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二語文期中考試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節奏;英語
一堂高效幸福的課堂不僅要求老師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備好課,課堂上巧妙的導入,合理的教學環節,豐富的教學活動,有效的鞏固練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我們往往忽略了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對一堂課的影響。廣東教育出版社高慎英教授主編的 中提到課堂教學節奏,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具有一定規律性和重復性的教學變化形式。不同的節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適宜的節奏,有促進教學的積極作用;不當的節奏,則對教學產生消極的阻礙作用。我們目前的英語課中往往存在兩種極端的現象,一是高密度,大容量,一堂課讓學生精神高度緊張,學得是囫圇吞棗;再就是另外一種課堂上熱熱鬧鬧, 教學設計過于花哨,而學生學生注意力過于松弛,實際所得知識甚少。這兩種課堂都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把握合理的教學節奏,讓學生在張弛有度中習得知識也是創造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快慢相間,動靜相生的教學節奏。
高中英語課堂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高密度,大容量,尤其在閱讀課中,更是要求學生要在短時間內從課文中獲取大量的信息,以便為語言的輸出做準備。因此老師上課的節奏通常很快,但是如果教師一味追求課堂上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規律,結果老師心滿意足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學生一堂課一頭霧水,似懂非懂,其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通常我們一堂課在舊知識的復習,新課的導入,簡單及表層問題的理解,教學環節的銜接和過渡等方面要求教學節奏較快,而教學的重點難點方面要適當放慢教學進度,增加有效的練習來幫助學生攻克難點。例如在教授新課標人教版高二語閱讀The United Kingdom一課時,我當時設計的課堂導入是利用quiz的形式快速呈現和英國文化相關元素的一系列問題和相關圖片,學生在緊張熱烈的競猜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緒高漲,思維活躍,在對英國文化粗略了解后, 最后一個競猜題What's the English version for "U.K"' 學生對此有不同的翻譯,為什么有各種各樣的翻譯形式,這就引導學生關注文章標題"puzzles in Geography", 進入本課的閱讀環節,學生帶著問題轉入靜靜的閱讀,也就進入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即通過聽說讀寫等語言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生的整體理解、判斷、歸納推理等能力。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減緩教學的坡度,筆者設計了多層次、多形式的訓練,確保課堂設計層次分明,節奏快慢結臺,講解詳略得當,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二 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形成張弛有度的教學節奏
一張一弛,乃文武之道。學生一節課45分鐘注意力高度集中顯然是不可能的,而過于松散的教學節奏,學生也會覺得課堂索然無味,更糟糕的是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學生的紀律問題。這就要求老師在一節課中,要根據教學的重難點,學生注意力的分配時間來創設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將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張弛有度中,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傳統的授課方式就是從課文中摘取和本單元有關的語法例句,直接告訴學生所講述的語法項目,然后通過反反復復的機械性的操練,甚至把近十年的有關這個語法項目的高考題,讓學生進行幾十道題目甚至上百道題目的訓練,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注意力非常容易轉移, 結果語法課耗時過多而收效甚微。所以老師在講授語法課時,更應該根據學生注意力的分配時間,設計高效豐富的課堂活動,構建張弛有度的教學節奏。例如在設計"虛擬語氣"的語法教學中,傳統的教學一般是先講解概念,然后進行語法操練。一堂課就是一個節奏,做題講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節奏中很快就會疲勞。我試著既保留了傳統的語法教學的高效的語言操練,又同時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體會虛擬語氣在生活中的應用,當時學生剛剛期中考試完畢,有的學生考試不太理想,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Suppose you didn't do well in the mid-term exam, so you regretted what you had done. Please write a poem at least five lines with the title "Only if I studied harder" using subjunctive mood structure". "Only 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done ..."。這堂語法課一改過去的單調乏味,既有學生的觀察討論,總結規律,又讓學生體驗語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同時學生也獲得了在高考中的做題技巧。課堂上我在緊張的高密度操練的同時又穿插輕松活潑的小組活動,一張一弛,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法的幸福和樂趣。
三,利用教師語言的抑揚頓挫,創建和諧有序的課堂節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素養還有一個方面,談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這就是教師語言修養問題。" 教師語言修養不僅包括有聲的語言,還包括無聲的肢體動作。試想課堂上老師一直高聲講授,學生的大腦皮層會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而聲音一直低沉,也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現代生理學表明,人在一種單調的聲音的刺激下,大腦皮層很快會進入抑制狀態,所以在英語課堂中,老師優美的語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疾徐有致的語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我曾經多次觀察過語音語調優美的英語老師的課堂,學生會不自覺地去模仿老師的語調,這對學生語感的促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另外一方面老師的肢體語言即一些非語言性的因素也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節奏。我現在仍然記得高中時的一位語文特級老師,課堂上給我們的教學指令就是一揚手大家就開始背誦,手放在嘴上一示意,學生的討論或背誦就立刻安靜下來。這些無聲的教學語言形成的和諧有序的教學節奏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一堂課,猶如一臺戲,一部電影,一本小說,應該有引人入勝的開端,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有激動人心的,也有令人回味的結尾。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教學語言平鋪直敘,教學環節過渡拖沓冗長,教學內容重難點不夠清晰,教學節奏毫無變化,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在課堂上的幸福感也就會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老師感嘆學生沒有激情,學生也可能覺得老師的課課堂毫無樂趣,所以錯落有致,張弛有度的教學節奏在促進高效幸福課堂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我們教師所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62-205.
[2]陳琳,王薔,程曉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28-145
[3] 高慎英 劉良華 有效教學論 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