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醫學影像專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影像專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學影像專業論文

第1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 醫學影像學 學科建設 繼續醫學教育

學科建設是高校的一項綜合性、長遠性的工作,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學校學術水平和整體水平的根本和基礎。學科建設的成敗關鍵在于人才的培養,實現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與醫學重點學科建設的同步發展,是專業建設、創新教育模式在學科建設中的特色所在,實現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三者的有機結合與循環互動,才能推動醫學重點學科的可持續發展[1]。

世界名牌大學的辦學理念中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是其主要內容之一,如哈佛大學教育理念包含有:“學校致力于創造培養學生自我依靠和終身學習習慣的平臺”。劍橋大學的辦學理念也含有“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2]”同樣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繼續醫學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醫學終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適應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為技術人員從業后獲取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所建立的終身教育制度[3]。

1 醫學影像學現狀與發展趨勢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放射學發展為診斷和治療兼備的醫學影像學,包括普通X線診斷學、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X線計算機成像(computer radiography, CR)、數字X線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 DR)、超聲學、發射體層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以及兩種影像技術的融合如PET/CT、PET/MRI、SPECT/CT、DSA/CT等一次檢查獲得多種影像信息的成像技術和介入影像學,包括介入放射學和介入超聲學等。傳統X線攝片已逐步被CR、DR取代。CT不斷更新換代,如螺旋CT(SCT)、多層CT,現已發展到128層CT等。MRI發展趨向于高場強、實時成像、功能MRI(fMRI)、顯微結構成像、波譜分析(MRS)以及同質同性抑制技術等。CT、MRI成像速度和分辨率均明顯提高,灌注、彌散、仿真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超聲向超聲造影、三維超聲成像和介入超聲學發展。核醫學主流發展方向是分子核醫學。

影像學診斷由大體形態學為主的階段向生理、功能、代謝和分子/基因成像過渡,出現了分子影像學和功能影像學。圖像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發展。診斷模式由膠片采集圖像和閱讀逐步向數字采像和電子傳輸方向發展。信息科學的進展,促進了醫學影像存檔及傳輸系統(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和遠程放射學(teleradiology)的發展,網絡影像學(networkimaging)以及計算機輔助診斷(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將成為可能[4]。介入放射學的迅速發展和臨床應用,介入治療及其與內鏡、微創治療、外科的融合發展改變了影像學實踐和服務方式,影像診治手段日益先進,影像診治水平明顯提高,使醫學影像學在醫療服務體系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創建于1935年的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放射科。在70余年的發展過程中,隨著科技的進步,緊跟學科發展,經過幾代人的艱辛努力,創建了醫學影像學科技創新團隊,通過學科建設、醫學領軍人才、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項目和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等措施,將“醫學影像學與介入放射學”學科建設為江蘇省135工程醫學重點學科(2001年),放射科建設為江蘇省臨床重點??疲?002年),“醫學影像學科”獲準為江蘇省醫學影像學科質量控制中心(2004年),“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創建為江蘇省重點學科(2006年)。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創建于1990年,當年開始培養醫學影像學專業五年制本科生。經采用特色專業建設、課程體系改革、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課件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名師培養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措施,現已創建為江蘇省普通高校特色專業(2006年)和江蘇省高校成人教育特色專業建設點(2007年),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實驗室獲準成為江蘇省重點實驗室(2007年)。本專業1984年開始招收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2003年成為江蘇省唯一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單位。

2 醫學繼續教育的范疇與其在重點學科建設中的重要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醫學影像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新知識和新理論不斷涌現,醫學知識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社會對從醫人員的知識結構和醫療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僅從醫學院校教育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醫學工作的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人才培養和學科隊伍建設是關鍵。為了使醫學影像學專業醫技人員在整個職業生涯中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跟上醫學科學發展腳步,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5],我們在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

(1) 借鑒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即“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結合國情讓全體教師和職工樹立終身教育、自主學習的理念,即“活到老、學到老”。其特點決定了在高校從事教學、醫療和科研的教師和職工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我,把終身學習作為自我提高的一種方式。

(2) 配合繼續教育學院進行脫產、非脫產形式的成人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醫護人員與全國成人教育考生。

(3) 配合研究生院進行在職職工研究生學歷教育,對象涉及本院職工與江蘇省乃至全國考生。

(4) 與國外著名大學、學術團體保持密切合作,每年不定期邀請國外知名專家來院進行學術講座和交流2~3次,對象涉及本院相關醫護人員和研究生、本科生。

(5) 學科學術地位決定了繼續醫學教育發展的規模和速度。申報和開展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就要求本學科及學術水平在本專業領域中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在同行中具有領先地位,這樣才能吸引眾多的醫技人員來院學習或進修。我們利用“中華醫學會實用介入技術推廣培訓中心”基地,每年認真組織申報并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項目2次以上,對象涉及本院醫技人員和全國需要參加培訓的各層次醫技人員。在實施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的申報和開展是學科學術地位和水平的具體體現,也是展示推廣學科成果、宣傳自我、擴大影響、構建學科品牌的優勢,同時也是提高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水平的主要體現,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

轉貼于

(6) 常年接受國內各單位進修生來院學習、工作,積極鼓勵、支持青年教師和職工到國內外著名大學或醫院進行短期進修、考察或進一步深造。

(7) 切實加強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執行“先培訓,后上崗”制度和年輕醫師五年住院醫師輪轉培訓制度。科室每月組織一次青年醫師讀書報告會,以督促年輕人好學、向上。

(8) 參加學術會議、撰寫學術論文是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鼓勵并支持教師參加國際性和中華醫學會組織的高質量學術年會或專題學術會議以及省市年會,并制定了《參加學術會議及差旅費使用的規定和的獎勵辦法》。凡在放射學全國年會上進行大會發言的論文第一作者、在省市年會進行專題講座或被評為大會優秀論文者,科室承擔參加會議的所有費用,包括差旅費、住宿費、會務費和資料費。每年根據北京大學版“醫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凡在目錄內期刊上所發表的論文及SCI上所發表的論文,在單位獎勵的基礎上,科室根據影響因子再進行不同幅度的獎勵,以此鼓勵教師、職工多撰寫、發表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學科科研、教學質量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規模決定著學科和專業的發展規模,人才結構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層次,人才梯隊決定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后勁,故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學科、專業的發展和教學質量。學科建設中,師資隊伍是前提,學科帶頭人是核心,人才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根本[6]。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重大、重點攻關項目,既是學科水平的體現,又是學科進一步發展的契機,同時也是人才培養、梯隊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確立學術地位的基礎[7]。

堅持推進科技創新與培養、聚集創新人才相結合,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與建設科技創新團隊相結合。把科技創新作為提高教師創新能力的根本途徑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將人才資源作為提高學科自主創新能力的最大優勢,形成科技創新與教師隊伍建設及人才培養密切結合、互相促進的良性機制。多年來,我們本著“用好現有人才,培養青年人才,引進優秀人才,儲備未來人才”的原則,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促進學科發展的根本大計來抓,并采取主動培養、積極引進、大膽使用、熱情關懷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

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學科具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質好,學科力量雄厚,學術造詣較深,結構合理,集教學、科研和醫療為一體的專業隊伍。教師隊伍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發展趨勢好,形成了具有團隊意識、創新意識和奉獻精神的科技創新團隊。35人中正副教授/主任醫師18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博士10人,碩士22人。近5年在研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際合作1項,省部級以上課題20項。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科技成果獎14項;發表科研論文250余篇,其中SCI收錄16篇、中華級期刊46篇;出版教材和專著16部,衛生部視聽教材2部。東南大學醫學影像學專業一貫注重于教學改革的研究,近5年來,主持教學改革課題14項,獲教學成果獎15項。其中《面向21世紀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和《創建特色專業,培養醫學影像學創新人才》分別于2001年和2005年獲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

2001年以來,學校為醫學影像學專業的建設投資60余萬。國家教育部985工程 Ⅰ期撥款400萬用于我?!坝跋襻t學與核醫學”江蘇省重點學科建設,985工程 Ⅱ期撥款800萬用于我?!胺肿佑跋衽c功能影像”江蘇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充足的經費保證對醫學影像學學科建設、專業建設和發展以及醫學影像學創新人才培養具有重大的促進作用。

重點學科建設帶動特色專業建設,專業建設促進了創新人才的培養,形成重點學科、特色專業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相互支持和互相發展的良性循環互動態勢,使學科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蔣健敏.建立創新教育模式,加強重點學科建設[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4,17(4):216,235236.

[2]萬學紅,張肇達,李甘地,等.“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的研究與在中國的實踐[J].醫學教育,2005,(2):1113.

[3]王憲,周衛紅,孫翠銀.對綜合性醫院繼續教育的探討[J].繼續醫學教育,2005,19(6):2627.

[4]季仲友,倪系和.醫學影像學發展趨勢及醫學影像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探討[J].醫學教育,2004,(2):1314.

[5]張京萍,張超.繼續醫學教育管理工作六年實踐體會[J].繼續醫學教育,2006,20(34):13.

第2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醫學影像學 學科發展 學科設置 人才培養 信息化

醫學影像專業正成為醫學領域發展最為迅速的專業之一。醫學影像學由單純的解剖形態學成像跨入功能成像的第二次發展飛躍。為此,為適應醫學和醫學影像學快速發展的形勢變化,對福建省醫學影像學的歷史和現狀進行回顧和總結,探討福建省醫學影像學科未來發展趨勢,制定本學科未來發展規劃,將有助于指導和促進本學科的快速健康發展。

1 醫學影像學的現狀

廣義的醫學影像學應涵蓋核醫學、超聲醫學等,但鑒于國情和本學會的目前專業范圍,本文僅涉及傳統放射、CT、DSA、MRI和相關的PACS等內容。

1.1建立和完善學術組織

福建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目前已歷經七屆,2004年9月福建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第五屆委員會成立后,結合國內外影像發展趨勢,審時度勢,著手組建各專業組,2005年起相繼成立中樞神經及頭頸組、胸組、腹組、骨肌組、介入組、婦兒組、乳腺組,磁共振組,分子影像等學組;同時,健全和完善了各學組的人員組成。隨后各學組開展了具有鮮明專業特色的各種學術活動,為把學術活動延伸擴展到基層,各學組的學術活動與地區的學術年會合辦,使學術活動受益面更加廣泛,效果更好,極大地推動了我省影像學的發展。近7年來.共舉辦了50多場省級學術會議。

1.2制定放射學診療規范

早在10年前,省級醫院放射專業的多位專家就集體承擔了衛生廳組織的??圃\療規范編寫工作,為規范福建省影像科臨床診療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近年來,福建省依托放射質控中心邀請省內外專家,也舉辦了多期以質量控制為主題的學習班,學習有關放射質量控制的有關法律法規,推廣新的技術規范,每年都舉辦相關質量控制學習班,全省200多位放射骨干技術人員參加了會議,使得放射技術人員更加重視技術規范,并將診療常規普及落實到基層醫院工作中。

通過不斷將國內所制定的各種診斷指南及時推廣應用到臨床工作中,使臨床檢查工作不斷得以規范,診斷水平獲得長足進步。

1.3出色完成省衛生廳委托的全國大型醫用設備上崗培訓等工作

自從國家出臺大型醫用設備上崗必須有專業上崗證以來,福州市各省級醫院的影像科專家40多人次參與了上崗證的培訓授課及考前輔導工作,為學員們答疑、解難,增長了學員知識面,提高了參考人員的通過率,每次考試都取得好成績。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共有3335人次參加并通過國家要求的上崗培訓考試,獲得全國大型醫用設備上崗合格證。

加強防護意識,配合相關部門完成每年的防護培訓考試獲證工作,增強了工作安全。積極參加省衛生廳科教處組織的規范化培訓考試出卷和改卷工作,每年也都取得比較好的考試成績和比較高的通過率。許多放射專業管理人員,參加省衛生廳組織的等級醫院評審工作,通過參加各等級醫院的評比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管理和質量問題,對福建省放射專業不斷提升學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4大型儀器的引進和臨床應用的進展

福建省立醫院于1984年初最早引進省內第一臺日本島津頭部CT機,次年福州總醫院安裝了西德全身CT機,之后CT機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家省市級醫院落戶。目前CT機已普及至縣級和部分鄉鎮衛生院,部分縣醫院也配置MR機器,大大縮短臨床就醫時間。DSA機作為硬件要求在三級醫院獲得普及和應用。

儀器設備的臨床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影像科醫生需要不斷更新知識,不僅要學習操作新機器的新技術,而且需要學習更多的診斷新知識,使新設備發揮最大的臨床效能,服務于廣大患者。

放射學分會參加省衛生廳計財處組織的大型設備準入文件的制定工作,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意見,供省級醫療衛生行政部門決策參考。由省內和各市級醫院高級職稱醫生組成的設備招標專家組,對各種大型儀器設備的招標工作進行了把關,確保各醫療單位購買到最優質和最適用的醫療設備,發揮大型儀器的最大效能和作用??梢灶A見的是,醫學影像專業將越來越成為臨床疾病診斷中最重要的、最客觀的和可靠的,甚至具有依賴性的臨床診斷專業。

1.5福建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組織和開展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提高整體學術水平

放射學分會堅持每年召開一次全省學術會議,至今已舉辦了16次全省放射學學術會議,每次都邀請2~3位國內知名專家進行專題學術報告,使會議的學術水平逐漸接近國內水平。隨著我省省級醫院儀器設備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省內專家報告的學術水平也大幅提高,有力推動了我省影像學的發展。福州市和全省各地區積極開展至少一年一次的學術年會,近年來又增加與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各學組學術會議合辦的模式,提高了地區年會的含金量和層次。學組學術會議專業性強,通過在各地區多年的輪流辦會,促使我省影像專業培養更為專業化、精細化的人才。

1.6學科隊伍建設

為適應影像專業的迅猛發展,我省采取了多層次辦學,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基本適應了市場的人才需求。為解決影像專業歷史遺留的學歷層次低的情況,福建醫科大學還專門為影像專業設置了放射中專升大專、大專升本科的成人辦,目前已經具有多層次醫學影像專業培養設置,已經從過去只有中專,發展到影像大專,醫學影像本科(醫師),醫學影像本科(技術)專業相繼設立,解決了專業人才的瓶頸。隨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學科隊伍也得到不斷狀大和發展。在省級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影像(放射)科人員基本上都已超過50人,甚至少數醫院接近100人。據初步統計,目前全省影像從業人員達到超過3000人,其中技術員近千人,衛生院影像(放射)學工作人員為超過200人,但相當多的科室仍處于缺編狀態,尤其需要本科以上學歷的畢業生。因此,學科隊伍的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7科研課題和成果展示

近10年來。影像學的硬件設備得到了極大改善,科研課題的申報數量也有明顯提升,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獲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三等獎超過10項,福建醫學科技獎三等獎超過10項,市級科技成果獎10多項。發表了10多篇SCI收錄的論文,現在有超過10篇論文被北美放射年會和歐州放射年會錄用為大會發言和展板,共發表了數百篇的學術論文,其中在國家一級刊物發表100多篇。

1.8影像信息化建設

省放射學會創建了福建省醫學影像網,這在全國是少有的,為我省影像學專業人員提供了信息化的交流平臺,也是一個很好的繼續醫學教育的現代化手段,通過不斷的更新和探索,設置了信息、繼續教育、病例討論、微博平臺等欄目。設立資料庫,將每年學術會議的文稿及福州市等地市讀片會資料上傳到網站,供同行們瀏覽和學習,擴大新知識的受益面,南專家提供講座稿,免費供大家瀏覽和下載。讓基層醫院的醫生免費接受遠程網上繼續醫學教育。該網站每天的點擊次數達到90多人次,有力推動了我省網上繼續醫學教育的開展和普及,也促使基層醫院的影像工作者參與影像信息化的平臺建設,推動本學科向更高層次發展。

1.9專業人才培養

由省衛生廳實施的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為影像專業人才培養又增加了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為醫學影像學后繼人才培養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甜:多年來大醫院為基層醫生每年培養了大量的進修醫生,提高了影像專業隊伍的業務素質,為醫療事業做出貢獻。但對在職隊伍人才的培養缺乏常態機制,福建省應盡快成立醫師協會,將許多醫師定期培訓和提高的工作由醫師協會來完成,提高福建醫師行業隊伍素質。

1.10創建福建省遠程醫療網

為了配合福建省政府開展數字福建的計劃,放射學分會與福建省衛生廳共同創建了福建省遠程醫療網。這在全國屬于開拓性的一項工作,對促進全國遠程醫療信息化建設有著一定影響和借鑒作用。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影像遠程會診或影像診斷中心將為基層醫院的影像診斷帶來全新的模式,極大提升我省醫療診斷水平,讓全省人民共享先進的醫療資源。

一個世紀的醫學實踐已經證明,醫學影像專業是當之無愧的臨床一級學科。目前被稱為“輔助科室”和“醫技學科”是不科學的,因為當今的醫學影像專業醫師不但需要將全部的醫學知識應用于臨床工作,同時還要學習和掌握最新、最先進的科學設備的應用和開發。需要不停頓地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擔負著臨床醫療實踐中最重要的診療環節之一――診斷疾病的重任,同樣存在和承擔著重大的醫療責任和風險。

2 醫學影像學學科發展趨勢

2.1學科設置

醫學影像學是一級學科,但目前實際上被人為地分解為幾個二級科室,從學科發展趨勢看,分為二級學科不是方向。

我省現有的行政科室設置多數不合理,近期(3~5年)的發展目標首先是需要解決學科設置。要促進醫院層面用行政決定一個醫院只設一個影像科,這需要院長的決心。

業務層面整合,這是科行政主任必須要去推動的工作。學會層面加強學術的引導和推動。實現這一目標,是醫學影像專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

專業人才最終培養目標應該是一專多能,既全面掌握各大型設備的性能和業務特點,又能在某種設備上或者在某系統上有專門的訓練,以期獲得專門的經歷,經驗和專長,既全面又專業。這是今后本專業培養人才最根本的路徑和終極目標。實現這個目標才能實現醫學影像對醫學發揮最大的貢獻,這是中長期目標,需要幾代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有關部門給予的支持。

根據目前醫學影像發展的趨勢預測,醫學影像專業在學科設置和行政建制上需要有新理念和新突破。大影像的概念可以從目前的放射專業、超聲專業和核醫學專業的三分局面提升到醫學影像中心概念,形成一個新的整合,實現真正的一級學科模式。還可以涵蓋已有的PETCT以及更新的如PEMR等醫學影像設備的整合,實現跨越式發展。走向國內甚至國際領先的結構體系,促進影像事業飛速發展。

2.2人員結構和人才培養規劃

由于歷史的原因,現有影像學專業人員的學歷結構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尤其目前大型現代化設備的快速引進,迫切需要加大人才隊伍的建設和培養,跟上醫療業務發展的步伐。需要加強現職人員的繼續教育,如定期舉辦培訓班等,讓在職人員能定期、規范地接受再教育,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

多吸納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加大本省碩士研究生培養數量,5年內全省需要超過百名碩士研究生,目前大量缺額。三甲醫院也至少需要50名博士學歷人才。但收入待遇等政策缺乏足夠吸引力,尚需更多政策扶持。

影像科室編制目前處于嚴重缺編,醫院對影像科編制也缺乏規范設置。建議在編制上,應規定影像科員工數量占全院人員的5%.7%。

規范化培訓基地的建立為影像專業新生代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從目前情況看,基地的實力還參差不齊,建議能依托大學附屬醫院影像科為龍頭,組織師資培訓,以期盡快提升培訓基地的教師力量。福建醫科大學目前具有培養影像專業的碩士點,但無博士點,希望加強這方面的建設和培養力度,盡快填補博士點的空白。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使我省影像學科隊伍整體水平有一個質的飛躍,使得醫學影像專業隊伍在人才結構上既具有尖端人才,還有一支適應快速發展需要的醫學影像人才。

多渠道培養人才,立足本省資源,師資培訓,進修,專科培養專門人才,大力舉辦各種學習班,集中培訓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向省外、國外輸送人才,都是需要的。

2.3如何合理配備議器

根據衛生部有關規定,影像大型設備全省總量控制,包括CT,MR和DSA三種設備。目前全省縣級醫院都已經配備CT,部分縣中醫醫院也配置CT,預計在今后3年內一部分中心衛生院也將配置CT,總量有250―300臺,部分三級醫院可能由于業務的需求,CT機器可達3~4臺,以滿足逐漸增長的就醫需求。MR目前全省配備已超過70臺,預計在今后3年可以超過100臺;我省DSA目前主要集中在省級大醫院,隨著臨床需求和地區等級醫院硬件的剛性需求,也將較快增加,但更迫切的是目前市級醫院介入人才缺乏,預計3年內將超過30臺,需要在人才引進機制上予以考慮解決。

DSA屬于比較特殊的地位,既需要具備醫學影像專業診斷知識,又需要特殊的治療技術,需要特殊的培養渠道。全國都在制定該行業的準入和規劃,我省也應該予以重視。

2.4在臨床醫學中地位和作用的轉變

由于現代科技在醫學影像學設備上的應用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使得醫學影像能為病人在診斷疾病中不但提供快速便捷的診斷方法,還能提供客觀、可靠的診斷依據,使得醫學影像在臨床中的需求明顯增加,其重要性、依賴性也顯著增強。從過去進行影像解剖診斷,到現在已經具備許多功能影像檢查,分子影像學已顯示出巨大的醫學潛力,甚至可能是未來醫學的重大突破之所在。

2.5科研模式

影像科已由過去簡單的輔助科室成為目前獨立的一門臨床學科,不僅其工作模式已發生了轉變,即由簡單的診斷任務轉化為參與疾病診斷和治療方案選擇的全過程。因此,科研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其先進性,而且要重點考慮其成果的臨床價值。同時,由于影像科硬件的發展,除注重臨床科研的深入研究外,還要利用現有的功能成像等高級成像技術開展科學研究,并與臨床各科室或各高校聯合申報更高層次的科研項目,如聯合攻關國家級課題項目等,提升科研的層次和水平。要爭取在3―5年內,獲得3―5項國家自然基金科研項目的資助。

3 展望

影像??频奶厥庑允窃O備依賴型專業,只有設備的提升和人才建設同步發展,才能帶動學科的可持續發展。

3.1設備的提升

結合當前國家醫療體制改革思路上考慮,設備要分三個層次:

3.1.1服務于社區的影像醫療設備

主要由政府出資采購(政府部門已經在實施),屬于基本醫療需要的設備,如用于常規透視、攝片的普通x光機,可以帶來低成本,廣覆蓋就診效果。這是近三年內需要和可以實現的目標。

設備更新和數字化建設:逐步將普通x光機更新換代為間接或直接數字化影像設備設備,由于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大概需要至少5年時間;

解決基層有設備、無人診斷的問題,是醫學影像專業非常突出的工作。建議逐步建立能覆蓋全省的遠程會診功能的影像網絡系統工程,技術上已經能實現,只要政府部門重視,在今后5年內可以基本建成。這樣可以有效地利用這些設備,解決基層影像診斷最核心的難題。

建立以某一層次為中心的影像診斷中心來解決和提升基層影像診斷,是一個非?,F實可行和重要的模式,只要政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實現數字影像的遠程診斷,讓全省人民共享醫療成就,共享高水平的診療服務是指日可待的。醫學影像界的醫務人員愿意為此做出具有歷史意義的貢獻,

當然也需要對基層醫院影像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培訓,這部分工作可以由??品謺蜥t師協會來實施??紤]到現在交通情況都比較順暢,可以設計以地區為單位的周末兩天短期培訓,政府出資,解決每次培訓費用。??品謺梢詤f助組織講課專家,組織編寫一個適合社區醫療實際工作需要的規劃教材,采取巡回講課方式,每半年一期,為期5年,可以很好地解決社區工作人員的診療水平問題。甚至可以考慮政府出少量資金組織專家定期錄制繼續教育講座,由公司負責錄制,分發給基層醫院醫務人員學習提高。也可以利用網絡視頻,進行異地講學,視頻講學,形式多樣,不斷推進。

3.1.2地區級醫院

這類醫院目前由于在早期等級醫院評審和醫院規范化管理等要求下,影像設備已有很大發展,預計在近兩三年內經過醫院自身的更新換代,基本上滿足地區醫療診療的需求。但由于歷史原因,人才結構不平衡,合理的人才梯隊尚未形成,或人員總體診療水平與醫療需求還存在不相適應,需要進一步提高。這需要從各方面來逐步解決:(1)醫院需要對不適合影像專業發展的科室結構進行整合。比如現在不少地區醫院還存在將大影像科室分割成多個行政建制的科室,不利于人才梯隊建設,而沒有形成大影像科的地方,人才結構越不合理。技術力量也越弱,甚至人才不穩定,也吸引不了好人才到那里去工作。(2)現有自身人才業務水平的提高,要加大醫生進修力度,到主治醫生這階段,建議以政策規定至少有一次半年以上在三級甲等醫院進修的機會,以便于他們對三甲醫院的業務有所了解,也能達到提高自身業務能力。(3)加強科室業務學習機制,不論進修或外出參加學術會議,都需要向科室做學術性匯報,讓科室共同收獲。(4)PACS(圖像和數據傳輸系統)是實現醫學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環節,5年內全省必須按照等級醫院要求完成三級醫院的全院PACS建設,以適應臨床診療工作的需求。(5)加強地區??品謺W術活動,促進地區診療水平整體提高。

3.1.3三級甲等醫院影像科的發展

全三級甲等醫院應該成為全省學科發展的領頭羊和風向標,代表著全省與國內外比較的窗口,也應成為培養福建專業人才的基地。學科水平突破關鍵要看幾家省級三級甲等醫院,他們承擔著醫療、教學、科研任務,人才多、設備先進。學科的發展需要他們的支持,是學會關注的重點。學會將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大協作,聯合攻關,申報課題,共同分享科研成果,爭取多出成果。專科分會將結合不同時期設備和人才情況,適時推動學術活動,適應形勢發展,促進我省影像專業科研的發展和學術水平的提高。

3.2人才建設展望

第3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 of the radiology residents training program, build a new residents training system, our hospital learn from the residents training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integrate with the advanced level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by interactive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and ameliorate the recent radiology residents training program. As results, we find resi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become more solid, clinical experience have grown, and work efficienc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us we drew a conclusion that the use of interactive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reform the theory studying in form and content of residency training may b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 to grow multi-faceted imaging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 Resident; Training program

現代社會的醫學教育已經從一次性教育轉化為階段性終生教育[1],其中畢業后住院醫師的繼續教育,特別是以臨床專業化培訓為目標的住院醫師培訓在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3]。世界各大發達國家經過百余年的探索與完善,均形成了各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住院醫師培訓體系[4],如美國于1876年便制定了住院醫師培訓制度。我國現代醫療起步較晚,培訓體系尚不成熟,與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距[5,6]。為滿足當代社會對先進醫療服務及高素質醫務人員的需要,提高醫療質量及醫院綜合實力,因此,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及培訓體系,結合我國自身的國情和需要,建立健全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顯得尤為迫切[7-10]。

1 醫學影像專業住院醫師培養的現狀分析及改革的必要性

醫學影像科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承擔著對住院醫師進行規范化培訓的工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醫學影像學在臨床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傳統的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對住院醫師培訓的要求[11],如何與國際接軌,在現代體制下制定及實施新型的規范化住院醫師影像培訓工作是當前醫學影像科所面臨的巨大挑戰。醫學影像科不同于臨床科室,住院醫師培養方式也與臨床科室有很大差別,目前,國內基于醫學影像科住院醫師培訓的研究及創新較少[11,12]。我院醫學影像中心為浙江省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在完成醫療工作、滿足臨床需要的同時,還承擔著醫學院影像學專業本科等的教學任務。隨著醫學事業的飛速發展,醫院規模的逐步擴大,對住院醫師的臨床技能和科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科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還不盡如人意,如工訓矛盾突出、重使用輕培養、實踐理論不能共進等。因此,在較短的時間內構建適合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影像培訓體系,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合格影像科醫生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要求,已成燃眉之急。

2 醫學影像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方法

2.1利用交互式網絡教學平臺與國內外多家醫院共同參與影像教育課程

如今是“互聯網+”的高科技時代,被動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遠不能滿足當代師生的需求,為取長補短、中西貫通,互聯網技術為教學服務的全球化提供了最適宜的平臺基礎[13-15]。以往遠程網絡教育由于時空分離造成的教學行為的分離,使得學習者從傳統的團體學習轉變成單獨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習個體的歸屬感淡薄和學習者的封閉性,而現今開發的交互式網絡教育平臺能實現大規模視頻會議中一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的通信模式,使得在學習過程中,個體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提高,最終促成學習任務的順利完成,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16]。將交互性網絡平臺教育與傳統的以醫院平臺為基礎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體系相結合,整合教師資源、病例資源,促進多院校交流合作,形成多團體競爭氛圍,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17-19]。

2013年12月,我院完善了網絡教學相關的硬件及軟件設施,如計算機、網絡、攝像頭、麥克風等,開始使用網絡視頻會議系統(webex.com)參與由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王維平教授牽頭的多中心聯合醫學影像教育課程(每個工作日上午7:20-8:00),使用交互性網絡平臺與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華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等國內外多家單位進行學術交流。培訓課程由美國王維平教授帶領醫學影像團隊和多家合作醫院各自委派的高年資醫師分擔教學任務,并定期聘請國內外相關領域專家進行專題性講座,課程涉及影像科的各個專業:計算機斷層掃描、核磁共振、超聲及介入。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業務水平,同時互補各單位的強弱項,滿足規培生對各知識點更深入、更專業的要求。我科成立了?C諾母涸鸚∽椋?以保障多媒體授課及師生交流討論的順利進行,所有課堂涉及病例及疑難病例均由各合作單位標準化后分享至網站論壇,并由專人分組管理,大大便利了規范化培訓學員對課程內容進行復習及整理。在課程后期,我科計劃選派培訓成員與上述的其他醫院進行交換培養,交流各單位強項技術及先進科研成果,并實現部分科研課題合作。

2.2 改革理論教學模式,開展陽性病例讀片會及專題講課

與此同時,分析國際上先進的美國放射醫學醫師的培訓模式可知,除了對醫學影像住院醫師在各亞??戚嗈D實踐有著更精細的分工,每天為住院醫師提供1~2 h各專業組的理論學習也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20],而這正是目前國內薄弱的項目。美國醫師培訓的理論學習內容涉及醫學影像診斷的各個方面,內容由淺入深,課堂形式多變,師生互動交流多;此外住院醫生還需進行病例追蹤、隨訪匯報以及專題講座,對自主學習很有幫助。

借鑒美國住院醫師培養的模式,提高理論學習在住院醫師臨床實踐過程中的比重,改變國內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的講座形式,系統化學習內容,能彌補我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不足,為培養高素質的醫師隊伍奠定了基礎。因此我科?_展由規培生及住院醫師負責的陽性病例讀片會(每周2次,早晨8:00-9:00),由規培生/住院醫師查閱資料、追蹤患者、展示病例,科室人員各抒己見分析病例,對病例的影像表現進行描述,并結合臨床資料得出影像診斷及鑒別診斷,最后由高年資醫師補充及點評。在收集和展示病例過程中,住院醫師可以積累經驗,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在聆聽科室人員及高年資醫師分析的過程中,學員得以了解并學習他人的影像描述及診斷思路,積累臨床經驗,這都是影像工作人員非常寶貴的互相學習和成長機會。除此以外,我科還開展了由規培生及研究生主講,以及高年資醫生引導、輔助的專題講課(每周2次,中午12:00-13:00)。由規培生及研究生結合本院患者資料,輪流有主題性地講課,編排系統化、階段化課程內容,從流行病學、臨床及病理表現到著重學習的影像學表現,從影像解剖、常見典型病例等基礎性內容逐步過渡至疑難病例、新型影像技術或各種新進展等進階內容,充分發揮學員的主體作用,調動全科室的學習積極性,引導規培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規培生在鍛煉臨床技能的同時,鞏固理論基礎,提高影像診斷分析水平,并在此過程中發現論文切入點,培養科研興趣及科研思維,提高科研能力。

3醫學影像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初步成效

我院醫學影像學中心每周期約20~30名規培生在該項計劃中進行深入培養。利用交互式網絡平臺進行學習,取各家之所長,不僅拓展了住院醫師的知識面,我院醫學影像學中心其他醫師包括高年資醫師、技術人員及其他進修人員也可利用這一平臺改善自身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還可為溫州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科研交流的平臺與場所。此外我科計劃將多中心聯合醫學影像教育課程逐步作為溫州地區及省內的醫學影像學繼續教育的培訓與交流平臺。

由住院醫師主導的每周兩次的陽性病例閱片會及專題講課,培養了住院醫師的學習興趣,使其理論知識更加扎實,臨床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鍛煉,臨床經驗增長,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調動了科室全體人員學習主動性。另外在收集病例及講課過程中,結合臨床資料,發現有報道及分析價值的病例,培養科學研究思維,找到科研切入點,經過三年的培訓,使受訓規陪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4討論

4.1 培養方案的創新之處

①交互式網絡教育平臺實現了醫療、學科等資源向人才培養的多渠道轉化,與國內外領先醫學水平接軌,多團隊聯合培養,開放交流合作渠道,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以高標準、嚴要求培養診療能力過硬、具有發展潛力的醫學影像學人才。②引進美國開放式教學模式,改變現有住院醫師的理論學習模式,加強互動交流,激發學習興趣,使被動接受向自主學習發展。③把科研能力納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培養適應醫學快速發展步伐的醫學影像專業型人才。

4.2 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4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我很高興?!闭劦将@獎當時的感受,盧光明臉上洋溢起一絲自豪:“國家科技進步獎是對我國已取得的科學技術成就的肯定,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是對一個科技工作者及其團隊工作的最佳認同和最大的褒獎。”

盧光明1982年本科畢業于湖南醫學院(現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后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工作,1985年考取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碩士研究生,1988年起在南京總醫院醫學影像科工作。

談到選擇醫學影像作為自己主攻方向的理由,盧光明說是因為組織分配。當時相關人才缺乏,不少人害怕X射線對健康的影響。但盧光明將組織分配變成了個人意愿,他說:“做好這份工作很有挑戰性,對病人、對臨床醫師都有非常大的幫助?!?983年他開始接觸CT,并參加了我國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引進與研發研討會,開始逐漸愛上這個有許多新奇技術、并且具有重要意義的專業。

十六年磨一劍

1997年,南京總醫院醫學影像科引進電子束CT(超高速CT),該技術可以進行冠狀動脈鈣化積分掃描以及一些血管的三維重建,但當時冠狀動脈的精細解剖圖像還難以實現。

為了研究、解決CT血管成像的諸多難題,盧光明團隊決定從技術難度、診斷精確性及輻射安全性等三大方面進行立項。同時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安貞醫院聯合開展研究。

“經過長達16年的艱苦努力,終于取得了一些成績?!苯邮懿稍L時,對于十六年間經歷的困難和挫折,盧光明說:“遇到困難、矛盾和挫折是取得科研成果的必然過程?!狈磸吞岬降氖菍ν隆⑼械恼鎿锤兄x。他說:“感謝我的合作伙伴和科室諸位同志的默默奉獻和鼎力支持。”

“心腦血管病關鍵CT技術的應用與創新”課題,在重大心血管病關鍵CT技術上,取得了三大主要創新性成果:

一是研發應用心血管病防治關口前移的CT關鍵技術,構建了CT冠狀動脈成像(CTCA)規范體系。盧光明團隊研發了期相優選及心電編輯等多種技術,使CTCA診斷冠狀動脈狹窄的陰性預測值達99%,從而提高房顫患者可評價血管節段比率至96.8%,擴大了適應證,為冠心病篩查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系列研究(包括48533例CTCA),總結出了中國人冠狀動脈先天異常分布規律,為早期診治提供依據;以常規血管造影為參照,應用4D-CT技術將心肌橋檢測敏感性從5.7%提高到30.2%;以血管內超聲為參照,應用CT定性診斷冠狀動脈斑塊成分的敏感性達97.4%,為CT評估斑塊易損性奠定了基礎,該項研究結果被納入美國和加拿大3份專業指南。

二是研發應用雙能量CT技術,提高小病變檢出敏感性,實現心腦血管病精準診斷。從實驗到臨床,研究團隊對雙能量CT技術進行系列創新研究。通過該技術提供的解剖與功能信息,實現了冠狀動脈管腔狹窄量化和心肌灌注一體化評估,診斷心肌缺血敏感性和陰性預測值高達100%。此外還獲得肺動脈解剖與肺碘圖(肺灌注)同步信息,診斷外周肺栓塞的敏感性比常規CTA提高了22%(從67%提高到89%)。同時改進了雙能量和數字減影等CT新技術,將顱內小動脈瘤(≤3mm)檢出敏感性從61%提高到91%,證實了CTA是顱內動脈瘤可靠的首選檢查方法,研究結果以封面于Radiology、AJR,并被納入美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

三是大幅度降低了CT檢查的輻射劑量,提高了CT檢查的安全性。團隊倡導低劑量CTCA理念,提出根據體質量指數制定CTCA個性化掃描方案。通過低管電壓的綜合應用,以及前瞻性心電門控、大螺距等降低劑量技術,使CTCA 輻射劑量從平均15.4mSv降至平均0.94mSv,降低了15倍。該項研究結果納入《2010年亞洲心血管影像學會心臟CT適應證標準》和我國《心臟冠狀動脈多排CT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敢為人先的科研路

在31年的科研路上,盧光明一直敢為人先。他是國內最早應用MRI的醫師之一,1986年,他就開始嘗試與胸外科和病理科聯合,率先在國內將MRI應用于肺癌診斷與術前分期研究, 并于1988年獲中華醫學會和國家衛生部第三次全國中青年醫學學術交流會二等獎。

盧光明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心腦血管病的影像診斷與技術創新研究;腫瘤的分子影像研究、腫瘤分型、分期研究;重大腦疾病的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

接觸MRI之后,盧光明和同事們開展MRI動態增強掃描技術,大幅度提高了垂體微腺瘤的診斷準確率;通過將功能MRI研究癲癇與創傷后應激障礙,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癲癇認知功能受損與靜息網絡的功能變化有關。除此之外,盧光明團隊還在國內率先開展鐵蛋白報告基因的研究;采用多模態分子成像技術研究腫瘤血管新生。其研究成果――癲癇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心血管影像及腫瘤的分子影像研究,在國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盧光明也因此成為我國目前MRI臨床應用領域的學科帶頭人。

“我特別注重醫工結合、多學科交叉以及多中心合作,開展結構、功能和分子影像相結合的研究?!痹诮邮懿稍L時,盧光明向記者強調說。

據統計,盧光明共在國內外近300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的SCI論文80余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53.29,5分以上者18篇。自2008年以來,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目前以首席科學家負責國家“973”項目1項,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和中國人民“十二五”醫學科學技術重點項目各1項;曾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軍隊及省級科研課題。

挑戰永不停歇

臨床之外,盧光明也帶學生。在學生眼中,工作中的盧教授嚴肅認真,而對待學生,他事必躬親,像是慈愛的父親。

“我非常重視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瞄準國際前沿研究方向,與國內外大學和研究機構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痹趯W生培養上,他注重發揮學生的特長,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

“要給學生公平公正的發展機會,給他們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钡靡嬗谶@樣的育人理念,盧光明科室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有潛力的后備科研型和臨床醫學人才。談到青年力量,盧光明難掩自豪之色,他說:“期待他們在未來的5~10年內成為學科發展的主要力量?!?/p>

近些年來,國內醫學影像學發展很快,機器設備基本能夠實現與國外同步。更加讓人欣喜的是,中國醫學影像工作者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一些居于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秀科研成果正逐步在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代表了中國醫學影像學事業的進步。

“盡管有這些可喜的成績,我們仍應清醒地意識到我們與國際同行的差距,開展高質量的大規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是必要的,也是醫學影像學界面臨的一個大課題。原始創新的技術和研究還有待加強?!泵鎸Τ煽儯R光明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

第5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 中藥學;畢業生;畢業實習;帶教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3-7210(2012)04(b)-0166-02

中藥學專業畢業生畢業實習主要包括選題、文獻研讀、實驗設計、實驗過程、數據處理、結果分析、撰寫畢業論文等幾個環節,富有成效的實習帶教方法會使畢業生從畢業實習的各個環節中受益匪淺,可極大提高中藥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素質。

PBL是從國外引進的教學理念,是時刻不離問題的教學模式,具有有的放矢、高效率等優勢。通過PBL可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1]。筆者結合畢業生實習帶教實際,首次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畢業生實習帶教的選題、文獻研讀、實驗設計、實驗過程、數據處理、結果分析、撰寫畢業論文等多個環節,提出基于PBL的中藥學畢業實習帶教模式。本文提出的PBL畢業實習帶教模式,將為中藥學及其他學科實習生帶教方法的教學改革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1 基于PBL的選題指導

當前中藥學專業畢業生實習期間主要從事偏向于中藥藥理或化學的實驗研究,往往是對具體中藥或復方的研究。因此,在實習之初,帶教老師可多通過PBL啟發學生思考。比如,引導學生首先選取待研究的中藥,接著啟發學生思考研究選用藥物的哪方面內容,是偏向于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質量控制還是藥理研究,若是藥理研究,是研究抗癌、保肝、抗抑郁還是其他等問題。

2 基于PBL的文獻檢索、研讀指導

在選好題之后,文獻查閱就顯得非常重要。教師基于PBL啟發學生搜索、思考當前常用的中文數據庫、外文數據庫有哪些,通過哪些數據庫能下載到全文而哪些只能看到摘要等;在清楚了文獻數據庫之后,就要啟發學生思考通過數據庫搜索文獻的方法和技巧。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掌握文獻查閱方法之后,需要對所下載的文獻進行系統的研讀。此時,可以通過開展讓學生講解文獻的方式來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并在糾正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文獻研讀的能力。

3 基于PBL的實驗設計指導

在選題、文獻檢索、研讀之后,即進入實驗設計階段。此時,基于PBL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安排實驗時間、準備哪些實驗材料、采用哪些實驗方法、實現實驗方法是否具備應有的實驗條件、如果不具備局部的實驗條件如何來解決等問題。通過基于PBL的啟發引導,從而使學生為即將開始的實驗奠定扎實的實驗設計基礎。

4 基于PBL的實驗過程指導

實驗設計完成之后,即進入了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階段。此時,基于PBL啟發學生思考需要強化哪些實驗方法操作、實現這些操作需要掌握哪些要點、有哪些核心實驗步驟等問題。在此基礎上,教師可找出專門的時間給學生演示操作過程,并邊演示操作邊講解要點,使學生具有扎實的實驗操作能力,從而能更好地完成實驗。

5 基于PBL的數據處理、結果分析指導

在實驗操作階段完成之后,即進入了實驗數據的處理、結果分析階段。此時,基于PBL啟發學生思考選擇何種統計軟件、利用所選統計軟件中的何種檢驗方法來分析、如何分析、何時有統計意義、如果需要用圖表來呈現結果如何來制作圖表等問題。通過基于PBL帶教,學生掌握了統計數據、分析數據、呈現結果的方法,不僅使學生獨立完成了對實習期間獲得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呈現,而且為畢業后科研生涯的數據處理結果分析奠定了扎實的科研素質基礎。

6 基于PBL的論文撰寫指導

在數據處理、結果分析之后,即進入了畢業論文的撰寫階段。此時,基于PBL啟發學生思考畢業論文撰寫的基本要素、每一部分撰寫要點、注意事項等問題。之后,教師抽出專門時間對學生講解自己的認識,以彌補學生認識之不足,從而有助學生撰寫出更專業的符合要求的畢業論文。

7 結語

當前,實習帶教方法的優化改革已成為高等院校從事畢業實習帶教同仁共同關心的話題。PBL作為從國外引進的優秀教學方法,在國內已有廣泛的應用,目前已滲透到普外科[2]、腫瘤[3]、麻醉[4]、神經外科[5]、護理[6-7]、急診科[8]、血液科[9]、中醫內科[10]、檢驗科[11]、醫學影像學[12]、乳腺病科[13]、病理學[14]等多個學科。本文結合中藥學實習帶教實際,首次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藥學畢業生實習帶教的選題、文獻研讀、實驗設計、實驗過程、數據處理、結果分析、撰寫畢業論文等多個環節,提出基于PBL的中藥學畢業生實習帶教模式,以期為中藥學及其他學科實習生帶教方法的教學改革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周芳明,王振鉞.PBL在美國藥學教育中的研究現狀[J].藥學教育,2003, 19(1):58-60.

[2]于愛軍,張學軍,劉金龍,等.PBL教學方法在普外科教學查房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1,8(5):100-101.

[3]蔣亦燕,楊曉蕾,全世超.PBL教學法在臨床腫瘤學實習帶教中的應用探討[J].健康研究,2011,31(2):149-151.

[4]藍鵬.PBL教學法在口腔外科麻醉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4):75-76.

[5]隋宇玲,王文軍,周玉琛.PBL教學法在神經外科課間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7(28):110-111.

[6]施華.PBL教學法在外科護理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0, 7(17):100-101.

[7]王佳琳.護理專業PBL教學法示范課程的建設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0,8(24):147-148.

[8]王麗,楊輝,宋丹,等.急診科高護實習生應用PBL教學效果評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7):98-99.

[9]孫士玲.PBL教學法在血液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3):65-66.

[10]孫曉敏,余克強,趙曉山,等.中醫內科臨床帶教中應用PBL教學模式的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9):54-55.

[11]張蘇,唐先平,沈朝輝.PBL教學法在醫院檢驗科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09,4(12):248-249.

[12]關麗明,李雪丹,張立娜,等.PBL教學模式在醫學影像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2):188-190.

第6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醫學專業研究性教學應用現狀

研究性教學內容的選擇研究性教學內容是動態的、開放的,它既不完全摒棄學科已建構的知識基礎,但也不拘泥于其中,網絡、新聞出版物和最前沿的本學科研究理論都是可利用的資源。選擇適合的研究問題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要與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經驗、興趣等相適應。宋清煥等[3]在醫學影像物理學研究性教學中,帶領學生到醫院醫學影像室去調查參觀,針對某一知識點及時插播影像圖片,創設興趣盎然教學情景,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取得良好教學效果。②課題或問題的選擇要與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郭斌等[4]在醫學檢驗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選擇了研究內容,例如,對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診治中未解決問題進行思考與研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基礎或臨床課題。要求做基礎研究的同學把著力點放在發病機制和信號通路上,做臨床研究的同學則要注意研究內容對臨床意義的探討。③研究性教學具有超越課堂時限的特征,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課前、課中、課后不同學習時間內學生要完成的任務,也可在課堂教學完成后,請學生在了解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問題的自我建構,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結合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研究性教學的實施方法研究性教學的實施由調研和組織討論2個環節組成。調研是研究性教學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階段:提出問題、設立假說、對調研進行計劃和設計、尋找信息和收集數據、調研的總結,經過上述步驟,對調研所收集的數據和信息進行處理和分析,得出結論和觀點。組織討論是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最有價值的活動,教師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考慮研討的方式,選擇研討的提問策略。討論中教師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向深入理解的方向發展,通常以小組內討論為主要方式,最后由教師歸納或是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如人體寄生蟲學各論的教學內容,基本從每種寄生蟲的形態和生活史特點出發,然后介紹其導致的臨床表現和診治。田芳等[5]在研究性教學中引入病例,變“以寄生蟲談病”為“以病說寄生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自行設計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廣泛查閱文獻,準備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研究,完成實驗論文,在研究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教學效果的評價在課題完成后,進行多環節雙向考核評價,在學生學習的考核中,采用課內學習與討論發言、文獻讀后感、研究報告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學生成績綜合評定方法。唐家榮等[6]為保證臨床醫學本科生科研的順利進行,完善了各項管理與監督機制,課題負責人定期召集全體同學開會,相互通報研究情況。項目實施中期由學校主管部門組織相關專家進行檢查,最后參加項目的學生必須完成研究報告,并對各個環節進行評價,使學生對于臨床知識和科研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教師的教學評價采取了督導組巡查聽課、期中組織召開學生評議會、期末學生網上評教等綜合評價方法。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育人寓教等幾個方面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7]。這種評價體系是以“考試只是方法,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才是目的”為指導思想而設計的,它能夠督促學生高度重視知識獲取和能力提高的過程,調動學生在課上討論、協作交流、師生互動和堂外實驗等方面的學習主動性,在研究性教學的全過程中營造學生積極思考和努力進取的良好學習氛圍。

研究性教學的優化策略

教師對所授課程要有深入的研究,并能及時將研究成果吸納到教學中,做到科研反哺教學,教學與科研相長,使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方法有比較系統的訓練。這種將知識性與學術性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有益于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8]。以科研與教學相融合為核心沒有科研基礎的教學只能是傳遞性的教學,只能把思維、思想引向過去或書本的教學。因此,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應當將科研與教學相融合,尤其要將科研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9],實現科研團隊和教學團隊的互動,將科研成果帶入教學成果之中。完善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研究的機制,鼓勵學生發表研究成果和開展學術交流。面向新生開設由有科研經驗的教師主持的研討課、各種跨學科綜合性的專題學術報告會,強化新生研究技能訓練,為后期研究性學習打下基礎。以重視課內外實踐為特色實施以培養學生探究精神為本的研究性課內外教學,根據醫學及其相關專業特點加強同社會、醫院的聯系,讓大學生能夠從現代醫院和現實社會中,獲得理論聯系實際的專業實踐和社會調查的機會。加強課間見習、專業實習工作,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者活動,將自己學習的醫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各種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的組織工作,鼓勵學生走向社會開展廣泛的社會調查,進入實驗室進行深細致入的科學研究,引導學生通過參加科學研究掌握和運用醫學專業知識。一方面是物質保障,即高校的教學設備、圖書資料和校園網絡等,為研究性教學的順利推進提供物質資源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是制度保障,高校要根據教育部門有關規定,制定各項制度和政策及研究性教學的工作規范、要求和評價標準等。總之,在高等醫學教學創新方面,要強調探討研究性教學,只有通過反復認真實踐、促進教育觀念與教育思想、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的創新,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醫學人才。

作者:董曉紅 朱勁松 王海波

第7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主要欄目:

論著、專題訪談、老中醫經驗、健康護理、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工作研究、繼續教育、中醫護理、調查分析、醫院管理、病例報告、醫學影像、藥物與臨床、護理研究、??谱o理、心理護理、臨床醫學、醫學教學、臨床護理、學術探討、社區護理、個案護理、經驗體會、經驗交流、護理管理、醫衛管理、綜述等欄目。

投稿須知:

1、文題:應簡明確切反映本文的特定內容,一般不用副標題,盡可能不使用代號。文題以20個漢字以內為宜,力求簡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題。

2、摘要:采用結構式文摘,即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部分。摘要部分一般不超200字。

3、關鍵詞:摘要下標引3-5個關鍵詞,請參考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的醫學主題詞《MesH》,若無該詞可使用自由詞。

4、圖表:凡文字能說明的內容盡量不用表和圖,正文、表、圖三者中的數據不應重復,統計表應另紙繪出附在稿件中,以便審閱。表有表題,圖有圖題及各自的編號,采用三線表或王字表,表中數據務必核實,縱橫之和一致,小數點后最少保留一位。統計學處理結果用p

5、計量單位:按我國法定計量單位為準。標點符號、數字用法等均按國家標準執行。計量單位的書寫必須規范,不應使用已廢止的單位。

6、標題符號:正文中標準層次的編號按GB/1.1-1993和GB7713-87的規定,采用阿拉伯數字分別編號,一般不超過4級。第一級標題1;第二級標題1.1;第三級標題1.1.1;第四級標題1.1.1.1。全部左頂格寫,正文內序號用①、②等。

7、討論:重點闡述本文新的發現及得出的結果與觀點,在結果中不要重復已敘述的內容。

8、參考文獻:只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的主要文獻,外文限五年內,中文限近三年內,按文中首次出現的次序編號,在右上角用方括號注明,內部刊物或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均不列入。

9、論文刊載后,贈送該期雜志一冊。

通訊地址:北京市北京大學871―009信箱 《中國保健營養》編輯部 郵政編碼:100871

聯系電話:010―60700772

第8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教學團隊;教學;科學研究;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018-03

教學團隊是高等學校開展教學工作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它可以增進學校各方面的協作和整體能力,有效地提高組織效率。多年來,三峽大學醫學院形態學部以相應的省級品牌專業、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和省級精品課程為依托,通過教學與科研的協調發展,于2008年成功地申報了湖北省“醫學形態學教學團隊”?,F將構建教學團隊的意義及構建省級教學團隊過程中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的關系,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構建教學團隊的意義

2007年7月教育部與財政部聯合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該意見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就是“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意見中指出“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重點遴選和建設一批教學質量高、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建立有效的團隊合作的機制,推動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揚傳、幫、帶的作用,加強青年教師培養。鼓勵和支持校內及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高水平專業人才承擔教學任務和開設講座,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每年評選100名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大力表彰在教學和人才培養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教學團隊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強調,其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從各高校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經驗來看,優秀的教學創新團隊的確起到了促進教學、培養人才和團結協作的作用,對于提升教學質量、加強教學協作、促進知識系統和學科之間的有機連接起到重要的作用。對于教學團隊,目前并未形成統一的定義。劉寶存在《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一文中認為“教學團隊是以教書育人為共同的遠景目標,為完成某個教學目標而明確分工協作、相互承擔責任的少數知識技能互補的個體所組成的團隊”。教學方面的標志性成果是構建省級教學團隊的基礎。在申報省級教學團隊之前,相應的省級品牌專業、省實驗示范中心、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三峽大學醫學院形態學部申報的“醫學形態學教學團隊”是以在建的湖北省省級品牌專業(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湖北省基礎醫學實驗示范中心和人體解剖學省級精品課程為依托,以形態學部為建設單位,以醫學專業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影像解剖學等課程為平臺,以現有的標志性成果為基礎,對相應的課程進行整合而組建的一支教學團隊。該省級教學團隊的建設和成功申報為我們的學科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教學過程的管理是培養團隊成員的重要環節

該團隊高度重視教學工作,特別是教學過程的管理。堅持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始終把握學科方向,追蹤學科(專業)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質量求發展,視教學質量為教學的生命線。一是注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開設創新性實驗。對實驗內容進行優化整合,對實驗結構體系進行改革調整,以適應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在教學中將組織學與病理學實驗內容進行整合,開設了組織病理學實驗課程。二是建立形態學開放實驗室。將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模型以及病理學標本等集中存放,為本科生課外學習創造條件。形態學開放實驗室不僅有大量的解剖、組胚、病理標本,還提供了足夠的顯微鏡、組織病理切片等用于學生課后復習觀察,同時儲存大量的醫學形態學電腦圖片方便學生查閱,滿足本科教學實驗需求。三是積極開展雙語及全英語教學。有三門課程均在大學率先對本科生開展雙語教學,在留學生的教學中率先脫離外教,教學效果受到中外學生好評。四是成立學生科研興趣小組,吸納本科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近幾年有10多名學生在湖北省優秀大學生論文評比中獲獎。多年來,該團隊建立了完善的教學質量反饋系統。通過學生評教,督導聽課,同行聽課,院領導及教學管理人員聽課等措施綜合評價教學效果,教學反饋綜合評估均在優良以上。2007、2008年,團隊帶頭人付承英教授、團隊成員瞿佐發教授和吳江鋒副教授分別被三峽大學評為“免評教師”。

三、教學改革與實踐是團隊教學創新的必然需求

高校教學團隊的建設必須同實驗教學基地、精品課程建設、教學改革項目、教材建設相聯系。這些教學實踐活動為團隊建設提供了自我建設、自我發展的機會,更為建設成果提供了檢驗的平臺。在教學改革方面,學校要為團隊的平臺實踐提供政策傾斜,經費保障,保證團隊的教學改革研究工作順利開展。該教學團隊采取三項切實可行的創新性改革措施,取得了六大特色成果。

1.三項措施。一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團隊成員的創新能力,有計劃分期分批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外出學習,鼓勵中青年教師參與各個科研團隊,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每年要求副教授以上的教師申報教學和科學研究課題。二是積極進行教學研究,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這是該團隊的最大特點。團隊成員一直活躍在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實踐中,并且取得了豐碩成果。團隊要求教師要將教學中獲得的經驗,課程融合中的體會,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及時總結并公開發表,鼓勵大家積極申報省級以上的教學研究項目。該團隊每年都有在研的省級教學改革項目。三是加強實驗及科研基地的建設。團隊積極配合醫學院成功申報了省基礎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參與基礎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驗收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整合學科資源,促進學科建設更好的服務于本科教學。

2.六大特色。一是團隊設置特色。該教學團隊由人體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理學、影像解剖學等形態學相關課程的優秀師資組建而成,在這些課程的教學中發揮了良好的帶動示范作用。醫學院于1995年成立了形態學部,便于團隊集中領導、統籌規劃、方便管理,使這個團隊既有組織保障,又有專業學科支撐,為教學與科學研究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二是課程融合的創新性改革特色。該團隊所承擔的形態學課程涉及幾個專業,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相似。在課程建設上,注重基礎與臨床的相互滲透、融合。一方面使基礎課程的教師通過與臨床的聯系,讓學生早期接觸臨床,拓展了視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另一方面使臨床外科、影像、病理科老師回歸基礎,為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將解剖學與影像學融合,病理學與醫學影像學融合,使解剖學、病理學與醫學影像學知識相互滲透,使學生在影像診斷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最后,在知識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了新的課程,并公開出版了相應的配套教材。三是雙語教學特色。隨著高等教育的現代化、國際化進程的推進,雙語教學近幾年在全國各高校普遍展開。在付承英教授的帶動下,教學團隊積極開展組織學與胚胎學、人體解剖學和病理學等課程的雙語教學,并參與編寫雙語教材、實驗指導等。雙語教學的開展亦為我校招收外國留學生進行全英語授課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目前這三個學科均能獨立承擔留學生的全英文專業課教學。經過多年的雙語教學和留學生全英語教學實踐,目前,付承英教授負責的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正在為申報國家級雙語課程做準備。四是實驗和實踐教學特色。該團隊積極探索實驗實踐環節的教學改革,大力整合實驗內容和實驗資源。在組織學與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將各組織器官按正常與異常,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編排,使學生在學習組織學時,知道為什么要學,學習病理學時又能及時方便的翻閱組織學內容;在病理課中,增加了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突出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些實驗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注重對實驗資源進行整合,成立了形態學實驗室,由形態學部的一位副主任直接領導管理,這樣充分利用了資源,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五是資源建設特色。該團隊以省基礎醫學實驗示范中心為依托,以形態學實驗室為資源平臺進行建設。在三峽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形態學實驗室教學和科研設備,實驗室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7年累計投入1050多萬元的設備。配置了全套的光鏡和電子顯微鏡制片以及圖像分析系統?,F有實驗室面積1200多m2。其中系統解剖學實驗室4個,約320m2,局部解剖學實驗室2個,約180m2。顯微鏡實驗室8個,320m2,雙目顯微鏡160臺。同時還配備有尸體存放室、尸體灌注室、標本制作室、外檢室、尸檢室等,另外還有組織病理切片室、染色室、細胞培養室、電子顯微鏡、流式細胞儀等高級精密儀器和設備,200m2影像PACS實驗室使學生能共享醫院所有圖像資料,為保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提供了強力支撐,也為教師從事教學和科研提供了硬件條件。2009年,三峽大學投資100萬,建立了兩套數字顯微網絡互動教學系統(網絡版),投入到病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實驗教學中。六是網絡教學特色。該團隊所有課程都開發了多媒體教學課件。通過網絡平臺系統連接互聯網上,教學資源全部上網,全面開放,為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條件。

四、教學研究和自然科學研究相互促進

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具有明確的發展方向,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根本,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形成了一支教學效果好、協作精神強、梯隊結構合理以及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成效突出的教學團隊。

1.教學研究。教學研究是省級教學團隊成功申報的基礎。自組建以來相繼承擔省級教學改革項目10項,發表教學研究與改革論文18篇,獲得湖北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公開出版教材21部,獲獎教材2部。團隊成員作為主要負責人主持和參與了在建的省級品牌專業(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省級基礎醫學實驗示范中心、省級人體解剖學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

2.自然科學研究。自然科學的研究在省級教學團隊成功申報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近年來,團隊成員獲得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項廳局級項目,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核心期刊以上的文章55篇,其中有6篇被SCI收錄。自然科學的研究為我們的學科建設、人才梯隊建設、研究生的培養和本科生的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3.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對教學的指導作用。團隊成員將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及時應用于教學中,早在上世紀90年代電腦還未普及時,就著力于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研究開發了組織學CAI軟件,并獲2001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成果三等獎;“運用教學評估,提高教學質量”和“以問題為引導,以病理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法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分獲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團隊成員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其中“醫科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法和途徑的研究與實踐”獲2001年湖北省高校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教學改革成果應用推廣也是十分必要的。黃利鳴教授等的研究成果“運用教學評估,提高教學質量”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到目前為止,我校仍沿用該成果對教師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進行評定。很多高校也采用相似的辦法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以提高教學質量。1997年以來,病理學教學一直在推廣應用“以問題為引導,以病例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法在病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這一研究成果,將學導式教學法貫穿于病理教學的各個環節,同時該成果在我校也應用于其他專業的教學,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付承英教授的“組織胚胎學CAI課件”在全國基礎醫學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和展示,得到了與會專家的好評,參會的70多所高校中,有7所院校購買了該教學軟件。2008年11月,由教育部主辦,三峽大學協辦的“教育部醫學免疫學雙語骨干教師研討班”在我校舉行,付承英教授的雙語示范教學獲得廣泛好評。團隊成員主編和參編的10部教材先后應用于教學,得到學生及同行的好評。

參考文獻:

[1]劉寶存.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促進本科教學質量提高[J].中國高等教育,2007,(5).

[2]趙宇.論高校教學質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學團隊建設[DB/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9-08-31].

[3]孫麗娜,賀立軍.高?;鶎咏虒W組織改革與教學團隊建設[J].河北學刊,2007,(05).

基金項目:三峽大學2012年教學團隊(三峽大教(2012)30號)。

第9篇:醫學影像專業論文范文

特色專業是辦學思想、科學研究、培養模式等方面具有較高聲譽、個性風貌的專業,是教育目標、師資隊伍、課程體系、教學條件和培養質量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辦學水平,已產生較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影響,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人精我新”的個性化專業。2007年至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先后分批在全國本科高校立項建設了3376個特色專業建設點(涉及特色專業310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東北大學(自籌)、湖北科技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10所高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其中的特色專業建設點之一[1]。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我國現有127余所高校從事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迫瞬排囵B工作,其中96余所為綜合性或單科性理工類院校,31所單科性醫科院校。所有院校專業課程體系結構中都開設了人文社科課程、醫學類基礎課程、理工類基礎課程、工程類核心課程及其與其相關選修課程,不同院校在學分、學時與實施上有著不同程度的側重。一般來說,多數綜合性或理工類高校偏向于電子類、計算機類等理工方向,多數醫科類高校側重于生物材料與生物力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儀器等領域。本研究以南方醫科大學與湖北科技學院為例,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比較分析。

(二)研究資料的來源

湖北科技學院的研究資料主要來源于原咸寧學院教務處編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2010年版)和學院主頁及其它查詢調研;南方醫科大學資料來源于該校提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電子版及其該校專業建設點主頁。

(三)主要研究方法

基本研究方法參照作者前期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研究的思路[2],收集研究文獻材料采用系統研究法、比較法、統計法對院校學科專業、課程設置多維要素質點,進行多方面的比較分析,找出特點和存在的問題,以提出課程體系改革與優化措施和建議。

二、南方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背景簡況

南方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有醫學影像工程、醫學信息工程、醫學儀器檢測、醫學物理、電子信息工程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辦學方向,還有“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2007年獲教育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并建設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研究生示范課程多門,出版國家級教材多部,多次獲得廣東省教學成果獎。

(二)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群

主干學科是生物醫學工程;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大學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C語言與程序設計、人體解剖學、生理學、信號與系統、醫學傳感器、醫用X線機原理、CT成像原理與技術、MR原理與技術、醫療器械質量體系與法規、醫學電子儀器原理等。

(三)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課程體系中的主要課程決定畢業生未來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在醫療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醫療儀器檢測機構、醫療儀器企業的研發機構、三甲醫院的設備中心、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從事儀器檢測、生產研發和質量控制等工作,也可以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結構分為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四段式課程構架模式。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為14分/2644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學時比例為2183:461/1:0.21。必修課與專選課學分比例是104:45/1:0.43,學時比例是1820:824/1:0.45。

(五)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南醫大集中實踐訓練折合成32周,1280學時,其中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模電課程設計1周,40學時;醫療儀器綜合課程設計2周,80學時。畢業實習4學分,160學時;生產實習4周,160學時;畢業設計(論文)14周,560學時;軍訓與勞動2周,80學時;創新課程4學分,160學時。

三、湖北科技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背景簡況

湖北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湖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及其相關專業方向有醫學儀器、醫學影像工程、醫學物理、醫學信息工程、聽力學、眼視光學、醫學信息工程(注:醫學信息工程、眼視光學、聽力學方向沒有正式納入人才培養計劃實施)等6個培養方向。2007年被評為省級品牌專業,2009年獲教育部財政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近年來出版醫用傳感器、醫療器械營銷實務等10余部國家級規劃教材,多次獲得湖北省部級、教育廳教學成果獎。

(二)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群

主干學科生物醫學工程的主要課程包括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數字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基礎醫學概論、醫用傳感器、醫用檢驗儀器、醫學影像儀器、微機在醫學儀器中的應用等。

(三)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

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二級以上醫院、其他醫療衛生保健機構、醫療器械公司從事醫療儀器、設備使用維護與維修,儀器設備管理,醫療器械營銷策劃與推廣,也可以攻讀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

(四)生物醫學院工程專業的課程結構

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課(通識必修課、通識選修課)、學科基礎必修課、專業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三段式五層次課程構架模式。課程中總學分/總學時為158學分/2810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實踐學時比例為2200:475/1:0.22;必修課與專選課學分比例是117:42,學時比例是2180:630/1:0.34。見表2。

(五)集中實踐訓練環節

湖科院集中實踐訓練共47周,其中專業實習26周,畢業設計(論文)10周,就業實踐8周,軍訓3周;而勞動教育,醫學儀器等課程、模電、數電課程設計教研室分散實施,沒有載入訓練周,這也是與南醫大的不同之處。

四、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分析

(一)專業課程體系架構的比較分析

南醫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本科課程結構由政治理論與人文素質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四段式課程構成。公共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其他每段課程均開設必修課、選修課,段內必修課與選修課交織在一起。而湖科院本科專業課程結構是由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三段式、五層次課程結構組成。學科基礎課程只開設必修課,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均設有必修課、選修課兩層次。南醫大沒有開設醫用化學、電子工藝實習,是為數不多的院校,未開設醫用化學課程顯示遠離生物與高分子材料類。將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學列入公共基礎課程,可能是因為該校屬于單科性醫科院校,將其列入所有專業的公共課之故。南醫大公共基礎課程沒有選修課,湖科院是學科基礎課程未開設選修課。這意味著在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段建立大一統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課程教育平臺,有利于實現大基礎、寬口徑、后分流的人才培養模式選擇與創新,適合于發展專業培養方向,南醫大更能體現出平臺寬口徑。

(二)課程體系學分、學時分配的比較分析

1.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比較分析。兩院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總學分/總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見表1、表2,通過比較可以看出,湖科院學分、學時、理論課與實驗學時比例分別高出南醫大分/166學時,比例高出1:1:0.07,但差異相差無幾。兩校分別與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學時比較,總學時1831學時,實驗課學時為243,占總學時13.3%[3]。兩校均高于上海交大,這數據顯示出211工程大學人才培養既重理論教學,又重實踐研發、自主學習之緣故。2.必修課與專選課學時比較分析。選修課是課程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必修課的優化和適時、適宜性補充和調節,彌補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內容的不足,調和、銜接課程內容的順序性,適應市場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南醫大必修課與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分別是1:0.43、1:0.45,而湖科院是1:0.34、1:0.34。數據顯示,南醫大選修課學分、學時比例高于湖科院而偏高的現象,且選修課偏重于學科基礎課程和專業課,容易造成學科、課程與教材建設方向性不明,建設穩定性差。由此建議,開設選修課學時數應以不超過必修課的10%為宜,有些課程還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4]。3.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比較分析。學科基礎課程學分、學時分配數據從表1、表2看出,學科基礎課開設門數、學分、學時及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與全程教學課程總學分、學時基本平行,基本上分析內容要素都是湖科院高于南醫大,只有一項有意義的數據是理論與實踐學時的比例差異性大,湖科院高出南醫大的1:0.13,顯示出湖科院在學科基礎課程教學中重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這種差異性說明,從總體上看湖科院更重視實踐教學,反映出其是綜合性院校,涵蓋醫學、理學、工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組建17個教學院部,給實踐教學創建了良好條件和寬厚的共享資源。4.醫學課程學時比較分析,課程體系中醫學課程開設情況與比較。南醫大開設醫學課程4門,總學時是212學時,分別是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和臨床醫學概論。湖科院開設醫學課程也是4門,總學時是297學時,分別是基礎醫學概論(解剖、生理、生化)和臨床醫學概論。從學時比較看,湖科院醫學課程學時高出南醫大85學時,高出率約占9%。值得討論的問題是南醫大是單科院校,醫學基礎條件好,該偏醫的卻偏工;而湖科院是綜合院校,有較強的理工教學條件卻偏醫。兩校與趙娜等人報道的“醫學院校開設的醫學基礎課程比例高于理工院校的論點不相符合[5]。從鄧軍民等人報道資料看[6],首都醫科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開設的醫學課程有6門共472學時,遠高于同類的南醫大260學時,也高于綜合類的湖科院175學時。

(三)專業課程與就業方向比較分析

從課程與就業的關系看,從整體上講,主要課程設置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在很大程度就決定、支撐著就業方向、就業崗位。兩院校對就業方向總體的表述是在醫療儀器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醫療儀器檢測與研發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生物醫學工程及相關學科的科研單位、醫療器械公司等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而南醫大就業方向偏重儀器設備的檢測、質控與研發,而湖科院則偏重于儀器、設備的使用與維護,醫療器械公司從事儀器設備營銷策劃。

(四)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比較分析

實踐教學環節是集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主要措施。南醫大集中實踐訓練32周,與湖科院集中實踐訓練47周相比,從總體上少15周,由于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各校各異,比較的實際意義不大。但要說明的要素是,湖科院的醫學儀器類、模電、數電等課程設計在操作層面上由教研室分散安排,生產實習實際上是名義,也未開設創新課程。而兩校的共性不足是實踐教學環節都沒有開設工程實踐(金工實習)訓練課;南醫大未開設電子工藝實習課,開設電子工藝實習的湖科院也沒有做好集中訓練。實質上兩校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均不符合高校工科類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和標準。

五、創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體系目標的建議

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比較分析,參照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引導建立國家專業本科教育標準,特色專業建設質量工程評估,配合專業認證制度與任務為載體的課程體系,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堅持辦學理念創新,探究專業培養前沿,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理念創新與目標要求可參照東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擬綜合利用中外優秀的辦學資源,發揮國內外企業、集團公司的科研、教學和市場優勢,實現“產、學、研”合作與合作教育,培養適應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前沿的科技領域發展需要,精通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創新意識、創造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此外,高校可利用專業教育教學資源條件探索與完善“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文科學士培養計劃”。

(二)深化課程體系改革,優化課程構架

第一,課程體系改革宜突破傳統三段式課程結構,建議建立新三段式九層次課程結構,每段課程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以西安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體系為例,通識教育課程分為思想政治教育、國防教育、大學英語、計算機等公共基礎通識教育課程;學科教育課程分為基礎科學教育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課程;集中實踐教學分為畢業設計、課程設計、工程實踐、課外實踐(社會實踐、科技與競技活動)[7];第二,未來的任務是積極探索面向市場營銷方向的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文科學士培養方案,其專業課開設醫療器械管理、經濟、營銷類課程,學時不少于總學分、總學時的35%—40%;三是學習清華大學,結合本校特點探索夏季小學期制,滿足學生個性化課程選修,拓展實踐的時間、空間,采用多元教學及實踐活動設計。

(三)優化課程體系,規范課程主導原則

課程體系設置可參照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計算機與網絡技術、電子電路設計、傳感器與及儀器設計、信息與圖像處理、生命科學類等五大模塊[8]。要求在課程體系結構、內容之間應該設置合理比例,淡化學科自身的重要性,打破學科界限,避免體系出現較大的偏頗局面,也應避免面向市場、就業崗位的選修課而沖淡學科基礎或主干課程,對開設的選修課一定要突出個性化。鼓勵將學科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快速引入主要課程內容中,拓寬學生的知識新視野。

(四)謀劃課程體系策略,適應控制學時比例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高清中文|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日韩无套内射视频6| 亚洲高清毛片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的黄网| 欧美猛少妇色xxxxx猛叫|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8888米奇| 国产精品系列亚洲第一|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 91精品91久久久久久无码啪| 免费观看的av毛片的网站 | 国产三级三级三级看三级日本|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99re精彩视频|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99精品成人片免费毛片无码| 农村国产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女| 人人添人人澡人人澡人人人人| 欧美区在线观看| 日本簧片在线观看| 少妇人妻偷人激情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 国产明星视频愉拍在线| 小泽玛利亚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 国语对白做受xxxxx在线中国| 久久国产香蕉| 久久国产精品日本波多野结衣|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导航| 一本大道久久精品一本大道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特色大片观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