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教師見習期工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職 秘書英語 項目化教學
[作者簡介]郎琳(1979- ),女,遼寧北鎮(zhèn)人,吉林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副院長,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育。(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6-0140-02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高速發(fā)展,社會對秘書需求量增加的同時,也對秘書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技能型秘書人才,高職秘書英語教學應該更加注重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基于工學結合的項目化教學為本門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一、教學中現(xiàn)存的問題
(一)側重英語教學,未能突出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
秘書英語是商務英語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師應從培養(yǎng)英語應用型人才的總體目標出發(fā),結合學生畢業(yè)后的工作實際,力求培養(yǎng)學生使用涉外業(yè)務英語的交際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重點集中在課本內容的講授,僅注重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沒有將文秘專業(yè)知識和英語有效結合,不利于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學方法陳舊,學生厭學
高職教育不僅注重學生專業(yè)知識的習得,更注重對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大多數(shù)高職英語教師偏愛傳統(tǒng)的講授型教學方式,課堂上沒能以學生為主體,突出能力本位,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但是,知識和能力是由學生主動構建的,這種從外部灌輸?shù)筋^腦中的知識很難轉化為實際的工作活動。
(三)教師缺乏實踐經歷,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
一般而言,教授高職秘書英語課程的都是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很多英語教師文秘專業(yè)知識有限,缺少在企業(yè)一線工作的經歷。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些知識點的講解只停留在表面,對于秘書專業(yè)知識很難深入,更難將英語知識與秘書專業(yè)知識有機結合,導致學生在學習完本課程后不能將所學知識合理應用。
(四)工學割裂,考核方式僵化
原有課程體系一般采取的是先理論后實訓的方式,缺乏“完整行動模式”,工作系統(tǒng)與學習系統(tǒng)完全割裂。在考核方式方面,多數(shù)教師還采用“平時成績(20%)+期末試卷(80%)”的評價方式,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考核,缺少對知識運用方面的評價,這種評價標準未能立足于行業(yè)需求。
二、秘書英語項目化課程的內涵及實施的重要性
項目化教學是以項目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驅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秘書英語項目化課程是把秘書的實際工作過程作為課程的核心,把秘書典型的工作任務或工作項目作為課程內容,并與職業(yè)資格標準相銜接,由學生獨立或以小組形式自主完成從信息收集、工作計劃制定、工作任務實施、對工作成果的評價等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獲得綜合職業(yè)知識和職業(yè)能力。
職業(yè)教育要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必須按照其成才規(guī)律來進行,單純傳授學科化理論知識,沒有實際的工作活動,不可能使學生真正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高職秘書英語是與秘書這一職業(yè)緊密結合的課程,學生主要學習的是運用英語解決和處理將來在秘書崗位上可能遇到的問題。項目化教學將企業(yè)的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和職業(yè)活動的真實場景引入到教學中來,并以學生勝任工作任務為核心形成學習項目,讓學生在完整的工作過程中習得秘書工作所需要的英語知識,鍛煉并提高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從根本上保證了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因此,高職秘書英語課程采用項目化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高職秘書英語課程的項目化教學實踐策略
(一)課程的準備
1.創(chuàng)建仿真環(huán)境。項目化教學強調的是工學結合,傳統(tǒng)的普通教室與實訓室相分離的教學場所是不能滿足需求的。秘書英語項目化課程實施的前提是建設秘書項目化教室。該教室應具有以下功能:具備秘書工作的真實環(huán)境,包括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能夠通過網絡、書籍等資源實現(xiàn)資料查詢;能夠實現(xiàn)學生分組而坐,利于小組工作討論;教師能夠進行理論講解與點評;實時跟蹤錄像,記錄工作過程。項目化教室的建設有利于營造職業(yè)氛圍,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化。
2.優(yōu)化師資隊伍。實施項目化教學,必須優(yōu)化現(xiàn)有師資隊伍。一些講授秘書英語課程的教師存在秘書專業(yè)知識欠缺的硬傷,秘書英語課程實施項目化教學,勢必對教師的秘書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學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yǎng)。頂崗實踐是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的重要手段,在實施秘書英語項目化課程之前,教師要下到企業(yè)秘書崗位實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明確秘書工作崗位所需秘書英語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在崗位中如何運用,工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從而設計出科學的、合理的、符合實際崗位需求的項目與任務。
3.精選教學素材。目前絕大多數(shù)《秘書英語》教材還是按傳統(tǒng)的單元形式排列,這與項目化課程的按照工作流程教學是相矛盾的。教師應該選擇基于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化教材,如果無法找到合適教材,教師可以打破原有的教材體系,對多本教材的內容進行整合、序化,整理出校內講義,也可以通過幾輪的秘書英語項目化課程的實施和實際工作崗位的調研,編寫具有專業(yè)特色的秘書英語項目化教材。教材的編寫要注意難度適中、循序漸進,在注重專業(yè)知識學習和職業(yè)技能鍛煉的同時兼顧語言的掌握。
(二)課程的實施
1.情景設置及課堂組織。在秘書英語項目化課程中可以設計一個整體的項目背景。例如,設定飛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正在招聘秘書。授課班級學生作為應聘者將會參加本次應征,合格者公司將與之簽訂臨時勞務合同,自簽字之日起,四個月(近一個學期的時間)的實習期就開始了。然后,本門課程就圍繞見習秘書的各項工作展開。
教師還可以把授課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以20人的教學班為例,每4~5人一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協(xié)調組員完成指定任務、做好匯報等工作。
2.項目設計及實施。秘書英語項目化課程建設必須使學生熟悉辦公室中常見的秘書崗位工作和涉外業(yè)務,能熟練地駕馭英語處理秘書日常工作。這就需要把從事秘書工作所需要的英語知識融入到秘書的職業(yè)活動中,通過完成具體的工作任務鍛煉秘書英語技能。
在設計項目時,教師應該與企業(yè)專家聯(lián)手對課程進行整體化的職業(yè)分析,尋找典型的工作任務,并根據典型工作任務開發(fā)教學項目。根據秘書見習期的工作這一總的項目背景,項目設計應以見習期所做的具體的秘書工作進行。具體項目設計見表1。
如表1所示,整個項目的設計以秘書工作流程為主線,緊緊圍繞秘書日常工作活動設計了四個項目。每個項目下分別建立了若干子項目,以此作為訓練學生秘書英語技能的載體,項目與項目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在完整的秘書工作過程中完成秘書英語知識的構建與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項目實施階段,教師要提前為學生提供完成項目的相關素材,如紙質的參考資料、網站等。對于每個項目、任務,教師要設計相應的情境。小組組長領取任務書后,組織組員進行討論、分工,確定實施方案并派代表匯報,接下來執(zhí)行方案,形成成果,最后教師總結、點評。
(三)課程的評價
項目化課程考核應將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采用適應能力培養(yǎng)、知識應用和素質養(yǎng)成的評價指標與方法。考核至少包括三部分:一是平時考核,主要由課堂出勤、工作態(tài)度、討論發(fā)言情況等構成;二是項目考核,主要考察項目完成情況、結果或成果的質量;三是知識性考核,通過期末的理論試卷來考查學生對秘書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這三項中應以項目考核為主,該考核標準要立足行業(yè)需求,突出職業(yè)評價,做到課程標準與職業(yè)資格標準接軌,這樣有助于學生完全進入職業(yè)狀態(tài),體驗真正的企業(yè)管理和企業(yè)文化。以子項目2~5接待訪客為例,可以設計如表2的考核方案。
秘書英語項目化課程突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打破了現(xiàn)有常規(guī)教材的局限性,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學、練、做自然融為一體,實現(xiàn)了學校與企業(yè)的零距離對接,有效地促進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形成與高質量就業(yè)。因此,項目化教學值得廣大高職教師在教學中加以運用。
[參考文獻]
[1]戴士弘,畢蓉.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胡春芳.關于高職項目化教學改革的探析[J].職教論壇,2012(5).
關鍵詞:教育見習;教育見習評價改革;改革收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0-0133-02
教育見習是教師職業(yè)實踐性知識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師范生通過觀察、接觸、體驗等形式感受充滿生機的小學校園生活,觀察充滿沖突的課堂教學情境,體驗充滿挑戰(zhàn)的教師職業(yè)生活,使師范生真正理解教師職業(yè)內涵和職業(yè)要求,掌握教學實踐性知識。由此可見,教育見習在師范生培養(yǎng)上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本院小學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育見習屬于實踐環(huán)節(jié),分別在第三和第五學期開設。見習時間為一個周,見習方式是學生進入小學,深入課堂觀摩教學的同時向班主任學習班級管理并在見習活動結束后進行考評。通常的考評方式是見習學校的教師給出評語,帶隊的教師根據學生出勤、見習心得體會及見習手冊的填寫情況給出具體的等級評價。然而,根據筆者多次指導教育見習的效果來看,學生的這種教育見習方式并未達到見習目的,多數(shù)學生的見習都流于形式。通過實際的觀察、記錄以及反思,筆者認為,教育見習評價在整個見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見習評價方式不利于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課堂中,學生只希望自己的見習成績能及格,致使學習積極性不高。同時因為課堂上并未專心聽課,見習手冊和見習心得體會也大多是抄襲別人的。所以,針對教育見習評價存在的弊端進行了小范圍的改革,從而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見習任務,達到見習目的。
一、目前教育見習評價的弊端
(一)教育見習評價的主體單一
傳統(tǒng)教育見習評價的主體主要是帶隊教師及見習學校指導教師。以2013級小學教育專業(yè)文科二班學生為例,該班共有55人,分為11各組,每組5人,共五個組長,分別對應見習學校――江南小學11個班。由于帶隊指導教師負責的學生較多,因而見習手冊上的評價主要是帶隊老師的印象,或者是簡單地根據學生的考勤打分,而由于見習學校的指導教師并不能時刻和見習生在一起,因而他們的評價也大多來源于自己的第一印象。同時,對于見習學校來說,每次接納的見習生較多,所以見習學校的指導教師并不能完全進行一對一指導,這樣就造成了有些學生在見習中投機取巧,并未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同時,這種單向的評價也不利于帶隊教師和見習學校指導能力的提高。
(二)教育見習評價的內容簡單
就本院小學教育專業(yè)而言,教育見習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考勤、見習手冊的填寫、見習心得體會的撰寫。而這樣的評價導致學生在沒有明確教育見習的目的、意義及內容前就懵懵懂懂地進入小學,以為見習就是聽聽課、做幾篇記錄,其他一概不管。這就使得見習效果大大打折。不僅如此,聽評課是教育見習的重要內容,能使學生了解現(xiàn)實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方法,增強對教學的熟悉度,但是由于評價內容簡單,進而造成大多數(shù)見習生不了解見習小學課堂使用的教材、學科的課程標準、學生狀況等,在聽課期間所記錄的僅僅是教師講課的流程,缺少講課后小組討論的準備。同時,筆者發(fā)現(xiàn)在見習過程中,見習生的主動意識非常欠缺,不會主動和見習學校的老師交流。見習生在見習過程中由于缺失問題意識,出現(xiàn)了少聽、不愿意聽課以及寧愿在見習學校安排的辦公室里休息等情況,見習這樣寶貴的了解教學實踐的機會,反而成為了一種形式。
(三)教育見習評價的方式單一
終結性的評價方式一直是諸多高校教育見習評價的不二選擇。但是,這種見習評價方式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果。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由于最終是通過見習手冊內容給分數(shù),所以大部分見習生在見習期間未主動進行角色轉換,只注重教學內容而非教學過程,不會主動記錄課堂上學生的反應、師生互動效果等,不能將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的教育現(xiàn)場聯(lián)系起來,因而見習就變成了“帶個本子去,帶個本子回來”的局面,腦海里沒有對問題的預設和思考,見習過程完全是“隨波逐流”式。此外,當每天的見習結束后,學生之間、學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很少,課后不能主動與校外指導教師交談,見習報告由于缺乏解決問題意識,質量普遍偏低。
這種定性定量的考核忽略了學生在見習過程中的成長,僅僅給出一個量的結果,學生對于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并不明確。而另一方面,對于指導教師來說,雖然終結性評價便于操作,但是最終的結果可能對學生各項機能的發(fā)展有害而無利。
二、教育見習評價的改革
教育見習評價具有反饋及導向功能,能監(jiān)督見習的發(fā)展,并調整、修正發(fā)展過程。因而,為了更有效地達到教育見習目標,扎實推進師范生實踐教學,對教育見習評價進行以下改革探索。
(一)增加評價主體
為避免評價主體單一這一弊端,現(xiàn)將見習單位的領導、見習同伴及專業(yè)課任課教師都納入評價主體。學生在見習完畢后,見習單位的領導會根據見習生的表現(xiàn)給予總體評價。同時,見習生也可以將見習中存在的問題、疑慮反饋給見習單位的領導,實現(xiàn)雙方互贏。同時,為了彌補指導教師不能時時隨班檢查的問題,可將見習同伴納入評價主體,使見習的出勤紀律等更有保障。學生見習完所寫的論文應該有對應的專業(yè)課任課教師批閱,這便于任課教師檢查是否學生真正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這種多主體的評價方式既能激發(fā)學生在見習中的熱情,也能幫助見習學校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糾正。
(二)改革評價內容,創(chuàng)新評價量表
見習絕不僅僅是聽聽課,寫寫見習手冊。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小學教育專業(yè)教育見習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見體情況(聽課次數(shù)、見習工作、得到收獲、指導教師滿意度);②教學技能(聽課技能、課堂教學技能、備課技能、教學反思技能);③班主任工作(課外活動組織能力、了解班主任工作);④調研能力即提高教學調查研究能力。因而,教育見習的評價內容也應做相應的修改,將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在見習中應掌握的技能例如評價內容中,通過創(chuàng)新評價量表,從多個緯度進行考核:聽課筆記占40%;課后反思占20%;出勤和見習態(tài)度占20%;班主任工作占10%;教學科研占10%。由于評價內容緊扣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從側面把控學生在各種技能方面進行鍛煉。
(三)運用多種評價方式
教育見習評價要以促進人可持續(xù)發(fā)展為評價的根本目的,注重主體價值取向的評價。把學生從見習前的準備、見習過程的表現(xiàn)、見結反思都納入評價的范圍。注重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在教育見習結束后,不僅僅要求學生交上見習手冊,還將召開見結大會,讓學生以PPT形式分享見習感受,交流見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并選出優(yōu)秀見習生,給予獎勵。通過變革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在見習過程中的成長,讓學生通過教育見習來提升綜合能力,為未來的職業(yè)做好規(guī)劃和準備。
三、教育見習評價的改革的收獲
通過教育見習評價的改革,學生們能在見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反思,如:2012級小學教育專業(yè)語文方向的學生在安康市漢濱區(qū)江南小學見習結束后,就舉行了“當青春遇見紅領巾?第二季”見習分享交流會,學生們分別以見習分組為單位,通過一個個精美的PPT向大家講述了一周見習中的收獲與疑問。同時對比果園小學的見習情況提出了諸多疑惑和反思。比如:當你印象里原本乖巧聽話的小朋友顛覆成為最調皮搗蛋的小頑童,你該如何是好?當你信心滿懷、精心備課,準備“大施拳腳”的時候,遇見一群貪玩好動的小“霸王”們,你該如何是好?當我們不喜歡這個小學老師,覺得他不夠尊重學生,那會不會有一天我們也變成自己所厭惡的樣子,對著自己的學生負氣說著同樣的話?經過分享交流,得出結論:理想雖美好,但僅有它還不夠,吾輩任重而道遠。通過對比反思,他們把在大學課堂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以及教育理論知識和小學里生動鮮活的教育實踐結合起來,同時漸漸將學生式聽課行為轉變?yōu)榻處熓铰犝n行為,從“學”的角度轉變?yōu)椤敖獭钡慕嵌取D茉谝娏曂戤吅螅瑢σ娏晫W校以及教師教學做出客觀的評價,部分學生表示通過見習對未來畢業(yè)論文的選題有了初步的打算。
此外,在改革教育見習評價后,學生在見習中也轉變了自己的態(tài)度,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主動,因為他們在見習中一方面了解了教學的常規(guī)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通過聽課、講評、改作業(yè)、輔導,更有效地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相當多的學生在見結中感嘆自身知識的膚淺和缺陷,一定要進一步努力學習,訓練好教師基本技能。當然,通過教育見習評價的改革,教育見習的效果有了一定的改善。學生能了解和熟悉小學的教育與管理現(xiàn)狀,增強見習學生對小學教學的適應性,縮短從學生到教師的距離,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及早有所體驗,能夠提前認識到自己與一名真正的教師間的差距,進而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為實習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但是,想要完全達到理想的見習效果,僅僅依靠教育見習評價改革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見習目標、見習內容、見習基地建設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從而達到見習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聶志成.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教育課程的現(xiàn)狀與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7,(6):54-57.
[2]林暉.高校師范專業(yè)教育實習評價改革初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32-35.
[3]涂艷國.教育評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0.
[4]鄧凡瓊.高職院校英教專業(yè)教育見習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