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風景園林工程評定標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景觀設計;課程改革;風景園林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7-0268-03
1 研究背景
隨著霧霾橫行,室外環境日益惡化,人們對室外環境的關注與日俱增。作為環境設計的兩大方向之一的景觀設計專業受到了普遍關注。河南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于1999年開設環境設計專業,并于2007年開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13年環境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首次將本專業分為室內設計方向和景觀設計兩個方向。基于藝術設計學院藝術設計背景,景觀設計專業存在較多特點,如教師和學生在對于色彩、構成、形體、手繪表現等方面,存在較為明顯優勢;劣勢在于理性不夠,基礎理論掌握較為欠缺。國內各大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構架整體側重于室內設計,對景觀設計專業相關人才的培養有許多需要研究探討的地方。
2 研究對象及內容
基于河南工程學院景觀設計專業建設這一背景,從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師資狀況、學生狀況、硬件設備、教W過程幾個方面,對新形勢下景觀設計專業教學改革進行研究,以期對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2.1 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
對比學院景觀設計方向近幾年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2011級及以前專業方向尚未形成,13級以后分方向,專業方向日漸成型,15級授課計劃于13級授課計劃基本相同。通過分析對比兩則大綱課程、學分、課時數、理論與實踐課時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2.1.1 相關課程數量增加,得到重視
隨著就業結構的調整,學院在課程安排時對景觀設計方向有了大幅度的傾斜,景觀設計方課程大量增加,由原來的9門相關專業課增加到19門之多,學分績點和實踐課時數也有大幅增加,不可謂不受重視。
2.1.2 相關課程面廣,擴大專業知識廣度
2013年教學大綱中增加了建筑、規劃、生態學、施工等相關課程,是對室內設計和景觀設計專業知識進行了補充,使學生對相關學科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有利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廣度。
2.1.3 局部課程設置不合理和重復現象
由于課程結構變化較大,局部課程設置不合理,重復現象時有發生。以生態學為例,環境生態學與景觀生態學在課程內容上重復較多,而且景觀設計專業教授這兩門課的老師基本一致,所以該課程可加以精簡,考慮專業相關性保留景觀生態學更為合適。
2.1.4 課程結構偏理論,弱實踐
課程構成中涉及到幾個專業基礎課程,景觀設計初步、建筑設計初步與室內設計初步,學生在學習中重在對專業形成一定的印象和手繪表達,實踐環節則沒有收到特別重視。
同時河南工程學院景觀設計專業是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設計專業下的一個方向,區別于理工院校的與規劃、建筑、生態學、土木等專業相結合的體系,也有別于農林院校與園林、植物、園藝、農學相結合的體系,景觀設計與藝術設計相結合就注定其偏藝術,重形式的特點,史論和構成等課程相對來說較強,而園林植物、植物造景、園林設計、園林工程、造價等師資力量相對薄弱。課程結構中基礎理論課程偏多,實踐動手能力培養欠缺。
2.2 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作為藝術設計學院下屬專業的一個分方向,景觀設計專業雖然有著相對來說豐富的生源,師生比嚴重不均。以2013級為例,環境設計開設5個班,其中景觀設計2個班,專業老師分布相當不均,環境設計教研室教師共計13人,其中園林景觀設計方向僅4人,其余均為室內設計方向。教師資源嚴重不足導致多數史論課程和基礎理論課以及計算機制圖課程仍由室內設計方向老師教授,不能很好地體現景觀設計教學的專業性。
2.3 硬件設施
作為藝術設計學院下屬專業的一個分方向,景觀設計專業處于剛剛半獨立狀態,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景觀設計植物方面缺乏苗圃基地、植物栽培日光溫室,而設計方面雖然已經在建工作室,但更多的是提供基本場地,對硬件的供應上仍存在較為缺乏。
2.4 學生狀況
藝術設計學院學生為藝術專業招生,擅長手繪表達,相比理工院校和農林院校學生在景觀設計、考研上普遍具有優勢,這一點是值得保留和發揮的;與此同時,藝術生比較感性化,在理論基礎的系統學習中又有不足,因此,應加強學生理論學習能力。
建筑、農林類院校的景觀設計專業注重從科學、技術、植物等角度進行設計,通常涉及的為體量偏大的規劃層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由于藝術學的背景和學科性質,主要以藝術設計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在景觀設計方面更多從藝術與美學的角度來把控,因而更偏重體量較小別墅庭院、花園等外環境設計。由于未受過系統的園林、園藝、建筑、城市規劃、室外空間設計等相關課程的訓練,沒有完善的理論知識控制、指導和管理規劃的實施,學生對空間尺度的概念相對模糊,難以把控較大的空間關系。
2.5 教學方面
教學方面由于環境設計專業教師多為藝術專業出身,而學生也是藝術生,教學方面不管是課程安排還是教學重點,多側重與美學、藝術學的教學,而輕科學、數據等方面。
3 改進措施
3.1 培養目標精確定位,課程持續改革
景觀設計方向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大方向,通過確定培養計劃、明確課程能力目標,調整、完善教學方法與手段,做好人才培養定位可以在有限的課時內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大化[1]。
3.2 師資力量培養,借助外部資源
針對景觀設計專業教師資源偏少這一問題,既可以引進新教師也可以采取外聘形式,補充教師資源。更重要的是,室內設計方向的教師資源豐富,有興趣和一定專業基礎的教師可通過進修、培訓等手段實現專業方向的偏移,這既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也會促進教師進步,即所謂的教學相長。與此同時,還可以與土木學院教學相結合,實現專業知識面拓寬和資源充分利用。
3.3 學生揚長避短,專業素質全面提升
3.3.1 加強對景觀行業的認識和了解
很多學生對景觀設計行業缺乏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對就業專業傾向表現迷茫。缺乏對景觀設計項目設計過程、步驟的了解和掌握;對景觀行業的就業形勢了解和認識不夠;設計的基礎理論掌握雜而不全,更談不上精;缺乏實例項目訓練,使學生與社會需求脫節[2]。因此,在教學中應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就業信心。
3.3.2 充分利用設計表達優勢,計內容強調立意和支撐
藝術設計類學生圖面表達風格華麗,色彩豐富,但圖紙表達不規范,缺少科學理論支撐,流于形式,缺少內涵。同時,學生在學習中積累較為有限,在設計創意上缺少立意和支撐,只是簡單的功能布局設計和“填空”。更有甚者,學生甚至不能準確判斷一個設計案例的優劣。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色彩、表達優勢,在加強學生的理論教學的同時,強調設計案例的講解,避免課程內容空洞乏味,更能使之與表達優勢相互促進[3]。
3.3.3 加強溝通、協作能力培養
針對學生在項目設計過程中不主動同導師、與同學溝通,埋頭閉門造車等情況,在教學中應加強團隊合作訓練,在重視個人想法的同時,博采眾人之長,在協作中學會協調、分配和資源共享。
3.4 教學硬件改進與借鑒措施
3.4.1 借鑒農林院校
借鑒農林類院校加強教學硬件建設:開設日光溫室,配合植物學、花卉學課程教學、科研、實習基地;開設苗圃基地,用于樹木學、苗圃、植物學、栽培技術、草坪學等課程,教學、科研、實習的基地;設立實驗室,使學生平時學習、作業,與教師研究、教學緊密結合。
3.4.2 借鑒理工科院校
借鑒理工科院校實驗室和工作室建設,教學結合城市規劃、風景園林設計、建筑設計、施工管理、概預算等課程,通過設立工作室、設計室、與土木學院相結合教學的方法,強化、豐富本專業。通過與土木學院相結合教學,實現教學內容多元化。
3.4.3 建設校外實習基地
要想提高學生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能夠更好地與社會需求相適應,學院應著重建設校內外實習基地,尤其是校企結合,真正實現學校“學的”與企業“做的”無縫銜接,真正實現產學研相結合。
3.5 教學改進
3.5.1 資源整合,充分利用
園林規劃類教師與藝術類教師相互學習借鑒,完善課堂內容和自我水平。充分利用院校其他專業優勢,例如土木工程學院師資,聯合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3.5.2 利用先進技術,實現課堂真實化、形象化、具體化
教學中可利用先進技術,實現理論課堂真實化、形象化、具體化。例如在植物造景、園林設計等課堂中采用Lumion、Sketch Up軟件,作為一個實時3D可視化工具,該能夠快速生成畫質優秀的圖像[4]。避免植物材料尺度空而不形象,學生不易把握等缺點,在短時間內通過自帶的大量素材,將真實的尺度和畫面展示出來,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輔助軟件。
3.5.3 教學形式多樣化
在教學過程中,形式單一會造成學生厭學情緒,在教學中采用微課、軟件、視頻、演示、實踐等教學形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也益于教師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并且有利于形成新的教學模式。與此同時,學院的工作室建設也應該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際設計項目相結合,既可以豐富教學形式,也可以提升學生興趣,增加動手能力,更好地與社會需求相接軌,提升學生畢業后的適應能力。
3.5.4 依托大賽完善景觀設計課程體系
通過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大賽的評定標準融入了更多的行業規范、標準,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業規范標準,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也會越來越側重于方案的合理性、創意性與可行性。同時,依托大賽對學生平時作業、畢業設計也有良好的導向性[5]。
4 結語
景觀設計專業在藝術設計學院背景下的發展有許多特殊性和限制性,只有結合藝術類院校學科特點和社會對相關人才的培養要求,不斷完善和提高景觀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硬件設施水平、師資力量、教學科研狀況、學生學情,充分整合利用相關資源,加強相關院校交流,不斷引進先進模式和策略,才能順應發展規律,培養出理論與實踐兼優的人才[6]。
參考文獻:
[1]劉慶華,王奎玲,劉慶超,等.青島農業大學園林特色專業建設探索與實踐[J].現代園林,2015,12(12):969.
[2]劉 嵐.《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W報,2009(6):124~126.
[3]周玉明.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3.
[4]沙環環.Lumion軟件在園林植物造景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14,40(3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