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年護理的重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老年腫瘤患者逐年上升,老年人與其他患者有著較大的不同,是一組特殊的群體,臨床上的護理工作尤顯重要,不僅護理項目、程序較多,而且心理需求增加,我們臨床護理人員應在掌握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點的同時恰當運用護理措施,對提高該類人群的生存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老年腫瘤患者生理和心理特點
老年腫瘤患者在得知患上腫瘤后,對生理和心理產生較大的影響,臨床上常見如下。
生理特點:患上腫瘤的老年人,機體上營養狀態下降,導致各個臟器能量不足,正常功能受到影響,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合并上其他慢性病。機體適應能力下降,對藥物的耐受性下降,容易發生不良反應,出現身體不適應癥狀。
心理特點:①焦慮心理:老年腫瘤患者由于癌癥折磨,形容枯槁,生活能力下降不能正常工生活,一些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感到被社會拋棄,社會地位下降,悶悶不樂,特別是相當一部分患者都是貧困的晚期癌癥患者,由于反復長時間的醫治,嚴重的經濟負擔,使患者擔心家庭經濟問題,思慮家屬的生活問題,終日思緒不斷,表現為六神無主、反復自言自語、睡眠差、記憶力下降等。②抑郁心理:在臨床一部分患者中,有很多家屬為了某些原因,對患者隱瞞病情,但由于患者偶然的機會獲知自己的病情,因此,很想通過家屬求證,面對面談論自已的病情及治療等問題,但遭到家屬的回避,甚至拒絕,一些病人一旦了解了自己的病情,認為是宣告生命即將結束。此時患者就有很壓抑的心理,感到自己不受關心,生存毫無意義,特別是老年人,由于年齡大,經濟來源不充足,兒女關懷不當等,均可使其對生活失去信心,表現為整日悶悶不樂、少言寡語、不思飲食,無意睡眠、放棄治療、自暴自棄,個別出現自殺念頭等。③孤獨心理:老年腫瘤患者由于病程長,特別是老年患者及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長期躺在床上,與外界不能接觸,心理的孤獨尤為突出。④憤怒心理:癌癥患者在未得知病情時,寄予治愈很大希望。但當得知自已的病情無法醫治,生命快到盡頭時,心理會感到憤憤不平,心理的悲憤油然而生,常常出其不意地向他人發脾氣,表現為煩躁不安、怨恨他人,敵視周圍的人,甚至做一些過激的行為,如自殺、求安樂死。⑤恐懼絕望心理:由于對疾病治療了解的不全面,病人一想到患上不治之癥,而晚期癌癥患者的主要表現為癌痛和惡液質,隨著病情加重,患者的疼痛加劇,體質減弱,患者產生對死亡的恐懼,害怕離開自己的親人,離開美麗的人生,表現為非常沮喪,精神緊張,反應過于敏感,食欲明顯下降,失眠,也有表現出語言行為粗暴者。特別是當癌痛折磨時,患者感到似乎死亡即將來臨,極度恐懼,甚至引致絕望心理。⑥樂觀向上心理:臨床上一般見于文化知識層次較高、思想境界較高、心理素質好、社會閱歷豐富、對生活非常熱愛、真正理解生命的含義、求生欲望強烈的人,在知道患上腫瘤后,能科學面對,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在治療中追求提高生存質量,減輕痛苦,延長生命。
護 理
臨床上大部分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疑慮、抑郁、絕望,在護理工作中,要求我們制定一定的策略,采取相應的措施,正確引導患者,放下精神包袱,減輕心理壓力,配合醫生治療,改善生存質量,延長生命長度,對老年患者來說是最有實際意義的。
關鍵詞:老年患者;護理危機;護理標識;防范措施
老年病患者因身體機能大幅度退化、多合并有多種基礎疾病、抵抗及適應能力差,抵抗風險能力較弱[1],加之病情多較重、且多伴有意識不清、癱瘓等癥狀,認知能力與自我護理能力相對不足,發生風險的幾率較高;又因病情特異、科室分布廣泛、患者眾多,給護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老年患者護理危機嚴重影響老年病患者治療[2]、康復,探討危機特點,總結防范措施,對于抑制護理事故的發生,提高老年患者治療及康復水平,改善患者結局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中,醫院開展護理危機管理,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住院部2012年1月1日~6月31日收治的老年患者1035例(男611例,女424例),作為對照組,年齡65~81歲,平均(70.3±4.8)歲;選取2013年1月1日~6月31日收治的老年患者974例(男592例,女372例),作為實驗組,年齡65~82歲,平均(71.5±6.1)歲。納入標準:年齡≥65歲,至少患有一種基礎疾病。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據國家有關護理管理標準,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制定管理制度并遵照執行,由護理指揮系統統一安排護理工作,據醫院領導意見、指導、指示,通過計劃、組織及對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進行指導控制,指揮系統下轄護理部、二級管理系統、護理支持系統,對老年患者并不設立專項工作小組,而是據二級管理系統,設立門診、住院部、各科室管理系統,按照正常的護理路徑對患者給予護理。
1.2.2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由護理指揮系統建立老年患者護理管理小組,主要目標為降低老年病護理風險,提高護理水平,成立各科室專項小組,在老年患者入院時據病情,分配至各科室,由小組長負責。①建立老年病患者標識系統:據各科室特點設定標志的內容、位置等,如神經內科腦卒中患者多為老年人,發病時病情急驟,多伴有意識模糊、癱瘓等癥狀,并發泌尿系統感染、呼吸道感染、內出血等并發癥幾率較大,圍手術期護理、康復護理中危機各有特點,應酌情設立,對生活注意事項、飲食要點、用藥禁忌等重點標識等;②重點觀察:對于危重患者重點觀察,如昏迷不醒、體征波動劇烈者,重點監護,嚴格配合醫囑操作,轉入ICU病房,等;循證護理,抑制危險因素,對于易跌倒患者,如有活動能力、但體虛者,應向患者及家屬詳細闡述活動要點,避免劇烈活動,減少外出,設立防護帶,對于吞咽困難、呼吸不暢患者,應注意飲食,減少粗糙、油膩等食物的攝入,喂食時抬高床頭、促細嚼慢咽,并叮囑家屬遵照、配合,等;③區域關照:對于易發生事故的地點進行整頓,加強保護措施,如廁所、走廊等,鋪設防滑墊,增加扶手,維持正常照明,易發生磕碰等床頭、門口、臺階、護欄等,增加緩沖護墊,合理擺放等;④用藥安全:老年患者科室分布廣、患者眾多,應加強用藥監管,藥房應提高對老年患者用藥監督力度,確保用藥安全。⑤科學管理:合理安排護理資源,對于危重患者重點觀察,對于自我護理意識較強、家屬依從性較好的老年患者給適當減少護理內容;加強老年患者病房巡視,監護,減少安全隱患。
1.3觀察指標 住院時間、基護次數,意外事故,護理操作事故,并發癥、治療結局、護患糾紛等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數(n)與率(%)表示,P
2 結果
2.1 護理效用對比 實驗組住院時間、并發例次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安全事故、患者結局、醫患糾紛情況 實驗組安全事故發生率、死亡率、醫患糾紛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3 討論
本次研究中某院開展老年患者護理管理,成立護理危機防范小組,對老年患者給予重點關注,合理調配護理資源,循證減少風險因素,有效的提高了護理效用,其中意外事故、護理事故顯著下降,有效的減少了并發、死亡、醫患糾紛[3]。但值得注意的是,醫院的基護次數并未顯著增加,可見該項工作的開展需要護理人員隨時保持危機意識,并融入到基護中去,增加基護防范危機效用。
參考文獻:
[1]崔成愛.優質護理病房應用"五常法"管理人和物的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5):381-382.
關鍵詞:中職衛校;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為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中職衛校開設老年護理學課程非常必要。但是,筆者在中職衛校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中發現,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教學效果的提升。可以通過組織教師認真備課、學校加大教學投入、尊重學生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等措施解決這些問題。這樣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質量就會大大提高,學生將能更好地學會養老護理技能,將來更好地為社會、為老年人服務。
1中職衛校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方面
中職衛校老年護理學教師大多數是剛從高校畢業的年輕教師,他們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經驗不足,對教材不熟悉,重點與難點掌握不準確;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掌握不足。此外,學校剛開設老年護理學課程,無教授該課程的老教師傳授相關教學經驗,年輕教師教學技能技巧掌握不足,不能有效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無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采用教學方法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1.2學生方面
中職衛校大部分學生學習能力差、自律性不強,不愿意下功夫去學習,對學習成績不在乎,缺乏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不高,這也會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1.3學校方面
雖然學校有老年護理實訓室,但是設置不規范,與實際教學要求相差很遠,缺乏必要的實訓設備。學校周邊缺乏能滿足學生生產實習要求的養老機構,缺乏老年護理學見習場所。老年護理學相關教學資源比較缺乏,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2解決對策
2.1教師愛崗敬業,認真上好老年護理學
教師必須提高認識,把老年護理學教學工作當成自己必須出色完成的任務來對待。除了常規備課外還必須掌握本學科特點,熟悉不同老年人的身心特點,課堂講授內容要容易被學生接受,教學目標要明確,教學內容要合理,重點和難點要突出,符合學生實際,此外,還要靈活采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師生互動,從而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2.2教師認真備課,豐富相關知識
備課即備教材、備教案、備學生。首先通過鉆研《老年護理學》教材,把書中的內容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準確把握教學的目標要求和教學的重點、難點,掌握課堂教學的核心。在鉆研教材的同時,盡可能多找一些與課程內容相關的教輔書籍,如大學的《老年護理學》教材和與老年人相關的雜志,將其中的內容轉化為教師自己的知識、經驗與案例。其次,通過研究老年護理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找到使教學內容能容易被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
2.3學校提高認識,加大老年護理學教學投入
學校組織老年護理學教師到有創辦老年護理專業經驗的學校參觀學習,并引進一些先進、實用的教學設備,建設高水平的老年護理實訓室;選派老年護理學教師參與老年護理相關會議,讓教師掌握最新的專業信息;定期選派老年護理學教師到養老機構進修培訓學習,同時定期帶學生到老年機構見習、實習;購買最新的、實用的教學視頻,供師生學習使用。
2.4尊重學生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
中職衛校學生的整體素質不高,但職業教育的目標是要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建設者。因此,我們要尊重學生,提高學生的自我認同感,發揮學生的潛能,承認每一位學生都是有獨立人格的個體,有不同的性格,尊重學生的人格,因材施教,樹立學生學好老年護理學這門專業課程的信心。
2.5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求知的前提,直接決定學習的態度和動機,是學習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活動的最佳原動力[1]。在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聊起家中的長輩,使學生對老年人產生親近感;可以布置“與爺爺奶奶聊天、做飯”的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心態;可以選擇社會養老相關熱點話題,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對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認識等。通過不同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老年護理學的熱情。
2.6開展分層教育,達成教學目標
在我國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他提示我們要了解學生、觀察學生,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開展教育,即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以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分層教育避免了教育的盲目性,做到教育盡可能地符合學生實際情況[2]。由于中職衛校學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分層教育方法很有必要。對學習自律性較強、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必須肯定學生的努力及獲得的成績,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提一些具有批判性和創造性的問題,使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對學習能力、自律性不強的學生,要首先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難點,講解要深入淺出、化難為易,要多采用啟發式、合作交流式教學方法,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犯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布置一定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達成教學的基本目標。綜上所述,為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中職衛校開設老年護理學課程非常必要。為開展好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教師要愛崗敬業,學校要加大投入,尊重學生人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這樣老年護理學課堂教學質量就會大大提高,學生將能更好地掌握養老護理技能,將來更好地為社會、為老年人服務。
參考文獻:
[1]姜小平.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0(29):148-149.
老年人疾病的控制的過程中,遵醫囑服用藥物,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1]。社區護理干預將以治療為重點轉變為了疾病預防與康復治療為重點,通過對老年人普及相關疾病知識,讓老年人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行為。本研究對本社區130例目標對象實施了12個月的社區護理干預,調查分析了健康知識知曉率和遵醫行為,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本社區老年人(>60歲)130例為研究對象,男59例,女71例;年齡61~86歲,平均(74.3±3.3)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85例,初中及中專43例,大專2例;其中患有高血壓22例,冠心病11例,腦卒中后遺癥10例,慢性支氣管炎8例,糖尿7例,腫瘤9例,其他18例,另49例健康狀況良好。所有目標對象均生活能夠自理、正常進行書面與口頭交談,具有自我的行為認知能力,并自愿參與此次干預活動。
1.2護理干預方法
(1)建立社區老年人健康檔案,督促和鼓勵老年人戒煙戒酒,合理膳食,保持體重達標。(2)社區開展健康教育,健康知識講座,發放健康手冊,健康手冊內容要貼近生活,簡明易懂,便于老年人理解與接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知識知曉率。(3)強化跟蹤與隨訪工作,與老年人保持電話聯系,鼓勵老年人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解決不良生活方式改變中的困難,了解護理干預的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對護理干預內容進行調整,干預原則應彈性與規律相結合。針對一些經濟情況較差、病情較重、行動困難的患者加強家庭隨訪,給予針對性指導。(4)對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每月進行1次用藥指導,講解正規用藥的必要性與重要性,以及遵醫用藥的益處,確保老年人準時服藥,防止擅自停藥情況的發生。測量老年人的血壓、體重、尿糖等指標,根據老年人的具體情況給予按摩護理、康復訓練等。如老年中風患者肢體活動障礙,應選擇恰當的活動項目與活動時間,并指導患者家屬進行患肢的康復理療。(5)加強心理護理干預:加強與老年人的溝通,指導老年人保持心態平和,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壓力進行自我控制、自我適應,適應社會以及環境的變化,進而利于身心的健康。(6)運動保健:患者根據體質與年齡情況積極進行適當的運動,包括快走、散步與太極拳等。并對肥胖者增加運動量,每天測量與記錄體重。制定運動計劃:適量運動遵循:年齡+心跳=170適宜,每周運動5次,約30min。
1.3效果評價
采用自制《老年人健康知識知曉率調查問卷》、《老年人健康行為調查問卷》調查護理干預前后的老年人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包括: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遵醫囑定期檢查、患病及時就醫、不濫用藥物、心理狀態良好等。
1.4統計分析
采用統計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分析,干預前后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用檢驗。顯著水平α=0.05。
2 結果
社區護理干預后,老年人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88.5%(115/130),顯著高于護理干預前65.4%(88/130)(=16.38,P=0.000
3 討論
1病情觀察和護理
1.1設立病情觀察的重點對象療養院和醫院同屬醫療機構,但治療手段、收容范圍和醫院有所差異,我院收容的療養員大多患有老年慢性疾病,病情相對穩定,容易引起醫務人員思想上的麻痹。護理人員在為療養員辦理入院手續時應詳細詢問病史,有的療養員擔心自己屬于療養禁忌證會有意隱瞞病史和病情,護理人員應善于察言觀色,從多方面了解療養員的身體狀況,我們在實踐工作中一般把以下療養員設為重點護理對象:①年齡80歲以上者。②陳舊性心梗。③高血壓Ⅲ級。④新入院療養員前3 d。⑤手術后來院療養康復的療養員 。
1.2明確病情觀察的重點內容各種疾病都有其一定的發展規律,應根據不同的病種及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確定重點觀察的內容,并把觀察結果相互聯系起來,綜合分析,從中找出內在的規律性。除了一般狀態的觀察包括意識、表情、面色、姿勢、、飲食、睡眠及各種反射等,對于療養員發病的病情觀察應側重從老年人常見疾病的發病先兆入手,及時發現發病征兆,及時采取治療護理措施。例如:大多數老年人冠心病發作以胸悶、胸痛為主要癥狀,但不少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心絞痛發作往往不典型,部位也不在心前區而頭痛卻特別明顯;也有的冠心病患者發病時可先發生劇烈的牙痛、腹痛和耳鳴,是冠心病發病的特殊表現形式;急性心梗發作時,有報告稱其中66.5%有胸痛、胸悶、心悸等前驅癥狀;也有出冷汗、失神、乏力等容易引起忽視的癥狀。患有糖尿病來院療養的療養員一般血糖控制較為平穩,病情觀察重點應放在低血糖反應的觀察和處理上。值班護士在查房或聽取療養員的主訴時應充分考慮到以上因素及時作出處理。
2結果
我科2007年1月~2007年6月收容療養員259人,療養期間發病11人,發病率 4.2%,除1例突發急性心梗并左心衰、肺水腫療養員經緊急搶救病情平穩后送至上級醫院治療外,其余病例因病情觀察經及時治療護理后均痊愈。
3討論
關鍵詞:肺癌;防跌倒;預見性護理
肺癌為常見惡性腫瘤之一,臨床主要通過化療與藥物治療兩種。如何避免老年肺癌化療患者出現跌倒等危害到生命安全事件的發生對于多數護理人員來說至關重要[1]。我科對100例患者采取防跌倒預見性護理,效果顯著,現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2月行防跌倒預見性護理期間收治的100例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設為觀察組。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在60~84歲,平均年齡為(68.31±7.25)歲。同時選取2009年1月之前未行按就診時間防跌倒預見性護理期間收治的100例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設為對照組。患者中男60例,女40例,年齡在61~85歲,平均年齡為(68.39±7.2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A組患者預見性護理,主要包括準確評估患者跌倒危險性,做好防跌倒健康宣教,強化護理人員預防護理意識,實施環境優質護理等。給予B組患者常規對癥治療護理。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跌倒率、患者滿意度進行統計與分析[2]。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期間跌倒率對比 A組患者治療期間有2例患者跌倒,跌倒率為2%;B組患者有9例患者跌倒,跌倒率為9%,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服務滿意滿意度對比 A組患者滿意度為93.0%,B組患者滿意度為82.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防止老年肺癌化療患者跌倒是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內容,我科通過對以往患者跌倒相關情況進行分析,制定了一系列防跌倒預防性護理措施,具體包括:①準確評估:對新進患者進行跌倒評估,主要根據患者病情以及所用特殊藥物進行評估,并在首次護理項目單上進行詳細填寫,以明確護理重點。②防跌倒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對首次進入病房的患者進行防跌倒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屬充分認識到防跌倒的重要性。并通過發放宣傳手冊、張貼防跌倒宣傳圖等使患者及家屬時時刻刻注意自身安全,避免跌倒。在床頭、洗手間等位置放置“高危跌倒”等提示牌。對于需要外出的患者,應做好陪護,穿好防滑鞋,避免患者獨自外出[3]。③強化護理人員預防護理意識:通過強化護理人員預防護理意識,激發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新入職的護理人員應進行防跌倒知識培訓,學習如何辨別高危人員,如何預防跌倒相關技能,如何制定最佳預防護理措施,并作為重點考核內容納入評價體系[4]。④環境護理。應充分保證病房路面干燥,光線充足。對于需要拖地的應及時放置安全警示牌。對于意識不清的患者,應保證床邊設有防護欄。
通過對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可知,防跌倒預見性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尹玲.風險評估表在預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3,11(3):105-106.
[2]姚偉,龔美霞,曹文娟,等.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顱內腫瘤伽馬刀治療患者防跌倒的影響[J].醫學信息,2013,25(27):401-402
1.哈爾濱市第一醫院 干部病房,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50010;2.哈爾濱市第五醫院老年科,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150040
[摘要] 目的 探討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行風險管理措施。比較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前后病房護理質量和病人滿意度的差異。結果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從護士操作熟練程度和護理文書書寫規范等6個方面以及病人滿意度方面均明顯優于實施前,實施管理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老年病房護理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可有效地降低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護理質量,提高病人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
關鍵詞 ] 風險管理;老年病房;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R93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2(b)-0044-02
[作者簡介] 王瑩(1978-),女,山東萊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老年護理。
風險管理是對現有的和潛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識別,然后評價,最后處置,以達到減少風險事件,減少風險事件發生對患者、護士和醫院的危害以及經濟損失的目的[1]。該院老年病房主要收治老年心腦血管患者,由于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多數患者患有多種疾病,因此在住院期間容易發生跌倒、碰傷等風險事件[2]。為建立適合老年病房護理相匹配的風險管理機制,提高護理質量。該院老年病房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老年患者護理管理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l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0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主要疾病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排除有嚴重的軀體疾病患者,腦器質性疾病、酒精或藥物濫用者。研究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60~90歲,平均(68.82±6.01)歲;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2~91歲,平均(69.12±5.9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治療,按醫囑進行監護和用藥護理。研究組患者在常規護理治療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措施。
1.2.1 成立獨立的風險管理小組 護士長擔任風險管理組長,風險管理組獨立執行權力并直接對護理部負責,設立護理文書、藥療等小組長。建立工作職責和標準,組長每月對各小組的工作進行檢查并召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會議,分析發生不良事件的原因,找出風險加以解決。
1.2.2 加強護理質量控制 管床護士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護理小組長每天都要檢查本組護理質量;組長對重點人群、環節以及時段進行檢查,對潛在的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
1.2.3 識別危險因素 加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教育,提高其對護理風險的識別和評估能力。采用失效模式分析潛在的危險因素,提前預警,制訂相應的防范預案。
1.2.4 建立可行的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和護士激勵機制 充分分析發生的不良事件形成的根本原因,發現存在的風險,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確定切實可行的處理方法,堅決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建立并完善激勵機制,每年投票選出優秀小組長、優秀責任護士和優秀管床護士等,對于優秀的予以獎勵。
1.2.5 增強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 按照培訓計劃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為提高護士技能,每月組織護理操作示范和技能考核。新入職護士和輪科護士存在對環境陌生,護理經驗欠缺,儀器使用不熟練,操作技能和病情觀察能力均較低的情況,這是發生護理風險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對她們進行重點培訓,避免由于此類原因產生的護理風險事件。
1.2.6 加強記錄的管理 當遇到法律糾紛時,記錄就是重要證據。我院要求對每一項治療和護理行為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例如用藥時間、病人病情變化情況、用藥后是否有不良反應等。做到每一項治療都有可追溯性,都有據可查。
1.3 評定方法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分別從護士操作熟練程度、溝通能力、責任心、應急能力、護理文書書寫規范性、服務態度6個方面評價老年病房護理質量情況,每個方面總分100分;同時調查老年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情況。
1.4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和χ2 檢驗比較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老年病房護理質量和老年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情況的差異,計量資料以(x±s)的形式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使用卡方檢驗。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老年病房護理質量情況比較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老年病房護理質量情況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老年病房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后護士的操作熟練程度和護理文書書寫規范等6個方面均明顯優于實施前,實施管理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老年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滿意度比較
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老年患者的滿意度為96.99%,實施前為76.89%,管理前后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526,P<0.05。
3 討論
該院老年病房實施風險管理后的研究組比對照組的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有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我院實施的風險管理措施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達到提高護理質量,提高老年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度,有效地降低醫療風險和事故的發生的目的。該院老年病房探索出的這套風險管理方法是綜合分析有關護理風險在老年患者護理管理方面的相關文獻[3-8],針對我國在老年患者風險護理管理方面的不足而制定的。存在的不足如下:首先,醫療機構由于風險管理組織結構的不完整,從而對風險管理的實施只能被動應對,缺乏至關重要的風險制度建設,造成風險識別與評估以及風險處理等重要工作無法進行;其次,老年護理風險控制評估體系不明確;忽視了風險的預防,注重以治療疾病為中心,再次,老年患者的護理有特殊性,護理管理人員普遍存在對其護理風險管理的認識不足,老年患者護理除具有一般臨床科室存在的風險外,還因老年患者年齡偏大容易發生跌倒、墜床等風險事故,而潛在更多已知和未知的高風險因素。
[
參考文獻]
[1] 龐小萍.老年患者護理的風險管理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12):184-185.
[2] 黃艷.護理安全管理對老年住院患者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241-1243.
[3] 武淑敏. 護理風險管理在ICU 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2,11(1):70-72.
[4] 王亞勤,王蓮英,袁根英,等.護理風險管理防范老年病房給藥差錯的效果[J].解放軍護理,2011,28(4A):64-65,73.
[5] 關維春,王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護理風險管理策略[J].當代醫學,2011,17(7):129.
[6] 李曉艷.老年病房常見護理操作風險管理策略[J].臨床合理用藥,2011,4(1B):142-143.
[7] 鄭音.風險管理在老年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12,24SHM(24):3036-3037.
【關鍵詞】 檔案;家庭病房;健康護理;生活質量;社區活動
1 前 言
近年來,我國已經正式進入老齡化,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加強社區保健護理工作是醫院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調查發現,現如今我國社區的老年婦女存在很多的個人,家庭以及社會問題。因此,探索和研究適合老年婦女保健護理的措施,是提高我國醫院衛生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促進老年婦女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1]。因此,本文從開展社區老年婦女保健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發,重點分析了開展社區老年婦女保健護理工作的舉措:宣傳各種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常識,建立規范有效的健康檔案,注重家庭病房的開展,積極主動的增強更年期婦女各種疾病的治療工作,組織有理由老年婦女健康的社區活動。最后得出:只有不斷的加強我國社區老年婦女健康護理工作,不斷的提升健康護理的質量,才能讓老年婦女感受到溫暖,才能不斷的提升她們的生活質量。
2 開展社區老年婦女保健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為了增加社區老年婦女的壽命,提高她們的生活質量,所以開展社區老年婦女保健護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了解生理特征和生理改變,解決老年婦女不同程度的婦科疾病,了解心理和精神健康變化[2]。通過保健護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婦女朋友的這些生理問題以及婦科疾病。由此可見,保健護理工作非常重要。
3 開展社區老年婦女保健護理工作的舉措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開展社區老年婦女保健護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社區保健護理工作,結合相關的資料,總結出如下開展社區老年婦女保健護理工作的舉措:宣傳各種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常識,建立規范有效的健康檔案,注重家庭病房的開展,積極主動的增強更年期婦女各種疾病的治療工作,組織有利于老年婦女健康的社區活動。
3.1 宣傳各種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生活常識 在社區老年婦女中開展各種有利于他們健康的宣傳工作,對于他們了解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社區保健護理相關人員要定期對社區的老年婦女朋友進行定期的講解,講解內容主要包括,當遇到各種心理問題是如何去通過各種途徑進行調整,以及各種疾病的預防措施等等。另外,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張貼各種對老年朋友生活和健康有利的預防措施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條例也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
3.2 建立規范有效的健康檔案 健康檔案是社區健康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通過健康檔案可以讓社區健康護理工作者明確的了解每位老年婦女的身體狀況,定期組織老年婦女進行體檢,同時提供老年婦女所需的基本醫療服務項目以及幫助她們加強與醫院的協調聯系[3]。健康檔案讓社區保健護理工作者能夠通過檔案了解每位社區老年婦女的身體狀況,可以定期的進行相關的治療和其他幫助。
3.3 注重家庭病房的開展 開展家庭病房可以有效的幫助老年婦女,讓其感覺到對其的關心和幫助,另外在家庭病房開展的同時,還可以交給家屬學習一些基本的護理,比如按摩,拔罐等等。這樣通過家屬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識,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同時,健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通過開展家庭病房,為病人提供了治療機會,也為病人家庭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很受大家歡迎。
3.4 積極主動的增強更年期婦女各種疾病的治療工作 社區老年婦女保健護理工作中,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更年期婦科疾病的治療。為此,社區保健護理工作人員要做好疾病的篩查工作,做好預防,同時有病一定要盡早治療。比如,近年來乳腺癌的發病有上升趨勢,亦必須注意防治。
3.5 組織有利于老年婦女健康的社區活動 老年人要想保持身體健康,必須進行必要的活動,社區工作人員要定期組織老年婦女們參加各種健身活動[4]。比如,各種老年操等等。同時,社區還要建立老年活動娛樂中心,讓老人有交流和活動的場所,這樣不但可以解決老年人的各種心理問題,還能增強他們的體魄,非常有利于其健康。
4 總 結
總之,只有不斷的加強我國社區老年婦女健康護理工作,不斷的提升健康護理的質量,才能讓老年婦女感受到溫暖,才能不斷的提升她們的生活質量。才能讓老年婦女朋友安享晚年。
參考文獻
[1] 李紀紅.社區老年人的康復護理[J].衛生職業教育,2008(23).
[2] 徐潔,周愛妹,黃盈碧.婦科老年患者術后并發急性精神障礙的原因探討及護理[J].溫州醫學院學報,2008(04).
老年精神科病房護理工作的對象是60歲以上的老年精神病患者,這些老年患者不僅患有各種精神疾病,表現為思維紊亂、行為異常、記憶力下降、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多伴發一些老年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偏癱、視力障礙等。老年患者往往對疾病的發展反應遲鈍,不能及時、準確描述身體不適。因此,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在夜間護理人員較少,患者情緒波動較大,一些軀體隱性癥狀隨時可能發生,這就要求當班護理人員有強烈的責任心,嚴密監護患者,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做出反應,杜絕事故隱患,使住院患者得到高質量的護理。以下是筆者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1 重視交接班工作,是防止差錯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
1.1 交接患者數 做到床頭交接,認真清點住院患者人數,做到準確無誤。
1.2 清點固定物品及藥品 病區搶救車內的藥品及用物,治療室內無菌物品、體溫表、血壓計、危險品如保護帶、剪刀、指甲刀、劇毒藥等,要做到值班嚴格交接,如果發現缺少應及時查清,以免影響物品和藥品的正常使用,亦防止危險物品被患者拿去作為自殺、自傷及傷人的工具。
1.3 患者病情的交接 夜班護士接班時要認真聽取白天患者的變化情況。對特護患者及新入院患者做到心中有數,如有新患者,應盡快熟悉其病史,是否存在消極、沖動、逃跑、軀體病等特殊情況,以便重點觀察。
2 做好生活護理,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質量
老年患者在衛生、飲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護士及陪護人員督促或協助,安排患者合理而有規律的生活,協助其按時起床、洗漱、進餐,使其生活接近正常規律。
3 經常巡視病房,嚴密監護患者
夜間查房要逐個觀察患者,又要抓住重點。要仔細觀察患者面色、呼吸及睡眠情況。對有睡眠障礙的患者,要為其創造安靜的睡眠環境,減少對患者的精神刺激,睡前為患者溫水泡腳,或喝一杯熱牛奶,避免飲酒、吸煙、喝濃茶及咖啡。對嚴重失眠者,給予藥物輔助入睡。對于后半夜睡眠不佳的患者,要提高警惕,因為有些患者醒來后不吵不鬧,再加上夜里比較安靜,容易使其胡思亂想,特別是精神病恢復期的患者想到病情時,容易產生消極觀念。一旦發現消極患者,要重點監護,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加強危險物品的管理。在交接班的時間內,也應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夜間病房一定要保持安靜,工作人員做到四輕:走路輕、關門輕、說話輕、操作輕。要密切觀察病房的情況,如有異常,立即巡視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