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學校全面質量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校全面質量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校全面質量管理

第1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TQC;理實一體化;教學質量

隨著高考的擴招,二三本院校的合并,留入到高職院校的優質學苗越來越少,以遼寧省2016年高考錄取率來舉例,2016年錄取率為93%,留到高職的在86%這個階次上,換句話說,100個人參加高考,有93個人可以順利考上大學,這93名學生中,86名學生順利進入本科院校就讀,而排名最后的7名學生,進入到高職院校,可想而知這個學苗問題,已經是擺在各大高職高校中一個頭疼的現實問題。隨著高職院校迎來一個春天,機遇與挑戰并存,在這樣一個新時期下,如果有效的提高高職院校就業率,就業層次,得到社會企業的認可,是一個需要踏實去做的現實工作。學生經過三年的高職學習,面向社會,“產品質量”能否經得住社會的考驗,需要反饋到日常大學生活中去,而重中之重,就是教育教學質量的管理,這個方面,是大學要面對的主體,如果這個方面管控不力,那么勢必會影響學生畢業質量,而學生這個產品的長期價值,也會收到損害。

一、影響高職院校全面質量管理主要構件

教學質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只有對這些因素一一和教學質量關聯度進行對比分析,找出最大影響因素,抓控主要方面,才能保證教學管理方面不出現大問題。而各個因素也要同時進行監控管理,總之,要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按照教育目標的要求,將教學質量的各個方面,都要逐一進行分析,才能對教學質量提高產生大作用。根據TQC理論,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體系分為三個方面,即:管理目標系統、質量管理制度系統、質量評估與分析系統。

(一)管理目標系統

教學質量管理目標受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當下社會培養方向的要求,也受學校當下實際情況例如師資、辦學條件、學校性質的制約,因此建立質量管理目標系統,要對這個約束條件進行全面分析。例如這個國家教育方針,目前對我國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工匠精神,具有學徒制的現代教學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實操性等等。因此我們在教學質量管理中,更要注重進口國家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和課程體系建設中,完全體會到這個要求。再者學校性質的制約方面,例如某個高職院校隸屬于建設廳,那么就要進依托行業辦學優勢,在學生就業渠道上,廣為開展相應就業市場,反饋到教學質量建設中去,這樣才能因地制宜的改善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

(二)質量管理制度系統

參與教學的各個因素,都會成為教學質量管控體系中的因素,因此從實際來說,教學質量管理制度中主要包括教的方面和學的方面的質量管理制度。在教的方面,無論大到招生、培養、就業,還是小到授課要求、教學文件、學生評測表等,都要納入質量管理制度中,形成常態的考核標準,并有獎懲機制,要落地去執行。在這里要特別說明師資力量的重要性,要具體和深入的制定相應的梯隊培養方案和學科建設制度,教師的職稱評定、學歷深造、工作量化考核等,都要是很重要的方面,沒有好的師資力量,片面強調學生的基本素質和長遠發展,是典型的“自私”主義,學生是學校培養出來的,沒有良好的師資力量,沒有實踐技能和理論課程較好結合起來的優秀老師,對于這樣基礎不好的學生,想在三年的大學生活中淬煉學生有一個質的突破,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質量管理制度系統,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綱的性質,要做為一個重點工作去做。

(三)質量評估與分析系統

質量評估與分析系統是工作極為具體、復雜和細致的工作,它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發展方向問題,是對于錯的問題。因此,它在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學評估是保證和推動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它分兩類:一是來自學校外部的評估,包括國家各級教育管理部門、社會及用人單位的評估等,后者尚未形成明顯影響力,前者對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的作用日益增大。二是學校內部為提高教學質量而實施的教學評估,包括教師教學質量評估、課程評估、專業評估等。通過校內外的教學評估,學校不斷健全、強化動力機制,以評促改、以評促建,推動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同時也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評估方案和指標體系,促進教學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總結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牢牢抓住高職院校的全面質量管理三大構建不動搖,我們就可以基本保障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管控體系架構方向的正確性。當然從系統工程來講,質量工程是一個大工程,從TQC中PD-CA方面來講,也需要循序漸進的反復推進修正,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路漫漫其修遠兮,只要我們把握住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核心,就一定能把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管理推向一個新臺階。

作者:殷雨時 單位: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黎琳.高等學校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與運行.[J].機械工業高教研究,2001(2).

[2]王劍敏.高校應積極引入/全面質量管理0模式[J].江蘇高教,2004(4).

第2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關鍵詞】高校 學前教育藝術課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

一、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內涵

質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作為與生產、營銷、財會并存的職能,主要的目的是制定、實施有關質量的方針、目標和職責。質量管理理論及方法是指為了發展、實施質量管理相關的項目而開創的一系列的研究進行理論與方法。質量管理的目的在于通過質量管理理論與方法研究情況的述評,找到更好地評價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指明相關研究中的不足,并明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質量管理論述主要內容包括內涵、必要性與可行性、基本內容等,從而對理論發展與現實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二、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應用的必要性

(一)增強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競爭力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信息服務與發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面臨選擇服務數量,藝術課的知名度和質量信譽成為首選的目標。

(二)提高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者的質量意識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參加培訓和實踐,進行全面學習,以便更高水平地參與到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管理中去。質量意識也逐步成為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質量管理標準中真正落實到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者日常行為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促進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體系建構對于藝術課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改善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的辦學質量,而且可以使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能夠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步入一條可持續的良性發展路徑。

三、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建構的基本內容

(一)信息服務質量管理

我們應該明確設計質量體系結構及體系要素。學生是質量系統的重點,學生往往要在這個過程中參與服務提供,并直接評估過程的效果。要根據需要制定質量手冊,規定工作職責、權限和相互關系,確定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服務質量體系要素,對服務質量過程中的主要重點,制定相應的程序文件體系,做到分工明確,要使每個人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按照工作性質和工作要求,制定各個崗位規范、服務標準和質量控制規范。學校與學生的特點相結合,對學生的服務需求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地研究和交流,對溝通的結果進行排序、匯總、分析,形成學生服務的摘要,以便奠定學生服務設計的基礎。

(二)人力資源質量管理

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工作人員是藝術課的寶貴財富。在參加價值轉化活動中,工作者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人力資源質量管理體系目標在于提高網絡環境下高校學前教育藝術課服務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保持競爭優勢。為了實現這些目標,一要積極接受并善于利用網絡文本。要適應廣大90后大學生群體試圖通過圖畫、動畫、聲音等多媒體技術,以及微博、微信等微客戶端進行創新意識形態傳播的文本形式。二要營造大學生群體參與并互動的網絡微環境。要通過網絡文本的互動性、創新性、集群性,營造90后大學生群體在場的意識形態現場,讓大學生群體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實現交互層面的動態性質的審美需求。三是創新意識形態網絡傳播途徑。要廣泛利用紀錄片、專題影像、學術論壇、高校網站,實現傳統文本正統性向當下網絡文本靈活性的轉變,淡化網站類的政治色彩,以網站作為主要平臺,圍繞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引領大學生群體相關教育認同度。

(三)學生行為質量管理

高校學生最終要面向社會,而社會不同于學校生活,前者強調規則、強調責任、強調合作、強調創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應對學生施以必要的責任意識和藝術行為規范教育。這對學生迅速適應藝術需求、高效融入社會大有裨益。第一,強化行為規范教育。考慮學校教育在規范教育上的先天不足,可以采取聘請教育專家、人力資源專家、開設專門課程培訓和講座的方式強化這一教育職能,使高校畢業生更直接地了解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了解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觀,使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強化自身綜合能力,塑造藝術精神和踐行藝術行為規范。第二,培養積極、樂觀、自信的生活態度。在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狀態之下,積極、樂觀和自信的生活態度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心理要素。學校應加強挫折教育、壓力教育,增強學生抗壓能力,引導大學生培養自我調整、自我修正、自我適應的社會生存發展能力。第三,提升學生的藝術精神。在藝術教育課程中融入藝術精神內容,改變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更加具有實踐意義的藝術精神教育,通過具體的案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信、樂觀的擇業精神,提高學生創新和創業的意愿和能力。注重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能充分了解專業相關的產業經濟發展形勢和人才需求現狀,由此有的放矢,使人才培養更加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同時,學校應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崗位實踐平臺,增加學生接觸社會實踐、了解企業工作狀態的機會。

【參考文獻】

[1]展濤.我國研究型大學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

第3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本學期我校繼續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和貫徹落實黨的十及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的原則,堅持均衡發展,狠抓常規管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全面實施高效課堂工作,繼續加強教育科研,與時俱進,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努力構建和諧校園,積極推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繼續加強師生德育工作,不斷提高師生思想道德素質

(一) 抓好師生的德育工作,為學校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1、全體教職工常規性的政治理論學習能做到繼續堅持,而且做到以師德教育為核心,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以紀律作風整頓活動為契機,對教育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學習不拘泥于理論層面,而要結合新形勢下教育的發展及對教師的要求,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深刻領會,精鉆細研。不但要提高各自的理論認識水平,更要身體力行,躬身務實。學校適時的在教師中開展一系列爭先創優活動,扎扎實實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

2、對學生的教育在總結過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除常規性養成教育、安全教育外,在文明教育、衛生教育、誠實教育、勤儉教育、理想教育等方面要做到精益求精,卓有成效。同時結合我校的發展歷程、學生的認知規律、教育的發展趨勢等諸多因素,開展特色性工作,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加強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及養成教育。根據學生年級段,分別制定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向上、遵規守紀、團結友愛、尊敬老師等良好思想風尚的形成。開展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以身邊同學為榜樣,學優秀、爭優秀、創文明活動。嚴格按照《中學生規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文明中學生標準》、《教室規則》、《校園十不準》為標準,剔除不良行為習慣,塑造文明中學生形象。

(三)做好兩個活動的開展,一是在學生中繼續開展“做最好的我”活動,二是開展文明禮儀活動,豐富德育活動內容,引導學生從一舉手一投足開始,逐步形成良好的個人修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四)開展“誠信教育”“感恩教育”主題班會及演講活動。各班主任精心組織學生搜集素材,廣泛征集活動形式,策劃一次有意義的教育活動。

(五)加強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認真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開展安全教育月活動,開學一月時間,著重以防打架斗毆、防交通事故、防煤氣中毒、防傳染病、防溺水、防火、防電等交通安全及冬季安全教育為中心,分階段,分層次對學生進行教育。七年級以入學教育及行為規范教育為主題,八年級以行為規范和養成教育為主題,九年級以理想教育及人生觀教育為主題。同時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不斷增強全體教職工對維護學校穩定的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加強安全檢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防止不安全事故發生。

(六)進一步規范學生的升旗及國旗下講話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七)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四心”活動,即“愛心、細心、耐心、熱心”。進一步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

(八)在師生中進行法制教育,利用開學法制教育第一課,法制報告會,國旗下演講,法制宣傳欄,六五普法教育等形式強化師生法制觀念,做到知法守法。

(九)規范學生宿舍樓的管理工作,加強消防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講究衛生,預防傳染病。培養學生獨立自理和集體生活的能力習慣,

(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利用宣傳欄、橫幅做好宣傳,同時組織對學生作品進行展出,創設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擬于十二月份開展科技小制作展覽活動。

二、狠抓常規管理,積極推進教育質量提高

(一)規范辦學行為

1、依法依規辦學,開齊開足課程,逐步完善學科課程建設。使教學常規工作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同時建立健全各種教學常規管理制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2、禁止向學生攤派教輔資料,科學訓練,提高教學技能,和課堂效率,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3、規范教師辦學行為,大力抵制從事有償家教。

4、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活動。重點引導教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來規范教職工的行為,形成了依法從教、安心執教、勤奮任教、優質施教的教師群體。

(二)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師素質提高

1、加強對教師的業務培訓與指導。學校教導處依據學科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開展優質課競賽。深入進行課改大探討,召開各種主題的專題講座,組織教師觀看名師課堂實錄,探討教法和學法。堅持每周業務學習,充實教師頭腦。

2、深化“校本培訓”研究,探索教師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的途徑及方法。打造教師的教學風格和育人特色,學校將請骨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展示和并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進行交流,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培養我校的“專家”型教師、名師、骨干教師,逐步形成優良的教師群體。

3、繼續抓實教學研討工作,組織召開教學研討會,針對教學中出現的突出問題集中探討,尋求合理解決途徑。

4、落實集體備課制度。集體備課是教師掌握教學規律,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業務水平和文化水平的重要環節。集體備課能發揮群體效應,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使每個教師的教學水平盡快得到提高,能通過這種途徑切實減輕教師備課負擔,從而達到大幅度、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目的。

(三)加強常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牢固確立“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識,認真貫徹落實《藍田縣教育局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進一步規范教育管理行為,不斷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確保教育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1、重視過程管理,專注質量提高。

(1)重視過程管理、環節管理,抓實教學常規的落實。教導處嚴格依照教學常規標準和教學常規評估方案,堅持每月一次常規檢查,對每位教師執行常規工作情況進行定時檢查并通報或不定時的抽查及督查,確保學校常規工作不留漏洞,把教學常規工作落到實處。

(2)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求教師改變觀念,充分備課,把功夫用在課外,使教師導起來。積極引導,精心上課,精力用在課內,使學生動起來。積極溝通,及時鼓勵,互動交流,使課堂活起來。發現問題,全面反饋,及時檢測,使效果好起來。

(3)落實聽評課制度,實施精細化管理。組織各種形式如推門式聽評課,追蹤式聽評課,示范式聽評課,引領式聽評課,學科同步式研討聽評課等形式。領導班子成員要身體力行,深入課堂,按照“不打招呼、隨到隨聽、及時反饋”的原則,帶頭聽課、評課,重點起到監督檢查評價作用。教導處成立“課堂教學研究指導小組”,由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組成,負責開展適合本學科特點的“主題聽評課”活動,不同能力的教師要根據不同需要上好示范課、指導課、研究課、跟蹤課等,具體指導研究本學科教師的課堂教學,精心嚴密組織備、上、評,再備、再上、再評各教學環節,落實“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教學理念。通過這種精細化管理,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3、進一步落實階段考試制度。考前抓好準備,考中抓好考紀,考后抓好分析,分析態勢、分析原因、分析到班、分析到人。及時反饋教情學情,搞好知識的查缺補漏。通過月考制,有效地督促教師優化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及時改進學習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四)加強畢業班工作

1、加強管理,優化隊伍。既為畢業班教師提供相對寬松、便利的工作環境,也對各教學流程提出明確的要求,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促全體畢業班教師提高。

2、研究學情,確立目標。組織教師進行學情分析,班級之間、學科之間進行縱向橫向比較,總結經驗,尋找差距,制定整改措施。把中考目標細化到班級和學科,區分傳統的優勢學科和薄弱學科,對各科、各班成績的a等比例、優秀率、合格率、平均分提出明確要求,明確教師努力的方向。

3、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一是強化月考和單元過關、模擬考試制度。二是進入復習階段,各學科都要求制訂復習計劃,學校要求每個學科過進行過關測試,做到節節清、章章清、冊冊清。

4、全面動員,共同提高。首先,學校注意發揮畢業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教學要求與工作支持并舉。在評優選模、職稱晉升等方面對畢業班任課教師優先考慮,以此激勵教師,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在畢業班學生中進行法制教育、紀律教育、前途理想教育等活動。要求班主任分層做好學生的思想動員工作,以積極的方式和每個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幫助學生分析現狀,構想未來,使他們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第三,充分發揮家長對學生學習的督促指導作用。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表現,以便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和節假日的管理工作,促進中考復習。

(五)推進高效課堂工作

1、增強自身隊伍素質,提升科研指導能力。

堅持科研的服務功能,使廣大教師成為行動者、研究者,在研究中改善教學行為、提高育人質量,在課題實施中生成智慧、促進專業成長。組織學校教師常規培訓、專題研討,在實踐中提高能力,同時外派教師學習培訓,在學習中提高科研指導能力。

2、立足課堂教學研究,圍繞高效課堂主旋律,開展 “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切實加強高效課堂研究。

3、加強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在高效課堂建設的教育教學應用研究,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設施及資源的最佳效益,為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力度,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4、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不斷創新校本教研形式,組織開展課改論文、案例征集優秀導學案評選活動,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六)進一步加強陽光體育工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堅持“兩課兩操”, 深入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上好體育課,大力開展“每天鍛煉一小時”活動,開展好特色項目,各項活動力爭取得優異成績。充分發揮學生的愛好、興趣和特長,

三、全面提供后勤保障,積極服務一線教學

1、加強財務工作管理,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和財經紀律,確保公用經費使用的合理性。

2、加強校產的管理和使用。嚴格履行各種物品入庫和領批手續;定期檢查設備設施,發現損壞,及時維修;加強水、電管理,節能增源,杜絕浪費。

3、加強對學校食堂的管理,強化飲食衛生教育,提高服務質量。堅持日檢查制度,確保飲食衛生安全。

4、配合教育局抓好綜合樓的驗收工作,促其盡快交付使用。

7、開展校園環境整治活動:衛生環境,全天保潔;植樹栽花,美化校園;適當布置,營造育人氛圍。

第4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全面質量管理是企業質量管理理論發展的結晶,借鑒企業的這種管理理念和模式,通過全員管理、全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對教學工作全過程各環節的要素進行監控,組織師生員工共同參與質量建設,共同承擔責任;對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即從學生入學到畢業的全程實施監控;對影響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和影響教學質量的各種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其價值取向,就是讓每個師生員工在接受監控檢查中,認識“質量是生命,一切工作都要講求質量”,明確學校所有工作都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以及自身的責任與任務,從而確立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使開展全面教學質量監控成為自覺的行動,實現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最終不用監控的目的。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監控作為一種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方式,可用“三全一多”概括之。“三全”之一是全面性,即管理要求學生“德、智、體”“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而實行的全面質量管理;“三全”之二是全程性,是指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過程是一個多層次而又全面的過程,它既要始于招生落腳于就業的周期性過程,又要自始至終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還要充分作用于教育教學輔助過程,跟蹤于畢業生的創業與“用戶”的使用過程;“三全”之三是全員性,是指學校的所有工作和人員都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與質量監控要求學校所有機構和人員都為教學質量的保障和提高努力工作;“一多”即多樣化,指綜合利用網絡、數據庫、對話平臺、專項評估等多種先進的管理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質量管理。新建本科高校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實踐“三全一多”的教學質量監控,力求通過各種方式確立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其價值取向有著豐富的蘊涵。

首先,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要求,通過構建和實施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使學校在對教學狀態實施監控的基礎上,根據變化的教學狀態與質量,通過靜態管理與動態管理相結合不斷進行教學質量改進,讓師生員工建立起全面質量管理的觀念。

第二,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要求,通過教學質量監控評估結果的反饋,促進被監控評估者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管理保障體系,創新教學質量管理手段,建立與時俱進、科學有效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促進全面教學質量管理理念內化為制度手段。

第三,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強調,外部質量監控與內部質量監控應實現良性互動、功能互補的有機結合,以能更好地開展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教學質量評估活動,多角度的促進全面教學質量監控,使全面質量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更好地實現“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發展,以評保質量”的教學質量評估目的。

第四,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要求,建立教學狀態數據系統和全面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反饋調控機制,以實現教學質量監控的系統化、信息化、科學化和現代化,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物化發展。

第五,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要求,學校各機構根據各自的管理職能,在不同層面對不同教學的環節,實施系統性的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與監控;每一個個體在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與監控中,各司其職(責),統一行動,形成合力,以實現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轉化為行動。

第六,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強調,在全過程的質量管理與監控中要注重人文關懷,重視教風與學風建設,加強校園質量文化建設;強化師生員工在工作和學習中的主體意識、社會意識、超越意識;牢固樹立“質量是生命”“人人須成才”的全面質量管理意識。

二、全面質量管理價值取向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特點

在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下,教學質量監控的要素和環節在一定程度上外延或拓展了,呈現出了與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相應的監控特點。

1.教學要素監控的全面性。

全面監控包括教學環節和與之相聯系的教學責任等所有教學要素,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基礎與前提。在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下,監控要對教學要素和環節適當進行外延或拓展,從只注重授課內容和授課效果等個別環節,擴大到包括教師引進、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與課程設置、教學條件、教學效果的評估考核等多環節;同時,把教學管理、教學監督、教學服務的各個環節及其人員和學習主體學生等教學責任涉及要素列入監控測評范圍;從而對整個教學質量要素形成全面系統性的監控。

2.教學質量監控的全員性。

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不僅要求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堅持全員性,也要求教學質量監控全員參與。新建本科院校要做好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工作,貫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方針,不是學校領導少數人能夠做好的,也不是學校某個職能部門能夠完成的;而是學校里的每個單位、每個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都必須共同參與的工作和活動。所有的人都要樹立全面監控的思想,不僅要關注質量管理,還要各自擔負一定的監控職責,共同為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做好相應的工作、積極參與質量監控評估活動。

3.教學質量監控的持續性。

新建本科院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和監控的目的,在于促進實現質量的持續提升,在較短時間內跟上老牌本科學校的水平。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下的質量監控,不是一時、一部門、一環節的監控測評,而是有計劃、周期性的持續進行的質量監控。同時,它要求每一部門及環節,每一名教職工和學生都要以積極的態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持續改進,不斷地對監控的各個環節進行完善,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持續不斷提高。

4.教學質量監控的全程性。

全面質量管理理念下的教學質量監控的全程性,體現在抓住教學管理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進行監控,并注重整個過程的各個環節、環節之間銜接的監控與評估;促進教學活動管理的各部門、各環節有機的連接起來,以構建嚴密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它強調變“事后把關”為“事前預防”,從監控結果到監控過程,監控每一環節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做到一環緊扣一環;通過全過程監控,使每一環節都能圍繞人才培養目標開展教學和管理活動,都能保障達到相應的質量要求。

5.教學質量監控的規范性。

教學質量監控的規范性主要是通過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和各種相配套的制度來體現。教學質量監控規范要求,無論是外部組織的教學質量評估,還是內部進行的教學質量評估監督活動,都要制定明確的評估指標及評估方案;并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規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各個環節、各個崗位的職責權限,用完善的制度來規范監控活動和評估工作,來約束每個參與人員的行為,確保教學質量監控活動規范和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它強調對教學過程質量評估檢查的科學化;注重按照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對教學質量的內容和影響教學質量的要素,分環節逐項進行評估考核;引導師生員工有效規范個人行為,使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能夠更快更好地符合依“法”治教、依“法”治學的要求。

三、全面質量管理價值取向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組織構成與活動

第5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提高教育質量是高校管理永恒的主題,特別是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教育質量問題更加不容忽視。縱觀我國高校的教育質量管理,還很不完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除了與我們的國情、國力有關外,還與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有關。全面質量管理起源于美國制造業,在日本企業中發揚光大,大大提升了日本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全面質量管理堅持全員、全過程、持續改進的原則,根據不斷變化的環境,不斷改進組織目標,進而持續優化組織的各項資源配置,不斷提高產品質量,這種管理思想對提高我國高校教育質量、增強學校競爭力大有裨益。

2.高校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2.1高校教育質量管理的自身需要

高校的質量管理與工商企業的質量管理最大的區別是其生產者/教師、輔教、管理人員)和產品/學生)都是人,這是學校所獨具的特性。在輸入/招生入學教育過程、輸出/畢業走向社會)的所有環節中,貫穿著人的活動,既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思想、培養目標和任務,也體現了教職工的教學思想:育人觀、教學觀、質量觀等,還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思想:學習觀、發展觀、價值觀、人生觀等。這些思想觀念對教育質量的形成影響很大。現代管理科學強調‘以人為本”原則,就是首先要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從而為管理的其他環節創造先決條件。全面質量管理本質上是高效組織和利用組織內各種資源的一種管理思想,在高校開展全面質量管理符合高校成員文化素質高、文化品位要求高的特征,是解決教職工、學生對質量的認知問題、形成正確的質量意識的有效形式1]。

高校的質量管理在組織上較為松散,教師的學術和工作環境較為寬松,對一定的工作要求也有按個人把握的回旋空間。隨著學分制的普及推廣,學生按個性、特長來自我選擇發展的空間越來越廣,因此,教育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和學生的自我感覺、自我判斷。這將會因人而異,即使對某個人而言彈性也很大。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就是要營造一種求高質、創高效、不斷改進、追求卓越的氛圍,使教師、學生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事事從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角度考慮,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2.2高校質量管理的客觀需要

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渡時期,特別是加入WT0后,我國將進入一個法制化、開放、競爭的市場經濟時代。根據WT0服務貿易總協定有關教育服務方面的規定,外國的高校也享有在我國辦學的權力。在這種全球化市場經濟體制作用下,必然引起高校的激烈競爭,這會給高校的教育質量管理提出新的挑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用戶滿意的人才將成為高校奉行的原則。在高校中實施全面質量管理,能很好的把教育教學活動以及相關的管理活動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和教育質量改進體系,從學校組織層面、教員科教層面、學生學習層面構筑起多維的質量管理構架,激發學校全體成員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視質量為學校生存之本,學生成才的保障。從而使學校的質量管理工作充滿動力和活力,并取得成效。這樣,才能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和辦學效益,為社會培養更多的人才。

3.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原則

全面質量管理建立在許多原則的基礎上,諸如有效率的領導、誠信、敬業、以客戶滿意為目標、清晰的愿景、高標準的職業道德、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持續提高、全員管理、教育和培訓、激勵機制、零缺陷、團隊工作、持續有效的溝通等。縱觀這些原則,許多概念表達了同一個意思。英國質量管理協會提出建立全面質量管理的16項基本原則。本文將上述這些原則概括為1個核心原則,它們是領導作用、以客戶為中心、團隊工作、持續的改進和學習。

3.1領導作用

全面質量管理是以系統觀點為指導的管理體系,它要求人們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時,要運用系統的方法、觀點,通過綜合分析和綜合治理實現整體效果最優,既達到滿足社會需求的目的,又能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可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是以高層管理者的領導為核心,即制定企業的質量宗旨和質量改進的方向,以中層和基層管理者的組織和協調為紐帶,鼓舞和吸引全體員工參與到質量管理工作中。高層領導的遠見、決策能力和對質量工作的重視程度是全面質量管理得以順利開展和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3.2以客戶為中心

現代意義上質量的概念是指企業、事業單位滿足客戶明確和潛在需要的特性總和。因此,客戶是評價質量的基本標準。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組織內相互有信息和責任聯系的部門要作為供應和需求關系看待,信守‘下道工序是客戶”的原則。

3.3 全員參與和團隊工作

充分利用組織的智慧和創造性是保證質量提高的前提。也就是說,在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組織中的每一位成員都必須充分地調動起來,研究表明,參與質量管理計劃的成員對此有很高的積極性,而沒有機會參加的成員則表現為消極性。為了激發全員的參與熱情,必須在組織內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以保證快速、準確地下達任務。可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需要依靠組織中每位成員的共同努力。

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團隊工作,全面質量管理使每位員工都有機會成為團隊的一員。團隊工作是面向客戶一供應商的,這使得整個組織必須處理系統性問題,特別是那些跨多個職能部門的問題。可見,全面質量管理能使員工學會系統地看待和處理問題,并通過這一持續循環、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不斷教育和發展自身。

3.4持續的改進和學習

持續的改進和學習是全面質量管理實施過程中密不可分的兩部分。持續的改進是指小的漸進的或大的快速的進步。比如:增加客戶的價值、減少失誤和次品,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有效地利用各種資源,提高響應度都可以稱為進步。在一定時期內的重大進步是指簡化工作流程或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的同步提高。持續的學習能使員工適應組織所面臨的動蕩的經濟環境、技術和管理的重大變革,并且促進質量的持續改進。

4.全面質量管理在高校中的應用

4.1 高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流程

全面質量管理重在過程管理,強調對從輸入轉化為輸出整個過程涉及到的各種資源和活動的管理。在高校中開展全面質量管理,必然會影響整個教育、科研活動及其相關的教輔工作。包括:①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如學生公寓、教學樓、餐廳、體育文化活動場館等。②教育科研設施建設和管理,如圖書館、信息中心、實驗室及其配套設備等。③課程管理,包括專業設置、課程開發、教材選擇、課程安排等。④考試與考評管理,包括設計各個層次學生培養目標,開發和建立相應的考試與考評系統等。⑤科研和教輔人員的晉升制度。⑥科學研究及出版發行、成果轉化管理,包括科研經費管理,知識產權管理等。⑦學校及各院系發展戰略。⑧高校對外政策,包括研究高校與企業和社會的關系,開展合作計劃,實施區域資源共享管理方案等。

根據著名質量管理學家戴明的管理思想,高校要想順利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必須首先明確誰是學校的利益相關者(供給方和需求方)、輸入的對象是什么、輸出的結果是什么,如圖1所示,這是高校全面質量管理過程的關鍵。

(1) 利益相關者從圖1中可以看到利益相關者包括供應方和需求方。供給方為高校輸送待培養的對象,這里所指的待培養對象不僅有高中生、職高生,還有企業的員工等一切希望接受高校相關方面教育的人員。需求方是指那些接受高校提供的人才和服務的地方,除圖1所示的部分外,供給方和需求方還包括其他部門。

(2) 以學生為客戶大學擁有不同的客戶群體,大學管理層必須考慮不同客戶群體的重要性,協調他們的不同利益。斯坦福大學以學生為客戶,哈佛大學以接受學校提供的信息和服務的任何人為客戶,俄勒岡州國立大學聲稱學生是他們存在的理由,以上這些論斷都以學生作為高校的客戶群。消費知識和接受服務的學生被視為主要的客戶,這會對高校質量管理工作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學生群體作為高校的客戶群,應該包括潛在的學生,在讀的學生和畢業的學生。高校應為不同的學生客戶群體提供不同的課程和服務,以滿足他們的不同需要。例如:為潛在的學生提供介紹性課程,為在讀的學生提供學習指導,為畢業的學生舉辦校友聯誼活動等。

(3) 高校工作過程高校工作過程包括教學、學生學習指導和科研等許多方面。首先,學校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未來的職業發展,以及社會的需要和未來發展趨勢評估學生對教育的需求;其次是課程設計,包括分配教學資源,安排教學設施及相關管理支持體系;最后是教學和學習。以上這些工作環節的質量必須能有效的量化。向制造業產業那樣,高等教育系統也應該用適當的方法來分析、評價、研究客戶的需要以改進高校的服務。比如:通過觀察學生、分析考試結果、利用學生反饋信息,教師能夠評價他們的教學效果并提出改進策略。國外一些高校通過調查他們的畢業生及用人單位來評價客戶對他們提供‘產品”的滿意度。上述這些反饋機制能幫助學校及其院系重新設計課程,改革教學內容,改善科研及服務水平。

(4) 投入和產出高校不像工業部門那樣擁有有形的產品或具體的服務,并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雖然高校也有很多投入和產出,但高校的生產過程很抽象,其產出很難在短期內加以量化。可以簡單地將高校的投入、產出描述為圖1所示的指標。

4.2 高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步驟

高校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并不復雜,一般包括9個步驟:高層管理者的支持理解、決定實施、準備階段、教育與培訓、實施階段、推廣階段、質量評價、獎勵、質量改進4]。

首先,實施全面質量管理要得到高層管理者充分理解和支持。高層領導者只有深刻理解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內容,才能正確指導組織的質量管理工作。

其次是決定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高層領導者要明確實施的范圍,即考慮是在院系范圍內還是在全校范圍內實施。另外在制定學校戰略規劃時,要考慮安排有關質量教育、質量研究和相關服務的計劃,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及學校發展的需要。

第三步是準備實施階段。高校首先要明確它的供應方和客戶,分清他們對學校的重要程度。通過對客戶的調查,分析每種客戶群體的不同需要,并據此制定有關的教育目標,成立質量規劃小組,建立符合其教育目標的文件化的質量管理體系,包括質量手冊和具體的實施細則。質量手冊主要包括:對質量方針的闡述;與質量有關的組織結構;影響質量的管理、執行、驗證或評審工作的人員職責、權限相互關系;質量體系要素的描述;手冊本身的管理辦法等。具體實施細則是質量手冊的展開和具體化,它使質量手冊中原則性和綱領性的要求得以展開和落實,包括工作指導書、記錄表格和詳細的作業文件等5]。在這一階段,組織機構應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相應的變革。

第四步是教育和培訓。員工只有得到充分的教育和培訓,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貫徹執行全面質量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便于組織內的交流和溝通。

第五步是實施階段。這是決定全面質量管理實施成敗的關鍵一步,必須慎重選擇第一個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項目。從有關職能部門抽調人員組成質量小組,負責項目的質量控制和改進。在實施過程中,質量小組通過與客戶的交流以及執行員工的信息反饋,要不斷修改和完善先前建立的一套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另外標桿管理對高校的質量工作也很有效,但不能脫離實際,盲目照搬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

第六步是推廣階段。一旦第一個項目的質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成功,就應當在整個組織內加以推廣,大規模展開質量管理教育,成立多個質量小組,多層次、多領域開展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工作。

第七步是質量評價。質量評價工作應當每年進行一次,評價方法要統一,在評價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適當方法加以解決。

第八步是獎勵。通過獎勵那些對質量管理工作做出貢獻的人,可以鼓舞和激發員工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的熱情和興趣。

第九步是質量改進。全面質量管理是持續不斷、永無止境的過程。質量改進建立在質量評價的基礎上,包括:分析高校目標與現狀的差距,尋找改進的途徑,重新設定目標,調整培訓內容等一系列工作。

第6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關鍵詞:畢業設計;全面質量管理;網絡技術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19-0010-03

一、引言

畢業設計(論文)(以下簡稱畢業設計)是本科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加強綜合實踐能力培養,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包括題目申報、題目審核、師生互選、任務下達、調研與文獻檢索、方案設計、方案實施、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環節。[1]畢業設計不僅是對本科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系統設計能力的一次綜合檢驗,更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力的一個平臺。[2]畢業設計要求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完成一項工程或者項目,要求學生具備更多、更高的獨立性和創新性,因此是衡量和評估其四年學習效果的有效方式。

當前國內高校畢業設計存在種種問題,高明生等學者從學生、教師和教學管理三個層面分析了當前工科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包括學生知識、能力及認識的不足,教師的數量、責任心及能力的缺陷,教學管理的不完善等方面。[3]也有學者提出了一些問題,如經費和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監管不到位,畢業設計環節與就業的矛盾,成績評定重形式、輕內容等。[4]針對目前高校畢業設計的現狀,引入積極有效的管理理念及模式加以改革和調控,已成為高校教育教學中的當務之急。

二、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及應用

1.全面質量管理概述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是一種廣泛應用于社會多個領域的管理理論和方法,其核心理念是:消費者滿意、全員參與、質量的持續改善和依據事實進行管理。全面質量管理修正了過去企業對產品的單一評價,是一種新型管理理念,即“由組織的全體成員綜合運用現代科學和管理技術,對影響質量的全過程和各種因素進行全面系統管理,達到以生產出消費者滿意的產品為目的的有效質量管理體系”。[5]關于全面質量管理的特征也有較多的評述,有學者認為其具備系統性、全面性和發展性(或稱動態性)等特征,[6]也有學者提出“三全一多”,“三全”即全企業、全過程、全員參與,“一多”為多樣性方法,表現了系統性、整體性與一致性的管理思想。[7]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社會對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的關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開始被應用到高等教育領域,成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與全面質量管理理念

雖然全面質量管理在企業管理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經驗,但是由于教育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其投入、生產、產出等過程與企業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必須結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及院校自身情況,創造性地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將能夠豐富高等教育管理理論。

國內已經有學者嘗試將全面質量管理引入到高校畢業設計環節,以提升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南京理工大學探索了“將全面質量管理和控制原理的思想引入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管理的全過程,經過多年的實踐,取得了明顯效果,使教學質量呈現螺旋狀穩步上升”[8];北京郵電大學“為了加強對畢業設計全過程的管理,對之進行有效的監控,在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以評估為核心的畢業設計質量監控框架。通過對畢業設計各環節進行系統監控與評估,并將監控結果反饋給相應的主管部門,使畢業設計質量得到持續改進”。[9]

高校畢業設計環節較為獨立和特殊,一方面畢業設計有較為完整的輸入、加工、產出等流程:如開題、任務下達、教師指導、評審答辯等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一個完整的產品生產過程,因此與全過程管理中的PDCA循環計劃存在著較強的一致性。所謂PDCA循環是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工作循環的簡稱;另一方面畢業設計有較為明確并可評價的“產品”:如包含數據的程序或模型以及包含創新設計的論文等,而這些產品的質量可以通過過程控制加以改善。畢業設計的兩個特殊性,使得其借鑒全面質量管理方法論具備了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基于網絡技術的畢業設計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構建

中國民航大學作為一所行業性院校,十分重視畢業設計工作,以“規范與質量并重”為原則,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實施網絡化管理、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激勵機制,較好地處理了畢業設計與就業工作的關系,切實加強和改進了畢業設計各環節的管理,取得顯著成效,有效促進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學校以全面質量管理(TQM)的理論和方法為指導,認真研究了畢業設計工作的管理任務、管理流程和數據流向,提出了適合于網絡化管理的畢業設計核心業務模型。該模型從參與主體和任務兩個緯度對畢業設計工作進行了刻畫,為畢業設計管理系統的設計、開發提供了精確的業務模型。在此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兩化兩全”為主要特征的全過程管理體系,即“管理手段網絡化、質量標準體系化、全過程控制、全主體參與”。

1.管理手段網絡化

為保障畢業設計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高效率運行,學校自主研發了畢業設計管理軟件系統,并與現有教務管理系統實現互連,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的題目申報、師生互選、畢業設計進程管理等方面實現了網絡化管理,為實現畢業設計的全過程控制和全主體參與提供了高效的工具和平臺。

學校通過明確詳細的系統功能需求,遵循軟件工程設計方法論,按照“統一規劃,共享集成、分步實施”的原則,在系統的總體設計上,考慮到系統使用的簡單性和將來的可擴展性,采用C/S與B/S相結合的模式作為系統架構。從邏輯上把系統劃分為表示層(IEL)、業務邏輯層(BLL)、數據訪問層(DAL)、數據服務層(DSL)四層,達到系統開發和后期擴展的目的。在系統開發過程中采用軟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和原形法相結合的設計方法,對本系統各功能模塊的人機交互界面和數據管理方式進行樣板設計,按照使用過程中反饋的修訂意見逐步完善系統功能,形成了一套具備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畢業設計管理軟件系統。

2.質量標準體系化

質量標準是管理的依據,科學合理的確定質量標準體系是建立畢業設計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一環。在認真分析畢業設計管理流程的基礎上,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的指導下,針對關鍵環節、核心管理要素,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質量標準文件,建立起了畢業設計質量標準體系,具體包括:《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基本構成要素與格式》、《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基本要求》、《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規定》、《畢業設計(論文)評分標準》、《優秀畢業設計(論文)評選辦法》、《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指標和等級標準》。

3.全過程控制

學校在過程控制方面引入PDCA的理念,將畢業設計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十三個環節、五項過程審查(如圖1所示),實現把過去分散管理轉變為系統管理,把過去結果管理轉變為過程管理。

第一階段為計劃及準備階段,包括教務處下達工作安排、學院確認指導教師資格、指導教師網上申報題目、題目公示及選擇、師生互選等五個環節;第二階段為執行階段,包括指導教師下達任務書、學生撰寫開題報告、畢業設計撰寫及完善等四個環節;第三階段為評審答辯階段,包括指導教師評分、學院組織答辯、資料存檔以及工作總結等六個環節。

五項過程審查是在不同的階段對畢業設計進行長期跟蹤監督,實現立體式全過程審查。初期審查主要是題目審查,教務處、學院共同對論文題目是否符合專業培養目標,難度及工作量分配,創新性、科學性、工程性和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審查,保證畢業設計的嚴謹性和可行性;第二階段審查主要包括對教師任務書下達情況、開題條件以及進程安排是否合理進行審查,對教師的教學行為作出評估;第三階段審查是對學生執行畢業設計過程及教師的指導過程進行監督,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實時答疑,教學質量督導部門通過學生填寫網絡周志及教師的回復情況進行審查,保證學生畢業設計的工作量飽滿;第四階段是教師的評分及評閱情況進行抽查,保證教師在評分過程中公平、公正、公開;末期審查是學校專家組等對學院的答辯情況進行監督,避免答辯過程流于形式,保證高質量的畢業設計答辯。

4.全主體參與

質量管理的全員性是畢業設計全面質量管理的關鍵。[10]中國民航大學畢業設計質量管理體系構建中要求全校師生員工,包括校院兩級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都充分參與其中,并明確了各自在管理系統中的職責(如圖2所示)。在全面質量管理中要求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核心是圍繞師生雙邊的教學活動展開,要強化服務學生的理念,重視學生及教師的要求。

全主體參與不僅僅指學校的人員參與,還包括社會企業人員的參與。隨著社會的發展,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多樣化,學校畢業設計應主動適應新形勢,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一體化發展。在畢業設計環節,引入企業管理技術人員將強化學生能力培養,尤其是綜合設計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四、結束語

畢業設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它具有“綜合性、實踐性、創新性”的特征,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為了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加強畢業設計工作。中國民航大學以全面質量管理理論為指導,通過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形成了“兩化兩全”為主要特征的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畢業設計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得到實際應用,取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孟梅,范世東,陳永志.高校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管理的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7(1):83-86.

[2]余魅.加強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7(1).

[3]高明生.工科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9(2):51-53.

[4]余偉.關于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質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2):66-67.

[5]彭劍峰.人力資源管理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6]施曉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及對我國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2(2):32-37.

[7]謝安邦,覃玉榮.全面質量管理與ISO9000在高校的運用[J].中國高教研究,2005(9):16-19.

[8]李曉梅,張永春.畢業設計(論文)全程質量監控的研究與實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7(2):83-86.

第7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關鍵詞】TQM;服務質量;學習滿意度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歐美國家從90年代將企業的TQM引進教育領域(Meisel & Seltzer,1995[15]; Seymour,1992[24];Spanbauer,1992[26];Miller,1991[16]),試圖提升學校教育的經營質量,創造高質量的教育環境。TQM的理念對學校的革新有莫大的啟示,國外有關「TQM在教育上的運用相關的論文中,以應用至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方面最多,且已有漸漸應用到班級情境的趨勢(Cornesky,et al,1992[6];Leigh,1993[13]);Mukhopadhyay(2005)[17]表示當企業界采用「全面質量管理,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全球性市場上參與競爭,學校也該考慮藉由「全面質量管理才能在今日的教育市場上競爭。

再者,學生及家長對于學校的要求,已非只斤斤計較學費的高低,而是關注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衡量(Mark,2001)[14]。學校教育面臨國際化以及教學績效化的多重沖擊,更加凸顯教育質量保證的重要性。提升教育質量保證,不僅符應社會大眾的需求,更是確保學校競爭優勢的關鍵。提升教學全面質量管理則有賴「教育質量意識和「教育質量責任,有了教育質量的意識,才會感受教育質量的重要性;有了教育質量的責任,才會信守提升教育質量的承諾。

二、文獻綜述

1.全面質量管理的意義

質量(quality)一詞,Reeves & Bednar(1994)[21]整理歷年包括Feigenbaum的全面質量控制、Juran的質量控制等企業界學術文獻后,歸納出「質量是個復雜且多元面向的觀點,質量包含改善的能力(Prahalad & Krishnan, 1999)[19],亦是卓越也是價值,質量是符合規范與目的,甚至超越消費者的期待。雖然沒有單一質量的概念適用于所有的情境,但是符合規范以及符合甚至超越消費者期待的內涵,是較為普遍被\用的定義(Harvey & Green,1993[11]; Reeves & Bednar,1994)[21]。

質量管理學家田口玄一提出:「質量是產品出廠后對社會的(最小)損失的觀點;Rieker & Sullivan(1985)[22]進一步的闡述,認為質量包括了管理的質量、人員行為的質量、工作被執行的質量、工作環境的質量、產品質量及服務質量。

由上述定義,Garvin是從不同的面向界定品質,而Rieker & Sullivan(1985)則論及質量的實質內涵,與ISO8402、JIS Z8101之質量定義可謂互為表里。故質量并不是由供需單方面或企業內某一部門所決定的,而是企業與消費者必須共同來決定質量,而組織內部也要采取一致的步調,以達成高質量的目標,此即質量的基本理念。因此,質量是(1)發生在組織內所有人、事、時、物、地的品質。(2)是符合組織內外顧客的需求和期望。(3)須由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來達成。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Dean & Bowen,1994)[7]。

Sitkin、Sutcliffe & Schroeder(1994)[25]也認為全面質量管理強調消費者的滿意度、持續改善、視組織為整體系統,造成質量管理相當重視控制,而忽略組織為因應環境脈絡的改變而須強調的學習面。

2.全面質量管理理念與教學之相關研究

1980年代開始,歐美國家便開始引進TQM(Meisel & Seltzer, 1995[15]; Seymour,1992[24]; Spanbauer, 1992[26]; Miller, 1991),Baugher(1993)[2]認為要將全面質量管理應用在教學之中,可發展一種學習(LEARN)的過程,允許教師和學生將由「學生質量小組(student quality teams),在班級的教學與學習環境中,,描述教室里學習的主題;而在此一學習過程中,應提供持續不斷的質量改進,在時間-工作環境中協助建立學習的社群,甚至有時要對于教師與學生共同關心的課程范圍與問題激烈的討論。

Hanson(1997)[10]將全面質量管理應用于大學教學,以一班主修經濟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將顧客中心、學生參與、小組工作、持續回饋與進步的原則應用于教學中,期末時學生接受教師自編的問卷及系上例行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教師教學有相當高的滿意度,且提升學習成效。

Sallis(2002)[23]提及學生所認為的「有質量的服務應具八個重要特質,包括:1.易于親近的;2.有禮貌的;3.可信的;4.有效能溝通者;5.有效能的教學;6.博學多聞;7.幽默感;8.學生至上。

Reese & Mobley(1996)[20]以實驗教學的方式,將全面質量管理取向的課程設計,用于高等教育中,以13名主修免疫學的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以「建立明確的目標、「多元化的評鑒、「持續回饋和「持續改進為原則,并根據學生學業成就及學生每周報告的質量作為實施成果的效標,結果學生每周的報告質量都有進步,期末成績有80%得到A,學生學會查詢、使用課程所需的各項工具,并在期末報告展現更多批判思考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

1.研究架構

本文依據研究動機與目的,參考學者Farooq(2007)[9]、Owlia(2010)[18]、Elassy(2013)[8]與Asif, Awan, Khan & Ahmad(2013)[1]等所建立之模式架構,擬定研究架構圖如圖1所示。依此架構探討『教學全面|量管理四大構面「教學持續改善、「教學責任感、「教學服務質量保證與「學校行政質量保證等外生潛在變量,有哪幾個變量會顯著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滿意度(內生潛在變量),其目的乃在了解『教學全面質量管理四大構面與『學習效果與滿意度之因果關系。

其次探討不同人口統計變量,包括:性別、年齡、學制、年級與學院等,藉由方差分析探討學生對于「教學持續改善、「教學責任感、「教學服務質量保證、「學校行政質量保證及「學習效果與滿意度的整體看法。

2.研究假設

藉由研究架構,提出本研究因果模式之虛無假設有四項,分別為:

(1)「教學持續改善不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與滿意度亦即H1:?茁1=0;

(2)「教學責任感不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與滿意度亦即H2:?茁2=0;

(3)「教學服務質量保證不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與滿意度亦即H3:?茁3=0;

(4)「學校行政質量保證不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與滿意度亦即H4:?茁4=0。

3.問卷內容

本研究參考學者Baugher(1993)[2]、Hanson(1997)[10]、Bayraktar, Tatoglu & Zaim(2008)[3]、Asif, Awan, Khan & Ahmad(2013)[1]、Blanco-Ramírez & Berger (2014)[4]等所發表之文獻,整合發展初步問卷,經過專家建議修改成適合本校所需之問卷,問卷內容整理如表3-1所示。本問卷有五大項目之衡量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尺度(Likert scales)五點量尺度量表,分別以「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普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五個不同程度,代表學生同意該觀點的程度。

四、資料分析與研究發現

1.項目分析

有效問卷首先進行項目分析,包括平均數、標準偏差、極端值T檢定、每題問項與總分間之相關分析。刪除原則為極端值T檢定,如果該問項呈現未顯著差異;每題問項與總分間之相關分析,如果該問項與總分呈現未顯著相關者,則于以刪除;其次決斷值(因素負荷量)若小于0.5亦應刪除。項目分析結果本研究所有題項皆符合前述所要求,因此所有問項將予以保留。

(一)信度分析

經過探索性因素分析法所得的結果,整理如表4-1所示,將題問項萃取出教學評量5個構面,并依照物以類聚之原則,分別為:教學持續改善(4項)、教學責任感(4項)、教學服務質量保證(4項) 、學校行政質量保證(5項)、學習效果與滿意度(5項)五個構面。五個構面的累積解釋總變異量分別為43.37%、48.91%、54.55%、59.69%、61.42%,總和解釋變異量為61.42%,問卷數據顯示本研究,所萃取的教學服務五構面具有相當高的解釋能力。

其次檢定各構面的信度分析,信度分析是用來衡量受測問卷的穩定性及一致性,本問卷的『信度值采用Cronbach’s α內部一致性系數。依據Wortzel(1979)[27]研究,系數若介于0.7~0.9,表示信度相當高,介于0.7~0.35則信度尚可;若低于0.35,則信度不好,則應予以拒絕。由表4可知,本研究各構面信度值于(0.808)、(0.856)、(0.831)、(0.902) 、(0.887)等五構面,則皆具有相當高的穩定性及一致性。

2.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評量方差分析

(一)不同性別之方差分析

不同性別在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評量之方差分析不同性別在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評量皆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年齡之方差分析

不同年齡在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評量之方差分析,問卷數據顯示不同年齡除了A9導師能有效做好班級經營管理工作, A10學校能夠為學生營造安定和諧的校園氣氛及A22學校課程規劃能夠結合學生未來職場的需求,三者呈現顯著差異外,其余分項皆無顯著差異。三者差異皆以18歲剛入社會的學生的同意度最低,但來年19歲的學生同意度最高,隨著年齡增長又開始降低。新生剛進來仰恩對于學校的陌生,因此對三項品保內容同意度偏低,但到第二年后漸入狀況,且對學校與教師有更多的期望。

(三)不同年級方差分析

不同年級在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評量之方差分析,問卷數據顯示不同年級除了A22學校課程規劃能夠結合學生未來職場的需求,其余分項皆無顯著差異。以大二的同意度最低,但以大一的學生同意度最高。大一的學生對于教師授完課后,期盼教師能在學生于課后的問題方面,給予更耐心的指導說明。

(四)不同學制方差分析

不同學制在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評量之方差分析,問卷數據顯示不同年級除了A10學校能夠為學生營造安定和諧的校園氣氛,A12教師能運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A17學校能重視學生就業技能加強輔導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其余分項皆無顯著差異。以專升本的同意度最低,但以本科的學生同意度最高。亦即專升本的學生認為學校更應能為學生營造安定和諧的校園氣氛,其次教師于授課方法方面,應思考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后,未來就業方面,未升本大部分學生已有就業經驗,因此為升本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能重視學生就業技能,加強輔導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五)不同學院之方差分析

不同學院在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評量之方差分析,問卷數據顯示不同學院除了A1.教師具有專業能力與專精技能, A2.教師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學評量方式, A3.教師能對學生學習上的缺失實施檢討, A5.教師能夠重視學生個別差異,適時給予建議與協助, A6.學校能適時而正確的評估學生學習情形,給予課后輔導或補救教學措施。A13.教師的教學內容與課程規劃能相互結合。A15.學校各項行政工作能考慮學生權益為、重視學習狀況,并建立補救教學制度, A17.學校能重視學生就業技能,加強輔導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及A19.教師上課的教學內容具有實用性。A20.教師上課教材的準備能夠結合課程內容。A21.學校行政工作能夠配合學生學習上的需要,呈現顯著差異,皆以人文學院的學生同意度最高,隨著年齡增長又開始降低。

3.學習成效因果模式分析

『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量表的4大構面「教學持續改善、「教學責任感、「教學服務質量保證與「學校行政質量保證與「學習效果與滿意度因果模式分析,本研究發現「教學責任感、「教學服務質量保證與「學校行政質量保證正向影響「學習效果與滿意度。此外,「教學持續改善與「學效果與滿意度呈現負關系,因此教師應了解學生期待的需求,不斷持續改善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或超越學生心中的期望。

因果模式分析結果如圖2示,卡方值(X2)=399.109、自由度(DF)= 179、P值=0.000、X2/df=2.23,小于3,Bollen(1989)[5]和Kettinger & Lee(1994)[12]認為其值小于5即可接受,所以仍屬可以接受的范圍表示理論模式在解釋觀察數據時具有相當的解釋能力。

在適合度評估指標GFI=0.883、AGFI=0.848、NFI=0.935,大于0.8以上,皆符合學者至少大于0.8以上的建議,顯示『教學全面質量管理與「學習效果與滿意度因果模式,問卷數據是具有很好的配適度。

在整體衡量系統方面,從圖2知,無論是外生潛在變量(教學持續改善、教學責任感、教學服務質量保證與學校行政質量保證)或內生潛在變量(學習效果與滿意度),所有潛在變量衡量模式之衡量路徑系數幾乎大于0.6。故本研究因果模式內所有衡量系統具有內部一致性,不僅具有中信度且具有收斂效度。

五、結論

本研究以TQM觀點探討學校教學與行政服務質量對學習效果與滿意度,經過問卷數據分析結果,方差分析與因果分析逐項說明如下:

(一)不同年齡除了導師能有效做好班級經營管理工作、學校能夠為學生營造安定和諧的校園氣氛及學校課程規劃能夠結合學生未來職場的需求,皆以18歲剛入學校的學生的同意度最低,以19歲的學生同意度最高,但隨著年齡增長又開始降低。新生剛進來對于學校的陌生,因此對三項品保內容同意度偏低,但到第二年后漸入狀況,且對學校與教師有更多的期望。

(二)不同年級除了學校課程規劃能夠結合學生未來職場的需求呈現顯著差異,以大一的學生同意度最高,亦即大一的學生對于教師授完課后,期盼教師能在學生于課后的問題方面,給予更耐心的指導說明。

(三)不同學制除了學校能夠為學生營造安定和諧的校園氣氛、教師能運用有效的方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校能重視學生就業技能,加強輔導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等三項呈現顯著差異。以專升本的同意度最低,但以本科的學生同意度最高。亦即專升本的學生認為學校更應能為學生營造安定和諧的校園氣氛,其次教師于授課方法方面,應思考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后,未來就業方面,專升本大部分學生已有就業經驗,因此專升本的學生認為學校應能重視學生就業技能,加強輔導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四)『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量表的四大構面「教學持續改善、「教學責任感、「教學服務質量保證與「學校行政質量保證與「學習效果與滿意度因果模式分析,本研究發現「教學責任感、「教學服務質量保證與「學校行政質量保證正向影響「學習效果與滿意度。此外,「教學持續改善與「學習效果與滿意度呈現負關系,因此教師應了解學生期待的需求,不斷持續改善教學方式,以滿足學生或超越學生心中的期望。

作者簡介:翁景德(1960-),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知識管理,教育創新。

參考文獻:

[1]Asif, M., Awan, M., Khan, M., & Ahmad, N. (2013). A model for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 Quantity, 47(4), pp.1883-1904.

[2]Baugher,K.H.(1993). Student quality teams: adapting Deming at Samford University. (Deming W. Edwards, quality teams, Alabama,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abody College for Teachers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3]Bayraktar, E., Tatoglu, E., &; Zaim, S. (2008). 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critical factors of tqm in turkish higher educatio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19(6), pp.551-574.

[4]Blanco-Ramírez, G., &; Berger, J. B. (2014). Rankings, accredit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quest for quality: Organizing an approach to value i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2(1), pp.88-104.

[5]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 John Wiley, New York.

[6]Cornesky, R., McCool, S., Byrnes, L., & Weber, R. (1992). Implementing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Madison, WI:Magna Publications.

[7]Dean, J. W., Jr., & Bowen, D. E. (1994). Management theory and total quality: Improv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rough theory develop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3), pp.392-418.

[8]Elassy, N. (2013). A model of student involvement in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t institutional level. 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 21(2), pp.162-198.

[9]Farooq, M. S., Akhtar, M. S., Ullah, S. Z., & Memon, R. A. (2007). Applica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Journal of Quality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3 (2), 87-97.

[10]Hanson, E. M. (1997). Strategies of educational decentralization: Key questions and core issu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36(2), pp.111-128.

[11]Harvey, L., & Green, D. (1993). Defining quality.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18(1), pp.9-26

[12]Kettinger, W. J. & Lee, C. C. (1994).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and us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function, Decision Sciences, Vol. 25, pp.737-766.

[13]Leigh,D. (1993).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raining module on focus on thcustom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065-643.)

[14]Mark, M. (2001). An attempt to evaluate teaching quality:One department's story,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6(6), pp.563-578.

[15]Meisel, S., & Seltzer, J. (1995). Rethinking management education: A TQM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19(1), pp.79-95.

[16]Miller, R. (1991). Applying the Deming method to hig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ersonnel Association.

[17]Mukhopadhyay, M. (2005).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2th ed.)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8]Owlia, M. S. (2010). A framework for quality dimension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21(11), pp.1215-1228.

[19]Prahalad, C.K. and Krishnan, M.S.(1999). The New Meaning of Qual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October, pp.109-122.

[20]Reese, A. C., & Mobley, M. F. (1996). Academic success through quality managed course design. Innovative Higher Education,20 (3), 172-182.

[21]Reeves, C. A., and D. A. Bednar. (1994), Defining quality: Alternatives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 pp.419-445.

[22]Rieker, W. S., &?Sullivan, S. J. (1985). Totoal Quality Management: An American Model. ASQC 39th Quality Congress Transaction, pp.461-466.

[23]Sallis, E. (2002).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education(3th ed.)London: Kogan Page.

[24]Seymour, D.T. (1992). On Q: causing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25]Sitkin, S. B., Sutcliffe, K. M., & Schroeder, R. G. (1994). Distinguishing control from learning i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 contingency perspec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3), pp.537-564

第8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關鍵詞:高等教育 質量管理體系 IS09000 教育質量 過程質量 全面質量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1(a)-0190-01

IS09000族標準是發達國家的質量管理經驗的總結,最大的特點是流程管理和持續改進。

本標準適用于質量管理教育的有效途徑,以保證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從實施IS09000標準的小型學院,同時,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如何實現高等教育研究IS09000族標準。

1 構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緊迫性

1996年,中國已經成功在北京舉行的“高等教育評估與質量保證”的國際研討會的主題。此后,高等教育的質量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1999年高校擴招后,招生快速擴張導致了越來越多的高校不能滿足傳統的管理模式,背后可憐管理水平的一些領導干部的思想和一些教師,學校的整體辦學使命和缺乏了解它的使命,等等。因此,當務之急是西方大學在中國全面質量管理模式,并引進推廣的共同點。

2 構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可行性

IS09000質量管理,因為豐富的現代教育教學質量為主要依據的多所高校建立自己的教育質量管理體系及其意義的制度。

2.1 “學生的擔憂,”教育服務的理念

在原則上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首先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組織依賴客戶,因此,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的期望。對于學校,客戶是指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當然,學校主要是學生,要以學生為焦點,根據學生學習,并努力為他們服務。

2.2 教育質量流程管理概念

過程是在研究質量管理活動的基本單位。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通過使用資源和管理”變換輸入轉化為輸出,可以視為一個過程。典型地,從一個過程的輸出直接形成輸入到下一個過程。“和”的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可以更有效地得到想要的結果管理,因此提出了“鼓勵采用過程方法管理組織”。

2.3 教師基礎觀教育相互依存的質量

管理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以人為本,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每一個大學院系,各部門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才的培養質量。所以IS09000標準要求所有家庭成員參與質量管理,學校的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環節,直到每個人。從大學的主要功能分析,教師應該毫無疑問是高等教育相互依存的品質的一個重要力量。

3 高等教育的質量管理體系基本組件

3.1 系統概念

建立教學質量管理體系的理念是基礎,教學質量管理。首先,總的國家教育政策的目標,制定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第二,要檢查整個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特別是培養目標:第三,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為指導,以人為本,預防為主,質量控制的全員,全程,全要素的實施。

3.2 組織系統

組織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主要由學校領導,學院院長,教學委員會,教學督導組(A組),教師和學生。哪個學校領導通過講座,接待日,郵件等方式,監控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監控教務中心執行戲劇組織,協調,分析反饋和教學中的作用的各個方面的總體安排和監控各教學單位實施:指導專家負責深入了解課堂教學和其他領域的情況,要進行專項檢查,指導教學。

3.3 系統的方法

方法包括流程管理系統的法律,項目管理方法和目標管理法。流程管理法主要是指教學管理形成的素質的各個方面,如在錄取過程管理,過程管理和考試等方面的組成部分:項目管理法主要是指每個具體工作的管理,如各類比賽,特別評估;MBO主要是指一種方式來達到理想的控制目標和管理,可分為官僚管理,項目管理,矩陣式管理。

4 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施工意義

構建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但學校的管理,糾正了一定的缺點提高辦學水平,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功能:

4.1 調節的教育過程中,要避免隨意性

企業管理過程通常能夠管理經驗,科學和文化管理三個階段,包括科學管理強調規范化,制度化,制度化,具體表現為:部門職能,職責,獎懲辦法,如運行程序都有相應的規范。通過質量方針和目標的發展,并通過以了解學校的運作狀況評估了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教育在正常工作狀態的整個過程,所以它可以理順職責范圍和權威的大學單位和部門,規范管理,各級,確定工作應遵守的程序,使各部門,崗位和人員類別的規則遵循,以避免一些教師在某些方面武斷,并最終提高教育質量服務為一體。

4.2 有利于保持教師的穩定性

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推進人才激勵“質量第一”的理念,強調“對影響產品質量應是能夠勝任。”,而學校應“工作,確保受災人員的產品質量具備必要的能力。”,它可以促進學校的教育人員相關知識培訓,企業管理,質量管理等創新理念和教學方法,加強其業務能力:這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素質深化學校認同,從而穩定士氣在不斷變化的環境。

4.3 所學校能提高競爭力,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ISO0000系列重視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他說:“最好的”只是一個暫時的標志,“更好”是永恒的追求,而學校應該是主要的目的是使認證教育教學的學校各方面對更高的目標邁進。因此,著眼于過程性評價IS09000整個系統連接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整體,它有利于改善和下班后的完美。通過家庭IS09000認證標準往往意味著教育機構管理,按照國際標準,它的內部運作有非常規范,學生必須有一個初步的,這對于所有的考生和家長,應考慮提供能力保證,確保學生通過正常的學習周期應該只成為一個合格的有用。

參考文獻

[1] 孔一枚.高等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國際比較[J].金融經濟,2008(11).

[2] 王慧,易自立,李孟輝.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質量觀構建高笑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J].高等農業教育,2008(11).

第9篇:學校全面質量管理范文

關鍵詞:管理理念;優化;凸輪教學

一、管理理念的融合

全面質量管理,強調教育為學生及其家長和社會服務,強調學生及其家長和社會為“消費者”和“顧客”的理念,強調“學生為本、學生為教育的服務對象”。全面質量管理已經帶來一種教育觀念的轉變。

(一)全面質量管理的內涵

全面質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簡稱TQM),是以向服務對象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最佳的服務為目的,以組織的全體職工為主體,綜合運用現代科學和管理技術成果,控制影響質量全過程的各種因素,以最經濟的方式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的科學管理方法。該方法是從系統觀念出發,把影響產品質量的各個工作環節、過程以至各個工作崗位全面系統地管理起來。它利用質量標準,激勵每一個工作人員都來關心并追求產品的高質量,都要對產品的質量負責。

全面質量管理原是企業界的一種管理思想和管理實踐,它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強調在尊重人的價值的前提下,注重戰略規劃、全員參與、團隊精神、協調工作等。

在學校教學中引入全面質量管理,強調三個方面:一是全面性,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課堂教學為中心,體現對教學、管理、后勤工作的全面管理。二是全員性,全面質量管理強調學校所有的教職工、學生都需關心并參與質量管理,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三是全過程,注重對工作過程的管理,強調每一環節都符合預定的目標,加強教學環節間的銜接管理,保證教育質量的過程管理。要從服務的角度看待學校的一切工作,建立一套質量體系,以持續地提高教育質量。

(二)教育的服務理念

1.服務的概念

服務是在商業、企業等領域廣泛運用的一個概念。在教育中引入服務概念主要是為了重新審視教育內部與外部的諸種關系,通過對既有關系的調整創造新的教育局面。首先是對師生關系的一種調整。傳統教育教學中,師生之間雖然也暗含著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意識,但這種服務意識與行為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張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不是教師為學生服務,而是學生在為教師服務。在全面質量管理中服務意識的明確引入,將重新擺設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師是服務者,學生是被服務者,這樣傳統的師生關系將出現一種新的改觀。其次是對教育內部關系的一種調整。在企業中,企業內部所有工作環節之間都有“下道工序就是用戶”的思想,要求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教育中的內部服務也是應該重視的。

2.服務的質量要求

只是把服務觀念引入教育還不夠,還需強調質量服務,即有質量的服務。在教育服務中,質量意味著服務者對自身的一種嚴格要求,同時意味著對消費者的充分重視與關注。對“教學質量”一詞至少有兩方面是值得重視的:一是教學過程質量,一是教學結果質量。表現在過程中的教學質量體現為教師教學態度認真、教學方法得當、教學技巧高超、教育機智靈活等;表現在結果上的教學質量則指學生學習效果優良或走向社會后為社會所認同。教育中服務的質量標準可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來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從質量對自身的要求和對學生的標準兩個角度來思考與行動,爭取自身做得更好,讓學生更加滿意。

二、凸輪教學的優化

(一)提升課堂的教學管理

課堂教學管理包括:課前控制、課中管理和課后評價三個環節,這三個環節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組成了課堂教學管理的全過程。可見,課堂教學管理過程,是一個能動的、權變的過程。這個過程從決策開始,用教學來實現,并以評價作為結束,每個環節的實施,都對整個過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應該突出強調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和全員管理。全面管理是指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組成部分包括:目標、模式、時間、方法等方面的管理,通過全面深入的管理,減少課堂教學的隨意性與模糊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先進性和有效性。全程管理是指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策略、組織教學實施、檢查與督促、評價與總結等過程的管理,通過至始至終的全程管理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而實現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整體優化。全員管理是指參與課堂教學管理的人員不僅僅是承擔課堂教學任務的教師,還包括每一位教學管理人員,既有影響課堂教學管理的因素,還包括教學環境因素、校園內部因素、校園外部因素等等課堂外部因素。

在凸輪教學實踐中,盡可能地利用學校教學資源,尋求其它部門人員的協同和支持,安排現場教學,讓學生到機械設計實驗室,親身觀察凸輪機構的結構和工作過程,以幫助學生增加感性認識。同時,加強掛圖、實物、模型等直觀教學手段,優化多媒體課件的建設和應用。在設計凸輪的輪廓曲線時,需要理解圖解法設計原理、凸輪機構的工作過程、從動件的運動規律及機構實現預期工作要求的參數。

(二)優化教學管理的教學關系

1.全面質量管理與課堂教學角色的關系

首先要處理好教學實踐中的各種角色關系。教學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民主式的教學角色關系適合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在這種新型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由主導者轉變為指導者,由教學的權威者變為教學的參謀者,學生的角色由被動錄入信息的容器變為主動選擇的有個性的人,他們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的人際關系,能成為一個有價值的教學系統的貢獻者,能夠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愉悅。在開放性的新型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系統,它可以有序地、漸進地促進教學中各種良好關系的形成。學習活動也成為一種充滿活力的螺旋,可以得到持續地提高。所以說,要實施有效的全面質量管理,必須建立一種新型的教學活動,其中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應該共同成為課堂全面質量管理中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建設者。

2.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師生的關系始終是決定教學成敗的主導關系。在傳統的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是主從關系,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不利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造性。教學從來都是為學生的發展而服務的,學生即是教學服務的“顧客”,課堂教學也應為學生迅速提高知識、智力、道德、情感、個性及社會適應性的素質提供服務,因此,只有創造和諧、民主、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管理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使生主動地、自覺地、積極地、高效地學習,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及其自身價值的實現。

3.突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為了更好地突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必須注重教師的動態化管理,切實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TQM強調以人為主體的思想,注重人對質量的作用。對學校而言,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提高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學行為的改進有賴于教師素質或教師專業發展的不斷改進與提高。

教學互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具體作圖方法和步驟如下:

(1)以r0為半徑作基圓,以e為半徑作偏距圓,過點K作從動件導路與偏距圓相切,導路與基圓的交點B0(C0)便是尖底從動件的初始位置。圖3

(2)將位移線圖s-φ的推程運動角和回程運動角分別作四等分。(圖2)

(三)優化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

教學設計是一個計劃過程,具體的教學是執行階段,教學反饋后的反思則是檢查效果階段,在教學反饋、反思的基礎上,教師對照計劃和標準進行總結,然后做出適當的調整,以投入下一輪的教學。這樣不斷循環提高,從而不斷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對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客觀分析、總結,直接關系到診斷教學問題。要充分利用評價所提供的數據和反饋信息。在對評價結果的分析、總結時一定要全面、客觀,要因人、因課程、因課的類型的不同進行具體的分析,要注意分折、診斷學生整體與個體存在的學習問題,診斷教師教學自身存在的問題,診斷教學條件、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使教學管理部門心中有數,并采取相應措施,調節教學活動,保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是讓學生分組討論,用全面質量管理的4個階段--PDCA循環的基本程序剖析凸輪教學案例。一是分析現狀,找出存在的教學質量問題;二是找出產生教學質量問題的原因;三是找出教學質量問題的重要因素;四是針對重要因素制訂措施;五是按計劃實施;六是檢查實施后的效果;七是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納入有關教學規范。八是根據遺留問題,提出下一個循環的目標計劃。

二是通過舉辦實驗技能大賽,引導學生敢于實踐,勇于創新,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通過聯合學校制造中心,充分利用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和加工中心資源,由學生自己動手將設計構思變成可以直觀的實驗模型。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將凸輪教學與機械設計、數控編程、加工工藝等課程綜合起來,而且使學生的方案付諸于實踐,學有所得。

三是以組為單元,分別各組陳述觀點,這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形式,他們在回答過程中,可以適時運用所學凸輪知識剖析問題,也是培養邏輯思維和歸納總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輪流發言之后,教師穿針引線,融合各方面的精華,以贊賞的理念鼓勵學生。同時,強調凸輪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內容,在完成程序規范的過程中,以保證和提高質量為目標,運用全面質量管理和方法,把教學質量管理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質量管理職能組織起來,形成一個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有機整體,從而在凸輪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国产人妻精品久久久久野外|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音频| 18禁美女裸体免费网站| 台湾佬自拍偷区亚洲综合| 国产真实乱对白精彩久久| 国内少妇高潮嗷嗷叫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99| 内射国产内射夫妻免费频道|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天堂√最新版中文在线地址|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三级| 亚洲综合久久1区2区3区| 丰满熟女人妻一区二区三|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久久久久欧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爽爽爽| 亚洲男人天堂av在线| 老太婆性杂交视频| 婷婷六月天在线|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 国产女人和拘做受视频免费| 久久迷青品着产亚洲av网站| 97国产精华最好的产品在线| 国产精品v欧美|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无遮挡十八禁在线视频国产制服网站| 亚洲香蕉毛片久久网站老妇人|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无人区码一码二码w358cc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字狠狠|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