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醫院感染科門診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院感染科門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院感染科門診

第1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關鍵詞] 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危險因素;預防

口腔科門診患者流動頻繁,病情各異,各種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均在一般患者中間就醫,口腔診療是創傷性,口腔科醫務人員的手、器械可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血液、病菌等,極易導致醫患之間、患者與患者之間的醫源叉感染。因此,了解口腔科門診引起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做好口腔門診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引起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

1.1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不足 口腔科醫護人員如工作時著裝不規范,未嚴格進行手的消毒,或治療操作中戴著無菌手套拿取非無菌物品后,未重新更換手套繼續操作等,均可導致醫院感染的發生。

1.2空氣污染 牙科治療中高速手機、氣、水槍、超聲波潔牙機都會產生飛沫,攜帶著病源體形成氣溶膠,造成空氣污染。

1.3醫療器械消毒滅菌不徹底 口腔器械多為官腔器械,渦輪機、快、慢速機頭、彎機頭、直機頭等形態不規則,增加了消毒滅菌的難度,特別是口腔科診療過程中最重要的工具高速手機和低速手機,它們夾持車針和磨頭,治療中要進入患者口腔,接觸黏膜和組織。實驗證實,手機在口腔中停止轉動的一瞬間,機頭部位呈現負壓,使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組織碎片等回吸到手機內部,而使用消毒劑對手機進行消毒時,只能消毒手機表面,而對手機內部回吸物毫無影響,當再次使用手機時,回吸物質就可隨轉動中噴出的水霧進入其他患者的口中,而造成交叉感染。

2.感染途徑

2.1吸入感染 在口腔疾病的診療操作過程中,可產生大量的直徑大小不等的微粒(氣溶膠),而這些微粒很容易被直接吸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包括患者和醫護人員)。

2.2接觸感染 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液、細菌等通過未徹底滅菌的醫療器械,傳給另一患者而致感染發生。此外,污染的醫療器械不慎刺破醫護人員的手,亦可導致醫護人員感染。

3.防范措施

3.1加強醫德教育,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做到管理制度化

對醫護人員進行醫德教育和預防口腔科院內感染的宣傳教育,重點培訓監控人員及科室消毒員,舉辦專題講座和學習班,觀看口腔科感染管理錄像帶,通過多渠道、多層次、集中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宣傳口腔科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科職工牢固地樹立起“質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思想,促進了科室全員自覺參與到感染管理工作中來。

各項規章制度是實行科學管理的基礎,我科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要求,根據口腔科醫院感染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規范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自覺遵守消毒隔離等各項規章制度,扎扎實實搞好落實,才能有效預防醫院感染,確保患者治療安全。

3.2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區域劃分:口腔科診療區域和診療器械清洗、消毒區域合理分開,有明確界限及標記,布局能夠滿足診療工作和診療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

在每個病人診療結束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對治療臺特別是扶手和小水池進行擦拭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或專用清洗劑擦洗綜合治療臺及相關物品表面;

因為高速渦輪機等診療器械產生大量氣溶膠,空氣中各種病菌飛沫傳播密度高,每日定時進行開窗通氣30分鐘.每日下班前對房間進行紫外線消毒1小時;

醫院感染管理科室專業人員對口腔科室消毒隔離質量進行監測,定期對空氣、無菌物品、、工作人員手、物表、消毒劑、滅菌劑進行生物監測,使其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

3.3嚴格無菌操作規程

為了保護醫患雙方,防止交叉感染,要求醫師治療時嚴格戴口罩和帽子,必要時穿防護衣服戴防護鏡,做到安全診療。手套為保護患者不受手上攜帶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帶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發生。如化學液體、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導致手套老化或滲漏。另現有的手套仍存在質量差異,約有2.9%的手套存在針尖狀微孔。據統計20分鐘內一個微孔可通過19000個細菌。因此手套應與洗手相輔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脫手套后嚴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療時間較長,手套最好每小時更換一次。醫護人員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操,治療前后嚴格洗手,口腔醫師和牙科護士在牙科治療過程中,與患者接觸時間長、距離近、污染媒介多,如果術前術后沒仔細清洗消毒手、不戴手套,則可使牙科治療器械和患者受到細菌污染,使醫務人員造成職業暴露。

3.4嚴格口腔器械消毒滅菌管理

高壓蒸汽滅菌是WHO及我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中推薦的首選方法,應用最普遍,效果最可靠。

手機清洗:手機選擇耐高溫而又耐濕的器械,且配備足夠的周轉基數。手工清洗不能將手機內部及回吸物清除,因此,使用后手機空轉30s后,再清洗手機上的污垢,并使用超聲清洗消毒機在清洗過程中加入清洗劑、消毒劑或酶等,從而達到徹底清洗手機內部的目的;清洗消毒后的手機采取全自動注油,紙塑封包,然后再高壓蒸汽滅菌,真正做到“一人一機一高壓蒸汽滅菌。

使用過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要按:消毒―清洗―滅菌的程序處理。各類車針、擴大針、撥髓針、牙周刮治器、撥牙鉗、牙挺、潔牙器、牙齦分離器、牙鑿、骨鑿、持針器、刀柄、剔挖器、取模托盤、銀汞充填器、金屬調刀、三用槍等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浸泡30min,再清洗擦干后分類,獨立包裝,采用高壓蒸汽滅菌。

3.6加強一次性物品管理

口腔科檢查器械一律使用一次性物品,并切實做到一次性物品一次使用。

對一次性物品進行嚴格管理,生產廠家商家必須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生產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并要求提供購進物品相關批號的質量檢驗報告。

3.7印模材料的消毒管理

先用清水洗干凈,輕甩,在500mg/L含氯的消毒液中浸泡10min后灌模。

3.8消毒室配備快速高溫高壓滅菌器,對應急使用的器械進行滅菌。

結論:通過以上危險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實施,我院自2003年6月開診以來到目前為止,口腔科醫務人員和患者無一例醫源叉感染發生,達到醫療安全的目的,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盧愛工,李莉莉,劉東玲,等.口腔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防護的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6(2):190-192.

第2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規范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滅菌:①規范清洗、消毒滅菌流程:口腔科器械回收到消毒供應中心處理,消除了因口腔科自身清洗、消毒、滅菌條件不完善造成的隱患。逐步形成了規范的清洗、消毒、包裝、滅菌工作流程。例如手機清洗滅菌流程:分離手機鉆頭自來水清洗復合酶浸泡(5分鐘)自來水清洗去離子水清洗干燥上油包裝壓力蒸汽滅菌貯存。對清洗后器械用帶光源放大鏡進行清潔度檢查,不合格者重新清洗,直至符合要求。對牙科手機、拔牙鉗等耐濕熱的口腔診療器械采用單包裝,能壓力蒸汽滅菌的不用消毒劑浸泡消毒滅菌。②加強醫院感染管理監測:感染管理科每個月到消毒供應中心隨機抽查3個待滅菌包內物品的清洗質量,定期對壓力滅菌器、消毒滅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劑進行監測,對不合格項目協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建議直至結果達標。

加強診療環境的清潔消毒:診室每天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堅持每天用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對口腔綜合治療椅和地面清潔、消毒2次,對易污染的環境表面及時進行清潔、消毒處理。牙椅的開關、頭托、手柄等處用防護罩覆蓋,并定期拆下清洗消毒。每周對環境進行1次徹底的清潔消毒。

加強水路消毒:定期對綜合治療椅的水路管理系統進行清潔,每天在接診患者前對綜合治療椅的水路管道系統用消毒液反復沖洗3分鐘以上,從而使附著在水管內的生物膜得以清除。定期對口腔科治療用水進行微生物監測,及時更換凈水裝置。每次使用高速手機前后及時踩腳閘沖洗管腔30秒,減少回吸污染。

督促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利用其不規范洗手的采樣結果,教育督促口腔科醫生給每位患者操作前、后嚴格按張貼圖示洗手,更換手套。進行拔牙等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無菌物品及藥品由專人規范管理,確保在有效期內使用。

第3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湖北省十堰市張灣區花果醫院婦產科,湖北十堰 442000

[摘要] 目的 探討加強護理管理對降低婦科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的意義。方法 該院自2012年起開始執行嚴格的護理管理工作,如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加大培訓力度、規范物品存放、嚴格執行消毒殺菌處理等,對比2010—2013年該院婦科門診部的環境檢測結果及實際確定感染人數。結果 加強護理管理后有效減少了實際確定感染患者的數量,使感染情況得以有效控制。結論 加強門診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的控制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

關鍵詞 ] 護理管理;完善;婦科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意義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5)01(b)-0094-02

醫院感染由于可能會引起各種不必要的疾病,加多診金,增加經濟負擔,一直受到很多關注。醫院感染是醫療質量管理的工作重點之一,加強護理管理是減少醫院感染率的有效手段之一[1]。其中門診部作為對外第一窗口,也是醫院中患者流動量最大的一個的部門,特別是婦科門診,大量各種病毒感染者的大量流動,如果對各種醫療垃圾不能有效處理、或是沒有進行徹底的無菌操作,可能會引起大規模的感染事件,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因此,必須完善對婦科門診的護理管理工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該院自2012年起開始實行嚴格的護理管理,回顧總結2010—2013年該院婦科門診的環境檢測結果、確定的感染患者數量,并對比完善護理管理之前的環境檢測結果、確定的感染患者數量。

1.2方法

執行嚴格的護理管理制度是降低醫院感染率的前提條件。該院自2012年起開始按照相關規定構建符合婦科門診特點的護理管理體系,并成立相關的檢查小組負責感染質量控制的監督,此外還成立了相應的考核制度,至今仍在不斷完善。具體方法如下。

1.2.1加大培訓力度為了從根本上減少感染的概率,我院加強了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包括護理專業技巧、相關教育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責任心,使護理人員能夠規范護理操作,從而減少感染的發生率,具體做法是:①定期開展預防感染相關的基礎理論培訓,并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業務績效掛鉤,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自覺性。②針對婦科門診的特點對護理人員進行預防感染操作技術培訓,包括隔離、消毒、滅菌等操作,以提高護理人員日常操作的規范性。

1.2.2加強各類醫療用具及藥品管理嚴格按照醫療用具、藥品的相關規定對其進行管理。如:進行消毒殺菌處理的物品按照日期進行存放;使用過的如聽診器、體溫表等醫療用具,進行消毒干燥后再進行保存;對門診部流通空氣、敷料等進行定期細菌檢測;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醫療垃圾進行處理,并送往指定地點進行回收處理;所有一次性物品使用前應檢測包裝是否完好,避免污染的可能性。

1.2.3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消毒殺菌處理過程中應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如:護理人員在進行護理操作時必須穿戴醫用手套、口罩等保護用品,并洗手消毒;定期對門診部操作臺、婦檢床等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對臀墊等消耗物進行妥善回收焚燒處理[2];酒精等常用醫療藥品要妥善保管,并對容器進行定期消毒;對標明無菌藥品或溶液等要在規定時間內使用,一旦超過時間不得再使用。

1.2.4加強環境檢測工作定期對門診部的環境進行檢測,有利于控制空氣中的傳染性病菌并及時查明感染源頭并處理,從而能夠有效預防醫院感染。因此,監管部門要對醫院門診部空氣、敷料等進行定期抽查,以便掌握門診部的環境情況,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改進。

1.2.5增強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由于很多病菌都具有入侵性,加上一些如刺傷、割傷等微小意外事故,每日接觸各類感染源的護理人員很可能會受到感染,所以要增強護理人員自身的感染防范意識。控制門診部感染也是對護理人員自身的一種保護。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2010—2013年的環境檢測結果等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

2 結果

對比2010—2011年間與2012—2013年間該院的環境檢測結果及實際確定感染人數,見表1,可見2010—2011年該院實際感染人數與2012—2013年的實際感染人數有了明顯的下降,而環境檢測平均合格率有明顯的增長,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各界對醫院感染問題越來越重視,必須提高對醫院的感染控制質量。而門診部作為醫院對外的第一窗口,具有病人多,流量大等特點,尤其是婦科門診,經常要接觸各種病毒攜帶者,若不能進行有效處理,極易發生交叉感染,造成嚴重后果,影響到患者的生態健康,也極大的損害醫院的整體形象。而不斷完善護理管理制度、加強護理管理是控制醫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加強護理管理,充分發揮護理工作對預防感染的作用,除了要加強醫院領導對感染預防的重視,不斷完善護理管理制度以外,還要發揮護理工作在預防感染中的帶頭作用,要有護士長以身作則,并對相關護理操作進行必要的監督和管理,利用考核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自覺性。在加強培訓方面,不但要包括護理專業技巧、相關教育等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職業素養以及責任心,規范護理人員的操作技巧,減少感染的發生外,還要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的預防感染教育,在門診部宣傳預防感染的重要性,增強全民感染預防的認識[3]。此外,還要加強各類醫療物品的規范化管理、嚴格進行消毒殺菌工作,減科門診部的感染源。最后,要加強環境檢測工作以及護理人員的感染防范意識。相關部門應該定期對護理人員的手、空氣、物體表面等進行抽檢,以掌握婦科門診部的環境情況,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4-5]。

根據該研究結果可知,加強門診護理管理在醫院感染的控制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

參考文獻]

[1]潘楚云,鐘時汝,朱維,等.婦科病房無縫隙護理的管理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36):34-36.

[2]鄭敏.加強護理管理在預防與控制老年病房醫院感染中的作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3(6):12-13.

[3]王莉.護理安全管理在婦科疾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臨床價值觀察[J].當代醫學,2013(3):79-82.

[4]龔冬芳.無縫隙護理婦科手術患者的影響[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2(5):7-9.

第4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關鍵詞] 手足口病;院內感染;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1(a)-114-02

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本病毒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廣,傳播快,流行強度大,在短期內可造成大流行[1]。自2009年4月初以來,手足口病在我鎮流行。我院高度重視,開設手足口病專科門診,做好院內感染的防控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2009年4~7月,到我院就診的門診患兒共 1 662 人,其中,男 966 人,女 696人,平均年齡 3.2 歲。我院開設手足口病預檢分診處和手足口病專科門診,對患者進行集中診治。診治過程中嚴格做好消毒隔離措施,防止院內感染。

2結果

1 662例患兒康復良好,未出現院內感染。

3討論

3.1流行病學

3.1.1傳染源:患者是主要傳染源,病后1 周內傳染性最強,皰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潰時病毒溢出;病后數周,仍可從糞便中排出病毒。

3.1.2傳播途徑,消化道:糞-口傳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口鼻分泌物中帶有高濃度病毒,通過空氣或接觸途徑傳播;密切接觸: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醫院感染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3.1.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顯性∶隱性=1∶100;患者多為學齡前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

3.2腸道病毒的理化特性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以柯薩奇A群16,EV71型多見)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腸道病毒的理化特性有:56℃以上高溫會失去活性;乙醚不能滅活;耐酸:在pH 3.5仍然穩定;75%酒精、5%來蘇對腸道病毒沒有作用;對去氯膽酸鹽等不敏感;對紫外線及干燥敏感;甲醛、含氯消毒劑、酚類化學消毒劑可抑制其活性;腸病毒可對抗一般的清潔劑;有效氯為1 000~3 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可殺滅腸病毒,常用作物品及環境消毒。

3.3院內感染防控措施

3.3.1設立手足口病預檢分診、專辟分診臺接診,對疑似手足口病患兒,直接引導到專門診療室,減少在候診廳的停留和與其他患兒交叉感染的機會。

3.3.2設立手足口病專科門診,專科門診布局合理,遠離普通門診,有專門通道,設有診室、化驗室、X光室、衛生間、治療室、輸液室、污物處置室等。

3.3.3盡量避免與其他患兒密切接觸,在醫院就診后盡快離開醫院,醫生應嚴格掌握和合理實施留觀、出觀、住院、出院的指征,盡可能減少醫院暴露的時間。

3.3.4根據患者的門診量,配備足夠的體溫計,體溫計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聽診器每天上午、下午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為手足口病患兒診治后要消毒。醫務人員診療臺、診床、鼠標、床頭柜等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劑消毒。就診和留觀場所應保障有效的通風,避免擁擠,通風效果不良時,人工方式使空氣對流。診室工作結束后使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60 min。

3.3.5候診及就診區地面用濕式清潔方式,有效氯500 mg/L消毒劑拖地,2次/d;廁所每天上午、下午分別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劑消毒;病患的糞便放置1 000 mg/L含氯消毒劑作用30 min后可以直接倒入廁所,排入污水系統;廁所每天用含有效氯為1 000 mg/L的消毒劑刷洗消毒至少2次。有糞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時,用3 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覆蓋作用60 min后清理。

3.3.6醫護人員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措施,醫護人員在為患者執行每項操作前、診療護理每個患者后,均應嚴格洗手或手消毒,防止自己的手成為傳播媒介導致交叉感染。必要時應戴口罩、穿隔離衣。

3.3.7加強對護工、衛生保潔員的培訓、指導和監督:要求護工掌握手衛生指征和方法、潔污觀念、消毒劑的正確配制、不同診療用物的清潔消毒方法、衛生工具的正確使用、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大小便的處理、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

3.3.8患兒、家長和陪護的衛生宣教經常洗手,尤其是進食前和大小便后,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每日對玩具(盡量不帶到病室)、個人衛生用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避免患兒與其他患兒密切接觸;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教育患兒不能隨地大小便。大小便時應用容器裝盛。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紙巾遮蓋口鼻,用過的紙巾應丟棄到有蓋垃圾桶內,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噴嚏后)應立即洗手。

[參考文獻]

[1]黃瀛.手足口病醫院內感染防控的護理措施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12(8):8634.

[2]翟永玲,張艷艷.小兒手足口病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4(11):339.

[3]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08,5(3):135.

[4]王春華,曾風艷.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09,6(2):84.

第5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1口腔科門診醫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

1.1口腔門診環境污染。口腔科門診患者集中場所,狹小空間聚集數量較多的人員。容易發生醫院內感染。空氣污染較重。就診患者咳嗽噴出飛沫。修牙時高速渦輪手機,潔凈牙齒潔牙機的水霧混有患者血液、唾液,修復義齒打磨的粉塵是構成空氣污染的因素。

1.2口腔治療自身特點。口腔科治療操作范圍限定在口內進行。口腔內唾液、血液是多種病原體的載體,例如HBV,HIV等,口腔門診患者中,多數口腔粘膜因病變原因及治療操作因素完整性破壞。導致高度易感性,易于受到病原體侵襲。

1.3醫護本人操作時個人防護措施不嚴格。在診療操作時,醫護人員消毒隔離意識不強,接觸患者診療器械,消毒不嚴格,手套沒有一人一次一用或應用一次性手套。醫護人員的手就成為醫院感染的媒介,這些極容易造成感染的傳播和病毒擴散。

1.4口腔醫療器械污染。口腔科器械多種多樣,種類繁多,形狀復雜可以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操作過程中潔牙手柄、高速渦輪手機、高速渦輪手機在使用過程中。手機附件包括機頭、機頭內的渦輪腔、水管道等,存在復雜的腔隙和管道。鉆完牙齒后產生回吸力,將患者的唾液、血液吸進機頭內腔中,消毒不徹底會導致口腔治療中的交叉感染。根管治療器械、拔牙鉗、牙挺、鑿子、手術刀、牙頜模型和正畸治療器械等也是傳染疾病工具。潔牙手柄,高速渦輪手機、口腔科門診應用最多,污染最重的醫療器械,內部難以消毒,治療后將水汽開關關閉,沖洗1分鐘。在使用2%戊二醛棉球將鉆頭殘垢擦掉,管口噴入牙科手機清潔劑,袋裝封口注明日期。高溫滅菌消毒。

2預防及控制口腔門診醫院感染的措施

2.1門診診室空氣消毒。切斷空氣傳播途徑是消毒,每天保持空氣流通,用濕式清潔,避免菌塵飛揚,做好診室清潔衛生,每天使用紫外線室內空氣消毒2次,每次30分鐘后開窗通風。診室的工作臺、手柄開關、痰盂地板應用有效氯含量5克/升速效凈擦拭或消毒兩次。

2.2做好隔離措施。慢性傳染病不能通過問診或口腔檢查確定,因此按照標準預防原則,假定每位患者有血源性傳播感染性疾病,在診治過程中嚴格防止交叉感染原則進行。

2.3做好口腔科醫護人員感染預防。醫護人員定期健康體檢,每3~6個月進行胸部X線檢查,肝功能檢查和經血傳播病原抗體檢測。便于及時發現感染及動態觀察健康狀況。定期檢測醫護人員手和鼻咽部帶菌檢測,避免成為感染患者的傳染源。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學指標陰性者進行疫苗接種。疑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針頭,立即注射抗乙型肝炎疫苗,提高保護率。整個口腔診療操作過程中戴手套和口罩,防止在操作過程中患者唾液濺入口咽部和手的皮膚破損處。防止在診療操作過程中手被銳器刺傷,用過的針頭等銳器進行無害化處理。口腔科就診患者,診療操作過程中,采集有關病史和必要檢查,了解患者的其他健康情況。妊娠期牙科工作人員盡可能避免和風疹、麻疹、皰疹、肝炎患者接觸,戴手套、口罩和保護眼睛。

2.4口腔科器械消毒滅菌。用過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按照消毒、清洗、滅菌、程序處理、各類車針、擴大器、拔髓針、潔牙器小器械使用天使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鐘,使用清水擦干。探針、鑷子、拔牙鉗、剪刀、持針器等用過后有效氯500毫升浸泡30分鐘,消毒后,毀形裝入黃色塑料袋裝入密封桶放置,制定部門回收無害化處理。

2.5預防措施。壓力蒸汽滅菌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對環境無污染,是目前口腔科器械滅菌切實可行辦法。我院口腔科臨床使用后污染手機、吸唾液、車針、擴大針需要壓力蒸汽滅菌135度,作用10分鐘后器械上附著細菌被殺滅。檢測指標合格。

3討論

第6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關鍵詞】集束化干預;醫護人員;職業暴露

我院是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其優質的醫療和服務,吸引了許多前來就醫的患者,由于門診醫務人員繁忙、工作強度高、患者病情變化快且復雜、侵入性操作多,醫護人員暴露于患者血液、體液的風險高,極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此外,由于門診量大,人流量高,設備多,還可能導致醫務人員受到長期理化因素的慢性損害。因此,進行有效的干預以降低職業風險十分重要。我院門診部于2011年開始,通過集束化干預策略來降低門診醫護人員職業暴露風險,收到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門診總占地面積為4萬平方米,診間為126間,有門診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感染科、急診內科、急診外科、急救中心、注射室、皮膚科、神經科、耳鼻喉科、腫瘤科、眼科、口腔科、中醫科、放射科、超聲影像室、心電圖、檢驗科、核醫學科、中藥房、西藥房、康復科、過敏反應科、體檢中心、掛號室、收費處等20多個科室。醫生200人,護士325人,技術員及其他輔助人員 410人,年門診量最高達到351萬人次,日門診量最高1萬2千人次,年門診手術量6萬3千人次。

1.2 方法

1.2.1 加強培訓教育和宣傳。把職業安全教育及標準預防的觀念作為醫護人員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使門診每位醫務人員均能牢固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從而能夠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認真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醫護人員防護制度等。培訓分為:①現場授課學習:我院醫院感染科每年至少組織1次大規模臨床一線醫護人員進行職業安全防護相關知識的培訓并進行考核。我院門診部每月至少1次對門診醫務人員進行檢查、考核。②簡報學習:由醫院感染科編制的《醫院感染簡報》,每季度全院發行1次,供各科室工作人員閱覽學習:③上網學習:通過我院內部網,公布醫院感染最新規范、規定及各科檢查結果,并附有原因分析和持續改進措施,醫務人員可以不斷學習、了解醫院感染新知識。提高門診醫務人員對職業暴露風險的認識。④通過專欄閱讀:門診各診室和洗手池旁張貼《七步洗手法》,治療室張貼《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預防與處置方案》,以方便醫務人員學習閱讀。特別是在發熱門診,由于人員更換平凡,我們張貼《穿戴防護用品應遵循的程序》、《隔離衣的穿脫程序》等,使醫務人員通過專欄,了解相關知識,從而加強防范措施。

1.2.2 建立各項管理制度和流程:

包括“門診消毒隔離制度”、“職業安全防護管理制度”、“門診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管理規定”、“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的處理流程” 、“潔凈手術室衛生清潔制度”、“門診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 “門診手術間管理制度”、“門診洗手及巡回護士工作流程”、“門診連臺手術及污染手術處理流程”、 “門診保潔人員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通過制度進行管理,使各項管理環節有章可循,逐項落實。

1.2.3 集束化干預方法

1.2.3.1 設備:①應用銳器盒。使用過的注射器針筒和不要分開,直接投入到銳器盒中,銳器盒內銳器不能超過2/3。禁止將銳器針頭回套針帽等危險操作,禁止將銳器直接投入到垃圾袋、垃圾桶 、彎盤中,以免收集過程中發生手刺傷。銳器盒由保潔公司專人回收并登記、簽字。②配備充足的手套、口罩。使用防護用品可有效地預防患者血液或其他體液飛濺至眼、鼻、口,從而避免了黏膜暴露。因此,可能發生血液、體液飛濺至醫護人員面部時,應戴具有防滲透功能的口罩和防護眼鏡。由于接觸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可增加感染機會,因此醫務人員在進行靜脈穿刺、抽血、清洗手術器械等操作以及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等污染物時均應戴手套。在可能有血液噴濺時,要戴護目鏡、防水圍裙等。特別是手、皮膚、黏膜有破口者更應該注意防護,戴好手套進行操作后洗手【1】。③手消毒劑:在治療室及每間診室均放置手消毒劑,醫務人員接觸病人后隨時消毒手,以保證手衛生。④盡量使用安全性能好的醫療器械。⑤電離輻射的防護:門上張貼醒目標志,設置鉛屏風,工作人員穿戴防護用具。對工作人員進行合理安排,避免短期內接觸大劑量的X線。對于孕期人員,應避免接觸X線。

1.2.3.2 設施:①安裝感應式水龍頭;②各科室配備帶蓋污物桶;③洗手池旁墻上安裝壁掛式紙巾盒,隨時添加手紙巾,保證充足的手紙供應。④分別在兒科門診、腫瘤科門診建立靜脈配置中心。在腫瘤科日間門診防止生物安全柜。由于腫瘤科日間門診抗腫瘤藥物多,護士操作時可通過皮膚吸收,同時還可將粉劑溶解產生的氣霧經肺吸收。長期頻繁接觸會因藥物蓄積作用而產生遠期影響,可引起白細胞減少,導致孕期自然流產率增高而且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危險【2】,因此,建立靜脈配置中心及生物安全柜,可以有效防止上述問題發生。

1.2.3.3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各類醫療廢棄物按要求分類包裝,密封后填寫醫療廢物交接登記本,與專職運送人員交接、簽收,及時送往醫療廢物固定存放點,再進行處理。加強對放射性廢棄物的管理。放射性廢棄物具有放射性,應裝入垃圾袋,雙袋密封,注明日期,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管理。放射性廢棄物不能在醫院內完全自行處理,須專人負責,按國家規定,及時送往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場處理。

1.2.3.4發生職業暴露后,嚴格按照職業暴露流程執行。附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后處理及上報流程。

1.2.3.5 污染氣體和消毒劑的防護。①注意保持診室內空氣流通,如安裝空調、清風,定時開窗通風換氣;②配制消毒劑時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防護眼鏡,選擇高效廣譜低毒或無毒的化學消毒劑;③合理安排紫外線消毒燈的消毒時間;④收集標本時須戴上手套,注意勿將防腐劑打翻。

1.2.4 考核和持續改進。把工作中職業安全防護作為醫務人員全面考核的指標之一。門診每月1次對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進行動態監測,檢查門診各科室硬件配備情況,督促各科室必須保證這些硬件的配備齊全;檢查并督促門診各科室落實各項防范職業暴露的措施,對存在的問題的科室,采取持續質量改進方法進行不斷改善,以避免職業暴露的發生。

2 結果

應用集束法干預措施后,門診醫護人員職業暴露發生率逐年減少,操作針頭所致的職業暴露逐年降低。

3 討論

醫院感染是評價醫院綜合醫療質量的重要指標。近年來醫院感染愈來愈受到廣泛關注。隨著醫學已進入循證醫學時代,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同樣需要循證醫學的證據去指引。隨著循證醫學理念的普及,漸漸衍生了“集束”治療的概念。我院通過近年來預防醫院感染的循證醫學證據所組成的“集束化策略”,積極采

取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制定有針對性的、科學的、可行的管理方法,做到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使得門診醫務人員職業暴露風險降低,有效保證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

參考文獻:

第7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上海奉賢區中醫醫院口腔科 上海201499)

【摘要】

目的:探討預防口腔交叉感染的措施方法,對口腔科經常使用的設備和醫療器械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交叉感染可能性因素進行具體分析,提出相對應的預防措施,建立健全口腔診療器械消毒的各種規章制度。結果和結論:應重視口腔科設備和設施,診療空氣的消毒,加強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和加強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健全有效的消毒隔離制度,規范醫護行為,是預防交叉感染和醫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 口腔門診 ;消毒管理;方法;體會

【中圖分類號】R246.8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9561(2015)07-0156-02

隨著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口腔科潛在交叉感染的危險日趨嚴重。口腔疾病的診療操作多在口腔內進行,口腔器械通常需要直接接觸患者口腔黏膜和口腔內分泌物,如血液、唾液等,極易使醫療器械上存在的各類有害病菌進入患者口腔內,造成交叉感染。而口腔科是醫院感染管理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只有嚴格做好口腔門診的消毒管理工作,才能降低和避免醫院感染的發生。本文主要探討門診口腔科消毒管理的具體方法和從中得到的體會。

1建立健全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人員管理

口腔科醫護人員的勞動過程和勞動條件具有明顯的特殊性。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器械設備和新藥物的不斷引進,在口腔科醫療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的同時,醫護人員的職業危險因素也在不斷增加[1]。因此必須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學習和技能培訓,提高對醫療機構口腔診療器械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的認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幫助掌握院內感染控制的知識和技術,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治療時服裝規范,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現患者血液、體液噴濺時,戴護目鏡,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換,嚴格執行洗手制度,醫務人員直接和病人接觸,手易被唾液、血液等分泌物污染。口腔醫務人員其發生醫院感染幾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2]。

2規范口腔門診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工作

2.1對于有腫瘤、傳染病史的就診患者,盡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對于重復使用的器械采取一人一用一滅菌。

2.2耐熱器械的消毒,一般通過初預洗后,浸泡于1:270全效多酶清潔劑中,濃度比例可按污染程度適當調整,工作水溫20-40℃,時間3-5分鐘,清洗消毒后集中供應室高壓滅菌。根管、車針、三用槍、潔牙機頭等精細貴重物用后沖洗后放入超聲波清洗機內加多酶清洗液清洗20分鐘后沖洗、干燥、封袋,放入小型高壓蒸汽滅菌器(134℃)內滅菌 ,消毒全過程50分鐘。手機用后采用手工清洗、干燥、上油養護、封袋,高壓滅菌。

2.3不耐熱器械如口鏡用后通過消毒液清洗消毒、擦干,小型滅菌器直接滅菌。

2.4干罐,器械盒一經打開,四小時更換。布類包裝保存期一周,塑封紙獨立包裝有效期6個月。

3加強對環境管理和監控

3.1口腔科人員流動量大,應每日早晚開窗通風半小時以上,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下班前對房間進行紫外線消毒1小時。按規范要求早晚對綜合治療臺和相關物體表面用500-1000mg/L有效氯進行擦拭消毒。同時加強口腔科醫務人員對醫療廢物的處理,報廢銳利器械及時放入銳器盒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嚴格執行醫用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置,加大醫用垃圾管理力度。每日當班者做好各種管理登記并簽名。

3.2醫院感染管理科專業人員對口腔科消毒隔離質量進行檢測,定期對空氣、無菌物品、工作人員手、物體表面、滅菌劑等進行生物監測,使其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

4討論

口腔科門診醫院感染的控制與管理,由護理人員執行,其消毒隔離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醫療質量,因而加強醫院感染的護理管理十分重要,如領導重視、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合理配備設備、規范消毒隔離工作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控制醫院感染的關鍵措施。口腔科不僅要做好內部環境整理,更要將控制交叉感染的措施落實到位。醫護人員應加強醫院感染理論學習,參加感染管理崗位培訓,明確消毒隔離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斷感染途徑,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5小結

重視口腔科設備和設施,診療空氣的消毒,加強口腔科醫院感染管理和加強醫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健全有效的消毒隔離制度,規范醫護行為,是預防交叉感染和醫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第8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關鍵詞】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監控

門診手術室是綜合醫院門診部的重要科室,也是醫院感染高危科室之一。它承擔著不需住院的門診急癥或擇期小手術的處置。如果不注意加強醫院感染的管理,必然造成病人的嚴重感染或院內交叉感染,影響病人的預后及醫療質量。

現談一下我們是怎樣開展門診手術室醫院感染監控工作的。

1首先加強了門診手術室的硬件建設

原來門診手術室條件較差,無論房間布局還是醫療設備,都比較落后,我們借省廳、市局醫療質量達標檢查的東風,對門診手術室進行了全面改造,把急診狀態下容易造成感染的開放性損傷、清創、縫合與擇期無菌手術分離開,并配備了必要的手術器械與急救藥品,使門診手術醫院感染監控工作得到了可靠的物質保障。

2建立了手術室與門診各科室感染管理的網絡組織

在醫院感染科與護理部的統一指導下,成立了門診部醫院感染監控小組,主要負責科室微生物監測,消毒隔離制度的檢查落實,每周檢查一次,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從而使門診手術室的院內感染工作得到了組織上保證。

3認真學習醫院感染知識,提高監控意識

我們組織手術室的醫護人員認真學習有關感染監控知識,掌握監測方法,由手術室護士長負責組織培訓相關人員消毒隔離與無菌技術知識,增強了醫院感染監控的整體意識。

4門診手術室監測與控制感染的對策

4.1手術室空氣控制感染的對策。每日進行一次衛生清潔與術后消毒,用0.5%優安凈拖擦地板、天花板、墻壁,要求地面無裂隙,表面光滑,并有排水系統,便于工作清洗與消毒。

4.2定時對手術室空氣及物體表面進行監測。醫院感染監控提供了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的依據。我們堅持了每周對手術室空氣物品滅菌(包括高壓滅菌物品、熏蒸物品)、一次性物品,醫護人員的手、消毒液等進行一次細菌培養,對紫外線燈管的強度監測一次,做到每日常規紫外線照射2次,每次60分鐘,每周一次用75%酒精擦拭燈管。并對紫外線強度進行監測,如(70W/CM2或超過1000小時)予以及時更換。

4.3嚴格區分污染區與無菌區。①我們把易造成污染的開放性手術與擇期手術嚴格區分開來,防止交叉感染。②明確的區分無菌區、有菌區、清潔區、污染區,并做出明確的標志。

4.4一次性無菌物品的貯存與處理的管理。對一次性的無菌物品,如口罩、手術衣、輸液器、注射器等,設有專柜存放,距地面30cm,柜內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并定時進行檢查,有無破損、失效、變質。一次性無菌物品用過后必須統一銷毀。

第9篇:醫院感染科門診范文

關鍵詞 丙型肝炎 抗-HCV 無償獻血者 檢驗科患者

資料與方法

標本來源:2003年1月~2005年12月滿洲里市醫院檢驗科檢測抗-HCV標本4637例,患者年齡15天~78歲。2004年1月~2005年12月滿洲里市醫院中心血庫采集的3064例無償獻血者血清標本,年齡為18~55周歲。

檢測試劑及方法:檢驗科所用試劑為上海科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間接ELISA法,檢測結果S/CO值≥3.8即報陽性。中心血庫所用初檢試劑為北京萬泰公司生產,復檢試劑為北京華大吉比愛公司生產,均為間接ELISA法,若兩種試劑檢測結果符合且S/CO值均≥1,即報陽性,若初復檢結果不符時,取小辮血樣用結果陽性的試劑做雙孔檢測,若雙孔均陰性報陰性,若有1孔以上陽性則報陽性。

統計學處理:采用X2檢驗。

結 果

醫院中心血庫無償獻血者抗-HCV檢測情況:2年共采集3064例標本,9例抗-HCV陽性,平均陽性率為0.29%。9例陽性中,僅1例有過輸血史。

醫院檢驗科患者抗-HCV檢測情況:3年共檢測4637例標本,抗-HCV陽性例數為94例,平均陽性率為2.0%,其中32例為復檢標本。49例陽性標本為門診病例,占陽性病例數的52.1%;10例陽性標本來源于傳染科病例,占陽性例數的10.5%;11例陽性標本來源婦科病例,占陽性數的11.7%;12例陽性標本來源于外科病例,占陽性例數的12.9%;12例陽性標本來源于內科病例,占陽性例數的12.9%,兒科尚未發現陽性病例。

討 論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為近年來最常見的肝病基礎,在世界范圍內已有1億7000萬感染者。這種疾病的廣泛流行,導致社會負擔相當重[1]。我國一般人群HCV感染率為3.2%,抗-HCV陽性率為0.7%~3.1%[2]。滿洲里地區抗-HCV陽性平均檢出率為1.3%,與我國一般人群抗-HCV陽性檢出率符合。

我院中心血庫無償獻血者組抗-HCV檢出率為0.29%,低于我國一般人群,考慮其原因主要為無償獻血者的來源為身體相對健康人群,且通過獻血前咨詢,排除一些可能存在的傳染病風險;固定無償獻血者增多也是抗-HCV檢出率較低的原因之一。

無償獻血者組陽性病例中僅1例曾經做過大手術并輸過血,其他陽性病例感染原因不明。有資料報道不安全注射可致HCV感染,估計全球因不安全注射所致的HCV感染為233.8萬~467.7萬人,其中我國占48.6%[3]。

檢驗科患者組抗-HCV檢出率與無償獻血者組抗-HCV檢出率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1)。估計原因:門診抗HCV陽性復檢患者較多,門診病例中的陽性例數遠遠高于內科、傳染科、婦科和外科;醫院中心血庫發現無償獻血者抗-HCV可疑時,均介紹至醫院檢驗科做診斷檢驗,也使醫院門診病例的抗-HCV檢出率較高。

目前因丙型肝炎感染引起的醫療糾紛增多,因缺乏輸血前檢查或術前檢查,醫院及血站敗訴的也較多。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在肯定出現病毒血癥快速上升期之前至少1個月,病毒血癥水平極低,呈間斷性可檢出狀態 [1]。而且丙型肝炎感染原因并不僅僅為輸血或手術,還有其他許多原因。所以應加強對患者的輸血及術前檢查,為保護醫院與患者雙方利益提供證據,也為解決醫療糾紛提供法律依據。

參考文獻

1 harvery J,Alter MD,leonard B,Seeff,MD.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恢復、持續、存在和后果:長期結局的展望.[美]Susanl.Stramer.郭永建,王鴻捷,葛紅衛,薛曉英,譯.新千年的血液安全,109-14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国产91在线免费| 欧美黑人大战白嫩在线| 国产欧美曰韩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精品综合久久狠狠| 免费三级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日本少妇肉体裸交xxx|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三级国产99久久| 18黄暴禁片在线观看| 成人无码h真人在线网站| 亚洲乱精品中文字字幕|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精品九九视频| 一区二区三无码| 浓毛老太交欧美老妇热爱乱| 尤物国产在线|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香蕉人妻av久久久久天天| 国产91精品丝袜美腿在线|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高潮喷水 |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日本 | 午夜视频网址| 亚洲第一页综合| 女人高潮被爽到呻吟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亚洲高清| 老太脱裤让老头玩ⅹxxxx|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av无码|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视频九色| 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最新75|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韩国福利网站| 99国产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91超碰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日本一卡2卡3卡4卡无卡免费网站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 91麻豆精品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日韩| 久久精品视频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