一)跨國犯罪突出
目前,世界的產地、加工地、中轉地和消費地之間形成了條條販毒路線。
(二)集團犯罪猖獗
在世界各國,嚴重的犯罪多是由專門的販毒集團進行的。
(三)暴力對抗嚴重
犯罪本身不是暴力犯罪,但是,一些走私、販毒集團為了對抗政府掃毒、禁毒或者為了爭奪市場,在進行犯罪時,往往采用暴力對抗的手段。
(四)運毒手法不斷更新
犯罪分子震懾于各國禁毒活動的不斷深入,為逃避警方和海關的查緝,千方百計不斷變化手法進行走私運毒活動,比如利用運輸貨物走私、利用人體走私、用特制工具攜帶和利用化學方法走私。
三、國際刑法中犯罪的認定
(一)相關國際刑法
迄今為止,國際上先后簽訂了23個關于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國際公約、協定及議定書,其中至今仍然有效的是上述公約中1971年以來的3個國際禁毒公約,分別是:1971年2月3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精神藥物公約》,對以往公約中沒有包括的精神藥物的濫用加以嚴格管制;1972年3月,聯合國在日內瓦召開會議,審議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并于3月25日通過了《經〈修正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的議定書〉修正的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1988年12月19日聯合國又召開禁毒會議,通過了《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這3個公約,共同構成了管制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的國際法律制度,其中關于禁止和制裁犯罪的一系列條款,成為國際社會同犯罪作斗爭的國際刑法規范。我國已于1985年和1989 年先后加入了上述后3個公約。
(二)國際犯罪
依據1988年《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第3條第1款的規定,故意實施下列行為的,屬于國際犯罪:
1.生產、制造、提煉、配制、提供、兜售、分售,以任何條件交付、經營、發送、過境發送、運輸、進口、出口任何麻醉藥物或精神藥品的行為;或者為生產麻醉藥物和精神藥品而種植罌粟、古柯或大麻植物;或者明知是非法種植、生產或制造麻醉藥品而制造、運輸或分銷設備、材料或《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中附表一、附表二所列物質的行為;或者組織、管制、資助上述犯罪行為的任何行為。
2.明知是上述犯罪所得的非法財產來源而故意協助涉及上述犯罪人逃避其行為的法律后果而轉換、轉移非法所得財產的行為;或者明知是上述犯罪所得非法財產而隱瞞、掩飾該財產的真實性質及來源、所在地,處置、轉移相關的權利和所有權的行為。
3.明知是上述犯罪所得非法財產而獲得、占有和使用該財物的行為;或者明知是用于非法種植、生產或者制造麻醉藥物和精神藥品而占有設備、材料或《1961年麻醉品單一公約》附表一、附表二所列物質的行為;或者以任何手段公然引誘、教唆他人進行上述犯罪,或者使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的行為;或者參與進行合伙共謀進行未遂以及幫助、教唆、便利、參與進行上述犯罪所得非法財產有關的任何行為。
4.故意占有、購買或種植麻醉藥物和精神藥品提供個人消費的行為。
四、國際刑法中犯罪的懲處與制裁措施
(一)由各締約國自行在國內法中規定制裁犯罪的刑罰以及治療、教育、護理、康復或回歸社會等措施
1988年《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對此提出四點具體建議:
1.締約國應使走私、制造、運輸、販賣提供等犯罪受到充分顧及這些罪行的嚴重性質的制裁,諸如監禁或以其他形式剝奪自由、罰款和沒收。
2.締約國還可以規定除進行定罪或懲罰外,對犯有上述罪行的罪犯采取治療、教育、護理、康復或回歸社會等措施。
3.對上述犯罪輕微的案件,締約國可規定作為定罪或懲罰的替代辦法,采取諸如教育、康復或回歸社會的等措施,如果罪犯為嗜毒者,還可采取治療和善后護理等措施。
4.締約國對屬于單純為個人消費而構成的非法持有罪、非法購買罪,可以規定對罪犯采取治療、教育、善后護理、康復或回歸社會的措施,以作為定罪或懲罰的替代辦法或者作為定罪懲罰的補充。
(二)沒收
關于沒收,公約作了如下規定:
1.締約國應制定可能必要的措施以便能夠沒收從走私、制造、運輸、販賣、提供等犯罪中得來的收益或價值相當于此種收益的財產;已經或意圖以任何方式用于上述犯罪的麻醉藥品、精神藥物、材料、設備或其他工具。
2.為執行沒收措施,締約國應授權法院或其他主管當局下令提供或扣押銀行記錄、財務記錄或商業記錄。任何一個締約國不得以保守銀行秘密為由拒絕按照本公約的有關規定采取行動。
3.締約國應謀求締結雙邊和多邊條約、協定或安排,以增強根據本條進行的國際合作的有效性。
4.締約國按本條公約第5條規定依另一締約國的請求采取行動時,該締約國可特別考慮就下述事項締結協定:將這類收益和財產的價值,或變賣這類收益或財產所得的款項,或其中相當一部分捐給專門從事打擊非法販運及濫用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的政府間機構。
5.本公約第5條關于沒收問題的各項規定“不得解釋為損害善意第三方的權利”。
(三)確保執行效用
締約國為起訴犯有犯罪的人而行使其國內法規的法律裁量權時,應努力確保對這些罪行的執法措施取得最大成效,并適當考慮到需要對此犯罪起到威懾作用。
(四)《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對犯罪的制裁
1.嚴厲懲處犯罪。各締約國應通過其國內刑事法律,適當考慮對此類犯罪的威懾作用,確保使犯罪受到充分顧及其嚴重性質的刑事制裁,特別是確保對于特別嚴重的犯罪給予最嚴厲的懲治。
2.嚴格控制早釋或假釋。在對因犯罪而被判刑的人給予提前釋放或假釋時,應當充分考慮其罪行的嚴重性質和嚴重情節,嚴格加以控制,防止其再次實施同類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