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行政管理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數據;藥品監管;信息系統;電子政務
中圖分類號:R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931(2016)04-0001-03
近年來,我國電子政務系統快速發展,信息化使政府部門的管理與服務效率不斷提升。但我國的電子政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1-2]。2014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顯示,在193個聯合國成員國中,我國排名第70位[3]。在電子政務的發展過程中,各政府部門間對各自所有的信息不交換、不共享,從而形成信息海洋中的孤島,即信息孤島[4-6]。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各級藥品監管部門大多建立和使用了較完善的信息系統,但仍存在一些問題[7-9]。其中,由于諸多原因,許多系統互不兼容,自成一體,各個數據信息單獨存放,不便于信息的交換與共享,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極大地影響了信息效能的發揮。筆者就此問題對某地藥品監管信息系統進行了調研,提出了在不改變現有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前提下,利用大數據平臺治理信息孤島問題及實現現有藥品監管信息系統改造升級的對策。
1某地藥品監管信息系統現狀與問題
1.1藥品不良反應監測部門
其主要職責是承擔藥品不良反應資料的收集、管理和上報,目前使用的信息系統是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該系統在獲取外部系統信息時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1)需查詢實時更新的藥品說明書方面的信息,但現有系統內不能提供實時更新的信息,工作人員只有利用外部零散的數據庫資源查找信息;2)需查詢藥品生產企業及流通企業的主體資格、進貨渠道、藥品批號時,只能通過紙質件人工查找,效率不高;3)需查詢藥品使用情況、患者記錄時,只能工作人員到醫院去查詢,與醫療衛生系統的數據庫之間無信息共享,影響了工作效率。
1.2藥品生產監管部門
其主要職責是承擔藥品生產、醫療機構制劑和中藥材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依授權組織實施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和中藥材生產質量規范(GMP)認證,承擔藥品生產許可證、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核發工作。目前使用的系統是藥品生產企業許可系統和GMP認證系統,該系統在獲取外部系統信息時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對藥品生產企業進行GMP認證和生產許可時,需查詢企業在藥品注冊部門注冊的藥品品種信息和工藝信息,目前本部門與藥品注冊部門的藥品信息還未共享,現場檢查時是根據企業提供的工藝資料進行核查,但該資料可能與企業在藥品注冊部門注冊的信息不一致。GMP認證檢查中的缺陷僅包括了該缺陷類型的結果說明,藥品生產監管部門需要了解更詳細的檢查結果說明時,目前尚無這些信息。在確定抽檢企業對象時,可能需要對在較短時期內發生多次不良反應的品種進行重點抽查,但不良反應監測數據不能實時傳遞到抽檢計劃部門,且未形成針對抽驗計劃需求的專題分析報告,不良反應監測部門技術支撐能力尚未充分實現。對于國家總局指定抽檢項目的抽檢結果,直接上報了國家總局,未形成本地抽檢結果數據庫,不利于利用歷年抽檢結果的對比分析來確定需要本地監管部門重點關注的企業,變被動監管(國家總局下達任務)為主動監管(主動抽檢)。
1.3藥品注冊部門
其主要職責是承擔藥品、藥用輔料、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的注冊工作,承擔藥品再注冊及不改變藥品內在質量的補充申請行政許可工作。其使用的是注冊受理審查管理系統,該系統在獲取外部系統數據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藥品再注冊時需企業提供GMP認證情況,但目前只有紙質報告在部門間傳遞,信息傳遞與分析效率不高;2)藥品再注冊時需企業提供藥品不良反應中心情況報告,目前也只有紙質報告在傳遞,信息傳遞與分析效率不高;3)藥品再注冊時需企業的生產資質、生產范圍等,但目前藥品生產監管部門尚無關于本地藥品企業主體的基礎信息數據庫,信息難以共享,影響了工作效率;4)還未建立藥品再注冊信息數據庫,對本年度已再注冊企業及藥品、剩余未注冊企業及藥品、應注冊時間等信息無法進行動態統計,不便于對本年剩余工作量進行預判,也不便于對應再注冊企業進行提前通知與催告。故藥品再注冊信息數據庫的建立需有本地藥品品種的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本地藥品企業主體的基礎信息數據庫作支撐。
1.4藥品流通監管部門
其主要職責是承擔藥品流通環節的監督管理工作,核發藥品批發、零售連鎖經營企業許可證等。其使用的是藥品零售企業管理系統、電子監管網、特藥網、藥品零售企業抽檢系統(本次調研主要考察了藥品零售企業管理系統)。該系統在獲取外部系統信息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工作中通過日常監管、舉報投訴及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等渠道來確定重點監管對象,但目前主要是根據紙質報告作人工分析,建立了相關的數據庫系統,則可更科學、準確地確定重點監管對象;2)流通監管部門系統中無批發企業和零售連鎖經營企業的主體信息系統,僅有零售企業的主體信息,需補充完善。
2基于大數據平臺的信息孤島治理對策
2.1信息系統改進策略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信息孤島問題,筆者提出了構建基于本地化需求的大數據平臺,對現有信息系統進行改進升級的對策,改進架構見圖1。
2.2平臺建設建議
2.2.1建立基礎信息數據庫,促數據共享與互聯互通通過大數據平臺建立藥品基礎信息數據庫、醫藥企業主體基礎信息數據庫和醫藥企業行為基礎信息數據庫三大基礎信息數據庫,以促進各子信息系統的數據共享與互聯互通。具體包括:1)建立本地藥品信息基礎數據庫,即本地藥品注冊信息數據庫,包括本地藥品再注冊相關的品種、工藝信息;藥品說明書信息數據庫,包括實時更新的藥品說明書信息;本地藥品不良反應信息數據庫,包括本地藥品不良反應的評估信息;本地醫藥企業藥品流向信息數據庫,包括本地醫藥企業藥品供銷存流向信息。2)建立本地醫藥企業信息基礎數據庫,即藥品生產企業信息數據庫;藥品批發企業數據庫,藥品零售企業主體數據庫。3)本地醫藥企業行為數據庫,即本地藥品企業抽檢信息數據庫,根據國家總局指定的質量抽檢項目及本地的質量抽檢項目的抽檢結果,建立本地藥品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抽檢結果信息數據庫;GMP檢查結果信息數據庫,從GMP認證中心獲取更詳細的GMP檢查結果信息。2.2.2利用共享數據為現有子系統增加功能模塊在本地藥品品種的基礎信息數據庫和本地藥品企業主體的基礎信息數據庫基礎上,根據藥品注冊部門的需求,在平臺上建立再注冊信息分析與通知功能模塊,對本年度已再注冊企業及藥品、剩余未注冊企業及藥品、應注冊時間等信息進行動態統計。在此基礎上對本年度剩余工作量進行預判,對應再注冊企業提前通知與催告,該功能模塊由藥品注冊部門進行使用與管理。2.2.3基于平臺共享數據新增子系統基于平臺的共享數據,在平臺上新增本地醫藥企業信用監管與評級系統。從本地藥品企業行為數據庫和藥品不良反應信息數據庫的信息中,提取本地醫藥企業違規行為信息,對本地醫藥企業進行信用監管與評級,最大程度地利用共享后的大數據信息。
3結語
在不改變現有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情況下,要解決信息孤島問題,需通過構建大數據平臺及改進升級現有信息系統[10]。具體措施:一是在平臺上建立基礎信息數據庫,通過基礎信息數據庫提升現有各子系統的信息共享和互聯互通性;二是在平臺上利用共享數據為現有子系統增補新的功能模塊;三是在各子系統互聯互通的基礎上,基于平臺開發新的子系統,最大程度地利用共享后的大數據信息。本次調研結果對于利用大數據平臺對現有電子政務信息系統進行改進升級具有借鑒意義。作者簡介:羅莉(196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藥品安全監管,(電話)023-68810518;陳勇(1969-),男,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藥品安全監管,本文通訊作者,(電話)023-63739997。
參考文獻:
[1]薛明軒,杜曉翠,楊思思.大數據下我國電子政務的變革研究[J].現代情報,2015,35(10):107-110.
[2]吳昊,孫寶文.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實證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5):123-127.
[3]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國家行政學院.2014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電子政務成就我們希望的未來[Z].2014:80-81.
[4]符曉薇.如何走出電子政務信息孤島[J].商業時代,2005(13):81-82.
[5]羅衛.電子政務“信息孤島”新探———基于信息生態的視角[J].情報科學,2013,31(1):31-35.
[6]李希明,土麗艷,金科.從信息孤島的形成談數字資源整合的作用[J].圖書館論壇,2003,23(6):121-123.
[7]陳鋒.藥品監管信息化建設現狀、問題與啟示[J].中國藥事,2008,22(11):969-970.
[8]潘麗霞,徐信貴.論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政府信息公開[J].中國行政管理,2013,334(4):29-31.
[9]曹陽,徐麗華.中國藥品安全監管制度變遷的路徑選擇[J].南京社會科學,2009(1):51-54.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技術 區域經濟 專業服務能力
[作者簡介]劉昌亮(1980- ),男,廣西柳州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電氣技術教育;凌藝春(1964- ),男,廣西百色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應用電子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楊銓(1981- ),男,廣西來賓人,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廣西 南寧 53000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3-0112-02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于實用型技術人才,與經濟發展的契合度很高,高等職業教育成為與區域經濟發展聯系最為密切的高等教育類型。隨著國家產業轉移、產業結構升級和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國家和區域提出了振興產業的計劃,產業振興對高職專業的需求逐漸成為焦點。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的調整和擴大與區域經濟如何協調發展逐漸成為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加強專業建設,提高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性,增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對區域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的對應是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是實現提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關鍵。
一、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高等職業教育以提供高質量技術應用型人才、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區域競爭力、擴大高等教育消費等多種方式,影響區域經濟的增長。而區域經濟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決定性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經費投入和就業。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對高等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同時,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到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從而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德國“雙元制”是目前世界上比較成功的職教辦學模式之一,被譽為德國二戰后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所謂“雙元制”,就是學校和企業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培養人才全過程的一種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根據麥可思—中國2007~2009屆大學畢業生求職與工作能力調查報告,國家新近制定的產業振興規劃中12個重點發展產業中有9個產業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對應,國家振興產業對電氣自動化技術等高職專業需求排名第一,需求最為旺盛。
以廣西高職院校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為例,該專業在廣西“十二五”時期重點打造的輕工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藥制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14個千億產業中關聯緊密的產業有14個,需求旺盛的產業有10個。大量新興產業的建設快速推動地方經濟增長,也為本專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而專業建設為企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技術人員,為產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和支持,所以,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要加強與區域內企業的分工合作,服務地方經濟,與區域經濟發展是互相促進、協調發展的關系。
二、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問題
1.專業的培養目標不明確,不能很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社會需求量大、就業面廣,傳統的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的電子技術、微機控制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知識,熟悉常用電氣設備的工作原理,掌握應用計算機技術實現電氣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較強的自動控制系統運行、維護、系統集成及一定的工程設計能力和企業管理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這樣就導致專業缺乏就業競爭力,專業知識和技能與區域內企業行業脫節,不能很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專業設置與區域行業、企業對接不緊密。傳統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是以學科本位設置課程,開設相應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程內容與區域行業企業所需的知識技能有距離,沒有對接,學生畢業后不能直接對應企業的崗位需求。2010年9月,分管職業教育的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首屆中國職業教育與裝備制造業創新發展對話中指出:“職業教育只有學會了與行業、企業對話、對接,按照企業需求設置專業,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才有出路。”魯昕副部長的話表明,現在的專業還是沒能夠很好地對接企業,需要改進和加強。
3.專業建設資金投入不足。面對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專業建設必須在課程改革、師資團隊、實訓條件建設、學生技能競賽等方面加大投入進行建設,沒有投入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硬件、軟件條件,也就不能培養出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現實中的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在具備了基本的辦學條件后,沒有保障措施、專業建設資金投入不足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4.專業的評價體系單一化。傳統的專業評價是以政府、教育部門等行政管理機構為主體、學生及家長參與的教學評價與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評價體系僅限于教學單位的主管部門,社會參與少,評價體系單一。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