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月跡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活動目標
1.能以荷花的變化及花開的時間順序為線索,理解繪本內容,并能用語言清晰地講述自己的發現和認識。
2.通過閱讀與交流感受,在觀賞、朗誦、游戲等活動中學習童謠。
3.養成細心閱讀的習慣,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荷花1—7月開放情況的ppt.。
2. 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等七個小牌子,1—7月份荷花綻放情況的圖片。
3. 教師事先將幼兒繪本《荷花荷花幾月開》里面的部分內容用回形針別起來。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幼兒游戲
幼兒圍成里外兩圈玩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一邊念兒歌:荷花荷花幾月開,一月不開二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二月不開三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三月不開四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四月不開五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五月不開六月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六月不開七月開。
2. 幼兒和老師一起玩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邊玩邊念兒歌。
二.基本部分
1.老師:剛才我們玩過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知道了荷花七月開放,那么六月、五月、四月、三月、二月、一月怎么開放的?
幼兒:六月荷花開放最大,一月最小。
老師: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繪本上是怎么說的?
幼兒拿出自己的繪本邊念兒歌便對照月份在上面尋找答案,看看荷花每個月開放的情況到底是怎樣的?要求幼兒暫不要翻看用回形針別起來的內容。
教師:幼兒找到答案后就把繪本放回原位。
教師:我們剛才看過繪本以后,知道了荷花是在每年的1—7月份開放,現在請小朋友上臺來按照荷花開放的次序用小牌子擺一擺。
2.幼兒根據剛才看過的圖書內容把圖片擺放在相應月份的牌子下。
3. 出示多媒體ppt課件《荷花荷花幾月開》。
教師帶領幼兒逐一分析課件內容:
(1)1月的荷塘是什么樣的?荷葉枯萎耷下了大腦袋(幼兒用動作演示);
(2)二月變成了卷心菜(幼兒兩臂交叉做卷心菜樣);
(3)三月荷花快快樂樂舒展開(幼兒慢慢伸展開雙臂);
(4)四月荷花悄悄露出了尖腦袋(幼兒用雙手小指做尖尖樣),教師引用(宋)楊萬里的《小池》:“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睘樽C。
(5)五月荷花開得多了開始搖搖擺擺(幼兒兩臂向上扭動連續做搖擺狀)。
(6)六月荷花你爭我搶紛紛開,小蝌蚪變青蛙。(幼兒們一起做短暫的捉迷藏游戲)
(7)教師:剛才小朋友擺放的荷花與相應的月份對不對呢?現在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圖片擺放情況并說一說。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分析圖片內容。
1.教師指著擺放正確的圖片:其實這還是一首新的童謠(兒歌)(教師邊說邊用動作表演):荷花荷花幾月開,一月不開二月開,一月荷花耷下了大腦袋;荷花荷花幾月開,二月不開三月開,二月荷花變成了卷心菜;荷花荷花幾月開,三月不開四月開,三月荷花快快樂樂舒展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四月不開五月開,四月荷花露出了尖腦袋;荷花荷花幾月開,五月不開六月開,五月荷花搖搖擺擺就盛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六月不開七月開,六月荷花你爭我搶紛紛開;荷花荷花幾月開,六月不開七月開,七月荷花全盛開。
2.教師指圖和幼兒一起說童謠,(教師說前半句幼兒說后半句)
3.教師和幼兒互換角色講述童謠內容。
4.用新童謠(兒歌)玩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
5.邀請班級其他老師一起玩游戲《荷花荷花幾月開》。
四、拓展幼兒已有經驗
游戲結束,幼兒回到位置上取出圖書,教師請幼兒打開之前用回形針別起來的部分。
問:你們知道一月份還有哪些花開?二月份還有哪些花開?三月份還有哪些花開?四月份還有哪些花開?五月份還有哪些花開?六月份還有哪些花開?七月份還有哪些花開?
幼兒分別說出每個月開什么樣的花。(一月臘梅.水仙.迎春.馬蹄蓮.晚菊.康乃馨 等;二月春蘭.蟹爪蘭.茶花.梅花.瓜葉菊.報春花等;三月白玉蘭.連翹 等四月君子蘭.含笑.牡丹.晚茶花.春杜鵑.桃花.櫻花等; 五月月季.玫瑰.芍藥.令箭荷花..四季海棠..矮牽牛.太陽花等; 六月米蘭.茉莉.白蘭花.梔子花.廣玉蘭.石榴.夾竹桃.美人蕉等;六月鳳仙花.牽?;?各種仙人球;七月荷花.睡蓮.紫薇.曇花等。)
五、教師小結
一、教案宜“粗”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并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大綱或《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以課題或課時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授課的“備忘錄”。
而課堂實錄,則是對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截取,可以是視頻拍攝,也可以是文字記錄,本文就文字記錄而談。其作用有二:其一,為他人提供樣板,當作課堂教學的學習范式;其二,供自己或有關人士反思,以求課堂教學精益求精。
前者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方式方法、教學環節、作業布置以及板書設計等以預設的文字形式體現;而后者體現在具體的過程中,當然,最終也體現在文字記錄上。前者只能估計到師生之間的問答,而后者以記錄師生之間的實際問答為主。總之,前者重在預設,后者在預設的基礎上結合生成;后者是前者的非必然結果。
然而,目前一些語文教師設計的教案,卻用大量的篇幅預設師生之間的問答。這些問答究竟因何而來,實在令人費解。或者說,具體課堂教學時,師生間的問答能完全依照預設進行嗎?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不可能,那么作如此細致的預設又起何作用呢?
“新課程關注課堂的動態生成,但顯然完全沒有預設的教學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關鍵是在課前要進行彈性預設,為課堂生成留足空白。”也就是說,教案要有“彈性”,就是宜粗不宜細,尤其在教學環節部分,大致交代預設的幾個授課步驟即可。就如平常用餐,省去那些相互客套的繁文縟節,在簡單而輕松愉快中享受美食。實際上,教案上如擠滿了預設的內容,授課時很可能找不到要點,根本起不到備忘提示的作用。
當然,并不反對預設一些提示性的問句,如果一個課時教學魯迅的《藥》,就可預設“文中的華家有怎樣的悲劇”“文中的夏家有怎樣的悲劇”“兩家的悲劇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何時悲劇匯聚”“‘華’‘夏’兩家的悲劇的含義是什么”等問題,以作為各個教學環節的領銜之語。(后文將作細述)也可預設一些能估計到的學生的活動,可簡寫,用括號標注。實際上,這就是對學法的兼顧,是“生本”理念的具體體現??傊?,不必求一律,視教齡的長短和文本的生熟而異,就成熟的教師而言,教案應盡量粗疏簡潔。
二、教案宜“活”
見到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發給教師的教案本,基本都有死硬的規定,尤其是教學步驟,硬性分為復習舊課、研習新課、拓展延伸、復習鞏固等等環節;而在“研習新課”這一環節中,又分為整體感知、情景創設、文本細讀、師生互動等等,實在令人哭笑不得。如此紛繁復雜的死硬規定,新教師望而生畏,根本無法適從;而對一個有探索精神的老教師而言,則完全限制了他個性的張揚和聰明才智的發揮,當然也就難以兼顧學生的具體情況了。
教無定法,授課不該有固定的程式;同理,文無定法,教案也不應有“標準”的格式。但幾個內容必須具備:首先是學情分析,即“備學生”,能應對各種不同學生的教案未嘗聞之;其次為文本分析,即“備教材”,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針對不同文本設計的教案不能強求統一;然后是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方式方法、課時安排、教學步驟、作業布置、板書設計以及教學反思等,以上即“備教法”。教案中最不應該固定限死的就是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認知。宏觀的教學環節,應包括以上所說“備教法”中從“教學目標”到“教學反思”諸層次;而微觀的教學環節,即上文所說的“教學步驟”。就目前而言,微觀教學環節,即“教學步驟”的優化迫在眉睫。實際上,語文教師所設計的教案的精華就應在此處,課堂教學的“出彩”也由此決定。過于死板的程式要求,一方面使新教師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嚴重地妨礙了成熟教師聰明才智的發展。
因此,最簡單、最平民化的做法是,在每個課時中,將復習舊課、研習新課(整體感知、情景創設、文本細讀、師生互動……)、拓展延伸、復習鞏固等紛繁復雜的預設規定簡化為四五個環節,就如上文對《藥》所設計的四個問題。這四五個環節環環緊扣,層層遞進,直至課堂教學目標的最終達成。具體教學過程中,這四五個預設的環節就是“綱”。如果把課堂教學比作“織布”,這四五個環節就是預先確定的“經線”,在“經線”的指領下,教師根據學生情況、文本個性和課堂實際,靈活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作具體“生成”,這就是“緯線”,或復習舊課,或創設情景,甚至拓展延伸。如此經緯交錯,最終成“匹”。當然,必要時也可以突破這四五條“經線”的限制,這就是宏觀上的“課堂生成”了。
三、教案宜“緊”
設計教案必須時時處處緊扣教學目標,這是最為簡單的道理。然而,一些教師設計教案時,卻常有偏離教學目標的現象出現,主要體現在“教學重點”“教學環節”“作業布置”以及“板書設計”上。
(一)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的設置
教學目的、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是不同的概念。教學目的由國家規定,是培養人的粗線條框架;課程目標由教育行政部門制訂,為學習該門課程需要達到的總體目標;教學目標是授課者自己制訂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可見可測量的目標。相對來說,前者屬于宏觀層面,后者屬于微觀層面,這三者從抽象越來越趨于具體。前者對后者有制約作用,前者通過后者得以實施;后者通過量的積累有可能質變為前者——僅僅是“可能”而已,因為其中的情況比較復雜。
我們不能把“課程目標”等同于“教學目標”。在教案設計中,我們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必須是微觀的、能達到的、可測量的,應從“文”(體現知識和能力)和“道”(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兩個維度考慮設置,至于過程和方法,則不必也無法設置為顯性的教學目標。一般來說,一個課時設置“文”“道”各一個目標,“一課一得”就足夠了。教案中的教學目標,就如記敘文的中心思想和議論文的中心論點,為整個教案的靈魂。當然,“我們制訂教學目標要依據對學科知識、學生、教師的分析。教師設計教學目標要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知識的非線性和語文素養的復合性特點,還要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分析,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認知風格、元認知水平、認知態度和認知能力等,還要考慮教師的教學風格、個性特點、知能儲備等,使得教師在教學中盡可能地揚長補短”。
然而,當今常見的教案上所設置的教學目標或依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三維設置,或“知識”“能力”“情感”三維并列,或“文”“道”只顧一頭;或抽象之至,如“學習本文的敘事特點”……
我們認為,教案的前前后后都要緊扣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尤其是“文”的目標。然而,由于受固定套路的影響,一些語文教師設計的教案往往脫離教學目標,“繞道而行”,尤其是“拓展延伸”部分。就如從上海坐火車到北京,偏偏到四川繞一個大圈子——當然,如時間充足,囊中充實,繞圈領略一下巴蜀風光也未嘗不可。然而,我們的一節課畢竟只有45分鐘甚至40分鐘。更為可悲的是,有些行道者最后的終點竟然不是北京,而是到了或者新疆。
所謂“重點”,指文本中最能體現教學目標的具體部位,如段落、語句、詞語等等,即教學過程中必須著重研讀反復玩味的部分。如把《白楊禮贊》的教學目標定為“通過品味語言深入掌握本文的象征手法”,就得把教學重點定在第七自然段(四個排比句段)。然而,筆者所見的很大一部分教案中,所謂的“重點”,就是將教學目標照抄一遍,豈不悲哉!
(二)教學環節的設置
教學環節中的任何一環,都必須為本節課的終極教學目標的達成服務,即每一個環節就是一個階段目標的實施。如上文所說的從上海到北京,最恰當的路線是從上海出發,沿滬寧線、津浦線北行,必須經過的南京、徐州、濟南、天津等幾個大站就是階段目標,經過它們才能到達北京。然而,當今很大數量的教案或教學環節不清,或某些環節目標不明甚至脫離。
還以《藥》為例談教學環節。把教學目標定位為“通過文本分析深入掌握本文雙線并行的結構”以及“體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脫離群眾”,作一課時教學設計。
第一階段的目標就是分析文章的主線,即針對“文中的華家有怎樣的悲劇”進行分析。當然,期間可有情境創設,之前可以有導入語?!巳鐝纳虾5侥暇?/p>
第二階段的目標就是分析文章的副線,即針對“文中的夏家有怎樣的悲劇”進行分析。期間可對比分析主、副兩條線索之間的不同?!巳鐝哪暇┑叫熘?。
第三階段的目標是分析兩條線索之間的關系,針對“兩家的悲劇之間是怎樣的關系,何時悲劇匯聚”進行分析。期間必須細讀文本,也可以拓展延伸,找來其他兩條線索結構的文本拓展延伸;也可復習舊課,或對比,或類比。——此如從徐州到濟南。
第四階段的目標為深化對文章主題的理解,針對“‘華’‘夏’兩家的悲劇的含義是什么”進行分析,也可拓展延伸到魯迅的其他文章以作類比?!巳鐝臐系教旖?。
到天津后作一下歸納總結,北京也就不遠了??傊?,每一個環節的目標必須清晰,在每一個環節的教學過程中,教案起的是提示作用,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圍繞目標作具體的不同的處理。
(三)作業布置與板書設計
作業布置也必須緊扣目標,如《藥》的作業,應該也必須與兩條線索有關。但這么簡單的道理,往往不被正視。
板書(這里指下課前一剎那的最終達成的板書)必須是整堂課的總結歸納,必須是教學目標的視覺顯示。也就是說,聽課的學生課后能圍繞板書回顧課堂教學情景,即使有學生未曾聽課,看了板書,也能知道這堂課的大致情況。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板書逐步達成呈現課堂教學總目標的過程。就如上文的《藥》,恰當的板書設計應該如下:
由于受現代化媒體的影響,聲、光、電狂轟濫炸,愿意在黑板上寫字的語文教師越來越少,更不要說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板書。
結語
由于“學案”的出現,一些地方“教案”被打入了冷宮,甚至有人認為“‘課改’如一股春風刮過教學大地,給傳統而沉悶的課堂教學帶來無限生機,其中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以新型的‘學案’代替了傳統的‘教案’,以往被教師奉為至寶的‘教案’正在作古”。 理性的教案本身就兼顧著教與學兩個維度,以“學”代“教”,豈不是走上了另一條絕對化的歧途?或許是孤陋寡聞,筆者至今尚未見到與教案有著本質區別的學案。一般所見到的學案,無非是拓展了繁瑣教案中的“作業布置”板塊,甚至可以說,那些學案就是“繁瑣教案+學生練習”。所以說,以學案替代教案的理由根本不存在。我們希望返璞歸真的理性化的教案能堅守自己小小的立足之地,也希望真正意義上的、與教案有著本質區別的學案產生。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孩子們特別喜歡。而小班幼兒的思維活動帶有具體形象性,喜歡模仿,對游戲的情節、角色、動作過程容易發生興
趣?!缎‰u小雞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兒喜愛的歌曲。歌詞中小雞和母雞媽媽的對話能激起幼兒情感的共鳴,好像在和自己的媽媽對話一樣。所以在活動過程中我扮演母雞,請幼兒以小雞的身份做游戲。幼兒在歡快而又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對唱游戲活動,感受歌曲的對答情趣與親情。
2.在游戲中充分展開想象創編歌曲,體驗對唱活動的快樂情趣。
3.在游戲活動中,學會孵小雞(撕貼)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小動物的胸飾人手-:一只。(小雞、青蛙、小牛、小狗、小貓等)
2。與幼兒一起創設游戲情景“雞窩”、“草地”、“花園”
3.蛋寶寶(橢圓形黃色蠟光紙)中間用縫紉機踩好小雞的外形。剪好圓形、三角形、雞
4.錄音機:磁帶《小小蛋兒把門開》,比較悠揚的樂曲一段。
(三)活動過程:
師:“小雞一一”
幼:“哎一—”
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到花園去玩,好嗎?”
幼:“好的一”
教師和幼兒邊唱邊跳進活動室,在花園的籬笆旁坐下。
(評析:開始部分讓幼兒以小雞的身份進入角色,比較有效地產生“喚醒”的效果
兒的情緒振奮起來,精神集中起來。)
2。在游戲中學唱新歌《小雞小雞在哪里》。
(1)學對歌詞。
師:“小雞,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幼:“好的?!?/p>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p>
(2)學唱歌曲。
師:“雞媽媽用好聽的聲音來問,你們會用好聽的聲音來回答嗎?”即用琴伴奏。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p>
師:“小雞小雞在哪里?”
幼:“嘰嘰嘰嘰,在這里。”
(評析:教師以雞媽媽的口吻和小雞對唱,富有情感,使幼兒感覺親切,能進入更好地角色,更好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情感。)
3.在游戲中拓展思路創編歌曲,體驗對唱活動的快樂情趣。
(1)玩游戲《捉迷藏》,借助胸飾創編歌曲。
師:“小雞,我們來玩捉迷藏的游戲好嗎?請你們躲在籬笆后面戴十二小動物的胸飾,變成其它小動物,媽媽唱到誰,就請誰邊唱邊出來,好嗎?”
(2)發揮想象,創編歌曲。
師:“我們生活中,除了剛才唱的小動物以外,還有什么小動物會叫呢?它是怎么叫的?”
幼兒討論后回答。
幼a:老虎它會叫的。啊嗚啊嗚
幼b:山羊會綿綿叫。
幼c:小牛會牟牟叫。
幼d:大白鵝會岡岡岡地叫。幼兒回答后,個別唱,集體答。
(評析:讓幼兒想一想,說一說,編一編,唱一唱,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大膽唱出來。在個別唱和集體唱的過程中,共享游戲的快樂及彼此的經驗。)
4。變換角色,幫雞媽媽孵小雞。
(1)聽音樂做律動小雞慢慢長大。
(2)師:“小雞們都長大了,我好高興哦!那么你們能不能幫我做事情呢?”
幼:“能~”
師:“雞棚里還有許多蛋寶寶,它們快要孵出來了,我們去幫助它們,讓它們早點出來,好嗎?”
幼:“好的。”
(3)教師講解孵蛋的要求,幼兒學習孵蛋的方法。
(4)將孵好的蛋(小雞)貼在背景草地上。
(評析:教師以角色的口吻和富有情感的語言,很好地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又使幼兒體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四)延伸活動:
1.玩體育游戲“小雞吃蟲”。
2.繪畫“可愛的小雞”。
3。進行探索活動“想站立的蛋寶寶”。
一、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合
所謂短期目標,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必須實現的課堂目標,長期目標則是關注學生課后、關注終身發展的目標。當代著名學者朱光潛在回憶自己在私塾讀書的情形時說:“私塾的讀書程序是先背誦后講解,在‘開講’時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讀成誦,一句一句地在舌頭上滾將下來,在兒童時卻是一種樂事,……我現在所記的書大多還是兒時背誦過的,當時雖不甚了了,現在回憶起來,不斷地有新領悟,其中的意味卻是深長。”毫無疑問,兒童時在私塾背誦詩文既是短期目標(背誦時掌握的知識),又是長期目標(回憶過程中的新的領悟足以影響終身)。如《〈論語〉十則》的教學目標設計:(1)讀懂并背誦課文(短期的);(2)領會《論語》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長期的)。
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目標的設計不僅應該關注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更應該關注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創造條件的教學內容,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習慣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學習方法、語言品味、思想感悟等。
二、預設目標與生成目標相結合
預設目標重在“預”,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特點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在課前預設的基本要求和規定。與傳統目標不同的是,這種設計雖帶有一定的規定性,但由于閱讀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交互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肯定會有新的認識、新的收獲、新的思想超出、偏離或達不到教師預先設計的要求。因此,教師應善于根據教學實際適時調整預設目標,采用生成性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這樣的例子在新課程的教學中相當多。
如學習《曹劌論戰》。預設目標:理解文章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學中必須明確文章是用魯莊公的“鄙”襯托曹劌的“遠謀”。但在課堂上,有學生提出:曹劌有深謀遠慮不假,但魯莊公也不見得就目光短淺。因為魯莊公“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能虛心聽取曹劌的意見,可以說魯軍的勝利不全靠曹劌。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教師預案中的目標發生偏離,這時就需要調整教學目標。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必須加以肯定,但同時也必須指出魯莊公戰前把取勝的希望寄托在左右侍臣的擁護和神靈的護佑上,戰時指揮急躁冒進,戰后對勝利原因一無所知等體現了他“鄙”的一面。這與曹劌的表現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樣的教學既保護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巧妙地實現了自己的預設目標,而且實現了一個生成目標:學會辯證看待歷史人物,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透徹。
三、群體目標和個體目標相結合
群體目標就是所有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實現的目標;個體目標則是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而預設的目標。
這兩種目標在實際操作中可以用層級目標,如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目標設計:(1)能有感情地誦讀、準確的背誦全詩(群體目標);(2)讀出詩歌中新穎的意象所表現出的凝重的情感(個體目標)。
另外,這種目標的設計還可以用開放性的語言進行表述。如《愚公移山》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成:“能聯系現實,說出自己學習《愚公移山》這個寓言故事后所受的啟發。”這樣的設計既能讓所有學生都有話可說,又能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個性化認識。
一、指導思想: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貫徹開展“安全月”活動的實施意見,普及安全知識,大力營造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校園安全文明氛圍,進一步增強全體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師生的安全文明素質,確保校園安全,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的有序開展。
二、活動主題:安全發展,國泰民安
三、活動時間:201x年5月25日至6月30日
四、活動內容
時 間內容地點負責部門
5月25日活動布置綜合三樓會議室校創安工作領導小組
5月28日升旗儀式講話大操場人事
6月2日校安全教育系列講座一各班級校創安工作領導小組
6月2日道路交通安全知識測試各班級政教處
6月2日懸掛以“安全宣傳”為內容的橫幅校門口人事
6月7日交通安全教育十分鐘隊會各班級大隊部
6月9日校安全教育系列講座二各班級校創安工作領導小組
6月12日“安全小論文”評比活動各班級政教處、大隊部
6月15日校園安全文明大檢查各班級、各組室校創安工作領導小組
6月16日安全知識宣傳黑板報評比各班級、各工會小組政教處、大隊部、工會
6月27日告學生、家長書各班級校創安工作領導小組
一、選擇題
1.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氣B.潔凈的礦泉水C.無色的空氣D.干冰
2.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裝置,不正確的是()
3.酥脆的餅干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后變軟,原因是空氣中含有()
A.氮氣B.氧氣C.二氧化碳D.水蒸氣
4.下列物質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氮氣可作焊接保護氣B.氦氣可以填充飛艇
C.二氧化碳可用來滅火D.氧氣可以供給呼吸
5.要使SO2和SO3含有相同質量的氧元素,則SO2和SO3的質量比為
A.6∶5B.4∶5C.3∶2D.1∶1
6.下列實驗裝置不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是()
7.下列物質中,氯元素化合價最低的是
A.Cl2B.HClO4D.KClO3D.KCl
8.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主要步驟有:①固定裝置、②裝入藥品、③加熱、④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其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④②①③⑤D.④①②⑤③
9.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決定于原子的
A.電子總數B.電子層數C.最外層電子數D.質子數
10.在空氣中,容易燃燒表現出還原性的單質是
A.一氧化碳B.氫氣C.二氧化碳D.氧氣
11.使可燃物著火燃燒的必備條件是
①降低可燃物的溫度②溫度達到著火點③隔絕空氣④跟氧氣接觸
A.②和④B.①和④C.④D.①和③
12.當80gNH4NO3和xg(NH4)2SO4所含的氮元素質量相等時,x的數值為
A.66B.80C.132D.264
二、實驗題
13.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飲料大多數都是碳酸飲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請你用學過的知識驗證打開汽水瓶蓋時冒出的氣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將實驗設計及相關內容填入下表中:
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14.實驗桌上放置一瓶無色無味的氣體(如圖所示),請你猜想一下是什么氣體?
(1)寫出兩種可能性。
(2)并對其中一種猜想用實驗的方法驗證,寫出實驗的操作步驟、現象和結論。
15.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ABCDEF
⑴實驗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圖F實驗的目的是。
⑵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所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收集裝置是____或E。
⑶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化學方程式為____。
⑷用排空氣法收集一瓶氧氣,驗滿的方法是_____。
⑸用下圖所示裝置收集氧氣,氧氣應從(填“a”或“b”)端導入。
16.x氣體可能由CH4、H2、CO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下裝置進行實驗驗證該氣體的組成。(堿石灰的主要成分為NaOH和CaO)
(1)寫出CH4燃燒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
(2)填寫下列實驗報告。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打開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和下端活塞,____若____X氣體為H2
若____X氣體為CO
(3)若x氣體燃燒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則x氣體的組成可能為____。
17.通過學習,小明了解到隨意丟棄的廢電池對土壤除了造成汞、鎘等重金屬污染外,還可能會產生其它污染,為此他設計如下實驗進行探究:取某種廢棄電池的內容物,加適量的水攪拌,過濾后取其濾液,將pH試紙直接浸人濾液中.測定其pH。依據上述事實完成下列問題:
(1)過濾操作中下列儀器不需要的是(請選序號)。
①漏斗②燒杯③酒精燈④玻璃棒
(2)小明使用pH試紙的操作(請選“規范”或“不規范”)。
(3)小明測得上述濾液的pH為9,此濾液呈性。
(4)其實生活中的許多廢棄物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對生活廢棄物處理的合理建議:。
三、計算題
18.通電分解36g水,可得到氫氣多少升?(標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09g/L)。
19.氫氣是最清潔的燃料。請你計算20g氫氣完全燃燒消耗氧氣的質量是多少?
20.已知碳酸鈣在高溫煅燒時生成生石灰(氧化鈣)和二氧化碳氣體,若要制得11.2t的生石灰,需要煅燒多少碳酸鈣?
四、填空題
21.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和,粒子中能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數,能決定相對原子質量的是。
2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它形成單質的化學式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23.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色火焰,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色火焰,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24.桌上放著一個空燒杯,但實際上燒杯中有,其中的體積約占燒杯容積的1/5,的體積約占燒杯容積的4/5。
25.某物質加熱分解時生成氧化銅、水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該物質是由等元素組成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D2、A3、D4、B5、A6、C7、D8、C9、C10、B11、A12、C
二、實驗題
13、
實驗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把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該氣體為二氧化碳
14、(1)①該氣體可能是氧氣(1分);
②該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復燃,該氣體是氧氣(2分)
(或向集氣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是二氧化碳)
15、(1)集氣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2KMnOK2MnO4+MnO2+O2BD
(3)2H2O22H2O+O2
(4)用帶火星的小木條置于集氣瓶的瓶口,若木條復燃,說明已充滿氧氣。
(5)a
16、(1)CH4+2O2CO2+2H2O
(2)
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打開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和下端活塞,導出氣體,在尖嘴處點燃氣體,將干冷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一段時間后,取下燒杯,加入澄清的石灰水若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石灰水無變化X氣體為H2
燒杯內壁無水珠生成,石灰水變渾濁X氣體為CO
(3)CH4;CH4、H2;CH4、CO;CO、H2;CH4、H2、CO
17、(1)3(2)不規范(3)堿(4)答案合理即可
18、可得到氫氣44.4升。
19、160g
20、20t
四、填空題
21、質子中子電子質子質子數和中子數
22、OO2N2
23、淡藍藍紫硫+氧氣二氧化硫
跳躍:蹲踞式跳遠
教學
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了解蹲踞式跳遠的概念、動作過程和動作特點。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蹲踞式跳遠的基本技術,發展彈跳能力和協調性、靈敏性。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勇于拼搏的優良品質,養成良好的體育道德。
重點
起跳技術和起跳后空中姿勢控制
難點
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
課的結構
教學內容組織教法及要求
時間
次數
教學內容
教師 指 導
學生 活 動
組織與要求
開始部分
一、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師生問好,檢查著裝和出勤,強調紀律和安全,安排見習生,隊列隊形練習
二、隊列隊形練習
1、教師集合整隊,檢查著裝,清點人數
2、教師宣布課的內容
1、學生四列橫隊集合
2、集合快、靜、齊,精神飽滿
3、學生認真聽講,清楚課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
××××××××
××××××××
××××××××
Δ
2
1
準備部分
一、慢跑熱身:繞籃球場3圈
二、徒手操
1、頭部運動 4×8
2、擴胸運動 4×8
3、振臂運動 4×8
4、體轉運動 4×8
5、腹背運動 4×8
6、膝蓋運動 4×8
7、壓腿運動 4×8
8、手腕腳踝運動
4×8
1、組織學生參與熱身游戲
2、進行動作示范
3、提示動作要領
4、口令指揮學生練習
5、表揚激勵
1、認真聽游戲要求,積極參與熱身游戲
2、認真聽老師口令
3、集體在教師指揮下做動作
4、在教師語言激勵下動作準確整齊,精神振奮
××××××××
××××××××
××××××××
××××××××
Δ
1.隊伍整齊,精神飽滿
2.思想重視,動作認真,整齊,幅度大,活動全身
8
1
基本部分
一、觀看技術動作圖片和動作口訣
二、學生練習
1、抬起一條腿,落地成弓步
2、原地擺臂練習
3、右腳上一步練習
4、上三步練習
5、跑三步練習
6、上踏板練習
7、糾正后再練習
三、課課練
1、跳躍障礙往返接力
2、收腹跳、原地高抬腿跑
1、發放“武林秘籍”圖片給學生
2、示范起跳技術動作
3、找學生念動作口訣
1、 講解、示范各練習動作內容和練習方法
2、巡視,糾錯、指導
3、分組扼要分析示范學生動作,提示學生如何觀察與評價動作
提出課課練練習要求,指導學生練習
1、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2、注意觀察教師示范
3、回答問題
1、跟老師一起練習
2、進行交流和提示指導
3、每組推薦代表進行展示
按要求進行課課練
××××××××
××××××××
××××××××
××××××××
Δ
××××××××
××××××××
Δ
××××××××
××××××××
四路縱隊站立
××××
××××
××××
××××
××××
××××
××××
××××
Δ
20
10
1
1
結束部分
1、拉伸、放松練習
2、師生互評
3、 小結
4、、師生再見,下課
1、引導學生做拉伸、放松練習
2、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
3、小結本課的情況,表揚優秀的學生,提出期望
4、布置器材回收,按堂規下課
1、認真聽教師講解動作要領
2、跟教師示范一起運動
3、注意聽教師小結本課情況
4、師生互道再現
××××××××
××××××××
××××××××
××××××××
Δ
5
1
場地器材
1、 籃球場1個
2、 體操墊12個
3、 大墊子7個
4、 標志桶8個
5、 跳遠踏板4個
練習密度
50%-55%
練習強度
中等
課后小結
1、 同學們基本掌握了蹲踞式跳遠的技術動作。
2、 學生們課堂上達到了目標練習密度,活動量充足。
教學內容:冀教版音樂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童心放歌《種太陽》。
教學目標:
1、學習用純凈、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種太陽》,表達少年兒童創造理想未來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2、通過聽賞歌曲,進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種太陽》。
教學難點:歌曲中抒情部分和活潑部分的表現要準確。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打一物)勞動英雄紅面孔,天一亮來就出工,從東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2、學生回答。(老師做簡單評價,表揚學生)
3、師:你知道太陽在我們的生活中代表什么嗎?(溫暖和光明)
二、新課教授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和太陽有關的歌曲。
播放課件(音樂視頻《種太陽》)
師:1、聽完這首歌,你們知道這個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嗎?(種太陽)
2、種出這么多的太陽有什么用處?(學生回答:送給南極、送給北冰洋、掛在冬天、掛在晚上)
3、師:出示整首歌的歌詞。(學生自己朗讀歌詞,指名朗讀歌詞)
(一)學習第一樂段
師:請同學們聽老師將這段歌曲來演唱一遍。(出示第一段歌詞)(學生認真看歌詞,認真聽老師唱。)
教師教唱這一部分。
(師生共同演唱)
4、師:這個小朋友把種下的太陽送往了有需要的地方,這是多么美好的愿
望,我們應該帶著什么樣的心情去唱這首歌曲呢?(充滿希望、帶著美好憧憬)
師:讓我們加上這樣的感情來唱一下吧。
(二)學習第三樂段
過渡:太陽,送往了南極,北冰洋,甚至掛在冬天和晚上?那么,當太陽送過去以后那些地方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同學們在歌詞中尋找答案。
哪些地方有了變化呢?(學生回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說的不錯,到那個時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變得溫暖又明亮,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把這美好的希望來唱一下吧!(師生一起唱)
師:這時候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變得溫暖又明亮。我想我們內心深處也一定充滿了感嘆!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表達你的感嘆之情的話,你會說什么呢?(學生回答:??!世界真美好啊!太好啦!……)
(三)學習第二樂段(過渡句)
(1)師:原來太陽的作用這么重要。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種太陽吧!
(2)師范唱。
(3)和老師一起來種太陽吧。(師生共唱)
(四)完整演唱歌曲
師:通過對歌曲的了解,我們知道這個小朋友希望把太陽送往有需要的地方,因為能送來溫暖和光明,那你說如果是你你的心情怎么樣?(高興……)用什么樣的歌聲來表達這樣的心情呢?(明亮、動聽的、活潑……)
學生跟視頻唱,跟伴奏帶唱, 分組演唱,提示情緒!
三、創意課堂
師:發揮想象,你能做一個小小詞作家嗎?
歌曲中的小朋友非常有愛心,把太陽送給需要光明和溫暖的地方,你覺得哪些地方還需要光明和溫暖呢?下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發揮想象,改編一下歌詞?
例如:一顆送給送給——(殘疾人),一顆送給送給(敬老院),一顆掛在掛在(教室里),一顆掛在掛在(每個人心里)。
四、情感延伸
師:同學們,世界上還有許多需要我們關注的人和事,我們的國家近幾年發展很快,但在我國的偏遠地區和山區仍然有一些人,他們的生活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看那些瘦弱無助的孩子,為了幫助家里解決生計,在寒冷的冬天還要上山揀柴;一個個孩子在冰冷的教室里,小臉蛋凍得通紅;孩子們沒有像樣的教室,只能在外面,或者在充滿泥水的教室里上課。還有那些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無家可歸的孩子們......
師:看到這些圖片,大家會萌發出什么樣的愿望呢?(學生自由暢談。如:我想有一支馬良的神筆,給貧困山區的人們畫許多糧食,給災區那些無家可歸的孩子畫一間房子,再畫一間教室,讓他們有家回,有書讀,過上幸福生活……)
師:同學們都有著這么美好的愿望,那么讓我們帶著這些美好的愿望把歌曲再來唱一遍吧!
(師帶著學生演唱歌曲)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釋下列字詞的意思。
幾時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_
醉: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畫線詩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這兩句詩描寫了杭州的美景和繁華,體現了詩人對杭州的喜愛及贊美之情。
B景物描寫,體現出杭州的美麗。
C這兩句詩是對統治者糜爛生活的直接描繪,表達作者對他們醉生夢死生活的諷刺。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
【參考答案】
1.幾時才能停下。
吹。
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