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經法制建設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加強對人才工作的領導
二、努力為人才成長提供舞臺
按照組織部門關于人才和科技工作的相關政策,針對鄉(鎮)財經所人才狀況,及時向組織部、人事局報告人員調整方案,組織專班進行干部考察,整活財政人才資源,調整財政人員79人,其中所長調整16人,副所長18人,交流一般人員4人,明確級別19人等等。重用了一批工作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群眾公認的人才,提拔到領導崗位,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機制,極大地激發了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的積極性,激發了全局干部職工的責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強化對人才的教育培訓
按照二oo九年度干部培訓教育工作計劃,我們一是注重干部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不定期地組織學習、專題輔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進行思想教育,特別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以及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了干部職工的思想政治素質。
二是加強黨員廉政教育。每年春節集訓都要由紀檢組長通報有關違紀違規典型案例進行紀律教育。由局監察室組織觀看典型案例、違紀違法領導干部懺悔錄等教育專題片,進行黨紀黨規教育和反腐敗警示教育活動。三是圍繞建設“為民理財、依法行政、廉潔高效”的財政干部隊伍,加強財政干部隊伍執政能力建設,把科學發展觀、正確政績觀、科學人才觀和正確群眾觀的教育作為教育培訓的重點,加強財政法制建設,提高依法理財水平,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不斷提高財政干部執政能力,根據總預算會計、單位會計的業務范圍,對會計人員開展預算編制、業務實務操作、計算機軟件和財政法規知識等方面的培訓,全面提高財政人才的管理水平和業務素質,努力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能適應發展改革的高素質財政班干部隊伍人才,今年組織76名干部進行了業務和法規知識培訓,2011年5月,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組織全系統40歲以下的干部職工進行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政治理論和財政業務知識閉卷考試及40歲以上干部職工的開卷考試,對前50名的人員還進行了電腦技能考試。
四、落實人才財政投入政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模式
改革創新我國目前經濟運行中宏觀、微觀的利益沖突和社會各方面之間的權益關系不協調、不合理現象不斷出現,管理上存在諸多問題,這都嚴重影響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在這種背景下,對我國國有行政事業單位推行改革十分必要。
一、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配置不合理
資產配置不合理問題是我國國有資產管理中的常見問題,長期以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對國有資產的配置缺乏有效的標準和管理,資產配置不夠科學,資金來源比較單一,進而影響了資產配置的公平性,導致了大多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配置與自身所承擔的任務不夠合理。例如,公車配備、房產等國有資產在各行政事業單位之間配置時,在很多部門和地區都沒有做到公平、合理,甚至滋生出一定數量的腐敗行為。
(二)國有資產利用率偏低
國有資產有效利用率較低的問題在行政事業單位一直都十分嚴重,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很少會直接或間接投入到生產經營環節,常常處于非生產流通環境當中,在配置過程中,具有無償使用、服務性和非生產性等特點,這就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很少會去考慮國有資產的利用率問題,經常出現長期閑置或者提前報廢的現象。
(三)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置相關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和相關規范于不顧,對國有資產的采購、轉讓、更新或者報廢等環節都沒有嚴格執行相關的審批手續,更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批準,致使部分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甚至伴隨腐敗事件。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為了自身的內部利益,使部分國有資產長期被無償占有,導致資產的產權比較分散,浪費和流失的現象比較嚴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各項事業發展中財政資金支持的力度及財政的調控能力,加劇了財政資金供求的矛盾。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措施及建議
(一)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的制度
國資委可以出具相關規定或政策,允許企業與行政事業單位之間建立出租與租賃的關系,企業可以與行政事業單位經過平等協商簽訂租賃合同,單位有償使用企業的資產,企業向行政事業單位收取一定的租金。這樣可以實現國有資產在各個環節的良性使用和循環,還可以對財政資金的支出和使用情況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在辦公經費固定或不足的情況下,這不斷能夠解決各單位在資產爭奪與使用上的矛盾,還能夠對財政資金和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創造更多的效益。
(二)通過資產運營等形式著力使國有資產實現最大限度的增值
行政事業單位應對所管轄的鋪面進行整合和專業化管理,要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可以通過市場手段最大程度的實現資產的價值。對于閑置的房屋可以進行置換,進一步對國有資產的結構進行優化,對市中心地產的潛在商業價值要進一步發掘,通過市場手段來實現國有資產的升值。此外,可以創新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模式,例如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這樣既可以讓企業負責國有資產的完整、安全,又比較容易對國有資產加強分配和調控,實現國有資產的增值。為防止腐敗問題的出現,需要把國有資產的管理納入到法制化的管理體系當中。
(三)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和體系
要想對國有資產進行有效的管理,必須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做保障,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和完善綜合性的管理制度,使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逐漸走上規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軌道,使國有資產的管理工作有章可依。
(2)進一步規范資產的形成機制,建立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審核制度,尤其是對于金額較大的大宗資產的采購或投資等行為,一定要進行嚴格的審核和周密的評價,盡量降低非經營性資產形成的隨意性。
(3)對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使用和管理,對相關的職責和權力要進行明確的劃分,建立崗位責任制。
(4)制定“非轉經”資產和培訓中心收益管理辦法,可以按照按有償使用的原則征收資產占用費,真正實現對國有資產的依法管理和依法行政。
(四)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中的組織協調工作
對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是一項系統化的復雜工程,具有政策性強、涉及面廣、難度大等特點,需要行政事業單位各個部門的積極協調和合作。要想真正對國有資產進行有效的管理,在工作計劃、改革方案和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實與貫徹執行等每個環節,都需要各部門及其人員的通力合作,積極做好組織協調工作,進一步發揮領導的指導作用,立足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國有資產管理的實際,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真正將各項管理工作落實到實處。
三、總結
隨著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應當改變國有資產的運營管理模式,要逐漸轉變為企業資產的管理模式,使行政事業單位能夠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并對其實施嚴格的監督和考核。唯有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財政的壓力,充分發揮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經濟效益,促進經營性行政事業單位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翁蕊.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對策建議[J].商業經濟,2011;02
[2]鄧曉蘭,王曉芳,曹江.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改革的兩種模式[J].財會月刊,2006;24
[3]黎海英.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