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三的語文課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三是高中學習的最后一個階段,同時也是備戰高考的關鍵時期。從傳統的高三教學理念上看,高三課程應該是“復習為主,練習為輔”的回顧課程,既不需要“花式各異”的教學方式,也不需要進行更龐大、繁雜的“高考外”知識信息學習。尤其是語文的高三課堂,充斥著無止盡咀嚼“老舊知識”以及各類“高分作文”規范格式的無味氣氛,沉悶且低效。要真正實現高中語文最初的教學目的,并通過“質”的提升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勝,必須以現實為基礎,著手于改善日益偏離正軌的高三語文教學模式。
一、高三語文復習課普遍存在的問題
語文作為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之一,對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培養以及品德素質的形成均具有較為重要的影響。語文同時也是高考的重點考試科目之一,在達成情感教育目標以外,也要致力于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績。然而,高三語文復習課堂的現狀卻令人堪憂。首先,經過前兩年的語文學習積累,學生需復習的語文知識已經形成一個“點多、線長、面廣”的體系,繁重的復習任務使得學生在復習課上出現倦怠、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影響復習的質量和效率;其次,由于高三語文復習內容較為穩定,無更多新鮮知識的講解和教學,教師既沒有形成“復習教學創新”的理念,也沒有在課堂上采取更多教學策略,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另外,高三階段的教師和學生都較易在“分數”與“知識”兩者的把控中失衡,過于重視“高分套路”教學以及極端追求新知識,在高三語文復習階段均屬于不明智的行為。以上現象在當前高三語文復習課上較為普遍,在降低語文課堂活力的同時,也對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二、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活力的有效應對之策
針對以上總結的幾方面問題,筆者經過思考和分析,并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幾方面提高高三語文復習課活力的有效應對策略,具體如下。
1.“重體驗,輕任務”,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
高三語文復習課堂內容一般包括語文基礎知識鞏固、古代文言詩詞識記、閱讀理解能力鍛煉以及寫作技巧和能力培養等;且每個部分均包括大量的分支知識體系,學生在復習時容易產生期望效能降低的現象。對此,教師可在復習課堂上走“重體驗,輕任務”的教學風格,通過靈活轉換復習課堂形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進行語文基礎知識復習時,可采用分組競賽的形式提升課堂活力。例如,為提高學生“詞語字形辨別”類題目的答題準確率,教師可在復習課前先使學生在10分鐘內快速瀏覽已經學過的100個常考易錯字形,如“玷污”“嬌生慣養”“嚴厲”等;將學生分為若干競賽小組,每一回合均由一名學生代表參加;利用投影儀等教學設備重現100個常考易錯字形,平均每回合20個字形;計算每組學生完成100個字形辨認任務的時間,并對其正確率進行總結。該競賽式的復習方法要求教師具有較好的課堂活動掌控能力,可在提高學生對零散基礎知識的記憶水平基礎上提升課堂活力。
2.著眼于教學創新,先提質,再提量
“題海戰術”是多年來高考備戰過程中永不褪色的戰略之一,但“提量”策略的盲目實施極易適得其反。因此,教師應走出傳統的“高三教學模式”,重新著眼于教學創新,做到保證復習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上,理性應用“題海戰術”。
同樣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在閱讀理解的復習教學課程中,教師可對短文閱讀的方法、思考框架、答題思路等模式進行創新。在高考現代文閱讀理解部分中,通常要求學生先進行問題的初步瀏覽,并在文中做好問題的定位標記,然后閱讀文章,分析問題。而在復習課上,教師可采用“術業有專攻”策略,在多篇現代文閱讀中提取相似段落,并針對段落進行常考題型設計,使學生通過快速段落閱讀進行答題,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思路建構答題的準確性。在確保學生段落閱讀答題質量的基礎上,再合理實施“題海戰術”,從而達到復習目的。
3.合理避開“套路教學”,重回素質教育正軌
“套路教學”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可作為高考學生的備戰利器,然而,教師一旦將“套路”以原本的形式授予學生,則將導致“教”與“學”均誤入歧途的局面。因此,教師應采取“合理避開套路教學”的策略,在保證高三語文復習效果的同時,重回素質教育正軌。
連續幾年擔任高三畢業班語文教學工作,接手一個新班時,發現很多學生作文基礎較薄弱,并且總有寫作畏難情緒,有時800字的作文都寫不完。另外學生分析素材、充實文章的能力也不強。經過摸索,筆者采用 “時事評論”進行片段作文教學,高三開學初的作文訓練只要求學生寫300字的段落作文,就一則時事素材提出一種觀點并發表評論。經過多次訓練,我又把時事評論的寫作同課前三分鐘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輪流在課堂上做“新聞主播”,每天一期。活動旨在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包括提煉觀點、積累素材、磨練思維、學會分析等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課堂演講能力。
1.提前布置,確定內容。新聞播報的內容是一則時事評論。區別于一般的新聞主播,筆者要求學生不能只播報新聞素材,而且要有觀點、有闡釋、有分析、有結論,播報內容的格式要符合規范的議論文主體段落寫作模式,字數350左右。不搞突然襲擊,按座次表輪流進行,可提前準備并經老師面批。
2.充分準備,說話流利。要求脫稿,一方面能提高學生的記誦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在反復背誦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每一次背誦都是一次學習的過程,也是一次提高的過程,自己思考過、播報過的素材即使到了考場也不會因為緊張而忘記。 在講的時候要求做到語言流利、普通話標準,同時要求站在臺上時儀態大方、聲音洪亮。
3.同學簡評,指出優劣。教師教會學生評價他人是很重要的,我們的點評以鼓勵、提出建議為主,并由評委當場給主播打分。由于大多數孩子都是敏感、自尊心強的,他們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認可和表揚,所以教師要引導全班同學學會點評。對于成功者進行充分地肯定,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欲望。對于不太成功的演講,要善于從“不成功”中發現閃光點:如所選內容與眾不同,分析精辟,字里行間有自己的真情實感,聲音響亮,普通話標準……讓主播體會到了小小的鼓勵,使其對下一次課堂主播活動充滿渴望。當然,對學生存在的較為明顯的不足,師生應及時婉轉指正,能讓學生在尊重中成長,在感激中進步。 評價時關注點要全面,可以從內容出發進行評價,也可以補充和文中內容相關的人事物或者文章,還可以就評委的點評進行評價,不拘一格。
4.修改謄抄,記錄保存。播報后的稿子再經修改后由主播本人謄抄在一個專用的“課堂主播實錄”筆記本上,在全班公開交流,并每月一次同兄弟班交流。
課堂主播活動是對傳統課前三分鐘的嶄新改變,如何使這一活動充滿生動的、持久的魅力,作為語文教師就要找到這個連接點,從而激發學生的自我表現欲望。教師若能將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自然地融進課堂主播活動當中,相信它會給課堂主播活動注入更大的活力,讓學生表演地更加精彩。
附錄(主播稿一則):
語文課前的演講稿三分鐘
同學們好,今天我演講題目是《斷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只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只斷箭,箭囊里裝著一只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于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托在一只寶箭上,多么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么危險!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單位身上……
溫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語文課前的演講稿三分鐘
大家下午好!
情況不同是這樣一個故事:
一只小豬、一只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他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并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是要我的命的 ? ”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語文課前的演講稿三分鐘
大家好:
我姓馬,名晴。父母希望我活潑開朗,一路陽光,樂觀向上,給我起名為晴。也許是這個緣故吧,我真的是這樣一個人,一天到晚都是嘻嘻哈哈,嘰嘰呱呱地說話,快快樂樂的,好像永遠沒有煩惱。
我敢說,我帶給周圍同學的是快樂。活潑的我讓人覺得我很有趣。但我也承認,我的話曾經傷害過同學。也許是我太快人快語,想到什么就說什么。有時是對同桌的一句批評,對干部的一條意見;有時是對同學不經意的嘲笑。前者是善意的,但應以委婉的方式,后者則應盡量避免。
我還是一個“多管閑事”的人。記得初中的時候,聽到班上男同學在談一個我感興趣的話題,我想也許我能幫幫他們,就湊過頭去發表見解。誰知他們不領情,一個男生說:“關你什么事?”我只好用一句很不雅的話自圓其說:“關我屁事!”班上的好幾個科代想必已經注意到了我,我總會很積極地提醒他們的工作,或者提建議,但我也是出于對班級的熱愛,望不要見怪。
我也算是樂于助人吧。有一次同學打電話問題目,我便滔滔不絕地講起來,可她怎么也聽不懂,她說,我還是先看看書吧。真是急得我直跺腳。于是我又重新講起來,雖然我已經不耐煩,可我是個完美主義者,我講不清心里就不舒服,還是繼續講,終于,那位同學聽懂了。我舒了口氣。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熱情奔放,樂觀向上。我不希望大家都像我這樣熱情,但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樣樂觀地學習和生活。謝謝大家!
語文課前的演講稿三分鐘
我家住在豐臺區,離六十六中很遠,即使這樣,每當在路上回想起學校,心中總會有絲絲感動涌上心頭,也就不覺得有多遠了,我雖然來到六十六中只有一年多,但我卻深深地愛上了這里。
我從這片校園中得到了母性般的呵護,使我在這里得以成長,感恩的心,使我深愛這里。有了不足,聽到的更多是鼓勵;犯了錯誤,看到的還是寬容。難以忘懷,20xx年9月,剛開學,學校的開學典禮叫做感動校園,隨著音樂聲,我們回憶了更多在去年發生的感動校園的故事,雖然我沒有經歷過卻依然被感動著。
記得在高一的時候,有一次我不舒服,仍然上學了,中午的時候,媽媽打電話到教師辦公室詢問情況,老師得知后,就來詢問我,還說如果實在不行就去醫務室看看,之后一直關心我,問我還不能不能堅持。這雖然只是簡單的一件小事,但當它發生的時候,卻那么令人感動,生活在這樣一個令人感動的校園里,怎能不心存感動呢?高中語文課前演講稿(三分鐘)
我愛我校,因為這里有辛勤工作的老師,為了我們獲得更多的知識,他們認真地備課,悉心的準備各種工具。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在他們的精心教導下,我們不但積累了許多知識,還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他們在引導我們進入知識圣殿的同時,為我們樹立人格的楷模,精神的豐碑!我愛我校,這里是知識的寶庫,是我們獲取力量的源泉。是我們踏向社會的第一扇大門。我愛我校,在這里我們健康的成長,把心中的理想放飛。為了明天的輝煌,我們要現在打下基礎去充實自己,終有一天我們會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語文課前的演講稿三分鐘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以及在坐的各位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我為自己的選擇驕傲》。
時光匆匆,來這個學校已經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里,我時常喜歡好友漫步于校園,在夕陽的余輝下,欣賞著我們校園的美麗。不知不覺中,我深深地喜歡上了鄉村角落中的這道亮麗的風景,我為自己當初選擇這所學校而驕傲。
我們高中生活中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因此,校園處處洋溢著師生濃情,那響著我們串串笑聲的教室,那記錄著我們一行行腳步的操場以及那映照著我們一次次活動的路燈,都無不勾起我們的回憶,無不勾起我們的深情,無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在學校里學習,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感受,都有著不同的學習經歷,每個人的體會也都不一樣。以前,我最害怕的就是老師說:“同學們,馬上要考試了,要好好復習啊!”因為平時學習不是很認真,很多知識沒有自己消化,到了考試的時候,就抱抱佛腳,可每次的效果總不理想。我有那么多的時間在學校呆著,為什么我的成績就是不理想呢?我難道天生就比別人笨嗎?不,我不相信,我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收獲成功的喜悅。我開始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做好筆記,課余時間我多找老師交流做到不懂就問。通過我的努力,我的成績慢慢地有了起色,我也開始對自己有了信心。偉大詩人泰戈爾說過“當你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么你也要錯過群星了。”我不再因為中考的失利而自怨自艾了,我要抓住現在這個機會,好好的學習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哪怕開始還只有丁點的進步,但那畢竟已經開始了呀,我相信,在所有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我一定會取得更大進步的。高中語文課前演講稿(三分鐘)
今年暑假,又有幾百名一年級的同學來到了我們的學校,為我們的學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帶著好奇的心情,抱著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和我當年一樣,走進了這里。我想對他們說,你們的選擇是正確的。看,這里有整齊美觀的兩座教學大樓,有舒適干凈的寢室,有寬敞可以讓你馳騁的籃球場,還有那幾十位在默默奉獻如父母般疼愛我們的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們,你們大可以在這里安心地學習和生活,我相信,三年后的你們,一定不會遺憾今天的選擇。
學校啊!我喜歡你!縱有李白杜甫的文思,也難以寫出我對你的喜愛之情;縱有齊白石的丹青妙筆,也描繪不出你風姿的神韻;縱有貝多芬的音樂旋律,也奏不出你在我心中激起的漣漪。正因為有你,我們的生活才變得豐富多彩,正因為有你,才能讓知識的果實豐富我們的視野,才能讓我們從懵懂的今天走向擁有美好未來的明天。
“三分靠教,七分靠管”這一直是我奉行的教學準則,這是我從十年的教學中深刻體會。這告訴我們高中語文教學的靈魂在于“管理”二字,“管理”在某種意義上比單純的教學更重要。“管理”,不是單純的管理和說教,“管理”的精髓是引導,引導學生合理的安排時間學習,使他們有激情,有活力,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從而更好的培養自己的語文興趣和有效提高語文成績。
那么如何切實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實戰能力和水平呢?如何讓學生有成效的進行高考語文復習呢?
一、加重考試頻率是錯誤的選擇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在高考制度的延續下,這個被奉行了多年的“魔咒”今天仍在重演。高考,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高三進行大劑量高強度的訓練名正言順又在情理之中,以考試來督促學生,從考試當中可以檢驗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出現的問題,從而加以總結更好的完善以后的教學。這種意圖很好,出發點也不錯,似乎就無可非議了,但這種給師生加重負擔的考試,既沒有科學性,又沒有實際操作價值,因此不可能獲得很好的預期效果,所以注定是個錯誤的選擇。
高中語文教學成績與考試頻率不形成正比關系。一味的增加考試的數量是不能保證質量的,數量的累加不一定就形成質的飛躍。語文是一門語言基礎學科,同時也是一門綜合學科,“語文天生重要”這是其它學科不能匹及的,高中語文大綱中要求學生“讀、寫、聽”的能力是可以通過考試訓練提高的,而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理解”“領悟”是必須通過學生慢慢理解和體驗得知的,不是通過考試就能辦到的。這樣頻繁的考試不但激起不了學生們的斗志,反而讓學生們更加的反感,真是徒勞無功,白白的浪費時間。
生心理需要的規律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學生樂意學,主動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享受語文教學的快樂。
二、強化管理,著重方法指導
對于高中教學工作而言,我們面對是年齡偏大學生,但他們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還不是很成熟的,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和生活中多加管理和指導,從而促進他們更快的進步。“學生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管出來的”這是我一直奉行的準則,作為教師重要的不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受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放棄蠻干的思想,嘗試著從管理當中追求效益,從指Х椒ㄊ棧癯刪停從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消化去追求學生語文水平提高和語文能力發展的效果。
可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一味的“填鴨式”教育,認為把知識毫無遺漏的傳授給學生就是最大的成功。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已經是“喧賓奪主”了,再加上無休止的高強度的訓練,留給學生的只能是盲目的適從,在這種心理下,學生找不到激情和快樂,更體會不到考試帶來的成功感。學生只能是渾渾噩噩的度過難熬的高中生活,帶給他們的不是美好的回憶,而是痛苦的回憶。所以我認為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寬松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自主的掌控時間;同時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應該進行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
三、讓教師有成就感,讓學生有成功感
高中語文教學就是要讓讓教師有成就感,讓學生有成功感。要達到這一目的,一是降低考試的難度,降低考試頻率;二是加強管理,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由此減輕老師的負擔和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高三的教學負擔本來就很重,再加之頻繁的高強度的考試訓練,讓老師們常常是顧此失彼,焦頭爛額,效率大大的降低。教師們在高中教學中得不到快樂,更談不及到成就感。這樣做消耗了教師的熱情,降低了教學質量,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缺乏成功感,因為大規模頻繁的考試訓練正是學生獲取優異成績道路上的攔路虎,降低高中語文訓練的難度,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功感。只有在這樣的語文測試與訓練中,才利于我們發現學生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激情、興趣,提高他們自身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我們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展開新的復習。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精于講解,不是對知識講解的面面俱到,而是富有針對性的、具有啟發性的、意義的指導和管理。是給學生留出自主時間,啟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改善和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放棄“老、陳、舊”的思想,不要盲目的考試和頻繁的考試,真正做到“精考精練”。語文教師要實現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的理念,首先要從真正意義上把自主學習時間還給學生,其次把課堂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只有學生有了自由的獨立的思考空間,他們才會覺得只有在自主學習的情況下才會學的更快樂,更充實,更有意義。學生不是學習的機器,教師也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的教書匠,教與學只有相互促進,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高中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把學生在平時課堂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設計到考試訓練當中。這樣學生會覺得在考試訓練和課堂是分不開的,也讓學生明白只有在課堂上認真思考自主學習才能在考試中輕松自如。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就會隨之而來。
究其原因,這和語文的學科特點不無關系。語文與生活緊密相聯,它無邊無沿,內容包羅萬象,故而經常出現教考分離的現象,不是講什么就考什么,試題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經常是兩張皮。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征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做出相應的改動,以適應高考的需要。
在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改變:
一、盲目施行題海戰術,會適得其反
進入高三,人們覺得進行大規模高難度的試題訓練,以考促學,以考代練,既能檢查學生的學習和復習狀況,又能讓教師明確復習方向。無疑,教師的出發點不錯,但這做法是給師生加重負擔,既無科學性,又難以操作,因此很難獲得預期的效果。
頻繁的檢測和考試,師生只能窮于應付,疲于奔命,學生沒有及時的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就又開始新一輪的考試,最后勢必造成還沒站穩就要起跑的結果,得不償失。
筆者以為合理的高三語文教學:一是適當降低考試難度和頻率;二是不斷激勵,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二、緊扣課堂40分鐘,力求高效落實
高三學生時間緊迫,課業負擔重,課后的時間主要用于數理化的學習和英語的練習上,基本沒有時間學習語文,做語文題,更難有時間去廣泛閱讀文學作品,品味欣賞文學語言,這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
鑒于此種情況,對于高三語文復習課,筆者認為關鍵要抓住課堂教學的40分鐘。教師要爭取把復習課的重點難點放在課堂40分鐘,少講精講,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復習,做練習,務必使每節語文課都能保質保量,高效落實。
三、適當降低訓練難度,幫助學生樹立自信
雖說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但毋庸置疑,適量的考試和檢測是必要的。
但據筆者觀察,考試中,削弱學生自信的,多是些高難度的題,得不上分數,還白白浪費時間。如果這樣的考試頻率一高,學生自然“望題生畏”,裹足不前。所以筆者認為,要提高高三語文教學質量,就要降低考查訓練的難度,精心設計考查訓練題,讓學生在做題中充分感受學習的成效,這不僅能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強他們的信心,勝過沒有質量的高頻率高難度的訓練。
四、抓大放小,讓教學工作贏在管理
教學的穴道在于“管理”二字。只有把學生管理好,讓學生把自己管理好,教學才能取得成效。
教師要切實改變一節課一講到底的授課模式,不給學生任何自學體悟的機會,就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和激勵上。年少飛揚的學生,只要從內心獲得力量,就能在行動上更主動更積極更配合。
為此,高三教師該做的,不是整天跟在學生后面,嚴肅督導,不是把一天的時候無限往兩頭延伸,而是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精神上持續鼓勵,從心理上及時疏導扶持,讓學生學會管理自己,自覺學習,從而提高復習課效率。
另外,學校對高三學生,應該采用更溫和的管理方式,這包括不要在醒目的地方,刺目地掛上高考倒計時牌。有的學校認為,這樣有助于學生清楚地知道時間,從而有緊迫感,更加努力地學習,這個出發點毋庸置疑。但同時,懸掛倒計時牌,對學生也是一個刺激,尤其是高三學生本就身心疲憊,猶如驚弓之鳥,每看一次,都會增加緊張感,造成內心的慌亂和不安,反而不利于學習了。因為高三的學生,根本不用誰提醒,對時間本來就很敏感,也記得很清楚。這種做法,反而畫蛇添足。
五、勞逸結合,切勿把學生逼得太緊
有的中學,一進入高三,就沒了白天黑夜,沒了周末,沒了假期節日,一天到晚,用來休息的時間平均只有四五個小時,再加上固定的兩點一線,讓學生身體吃不消。但這一切都只為了學習,為了復課,為了高考。
這種做法很容易導致學生疲勞過度,精神崩潰。有的學生在高三經常出現注意力不能集中,神情恍惚,目光呆滯的現象,這都和高強度的學習有關系。
所以,學校對高三學生的管理應該勞逸結合,不能把學生逼得太緊,這樣既違反教育學習規律,更是拿青少年的身體來做賭注,用健康去換取高考上線人數和升學率,從長遠角度來看,這是不可取的。反之,學校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辦學宗旨,尤其對高三學生的學習和休息時間做科學合理的安排,勞逸結合,才能激發出活力和學習的動力,無形中提高復習課效果。
I also have such an experience.
In a day, our teacher let us do a teacher himself out of the test paper, a few questions before I finished it easily, but alone has baffled me to the last question, I want to left again, method let me call back later, I want to right again, method and let me call back later, I left no stone unturned, racking their brains, think along while also didn't think out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Ten minutes passed, and 20 Zhong Guo, thirty minutes passed, 35 minutes passed...... there are still five minutes seemed close examination paper, how to do? In the last few minutes, I suddenly shine at the moment, find the problem solving methods to the problem. Then I thought: 'this method is not in front of my eyes? Why can't I didn't see it? 'as luck would have it, I have just finished the question, the teacher will submit to us, after down, I know "everything be afraid and they were afraid that the word" seriously.
In this question, I know a truth, no matter what happens, as long as serious, you will overcome the present difficulties, won't let him give avenue, and extend to a more difficult way.
The classmates, please believe that, although the road ahead even more dangerous and more bumpy, but as long as you seriously and carefully to do every thing, begin with careful, ends in earnest, there would be no bad thing you do, as long as they have "serious" 2 words, then you can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beat off all the obstacle on the road of life, make your life more meaningful!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走的路不可能總是平坦的,每個人一定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當你面對困難和挫折時,你千萬不要膽怯,千萬不能退縮,一定要勇敢的面對它們,想辦法戰勝,并且克服,這樣你就等于戰勝了你自己。
我也有一次這樣的經歷。
在一天,我們老師讓我們做一張老師自己出的考卷,前幾道題我輕輕松松的就做完了,可是惟獨有最后一道題把我給難住了,我左想一遍,方法讓我給打回去了,我右想一遍,方法又讓我給打回去了,我想盡了一切方法,絞盡腦汁,想了半天也沒把這道題的解法想出來。十分鐘過去了、二十分鐘過去了、三十分鐘過去了、三十五分鐘過去了······眼看還有五分鐘就要收卷子了,怎么辦呢?在最后的幾分鐘里,我忽然眼前一亮,找到著這道題的解題方法。當時我想:‘這方法不就在我的眼前么?我怎么就沒看見呢?’說來也巧,我剛剛做完了那一道題,老師就要我們交卷,下去以后,我知道了“世上萬物怕就怕這認真二字”。
一、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更多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
1.走出教師心理屏障。我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有些年頭了,加上我們以前上學時老師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影響,使我們很難走出傳統教學方式的困惑,從心里還認為傳統的教學方法照樣能培養出人才。我們一定要從內心深處對新課程改革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積極學習新課程理念,掌握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方法。教師一定要按照新課程改革中對學生和教師的角色定位,“各司其職”。教師的重要作用就是“導”,學生才真正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相信每位學生的能力,學會放手,給每位學生機會,讓他們自主思考。只有學生有時間去自主學習,學生才會有所提高和發展,教學才算有效。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解惑釋疑”的作用,把握課堂主旋律,指導、引導、誘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才會充分發揮能動作用,積極主動地對知識進行探究、發現、定位,學生才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2.對學生多鼓勵。“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這是賞識教育專家的一句名言,我很受用。當學生完成任務后,不管結果如何,都要對其給出評價,當然要以鼓勵為主,對知識給出必要的點評,從其過程中發現閃光點,無條件地進行表揚。學生獲得了老師對其成功的認可,就會有喜悅的心情。長此以往,學生就會越來越有自信心,也就慢慢會熱愛思考、熱愛合作、熱愛探究。這樣,教學課堂也就變得“高效”了。
3.嚴謹細致地做好導學案的設計。最近,我校組織到冷水灘馬平中學觀摩學習,我仔細看了他們的導學案,我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看起來教師很輕松,其實不然,教師重要的工作是要在課前對導學案的內容、知識的安排和組織順序深思熟慮、反復琢磨,問題的難易也要把握適當。課上內容要環環相扣,跌宕起伏,問題難易要適中,使學習成績差一點的能聽懂,學習成績好的有探索的余地。在充分準備好后,教師導學教學內容,駕馭教學課堂,引導學生學習,就會事半倍功。
二、引導學生深入課堂,挖掘學生的潛力
首先,要讓學生深入語文課堂,自主但不自由,合作但又不缺乏獨立思考,探究又不流于形式。我在班上實行了“學生講師團”教學模式,讓學生當“老師”,這樣激發了學生“講課”的興趣,也激發了學生聽課的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只有這樣,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真的化“壓力”為“魅力”,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才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課堂活躍了,學生有興趣了,課堂就高效了。
其次,要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在學生的自習課時間和其它時間內通過讓學生主動學習、提前預習,來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我們語文課堂正是通過學生預習新課,解決新課中的大部分簡單問題,把以往學生在課堂上的任務放在課下或課前提前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經過長時間的推行,效率還是不錯的。如我在帶領學生學清照的《武陵春》前,就讓大家先預習,多查資料,當學生通過“講師團”的形式講解時,我詫異了,學生不但對本文內容講解得非常透切,還對詞的寫作背景講解得有條不紊,其他學生回答問題時,也胸有成竹。
再次,保持良好的心情。融洽、和諧、機會平等的學習氛圍,學生上課往往會觀察老師的態度,老師微笑可親,學生就高興,就愿意融入進課堂中。所以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學生。我喜歡幽默,教師良好的幽默感,能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證明,教師的幽默是贏得學生喜愛、信賴和敬佩的重要條件。總之,融洽、和諧、機會平等的學習氛圍,可以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
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學習
關鍵詞:高三語文;閱讀課;必要性;有效性
一、 高三語文閱讀課開設的必要性
1、開設閱讀課是新課程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但在實際的高三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的老師往往把學生鎖定在成套的復習資料和復雜的題海之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抄……成為高三學生學習語文的常態。因此開設閱讀課,把閱讀還給學生,還學生一片自由的藍天,這既有利于改變高三課堂單一陳舊的復習模式,更有利于實現新課程提出的“通過閱讀和欣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的要求。
2、開設閱讀課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美國學者隆恩·弗萊在《有效閱讀》中指出:“當你是一個優秀的會讀書的人,這個世界將歸你所掌握……”而我國著名學者、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也說“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民族的閱讀水平。”閱讀是一個人獲取文化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一個人文化底蘊的深淺,首先取決于閱讀素質的優劣,一個人,如果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將終身受益。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開設閱讀課對涵養學生的性情,健康學生的心理,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3、開設閱讀課,是改變高三語文教學現狀的要求,具有深厚的現實意義
開設閱讀課,激發學閱讀興趣,是增加高三學生語文學習時間,改變語文“副科”窘境的有效途徑
在現行的高考模式下,語文雖然作為三大科之一,但學生對于語文課的重視度絕對在數學、外語之后。許多高三學生都說“語文學不學都一樣”,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學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要改變這種狀況,單靠發試卷搶時間肯定不行,聰明的做法就是讓學生學語文成為其內在的要求。其實我們的高三學生對語文學習也有著非常大的需求:他們想了解社會,關心天下事;他們想在繁重的課業中,尋求解脫,愉悅心情;他們還想提高修養,涵養氣質。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導學生投入課外閱讀的內在有利因素。因此開設閱讀課,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自然會把語文的學習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自然會利用一切空閑的時間來關注語文學習。
4、開設閱讀課,是幫助高三學生走出“題海戰”,“輕松”復習的好方法
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期認為:“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而我們現行的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就是“老師苦講,學生苦練”最終師生都“難逃苦海”。這種疲于奔命,忙于應付的做法,結果“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而要把學生從機械的、枯燥的、低效的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實現“教少學多”,其重要的方法就是增加開放式的“不講、多讀、多悟”的閱讀課。
5、開設閱讀課,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是提高高考成績的有效方法
目前的語文高考命題分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應用和鑒賞評價五個層次。從這五個方面可見高考考查的就是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質。從每年高考結果看,閱讀題和作文成為學生成績的瓶頸。為了有效突破這些瓶頸,許多高三老師都會搜集大量的“高考真題”進行“集中突破”,側重從“命題特點”、“解題技巧”、“答題模式”等操作表層去訓練,指望通過“沖刺訓練”迅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多年的高三教學實踐告訴我:任何的方法技巧離開了學生的文化品味、審美情趣,離開了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離開了學生豐厚的知識文化積淀,都成了空中樓閣。因此開設閱讀課對于高考來說不是“背馳”而是“神合”。我們一線的高三老師完全有理由在高三大搞閱讀課,因為只有踏實的閱讀,才是真正打通語文高考閱讀和作文“瓶頸”的一條有效途徑。我想,一個有著較高閱讀能力、較深文化底蘊的學生,一個掌握了“活”的語文素養的學生怎么可能對付不了幾道高考考題?
二、提高高三閱讀課有效性的策略
1、利用趨利心理,激發閱讀興趣,是提高高三閱讀課有效性的前提
高三的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重視程度較之高一高二有了較大提高,這種改變是學生趨利心理起了作用,畢竟每一個學生都希望高考語文能考出一個好成績。 教師此時要充分利用好學生這種微妙的心理變化給學生明確:高考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說就是閱讀的競爭,“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成績的提高絕不是上課聽一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的,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豐富自己的積淀、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才能在高考考場上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同時也跟學生強調:閱讀是學生的終身的行為,閱讀能力的高下將對你們踏入社會后能力的高下起重大作用。我想有了我們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將“功利性閱讀”慢慢變為“自主性閱讀”,最終轉化為其內在的需求。
2、精選閱讀材料,是提高高三閱讀課有效性的基礎
現在的高三學生閱讀的品位普遍不高,漫畫類、娛樂資訊類、奇幻小說類、言情小說類等低品位報刊書籍成為爭相閱讀的內容,雖然也“開卷”了,但未必有益,或者說未必有效。作為高三學生,時間何其寶貴,如果在閱讀課上閱讀這些內容,恐 怕我們的教師難辭其咎。
因此開闊視野,提高閱讀能力,提升思維能力應該成為高三閱讀課的宗旨。但是高三畢竟時間緊負擔重,要學生閱讀大部頭的文學經典恐怕不太現實,而閱讀文質兼美,篇幅較短的文章,恐怕是明智的選擇。教師可以精選一些名家散文,如國學大師季羨林洞察世間萬物的散文、余秋雨的文化散文、周國平的哲理散文。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幾本雜志,如《雜文選刊》、《隨筆》、《書摘》、《讀者》。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較好的人物傳記,讓學生從傳主的人生軌跡中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總之教師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必須慎重,因為這是提高閱讀課有效性的基礎。
3、原生態閱讀,是提高高三閱讀課有效性的關鍵
所謂的原生態閱讀就是要讓學生獨立閱讀、自主閱讀和個性化閱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注重個性化的閱讀,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同時“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也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理念。那么學生的“探究能力”從何而來?我想這種能力的培養主要是來自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因此在閱讀課上,我們的教師不應怕學生讀不懂、讀不快、讀不深而對學生的閱讀橫加干涉,而應充分尊重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根據自己獨特的知識構成、情感體驗、審美理想,對文本進行獨特的、有個性的閱讀。唯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和保持學生閱讀的興趣,也唯有這樣才能真正讓閱讀成為學生能力提升的階梯。
4、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是提高高三閱讀課有效性的保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高中生能夠“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針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精讀、略讀、瀏覽、速度等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作為高三學生的閱讀課,教師在閱讀方法的指導上應該有一定的目標性,既要注意避免學生閱讀的隨意性,又要注意指導的科學性、系統性與持續性。而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閱讀課的有效性。具體我們可以從根據閱讀物的不同,指導學生靈活掌握以下閱讀方法:
(1)瀏覽性的泛讀。瀏覽,即粗略地看一遍,也就是略觀大意。如讀文章的前言目錄,文章的開頭結尾、文章的過渡段關鍵句等。要求學生在閱讀中一目數行,以求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掌握有效信息。
(2)探求性的速讀。有時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項任務要進行跳躍式探究性閱讀。根據一定的目的或某種需要摘取字里行間的重要信息是探究性閱讀的主要特征。這種閱讀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中作用巨大。
(3)品味性的精讀。精讀,就是對優秀作品的精彩段落、關鍵語句,反復誦讀、體會和領悟。精度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句讀語詞,理清了內容梗概,體悟了思想情感,更讓學生在汲取知識中,獲得審美體驗。可以說學會了精讀就學會了全面把握文章的方法。
5、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是提高高三閱讀課有效性的核心
我們知道“讀”與“寫”從來是不分家的,只有讀書破萬卷方能下筆如有神。作為高三的閱讀課,我們都不可避免的有一個目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以讀帶寫”不但沒有對“讀”的要求有所降低,反而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以讀帶寫”不但不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反而更激發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寫”讓學生的閱讀更有成就感,而“讀”讓學生在寫中更有獨立思考真知灼見。讀中悟寫、寫中促讀,讀寫結合才能讓閱讀課煥發生命力。
綜上所述,閱讀是語文的源頭活水。我們的高三教師只有勇于打破原有的高三語文復習模式,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踏踏實實地開設好我們高三閱讀課,才能最終贏得學生語文素養和高考成績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
關鍵詞:高職院校 科技發展 基本思路 基本目標 基本建設
1 高職院校科技發展的基本思路
1.1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的科技發展宗旨
高職教育是與地方經濟聯系最為密切的一種教育類型,高職院校辦學始終與地方經濟發展結合,地方經濟的發展為高職教育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基礎。因此高職院校更應深刻理解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要求,努力找準與地方經濟建設的結合點,使科技服務工作植根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把高職院校的專業優勢、人才優勢和科技優勢轉化為參與地方經濟建設的創新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這既是體現高職院校科技發展水平的標志,也是體現高職院校對地方科技創新體系貢獻率的標志。
1.2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科技發展要求
高職院校科技發展不僅是為社會服務的主要形式,而且是培養高素質和高技能實用型人才、提高師資水平、推動專業建設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重視和加強科技發展工作應始終圍繞培養人才這一中心任務,充分發揮科技工作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建設等工作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通過科技創新帶動教育創新、推動專業建設、提升學校人才培養質量。
1.3堅持以應用技術研究為主體的科技發展定位
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等學校,其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定位應各有側重。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的開展,要定位于自身的實力。客觀估計和分析自身的科學研究能力,準確把握可參與科研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研發能力等狀況。最力而行。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類型、現階段以專科為主的辦學層次決定其社會服務功能和科研服務的重點不應放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而應以應用技術研究為主體,以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生產技術服務、科技咨詢和產品開發為主要內容,這既符合高職院校的科研實際,也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1.4堅持以中小企業為服務對象、產學研結合的科技發展途徑
首先,高職的培養目標強調為生產第一線服務。培養人才定位的特殊性決定了高職教育必須緊密地依靠市場,走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其次,科研活動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起著不可忽略的融合、推進作用。它是加速促進校企雙方結合的動力。再次,企業是自主科技創新的主體,區域中小型企業技術層次較低,缺乏自身技術研發能力,往往與高職院校科研實際能力和水平相適應,立足為地方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服務,這就為高職院校開展科技活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
2 高職院校科技發展的基本目標
2.1實施重點突破與分類、分層、分期相結合的科技發展模式
高職院校科技發展水平往往較低,應堅持分類指導、正確導向、科學評價和要求的差別化原則。一方面,以具有優勢科技人才的重點專業、重點研究領域和重點研發基地為主要載體,實行重點支持與重點突破,充分發揮其示范與引導作用;另一方面,以各類科技人員創新能力要求、科技隊伍結構、各部門科技發展狀態、科技資源配置等實際情況制定分類目標、分層要求和分時段、分步驟的分期實施計劃,促進全校科技活動的全面開展,提升學校科技發展的整體水平。
2.2探索符合高職院校科技工作規律的科技發展進程
借鑒本科高校科技發展的經驗,結合科技發展水平較高的高職院校科技發展的歷程。高職院校科技發展進程大致可分為四步:第一步,進一步整合技術研發力量,在提高技術開發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基礎上,努力擴大科技總量;第二步。加大發展集成創新、應用技術研究,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支持力度,逐步提升科技創新的層次;第三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選擇地拓展研究領域,尋求學校科技發展的新增長點;第四步,培育與增強學校核心競爭能力。發展科技特色,形成適應社會需求、能集中反映學校專業特色與優勢的科技開發與服務品牌。
2.3建立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發展機制
積極主動地融入地方和區域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應用研發模式;建立校內項目與地方、企業需求相結合的管理與投入導向機制,提高產學研合作項目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良性互動、集成創新、共同發展的產學研合作的長效機制和體制,促進學校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地方和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促進產學研結合工作持續發展。
2.4以管理創新提高科技發展績效
高職院校要根據本校科技創新總體要求和不同時期的科技工作特點和發展需要,以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推動管理創新,促進科技創新。大力提高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程度,注重科技發展的過程性建設,既注重主要目標的實現,又強調綜合實力的培育;建立科學的評價考核機制。著力促進不同部門和不同專業領域科技工作共同發展,著力提升全校科技創新的整體水平;建立科學的激勵導向機制,使各級各類科技人員各得其所、各展所長,充分激勵和發揮各級各類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3 高職院校科技發展的基本建設
3.1科技創新隊伍的建設
一是要建立培養為主、引進為輔、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二是要實施專兼結合、柔性化的用人政策,不拘一格地尋找和利用社會研究力量來逐步擴大科技人才隊伍和提升學校科技創新能力;三是要積極探索以科技基地為載體。多學科集成的科技創新團隊匯聚模式;四是以項目為紐帶,建立科技創新人才梯級培養的工作機制,發揮優秀人才的傳、幫、帶作用,重點培養“優秀科技骨干”。
3.2科技基地(機構)的建設
首先。科技基地的建設應與學校的重點專業建設及科技創新活動有機地連接在一起,以便科技基地的綜合研究能力、科技開發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與專業建設的水平同步提升。其次,提高科技資源的有效利用。一是按照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開發的規律相互配套,技術開發、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相互銜接的要求。調整、優化科技基地的資源配置;二是科技基地的硬件條件應依托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三是努力提高科技基地的開放度、共享度,提高科技基地的利用率。再次,突出科技研發平臺的建設。高職院校應重點與政府、行業和企業共建面向行業、產業的共性技術研究開發機構,為企業的科技現實需求提供有效對接。
3.3科技管理能力的建設
一是探索市場導向型的研發模式,提高科技項目的組織化程度。主要包括: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資源與地方經濟的整合,主動服務企業并充分發揮其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導功能。建立校內項目與地方、企業需求相結合的管理、投入與導向機制。二是努力建設好一支科技管理、服務和推廣人員隊伍,提高科技管理力量和管理人員的素質與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管理一流的科技管理隊伍。三是建立健全高職院校科技信息服務網絡體系,實現學校“科技活動鏈”與“產業發展鏈”的銜接,提高科技服務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