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主題餐廳商業計劃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李力的“云威科技”搬了新家,在重慶的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園。1000平方米辦公面積,120個工位,80臺一體機電腦,3個400客服電話,說起現在公司的規模,李力隱隱地流露著驕傲。當然值得自豪,他雖仍是重慶大學光電學院的研三學生,卻已是重慶小有名氣的校園創業者,而早在公司成立之前,李力所帶領的學生團隊就創下過半年開發6000余款App的驚人成績。
王佳琦 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大四學生
距重慶1000公里之外的武漢,端午節已過,校園里滿是離別的氣息。當眾多大四生忙于畢業論文答辯或畢業旅游時,華中科技大學電信系大四學生王佳琦卻在為自己的公司奔波。作為在線教育機構“我的課堂”創始人兼CEO,王佳琦的這個夏天注定不輕松。自從去年10月成立維克拉斯科技有限公司,他不得不把90%甚至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創業中。
李力和王佳琦的創業有一個共同點,他們是最近興起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的逐浪者。
有著年輕的心和敏銳的嗅覺,李力從2013年起正式涉足O2O,幫助重慶本地企業O2O轉型。目前,使用云威科技產品的重慶本地公司有1000余家。
而“我的課堂”也是基于O2O模式的,已成功開辦線下課堂40余次,主辦免費沙龍400余次。
校園生活也要O2O
不過,李力最為人所知的一款O2O應用,倒和企業沒有很大關系。
“O2O這個概念,簡單來說就是線上下單,線下交易。當時我們把這個概念稍微轉換,變成了線上報名,線下面試。”這就是一炮打響的手機App“Hold住重大”,國內第一款校園O2O類應用。
李力是名技術愛好者,覺得技術的要義就是讓生活更美好。當時他將眼光投回了校園,尋思著,新生對什么都很好奇,智能手機又已普及,如果開發一款校園生活服務類App,應該有市場。于是,李力和團隊5名核心人員,于2013年9月新生入學前推出了簡單版本的“Hold住重大”。
他們用重大人的方式重新標注了重慶大學校內建筑的名稱,這和一般地圖上一板一眼的官方稱呼不同,是學生常用的昵稱和簡稱。餐廳、超市、教室、校車站等建筑都有專屬圖案,輕觸圖案,就會彈出具體地點和前往路線。另外,該App還可以定時抓取學校官方網站信息,學生打開App,就能獲得校園新鮮資訊和重要通知,講座、活動和公告都不會錯過。
至于“O2O”,則是李力和團委老師聊天過后獲取的信息,并由此產生的靈感。
“那時,團委正安排10月的社團招新。以前社團少,學校的廣場還擺得下;現在社團越來越多,每到招新時場面混亂,新生也沒時間把各個社團都看完,常會錯過規模小但有特色的社團。”
能不能把社團招新事宜轉移一部分到手機上呢?李力團隊受到啟發,立即在App中加入“線上報名”新功能,開創“線上報名、線下面試”的社團新模式。2013年秋季入學,重慶大學有30%以上的新生下載了該手機App,短短數月,下載量達到5萬余次。重慶大學畢業校友也在微博上感嘆:“母校變得高端洋氣了。”
為了迎接2014年重大新生,李力正著手“Hold住重大2.0”的研發,具體的創新內容李力沒有透露,但肯定會是一個更大的校園O2O平臺。
圈子文化
對于王佳琦而言,創業更像是“被逼的”。已是大四的他,在找工作和創業間搖擺不定。王佳琦的社會導師胡波欣賞他的“折騰”精神,鼓勵他創業。2013年國慶,胡波給王佳琦下了最后通牒――不論結果如何,7天后給我答案。
對未知未來的擔憂,王佳琦在糾結中拖到了第7天,最后決定聽從內心的想法――創業!
說干就干!王佳琦注冊了維克拉斯科技有限公司,主打在線教育業務“我的課堂”。同時,他迅速聯系5位朋友組建初始創業團隊,一起成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嚴格地說,早在公司成立前,“我的課堂”已初具雛形。2013年9月,在完成“去創吧”創始人嚴重捷交給的任務――短時間內找到武漢100位各種圈子的“圈主”中,王佳琦感受了圈子文化的魅力,為了同一目標的人走到一起,一起奮斗,一起吃苦,一起玩,一起分享,一起high……之前,王佳琦也參加了各種圈子,如華中科技大學知名科研團隊Dian團隊、種子班,還是TED華中科技大學組織者、萬門大學華科組織者。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他不自覺地成為校園“圈子文化”的促進者。
而這一次,他決定把基于圈子文化的分享延伸到校外,“我的課堂”面向白領,基于他們的共同需求(廣義上的圈子)應運而生。
他從線下做起,提出“先有課堂,再有用戶”。王佳琦充分調動手中的人脈資源,尋找“教師”(課程分享者);他們收集潛在用戶的需求,篩選出“商業計劃書寫作”、“演講技巧”和“微營銷”等第一批課程。為了給課程營造氛圍,王佳琦會應分享者或用戶的需求調整線下授課地點,咖啡課程在漢口的“盧老師咖啡館”舉辦,西點制作課則是在很有情調的西點屋……
線上,是課堂的平臺,用戶購買課程,課時費一般不超過60元/小時,由“我的課堂”和分享者對半分成;他還充分發揮社群的功效,建立專門的QQ群和微信群和微信公共賬號用于用戶、“我的課堂”以及分享者的交流。每堂課后,他還借助社群收集每個用戶的建議和反饋,團隊有專門人員進行記錄和分析。
此外,王佳琦為了黏住客戶,創造更多課后福利,組織每周一次的免費主題沙龍,至今已舉辦4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