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平面構成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平面構成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平面構成論文

第1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立體構成需要以人類視覺規律以及材料作為基礎,以力學為主要的構成依據,將各種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進行排列與組合,形成一個新的立體空間造型,因此又將立體構成成為空間構成。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立體構成,能夠培養其空間想象能力、造型理解能力以及技術表現力等。同時,立體構成與平面設計之間也存在重要的關系,立體構成實質上就是在平面設計的基礎上添加空間造型,如果說立體構成是對造型、空間等的研究,那么平面設計就是進行立體構成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在平面設計作品中使用立體構造思想,就能夠有效的提升平面設計的立體感、視覺沖擊感等,給與觀賞者一個巨大的聯想空間。另外,在一些POP設計、包裝設計以及展示窗設計過程中引入立體構成概念,能夠提升設計的視覺效果,說明將二維的平面設計以及三維范疇中的立體構成有機的結合起來,就能設計出更好的作品。

二、平面設計與三大構成關系教學措施

通過對平面設計與三大構成之間關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三大構成對平面設計的作用極大,如何提高平面設計與三大構成關系教學效果是現階段相關領域人員致力研究的課題之一。筆者基于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提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建議:

1.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出發

有效的教學方針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在平面設計專業三大構成教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設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設計構思、感覺以及技巧。其中,在培養學生判斷力方面,主要指的是培養學生能夠在眾多設計元素中判斷與選擇出自己需要的元素。通常來說,平面設計者對元素的判斷依據自己的直觀感覺,但對于一些混亂復雜的藝術形象,還需要通過準確、科學、嚴謹的判斷。在學生創造性啟發方面,主要指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能夠從簡答的自然環境中找到設計的靈感。因此,需要加強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的訓練,讓學生對一些事物能夠產生靈感,然后通過對這些感覺的整理、提煉等,最終形成一個設計構思。如看到行駛過的汽車,就能聯想到汽車是由哪些線、點、面構成的等。一旦這些感覺出現需要及時的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后期的分析與整理。在學生表現技術的運用能力培養方面,就是通過大量的構成練習,培養學生對構成知識的運用,提高學生設計的技巧。引導學生將復雜的造型簡單化,用最簡單的方式將事物表現出來,充分的了解造型構成的方式與規律,通過手繪或電腦制圖的方式去表現。

2.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

作為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在學習三大構造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需要對平面設計與三大構成之間的關系充分了解與掌握,同時了解三大構成對平面設計的作用;第二,通過各種途徑與手段收集三大構成學習素材;第三,注重自我創造性的鍛煉,多學多看,將平時看到的平面作品、造型等進行分析,提取有用的元素。

三、總結

第2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關鍵詞:構成;立體構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園林景觀設計

目前,我國在構成藝術應用的研究較晚,極少有涉及園林景觀設計范圍的研究。因此,本篇論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我們如何了解構成藝術并探索三大構成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基本應用及設計手法,挖掘構成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潛力和應用前景。

本篇論文主要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采用文獻法、圖片支持法、比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最大限度、系統全面的剖析構成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表現。論文從論述構成藝術與園林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以及構成藝術中的幾大組成要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著手,闡述構成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為了使構成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能夠更好、更充分的應用,使園林景觀設計逐步走上生態化,多元化、特色化,論文也重點研究分析園林景觀設計與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等設計元素的關系,了解分析和吸收借鑒構成藝術的要點精髓。

一、構成的概念

構成就是按照一定的審美規律,從現代藝術設計的組合方式入手,表達人們喜聞樂見的視覺形象,達到人們喜愛的構成藝術。

構成藝術是任何藝術和設計的基礎理論,它存在于一切藝術和設計的領域。構成藝術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三部分。平面構成是以外表輪廓塑造內部形象,將不同的平面基本形體按照一定的規律在平面上組合成新的圖案;色彩構成,是從人對色彩的感知力出發,采用分析方法,把多種色彩作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間中的可變換性,按照色彩構成規律和構成之間的相互關系,創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過程;立體構成是以構成學為依據,以視覺效應為構成基礎,在三維立體空間中的構成,組合成美麗的新形體,是由二維平面形態進入三維立體空間形態的構成表現。以三大部分組成構成學。

二、園林景觀設計

園林景觀設計是在傳統園林理論的基礎上,由建筑、植物、美學、文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士對自然環境進行有意識改造的思維過程和籌劃策略。具體的講,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運用園林藝術和工程技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植物、營造建筑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造美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過程,使環境具有美學欣賞價值、日常使用功能,并保證生態可持續發展,它標志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和價值觀念,體現設計者的審美觀念。園林作為反映社會意識形態的空間藝術典范,它既要滿足人們精神的需求;又展現社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對保障人們良好休息環境、兼顧娛樂設施和精神層面的需要起到重要作用。

三、 構成藝術的基本要素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構成藝術是當代藝術中一種很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它廣泛應用于現代藝術及設計各領域。從討論構成藝術與園林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以及現代構成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出發,重點去研究和分析園林景觀的設計與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這三大設計元素之間的關系,闡述了現代構成藝術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1.平面構成與景觀設計

平面構成的最基本要素分別是:點、線、面。它是世間萬物形態的基礎,自然界所有的物體都離不開這三要素。它構成的原理是把這三個基本要素按照形態美的規律和法則進行創造性的組合構成新的物體,我們可以把上述三點要素置換成園林設計要素,比如可以把園林景觀中的景點、路線、區域換作成平面構成的基本要素:點、線、面。

景觀設計是由無數個點、線、面構成完整的園林景觀。景觀設計的主體思路就是點、線、面的設計和重組應用,點、線、面在景觀設計中要遵循一定的布局法則,按照合序、合理、和諧三個原則。利用平而構成的原理,使園林景觀形態富有生活氣息,點、線、面進行有秩序的搭配,使設計更為生動自然,合理性原則是在不違背大自然規律的環境下發展和重新設計,也就是說園林景觀設計必須順應自然發展。通過點、線、面的和諧搭配,園林景觀設計要在視覺上給人一種舒服新穎的感覺,這就是現代景觀設計的目標。

2.色彩構成與景觀設計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現代化社會,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觀念,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由此提出了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觀點,而這種結合衍生出新的藝術形態,這些藝術形態在藝術設計中都與色彩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掌握好色彩構成,對現代園林景觀設計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色彩構成一直都是應用于社會生活各領域,人們一睜眼就會感覺到色彩的存在,無論是自然物還是人造物都有各自的色彩相貌,這些色彩變化直接影響人的視覺、心理和行為,因此研究色彩構成不得不考慮其位置、空間、形狀、面積、肌理等方面。色彩構成是藝術設計的理論基礎之一,它與平而構成及立體構成的關系密不可分。在景觀設計的實際應用當中,色彩構成能夠體現出設計師對自己設計作品的色彩修養、創意思維和色彩魅力。

色彩的應用對整個景觀的空間感覺、舒適度、環境氛圍、使用率以及對人們心理和生理均有很深層的影響。如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感受,好的色彩環境會給人帶來舒暢愉悅的感覺。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色彩的應用具體體現如下:

利用色彩景觀對生理以及心理感知所產生的影響,再加上色彩在景觀設計中的整體和諧度,真正的達到以人為本、體現地域特色的生態設計理念。把景觀設計要素中的藍天、碧海、水系、山體、植被、地面鋪裝、建筑物等色彩的物質載體,再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背景和關學原理,進行有機的色彩組合搭配。此外,植物的色彩是隨著季節而不斷演變著的,我們在植物的配置中,必須很好掌握各種不同植物的物候期,進而對色彩變化規律進行配置,達到季節和構圖上園林色彩的變化和協調,從而形成優秀的景觀。

3.立體構成與景觀設計

立體構成是用一定的材料、以視覺為基礎,力學為依據,將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美好的形體的構成方法。立體構成與景觀設計之間是正與負的關系,還有形體之外的空間的美。立體構成的終極目的是為了鍛煉審美與空間邏輯,立構往往相當于景觀設計中的地形與空間變化,立體構成可以是場地中的某個雕塑,構筑物等等。一個好的立體構成不僅僅是形體本身的美感。立體構成重要的是通過設計創造意境,其重點是研究空間立體造型規律,創造立體和空間形態的一種造型活動,在現代景觀設計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構成藝術在景觀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令人深思,而我們該不斷學習和借鑒國外優秀的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理論和手法,與此同時又要繼承和發展中國的傳統園林藝術。構成藝術是指導景觀設計的基礎理論, 對景觀設計起著借鑒指導的作用。當今景觀設計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仍需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水平,總結設計經驗,積極借鑒其他成功經驗,以便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更好地運用構成藝術!(作者單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風景園林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黃英杰.周銳,J‘玉紅.構成藝術「M].上海:同濟人學出版社,2004.

[2] 李學峰.構成的創新理念與領悟[J].美術之友,2002, 04

第3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關鍵詞:職專美術,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和正確的美學觀念,提高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成為一個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在新課程中,國家把審美教育列入新世紀人才素質重要的組成部分,要求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美術教育對學生進行美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職專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提供給學生參與藝術欣賞和表現活動的機會,并在藝術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美術知識、技能。因此,在教學方面,美育強調學生的自覺參與和親身體驗。它的宗旨是審美育人。本文擬結合教學實踐,就職專美術課教學如何審美教育談談粗淺的看法。

首先,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審美基礎知識,提高審美能力

職專美術教材《美術設計基礎》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它共有三個部分:造型基礎;構成基礎;設計基礎。這些摘要的鋪墊。

1、“造型”是本教材學習的基礎。具體內容涵蓋素描、構圖、透視原理三部分。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認識、理解最基礎的知識。如線條、形狀、構圖、結構、空間、明暗、質感等,讓學生對“造型”藝術語言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開始對繪畫材料、工具、造型手段作最基本的介紹。如:如何拿鉛筆;如何畫線條;手腕如何運動;如何構圖;比例大小;透視規律;素描的主要種類等。結合圖例示范、講解,明暗素描中物體的三大面,五級調子的基礎知識;結構素描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設計素描中,線仍然是形體塑造和表現的重要手段。在課堂中通過臨摩優秀素描作品和靜物素描寫生,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經過動手實踐,學生對于繪畫的相關知識、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審美的體驗是生動和深刻的。也促發其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和要求。

2、“構成”是本教材學習的重點。碩士論文,職專美術。“構成”首先是一種造型的概念。所謂“構成”就是按照美學創作的原理,把一種物體形態分割成多個單元,又可以把多個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物體形態,這種從分割到組合,或從組合到分割的活動即是基礎設計的構成。學習構成不是目的而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學習構成一是方法(怎樣思維、怎樣設計、怎樣表現);二是找美感(美無處不在但需要發現,那怕是一點、一線、一面都有它存在的最佳視覺效果,根據具體的限制條件,充分表現其美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游戲來調動學生自主參與多角度思維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構成的起始階段,可以用一個小游戲來導入,告訴學生:假設每人10枚大小不等、顏色不同的棋子,請你對它們進行排列組合。比一比誰的排列方式最多,賽一賽誰的構思最巧妙。其實,在學生苦思冥想的時候,無形中已經步入設計的大門……。又如在色彩構成學習中,我采用欣賞評述的學習方式,結合色彩的基礎知識,如:固有色、環境色、光源色,三原色、三間色、復色、色相、冷暖色、色調等講解一些繪畫作品;同時也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搜集大量精美的平面設計資料給予學生啟發、引導,為其進一步認識色彩,感受色彩提供幫助。碩士論文,職專美術。此外,我還利用示范,加強直觀教學。在黑板上貼上水粉紙,作了相關的示范教學:三間色,不同的復色的調色練習;不同明度,純度的色彩調色練習;用調出的色彩作明度和純度的漸變練習;用和諧色和對比色作平面構成的一些練習。學生看到同一畫面,不同色彩比對產生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興趣和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紛紛動手去調色、上色,去嘗試、創作。他們收獲了知識、自信、體驗,更多的是快樂和對美的感受。

3、“設計”是有目的的策劃,是對前者的延伸與提高。設計廣泛地應用于名領域,如:建筑、工業、環藝、裝璜、展示、服裝、平面設計等。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在美學領域中,設計屬于工藝美術的范疇。本課程重點學習平面設計。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平面設計是策劃將要采取的形式之一,主要任務是利用圖形、文字、色彩、材質這四個核心元素和觀眾進行溝通,讓人們通過這些視覺元素了解設計師的設想和計劃。碩士論文,職專美術。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欣賞、分析案例來引導學生認識、了解設計師的構思和設計理念,以及表現手法,如對比、類比、夸張、對稱、主次、明暗、變異、重復、矛盾、放射、節奏、粗細、冷暖,等等;理解設計師如何把不同元素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在版式當中常常借助框架(也叫骨骼)。如:規律框架和非規律框架、可見框架和隱性框架。另外,字體和字型的選擇與搭配的好壞,是非常講究的。選擇字體風格的過程就是一個審美判斷的過程。在色彩這一元素的使用上,能體現出一個設計師對色彩的理解和修養。色彩是一種語言(信息),色彩具有感情,能讓人產生聯想,能讓人感到冷暖、前后、輕重、大小等。要善于調動視覺元素設計。最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實踐探索,教師提供一些作品圖片,根據作品主題分析設計師思想軌跡。例如作品中選用的表現形式,語言表達的角度,作品最終效果說明主題的力度等。根據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闡述。經過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較系統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藝術的形式美規律,在掌握設計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審美基礎知識,提高了審美能力。

其次,通過教學,引導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人雖有愛美的天性,但并非是人天生就懂美,會欣賞美,理解美。一個人只有在接受并掌握了一定的歷史、藝術等方面的教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素質,有了一定的人生體驗,情感、個性等方面逐漸成熟,才會較深刻地理解藝術作品,從中受到美的感受和啟迪。因此,實施審美教育,教師應在其基本意識建立后,進一步鞏固,提高學生對美的好奇、探索之情。促發其自覺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可以從引導入手,把握美感的多樣性。

1、精選大量古今中外美的藝術作品, 如:中國的山水畫、花鳥畫、油畫、版畫、水粉畫、水彩畫、素描、雕塑等,讓學生接觸、觀看、了解、賞析其色彩、線條、構圖、動態及整個形象的美,愉悅心情,開闊眼界,接受美的熏陶。

2、精選一些既美觀又實用的藝術作品, 如: 建筑、環境設計、室內裝飾、工藝美術等圖片和實物讓學生觀賞、評述。讓學生去注意生活中美的事物,將審美的眼光、意識從純藝術轉到實用性的實際生活中去,增強審美認識的趣味性、多樣性、實用性。碩士論文,職專美術。

3、精選一些“丑”的藝術形象,精心引導,讓學生從丑的形象,認識、了解丑的現實,并通過審美創造使現實丑轉化為藝術美。如羅丹的《美麗的歐米哀爾》(又名《老妓》)一個出賣肉體的,在她年老的時候,原先那豐滿、富于曲線和青春魅力的人體的美消失了,變得畸形、駝背、形同枯槁。在現實中,這樣的人體顯然是丑陋的。但是,羅丹就是通過這個丑陋的軀體,讓人們看到了社會對她的不公正的鞭苔、蹂躪與摧殘;還有米勒的《扶鋤的人》、朱耷的“白眼向人”的《荷花水鳥圖》、齊白石的“既嚙我果,又剝我黍”的《群鼠圖》等都這樣。其給人不是而是痛感(除作品的形式美外),要把握它的美需要經過深刻的思考,而一旦把握了這一藝術形象所體現的真理,雖有痛感卻仍然愉快,是更深一層的精神上的愉快。

最后,要鼓勵學生將審美融合到美術創作上去,融合到日常生活中去

這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在審美教育教學中,同時引導學生掌握表現美、創造美的基本功。如通過美術課訓練、練習,掌握素描、速寫、色彩、設計、手工制作等的畫法和制作方法,讓他們更為自如地表達出他們心中的美。

2、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創造美。如組織學生動手參與美化校園、布置教室、裝飾宿舍,營建整潔、優美、舒適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注意自身儀表的整潔大方,講究文明禮貌,做一個表里如一的人;鼓勵學生奮發向上、互助互愛,營建一個和諧進取的集體。讓學生的生活也充滿美。

3、為學生提供創造美、表現美能力的機會。如組織興趣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定期組織觀摩、比賽,給學生提供一個創造美、表現美的平臺。

總之,要通過各種途徑的審美教育,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創造美,讓美麗的藝術之花,盛放在學生生活的畫卷上。

參考文獻:

《美術概論》王宏建袁寶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美術教育》2007.2

第4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關鍵詞】四色猜想;變形三角形;變形幾何;四色定理

1.四色猜想產生的歷史背景

1852年,畢業于倫敦大學的格斯里(FrancisGuthrie)來到一家科研單位搞地圖著色工作時,發現每幅地圖都可以只用四種顏色著色.這個現象能不能從數學上加以嚴格證明呢?他和他正在讀大學的弟弟決心試一試,但是稿紙已經堆了一大疊,研究工作卻是沒有任何進展.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這個問題的證明請教了他的老師、著名數學家德?摩爾根,摩爾根也沒有能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于是寫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數學家哈密頓爵士請教,但直到1865年哈密頓逝世為止,問題也沒有能夠解決.1872年,英國當時最著名的數學家凱利正式向倫敦數學學會提出了這個問題,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數學界關注的問題,世界上許多一流的數學家都紛紛參加了四色猜想的大會戰.

1878~1880年兩年間,著名的律師兼數學家肯普(Alfred Kempe)和泰勒(Peter Guthrie Tait)兩人分別提交了證明四色猜想的論文,宣布證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認為四色猜想從此也就解決了,但其實肯普并沒有證明四色問題.11年后,即1890年,在牛津大學就讀的年僅29歲的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確計算指出了肯普在證明上的漏洞.他指出肯普說沒有極小五色地圖能有一國具有五個鄰國的理由有破綻.不久泰勒的證明也被人們否定了.人們發現他們實際上證明了一個較弱的命題――五色定理.就是說對地圖著色,用五種顏色就夠了.希伍德沒有徹底否定肯普論文的價值,運用肯普發明的方法,證明了較弱的五色定理.下圖為錯誤的四色地圖,圖中有黃、藍、紅、綠、白五種顏色:

2.四色猜想的通俗表述

四色問題又稱四色猜想、四色定理,是世界三大數學猜想之一.通俗的說法是:每個平面地圖都可以只用四種顏色來染色,而且沒有兩個鄰接的區域顏色相同.1976年借助電子計算機證明了四色問題,問題也終于成為定理,這是第一個借助計算機證明的定理.――以上這段文字是通過百度搜索找到的四色猜想與四色定理的通俗表述.

所謂“通俗表述”即缺失明確的數理概念和定義.數理概念的缺失,直接導致論題關聯的論點、論據、目標、方向不明確,難以想象100多年來競相角逐此論題的數學家們,如何理解四色猜想的論點、論據、目標和方向?而在缺失明確的論點、論據、目標和方向的前提下論證此題,就像偏離目標的車輛,車速越快離目標方向越遠.因而,求證四色猜想首先必須明確四色猜想的數理涵義,才能找準論題的論點、目標、論據,實施有效的求證.以下即根據四色猜想的通俗表述,明確四色猜想的數理概念和數理涵義.

3.四色猜想的數理涵義與概念

根據四色猜想的通俗表述,可明確出四色猜想的數理涵義為:

(1)因為通常使用的地圖均為有限平面,因而四色猜想通俗表述的“每個平面地圖”,即指有限平面.但如果局限于有限平面求證四色猜想,則此論題不具廣義性、規律性的數理價值.因而,論證四色猜想必須把有限的地圖平面擴展為無限平面――即擴展為任一無限平面.

(2)如果四種不同顏色在同一平面上,均只表示為顏色不同的線段,彼此相互銜接時即重疊為一條直線,只能把一個無限平面分割成2個平面.因而,要使四色猜想成立,4種顏色不能只表示為直線,必須表示為界限清晰的界限性平面.

(3)四色猜想通俗表述的“區域”即平面――指用四種顏色在同一無限平面上涂染而成的邊界清晰的界限性平面.根據幾何原理3點成面,最少邊線的界限平面即為三角形平面.因而,4種顏色在P平面上涂染成的界限平面的最少邊數為3,但任一種顏色涂染成的界限平面均沒有邊數限制,可迎合論題需要涂染為任意邊數、(面積)任意大小的N邊形.

(4)四色猜想通俗表述的“使沒有兩個鄰接的區域顏色相同”的含義為:1.用四種顏色涂抹成的界限平面可以為無限多個; 2.無限多個界限平面無間隙地相互銜接、卻互不相交;3.兩個鄰接的界限平面不能出現顏色重復;4.四種顏色涂染成的無限多個界限平面與同一無限平面的交角均為0――均重疊于無限平面上,構成無限平面的一部分,即以4種顏色不同的界限平面,無窮分割同一無限平面.

綜合以上分析出的四色猜想的數理涵義,即可明確四色猜想的數理目標與論題的數理概念:

數理目標:四色猜想為平面幾何題,目標指向平面分割;

四色猜想論題的數理概念為:求證用4種顏色構成界限平面(無形狀、大小限制,可為≥3的N邊形),分割任一無限平面,使銜接相連的界限平面顏色均不相同.

4.四色猜想證明

4.1.論題:求證用4種顏色構成界限平面(無形狀、大小限制,可為≥3的N邊形),分割任一無限平面,使銜接相連的界限平面顏色均不相同.

4.2.證明:

4.2.1.設P為任一無色的無限平面,4種顏色為黃、藍、紅、綠4色.

第5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隨著我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區域治安環境以及安全防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現代化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犯罪更趨智能化,手段更隱蔽,所以保證區域的安全必須從運用現代化的防盜報警技術。在現代化防盜報警技術中,紅外技術有四大優點:環境適應性好,在夜間和惡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優于可見光;隱蔽性好,不易擾;由于是靠目標和背景之間、目標各部分的溫度和發射率差形成的紅外輻射差進行探測,因而識別偽裝目標的能力優于可見光;紅外系統的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但有三大因素制約著其效果:目標的光譜特性;探測系統的性能;目標和探測口之間的環境和距離。所有探測技術的發展都有三個階段:a.探測信號的強度,得到目標的"黑白照片",這是初級階段;b.探測信號的強度和波長,得到目標的"彩色照片",達到中級階段;c.探測信號強度、波長和相位,得到目標的"全息照片",這才達到探測技術的高級階段。目前的紅外技術處于其初級階段的后期,正向中級階段發展,其標志是研制出了雙(多)色紅外探測器,得到了目標熱圖象的"彩色照片"。可以預計,今后雙色探測器將隨單波段探測器及其配套技術的成熟和市場需求的增加而加快發展,并將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1)集成化的雙色探測器有利用簡化系統結構,能充分利用半導體材料制備技術的最新成果,便于器件焦平面化,其中HgCdTe合金系和各種量子阱/超晶格材料系統將得到重點發展。(2)采用焦平面器件,更好的滿足系統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簡化系?統結構,降低成本。(3)為明顯的提高系統的性能,雙色探測器將向大面陣和長線列發展。(4) 雙波段系統將克服在光學設計和加工、信號處理和顯示等方面的困難,縮小體積、減輕重量等,以便擴大其應用范圍。 (5) 隨材料、器件和系統技術的進步,雙色探測器將向更多的光譜波段發展,既包括拓寬光譜波段,也包括將光譜波段劃分成更為細致的波段,以獲得目標的"彩色"熱圖象,更豐富、更精確、更可靠地得到目標的信息。

    課題研究目標、內容、方法和手段:

    本課題研究紅外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主要實現對象是被動紅外防盜報警探測器。其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主要包括對于硬件的構成以及軟件的接入進行描述。通過51單片機、驅動電路、傳感器、GSM等技術來進行設計與實現。

    設計(論文)提綱及進度安排:

    4月6日至4月25日

    分析題目查閱資料學習與畢業設計相關的知識

    4月25日至5月15日

    硬件實現、軟件編寫、進行方案論證

    5月15日至6月10日

    測試硬件、調試軟件撰寫畢業論文并征求導師意見,修改畢業論文,進行畢業論文的評議。

    主要參考文獻和書目:

    [1]張玉香.新型遙控接收模塊HS0o38〔J〕.無線電,1998,7

    [2〕高茹云.通訊電子線路仁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9。

    [3]李華.MCS-51系列單片機實用接口技術.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3年。

    [4尤一鳴等.單片機總線擴展技術.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3,11。

    [5]蔡軼.通用遙控解碼電路.電子技術1995 .1

    [6]施德恒,郭峰光譜識別型激光警戒系統述評激光與紅外l99929(l):9一13

    [7]盧萬欣,梁桂云,韓永林激光預警裝置激光技術199218(3):180一183

    [8]沙占友,王彥朋,孟志永等.單片機外圍電路設計. 北京: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9]周航慈.單片機應用程序設計技術.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

    [10]付偉激光告警中的多元相關探測技術紅外與激光技術1992(6):23一27

第6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關鍵詞:平面構成;現代廣告設計;應用

平面構成的認識來源于對自然科學以及對哲學的認識和發展,隨著對世界認識程度的加深,人類更加關注事物內部的結構變化,并且逐漸從宏觀認識深化到微觀認識,從造型藝術發展規律的角度來看,平面構成的思想和理念也在不斷發展。平面構成涉及點、線、面的各個構成要素,筆者將在下文中就平面構成的各個要素與廣告設計的關聯性做出具體分析,探索在廣告設計總如何應用平面構成。

一 平面構成運用于現代廣告設計的特點

隨著社會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廣告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為產品打廣告,起到廣而告之的作用,還在于通過廣告的藝術表現以及廣告的娛樂性,舒緩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壓力,起到休閑娛樂和調節氛圍的作用。現代廣告對消費者的購買活動產生著較大的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活動受自身興趣偏好以及購買力和外界因素的影響。構成是近代造型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其主要含義在于將不同或者具有相同形態的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單元。平面構成的對象主要是自然形態、幾何形態以及抽象形態等,將富有抽象性和形式感的平面空間元素進行藝術創作,再現產品特色的同時,提高廣告的整體創作藝術美感。

廣告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抓牢產品的特色,遵循美的法則和規律進行畫面重構,發揮平面構成的基本功能,把握平面設計的基本設計原則,突出產品本身鮮明的個性,從而讓需要推廣的產品能夠在眾多的產品脫穎而出。平面構成涉及到產品結構的多個方面,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來看都具有多樣性和多元性,尤其是平面構成的取材方面,涉及到多方面的元素,相比較傳統的平面圖案設計而言,更加具有開放性,改變了傳統平面設計中的制約性,更加具有現代化特色。

二 平面構成的點、線、面與廣告設計

平面構成作為藝術設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是指在二維空間范圍內的線條構圖設計,“結構自然,重構畫面”是平面構成中的重要方法,在平面構成中主要是運用點、線、面三個主要要素來構成整體的美感。平面構成是以人的直接審美體驗為基礎的,通過點、線、面的合理構成最終組合成最優的設計方案,在實用性的基礎上保持產品的造型美感。點、線、面各有自身的特征,不同的組合方式也傳達了不同的內涵,點、線、面的搭配創造出了不同的風格和藝術效果,展現了產品不同的造型設計。

平面構成的最終目的在于通過現實環境的再創造,將現實與藝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廣告設計中既要保持整體廣告可行性,同時還需要加強設計的藝術性,從而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總的來說,平面構成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特征:首先,平面構成的最直接的創作來源,來自于現實生活中人的直接感受,因此是一個來源于現實而又高于現實生活的創創作過程。其次,平面構成應用于廣告設計,是一個綜合了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的創造過程,將基于點、線、面的平面構成應用到廣告設計中去,是用概念化的抽象思維來藝術化現實生活;再次是平面構成的點、線、面是一種理性的活動,具有相對的自覺性和自發性以及意識創作性。現代廣告設計中應用平面構成,是通過借助圖形、文字以及照片等多元的視覺元素來增強整體設計的表達效果,有效的實現信息傳遞。

三 基于傳統元素的平面構成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當今社會是一個文化融合程度高,文化多元化是當今世界的突出特征之一,在多樣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下,我國的廣告設計作品想要在國際現代設計作品中有立足之地,就需要在吸收借鑒國外先進設計經驗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博大精深之處。平面構成過程中充分挖掘傳統元素,對于提升現代設計的整體文化底蘊,豐富歷史內涵具有重要意義。平面構成的基本元素在傳達廣告信息,突出產品特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合理設計各種文化元素對于提升整體藝術表達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文化元素包括了我國傳統宗教藝術、傳統人文美術、民間藝術、宮廷藝術等,這些元素大大豐富了我國現代廣告設計的文化內涵。我國傳統元素中蘊含著深刻的內涵,正是因為其自身蘊含的“意”而使得人們更加迷戀和向往。

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平面構成結合起來,大大豐富了現代廣告設計的內容及形式。傳統元素在現代廣告中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滿足現代人對審美的基本需求,提升現代廣告的整體表達效果,達到現代廣告創作廣而告之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平面構造中融入傳統元素,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體現了現代廣告設計的深厚文化底蘊。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審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現代藝術的追求也更加明顯,平面構成通過多樣性化的點、線、面的綜合,通過優化構圖,建立畫面的秩序美感,從而突出整體構圖的藝術美。現代廣告設計不僅要突出產品的特征,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廣告本身傳達的創意和藝術美感。平面構成的設計理念在現代廣告設計中的應用對于提升現代廣告的構圖美感具有重要意義,平面構成中的圖形聯想、重組等都對在觀眾心中創造新的生動畫面起到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明;創新思維在平面構成課程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平面構成在現代包裝與廣告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包裝工業 2000年10期

[3] 李;現代包裝與廣告設計中圖形的趣味性[J];湖南包裝;2000年04期

[4] 蔣忠華;精益包裝管理:跟包裝用戶侃包裝[J];包裝世界;2008年03期

第7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關鍵詞:蜂窩;蜂窩式鋼框架。

中圖分類號:V41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蜂窩式鋼結構(Cellular steel frame structure)是主要由蜂窩構件通過焊接或螺栓連接而成的新型鋼結構體系。蜂窩構件是對H型鋼或工字鋼按一定的折線或圓弧線進行切割后錯位焊接而成的新型鋼結構構件。蜂窩構件按開孔形式分類可分為:六邊形、圓形、橢圓形和矩形孔等。這種構件自重輕,抗彎剛度大,承載力高,構件截面高度可達到原來型鋼高度的1.3-1.6倍,在同樣承載力下比實腹式構件節約鋼材25-30%。

蜂窩式鋼框架結構,是一種將蜂窩梁與蜂窩柱,或蜂窩梁與實腹柱結合在一起構成的鋼框架結構形式。該結構形式不僅具有傳統鋼框架結構體系的優點,還具有蜂窩構件的自重輕等特點,蜂窩孔洞便于管道的穿越,增加了樓層的凈高,適用于多層與高層框架結構。因此,在蜂窩構件研究的基礎上,有必要對蜂窩鋼框架的性能進行研究。

一、 蜂窩構件的研究現狀

國外對蜂窩構件的計算方法研究較早.西方國家大多都將蜂窩構件的設計納入規范,其中日本鋼結構協會編制的《新版H型鋼系列》,前蘇聯規范(CHипⅡ23-81)中,英國鋼結構規范(BS5950),已經包含了蜂窩梁的計算公式。

國內對蜂窩構件的使用歷史也較長,50-70年代,鞍鋼、重鋼、攀鋼和首鋼等冶金企業已經少量地應用過蜂窩梁。迄今為止,國內學者已經分別對蜂窩梁的強度,剛度,穩定性以及對蜂窩柱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

2004年廣西大學蘇益聲對六邊形和圓形孔的蜂窩梁進行研究,提出這兩種蜂窩梁的強度以及穩定簡化計算方法,并編制了六邊形孔蜂窩梁的承載能力表,和梁的最佳擴張比、梁橋高度和梁墩寬度取值的建議。

2006年,沈陽建筑大學徐曉霞在碩士學位論文《蜂窩式壓彎構件彎矩作用平面內穩定分析》中,在考慮孔洞影響下,通過對比分析實腹和蜂窩壓彎構件,研究了蜂窩式壓彎構件彎矩作用平面內的穩定承載力,提出了其在彎矩作用平面內的設計方法。

2008年,沈陽建筑大學耿琳在碩士學位論文《蜂窩式壓彎構件彎矩作用平面內穩定承載力計算的試驗研究》中,通過實驗的方法,比較實腹式與擴高后蜂窩壓彎構件平面內穩定極限承載力,從而確定極限荷載的提高幅度;引入換算長細比,修正格構式壓彎構件平面內穩定計算公式,給出了蜂窩式壓彎構件平面內穩定的計算公式。

還有很多學者對蜂窩構件進行了研究,中南大學周朝陽提出了確定六邊形孔、圓形孔的蜂窩梁等效抗彎剛度的方法,提出了蜂窩梁等效剛度的合理表達式,并得到了腹板剛度折減系數表。哈爾濱工業大學吳迪、武岳對蜂窩梁跨度、孔間距、開孔率等參數進行了研究,提出了這些參數對圓形、六邊形孔的蜂窩梁的強度、剛度及穩定性的影響。哈爾濱工業大學邵永波、劉洪波、謝禮立進行了楔形蜂窩壓彎和懸臂構件靜力性能分析,得出了楔形蜂窩構件的近似計算模型。

二、 蜂窩式鋼框架的研究現狀

蜂窩式鋼框架結合了蜂窩梁與蜂窩柱的優點,必將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國內對蜂窩式鋼框架結構研究還少,從文獻上看,基本僅有沈陽建筑大學對此進行了研究。

2009年,沈陽建筑大學王健在碩士學位論文《蜂窩式梁-柱鋼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分析》中,對蜂窩式鋼框架在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進行抗震分析,研究了蜂窩式鋼框架結構的受理機理和破壞過程,延性、耗能能力。

2010年,沈陽建筑大學孫宏達在碩士學位論文《蜂窩式梁-柱鋼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分析》中,通過試驗研究和模擬相結合的方式對蜂窩式鋼框架進行分析。分析得到蜂窩式鋼框架具有良好的延性,抗震性能。并在試驗基礎之上,建立有限元蜂窩式鋼框架結構模型分析,得到在擴高比K=1.3~1.5時,蜂窩式鋼框架的剛度退化較為均勻,而且具有良好的延性。

2011年,沈陽建筑大學齊政在蜂窩式鋼框架結構擬靜力試驗的基礎之上,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模擬分析,對不同孔洞形狀,擴高比,開孔位置的蜂窩式鋼框架結構進行在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得出合理蜂窩梁開孔位置、擴高比的建議取值范圍。

(a) 蜂窩梁與實腹柱 (b) 蜂窩梁與蜂窩柱

圖2 蜂窩式鋼框架

三、 有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蜂窩構件的研究較多,而蜂窩式鋼框架作為一種新型結構,研究相對較少。為獲得蜂窩式鋼框架的性能,它們都還有有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1) 目前對普通截面的鋼框架結構分析方法越來越完善,而對蜂窩框架的結構分析方法還有待研究。

(2) 針對于蜂窩梁-蜂窩柱的蜂窩框架,框架柱擴高成蜂窩柱后腹板的削弱會造成蜂窩柱的抗剪強度降低,影響蜂窩式鋼框架結構抵御地震剪力的能力。因此,應該對蜂窩梁-蜂窩柱鋼框架結構進行進一步深入分析,研究其相對的孔洞關系,以滿足框架“強柱弱梁”“強節點弱構件”的設計要求。

(3) 蜂窩柱和蜂窩式框架節點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壞形式,通過改變孔洞參數形成強柱弱梁、強節點弱構件的合理抗震體系,考慮混凝土組合樓板的作用時蜂窩框架的抗震性能,影響多層多跨蜂窩式鋼框架結構抗震性能的因素,在蜂窩構件制作過程中產生的焊接應力對蜂窩式鋼框架性能影響等等更為復雜的力學行為尚無研究。

四、 結語

蜂窩式鋼框架相比較于傳統鋼框架,減輕了自重,降低了成本,當擴高比和孔洞位置合適,能達到框架“強柱弱梁”的要求,這種新型的框架結構形式,建議可在以后的工程中采用。

References

[1] 2011賈連光, 王健. 蜂窩式梁-柱鋼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分析[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 孫宏達. 蜂窩式梁-柱鋼框架結構抗震性能分析[D]. 沈陽: 沈陽建筑大學. 2010

[3] 李成. 多層抗彎鋼框架的結構影響系數和位移放大系數[D].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08

第8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360度績效評價,雷達圖,應用

 

360 度績效評價 (360-degreefeedback) 又稱多評價者評估(multi- later assessment)多源反饋系統(multi- source feedback MSF)或全方位評價(full circle appraisal),它是由被考評者的上級、同事、下級和(或) 客戶(包括內部客戶和外部客戶) 以及被考評者本人分別擔任考評者,從多個角度對被考評者進行360 度的全方位考評,再通過一定的反饋程序,促進被考評者完善自己的工作行為并提高工作績效。在國內,360 度績效評價也被稱為360 度績效反饋評價、全方位反饋評價或者多源反饋評價等。

近十幾年來,以360 度績效評價為核心的績效管理體系開始風靡全球。在《財富》雜志評選出的排名在前1000 位的企業中,有近90 %已將360 度績效考評方法用于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如IBM、摩托羅拉、諾基亞、福特、迪斯尼、美國聯邦銀行等。我國許多著名企業也引入了這種績效評價工具,如聯想、金蝶軟件等。

360度績效評價之所以得到如此深受國內外企業青睞,主要歸功于其是通過對一個個體可從多個角度評價,有效的規避單一主體評價結果受制于評價的偏見和武斷的影響,能夠得出更有效和更可靠的結果管理論文,即有較高的可信度和效率。360度績效考評從多角度評價的理念,決定了在應用需要中對多維度的變量進行數據處理,由此,對多個變量進行綜合處理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

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多種多樣。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別分析法、聚類分析法、典型相關分析法、主坐標分析法等都先后被人們應用于各類的綜合評價活動中。這些方法的種種優點不再贅述,,但總體給使用者的感覺是技術性太強而形象化不夠,,本文擬從可視化的角度對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在綜合評價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雷達圖法概述

1.多變量的可視化

圖形是直觀了解、認識數據的一種可視化手段,如果能將評價中的數據直接顯示在一個平面上,便可一目了然地看出所分析變量間的數量關系。由于在綜合評價中涉及的指標往往很多,多變量數據的維數通常都大于三,而觀測三維以上數據又存在一定困難, 若有一種方法可以把高維數據投影到二維空間去,并且在投影過程中不會過多地損失原有數據的信息,就可以使用通常的方法在平面上畫出這些高維數據圖形來。

多變量的可視化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從研究成果看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使高維空間的點與平面上某種圖形對應,這種圖形能反應高維數據的某些特點或數據間的關系;另一類是對多變量數據降維處理,在盡可能多地保留原始信息的原則下,將數據的維數降為二維或一維,然后再在平面上表示,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就屬于此類方法。

雷達圖就是一種多變量可視圖形,也稱星形圖,它屬于第一類可視化方法。

2. 雷達圖

雷達圖早期多應用于經濟財務領域,如財務報表的分析,后因其簡潔、精確、可操作性強等特點而倍受關注, 是一種能夠用定量指標較好地反映出定性問題的模型工具。

雷達圖中,每個數據都有一個獨立的單一數值軸,坐標軸呈輻射狀分布在中心點周圍, 把同一數據序列的值在不同坐標軸上的點用折線連接起來所形成的多邊形就是雷達圖管理論文,用來比較若干個數據序列指標的總體情況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3. 評價的基本思想

利用雷達圖進行綜合評價的基本思想是:

首先,確定需要分析的對象和分析的目的,選擇分析的各個評價對象的評價指標,這些評價指標與分析的對象密切相關,必要而且充分地支持分析目的。

然后,以評價值的最大值為半徑畫圓, 并以評價指標數N 等分圓周, 從圓心出發畫N 條坐標軸,每條坐標軸表示一個評價指標;

最后,在每根放射線上標注出等距離的刻度,研究每一個指標可能的水平等級,以明確的數字區分水平等級。將每個測評指標的評分結果標注在相應的坐標軸上,并把各軸上的點連接構成最終的雷達圖。

為了使評價結果更具綜合性和客觀性,在繪制雷達圖時,首先將各評價指標的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定量評價結果在各評價指標間的數量差異。運用雷達圖解釋分析結果,重點關注那些差距最大的領域。

二、360度績效評價中雷達圖的應用

一般常見的360度績效評價的應用是對于不同的評價者賦予不同的權重,然后加權求和得出最終綜合評價分值。這樣的評價雖然能綜合反應一個員工的績效但無法反應導致員工總體評分波動的原因,不利于進行績效診斷。

基于工作績效的多維性,不同評價主體觀察到的是績效的不同維度,對于同一個員工的績效評價的結果必然會因評價主體不同而不同。績效評價的結果不是評判員工的優劣,而是為了提高績效。評價結果中全面反映員工績效結果必然有利于這一目的的實現。利用可視化效果好的多元統計方法成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然選擇。

在360度評價中,以不同評價主體為不同維度繪制出雷達圖,可以直觀的反映出不同評價主體對同一客體的評價結果,形成不同類別的“臉譜化”的評價結果。具體繪制過程包括一下步驟:

1.確定三個同心圓。中圓的圓周表示評價主體評價結果的中值;外圓的圓周表示評價結果的最大值;內圓的圓周表示評價結果的最小值。

2.劃分評價指標軸。用評價指標體系對圓周(360 度) 作N 等分,N等與選擇的評價主體的類型,得到N 個坐標軸,每個坐標軸代表該體系的第N 個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

3.將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分進行標準化處理。利用公式:

Xi=(xi-xmin)/(xmax- xmin)

來計算每一個指標的標準化數據。

其中: Xi 為第i 個評價主體標準化后的數據; xi表示第i 個評價主體的實際評價結果, xmin表示同一評價主體評價結果的最小值管理論文, xmax 表示同一評價主體評價結果的最大值。

經過上式處理后,統計數據被規范到[0, 1]之間。

4.將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標在圖中適當位置,并連接各點成為一個多邊形或曲邊多邊形。

具體如下圖:

從以上四個雷達圖可以看出: 員工A的評價結果幾乎在各評價主體的評價值都是最大值,評價結果所構成的多邊形向外明顯擴張,說明該員工工作績效突出;員工B的自我評價績效結果突出,但其他主體評價均低于平均水平;員工C的多個主體評價均高于平均水平,但下級評價結果低于平均水平;員工D 各評價主體評價均低于中值,評分結果構成的多邊形向圓心明顯收縮,說明該員工各方面的績效水平較低。

雷達圖不僅綜合反映評價對象的好壞,更直接表現了其在單個指標上的優劣。如圖1 中的員工C,雷達圖屬于擴張型, 但它在下級的績效評價值靠近圓心,說明它在這方面具有很明顯的劣勢,可能在工作方式、下屬培養等方面存在問題。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雷達圖直觀地看出員工那些方面較好, 那些方面較差, 并制定出相應的措施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利用各績效指標評價值所連接成的多邊形,雷達圖實現了各員工間的橫向比較,通過對多個維度的評價結果描述和比較, 直觀地表征了被評價者的績效水平。雷達圖還可以利用多邊形的相似性對評價對象進行主觀聚類。本例選取的4 名員工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數據,可以不同類型的雷達圖對不同員工進行“臉譜化”。然后根據不同類型的“臉譜”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有針對性的改善組織績效。

對于雷達圖在360度績效評價中的應用還可以進一步細化的不同主體的評價指標,每個坐標軸代表一個指標,多邊形的每個頂點代表不同指標的評價值。如下圖,使評價結果更加清晰明了。

三、雷達圖在360度績效評價中的應用價值

1.描述直觀、形象。

雷達圖為多因素評價方法,適合于在二維平面上直觀、形象地反映多個指標的變動規律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通過疊加不同形狀的雷達圖,可以直接判斷出績效評價結果的整體分布情況及優劣態勢。

2.便于績效反饋。

一個有效的績效管理體系必然具有通過持續不斷的績效反饋不斷的提高績效的功能。而此項功能的實現依賴績效反饋的有效性。在績效反饋中利用可視化的雷達圖,一方面可以改善被評價者對評價結果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績效反饋面談更有針對性,均可有利于提高績效反饋的有效性。

3.有利于人力資源開發。

績效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功能模塊,其評價結果可作為其他功能模塊開展工作的依據。在360度績效評價中管理論文,不同的評價主體觀察到的是同一評價客體的不同方面績效,通過雷達圖可以直觀的看出員工那些方面的績效低下,需要進一步的培訓開發。

4.提高了管理措施的針對性。

利用雷達圖對360度績效評價結果進行處理,將員工的評價結果“臉譜化”。不同“臉譜”代表了不同績效類型的員工,通過對雷達圖“臉譜”的聚類,可將員工分成不同類型,便于針對性的管理。

5.易于推廣。

將雷達圖應用到360度績效評價中,使績效評價走向簡明、直觀、快速。具有重大的價值。雷達圖為找出影響員工工作績效的關鍵因素提供了簡明直觀的依據,便于績效管理工作的進行,其推廣應用必然受到專業人士的歡迎。

四、結論

本文在多元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從可視化角度出發,將雷達圖法引入到360度全方位績效評價之中, 建立評價模型,并給出了不同評價主體評價數據的標準化方法。通過把圖形引入績效評價其中,使得評價更具說服力。雷達圖能夠非常直觀地反映評價對象在各個不同績效維度上的相對優劣勢,是360度全方位績效評價中分析問題的非常好的輔助工具。

參考文獻:

[1]石金濤、魏晉才.績效管理[M] .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138~140.

[2]付赟、方德英.雷達圖法在綜合評價中的應用研究[J]. 統計與決策.2007(24):176-177

[3]李明、易匠翹.雷達圖在發展性評價中的應用[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4(12):162-163

Radar graphin the 360-degr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第9篇:平面構成論文范文

【關鍵詞】形態構成 書籍設計課程

形態構成藝術是時代的產物,其理論經包豪斯學院實踐,同時受各種現代藝術流派的影響,如荷蘭風格派、構成主義、達達派、抽象主義等,逐漸成為符合當今時代需求的設計藝術理論與應用原則。幾十年來,包豪斯設計理念與系統在西方影響極為廣泛,因此其構成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包豪斯正統性。以點、線、面為主,運用線的黑白對比使視覺形成脹縮感。在東方,日本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受其影響,利用線條、基本形態等,在分割與填色上設計出獨具東方特色的元素圖案。總而言之,構成是研究視覺語言及其構成規律的學科,是各類設計學科的共性設計語言。把它運用到現代平面設計重要門類之一書籍設計課程中,從點線面運用、色彩、空間、質感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能更好地體現書籍的外在形態與內在結構。本論文立足于形態構成的應用研究,重點研究在教學上三大構成影響書籍設計的方式及其風格上的關聯性,從而展望書籍設計未來的功能與形態。

1 點、線、面展現書籍頁面功能

點、線、面是書籍課程中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也是組成書籍版式中的重要元素。眾所周知,“點”不具備長度與寬度的概念,它是構成元素中最小的因子,是一切自然形態的基礎。巧妙地利用點,可以在書籍設計中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效果。“線”則是點的運動軌跡,它有長度但不具備寬度。線在書籍設計中發揮著連接的作用。“面”相對于“點”而存在,它面積大且形態多樣。不同種類的面有著不同的性格特點,所形成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點線面是組成書籍頁面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圖像、文字的重要表達。點線面的整合往往影響書籍整體的版式編排,體現書籍頁面的功能。深受包豪斯影響的設計師奇措德于上世紀20年表其專著《新版面設計》,對舊字體舊版式進行了強烈抨擊,并闡述了現代構成風格對書籍版式的影響。他的眾多書籍設計作品被書籍設計課程作為范例進行講解。其作品深受包豪斯、構成主義及風格派的影響,書籍版式中往往采用非對稱式的縱橫編排,多采用幾何圖案,利用字體大小的不同創造視覺流程,形成強烈的構成韻律感。他的作品在當時引起了設計界不小的震撼。又例如《版面元素》一書中,字母形成的點、幾何的線,以及由字母群形成的面形成了簡潔鮮明的點、線、面構成形式,具有強烈的功能主義特點。

2 色彩與空間體現書籍整體形態。

書籍設計語言的組成元素除文字與圖像之外,色彩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元素之一。圖與文的體現正是前文所闡述的點線面綜合運用,而色彩則是表達書籍含義與傳遞感受的多棱鏡。在構成要素之中,色彩的表達有著不同的情感傾向。例如色彩之間的冷暖差異,紅色顯得活躍、豪爽;藍色則抑郁、沉重。黃色代表愉悅、耀眼;綠色則自然、寧靜。每種顏色不同的視覺感受也給書籍帶來不同的視覺效果。在教學中需要重點強調,設計書籍時要根據書籍的主題來準確選擇顏色,以達到和諧的效果。然而色彩的選擇取決于它自身的飽和度與亮度,也取決于它在版式中所占據的位置與面積。例如呂敬人先生設計的《中國文化通志》,這是一百部系列的套書設計,既要把握統一的色調又要突出本書的內容。此書的設計以三種漸變色條為一個分割單位劃出10個部分,為查閱方便,每卷以色相的冷暖演化為每卷的色彩基調來區分卷名。又如《敦煌全集》一書,其色彩把握取決于敦煌藝術最典型的色彩特征――敦煌紅。把敦煌紅與敦煌青石壁畫中的色彩變成本書的色彩基調,以體現該書鮮明的民族內容與地域特色。色彩的運用是一門學問,需要敏銳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理性的判斷能力,才能真正體現它存在的價值。

立體構成對于空間的掌控與把握同樣體現在書籍設計之中,并成為書籍形態中重要因素。書籍設計的多樣性在于它不僅僅體現的是平面的二維設計,還有重要的三維立體呈現效果。書籍是實實在在的立體物,當人們閱讀書籍時,隨著書頁的翻動,從封面至封底,由書脊到環襯,經扉頁至內頁,在讀者的視線下,書有著不斷變換的空間關系。因此書籍不僅僅是二維的展示,更是類似于一棟建筑的三維綜合體。

形式構成中立體構成是對多向度空間的一種體現,它不類似于平面及色彩的純視覺性與平面性,其構成形態是任何角度都可觀看,并具有觸摸性。在書籍設計中體現在書籍外在結構的三維立體效果以及書籍材質的觸感。例如《廢墟與輝煌》一書中,作家將古格文明以畫、照片和文章的敘述方式匯集成書。書籍外在函盒以的地域風情為主要特征。函套封面用當地日月汶為主體,以銅件和藏族特有的棉紗帶作為函套盒蓋的配飾,以體現藏文化的視覺特征。又如《中國印》一書,該書主題介紹08年北京奧運會建筑與場地。全書外觀結構利用水立方建筑特點做出縮小版書籍結構空間造型,內頁以鳥巢建筑形態做立體鏤空處理,展現了極強的空間構成書籍設計形態。

3 材質成就書籍內在質感

立體構成是書籍設計的前導課程。立體構成是通過材料來實現的,材料的體驗是立體構成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書籍的最終完成也要通過紙張及材料的運用才能成就書籍最終的質感。隨著社會的進步,材料的領域也不斷地擴大與復雜化。對于器物而言,材料是基礎,是不可或缺的物質支撐;對于書籍設計而言,材料的選擇是一種創造。根據不同質地,材料可分為動物、植物、礦物質三大類。以樹皮加工造成的紙張;以動物毛皮做成的羊皮、牛皮;以礦物質提煉出的金屬、pvc等都是獨具代表性的書籍材質。經社會的演變與發展,書籍的材質也在經歷著不同的變化。西方,從古羅馬人使用的蠟板、埃及人采用的紙莎草紙到歐洲廣為流傳的羊皮紙;東方,從甲骨、石頭的應用到竹木、簡帛、紙張的過度更替,每一種材質都代表著當時書籍的發展歷程。材料種類繁多,其性質也是多種多樣的。紙是書籍中最基本與最常見的材質選擇。它質地輕盈、吸水性強、易于折疊、成本廉價、便于攜帶,因此,至今紙張依然是書籍設計表現的重要載體。羊皮、牛皮等材質由于其耐磨、堅韌等特點,常常被用于精裝書封面的材質選擇。金屬、pvc等材料在書籍中起到裝飾、點綴以及支撐等作用。如在教學上的經典案例《馬克思手稿影真》一書,在書籍材質中運用了紙張、木板、牛皮、金屬等材料,它以眾多材料的結合以及印刷雕刻等工藝來演繹一本新形態的書籍。其封面采用不同質感的木板與皮革,在上面雕出細膩的文字圖像,給人以不同的視覺和觸覺感受。書脊上用皮繩打孔穿線,既表現樸實無華之美又具備實用的保護功能。又如《無處不在的紅白藍》一書,其內容表現編織袋這一主題。在書籍的外包裝及封面均采用主題編織袋這一材料,強化主題內容的同時,讓讀者能近距離感受主題材質,該書內外統一的書籍形態強化了主題的表達。

綜上所述,三大構成中點、線、面、色彩、空間、材質等重要因素在書籍設計中的應用完全體現了書籍外在結構與內在形態,兩者完美的融合以體現神形兼備的書籍設計作品。展望未來書籍設計功能及形態,形態構成要素將與書籍設計結合得愈加緊密。無論傳統書籍或在當今電子與網絡時代下的產物――電子書籍,都將受形態構成影響。教學中不能忽視電子書籍這一內容,在電子書籍中,點、線、面、色彩等因素同樣決定一本書的功能與形式,并且點的重復與大小漸變;線的粗細變化與排列;面所組成的矛盾空間與視線錯覺可體現空間的縱深感。書籍作為一種傳承人類文明的載體,延續至今。它向人們展示傳統與未來,書籍設計的目的應該是符合時代對美的感受并通過書籍這一載體,準確傳遞書籍內容信息并獲取人們的視線和內心。在現代主義風格和新時代的影響下,無論批量生產的傳統書籍或廣為流傳的電子書籍,快速與便捷成為時代的要求與功能性理念,而現代主義風格恰恰適應這種生產形式,作為現代主義理論上形成的三大構成也必將在不同書籍設計中廣泛應用,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和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呂敬人.書藝問道[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

亚洲韩欧美第25集完整版| av片在线观看免费| 加勒比一区二区无码视频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好看有码| 中文字幕 人妻熟女| 熟女人妻水多爽中文字幕| 99精品国产再热久久无毒不卡| 日韩精品区一区二区三vr|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天堂网| 污网站大全免费| 99视频偷窥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大尺度动作在线观看一区 | 欧美变态口味重另类在线视频|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第一页 |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人妻无码中字在线a|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蜜桃 |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午夜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京东热| 亚洲区一区二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福利视频234区 | 欧美gv在线观看| 99re视频在线| 欧美亚洲h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区| 久久精品一偷一偷国产| 丝袜 亚洲 另类 欧美 变态| 大陆国语对白国产av片|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专区|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乱来乱子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国产在线拍揄自揄拍无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