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教師職業倦怠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職業倦怠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職業倦怠論文

第1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中職教師,課堂教學,職業倦怠

 

一、中職學校 “課堂教學”現狀

(一)學生現狀

經調查顯示,教師中認可“現在中職學校‘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師表示“不同意”。教師認為學生“差”的理由,排在第1位的是“學習習慣差”、“行為習慣差”, 第2位是“自主學習意識差”。

1、學習習慣及行為習慣差

中職學校學生基礎較弱,習慣較差,問題行為比較集中,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課不愿聽講,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課堂教學出現以下問題行為:不帶課本、不記筆記、講廢話、思想開小差、煩躁不安、做小動作、看課外書籍、聽音樂、玩手機、吃東西、睡覺、發呆、擅離座位、喧嘩、起哄、遲到早退或隨意離開課堂等等。

2、自主學習意識差

一部分中職學生依賴于傳統的教學方法,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學習缺乏主動性,對學習產生了厭惡感,缺乏興趣,對前途渺茫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論文,無任何理想,對什么都不感興趣,久而久之,他們便對學習沒有任何信心,產生厭學心理,根本沒有意識到自主學習對今后自我發展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學生都覺得學習是家長逼來的,老師硬要教的事,學習好與壞是家長和老師關心的事,與自己無關。

(二)教師現狀

面對綜合素質明顯下降的中職學生,使不少中職教師深感“課堂教學”過程的艱辛與無奈。“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成了教師們不約而同的心聲。時間一長,教師就會產生“職業倦怠”心理。成功的體驗甚少,迫使自己體驗平庸感,感覺苦海無邊,沒有激情,缺乏創造欲望,僅僅滿足于完成教學任務。長期下去就會與學生的厭學形成惡性循環,制約著中職學校”課堂教學”的健康發展。

二、改進現代中職“課堂教學”,消除“職業倦怠”

作為老師,誰都想有十八般武藝,假如你有小品大師趙本山的兩下子,有魔術師劉謙的功夫,都可以來一段精彩的表演,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們飽了眼福,看了熱鬧,也讓學生們通過老師的表演,獲得了更開闊的知識。事實上大多數教師沒有那樣的細胞,面對中職學校“課堂教學”現狀,使得教師對現代”課堂教學”顯得束手無策,甚至對職業教育產生厭倦。因此,中職教師必須自我調整,以適應現代中職學校“課堂教學”論文的格式中國。

(一)教師自身心理的調適 作為中職學校的教師,我們要熟悉教學對象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論文,針對目前的學生現狀來因材施教,及時調整自身的心理并不斷提高心理素質,以積極樂觀、向上、努力進取的心態來面對學生,以快樂的、平靜的心境與學生相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中職教育教學的挑戰,心里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心里健康的學生。

1、努力調適自己的心態與情緒

作為中職學校教師,要善于調整自身情緒和心態,掌握調節和控制自己消極情緒,適時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因材施教,不斷進取,才能適者生存,適者坦然;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舒適感。并通過自身健康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去感染和影響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學生,從而找到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對待學生應該“一見你就笑”,而不是“一見你就惱”、

2、注意提高自我認知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了解學生,還要認識自我。有不少教師不與學生溝通,對自己缺乏了解,教學工作不能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目標定得過高,導致付出與回報不相符,從而心理也就失衡了。因此,教師應勇于面對現實,注重學生的情感,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達到維護和增進師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3、善于增強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凡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壓力、挫折對每個人來說也是難免的。作為中職學校教師在目前生源素質普遍降低的情況下,教育教學問題、學生的行為問題無疑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論文,就很難經得住這種壓力的考驗,就有可能因此而情緒消極,從而影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重者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應該以寬容、接納、愉悅和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并適應眼下的學生問題,善于通過營造良好的心境來增強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以寬廣的態度看待所面臨的壓力,把負面的情緒變成生命禮物,以良好的精神風貌來展示中等職業教育教學的風采。

(二)中職教師轉變教育教學理念

作為中職學校教師首先要了解中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趨勢和動態,掌握最新職業教育理論,了解行業、企業一線實際。轉變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教學質量能否提高,教學任務能否順利完成,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教師駕馭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教師工作、成長的主要陣地,是不斷創新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

1、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轉變

教師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已不單是“傳道、授業、解惑”。要確立“職業教育是大眾教育,不是淘汰教育;是成功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的教育觀念。要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當然包括尊重學生基礎差和習慣差的現實。“差生”也是人才,某方面差,不等于各方面都差,今天不行不等于將來不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而現實教育往往只注重數理邏輯智能與語言智能,通常把這兩項智能弱的學生誤認為是差生,而忽視了這些所謂差生在其他智能方面的優勢。作為我們的教育應盡量開發學生的各種智能。人無全才、人人有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因材施教,努力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

2、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在教學摘要由教師的“單向灌輸”向“師生交往與互動”轉變論文的格式中國。運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現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管理。掌握“課堂教學”控制藝術。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師能眉飛色舞,能手舞足蹈。假如教師能活靈活現的將“課堂教學”與“表演藝術”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3、教學評價方式的轉變

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不僅要有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還要有學生自我評價與學生之間的評價。面向學生全體,針對學生現狀,制定出能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大部分學生取得較好成績的多元評價方法教育管理論文教育管理論文,注重過程評價,激發學生的生命熱情,養成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

(三)學校應為教師的發展創造條件

學校發展要以教師為本,學校要設置更多的平臺,從物質、精神、情感,心理各個方面激發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體現人文關懷,建立激勵機制,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教師;使教師身心健康,專業得到提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教師的身心健康創造安全、寬松、團結、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建立以學校為一體的團隊意識。讓教師遠離“職業倦怠”。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面對當前職業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我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一定會堅持以學生為本,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調適好心理狀態,以滿腔的工作熱情投身到職業教育教學中去。為我中職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切。

⑴王珂 淺析中等職業學校建設的職業倦怠[J]職業教育研究,2007(6)

⑵王利 教師職業倦怠與應對[K]中國文聯出版社,2009.6

第2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關鍵詞】教師;職校;職業倦怠;應對;策略

自從1974 年美國基礎臨床心理學家弗魯頓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職業倦怠”(burnout)以來,便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而教師已經成為“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之一,教師擔當培養未來社會人才的角色,其素質水平對學生健康成長有著重要影響。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神圣的歷史使命所賦予我們的重任。而職業學校的教師又存在它的特殊性,在教師職業倦怠的形成因素方面有別于普通教師,研究職校教師職業倦怠形成因素,并尋求有效的應對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教師職業倦怠的概念及其癥狀

1.1 教師職業倦怠的概念

職業倦怠(burnout)又稱工作倦怠,是指那些供職于助人行業的人們因工作r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所經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1981年,Maslach等人進一步確定了職業倦怠的三個核心成份,即情緒衰竭、人格的解體及低個人成就感。而Byrne.B.M.則提出了教師職業倦怠的定義,認為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在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情緒、態度和行為能力的衰竭。

1.2 教師職業倦怠的癥狀

教師職業倦怠的典型癥狀是工作滿意度低、工作熱情和興趣的喪失以及情感的疏離和冷漠。教師職業倦怠可以劃分為心理、生理和行為三個方面:

1.2.1 職業倦怠癥心理表現

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參與競爭,沒有競爭熱情;逐漸失去工作樂趣,對辦公場所有強烈排斥感甚至恐懼感;長期處于挫折、焦慮、沮喪狀態,情緒波動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對工作任務產生本能的厭倦,對業務指標缺乏動力;工作過程中極易產生疲累感,對工作的新異事物敏感度降低。

1.2.2 職業倦怠癥生理表現

身體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食欲不振、睡眠質量下降、活動力缺乏等,嚴重的還會出現嗜睡或者失眠、吃不下飯甚至是嘔吐的情況;已經出現一些慢性疾病或者疾病征兆;工作效率降低,行動遲緩、注意力分散、記憶力下降、精神恍惚,甚至出現機能性工作障礙。經常產生疲勞感,失眠、食欲不振、喉嚨嘶啞、背痛、頭暈,以致全身酸疼,內分泌功能紊亂、血壓升高等多種生理現象出現。女教師還會出現生理紊亂、月經失調等。在認知方面,感到工作沒有意義,沒有價值,將其看作是枯燥的機械重復的瑣碎事務,覺得前途暗淡,沒有希望;在情感方面,對工作失去興趣、厭倦、情緒波動大、經常感覺抑郁、焦慮和煩惱等;表現在意志方面,在工作中碰到困難就躲,不愿鉆研。

1.2.3 職業倦怠癥行為方面

心理上的轉變直接在行為上有所反映,表現為對工作敷衍了事,情緒波動大。由于經常感到壓抑、焦慮、普遍對工作缺乏進取心,純粹是為了工資而來上班。

2 職校教師職業倦怠的形成因素

2.1 社會因素

2.1.1 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和態度讓教師感到有壓力。教師被冠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擔。整個社會對教師的期望較高,所以教師承載的壓力也就越大。

2.1.2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科技的不斷進步,教師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學生、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對教師專業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超前于學生,教師不得不占用個人時間來鉆研學習、進修培訓。這使教師不堪重負,并極易導致心理和情緒上的極度疲勞,而情緒衰竭恰恰是教師職業倦怠的開始和最典型的特點。

2.1.3 工資待遇不高、工作條件不好、社會地位不高等也是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

2.2 組織因素

2.2.1 學生因素

1979年美國教育協會(NFA)的一項民意測驗發現:接受調查的教師中有3/4的人認為紀律對他們的教學效率有很大的影響。職業學校的教師在這方面受到影響更大,在國內職業學校學生素質較高中、高校來說,普遍偏低,學生更難管理。教學效率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成就感降低。

2.2.2 教師內部競爭

教師群體內部競爭加劇,表現在職稱的評定、優秀教師評選,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授課之余,還要進行大量的論文撰寫,課件、教案的制作評比工作。

2.2.3 角色定位

教師承載著較高的社會期望,教師群體一方面努力維護自己的公眾形象,使自己復合社會的期望;另一方面,教師群體從心理上希望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的相應提高。而這兩者的偏差也使教師產生倦怠心理。

2.2.4 工作量

教師很多時候在學校中不僅承擔教學工作,很多教師還擔任班主任等職,在職業學校中,許多教師身兼數職(授課教師、班主任及行政職務),每個部門都要求教師完成相應的工作,這無形當中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

2.2.5 教學壓力

教師工作枯燥乏味,教學內容重復交替,工作內容的重復單一也是造成教師職業倦怠因素。

2.3 個人因素

個人的性格、情緒因素也是影響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因素之一。以我個人為例,本人屬于典型多血質類型的人,比較活潑、外向,善交際,但穩定性較差,所以我比較缺乏耐心,而教師是一份需要耐心、細心的工作。而身兼班主任和教學工作的我,這是我出現職業倦怠的主要因素,重復單一的工作對于穩定性較差的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壓力。所以我為了逃避擔任班主任,選擇進修來改變我周而復始的生活。

3 應對策略

3.1 正確理解職業倦怠

了解職業倦怠的普遍性,教師應以樂觀的態度去看待職業倦怠,正確認識倦怠的各種癥狀,以便及早解決問題。

3.2 堅持正確的信念和職業道德理想

3.3 尋找工作中的新目標

以我為例,四年的教齡,在工作一年以后擔任班主任,這是一個新的職務,也給我帶來了新的體驗,找到了工作的新目標。任何的工作都應該不斷尋找新的目標和期望。

3.4 豐富生活,學會放松自己

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把工作和生活分開,盡量少利用自己的私人時間工作。堅持鍛煉身體。

3.5 提高自我調節能力、控制不良情緒

自我調節,學會控制情緒;不能把不良情緒帶到生活中。

3.6 學校和教育管理機構應當改善評價機制

學校和社會應該改變評價機制,正確看待教師這一職業,給予合理的期望和評價;教育管理機構應當改變考評機制,減少教師群體之間的不良競爭。

【參考文獻】

[1]楊秀玉,楊秀梅.教師職業倦怠解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2(2).

[2]朱曉穎.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研究綜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

[3]賈素萍.職業院校教師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問題的實證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0).

第3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沈陽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統計學教研室,遼寧沈陽 110034

[摘要] 目的 了解醫學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現狀及其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為對教師的職業倦怠干預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應用教師職業倦怠量表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某醫學院校教師進行抽樣調查。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資料進行統計描述、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結果 該醫學院校教師職業倦怠三個維度得分分別為2.22,1.66和2.43分;社會支持總分平均分為46.14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分別為12.24,25.75和8.16分??陀^支持與職業倦怠各維度及倦怠總分均呈負相關、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與職業倦怠的情感衰竭和低個人成就感維度及職業倦怠總分之間為負相關?;貧w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各維度均是情感衰竭的影響因素;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為去個性化的影響因素;客觀支持為低個人成就感的影響因素;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對職業倦怠總分有影響。結論 醫學院校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狀況,社會支持狀況一般。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職業倦怠程度越輕,這提示在緩解職業倦怠時應當充分考慮社會支持對其職業倦怠的影響作用。

[

關鍵詞 ] 醫學院校教師;職業倦??;社會支持;相關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6(c)-0183-02

職業倦?。╦ob burnout)是指在以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因為不能有效地應對工作上的壓力而產生的一種長期性心理反應,體驗到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個人成就降低的癥狀[1]。教師被公認為一項高強度高壓力的職業,已有研究表明,教師是職業倦怠的高發群體[2-3]。社會支持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多數學者認為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對壓力的緩沖。本研究擬選用醫學院校教師作為研究對象,了解醫學院校教師職業倦怠和社會支持的基本狀況,并進一步分析二者的關系,研究社會支持對緩解職業倦怠的作用,為制定預防和緩解此類人群職業倦怠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于2012年12月—2013年1月在某醫學院校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16個教研室的102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

1.2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問卷包括①教師職業倦怠量表,共22個條目,包含3個維度,即情感衰竭(9個條目)、去個人化(5個條目)和低個人成就感(8個條目)。采用5點計分。②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該量表由肖水源設計并修訂。分為客觀支持(3個項目)、主觀支持(4個項目)和對支持利用度(3個項目)3個維度。得分越高,說明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

1.3 統計分析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統計描述、t檢驗、線性相關、多元回歸分析。

2結果

2.1 醫學院校教師職業倦怠的狀況

被調查的102名教師在職業倦怠總分和情感衰竭、去個性化、低個人成就感3個維度每題平均得分分別為2.22,1.66和2.43分,均低于中位數3分。

2.2醫學院校教師社會支持的狀況

該醫學院校教師社會支持與全國常模[4]比較可見該院校教師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體狀況要好于全國常模,但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狀況相對較差。(見表1)。

2.3醫學院校教師職業倦怠與社會支持的相關分析

對社會支持和職業倦怠各維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情感衰竭維度得分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以及社會支持總分均為負相關關系;去個性化維度得分和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社會支持總分為負相關關系;低個人成就感維度得分與客觀支持得分為負相關關系;職業倦怠總分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呈負相關關系。這可以表明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職業倦怠的程度越低。(見表2)。

2.5醫學院校教師社會支持對職業倦怠影響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分別以職業倦怠3個維度及倦怠總分為因變量,各類型的社會支持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各維度均是情感衰竭的影響因素;主觀支持和客觀支持為去個性化的影響因素;客觀支持為低個人成就感的影響因素;客觀支持和主觀支持對職業倦怠總分有影響。(見表3)。

3討論

研究對象在情感衰竭、去個性化、低個人成就感3個維度上的得分處于3分以下,說明醫學院校教師存在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但倦怠情況并不嚴重,這與一些關于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結果相似[5-6]。醫學院校教師所體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較高,但得到的實際的社會利用資源和對社會資源的利用能力相對較弱。除了支持利用度和去個性化維度,低個人成就感維度之間負相關無統計學意義之外,客觀支持、主觀支持、社會支持總與職業倦怠的情感衰竭和低個人成就感維度及職業倦怠總分均為負相關,這可以說明社會支持水平越高,職業倦怠程度越輕。這與國內的一些研究結果相似 [7-8] 。這表明良好的社會支持對職業倦怠具有緩解作用,是減輕職業倦怠感的有效途徑。因此針對醫學院校教師建立起較強的社會支持體系有助于預防和緩解其職業倦怠狀況,進而提高醫學院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及生活質量。

[

參考文獻]

[1] Maslach C, Schaufeli WB, Leiter MP. Job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2] 劉思浚,徐濟達.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的現況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8):1895-1896.

[3] 王艷波,李丹琳.甘肅省護理專業教師職業倦怠現狀及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3,30(4):85-88.

[4] 喬虹.蘇中地區小學教師社會支持、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D]. 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 張霞,王林雪.我國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與對策實證研究[J].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50-57.

[6] 唐芳貴,彭艷.高校教師職業倦怠與工作滿意度、社會支持關系[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8):930-932.

[7] 閆升光,李翠維,朱小茼.高校教師職業倦怠狀況與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11):1331-1332.

第4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音樂教師素質在素質教育的實施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有部分音樂教師卻產生了職業倦怠情緒,這對中學音樂教育將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探討中學音樂教師職業倦怠的產生原因及其對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從中學音樂教師職業倦怠的主要表現入手,找到其癥狀。而后通過大量的實例對中學音樂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11進行了分析,然后對癥下藥,對其問題提出了可行的對策思考。最后呼吁全社會關心,尊重中學音樂教師,以便強有力地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師;職業倦??;原因;對策

ABSTRACT

第5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教師;職業倦怠

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入,應用型本科院校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注重提高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上,各大院校紛紛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支適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高校教師面臨著教育理念、知識結構和科研能力的多方位重建,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職業危機。

一、職業倦怠概述

職業倦怠(Job burnout),也稱“工作倦怠”,它的名稱誕生于1980年在美國費城召開的第一屆國際職業倦怠研討會,學者們開始從不同角度對研究對象展開大量的實證研究,并且延伸到了教育領域。經過研究,學者們發現:“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職業倦怠的發生率較高,教師就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1]

二、教師職業倦怠表現:

教師職業倦怠的癥狀表現在身心多個方面:①在情緒方面表現為持續的精神不振,情緒抑郁,對教學體驗倦怠,對前途悲觀失望。②在行為方面主要表現為厭倦教學工作,對學校環境和學校管理牢騷甚多,只注重個人待遇和福利。③在生理方面表現為能量耗竭的狀態,整個人處于亞健康狀態。[2]④心智能力下降:教學中,自我感覺記憶力下降明顯,思維力出現遲鈍現象。⑤人格的解體:表現為減少接觸或拒絕接納學生,對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態度。⑥較低的成就感:自我評價低。這時失敗就會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社會心理學家將之稱為“學者型的無力感”。[3]

三、調查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的是詩編寫的教師職業倦怠量表(MBI),該量表的信度與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MBI問卷有3個維度,包含了情緒衰竭維度的9個題目,去個性化維度的5個題目,成就感維度的8個題目。問卷采用5點計分法。五點計分之平均值中間數為2分,2分以下表示職業倦怠較低,2-3分者表示職業倦怠比較重,3分以上者表示職業倦怠非常嚴重。[4]

為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本課題在2012年對福建省幾所本科院校的教師進行了隨機發放式的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245份,收回225份,回收率92%,刪除有問題問卷12份,得到有效問卷213份,有效率達95%。

本調查問卷分別從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齡、職稱、學歷、月收入、所教學科為文科理科、周課時等多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得出了以下結果:

分值

人數

百分比

平均分

標準差

情緒衰竭

2分以下

97

45.54

2.05

0.58

2-3分

100

46.95

3分以上

16

7.5

去個性化

2分以下

140

65.73

1.59

0.61

2-3分

72

33.80

3分以上

1

0.4

個人成就感

2分以下

4

1.9

2.89

0.47

2-3分

93

43.67

3分以上

116

54.46

從總體來看,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師的情感耗竭程度和個人成就感都比較高,去個性化現象并不很嚴重。

四、根據調查數據進行總體分析

結合國內許多學者實證的調查數據和對一線教師的調查研究來看,高校教師職業倦怠在總體上有以下幾種特點:

1、職業倦怠已經出現在高校教師隊伍中,數量呈上升趨勢,總體呈現低情感衰竭、高去個性化和低個人成就感的特點,并且產生的時間越來越早;

2、女性教師在個人成就感上高于男性教師,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方面低于男性教師;

3、在人格解體維度和個人成就感維度方面,不同年齡段教師呈現了顯著的差異,30-39歲的高校教師個人成就感較低,情緒衰竭和人格解體維度高,職業倦怠程度相對比較嚴重;

4、重點高校教師與非重點高校教師相比,前者的職業倦怠感要明顯強于后者,兩者的情緒衰竭和個人成就感并無顯著差別;

5、職業倦怠不存在性別上的明顯差異,總體來說,男教師的情緒衰竭程度要高于女教師;

6、高校教師的職業倦怠與教齡關系顯著,可以說,工作時間是產生職業倦怠的原因之一。教齡越長,情緒衰竭程度和去人性化程度越高,個人成就感明顯增強,6-10年教齡的教師職業倦怠情況最嚴重,個人成就感最低,11-15年教齡的教師次之;

7、在情感衰竭維度上,中級職稱與初級職稱和高職稱教師存在顯著差異;在去個性化維度上,中級職稱與高級職稱教師無明顯差異;在個人成就感維度上,兩者存在明顯差異;

8、碩士以上學歷的教師個人成就感明顯高于本科及以下學歷,本科學歷教師的職業倦怠最嚴重,在個人成就感方面,博士學歷的教師程度最高;

9、專業課教師個人成就感和情緒衰竭都高于公共課教師;

10、文科教師比理科教師容易產生職業倦怠,前者在個人成就感維度上低于后者,而在情緒衰竭和人格解體維度上均高于后者;

11、工資水平越低,職業倦怠的程度就越高。一般來說,領取中級職稱工資的教師事業處于上升期,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都比較強,情緒衰竭維度低。

12、已婚教師身負教學、科研、家庭三重壓力,他們情緒衰竭程度和去個性化方面均高于未婚教師,個人成就感也不如未婚教師;

13、“雙肩挑”教師比普通教師的職業倦怠程度和個人成就感都略高一些。五、總結

從研究結果看出,應用型本科院校文理科教師職業倦怠現象并不是太嚴重,但仍有相當比例的教師的情緒衰竭和去個性化方面都處在中高水平,個人成就感偏低,這種現象應當引起社會和學校的重視。從影響教師職業倦怠的背景性因素結果得知,性別、婚姻狀況對職業倦怠的影響不很顯著,學歷、職稱、年齡、收入、教齡、周課時等因素校對教師職業倦怠的影響比較明顯。

影響教師職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內因,又有外因,既有社會大背景性因素又有學校個體性因素,不同因素對職業倦怠也有不同的影響力,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集合社會、學校、個人的合力,運用合適的策略,來緩解和防止職業倦怠在高校教師隊伍中蔓延。

參考文獻:

[1]馬麗君.職業倦?。航處煂I化發展的根本障礙[J].青海社會科學,2006,(4):145.

[2]高竟玉,余 虹.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4,(2):95.

第6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政治教師職業倦怠解決措施

一、提高教師自身修養

1.增強教師的心理調適能力,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和職業價值觀

教師首先應該學會正確認識和駕馭壓力,盡量做到化壓力為動力。教師要將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挫折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教師要把生活中的問題、壓力,當做提高自己工作能力的絕佳的鍛煉機會。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自我概念和職業價值觀,把教育事業當做自己生命價值觀的意義場,寄情與教育,從心底里熱愛它。對于工作要有張有弛,松緊有度,從心理和生理上調節自身,克服職業倦怠。

2.加強自身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師僅僅依靠自己在上學期間所學的知識和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來從事教學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綜合能力,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適應新時代的孩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通過提高自己能力來緩解壓力,可以向比自己知識豐富的教師學習,也可以通過進修來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提高自身素養,改善人際關系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乏對水的贊譽,對于自身修養,我們教師不妨學學水的智慧,教師若能保持水的清澈心境,思索水的寬容,水的適應性,水的高尚品德。教師作為育人者,更應當具備大氣、不凡的修養,恬淡如水的性格。前文我們已經知道,人際關系的不和諧是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一個因素,通過教師自身的反省反思改善人際關系,是克服教師職業倦怠的又一重要途徑。

4.培養廣泛有益的興趣愛好,豐富業余生活

生活中難免有壓力與困難,有荊棘與坎坷,而廣泛有益的興趣愛好卻是生活的調味劑,讓原本平淡的生活變得色彩斑斕,作為高壓職業的教師更應該要有自己的高雅興趣,注重自己的全面發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同時自覺抵制不良嗜好,扼制職業倦怠的增長。充實的業余生活可以使人享受忙里偷閑的,有益于身心健康,也可以調解人際關系。這對緩解教師壓力,預防職業倦怠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重視

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學科在初中高中階段是作為副科出現的。它分值不高,在學生眼中的地位不高。殊不知,在我們國家,在注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塑造與人文素質培育的時代。從小學的思想品德到中學的思想政治,到大學的馬克思理論課程,政治伴隨我們走過全部的學業,這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無論從社會、學校還是學生自己都應對這一學科的重要性予以重視,給它以公正合理的對待。

三、強化學校的規范管理與人文關懷

1.加強學校的規范管理

當前學校的評價體系依舊停留在以學生成績論英雄的階段,由于評價標準的一成不變,導致倡導多年的素質教育沒有真正實現素質,依舊停留在應試階段,一直陷在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教師為了成績而教學的泥潭,所以要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必須改變現有的評價體系,建立靈活的涵蓋多方面的體系。如將領導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四者有機結合。增強教師革新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能力的積極性。

教師工資水平總體來看比較低,而且有政府挪用現象,這和教師的付出不成反比,久而久之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的幾率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學校以及教育機構要切實提高教師的工資和待遇,滿足教師的合理性需要。

榮譽雖然不能烤出面包,但是卻是對教師工作成果、能力的肯定,所以教師依舊期盼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積極的肯定。職稱更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判斷,所以我們要完善這一評價標準。建立合理公正、公開的競爭機制,成積極的爭優爭先氛圍,而不是依靠和領導關系的好惡決定教師的評判。

(1)豐富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氛圍,不僅包括物質文化(建筑、綠化、學校標識)、制度文化(機構設置、規章制度)、精神文化(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所以我們要提高校園文化氛圍就必須從三方面著手,哪方面都要硬,尤其注重精神文化構建。

(2)樹立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傳統的學校一向把一線教師看成是被管理者,這不利于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也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我們學校應當將教師當做主人,關注教師的思想動態,意見要求,定期開展交流會等活動。關注教師的發展與成長。

(3)引導教師積極宣泄情緒。面對學生,面對家長,面對家庭,面對同事等等,我們一線教師實時面臨著壓力與人際危機,所以他們的情緒不可能是平穩的,積極的,有些時候教師需要宣泄不良情緒,學校作為一個溫暖的機構,不能壓制教師不良情緒,應當引導其合理宣泄,例如我們可以設立情緒宣泄室,心理衛生室等等。

四、優化社會育人環境

1.合理期望教師角色

教師不是“圣人”,不是沒有缺點,也不是萬能的。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已經使得教師疲憊不堪,如果再把教師當成是指點江山的君主,恐怕更是加快職業倦怠浪潮的襲來,所以我們要對教師這一行業有公平的認識,不能用圣人標準來要求、規范,對教師這一角色進行合理期望。

2.提高教師地位

我國自古以來教師的社會地位就不高,雖說因為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興起,這一局勢有所改觀,但教師地位依舊較低。中學階段的學生教育工作,承擔著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重任,關系到祖國的希望與未來。教師作為教育任務的主要實施者,理應受到重視,社會地位需要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趙麗萍.論教師的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J\].讀與寫雜志,2009,6(1).

\[2\]寧晚枚.中學政治教師職業倦怠研究\[D\].廣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侯新杰,谷自英.中學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及對策探析\[J\].教育探索,2009,(1).

第7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探討工作滿意度在農村中學教師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之間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師職業倦怠量表、工作滿意度問卷和自編教師職業角色意識問卷對265名中學教師進行調查。結果表明: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呈顯著負相關,職業角色意識對職業倦怠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工作滿意度在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之間存在顯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職業角色意識、工作滿意度是教師職業倦怠的重要預測變量,工作滿意度在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 農村中學教師 職業角色意識 職業倦怠 工作滿意度

分類號B849

1 引言

教師的職業角色意識,是指教師對其角色的身份地位、行為規范及其角色扮演的覺察、認識、理解與體驗,它包括教師對其角色地位的認識與理解、角色規范的把握及角色扮演的體驗三部分,而且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形成一個不可分隔的整體。作為支配教師職業角色行為的內在動因——教師職業角色意識,它是教師教育行為的內部源頭。因此,具有明確而清晰的職業角色意識的教師,他會傾向于理性化與有序化的教育行為,反之,具有模糊不清職業的角色意識的教師,其教育行為的隨意性、情緒性就會增強。較多研究發現:職業角色意識與個體情緒感受、心理健康存在緊密聯系。有研究結果表明,教師所體驗到的角色沖突強度越大,則教師產生的工作心理壓力也越大,即教師個體所感受到的角色沖突程度與工作壓力有顯著的正相關;同時,Gmelch和Torelli的研究也證明,教師的角色沖突與角色模糊會引起教師的職業倦怠,角色沖突與職業倦怠有顯著正相關,角色沖突與角色模糊對職業倦怠有預測作用。因為,長期相互沖突的角色要求或規范讓教師無所適從,身心承受著很大的壓力,進而使個體情緒和情感處于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完全喪失,以一種消極、否定、麻木不仁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工作中的人和事,工作效率差,自我效能感降低,并表現出消極工作態度與情。

職業倦怠是個體在體力、精力和能力上都無法應付外界的要求時,所產生的生理、情緒情感、行為等方面的身心疲憊狀態,主要表現在情緒衰竭、去人性化、個人成就感降低三個方面。有關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表明,影響教師職業倦怠的因素很多,其中工作滿意度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國內外研究發現:職業倦怠及其情緒衰竭、去人性化、低個人成就感與工作滿意度呈負相關??涤萝?、屈正良與吳嫻、遲景明的研究結果也顯示,教師工作滿意度總分和教師工作倦怠總分之間基本呈線性關系,即兩變量之間負相關。也就是說,隨著教師工作滿意度提高,教師的倦怠程度有下降的趨勢;反之,若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降低,其職業倦怠的傾向就上升。

農村中學教師是我國教師群體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職業角色意識可能與職業倦怠有直接關系,那么是否又會通過其他途徑對職業倦怠產生作用?即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是否在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傾向之間起到某種中介作用呢?因此,本研究要了解四川農村中學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在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之間中介作用,試圖從結構層面揭示三者的內部關系,從職業角色意識明確到工作滿意的角度為農村中學教師職業倦怠干預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2 方法

2.1 被試

在內江某縣隨機選擇鄉村中學教師85人,以及參加四川省“農村初中骨干省級培訓”和四川“災區農村初中骨干國家培訓”的教師180人。發放問卷265份,收回有效265份。其中初中教師177人,高中教師88人;男教師119人,女教師146人;骨干教師180,非骨干教師85人。

2.2 研究工具

教師職業角色意識問卷,采用自編的中學教師職業角色意識問卷。該問卷包3個方面6個維度23個題項。3個方面為:教師對角色地位(社會、經濟地位)、知識傳授者與執行者、研究者與課程開發者、合作者與促進者的認識與理解,教師對角色規范的理解與把握,教師對角色扮演的認識與體驗;6個維度為:地位(社會、經濟)角色意識,知識傳授者與執行者角色意識,研究者與課程開發者角色意識,合作者與促進者角色意識,職業角色規范意識,職業角色體驗意識。量表各因子的Cronbach a系數在0.54—0.89之間,分半信度在0.56—0.84之間;總問卷的Cronbach a系數為0.90,分半信度系數為0.85。這說明本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量表采用5級計分,每個測驗項目最低分數為1分,最高分數為5分,分數愈高,表明職業角色意識認可程度愈高。

3.2 工作滿意度在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之間的中介作用探討

為驗證工作滿意度是否在職業角色意識和職業倦怠之間起著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溫忠麟等人提出的多重回歸檢驗中介效應的程序。多重回歸檢驗步驟為:第一步是自變量職業角色意識對職業倦怠影響的回歸(即c),當c顯著時才能繼續進行中介效應的分析,第二步是自變量職業角色意識對中介變量工作滿意度的回歸(即a),第三步是自變量職業角色意識與中介變量工作滿意度對職業倦怠影響的回歸(即c’和b)。

教師工作滿意感量表,采用我國臺灣學者舒緒偉編制的教師工作滿意量表,該量表由教學工作、工作環境、發展升遷、福利報酬和領導管理5個維度共30個題目組成,量表采用5點記分法。分數越高表明其對工作越滿意,其中有部分反向記分題。本研究中總問卷的Cronbach a系數為0.82。

職業倦怠量表,采用馬氏工作倦怠量表,共包含22個題項,分為3個維度。其中,情緒耗竭包括9個題項,低成就感包括8個題項,去人性化包括5個題項。量表采用7點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倦怠程度越高。在本研究中職業倦怠3個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數在0.79—0.90之間,總量表的Cronbach a系數為0.88,均達到可接受程度。

2.3 統計處理

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調查人員由培訓過的校長或培訓班班主任承擔,現場發卷,教師做完后現場收卷。結果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處理。

3 結果與分析

3.1 農村中學教師職業角色意識、工作滿意度與職業倦怠的相關

相關分析結果可以看出,農村中學教師職業角色意識與工作滿意度呈正相關,而職業角色意識、工作滿意度與職業倦怠呈顯著負相關,而且兩兩之間的相關都達到了顯著性水平。

工作滿意度分別在職業角色意識和職業倦怠、情緒衰竭、去個性化、低成就感之間起著顯著的中介作用,職業角色意識不僅可以直接作用于職業倦怠及其各因子,同時也可以通過工作滿意度間接作用于職業倦怠及其各因子,工作滿意度在角色意識與總體職業倦怠、情緒衰竭、去個性化和低成就感的中介作用比例分別是18.8%,45.7%,13.1%,6.4%??梢姽ぷ鳚M意度對總體職業倦怠和情緒衰竭之間的作用最大。直觀地展示了職業角色意識、工作滿意度和職業倦怠及其各因子之間的關系。

4 討論

4.1 農村中學教師職業角色意識、工作滿意度與職業倦怠的相關分析

本研究的相關分析表明,職業角色意識與工作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而兩者與職業倦怠呈顯著負相關,回歸分析表明:職業角色意識、工作滿意度對職業倦怠存在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第一,說明教師的職業角色意識程度越高,其工作滿意度越強。因為,教師職業角色意識是影響教師獲得內在職業滿足感的重要變量。具有職業角色意識清晰的教師,他們能覺察、認識和理解自身所承擔的權利與職責,預測與了解自身行為的規范及行為要達到怎樣的結果。所以,他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易產生一種有序感、安全感與滿足感。第二,表明隨著教師職業角色意識和工作滿意度的提高,教師職業倦怠有下降的趨勢。這與國外有關教師職業角色意識不明、角色沖突與職業倦怠研究結果是一致的,消極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呈正相關,而積極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呈負相關;同時教師工作滿意度與職業倦怠的負相關與國內外的研究結果一致。因為,教師對工作的滿意程度會影響教師個人的情緒、認知評價,對工作滿意的教師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熱情,對教育的價值和意義產生認同,不容易產生職業倦怠。

4.2 工作滿意度在農村中學教師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之間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的回歸及soble結果顯示,職業角色意識對職業倦怠及其各個因素的直接負向作用和間接負向作用都達到了顯著性水平,工作滿意度在職業角色意識與職業倦怠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工作滿意在職業角色意識與情緒衰竭中的中介作用達到45.7%,中介效應最大。這說明,一方面,職業角色意識可以直接影響到職業倦怠,因為職業角色意識作為教育者教育行為的內部動機,勢必影響其對教育的熱情、教育過程中的付出和教育的最終結果,能對自己在工作中所具有身份角色地位、行為的規范與要求和相應權利有恰當認識,而且能積極參與學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對自己工作有積極、肯定的評價,進而產生教學工作的滿足和積極情緒色彩的感受與看法,所以良好的職業角色意識就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育中的問題并有效的解決問題,因此產生職業倦怠的可能性就較小,否則,產生職業倦怠的可能性就較大;另一方,職業角色意識也可以通過工作滿意度對職業倦怠產生間接的影響,即職業角色意識越清晰的教育者,更容易在教學中產生較高的工作滿意感,從而降低產生職業倦怠的可能性。此外,工作滿意度對職業角色意識和職業倦怠的中介作用如此之大,說明工作滿意度更重要的是影響個體的情緒,工作滿意度低的農村中學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會降低他們在教育中的正性情感體驗。

5 建議

本文探討了農村中學教師的職業角色意識、工作滿意度和職業倦怠三者之間的關系和影響機制,研究結果表明:職業角色意識與工作滿意度之間呈正相關,職業角色意識、工作滿意度與職業倦怠呈負相關,中介效應分析表明,工作滿意度在職業角色意識和職業倦怠及其各因子之間起著顯著的中介作用,且工作滿意度對情感衰竭的中介效應最為明顯。

以上結果說明,農村中學教師職業倦怠與其對角色地位、行為規范及角色扮演的認識、理解、體驗和教學工作滿意度、工作環境優劣、發展升遷機會、福利報酬多少和領導管理水平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要有效地預防和緩解農村中學教師職業倦怠主要從幾方面人手:一是,關注農村教師職業角色意識現狀,提高教師職業角色意識認同。一方面,學校及相關部門要積極關注農村中學教師對其自身的職業角色意識情況,全面了解農村中學教師的認識與觀點,認真研究他們的想法與愿望,并進行深層次分析,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提高他們的職業角色意識。如,改善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提高農村教師的社會地位;鼓勵教師定期脫產或在職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對教育的熱情,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職業角色,也可以提高他們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另一方面是提高農村中學教師個人理論水平,增強農村中學教師自身能力和素質,明晰教師角色規范和要求,提供必要的教學資源有利于實現農村中學教師職業角色意識的調整與改善,形成適宜的職業角色意識。二是,相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應從多方面提高教師的工作滿意度,降低教師患職業倦怠的風險。如,教育管理部門要構建發展性、支持性組織系統,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農村教師成長空間,提供農村中學教師發展機會;鼓勵教師參與管理,發揮教師能動性和自主性;以人性化、規范化、科學化、民主化的管理制度來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提升農村中學教師的公平感和生活質量,營造和諧氛圍等。教師在這種積極向上、自主、民主的環境中,感受到融洽、和諧的氛圍,易產生教育的熱情,提高個體的教育有效性和工作滿意度,抑制職業倦怠產生的可能性,保持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梁玉華,龐麗娟,論教師角色意識:內涵、結構與價值的思考,教育科學,2005,21(4):39—42.

2 郭笑塵,多元文化教育視野下教育教師角色轉變研究,碩士論文,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第8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關鍵詞: 職業倦怠 成因 自我調適

一、職業倦怠的界定

“職業倦怠”是美國心理學家赫伯特?J?弗魯頓伯格于20世紀70年代首先提出的,用于描述服務于助人行業的人們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所經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1]153。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拉什和杰克遜給出了職業倦怠的操作性定義,“倦怠是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職業領域中,個體的一種情感耗竭、去個性化和低個人成就感的癥狀”[2]56。

二、大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現狀與危害

有學者認為:“教師職業倦怠是指教師由于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而體驗到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在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情緒、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盵3]197一項對全國72所高校教師的調查表明,94.6%的教師存在心理壓力,其中35.6%的教師壓力很大;十五個行業的工作倦怠指數排名中,高校教師名列第三[4]。也有研究認為“‘倦怠’甚至是現代教師的總體生存狀態”[5]43。

大學英語教師產生職業倦怠的情況也屢見不鮮?!按髮W英語教師職業倦怠水平達輕中度,檢出率為75.4%”[6]88;“在高校英語教師這一職業群體中,輕度倦怠占30.2%,中度倦怠占24.5%,高度倦怠占1.9%。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師的倦怠水平處于輕度和中度。高度倦怠人數較少”[7]697。

事實上,大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危害不容小覷。馬斯拉什認為,職業倦怠已經嚴重阻礙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8]。職業倦怠嚴重降低了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質量,對當事人的心理和情感是一種“向心性”的磨損與瓦解。

三、大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分析

任何一種心理問題的產生都是個體與周圍世界發展的長期不平衡、協調失敗的結果。教師職業倦怠是在長期壓力狀態之下,應激狀態得不到緩解,在情緒上產生的一種低強度遞進的反應過程[9]44-45,其成因主要為以下方面。

(一)職業神圣感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

傳統上,人們賦予教師太多高尚又完美的身份,這在無形中給教師帶來了不小的精神壓力。

一方面,很多“被擱置于神壇之上”的教師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過度追求完美的習慣;計劃中的目標一旦出現某些偏差(更不要說失?。┚秃苋菀状偈蛊洚a生消沉、沮喪的消極情緒。

另一方面,某些教師的缺點或者某一教師的某些缺點被發現之后,人們傾向于把這些或大或小的缺點無限放大,甚至給整個教師群體都貼上負面的道德標簽。

“金字塔的建造者,絕不會是奴隸,而只能是一批歡快的自由人”。同樣,教育,無論是施教者還是受教者,都需要有輕松、自由的環境才能充分展開。神圣的職業形象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矛盾像套在大學英語教師身上的沉重枷鎖,成為其倦怠感產生的重要因素。

(二)一廂情愿和教學愿望與學生實際狀況之間的矛盾

首先,大學低年級學生習慣了高中時期以應試為目標的填鴨式英語教學方式,習慣了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還沒有激發出想要自我探索的強烈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一些大學老師雖然很想改變學生的這種被動心態,但布置一些需要課外花精力去搜查資料或者思考的任務時,甚至會遭到學生的消極反對。

其次,面對同一班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教師容易感到無所適從。常常有學生抱怨上課所學的東西在實際的工作和生活中基本用不上;對于某些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生來說,課本學習又被他們視為雞肋;而對于那些語言基礎好的學生來說,單純的課本內容也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不同的學生在課堂教學前的心理準備頗有不同,這給教師的教學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困難。

再次,在信息數字技術迅速發展的浪潮下,教師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來源,他們手中的智能手機和隨時隨處可獲得的移動網絡迫使教師的地位“去中心化”――這一沖擊對新時期教師身份的重新構建提出了不小挑戰。

(三)基礎課教學地位與職稱評定重科研之間的矛盾

大學英語是各高校在所有學生中普遍開展的一門課程,這決定了大學英語教師的授課量大、重復率高、學術含量低;但同時,學校在對教師進行考核的時候更看重科研和專業發展。大學英語因其無學科依托、學術身份不明、不知如何發展等問題,造成了從事一線教學的教師工作發表學術論文艱難、申報各層次項目艱難、評聘職稱艱難的常態[10]7。

四、大學英語教師職業倦怠的自我調適

盡管職業倦怠的出現有這樣、那樣的客觀原因,但是面對這些短時期內無法改變的客觀環境,如果只是一味抱怨,則非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更會加重負面的情緒,甚至會把自己對職業的不良情緒傳染給學生,最終損害師生雙方的身心健康與教學效果。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迫切需要學會主動地對倦怠情緒進行自我疏導。

(一)及時和準確的自我認識

第9篇:教師職業倦怠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教師是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行業之一,高職教師相對于普通高校教師來說,其職業倦怠表現得更明顯,也更為強烈,本研究從深入分析當前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和工作滿意度情況入手,解析高職教師職業倦怠形成的因素,并從社會、學校、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一、問題提出 

美圍心理學者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先提出“職業倦怠”(joblJbun,-out)一詞,自此研究職業倦怠成為學者所關注的焦點目前,關于職業倦怠的概念結構、理論模型及其測鍍_r具的所有研究中,Maslach所提出的職業倦怠三維模式及測(MBI)被公認為最科學、簡潔的,也是應用最廣泛的研究之一。有資料顯示,有30~35%的美國教師對自己的職、I強烈不滿,而5~20%的人已處于職業倦怠狀態。 

目前,圍內對于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還沒有更多地關注。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高職教師相對于普通高校教師來說,其職業倦怠表現得更明顯,也更為強烈。本研究認為,高職教師職業倦怠是高職教師不能順利應時工作壓力的一種極端反應,是教師伴隨于長期高水平的壓力體驗下而產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態,岡而職業壓力和工作滿意度直接關系著職業倦怠的水平。本研究從深入分析當前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和工作滿意度情況人手,來解釋高職教師職業倦怠的形成因素,尋求降低其倦怠水平的方法,以期能提高高職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鏈。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樣本為了研究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狀況與工作滿意度,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福建某高職院校150名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4人,女性86人共發放問卷16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問卷回收率為938% 

2.測量工具。根據研究構思,采用“職業壓力與工作滿意感調查問卷”,收集有關高職教師職業壓力與工作滿意感方面的數據情況,以期能探討二對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影響。要求被試者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對5點撾表作出選擇,從“1非常不滿意”到“5非常滿意”。 

3.數據處理。運用社會科學統計分析軟件包Sl 13.0forwindows和AM()S在微機I統‘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教師職業壓力狀況及特點 

1.高職教師職業壓力水平的總體評估。從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分布來看,67.33t%的高職教師感到“壓力較大”,l4.67%的高職教師感到“壓力很大”,可見,我國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問題相當突出(見表1)。

經過差異顯著性檢驗表明:高職教師在性別、年齡及工作崗位上均無顯著差異(P>.05)。即可以認為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沒有顯著的差異。但不同婚姻狀況的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存在較為菩的差異(P<.01)。進一步的比較發現,已婚的教師擔負了比未婚教師更大的職業壓力。看來,已婚教師因為承受著更多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而增加了其從事教育教學的工作壓力。 

(二)高職教師職業壓力源分析 

1.影響高職教師職業壓力的來源分析。從表2可看出,影響高職教師職業壓力的主要來源有:提升科研能力(83.33%),提升職稱(65.33oa,)和學生學習態度(60.00%)。這三方面的壓力可以進上步概括為,來自學??己思肮ぷ鞅旧淼膲毫Α?梢姡瑢W校的考核機制是對高職教師職業壓力產生了最大的影響。

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高職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難及其可能產生的壓力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高職教師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參加對外交流的機會很少(83.33%)、參加實踐的機會很少(76.00%)、對學生的良苦用心得不到回報,無法溝通(52.67%)。這三方面因素可以進一步概括為:自我發展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和工作內容本身(教育對象)??梢姡呗氃盒5墓芾韺處煹淖晕野l展需要的滿足上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高職教師為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無法得到提高而感到壓力重重。在科研工作中,高職教師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可供進修、培訓的機會太少(88.67%)、參加對外交流的機會很少(82.67%)、科研水平無法提高(62.00%)。同樣的,這三方面因素可以進一步概括為:自我發展的需要無法得到滿足。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目前的管理機制,制約了高職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因而使得高職教師在科研方面的壓力最為突出。 

(三)高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分析 

1.工作滿意度因素分析。問卷中的工作滿意度項目進行的KNO測度和球形Bartlett檢驗,分別為.881和小于.001,表明非常適合做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正交旋轉,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方差累積貢獻率達到了59.35%。本研究對工作滿意度六因子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其擬合度指數見表3。

從表3中可以看出,綜合素質教學、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實踐能力、教學質量、辦學條件的GFI、AGFI、NNFI、CFI、IFI等指標的值均在0-1之間,而且十分接近1。同時其省儉性指數也可接受,說明高職教師工作滿意度六個因子的擬合較好,是理想的擬合模型。 

2.高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分析。從表4可以看出,高職教師對“工作促進”的滿意度最高,而對“辦學條件”的滿意度最低??梢姡呗氃盒D壳暗霓k學條件相對落后是讓高職教師感覺最不滿意的方面。

根據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工作滿意度及職業倦怠的關系,本研究給出三者的關系模型。從圖1可以看出,高職教師在科研、職稱、教學、人際等多方面碰到的困難,會讓教師體驗到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高職教師在綜合素質教學、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實踐能力、教學質量和辦學條件等方面的滿意度影響了其工作滿意度。而高職教師體驗的壓力和工作滿意度都會直接對其職業倦怠產生影響。因此,采取措施降低高職教師的職業壓力,提高其工作滿意度對減少其職業倦怠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對策 

解決高職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從社會、學校、個人三個層面提出應對策略的設想。 

(一)社會層面 

目前高職院校雖然在數量上占比例比較大,但社會地位并不高,這就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加大軟硬件方面的投人,促進高職教育的專業化,減輕高職院校辦學的壓力。2005年l0月28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這是對職業教育的肯定,也是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契機。通過擴大宣傳,要逐步形成一種對高職類教師公共信任和支持的社會環境,增強其職業認同感和自尊感,對高職教師抱合理的社會期望。另一方面,社會的重視及競爭力的提高也有利于高職教師社會地位的提升,高職院校的教師在職稱評定、進修教育、收入等方面和普通高校教師獲得同等的機會,更有利于營造出平等、公平的氛圍,可以吸引更多優秀專業人才擴充到高職教師隊伍中,使高職教育的發展得到有力的支撐。 

(二)學校層面 

在學校層面上,主要是高職院校本身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這個環境不僅包括學校的軟、硬件建設,還包括心理方面的良好氛圍。 

1.改進學校內部的教育評價系統,評價要做到公開、公正、科學。同時,增加對教師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質支持兩方面。具體可表現在優化學校人員配置、改善工作條件、支持教師的教學、對其勞動予以認可和積極評價并給予物質鼓勵等等。 

2.加大硬件和軟件的投入,學校要盡力完善辦學條件,滿足教師教學、科研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尤其是為高職教師提供更多的進修培訓機會,提高教師的價值感及歸宿感;加強民主化,增加高職教師的參與權,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主人翁責任感。從軟硬件上提高高職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減少其職業倦怠水平。 

3.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高職教師的心理咨詢、心理輔導與心理救助的機制和機構,在職業倦怠尚未出現或初見端倪的時候,就進行關注,提供相應的撫慰,而對于某些依靠自身力量實在無法擺脫和治愈職業倦怠的高職教師,則應當給予系統而科學的心理診療課程和康復訓練,最終幫助其迅速走出職業陰霾,重建職業自信,重拾職業樂趣。 

(三)個人層面 

從教師自身的角度,高職教師必須進行自我調適,減輕和消除職業倦怠的影響。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脱了内裤张开腿让男人桶网站 | 日本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精久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孕妇| 国产奶头好大揉着好爽视频| 中文字幕少妇人妻视频| 午夜男女xx00视频福利| 巨大黑人极品videos精品| 久久久久夜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久久精品66国产精品| 成人乱人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美女主播在线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天堂|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无码午夜精品直播| 全部av―极品视觉盛宴| 色综合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人综合亚洲欧美丁香花|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 无码成人1000部免费视频|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老热丝在线观看| 三级无码在钱av无码在钱|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视频|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999久久66久6只有精品|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大陆高清aⅴ毛片|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国产性色播播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