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實踐教學;標準化;職業教育
作者簡介:郭桂平(1963-),女,河北霸州人,河北省廊坊衛生職業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醫學教育;段廣河(1966-),男,湖北永清人,河北省廊坊衛生職業學院高級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14-0038-02
一、 研究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國高職教育與國外相比較,起步較晚,而先進發達的國家職業教育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并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如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教學模式和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技能模塊的經驗。中國在辦高職教育之前的專科教育與國外職業教育相比較,存在著諸多問題:沒有專科教育的特色,形式猶如本科教育和中專教育之間的混合體;教材為本科教材的壓縮本;教學內容系統化、理論化,實踐教學學時數少;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陳舊等。醫學檢驗主要是實踐技能很強的專業,隨著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和各種檢測技術的提高,醫學檢驗技術也在日新月異,檢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生物化學檢驗技術。
二、研究的內容
作為培養醫學檢驗人才的衛生職業技術學校,主要是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熟練掌握醫學檢驗操作技能,能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從事檢驗工作的實用型人才[1]。而通過我們多年的教學和大量調查發現,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專業技能還存在某種程度的不足,主要表現為操作不夠熟練、欠規范,缺乏統一的考核標準,并且在內容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教”與“用”的脫離。另外,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由于生物化學實驗需要化學反應時間,有些項目用時較長,課堂上不允許將示教的整個過程展示給學生。為解決這些問題,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建立高職教育的特色,生物化學檢驗技能教學的重點要體現“基礎化、規范化、標準化、職業化”,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兼顧醫學檢驗專業實踐技能的系統性和與臨床實用性,進而推動職業教育在醫學檢驗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一)重視生物化學檢驗基礎技能訓練
基礎教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了基礎教育必須為受教育者打下堅實的思想、知識、能力、體質基礎,基礎教育對人的素質的培養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目前招生的學生不論是中職還是高職生,其文化基礎素質普遍較低,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對檢驗專業所有學生來說,加強基礎教育是很重要的,包括人文基礎和專業基礎,這里主要討論專業基礎。《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是醫學檢驗專業重要的專業課,既有一定理論又有較強的實踐技能。
1.基礎技能訓練項目的確定。按著課程培養標準需要掌握醫學檢驗基本理論及基本操作技能;在實踐中強化醫學檢驗操作技能訓練;熟悉常用檢驗儀器的基本構件和性能,并能熟練地操作;熟悉常用檢驗試劑的配方和應用。因此,以《生物化學檢驗》[2]和《生物化學檢驗技術》[3]為依托,以《臨床檢驗操作規程》[4]為參考,根據實驗項目分類檢驗技術種類,分為光譜分析技術、電化學分析技術、電泳技術、層析技術、免疫分析技術、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自動生物化學分析技術等,其中層析技術、免疫分析技術不作為生物化學檢驗技術的重點。制定教學方案,以各技術中所用到的儀器為主線,介紹其原理、操作過程、注意事項和使用范圍,并制作成音像教材。選擇以基礎訓練為目的的檢驗項目如血糖測定(鄰甲苯胺法)(練習吸管和分光光度計的使用)、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練習電泳技術操作)、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賴氏法)(學會繪制標準曲線)、血鉀測定(電化學分析)、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和自動生化分析儀(練習編程)、PCR擴增分析儀(示教)、化學法測定血鈣血磷(試劑配制)等。經過反復訓練,使學生具備在各種條件下從事臨床、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質。
2.基礎技能訓練的教學方法為。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依照教科書進行講授,實驗課上,主要由是教師講授實驗原理、試劑的配制、儀器、臨床意義,然后由學生按照書本上或教師給出的步驟完成操作,這樣的結果只有導致學生成為了機械的操作者,完全沒有了主動學習的意識。為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做出了如下改革:改變過去填鴨式教學模式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我們對學生開放實驗室,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參與實驗的準備工作,包括試劑的配制、保存,標本的準備與檢驗等環節。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選擇不同的方法完成對標本的檢驗,通過不同方法的比較,分析各種方法的優缺點,認識到導致較大結果誤差的因素,力求使每個檢驗項目的誤差控制在最小范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在傳統方法基礎上有所創新,包括實驗方法的設計,實驗器材規格及試劑的預算等不同方面。
(二)以實訓教材規范實踐操作
參考《生物化學檢驗》、《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在調研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醫學檢驗專業教材使用情況及各層次對檢驗人才需求的基礎上,自編實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技能操作指導。該技能操作指導將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兼顧醫學檢驗專業實踐技能的系統性和與臨床實用性,刪掉重復的內容和淘汰的實驗項目,增加新技術、新方法介紹。以《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為崗位操作技術指導,選擇、確定實驗方法,對原理相同、方法相似的選做其中的一種;其他的方法要進行簡介;對操作簡便、適用于基層的檢驗項目,讓每位同學都能準確、熟練地進行操作。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容忽視,注意及時糾正一些不規范的操作。通過反復練習,逐漸強化,達到熟練、準確、快捷的程度。
(三)制定《生物化學檢驗技術》考核標準,強化教學評價作用
在生物化學檢驗技術的教學中,為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自覺參加實踐,我們加強了實驗技能考核。以《生物化學檢驗技術》課程培養目標為依據,制定技能操作指導計劃,選擇有代表性的檢驗技術,確定考核項目,制定考核評價標準。課程終結性考核中技能考核單列成績單、百分制,其中實驗報告占10%,考勤、實驗態度及提問占5%,平時操作考核占25%,期末操作考核占60%。為了計分方便,各項均采用單獨計分百分制,最后按權重比例總和評定。以期末考核為例先將具體做法簡介如下。期末操作考核安排在課程課堂教學結束后進行,考試地點為實驗室,由3名教師一對一進行考核,按著技能考核手冊項目(自編)抽取考核項目、評價學生,給出成績。
1.考核內容:以教學大綱為依據,適應社區檢驗工作需要,選定有代表性的實驗項目作為考核內容。包括血糖測定(氧化酶法)、膽固醇測定、尿素氮測定(二乙酰一肟法)、血鈣測定、半生化自動分析儀試驗程序編制輸入。
2.考核方法:對血糖測定、膽固醇測定、尿素氮測定抽簽選做一項;血鈣測定每人均做;生化自動分析儀試驗程序編制輸入每人均做,從常規項目如ALT、AST、CK、LDH、TC、TG、Glu等抽取一處,參考試劑說明書,在規定的時間內在半自動生化分析儀上獨立完成,并打印出程序進行評分。
3.評分標準:從實驗準備、操作過程、試驗后的整理、實驗報告等方面按考核標準評定。
4.考核結果:經過綜合評定,檢驗2009-1班全班總人數為55人,其中95分以上者19人,90分以上者32人,85分以上者4人,全部達標。
加強技能考核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及職業道德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加強實驗技能考核避免了在校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技能訓練,培養了學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有利于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為進入臨床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教學與職業標準相銜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堅持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職業教育的意義在于能夠培養大量的目前急需的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不是輕易可以認識到的,需要讓學生經歷一些實踐,在實踐中感知自己應該掌握一些職業知識。過去認為檢驗科是一個輔的科室,但隨著檢驗醫學的發展,檢驗結果已是診斷和治療效果判斷不可少的指標,而我國目前檢驗醫師尚不充足,臨床醫師可能不了解檢驗結果的解釋,檢驗技師可能也不清楚臨床醫師需要檢驗的目的,所以檢驗醫師的發展很有必要。臨床醫師與檢驗醫學應更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加強雙方的合作與交流,提高檢驗質量,指導臨床用藥和明確檢驗目的。因此學校職業教育要與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內容對接,結合檢驗專業資格考試[5]需要,將相關內容融入生物化學檢驗技術日常教學中。
三、結論
本課題的研究其內容實用,注重能力培養和崗位需要,突出實踐技能,技能考核標準及配套的多媒體表現形式,既可使教學變得直觀,還可起到一定的滿足學生反復學習的需要,同時為技能考核提供了一個客觀評價標準,使考核更加規范。對《生物化學檢驗技術》課程教學的改革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其他的課程改革也起到了借鑒作用。
參考資料:
[1]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醫學檢驗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段滿樂.生物化學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第3版).
[3]李萍.生物化學檢驗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關鍵詞: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法;改革措施;現狀分析
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是生物科學及相關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性實驗課,隨著現代生物化學實驗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化學已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成為其他實驗性學科和專業的基礎和先導課程[1,2]。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是師生共同探討學習的一門實驗學科,是擴張充實生物化學實驗學者的知識面之一,能提高學生對生物化學的理解能力、對實驗的動手操作、思維擴散以及觀察討論團結和實踐總結領悟能力[3,4]。許多高校將基礎生物化學實驗作為單獨的課程進行開設,然而在基礎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該文就長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基礎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主要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和改革措施。
1地方高校基礎生物化學實驗的現狀分析
1.1教學內容陳舊,綜合性實驗較少
基礎生物化學實驗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分離、純化、定性和定量分析技術[3]。由于教學大綱陳舊,沒有及時更新實驗項目,教學內容主要以經典的、基礎的生物化學實驗為主,如:糖類的性質實驗-糖類的還原作用、氨基酸的紙層析分離、蛋白質及氨基酸的呈色反應、蛋白質的沉淀反應及等電點的檢測、蛋白質含量的測定-考馬斯亮蘭法、總氮量的測定-凱氏定氮法、氨基酸的分離鑒定-紙層析法、血清蛋白的醋酸纖維薄膜電泳、果膠的制備、維生素C的定量測定等,一些前沿的、當下常用的實驗技術,如:酶聯免疫法、Western印跡和高效液相色譜等,學生接觸較少。由于綜合性實驗需要一定的經費和儀器、實驗時間相對較長、需要實驗老師更多投入,地方高校基礎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綜合性實驗開設的比例相對較少。
1.2經費投入有限,先進儀器設備缺乏
地方高校教學經費有限,對實驗課的投入相對較少,使許多實驗大打折扣,甚至無法開展。特別是一些儀器設備數量較少或缺乏,如:移液器、高速冷凍離心機、電泳儀、分光光度計、超低溫保存冰箱、凝膠成像系統和高效液相色譜等。而上課的人數較多,多人共用一臺儀器,或只有老師和部分同學能操作儀器,學生不得不在相應時間內幾個人一組完成一組實驗數據,而分小組進行實驗的結果是,總有學生當觀眾,久而久之,部分同學就不愿意動手操作。
1.3“傻瓜式”實驗,學生自主思考空間有局限
傳統的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方式是:課前教師準備好相關的實驗藥品、材料及儀器,上課時由教師講解實驗步驟,并由老師進行示范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操作實驗,實驗結束后學生撰寫實驗報告。學生稱之為“傻瓜式”實驗,因為學生不用準備藥品及材料,不用考慮實驗的成功與失敗,不用考慮為什么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只需要按老師說的實驗步驟進行就可以,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有局限。由于做實驗的學生比較多,實驗中老師和學生一對一進行討論的機會較少,學生的疑問往往得不到解答,對于實驗中有沒有更好改進實驗的辦法,師生之間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1.4實驗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
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按實驗項目進行,每個實驗3~6個學時,學校按學時給老師算工作量,許多老師為了在規定學時上完實驗課,一是盡量安排簡單、容易操作的實驗,減少綜合性實驗;二是對于實驗時間較長或處理時間較長的實驗,側提前準備實驗,學生只操作實驗的部分內容,進而影響實驗的效果。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多和很多實驗課程都單列成單獨的課程,實驗課的安排經常出現沖突,許多實驗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導致很多同學和老師都有厭倦情緒,教學及學習的主動性較差。這樣造成基礎生物化學實驗課程安排了較多實驗,但綜合性的、真正由學生完成的實驗卻寥寥無幾。
1.5考核方式僵化,不能調動老師及學生的積極性
對學生成績評定主要考核內容包括實驗態度、實驗報告和期末考試3個部分,其中實驗態度占實驗總成績的20%,實驗報告占40%,期末考試占40%。實驗態度,主要考察完成實驗預習報告情況,以及實驗課學生遲到、早退及曠課情況。實驗報告成績根據實驗報告的規范性,實驗結果和實驗現象的正確性,以及對存在問題的分析處理辦法等進行綜合評定。期末考試主要考察學生理論知識及對儀器操作規范性。考核的主要依據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表現出來的東西,導致實驗課平時多數學生抄襲預習報告和實驗報告,考試背背理論和儀器操作步驟就可以過關,這樣不認真進行實驗操作也能得高分,忽略了對實驗操作過程的考核,不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考核主要是完成教學時數、上交相關教學材料,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沒有考核和評價。教師認真負責與否、教學效果好與壞,最后算的工作量都是一樣,嚴重影響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教師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因為只要有改革,必然要求付出更多。上交的教學材料也較多,如:上一門實驗課要上交教學進度計劃、實驗試做記錄、學生預習報告、學生實驗報告、實驗室運行記錄、實驗運行記錄、考核方案、試卷審核表、空白試卷、學生考試試卷、成績冊、成績登記表和試卷分析表等,如此多的材料讓老師自顧不暇,哪還有心思搞改革、創新。
2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建議及措施
2.1結合教師科研,加大綜合性實驗的比例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和榜樣,學生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以教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為前提的,一個不具有較高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的老師是不可能帶領他的學生走上科研和創新之路的[4]。因此,生物化學教師,只有努力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將科研內容引入基礎生物化學實驗,及時更新實驗內容,在實驗內容選取時,應多選用實用性強、綜合性強的實驗,才有可能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激活學生的思維。甚至學校可以規定基礎生物化學實驗課綜合性實驗的比例不低于多少,對于綜合性實驗可以加大工作量的折算系數。以綜合性實驗增加實驗的探究性,調動學生的興趣。
2.2增加實驗經費的投入
實驗室是進行教學、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手段,是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室是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實踐基地,實驗室的建設是專業課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所以,學校應逐步完善實驗室的建設、儀器設備和用具的配置,保證實驗教學經費的投入。這樣不僅有利于基礎生化實驗課程的建設,也可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操作空間。
2.3改變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教師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要勇于創新,不斷創新教學內容,不斷把自己的、他人的、世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融進普通生物化學實驗課中,改變過去那種“照葫蘆劃瓢”的實驗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以培養學生做學問做研究為主的新模式,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言傳身教中培育出學生科研創新的素質[5,6]。如:部分實驗項目可以安排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準備藥品及材料,并獨立完成實驗,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實驗。
2.4合理安排實驗教學時間,多種渠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合理安排實驗時間,應保證實驗室和教師的數量,盡量減少實驗組學生的人數,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機會操作實驗,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自思考的能力。打破傳統的每一個實驗在固定時間集中進行的設置,讓實驗老師合理安排時間,讓學生盡量參與實驗全部過程。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驗中來,由被動變為主動。鼓勵學生多參與實驗課相關活動,如:參與實驗相關的講座、參與教師相關科研項目、大學生“挑戰杯”、創新創業項目和學生科研項目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獨立完成生物化學相關的實驗,最后完成科研任務,體會實驗帶給學生的苦與樂,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科學的含義,讓學生從心底里改變對實驗的態度,激發學生對實驗濃厚的興趣,從而由衷地熱愛實驗[7,8]。
2.5合理考核,調動師生的積極性
應注重實驗過程的考核和綜合性實驗能力的考核。為了使考核更加科學合理,激發學生的積極作用,將考核方式改為綜合考查學生實驗能力。實驗總成績中,實驗考勤占10%、預習提問占10%、實驗操作占30%、實驗報告占20%、期末開發性綜合實驗占30%。其中實驗操作成績在每次實驗完成之后馬上給予評定,實驗報告著重考查學生的結果分析與討論、心得體會,檢查學生能否根據學過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對實驗結果、實驗方法和技術等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開發性綜合實驗為選一些具有一定綜合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題目,學生自選題目,學生自己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準備藥品及材料,并獨立完成實驗及結果分析,根據對實驗的完成情況進行成績評定。這種方法使得學生在平時實驗課上嚴格要求自己,重視實驗操作和動手能力的提高。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科學的實驗教學評估體系,包括實驗人員管理與考核體系、教師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和學生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課程上采取評比競爭,讓教師感到有一定的壓力,從而提高教師的責任心和進取心。
3結語
生物化學是一門基礎性的、快速發展的學科。新理論、新技術每時都在不斷涌現,要建立能適應時展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就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進行改革和創新,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生物、化學教師不斷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提煉出新的教學理念,并能夠積極與大眾分享,以提高高校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為國家培養出具有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陳發波 單位:長江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欣,趙玉紅,周浩,等.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6,35(3):161-165.
[2]李寧,陳明紅.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體會[J].科技創新導報,2015(5):227-228.
[3]王進波,齊莉莉.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探索[J].生命的化學,2016,36(3):413-416.
[4]倪志華,周艷芬,張瑞英,等.基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生物化學實驗考評體系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30-231.
[5]吳功慶,易運紅.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廣州化工,2015,43(4):231-232.
[6]劉慧慧,遲長鳳,呂振明.開放式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7):379-380.
關鍵詞:物理實驗;物理成績;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10-0222-01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教學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的主要渠道,更是培養學生具有探索精神、探究能力的有效手段。現代教育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實驗教學過程中,體現了這種要求,而教師如何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優化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合理劃分實驗小組,奠定合作學習基礎
哥拉斯的選擇理論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重要場所。學生到學校來學習和生活,需要的就是自尊和歸屬。只有創造條件,滿足學生對自尊感和歸屬感的需要,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愿意學習,才有可能取得學業成功。據此,分組時首先要根據內容靈活確定每組的人數以及組數。對于相對簡單的實驗劃分較小的組,難度大的實驗劃分較大的組,任務多的實驗可以采取大組套小組,各自分擔一部分實驗內容的方法,以此來減少實驗中的“閑雜人員”。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并通過民主選舉選出組長,負責組內具體工作,避免按座位就近搭配分組和按學習好中差搭配分組造成的事實上的不平等給合作學習帶來的障礙。
2.利用投影技術,增強演示實驗效果
演示實驗,就是教師利用實驗器材、儀表向學生做表演示范實驗,或創設必要條件將自然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等再現出來。這是物理教學中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的重要手段,是認識事物規律的起點,也是物理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觀察演示實驗,思考總結,從而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得出正確結論。但是,有的演示實驗觀察目標個,現象細微,且由于條件的限制,教師只能在講桌上進行演示。后排學生看不清楚實驗現象,這就增加了學生在理解過程中的難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利用投影器將演示現象放大,使其在銀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觀察思考,又縮短了觀察時間,從而增強了演示實驗的效果。
例如,在測定物質的密度這個實驗中,其實驗目的就是練習使用天平,學習使用量筒,學會利用天平和量筒測物質的密度。在這個實驗中,學生第一次學習使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和測量小金屬塊的體積。因此在做實驗之前,教師應先教學生如何使用量筒,如何正確讀數。而量筒的刻度較小,教師演示講解,大部分學生看不清楚。這時可利用投影技術,將刻度放大,學生就容易看清。方法一:用立式投影器對圓形量筒進行投影時,會產生聚光作用,在銀幕上形成一條豎直亮線,無法看清演示刻度。為了消除圓形量筒的聚光作用,可將量筒放在透明的水槽里進行投影演示。方法二:用立式投影器和專門作投影用的方形量筒。方法三:用臥式投影器和抽拉式量筒投影片(在教學生學習溫度計、安培計、伏特計的正確讀數時,也可用抽拉式溫度計投影片,旋轉式安培計、伏特計投影片進行投影演示)。
在講“磁潮”和“電流的磁潮”這兩節課時,磁場的概念比較抽象,條形磁鐵、U形磁鐵、同名磁極之間和異名磁極之間的磁感線分布以及直線電溢的磁場的磁感線和通電螺線管的磁場的磁感線分布形狀各不相同。傳統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將玻璃板放在磁鐵上面,將鐵屑均勻地撒在玻璃板上,輕輕敲動玻璃板,使鐵屑在磁場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線分布圖形。因平面放置,學生看不清楚,教師只好端著玻璃板走到講臺下,讓一部分學生看看,這樣既浪費時間,還是有許多學生看不清楚。利用投影技術,則完全可以改變這一局面。將課本上所講的幾種演示情況投影到銀慕上,使全班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各種情況的磁感線分布。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磁潮”的認識,使抽象的問題容易理解。
2.利用網絡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設計型實驗
網上資源為物理實驗探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學生不但可以看到、聽到各種信息,而且可以進入學習內容中去。課程教學中,可不定期在校園網上公布一些“探索研究”的課題,以激勵學生試著去設計實驗、解決特定的問題。學生可以圍繞選題,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也可利用電子郵件、BBS等,圍繞探究的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相互解疑、爭辯和評價,相互合作解決各種問題。在網絡上提出和設計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文字資料中進行探究性學習,然后利用網絡進行跨時空交流,綜合各方面的信息,能大大提高學生在信息時代的學習與研究能力。
3.利用網絡的交互優勢進行實驗復習,提高復習效率
在實驗復習課中,引入多媒體加強人機交互性,增加學生個體學習機會。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不僅可以擴充實驗復習課容量,而且可以提高復習效率,例如:將《電磁振蕩和電磁波》一章的全部演示實驗錄制成教學片,在復習教學中結合放映相關實驗,順序講述電磁波的產生、調制發射以及傳播、接收等一系列過程,收效甚佳。又例如:各種實驗裝置的裝配,電路的連接復習,可以利用CAI課件,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自行組裝連接,當出現錯誤時給出提示信息。另外,還可以將各種分組實驗的重點、難點剪輯成錄像,播放同學們觀看,并適當提出問題讓同學們回答,這樣利用電腦進行教學增加課堂容量,克服了利用黑板遲緩不連續的弊病,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會了應掌握的知識,大大提高。
關鍵詞:生物化學;綜合設計性實驗;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242-03
創新源于實踐,貫徹于實踐,而終結于實踐[1]。實驗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作為生物學科最重要的基礎實驗之一,生物化學實驗對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礎驗證性實驗已不能滿足當前素質創新教育的要求,綜合性、設計性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開設,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適應生命科學研究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一、綜合設計性實驗特點及意義
綜合設計性實驗是在掌握基本原理,熟練基礎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的基礎上,對整個實驗內容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檢驗方案的正確性與合理性的教學實驗[2]。綜合設計性實驗提倡獨立思考,啟發學生思路,激發創造力,具有綜合性、設計性和探索性的特點,旨在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力實踐能力,有著其他教學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優勢,是實現素質教育的良好途徑,是深化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改革實驗教學模式,適應人才培養需要的重要舉措[3]。
二、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展
綜合設計性實驗是在基礎實驗、驗證性實驗等課程實驗的基礎上開展的,包括教師提出實驗題目,學生查閱資料、確定實驗主題、制訂實驗方案,教師審定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并根據實驗結果撰寫實驗論文,實驗結果總結研討和評定[4]。
(一)實驗題目的確定
由于在開展綜合設計性生化實驗時,學生只具備了一定的基本實驗技能和理論基礎,而其他專業基礎知識欠缺。例如,我校的生物化學及實驗課程比微生物學及其實驗課程開設早,因此有必要調整課程設置或切實考慮學生實際,在注重實驗內容的難易程度的同時,更加重視實驗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因此,實驗內容應符合專業要求,難度適中,在現有的實驗條件下能夠順利完成。因為心理學家認為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5]。
實驗題目可以由任課教師在生化基礎驗證性實驗開展過程中,根據專業特點、綜合性程度及實驗條件提出,也可以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來確定,但內容則應涵蓋生物化學中蛋白質、酶、核酸及代謝等重要知識點。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2]:(1)以某種生物大分子的性質為研究課題。例如,可進行“DNA的提取及純化”,原料可來自于感興趣的動物組織、植物和微生物。這樣的實驗與生活實際結合緊密,能激發學生探尋生命奧秘的興趣,促進學生把基礎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2)以某一實驗儀器的應用為研究課題,如電泳儀的使用、電壓和電流、緩沖液的pH值及離子強度、支持物的類型對分離不同物質的影響。這樣的實驗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儀器說明書,對實驗儀器設備的性能、使用、操作和維護等有比較深入地了解,才能綜合應用和解決實際問題。就實驗設計的難易程度來講,可以采用完全型設計、有限性設計、改進型設計和補充型設計[2]。
在審核學生設計方案時,應遵循科學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和安全性原則[6]。基于科學性,針對不同實驗方法,分析利弊,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當選用的實驗藥品、儀器設備不能在學校實驗室條件下得到滿足時,就得引導學生選用適合的代替。另外,應在方案審定時告誡學生盡量避免有毒藥品和危險性操作。
(二)實驗中的“教”與“學”
綜合設計性實驗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生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旨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7],因此,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重要。綜合設計性實驗需要克服學生被動參與的現象,在動員學生的時候,教師應積極引導鼓勵,這就要求小組內同學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綜合設計性實驗容量大,幾乎是基礎性或驗證性實驗工作量的5~6倍,沒有精心設計準備就不可能得到理想的結果。因此從實驗任務下達開始,學生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團結協作,順利完成實驗任務。
與基礎性實驗不同,在綜合設計性實驗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容忽視。錢偉長先生認為,教師不教學就不是教師,只教學不搞科研不是好教師,教師沒有科研底子,就是一個沒有觀點的教師,沒有靈魂的教師[8]。在綜合設計性實驗中,學生在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以及實驗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不少疑問,出現各種問題,此時,教師的指導和監督就非常重要。指導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實驗進展,對出現的問題要給予熱心幫助,注重啟發和引導,培養學生的發現力、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并對其設計中不合理的實驗材料、方法和操作步驟提出意見和建議。所以,綜合設計性實驗的開展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必須掌握更多的、新的實驗方法和操作技能,才能快速、準確地指導學生。相反,教師冷漠的態度、匱乏的知識和錯誤的引導,必然會挫傷學生的實驗激情。
(三)實驗的管理
生物化學綜合設計性實驗涉及知識和內容較多,開展時間長,我校現有的30學時不能滿足需求,應增加課時量,集中在教學后期開展實施。另外,還有藥品使用量大、儀器設備使用頻繁等現象,為確保實驗有序地進行,應建立開放實驗教學平臺,包括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采取藥品領用和儀器設備登記制。同時,由于對實驗指導人員的要求較高,所以應該由實驗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共同做好儀器設備的協調使用和實驗安全工作以及對學生實驗的指導。當然,小組長和“小老師”制度[9]的運行也更加靈活有效。
三、實驗的評定
實驗論文的撰寫是對實驗設計、實驗操作的再認識與提高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對實驗中遇到和發現的問題進一步深入思考。因此,撰寫實驗論文也是鍛煉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與基礎性實驗報告不同,綜合設計性實驗的評定要貫穿淡化結果、注重過程這個原則[6],注重論文中的討論與分析,而不是過度強調實驗原理、實驗儀器、實驗試劑、實驗操作過程的書寫和實驗結果。采用論文匯報的形式,對各組實驗的特點、特色、結果和研究意義進行討論和評價。只有通過分析討論,才能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科學求真的態度和能力,這也是開展綜合設計性生物化學實驗的最終目的。
四、結束語
綜合設計性實驗教學為生物化學教育拓展了新的實驗教學模式,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水平和效果。無論是學生對綜合設計性實驗課效果的評價還是對學生能力培養效果的評價,都反映出這樣的實驗教學激發了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熱情,鍛煉了學生的科研綜合能力[10],有利于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叔子.創新源于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4,23(7):1-3.
[2]朱啟忠.綜合與設計性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3):86-88.
[3]高磊紅.將設計性實驗用于分析化學實驗[J].化學高等教育,2005,(1):67-79.
[4]羅建平,周建芹,姜紹通,等.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3,20(4):101-104.
[5]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學(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0-133.
[6]何深知,崔純瑩,段薇,等.在設計性實驗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6):134-136.
[7]孫賀一,路振富.日本“以問題為基礎小組討論式學習”的最新進展及對我們的借鑒[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3):61-62.
[8]續潤華,李建強.美國高等學校大學生的能力培養及其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00,(1):21-24.
[9]劉幸福,吳元喜,尹江安,等.論生化實驗教學改革中老師與學生的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6):10-18.
(南昌市第十七中學江西南昌330029)
【摘要】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有效教學的目的是要實現從“組織教學”到“動機激發”、從“講授知識”到“主動求知”、從“鞏固知識”到“自我實現”的轉變,實現學生“學會學習”的目標。
關鍵詞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設計;現狀
Analysis of high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to optimize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
Xie Xiao-qing
【Abstract】The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teachers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become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to people. I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teaching from the "group teaching" to "motivation", from "teach knowledge" to "active learning", from "consolidate knowledge" to "self-realization" of change, achieve the goal of students "learning to learn".
【Key words】High school; Biological experiment; The teaching design; The status quo
在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也逐漸從知識學習轉向技能培養,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得到了不同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體現。在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實現“知識學習”向“技能培養”轉變的關鍵,而要保證實驗教學效率的提高,實驗教學設計就是基礎。因此,針對當前實驗教學設計的現狀而思考相應的對策來優化實驗教學設計,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對促進高中生物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1.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
新課改的一大方向就是要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體現在生物教學中就是實驗內容的增加。新課程標準中圍繞10大主題都有相應的實驗要求,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求教師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中解脫出來,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和學生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大量的實驗讓教師有措手不及之感,而學生也無從快速地適應教師教學的轉變,加之有些教師盲目跟風,導致實驗教學走形式化,學生不但沒有學好知識,技能培養更成為了口號,在有的學校還出現了以演示實驗來代替學生動手操作的現象。不得不說,實驗內容的增加和教師適應能力及課時之間存在了一定的矛盾。
其次,我國教育延續的是千年以來的封建式教育模式,重知識輕技能,傳統實驗教學中教師重實驗結果而輕視過程,新課標則要求教師重過程,在這個轉變中,因教師缺乏對實驗教學的研究,往往實驗成為一種表演秀,在有的課堂中,實驗并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技能,而是為了完成任務,保證開出率,弄虛作假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的則還是停留在重結果輕過程上。
再從學生角度來看,新課標對實驗的要求標準較高,不僅要學生了解基本的實驗原理,還要求學生能正確實驗,在實驗中觀察現象,通過現象而得到結論。以“觀察細胞的基本結構”的實驗教學要求為例,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選擇實驗用具,在該實驗中涉及較多的實驗用具,每一樣教師都需一一指導學生進行選擇并正確使用;在實驗步驟上,從參考圖到顯微鏡到用顯微鏡觀察制成的臨時裝片或永久裝片都需要學生認真、仔細地進行;在實驗中,教師不僅要組織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討論實驗過程,了解細胞的基本結構,還需掌握動植物細胞結構上的區別。但從課時和學生的基礎上看,要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這就讓教師在傳統和新課標之間犯難了。
2. 優化生物實驗教學設計的對策
首先,要明確實驗教學的目標。在以往的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師上課就帶著學生做實驗,等實驗結束了,學生還不知道實驗的目標,因此,實驗教學效率也就相對較低。明確實驗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是否達到了目標。因此,實驗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就應向學生明確實驗目標。如在“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的實驗教學中,在實驗之前教師就應向學生明確“通過制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理解小腸的結構特點”,當學生實驗后再以是否理解了小腸的結構特點來審視實驗過程。
其次,關于實驗準備,以往很多教師在實驗前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但忽視了學生在實驗前的準備,結果在實驗過程中,只要一遇到問題,學生就會將思考的重點放到多個方向上,有時教師為了向學生解釋和實驗相關的知識,占據了實驗時間而導致實驗效果受到影響。以“探究酸雨的危害”的實驗教學為例,在實驗前,教師需引導學生了解酸雨的成分、ph值、形成過程、所選擇的小麥種子也要符合要求,如此,實驗才能順利進行。再如在“模擬‘血型鑒定’”的實驗中,對于“血清、血型、輸血”等知識,如果學生在實驗前沒有了解,實驗中就會產生諸多問題,自然就會影響實驗的進行。
對于實驗組織管理,重點要小組管理上著手。對于一個班級,教師只能從整體上進行調節和組織引導,很多時候無法深入到每個學生中,此時小組長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而且,有的實驗周期長,并非一天兩天就能完成,而且也不一定要在學校的實驗室才能完成,此時,小組內是否都按實驗要求完成,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小組的作用,讓小組形成合力,為了得到實驗結論而認真實驗。
最后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一方面要注重引導,另一方面則要關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獲。應該說,如果要讓學生們從一個實驗中真正獲得科學的知識,那不是一節課或按實驗步驟按部就班地進行就能實現的。在引導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來實施引導,以“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的教學為例,在探究制作臨時裝片的過程中,如可用問題“為什么要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干凈?若擦拭不凈,后果如何?為什么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而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卻滴一滴生理鹽水?滴清水或生理鹽水的量又如何掌握?為什么要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薄膜?”等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實驗,在實驗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如此問答結合,觀察現象和得出結論結合,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實驗現象來了解事物的本質,也才能有效地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3. 生物實驗教學中應注重的問題
生物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從傳統的為了實驗而實驗和為了教學而實驗的觀念中解脫出來,真正樹立以學生為本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開放性的實驗中做到自我實驗,自我提高。
首先,實驗教學因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驗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主導,教師通過實驗設計的優化來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大膽提問,大膽質疑,而不應以現成的實驗數據、實驗結論為模板,讓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要做到這一點,師生關系和和諧課堂氣氛的構建不可或缺。實驗中,教師要從講臺到學生中去,用眼觀察學生的實驗,用心傾聽學生的理解,認真指導,唯有如此,實驗過程才會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大舞臺。
其次,要注重對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新課程強調學生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高中生物問題,驗證高中生物規律。如在“生物圈中的人”的模板學習中對蛋白質的探究,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引導,如思考怎樣調整人們的飲食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飲食搭配方法和飲食習慣,如果教師能做到讓實驗成為學生的一種思維和生活習慣,這樣的實驗就是高效的實驗,有用的實驗。當然,在實驗中教師也不應墨守成規,多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設計一定的開放性實驗,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培養也具有積極意義。
認清現狀,優化實驗設計,提高實驗效率,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發展,這是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著眼點,教學中教師還需多加實踐,不斷豐富總結。
參考文獻
[1]牟金芝.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策略[J].考試周刊,2011.18.
關鍵詞 虛擬現實;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6-0126-02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技術,也稱靈境技術或人工環境,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使其如同身臨其境,無限制地觀察并感受三度空間內的事物。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CG)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工智能、傳感技術、顯示技術、網絡并行處理等技術[1]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虛擬現實技術具有的沉浸、交互、構想三大特征[2],使得虛擬現實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有其獨特而明顯的優勢。
虛擬現實作為一種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已經深入各行各業中,如在醫學領域,虛擬現實方面的研究正在逐步形成,目前相關的研究主要有醫學可視化、醫學增強現實、醫用機器人、手術模擬、圖象引導手術、計算機輔助手術等。雖然國內研究者在虛擬現實應用于醫學領域中取得大量的成果,但是現有醫學虛擬現實方面的研究重點主要在臨床診斷、手術等臨床應用方面,而在醫學教育方面的應用研究尚屬少見,已有的研究也多是基于理論方面的探討或者是只限于針對視覺教學方面的應用。
近年來,生命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簡稱生化)是生命科學的重要基礎學科,是醫學教育的主干課程,其理論和技術已滲透至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各個領域,是現代生命科學的共同語言[3]。為了使醫學生更好地掌握生化內容,本研究主要針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理論與實踐,在不斷摸索過程中探討利用虛擬技術解決傳統實驗教學過程中無法解決的難題,進而完善生化分子實驗教學模式,為更好的教與學提供參考。
1 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生化實驗教學的原因
1.1 實驗教學場地受限的要求
實驗教學需要用到的培養室、無菌工作臺等因成本問題無法滿足教學需求而影響教學質量,這種高成本的實驗場地往往少數的學生才能夠進入,比如研究生等;本科生的使用幾乎少有,除非是特殊情況。如此使我國的本科生實驗教學內容限制在只有普通實驗可操作的幾項內容,而大大影響了本科教育的發展水平。
1.2 實驗教學試劑材料的要求
由于某些實驗用品,比如氯仿、異丙醇等易揮發且具有毒性,普通的本科教學實驗室設備簡陋,通風設施不完善,且使用量巨大,如果每一位學生在做實驗的時候都用到這些試劑,將會使實驗室形成一個有毒氣體存在的半封閉環境。這樣的環境不利于身體健康,如果教學人員長期接觸這種環境,更是對身體有極大傷害。或者是有些實驗用品有輻射致癌等,也不利于實驗教學使用等。若開發出虛擬現實教學軟件,將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1.3 實驗教學儀器受限的要求
部分實驗內容需使用的儀器非常昂貴,少數的儀器無法滿足多數實驗學生都會操作的需求,傳統的實驗教學也因教學經費的限制而對涉及昂貴實驗儀器的內容感到無奈,很多教研室的做法是選擇忽略不授,嚴重影響生化教學的質量。這就使學生的知識面得不到擴大,對新技術新知識無法實踐和掌握而只停留在了解的層面,從而嚴重制約我國學生對生化新知識的掌握。
2 虛擬現實技術應用于生化實驗教學的優勢
沉浸和實時交互要比文字、模型或效果圖更形象、完整和生動,它營造了特殊的自主學習環境,由傳統的“以教促學”的學習方式代之為學習者通過與信息環境的交互以獲取知識、技能的學習方式,學習知識的過程變化多端,親身的體驗使學生印象深刻,主動地交互增加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動性提高,容易投入到學習環境中去,并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生化實驗教學不僅解決了傳統實驗教學無法滿足的場地、實驗試劑材料以及儀器等對條件要求高而在現實中做不了的,或是危險性高的難題,發展了課堂教學,彌補了教學中的不足;也為學習主體帶來了心理上的愉悅和自我滿足,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與虛擬環境零距離的接觸使得學習者能以第一人稱方式參與知識的建構。
此外,虛擬現實實驗教學擁有傳統教學難以比擬的優勢――節省成本[4]。
3 虛擬現實技術在生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 專業合作以及技術上的問題
生化實驗教學和虛擬現實技術軟件開發是兩個幾乎完全不同的研究方向,如何促進兩個不同學科研究與教學人員之間的合作和交流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此外,虛擬現實實驗教學軟件的開發環境和語言沒有統一的標準,三維建模軟件使用十分復雜,并且它們對運行的計算機性能要求很高等問題也是要解決的。
3.2 生化實驗教學虛擬現實系統設計和應用問題
軟件設計必須考慮到如何讓使用者用起來不迷失方向,讓使用者知道如何到達一個特定的位置或角度。同時還要考慮到使用者應用教育軟件的能力問題。一方面,從教師的角度看,教師角色已發生轉變,教師已不再是傳統課堂上的傳授知識者,他還必須能夠會使用并指導學生去使用實驗教學虛擬現實軟件;另一方面,從學生的角度看,處在虛擬環境中,他們必須改變學習方式,改變思考問題方式,但是很多學生沒找到適合這種環境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造成學生跟不上教師講解等問題。
3.3 學生對教學軟件的認知問題
當學習主體沉浸在一個高分辨率,全景式的虛擬空間中時,其與虛擬環境的距離感覺就會消失,沒有了距離,在虛擬“存在”范圍內,人的認知機制受到影響,并導致不可低估的認知問題的出現。因為當一個人長期沉浸在一個虛擬的環境中時,再回到現實中,必然會導致他有種“落差”感覺。
4 虛擬現實生化實驗教學應用的對策
4.1 加強學科合作和技術研究
創造多渠道多方式,促進生化與軟件開發兩個學科之間的合作交流;加強更快更高質量的三維建模語言的研究,同時應該加強價格較低、用戶界面良好、對編程依賴少的三維建模軟件的研發。綜合考慮兩個學科的內在聯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論,支持虛擬現實技術教育應用達到理想的效果。
4.2 設計和應用要體現以人為本并加強能力培訓
使用者在使用虛擬現實技術開發的生化實驗教學軟件時要做到適用為先,樂用為上,同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師和學生的興趣。此外,應該加強對使用者的能力培訓,以便他們能正確地操作這些軟件。
4.3 對學習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
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把握虛擬和現實的界限,讓他們明白使用這些軟件的目的是為了習得知識和建構對知識的理解。
5 結語
生物化學是一門以分子水平和化學變化的深度研究生命的科學,內容比較深奧抽象,是一門比較難學的醫學基礎課。生物化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是系統性、抽象性、聯系性比較強,難度比較大,發展比較快。基于虛擬現實技術在生化教學領域中的應用必將為學習者提供很多獨特的機會,使學習者和授業者都享受到其帶來的便利。虛擬現實技術作為新型的教育教學媒體和手段,必將以其強大的優勢和潛力受到青睞而發揮其更加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科峰.虛擬現實技術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07(2):73-74.
[2]張璇.虛擬現實技術在實驗教學中應用的探討[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6(3):6-8.
關鍵詞:高職醫學檢驗 生物化學 實驗教學
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醫學檢驗人才的專業。生物化學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主干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是生物化學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掌握生物化學實驗技術和方法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但長期以來生物化學實踐教學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未體現出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特色。為了適應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任職崗位的需求,我們要積極改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推進其革新,讓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在高職醫學檢驗專業中發揮出其作用。
1改革實驗教學內容
1.1整合生物化學傳統實驗根據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特點及培養目標,我們對傳統的生物化學實驗進行整合序化,刪除與醫學檢驗任職要求不相關的實驗項目。為了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加全面,我們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常見生化四大基本技術(層析分離、電泳分離、分光光度技術、離心沉淀),由此開設臨床相關實驗如血糖的測定、血脂的測定、血磷的測定等。要讓學生學會應用生化檢測技術來進行分離提取、活性測定、含量測定及生化分析,使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切實的加強。
1.2增加生物化學檢驗技術實驗,與生化檢驗相對接在生物化學實驗中適當安排生化檢驗技術內容,重點學習生化檢驗標本的處理方法對生化檢驗技術(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技術、火焰分光光度技術、質譜技術、自動生化分析儀技術),對相關儀器設備的使用加以介紹,讓學生提前熟悉生化檢驗常用儀器設備及其操作方法,了解生化檢驗工作程序,為學生從事臨床檢驗科室相關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1.3增加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內容現代分子生物學相關技術是臨床檢驗中常用的基本技術,包括核酸的分離純化,核酸的分子雜交,聚合酶鏈式反應,生物芯片,重組DNA技術,為此我們開設外周血DNA的提取、大鼠肝組織DNA的提取、核酸的電泳分離鑒定及PCR擴增目的基因等實驗項目,為學生將來學習分子生物學檢驗奠定基礎。
2選擇適合的實驗教學模式和方法,加強實驗技能操作
2.1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式、啟發式、問題導入式等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把理論學習、能力培養、素質提升有機結合起來。我們根據教材內容給學生制定任務讓學生先預習實驗內容,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弄清實驗原理,制定實驗操作路線,按實驗操作路線開展實驗,最后完成實驗結果分析。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及團結協作的能力都得到有效加強。
2.2應用多媒體等實驗教學手段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入網絡技術、數碼互動技術等教學手段,來拓展實驗教學方法,拓寬實驗教學思路,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3運用角色互換將實驗教學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思考和創新的機會。
3充分開放實驗室,加大學生學習的機會
按照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生物化學實驗室全面開放,充分挖掘現有師資、儀器設備、環境條件等資源,使實驗室的有限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時,學生通過全面的實踐鍛煉,其從事臨床檢驗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4改革實驗考核方式
我們將考實驗考核分為理論實驗考試、操作技能考試和實驗報告分析等,將實驗考核占總成績的30%,實驗技能的考核尤為重要,這種評定方式,既考核了綜合素質,又考核了學生的基本技能操作,有效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果。
高職醫學檢驗教育的重點是培養面向基層醫院、血站、疾病控制中心檢驗科的人才,為體現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特點,我們在生化實驗教學中,要充分展現高職醫學檢驗技術生化實驗教學的特色,改革傳統的生化實驗教學中不適宜的地方,達到高職高專醫學檢驗專業的培養目標。參考文獻:
[1]蔣傳命,黃澤智,楊秦,陳江高職高專醫學檢驗專業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的教學探討[J].熱帶醫學雜志,2009,9(03):347-348.
[2]李志紅崔茂香李雪高職高專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病理實驗教學改革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2.,25(07):104-105.
[3]岑葉平,費,汪文娟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7(04):092-093.
動物生物化學實驗是高校動物科學及相關專業的基礎性實驗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學意義。實驗涉及的研究和分析對象包括糖、氨基酸、蛋白質、酶、核酸和維生素等生物大分子,研究和分析方法包括滴定、比色、層析、離心和電泳等,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實驗課程。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動物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中,能使實驗教學的內容更加生動直觀,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一、動物生物化學實驗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1.多媒體課件總體框架的構建。根據實驗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課件的總體規劃上突出實驗方法和實驗技術理論的教學重點,將實驗課的10個實驗項目,按實驗時間、實驗技術和研究對象進行組合,劃分成5個模塊進行實踐教學。每個實驗項目的主體框架由實驗目的、實驗原理、主要試劑及儀器、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和實驗結果分析6部分組成。
2.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技術支撐及風格定位。常用的多媒體課件制作軟件包括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5],在制作設計風格上以和諧統一、各具特色為總方針,根據主體內容的特點選擇不同的展示風格。所謂和諧統一主要表現在界面的整體規劃與設計方面,包括模板選擇、內容編排、文本格式和色彩的搭配等。課件統一采用白色背景模板,主體內容與框架結構編排一致,統一字體格式及頁面布局,色彩搭配上以易于閱讀和重點突出為主,使用背景與字體對比鮮明的顏色,如淺色背景配黑色或深紅、綠、藍色字體。而各具特色主要由于實驗原理、儀器和實驗結果等的不同,在圖片、圖表、動畫或視頻的選擇上呈現差異。如酶活性實驗的結果分析部分,采集學生的實驗結果圖片,通過實驗結果的直觀對比,說明不同組間在實驗現象上可能出現差異,而不同的實驗現象均能用同樣的理論來進行解釋,通過圖片的對比分析,加強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同時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儀器介紹和實驗原理講解部分,課件主要采用動畫或視頻進行演示,給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易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3.多媒體課件的素材采集及編制。根據動物生物化學實驗涉及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通過實驗教學及網絡資源兩種方式進行課件所需圖片、圖表、動畫和視頻等資料的采集,再利用多媒體制作軟件將這些素材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通過靜態文本、動畫和視頻演示等多種形式制作成適合實驗項目的多媒體課件。如儀器介紹部分、移液器、離心機等常規儀器充分利用網絡視頻進行儀器結構、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的講解,節約了制作成本;而分光光度計由于型號不同、使用方法存在差異,主要通過圖片呈現和自行制作的動畫來介紹使用流程。實驗操作步驟部分,根據操作的難易分別采用圖片、圖表或視頻等方式,如凝膠過濾法分離蛋白質實驗,由于學生初次接觸該類實驗方法相對陌生,從而選用相關的網絡視頻進行操作步驟的演示,有助于學生對實驗全程的了解及細節的掌握。同時,課件還利用制作的動畫模擬介紹實驗技術的基本原理,如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鑒定IgG實驗中,聚丙烯酰胺不連續系統電泳產生濃縮效應的原理較難理解,課件制作了相關的動畫,形象生動地展示更易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二、動物生物化學實驗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效果分析
本實驗室自2008年就開始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動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該多媒體課件也歷經了5年時間的補充和完善。以2013級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專業、水產養殖專業、蠶學專業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在229名本科生中隨機選擇了112名學生進行了多媒體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表1給出了本課件教學效果的綜合統計結果。從反饋信息的綜合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廣泛認同多媒體技術適用于實驗教學,且比傳統板書的教學效果好,有助于教學內容的講解,同時通過圖文并茂以及生動直觀地展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實驗技能的掌握。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效果上,約93.75%的學生對現有的課件表示滿意,這說明課件在總體上很好地滿足了教學要求。
三、動物生物化學實驗多媒體課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96.43%的學生認為單個實驗多媒體講解的適宜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因此在實驗編排及講解上應條理清晰,重點突出。通過調查筆者發現該課件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2.58.04%的學生表達了對增加教學視頻的愿望,說明包含聽覺和視覺信息的視頻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視聽的交互作用下強化接收信息的能力,拓寬了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
3.22.32%的學生認為課件在版面設計方面需要調整,通過對課件的總體檢閱,筆者發現部分章節存在文字較多的現象,對這些內容將本著內容精簡,行間稀疏的原則進行調整,同時豐富課件的色彩及插圖,使課件不僅具備技術性和實用性,同時具有較強的整體美感。
4.19.64%的學生覺得課件框架需要調整,這反映出學生在對所學知識尤其是部分章節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課件后期的調整應加大這部分內容素材的收集、完善以及整理,通過動畫或視頻等形式幫助學生對知識重點和難點的消化和吸收。
關鍵詞:企業生產計劃;工業沙盤;實驗教學
為了培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各個高等院校普遍設置了管理專業,而生產與運作管理對于工科類的高等院校尤為重要。但是其理論課程比較抽象,學生在沒有進工廠或企業前很多概念都無法理解,比如說原材料、庫存、生產線等。即使學生勉強理解生產運作的一些理論知識,由于沒有看到實物和親自體驗生產過程還是不能很好的掌握這門學科的精髓部分。
而工業沙盤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工業沙盤中工業生產管理過程完全模擬一個企業的生產與運作過程,首先是確定訂單,然后下開始生產的通知單,這部分是采購的工作,采購的任務是適時、適量、適價地采購到生產所需要的原料,而不是隨隨便的想什么時候采購就什么時候采購的,也不是想采購多少就采購多少的。接著就開始安排生產計劃,準備工作做好后就是現場生產。生產過程中還涉及到廠房的購買或租賃,生產線的購買。轉出與維修、出售等活動。現場生產過程中一些管理要點也都能在沙盤中反應出來。整個生產完成后就有后續的出貨及貨到匯款等工作。學生通過幾個人一組共同來完成實驗,能很直觀的掌握生產與運作的一個流程并親自體驗了管理的過程。并且意識到生產是企業的命脈,企業應該在保證產品產出的條件下對企業擁有的生產線進行合理配置。企業要對新生產線的生產周期、安裝周期以及生產品類能變性等進行綜合分析。新生產線的投資需要占用大量企業資金,這對企業現金流和資金鏈的沖擊相當大,另外,投資新生線的資金回收期是幾年,新生產線應該用于哪個產品的生產,這些問題都應該進行充分考慮。通過這樣一個系統的模擬練習,學生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了解了企業經營工作實際流程;懂得了要審時度勢,把握機會;也要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更要保持良好心態,加強團隊合作。這些道理不僅適用于現在,對他們將來的發展也至關重要!并且實驗完成后幾個小組之間可以進行比較并總結出各組的優缺點,這使教學更加生動、更加富有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激情。
工業沙盤實驗就既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的疑問,又彌補了學生參現實習環節的不足,給學生學習、實踐及創業大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類似的實驗教學值得在各個高校管理學科甚至是其它學科推廣,在實際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又應該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
一、首先要了解企業生產計劃與業務流程工業沙盤實驗教學的主要目標
1.通過沙盤實驗使學生首先能具體、形象的理解生產與運作管理中的基本概念。比如生產線,生產過程。并且具體掌握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基本方法,例如生產過程在制品移動方式,生產過程任務排序等。
2.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業務流程及過程中的管理細節。在實驗中學生是分成七、八個同學一個小組的,每個成員擔當一個角色,比如生產總監、財務總監、營銷總監等。在實驗過程中完全模擬企業的運營模式進行生產銷售等工作,所以在實驗中學生通過幾輪的實驗就能很清楚的掌握各個業務流程和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
3.通過實驗研究編寫出《生產與運作管理》工業沙盤的實驗大綱、指導書及實驗報告。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一樣重要,在生產與運作管理實驗教學之前教師應該編寫實驗大綱指導搞實驗完成后學生必須認真填寫實驗報告書,在實驗報告中如實的反應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和管理思想。
4.探索并完善實驗過程的管理制度。要想使生產與運作管理實驗教學資源開放、共享,就必須制定嚴格的實驗管理制度,確保實驗教學資源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
二、其次要掌握企業生產計劃與業務流程工業沙盤實驗教學的主要內容
1.學生首先回顧生產與運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知識。實驗教學前有必要讓學生回憶基本的理論知識,以便實驗教學順利進行。
2.通過工業沙盤的演練更進一步的掌握這些理論知識。學生完成實驗課程后,教師可以再結合工業沙盤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系統的回顧些理論知識。
3.最后通過實驗報告形式分析和總結實驗過程的得失。學生完成實驗后還要認真詳細的填寫實驗報告書,教師通過實驗報告書的批閱總結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得失。
三、最后也應該知道企業生產計劃與業務流程工業沙盤實驗教學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1.通過教學明確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的難點及主要原因。在實驗教學前教師應該教授生產與運作管理的理論知識,并發現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難點所在,以便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得以解決。
2.在工業沙盤實驗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及原因。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肯定會有很多問題,這也是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區別之一。實踐教學過程也是老師和學生相互探討的過程,不同于理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