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接地技術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接地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接地技術論文

第1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地板采暖節能

引言

相比較普通采暖系統,地板采暖系統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工業及民用建筑中,地板采暖是把耐熱管材或發熱電纜埋設在地板內,以低溫熱水或電熱能加熱地板,再通過地板以輻射為主的方式加熱室內空間的技術。輻射供暖方式與對流供暖方式相比節約能源約10%~30%。地板采暖節能效果及其主要技術、經濟和環保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節能效果

1.1地板采暖的輻射傳熱方式比對流方式加熱室內空間可降低熱損耗,提高熱效率。

1.2對流傳熱導致室內空間上部溫度高而下部溫度低。與此相反,輻射傳熱是下部溫度高而頂部溫度低,因此減少了人體高度以上空間的無效熱供給。

1.3地板采暖給人以腳暖頭涼的感覺,這種感覺與對流傳熱形成的頭熱腳涼的感覺相比,人體的舒適感受度會低1℃~3℃。因此,地板采暖室內16℃即可達到對流采暖18℃的人體舒適度效果。有關技術資料顯示,如室內溫度降低1℃,可節能近10%。

1.4利用水源熱泵或地源熱泵進行地板供暖、供冷,每平方米裝機電量不大于15W/㎡,比空調低30~50W/㎡,可有效緩解夏季供電緊張狀況。

1.5由于人體對溫度的感受度不同及在室內活動的時間長短不同,因此地板供暖、供冷的自動調節功能,人為控制的方便性也能產生相應的節能效果。

1.6由于地板本身是熱輻射面,因此減少了圍護結構近五分之一的冷面吸熱耗能。

二、技術優勢

由于地板采暖的介質溫度要求在60℃~30℃,比散熱器規定的高溫熱水低35℃~65℃,因此既具有可以利用城市集中供熱,又獨具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達到供暖、供冷的技術優勢。

2.1利用城市集中供熱的低溫熱水地板采暖技術已經得到推廣應用,占到目前各種地暖技術應用總量的90%。這種技術的優點主要是只需將集中供熱管網終端明裝的散熱器改為暗裝在地板內的耐熱管材就行了,其技術含量不高,施工簡便,成本低,可實現分戶計量,舒適性好,節能效果明顯。城市集中供熱是建設部明確的發展方向,因此在今后多年中這種地板采暖仍將占城市住宅供暖的主導地位。其不足是沒有改變以消耗大量煤、水資源為代價的傳統供暖模式。

2.2水源熱泵技術是在冬季把地下水的大部分熱量置換到供暖用的低溫熱水后,再將水回灌入地下及夏季用地下水在地板中循環降低室內溫度的技術;地源熱泵技術是在冬天把土壤中的熱量提取出來用于室內供暖,夏季則把室內的熱量帶到地下達到制冷目的的技術。

2.3電熱源地暖電熱源地暖技術主要是指把發熱電纜(包括其它電熱裝置)埋設在地板內,通過電熱轉換加熱室內空間,達到冬季采暖目的的技術。目前,我省已有石家莊市和保定市的個別小區或別墅采用。其特點是電熱轉換率不低于97%,可實現溫度自動控制,節能、環保效果明顯。但由于我省絕大多數設區市還沒有實行低谷電價政策,因此目前大面積推行難度較大,但是隨著我省電力事業的發展,其發展前景大好。

三、經濟優勢

3.1由于地板采暖不像散熱器明裝占用室內空間,因此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積2%。2006年,我省有約1200萬平方米的住宅采用了地板采暖,即增加了24萬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積。

3.2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板供暖、供冷,不但不再消耗煤炭資源,還可以大幅度降低運行費用。以石家莊地區為例,利用地源熱泵系統供暖、供冷的年費用為15~20元/平方米,比使用集中供熱加分體空調的年費用低約1/3,夏季消耗的電能為分體空調的1/4。

3.3采用電熱地暖可以不再使用寶貴的水資源。河北省是水資源緊缺的省份,石家莊市年可利用水資源約22億立方米,而需要量為30~34億立方米,缺口在8~12億立方米,是全國35個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如果推廣應用電熱地暖不但可節約大量的水資源,還可以平衡供用電負荷,實現室溫自動調節和提高居民自我節能意識,促進人居環境質量和有利于社會和諧等諸多優點。:

四、環保效益

地板采暖和地板供暖、供冷具有良好的環保效益。其中,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板供暖、供冷和電熱地暖其熱介質都是潔凈能源,因此對大氣和環境不會造成任何污染;采用城市集中供熱的地板采暖雖然不能有助于燃煤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但其輻射傳熱方式比對流傳熱可減少室內浮塵,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有利人身健康。在貫徹落實國家建筑節能政策方面,我省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已經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為了進一步做好建筑節能工作,現僅就供暖、供冷的節能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2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作者:姚晏 蔡紹洪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低碳經濟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的保障

加強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和引導,并建立恰當的運行機制以保證產業結構調整的順利進行。此外,相應的法律、法規、技術、人才以及強化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的宣傳也是低碳經濟背景下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得以實現的保障。1.市場是產業結構要素優化配置的主要力量,要加強市場化建設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來規范調控企業的低碳生產方式以及個人的低碳消費行為,并通過建立和完善行業間和區域間的“碳補償”機制實現區域間利益關系的協調發展。培育碳資源交易市場,促進生態資源化和生態資源的證券化。推進生態資源產權界定工作,建立使用生態資源付費制度,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促進生態資源的證券化,把社會的盈余資金引導到投資于生態資源開發的方向上來,克服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資金“瓶頸”制約。通過制度創新發展“碳交易”。碳交易機制是規范碳交易市場的一種制度,是應對氣候變化、減少碳排放的一種市場手段和途徑,需要探索不同的碳交易機制,使得企業或個人可以通過選擇購買或賣出碳排放的交易來達成減排或低排放的目標。2.發揮政府在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中的引導性作用,通過財政、稅收手段和金融手段促進低能耗、低碳排放的產業結構優化的實現結合“十二五”發展規劃,制定和完善低碳產業發展戰略和系統化的產業發展規劃,造就一批可參與國際競爭的按照低碳經濟要求來增強自身競爭優勢的低碳企業。同時,在制定和完善低碳產業發展戰略和系統化的產業發展規劃基礎上,通過建立行業準入許可證制度,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促使企業高起點投入,保障節能環保產業健康發展,增強行業整體競爭力,加速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型。財政上要建立穩定的財政資金投入機制,整合現有財政專項資金,對低碳發展的重大項目采取引導、激勵、獎勵或貼息貸款等方式給予支持。建立以政策性貸款為導向的低碳產業金融支持體系;發展碳金融,積極開發服務于節約能源和減少碳排放的各種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創新開發各類金融產品,包括以碳排放權的期貨、期權為代表的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和投資,低碳項目開發的投融資以及其他相關的金融中介活動。將碳稅作為一種獨立稅種存在,引入碳稅來鼓勵更多的綠色能源技術創新,對積極采用技術減排和回收二氧化碳并達到一定標準的企業,給予減免稅優惠。3.建立恰當的運行機制以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的乃至社會和文化的手段進行調整健全管理體系和監督實施機制,強化節能減排管理。建立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開展節能減排專項執法檢查,加大監督檢查執法力度;完善節能和低碳排放的標準制定,對企業的碳排放進行實時的監測;建立節能減排技術服務體系,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加強對節能、提高能效、潔凈煤、可再生能源、先進核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加強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加強法律法規對促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的約束作用。走低碳發展之路,制度創新是關鍵,法制保障是根本,應當充分運用法律手段助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只有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將有關低碳經濟的相關制度予以原則性、權威性規范,才能為各種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法律依據,并不斷完善配套措施,也才能真正實現低能源消耗、低排放的產業結構優化,實現低碳經濟的有序發展。4.積極開展低碳生態倫理教育、構建低碳生態文化,宣傳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低碳的生態倫理教育提倡全新的低碳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培育人們尊重自然的內在規律,以“天地人合一”、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理性思維來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目前,我國對能源節約和低碳排放的低碳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教育、培訓和宣傳工作的范圍和深度上都明顯不夠,大部分企業對實施低碳生產的價值、實施的途徑及實施低碳生產所帶來的效益缺乏足夠的認識,應加強低碳生產的宣傳和培訓,結合企業類型和產業特點,普及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方面知識,引導企業采用節能和低碳的生產方式,鼓勵企業投資低碳產品和服務;同時,應通過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約意識和低碳生活方式意識,引導公眾養成節約、簡樸以及注重內涵的生活方式,摒棄奢華、浪費的消費方式。

低碳經濟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徑

三次產業中,工業是最主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產業,傳統農業和傳統服務業領域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視。根據我國學者劉再起研究,產業結構調整對低碳經濟的影響很大,德國的第一產業單位產值每增加1%,其單位產出的碳排放量會增加15%[5]。因此,調整產業結構比例,通過產業間以及產業內部合理的比例關系可有效促進經濟低碳發展。根據產業結構發展規律,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下降、第三產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增加是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應大力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業尤其現代服務業的比重,降低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通過服務業的發展帶動和提升第一、二產業發展;調整產業內部結構和產品結構比例關系,加大知識技術密集型行業比重,大力發展具有低碳特征的產業,構建低碳經濟體系;加強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提升產業高度,把單一、低級、粗放的產業結構轉變為多樣的、兼顧了區域專業化分工與綜合性發展,并且主導產業突出、輔助產業配套、多項支柱產業并存互補的,同時滿足了能源節約和低碳排放的產業結構系統;改變能源結構,開發具有發展前景的新型低碳產業,如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建筑節能、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大力推進這些新型低碳產業的發展,并培育專業化大型環保企業。2.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應用低碳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進步是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保障。經濟社會的進步過程是產業結構演進的過程,也是產業技術體系進步過程中量變和質變的反映,是在各產業、各行業內不斷淘汰舊技術、采用新技術的過程,這個過程使產業結構逐步向更高階段發展,最終實現國民經濟現代化。技術創新是實現低碳經濟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和生態化的關鍵手段,應以自主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強調以高技術和低碳的適用先進技術推進產業結構升級,通過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6]。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注重提高高技術制造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優先發展對經濟增長有重大帶動作用、能耗低的信息產業;積極研發新技術,包括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能源利用技術,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的生產技術、環保技術、節能技術等;對傳統產業進行低碳化技術改造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途徑,應鼓勵運用高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依靠節能技術,改造重點用能產業,降低現有重點用能產業的消耗水平。低碳產業的本質特征就是利用低碳技術體系,低碳技術包括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埋存以及清潔生產等各種節能減排的技術。循環經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主要路徑,其技術特征表現為資源(能源)消耗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再生化,通過“資源利用—綠色生產—再生資源”的循環流程,提高能源轉換效率實現能源節約和降低碳排放。3.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產業結構低碳優化低碳經濟背景下的產業發展方式是低碳的生態化生產方式,而產業生態化的實現路徑是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和發展環保產業。循環經濟是對產業傳統發展方式的根本變革,是產業生態化的主要路徑,也是實現能源節約和減少碳排放的產業體系形成的關鍵和突破口,要創新模式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通過物質和能量的多層次分級利用或循環利用,在資源(能源)向社會財富進行物質變換的過程中實現節約。轉變發展方式首先應在產業層面堅持用循環經濟理念整合產業集群內部企業,使產業之間形成物質、能量的梯級循環利用,合理有效地循環利用資源。按照循環經濟的思想構建生態工業園區,在園區內通過企業和企業之間、產業和產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形成產業價值鏈和生態鏈,上下游產業間相互依托,形成區域整體性集群優勢達到經濟獲利、環境改善和產業發展的多重目標[7]。循環經濟清潔生產方式是在生產過程中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削減廢物的產生,以達到少排放或零排放的環境保護目標。應在企業中推行清潔生產,實現企業在生產制造的工藝各環節之間的物料循環;要開發和生產低能耗、低污染、可循環利用和安全處置的產品,從產品設計、原材料采購、產品制造、消費到產品使用后的處理與循環利用整個產品生命鏈條中都以生態化方式進行。低碳環保產業是國民經濟結構中以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為目的所進行的技術開發、產品生產、商業流通、信息服務等一系列活動形成的產業,包括如垃圾處理、大氣污染防治、污水處理等行業及與之相關的環保設備加工制造和服務業、技術信息服務等行業。低碳環保產業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應大力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

第3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talian Conference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2008, 674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3525

A G Mignani等著

本書精心收集了2006年2月15-17日在意大利Firenze市舉行的第10屆傳感器與微系統會議上的論文。這次會議由意大利傳感器與微系統協會(AISEM)和費拉拉大學應用物理系組織,整個會議由9個口頭宣讀分組會和2個書面張貼分組會組成,它在意大利為物理、化學、生物、工程、材料科學等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跨學科的交流平臺。傳感器與微系統會議論文集自第一版出版以來,為傳感器與執行器、材料與工藝技術、信號的監控、獲取和控制、數據處理、圖像識別技術、微系統、微機械等與傳感器相關學科的關鍵研究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傳感器與微系統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到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本書收錄的109篇論文被分成10個部分介紹,1.應邀演講報告,包括計算機屏幕上的圖像輔助技術:原理和應用等4篇文章;2.生物傳感器,包括基于納米材料的GOD生物傳感器的制備與表征等7篇文章;3.生命功能監測,包含了導管..導管內的伽瑪射線探測儀、用于移動醫療的基于紅外線的心率監測10篇文章;4.氣體傳感器,包含了氣敏氧化錫納米帶的發光特性、納米結構的三氧化鎢(WO3)氣敏材料的高溫沉積等30篇文章;5.液相化學傳感器,包含了基于二氧化錫光學傳感器的水中氨的檢測、用光纖探針和低成本分光度計對水中Cr(VI)含量的在線全自動測量等6篇文章;6.化學傳感器陣列,包含了用于酒質量監測的具有線性溫度特性的氣體傳感器陣列的發展等8篇文章;7.微制造與微系統,包含了溫度對MEMS振蕩器影響的仿真與建模等13篇文章;8.光學傳感器,包含了帶有微加熱器和熱電堆的CH4紅外傳感系統等10篇文章;9.物理傳感器,包含了一種基于有機場效應晶體管的應力計量傳感器等15篇文章;10.系統、網絡和電子接口,包括一種集成的帶有分離振蕩器的寬范圍的阻抗/時間轉換器等6篇文章。

本書內容豐富新穎,幾乎涵蓋了傳感器的各個領域,介紹了傳感器在各個領域的新發展、新成果和新應用,適合于從事不同傳感器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工程師們參考閱讀。

孫方敏,

博士生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

第4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繼電保護,維護,故障處理

 

0 引言

隨著我國電力工業和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對發電廠、變電站的安全、經濟運行要求越來越高。另外,因電子、計算機和通信系統的快速發展,也使得發電廠、變電站監控系統的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微機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也成為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的重要保障。

1 繼電保護發展現狀

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是晶體管繼電保護蓬勃發展和廣泛采用的時代。其中天津大學與南京電力自動化設備廠合作研究的500kV晶體管方向高頻保護和南京電力自動化研究院研制的晶體管高頻閉鎖距離保護,運行于葛洲壩500kV線路上,結束了500kV線路保護完全依靠從國外進口的時代。在20世紀70年代中,基于集成運算放大器的集成電路保護已開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電路保護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漸取代晶體管保護。到90年代初集成電路保護的研制、生產和應用仍處于主導地位,這是集成電路保護時代。免費論文,維護。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末即已開始了計算機繼電保護的研究,1984年原華北電力學院研制的輸電線路微機保護裝置首先通過鑒定,并在系統中獲得應用,揭開了我國繼電保護發展史上新的一頁,為微機保護的推廣開辟了道路。從90年代開始我國繼電保護技術已進入了微機保護的時代。不同原理、不同機型的微機線路和主設備保護各具特色,為電力系統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優良、功能齊全且工作可靠的繼電保護裝置。隨著微機保護裝置的研究,在微機保護軟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論成果。

2繼電保護的維護管理

2.1 微機保護裝置要采取電磁干擾防護措施

變電站改造中,電磁型保護更換成微機型保護時,必須采取防電磁干擾的技術措施,即嚴格執行微機保護裝置的安裝條件,安裝帶有屏蔽層的電纜,而且兩端的屏蔽層必須接地。防止由于線路較長,一端接地時,另一端會由于電磁干擾產生電壓、電流,造成微機保護的拒動或誤動。為減少保護裝置故障和錯誤出現的幾率,微機保護裝置必須優化設計、合理制造工藝以及元、器件的高質量。同時還要采用屏蔽和隔離等技術來保證裝置的可靠性,從而提高抗干擾的能力。

2.2 微機保護裝置的接地要嚴格按規定執行

微機保護裝置內部是電子電路,容易受到強電場、強磁場的十擾,外殼的接地屏蔽有利于改善微機保護裝置的運行環境;微機保護提高可靠性,應以抑制干擾源、阻塞耦合通道、提高敏感回路抗干擾能力入手,并運用自動檢測技術及容錯設計來保證微機保護裝置的可靠性;容錯即容忍錯誤,即使出現局部錯誤也不會導致保護裝置的誤動或拒動。免費論文,維護。容錯設計則是利用冗余的設備在線運行,以保證保護裝置的不間斷運行。采用容錯技術設計是為了換取常規設計所不能得到的高可靠性,確保微機保護裝置的可靠運行。

2.3 防誤措施

微機保護的一些定值設定以及重要參數修改在硬件設計上設置操作鎖,操作時必須正確輸入操作員的密碼和監護人的密碼時,方可進行正常操作,并將操作人和監護人的姓名等信息予以記錄和保存。

2.4 繼電保護裝置的日常維護

(1)當班運行人員定時對繼電保護裝里進行巡視和檢查,對運行情況要做好運行記錄。

(2)建立崗位責任制,做到人人有崗,每崗有人。

(3)做好繼電保護裝置的清掃工作。清掃工作必須由兩人進行,防止誤碰運行設備,注憊與帶電設備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人身觸電和造成二次回路短路、接地事故。

(4)對微機保護的電流、電壓采樣值每周記錄一次。

(5)每月對微機保護的打印機進行檢查并打印。免費論文,維護。

3 繼電保護故障處理要點

繼電保護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如果只想學會對設備的調試并不難,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按照調試大綱依次進行就可實現。而一旦出現異常現象,想處理它并非易事。它要求工作人員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解決處理故障的有效方法。一個合適的方法,在工作中能幫你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可以說繼電保護技術性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故障處理的能力上。因此,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去處理故障,體現技術水平,成為廣大繼電保護工作者所共同要探討的課題。下面是常用的幾種故障處理方法。

3.1 直觀法

處理一些無法用儀器逐點測試,或某一插件故障一時無備品更換,而又想將故障排除的情況。比如10KV開關柜分或拒合故障處理。在操作命令下發后,觀察到合閘接觸器或跳閘線圈能動作,說明電氣回路正常,故障存在機構內部。到現場如直接觀察到繼電器內部明顯發黃,或哪個元器件發出濃烈的焦味等便可快速確認故障所在,更換損壞的元件即可。

3.2 掉換法

用好的或認為正常的相同元件代替懷疑的或認為有故障的元件,來判斷它的好壞,可快速地縮小查找故障范圍。免費論文,維護。這是處理綜合自動化保護裝置內部故障最常用方法。當一些微機保護故障,或一些內部回路復雜的單元繼電器,可用附近備用或暫時處于檢修的插件、繼電器取代它。如故障消失,說明故障在換下來的元件內,否則還得繼續在其它地方查故障。

如一條110 kV旁路L FP-941A微機保護運行指示燈忽閃忽滅,并不打印任何故障報告,很難判斷為何故障。正好附近有備用間隔,取各插件相應對換,查出故障在CPU插件上。用此項方法,要特別注意插件內的跳線、程序及定值芯片是否一樣,確認無誤方可掉換,并根據情況模擬傳動。

3.3 逐項拆除法

將并聯在一起的二次回路順序脫開,然后再依次放回,一旦故障出現,就表明故障存在哪路。再在這一路內用同樣方法查找更小的分支路,直至找到故障點。此法主要用于查直流接地,交流電源熔絲放不上等故障。如直流接地故障。先通過拉路法,根據負荷的重要性,分別短時拉開直流屏所供直流負荷各回路,切斷時間不得超過3秒,當切除某一回路故障消失,則說明故障就在該回路之內,再進一步運用拉路法,確定故障所在支路。再將接地支路的電源端端子分別拆開,直至查到故障點。如電壓互感器二次熔絲熔斷,回路存在短路故障,或二次交流電壓互串等,可從電壓互感器二次短路相的總引出處將端子分離,此時故障消除。免費論文,維護。然后逐個恢復,直至故障出現,再分支路依次排查。如整套裝置的保護熔絲熔斷或電源空氣開關合不上,則可通過各塊插件的拔插排查,并結合觀察熔絲熔斷情況變化來縮小故障范圍。免費論文,維護。

4 結語

繼電保護是電力系統安全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繼電保護技術日益呈現出向微機化,網絡化,智能化,保護、控制、測量和數據通信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羅鈺玲.電力系統微機繼電保護[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2]應斌.淺談繼電保護工作中故障處理的若干方法[J].廣西電力,2006,(4):80-83.

第5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中圖分類號:U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04-0162-02

目前我國建筑施工傷亡事故類型仍以高處墜落、坍塌、物體打擊、機具傷害和觸電等“五大傷害”為主,其中觸電死亡占全部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的6.5%。觸電事故之所以頻發、多發,其主要原因就是施工單位重視程度不夠,往往認為施工現場用電都是臨時性的,只要能夠滿足施工機具和照明的用電需要就可以了,而對有關安全用電就不十分重視了,并且對施工用電有關規范標準的學習理解也不透徹。而客觀上,建筑施工現場環境復雜多變,也給施工用電安全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現就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存在的安全通病問題,結合《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和《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的有關規定,提出施工現場安全用電的正確做法和防護方法,希望對消除事故隱患提供幫助,以推動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

一、用電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畢業論文

目前仍有一些施工項目部沒有配備專職電氣專業技術管理人員,而讓土建專業方面的技術管理人員代為管理電氣專業方面工作。有的甚至還讓略懂一些用電知識的人員去從事電氣特種作業操作。有些無特種作業操作證的電工不按規范要求設置用電線路和保護裝置,不正確穿戴相應的勞動防護用品,甚至帶電作業的現象也時有發生。有的臨時施工用電工程不編制專項施工組織設計,只憑電工個人經驗自行布設,沒有全面的統籌臨時用電計劃,隨意性非常強,沒有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有的施工單位編制的臨時施工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沒有用電負荷計算,無線路圖,甚至有的和施工現場實際情況嚴重脫節,根本起不到指導現場施工用電的作用。如常此以往,最終將釀成嚴重的安全生產事故。畢業論文

正確做法:安裝、巡檢、維修或拆除臨時用電工程時,必須由專業電工完成,并且要有人在旁邊監護其操作。電工等級應同工程的難易程度和技術復雜性相適應。電工操作屬于特種作業,由于特種作業對操作者本人及他人和周圍設施的安全存在著重大影響,因此需要經過國家規定的有關部門組織的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在取得操作證后方準許其獨立作業。電工作業時應正確穿戴相應的勞動保護用品。

畢業論文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設備在5臺及以上或設備總容量在50kw及以上時,應編制施工現場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其施工組織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

1、施工現場勘測,確定主電源進線、變電所或配電裝置、用電設備位置及線路走向等。

畢業論文

2、畢業論文進行用電負荷計算,合理選擇變壓器容量、型號等。

3、設計配電系統:設計配電線路,選擇導線或電纜;設計配電裝置,選擇電器設備;設計接地裝置。

4、繪制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工程圖紙:主要包括用電工程總平面圖、配電裝置布置圖、配電系統接線圖、接地裝置設計圖等。 畢業論文

5、設計防雷接地系統裝置。業論文

6、確定防護措施。

畢業論文

7、畢業論文制定安全用電技術措施和電氣防火措施。

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及變更時,必須履行“編制、審核、批準”程序,應由電氣工程技術人員負責編制,經本單位相關部門審核及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技術負責人和監理單位的總監理工程師審批合格后實施。變更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時應補充有關圖紙等資料。

二、三級配電系統存在的問題

畢業論文

存在的問題:配電系統未按“總配電箱(柜)-分配電箱-開關箱(用電設備箱)”形成三級配電。存在一臺以上的用電設備共用一個開關箱,分配電箱和開關箱之間距離超標,用電設備與其控制的開關箱距離過遠等問題。

正確做法:施工用電系統必須采用三級配電系統,即在總配電箱(柜)以下設分配電箱,分配電箱以下設置開關箱(用電設備箱),最后從開關箱接線到用電設備。總配電箱應設在靠近電源的區域,分配電箱應設在用電設備或負荷相對集中的區域,分配電箱與開關箱的距離不得超過30m,開關箱與其控制的固定式用電設備的水平距離不宜超過3m。施工現場應按“一機一箱一閘一漏”設置,即每臺用電設備必須有各自專用的開關箱,嚴禁用同一個開關箱直接控制2臺及以上用電設備(含插座),每個開關箱里必須設置有隔離開關、斷路器或熔斷器,以及漏電保護器。當漏電保護器是同時具有短路、過載、漏電保護功能的漏電斷路器時,可不裝設斷路器或熔斷器。隔離開關應采用分斷時具有可見分斷點,能同時斷開電源所有極的隔離電器,并應設置于電源進線端。當斷路器是具有可見分斷點時,可不另設隔離開關。

三、二級漏電保護系統存在的問題

存在的問題:用電系統設置少于二級的漏電保護,漏電保護器參數不匹配或動作失靈,漏電保護器安裝于靠近電源一側。

正確做法:二級漏電保護系統是指用電系統至少應設置總配電箱漏電保護和開關箱漏電保護的二級保護系統,總配電箱和開關箱中二級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合理配合,形成分級分段保護;漏電保護器應裝設在總配電箱和開關箱靠近負荷的一側,且不得用于啟動電器設備的操作,即用電線路先經過電源隔離開關,再到漏電保護器,不得反裝;漏電保護器應滿足以下要求:開關箱中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0.1s,使用于潮濕場所的漏電保護器額定漏電動作電流≤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0.1s;總配電箱中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大于0.1s,但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與額定漏電動作時間的乘積不應大于30mA.s;漏電保護器應動作靈敏,不得出現不動作或者誤動作的現象。

四、保護接零 畢業論文

存在的問題:保護零線引出不符合規范要求,重復接地點不足。未采用規范規定色標的電線作保護零線,且線徑過小。保護零線未隨所有用電線路自始至終,未與用電設備外殼相連接,起不到保護作用。

正確做法:施工現場專用變壓器供電的TN-S接零保護系統中,保護零線應由工作接地線、總配電箱(柜)電源側零線或總漏電保護器電源側零線處引出,單獨敷設不作他用;在TN-S接零保護系統中,通過總漏電保護器的工作零線與保護零線之間不得再做電氣連接; TN-S系統中的保護零線除必須在總配電箱(柜)處做重復接地外,還必須在配電系統的中間處和末端處做重復接地。在TN-S系統中,保護零線每一處重復接地裝置的電阻應不大于10Ω;保護零線應采用黃綠雙色絕緣導線,任何情況下均不得用黃綠雙色絕緣導線作負荷線;三相四線制架空線路的保護零線截面不應小于相線截面的50%,單相線路的保護零線截面與相線截面相同,配電裝置和電動機械相連接的保護零線截面為不小于2.5mm2的絕緣多股銅線。手持式電動工具的保護零線截面為不小于1.5mm2的絕緣多股銅線。保護零線應從線路始端開始設置,隨線路至末端,與電氣設備(包括電箱)不帶電的外露可導電部分相連。

五、電箱設置

存在的問題:電箱內無隔離開關或設置不規范。使用木制電箱,電箱無標記。電線從電箱箱體側面、上頂面、后面或箱門進出。電器安裝于沒有采取阻燃絕緣措施的木板上。電箱安裝位置不合理。

正確做法:配電箱、開關箱應采用冷軋鋼板或者阻燃絕緣材料制作,鋼板厚度應為1.2-2.0mm,其中開關箱箱體鋼板厚度不得小于1.2mm,配電箱箱體鋼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箱體表面應做防腐處理。配電箱、開關箱外形結構應能防雨、防塵。配電箱和開關箱應進行編號,并標明其名稱、用途,配電箱內多路配電線路應作出標記。總配電箱、分配電箱、開關箱均應設置電源隔離開關,隔離開關應設置于電源進線端,即為電線進入電箱后的第一個電器。隔離開關應采用分斷時具有可見分斷點,能同時斷開電源所有極的隔離電器,不能用空氣開關或者漏電保護器作隔離開關。電線應從電箱箱體的下底面進出,電箱進出線口處應作絕緣護套管保護。電箱內電器安裝板應用金屬板或非木質阻燃絕緣電器安裝板,若用金屬板,則金屬板應與金屬箱體作電氣絕緣接地連接。電箱的安裝應符合以下要求:配電箱、開關箱應裝設端正、牢固,固定式的電箱的中心點與地面的垂直距離應為1.4-1.6m,移動式電箱應裝設在堅固、穩定的支架上,其中心點與地面的垂直距離宜為0.8-1.6m;配電箱、開關箱周圍應有足夠2人同時工作的空間和通道,不得堆放影響操作、維修的物料,電箱安裝位置應為干燥、通風及常溫場所,不得裝設在易受外來物體撞擊、強烈震動、液體浸濺及熱源烘烤等場所。

六、線路敷設存在問題

存在的問題:臨時用電架空線路架設在腳手架上或穿越腳手架引入在建工程內;采用竹竿或者鋼管作為電線桿;架空線路和燈具架設高度過低;電線、電纜沿地面或建筑物周圍明設;電線和電纜外皮老化、破損,絕緣性差;采用四芯電纜外加一根導線代替五芯電纜,兩種線路絕緣程度、機械強度、抗腐蝕能力以及載流量不匹配,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正確做法:施工現場臨時用電線路的敷設應架空或穿管埋地敷設。架空線路應采用絕緣導線,嚴禁沿腳手架、樹木或其他設施敷設。架空線路應沿電桿、支架或墻壁敷設,并采用絕緣子固定,綁扎線必須采用絕緣線。室外架空電線最大弧垂與施工現場地面最小距離為4m,與機動車道最小距離為6m,與建筑物(含外腳手架)最小距離為1m。室內配線非埋地明敷主干線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m。電纜沿墻壁敷設時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m。電桿不得采用竹竿,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桿或木桿。木桿梢徑不應小于140mm。電纜線路嚴禁穿越腳手架引入在建工程內,必須采用電纜埋地引入。電纜垂直敷設上樓層不得與外腳手架相連,應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的豎井、垂直孔洞等,并宜靠近用電負荷中心。電纜垂直敷設也可穿套管沿外墻敷設,固定點每層不得少于一處。電纜埋地敷設埋深不得小于0.7m,并應在電纜緊鄰上、下、左、右側均勻敷設不小于50mm厚的細砂,然后覆蓋磚或混凝土板等硬質保護層。穿越建筑物、構筑物、道路等易受損傷場所及引出地面至2.0m高處到地下0.2m處必須加設防護套管,套管內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接零保護系統的電纜線路必須采用五芯電纜。電線及電纜應保持外皮完好,絕緣良好。

參考文獻

[1] 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JGJ46-2005

第6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中國照明網技術論文·電光源中國照明網技術論文·電關健詞:高桿燈照度高壓鈉燈

中圖分類號: J914 文獻標識碼:A

一、本設計依據:

1、《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06)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

3、《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69-2006

4、《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驗收規范》GB 50168-92。

5、《城市中低壓配電電網改造技術原則》DL/T599-2005

二、工程概況:

1、海星廣場:該廣場位于2013錦州世界園藝博覽會主入口。設計其平均照度不小于35LX,高桿燈桿高為16米,光源采用4*600W高效節能高壓鈉燈,采用截光型燈具。根據廣場實際情況,高桿燈配置方式為雙側對稱布燈,共8基,外觸發配燈。

2、電源:海韻大道電源引自園區內配電室,位置詳見平面圖,路燈專用控制箱為新建。海星廣場電源分別引自D-AL5、E-AL2,高桿燈控制箱為新建。

3、控制方式:選用路燈專用控制箱對路燈的開啟進行控制。路燈控制采用手動與自動(微電腦時控開關)兩種方式。

二、施工要求:

1、電纜溝、路燈基礎電纜敷設及有關施工工藝應符合圖紙中的技術要求。電纜在路面下PE管保護。

2、基礎混凝土為C25#,在基礎制作時先將基礎坑邊的余土清凈,并用敷蓋將坑的四壁支設模板,澆注時用震搗棒進行震搗,確保混凝土的密實。

3、電纜敷設先清理溝底,回填時應每回填30cm夯實一次,保證回填的密實度。

4、電纜在路燈基處做接頭,在接頭時應有適當的預留。

5、引上線處應加保險,做單燈保護。燈具應設置電容補償以提高功率因數,補償后單燈功率因數將不小于0.85。

6、地腳尺寸以燈具廠家提供的為準。

7、燈桿中心距邊石外側1000mm,基礎上表面抹面后與邊石上沿平齊。

8、電纜與其它地下管線相交、和部分平行時,應按規范要求加套管保護,并保證規范要求的安全距離。其工程量的調整應以現場實際情況為準。

9、燈桿內引上穿線為BVVB-2*2.5護套線。

三、接地:

1、接地系統為TN-S系統,該工程的接地體均為接地模塊。

2、在沿線每180-200m處做一個接地極,用鍍鋅扁鋼與相近的兩個燈桿相聯,形成一個接地網,確保箱變處接地電阻不大于4歐姆,每回路中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

3、接地模塊的上表面距地不小于0.9m,接地模塊四周應有導電良好的土并做夯實處理,接地模塊在與接地線聯結后應用中性凡士油進行封閉。

四、其它:

1、燈具擺布時遇有高壓電塔,路口,大門口等特殊情況時,應視現場情況適當調整,實際位置與設計位置變動較大時需與設計單位聯系。

2、本說明未盡事宜,見有關規范、規程。

附圖一:照度計算表

附圖二:照明平面圖

參考文獻

1、《照明工程設計手冊》趙振民 航空工業出版社

第7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房屋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施工質量 質量措施 管理措施 房屋質量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各類住宅建筑開始傾向于高層住宅發展。高層建筑建造后,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但隨著帶來了建筑物遭受雷擊損壞的風險。在住宅建筑中,有線電視、電話線、網線等都是容易導致雷電進入建筑物內的導火索,為了提高建筑安全,有必要在進行電氣設計時,就考慮到建筑防雷功能,采取經濟使用而又安全可靠的解決措施,提高建筑防雷電能力。

二.建筑物防雷等級分類。

建(構)筑物的等級分類,應符合以下要求:

1.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1)凡制造、使用或貯存炸藥、火藥、起爆藥、人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質的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2)具有0區或10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3)具有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坡壞和人身傷亡者。

2.第二類防雷建筑物

(1)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

(2)國家級的會堂、辦公建筑物、大型展覽和博覽建筑物、大型火車站、國賓館、國家級檔案館、大型城市的重要給水水泵房等特別重要的建筑物。

(3)國家級計算中心、國際通訊樞紐等對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且裝有大量電子設備的建筑物。

(4)國家特級和甲級大型體育館。

(5)制造、使用或貯存爆炸物質的建筑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5)具有1區爆危險環境的建筑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6)具有1區或21區爆炸危險場所的建筑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

(7)具有2區或22區爆炸危險場所的建筑物。

(8)預計雷擊次數大于0.05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災危險場所。

(9)預計雷擊次數大于0.25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業建筑物。

3.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1)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及省級檔案館。

(2)預計雷擊次數大于或等于0.01次/a,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災危險場所。

(3)預計雷擊次數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性工業建筑物。

(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區,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區,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筑物。

在確定建筑的防雷分級時,除按上述規定外,在雷電活動頻繁地區或強雷區可適當提高建筑物的防雷等級。對建筑高度超過19層的住宅建筑,適用于二級防雷等級,其他為三級防雷。

三.住宅建筑電氣防雷措施。

1、安全用電技術措施。

(1)防雷及接地技術措施。

1)在施工現場專用變壓器的供電的TN-S接零保護系統中,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與保護零線連接。保護零線應由工作接地線、配電室(總配電箱)電源側零線或總漏電保護器電源側零線處引出。

2)TN-S系統中的保護零線除必須在配電室或總配電箱處做重復接地外,還必須在配電系統的中間處和末端處做重復接地。

3)在TN-S系統中,保護零線每一處重復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0歐姆。

4)PE線上嚴禁裝設開關或熔斷器,嚴禁通過工作電流,且嚴禁斷線。 5)施工現場內的起重機、升降機等機械設備,以及鋼管腳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屬結構,當在相鄰建筑物、構筑物等設施的防雷裝置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外時,應按相關規定安裝防雷裝置。

6)做防雷接地機械上的電氣設備,所連接的PE線必須同時做重復接地,同一臺機械上的電氣設備的重復接地和機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體,但接地電阻應符合要求。

(2)漏電保護器的設置

1)施工現場的總配電箱和開關箱應至少設置兩級漏電保護器,而且兩級漏電保護器的額定漏電動作電流和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級保護的功能。

2)開關箱中必須設置漏電保護器,施工現場所有用電設備,除作保護接零外,必須在設備負荷線的首端處安裝漏電保護器。

3)漏電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國標GB6829—86《漏電電流動作保護器(剩余電流動作保護器)》的要求,開關箱內的漏電保護器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30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于0.1s。使用于潮濕和有腐蝕介質場所的漏電保護器應采用防濺型產品。其額定漏電動作電流應不大于15mA,額定漏電動作時間應小于0.1s。

2. 室內線路及室外配線要求。

2.1室內線路:直敷布線—建筑物頂棚內嚴禁采用。金屬管布線—建筑物頂棚內宜采用。硬質塑料管布線—適用于室內場所和有酸堿腐蝕性介質的場所。電氣間布線—井壁應是耐火極限不低于1小時的非燃燒體,電氣間在每層樓應設維護檢修門并應開向公共走廊,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三級,樓層間應做防火密封隔離。電氣間內高壓、低壓和應急電源的電氣線路,相互之間應保持0.3米及以上的距離或采用隔離措施。向電梯供電的電源線路,不應敷設在電梯井道內。

2.2室外配線:

(1)架空線路:由高低壓線路至建筑物第一個支持點之間的一段架空線稱為架空線。高壓接戶線受電端的對地距離不應小于4米;低壓接戶線受電端對地距離不應小于2.5米。向一級負荷供電的雙電源線路,不應同桿架設。

(2)電纜線路:在電纜溝和電纜隧道內敷設的電纜,應采用裸鎧裝電纜、裸鉛包電纜或塑料護套電纜。在電纜直埋敷設時,當沿同一路徑敷設的室外電纜根數為8根及以下時,直埋深度不應小于0.7m。向一級負荷供電同一路徑的雙電源電纜不應敷設在同一溝內。電纜在電纜溝或隧道內敷設時,同一路徑的電纜根數多于8根、少于或等于18根時適合采用電纜溝敷設,多于18根時可采用電纜隧道敷設。電纜隧道高度不應低于1.9米。電纜隧道長度大于7米時,兩端應設出口,兩個出口間的距離超過75米時,還應增加出口。電纜在排管內敷設時,一般可采用石棉水泥管或混凝土管。

3. 接地裝置。

接地裝置包括接地體和接地線。接地裝置的優劣與接地電阻和接地方式有關。為便于與各種入戶金屬管道相連,降低跨步電壓,建筑物防雷接地一般采用周圈式接地。防雷接地應盡量利用自然接地體作為接地裝置,只要基礎采用硅酸鹽水泥和周圍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基礎外表面無防腐層或有瀝青質的防腐層時,可利用基礎內鋼筋作接地裝置,否則應加設人工接地裝置。高層建筑通常利用樁基礎、箱形基礎作接地裝置,這些基礎連成的接地網有較大的電容,其沖擊阻抗很小。施工中通常將樁基的拋頭鋼筋與承臺板主筋焊接,并與承臺上作為引下線的柱鋼筋焊通,再與整個底板內鋼筋或地梁中的鋼筋互相連通,將樁基主筋與地梁主筋焊接成一個閉合的水平接地網,以形成均壓。由于防雷裝置直接裝在建、構筑物上,建筑物防雷接地與電氣設備接地等無法隔離。通常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與電氣設備的接地、微電子設備接地均應連接成統一的接地系統,其共用接地電阻按其中最小值選定。一般要求,接地電阻值。

四. 重視雷擊電磁脈沖(LEMP)對智能系統的危害。

目前,住宅建筑中多使用了智能系統,系統提供的智能建筑系統專業公司較多,一般承擔系統設計(包括施工和設計)、供應設備,并從事安裝、調試等技術工作。在進行設計時,設計者側重于系統網絡、通信方式、設備選型等工作,但往往忽視了系統防雷措施的設計。有的設計者認為建筑物已設有防直擊雷的避雷帶,至于安裝于室外的監控設備、器件以及中控室,已處于保護范圍之內,不必再考慮智能系統本身的防雷措施,其實這種理解不全面,在概念上也是含糊的。

如果雷擊發生在建筑物頂部,一般為直擊雷,通過建筑物的接閃器(避雷針或避雷帶),經由引下線,將雷擊過電壓、大電流絕大部分洩放到大地,而泄入建筑物內部的相對較小,只要智能電子設備不靠近引下線,則危害偏小。但如果雷擊發生在建筑物附近圍墻或進戶線纜、管道的地面,由雷電感應和雷電波侵入的雷擊電磁脈沖(LEMP)的過電壓,則可能通過信號或供電線路導入建筑物內部的智能電子設備而將其擊壞。

作為建筑工程設計的電氣專業,通常根據《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的規定,進行了防直接雷擊、高層建筑防側擊雷及防雷電波侵入等措施的設計,主要著重于保護變配電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人身安全。而對于建筑智能系統,一般由建設方交給智能系統的專業廠商(或公司)進行二次設計或直接進行設計。很清楚,智能系統的防雷設計,主要指采取防雷電波侵入和雷電感應產生的雷擊電磁脈沖的技術措施,應由智能系統專業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加以重點、周到的考慮。

五.結束語。

在建筑防雷設計和施工中,要將外部防雷接地裝置和內部防雷接地裝置有效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分流、接閃、屏蔽、接地、布線和均壓等要素,做好設計方案,提高建筑防雷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李大生住宅建筑電氣防雷措施分析 [期刊論文] 《價值工程》 ISTIC -2010年18期

[2]胡燦明 肖平 陳世文 汪文理 淺談多層民用住宅防雷設計與施工 [期刊論文] 《中國科技博覽》 -2011年22期

第8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供用電 安全性 可靠性 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 F407.6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1-212-1

隨著電力企業深化革新、新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大調整,供用電的管理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提高供用電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供用電的兩個重要特點就是安全性與可靠性。供用電的安全性直接影響著供用電的可靠性,而其可靠性又是安全性的一個保障。因此,應將其放在一起進行淺析碩士論文和討論。安全用電包括用電時的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安全用電就是預防電氣事故,而電氣事故有其特殊的嚴重性:當發生人身觸電時,輕則燒傷.重則死亡;當發生設備事故時,輕則損壞電器設備,重則引起火災或爆炸。由于我們經常接觸各種電氣設備,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安全用電不足,防止電氣事故的發生。供電可靠性就是指供電系統對用戶持續供電的能力,它是電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直接體現供電系統對用戶的供電能力。

1安全用電

安全用電就是要降低和預防各類電氣事故。常見的電氣事故有:觸電造成的人員傷亡,雷擊事故,短路和過載造成的電路系統火災、設備損壞,缺相、欠壓、過壓造成的設備不能正常運行,電氣設備失爆造成的可燃物的爆炸,以及絕緣受損、保護失效、誤操作造成的各種事故。

1.1觸電及其預防

對于人來說.安全用電就是要預防觸電。電對人身的傷害就是指電流對人身的傷害。而決定觸電危險性的關鍵兇素是觸電電壓,但觸電電壓叉與觸電方式有關。觸電方式一般有:兩相觸電、中性點接地的單相觸電、供電系統中性點不接的單相觸電。不同的觸電方式造成的危害程度是不一樣的。防止觸電的保護措施有:一是使用安全電壓;二是采用絕緣保護,方式有外殼絕緣、場地絕緣和變壓器隔離等;三是采用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四是安裝漏電保護器;五是將帶電導體、電氣元件和電纜接頭等,都封閉在堅同的外殼內,并在電氣設備的外殼與蓋子之間設有可靠的機械閉鎖裝置,以保證在接通電源之后不能打開外蓋。而在未合上外蓋之前不接通電源,可有效防止發生觸電事故;六是對可能造成意外觸電的區域加裝隔離、懸掛標志等醒目提示,還可以設置語音提示等輔助設施。

1.2雷擊及其預防措施

雷擊事故,固然與雷擊線路這客觀理由有較大關系,而設備缺陷也有莫大關系,設備理由主要有:

(1)絕緣子質量不過關。尤其是P-15、P-20針式絕緣子質量存在缺陷,近一、兩年來,本地區頻頻發生雷擊針式絕緣子爆裂事故,引起10kV線路接地或相間短路;

(2)10kV線路防雷措施不足。1998年底開始,很多地區的配電變壓器都更換了氧化鋅避雷器,但一些較長的10kV架空線路卻沒有安裝線路型氧化鋅避雷器;

(3)導線連接器接觸不良。很多地區以前都習慣使用并溝線夾作為10kV線路的連接器,甚至連并溝線夾都不用而纏繞接線,并溝線夾連接或纏繞接線都不是的最佳連接,導線連接不良,會經受不住強大雷擊電流的沖擊;

(4)避雷器接地裝置不合格。不合格的接地裝置,接地電阻大于10歐,卸流能力低,雷擊電流不能快速流入大地。

防雷擊預防措施:

(1)更換、安裝支柱式絕緣子或瓷橫擔。

(2)安裝氧化鋅避雷器。

(3)選用安普線夾。在今后的10kV線路改造和檢修中,逐步淘汰并溝線夾作導線連接器,并嚴禁不用線夾而纏繞接線,應選用連接性能較好的安普線夾;

(4)檢查、整改接地裝置。

1.3防止誤操作的有關措施

一是進行專門培訓,使操作員熟悉操作流程;二是操作地點有操作順序的明顯標志;三是可設置閉鎖裝置,如誤操作則閉鎖不會打開而不能進行操作;四是操作時可一人操作一人監護。

1.4電氣設備的防爆

具有揮發性可燃氣體場所、可能產生爆炸危險的粉塵場所的電氣設備應具有防爆性能。對于以上場所。電氣設備的失爆極有可能引起爆炸,所以這樣的場所的電氣設備必須具有防爆性。電氣設備的防爆措施有:采用本質安全技術;采片間隙隔爆技術;采用增加安全程度的措施;采用快速斷電技術。

1.5引進新技術及使用新材料

(1)保證供用電安全必須有必要的保護。傳統的繼電保護使用的都是磁力機構.保護的動作主要反映在脫扣線圈帶動的彈簧機構是否能夠按整定要求動作,斷開電氣回路。而彈簧都會產生疲勞,會造成動作與設計不符或誤動作與拒動作,兇此我們應該不斷研究開發新的動作機構,克服這個缺陷。現在新一代電子保護脫扣器功能豐富。對電流的真實值反應靈敏,我們應該引進使用。

(2)絕緣理由造成的電氣事故也很多,所以絕緣新材料的研究也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同時,還可以對設備設置雙重絕緣結構,將主帶電體與操作制約部分隔離,保證操作者在正常操作裝置期間的安全。

(3)逐步引進自動化技術、網絡監控技術,開發各類軟件,對電網進行監控、故障預警、故障淺析碩士論文判斷、設備缺陷在線監測,以保證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同時,還可以考慮一些線路相間采井完全的隔離.避開操作時造成相閾短路事故。

(4)在一些特殊場所或高壓Ⅸ域操作電氣設備時可采用遙控技術,可避開誤操作或其他失誤造成的人員傷產。

(5)電網的越級跳閘也是常見的一類事故.越級跳閘就是下一級的電網事故越級頂了上一級的供電設備。這類事故一般是下一級客戶設備拒動作或動作時間沒有設置好。而現在已有軟件能夠解決這一不足。

(6)完善和增加保護單元,可設置多重保護,提高保護性能,保證設備動作是在事故發生前,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人與設備的安全。

第9篇:接地技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電力繼電保護;故障;檢測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179

1 電力繼電保護的基本特性

1.1 電力繼電保護靈敏性強

電力繼電保護李敏性的關鍵就在于:電力系統在繼電保護出現故障的時候,查找電路類型及位置,短路點會不會出現過渡電阻的情況,一旦發現繼電保護就可以立即的做出智能、快速的反應。電力繼電保護的這種智能保護反應覆蓋的范圍十分的廣泛,不僅僅是電力系統大負荷運行之下的三相短路,而且還會出現電力系統小功率之下電流經過較大過渡電阻而出現的雙相、單相短路的情況,繼電保護均可以應對。

1.2 電力繼電保護工作穩定性好

現如今,現代化社會用量的暴增,各個地區也在逐漸的擴大用電的容量,這些在很大程度之上給電力系統的正常穩定運行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在電力系統之中,繼電保護裝置對于電網的正常運行的作用十分的關鍵,假使機電保護裝置在發生故障的時候,就會使得電力系統運行發生問題,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發生繼電保護裝置無法將自身的特性發揮出來,電網系統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導致電力系統發生崩潰的現象。

2 電力繼電保護故障的檢測

2.1 利用空間的電磁場來探測單相接地故障的支路方法

在小電流接地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故障的時候,接地點的無故障支路、后向支路及其前向支路的零序電流以及電壓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是不同的。那么在這個時候周邊的電磁分布不會不同。所以,可以有效的利用零序電場及磁場來查找接地故障點。

2.2 區別故障支路和故障相的方法

在小電流接地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故障的時候,會發生一個涵蓋故障特征的顯現出來暫態的情況。且相應的還得建立一個小電流接地系統的數學模型,可以仿真在出現故障之前幾個周波的具體波形,那么就可以得到電力系統之中符合電流發生的瞬時畸變波形,再就是發生接地故障的時候,所出現時刻電流暫態信號進行小波分解,最終得到故障之路三相電流能量時譜。之后就可以在出現故障之后,一個周波內能量的小波能量在接地的過程之中選線選相判斷的根據。且可以直接性的通過查找故障時候的頻帶特征量以及負電荷電流提取的瞬時性特征,那么就可以實現系統在沒有故障干擾的時候,精確的查找并識別出來故障相機故障支路。

2.3 綜合故障分析系統的繼電保護和檢測方法

將危機保護裝置進行網絡化,使得繼電保護之中關鍵裝置的每一點均可以實行縱聯串聯及差動保護,且還得給系統之中的主站進行相應的協調管理提供一個數據處理、上傳及通訊等通信的支持。且還得要依據繼電保護裝置反應的保護安裝處的電氣量,實施檢測可以及時的將故障的位置、性質、原因及相應的參數找出來,立即的向系統之中的保護裝置發出命令,精確的將出現故障的設備及元件查找出來,最大限度之上降低發生故障時候的經濟損失,充分的加大系統的安全穩定性及可靠性。

3 維修方法

3.1 電力繼電保護替代維修法

(1)對于處在運行狀態的元器件進行相應的替代操作的時候,那么就可以不用采取措施,假使部分元器件在替換操作的時候,務必得要及時的斷開電源;(2)分析提到元器件相關參數的時候,保障其完全相同并不會發生任何問題的時候,才予以替代;(3)針對相同廠家所制造的繼電產品,就可以采取外部加壓的方式來確定即性核后,才能進行相應的替換。

3.2 電力繼電保護電路拆除維修法

(1)電壓互感器的二次熔絲在被燒毀的時候,回路之中就會出現短路故障,那么此時就可以通過電壓互感器二次短路將相應的問題及時的查找出來,對于端子就可以及時的進行分離工序,最終達到解決故障;(2)假使箍套裝置的保護發生損毀的現象,或者是電源空氣部位的開關不能啟閉,那么在該類現象之下,就可以憑借各個元器件的插拔工序來查找故障,同時還得要時刻觀察熔絲在發生熔斷現象而相應的發生改變;(3)假使發生直流接地故障的時候,就可以先利用拉路法,及時的將故障的位置及原因及時的找出來,之后就可以將接地支路拆開以及相隊形的電源端斷子,最終到真正的解決故障。

3.3 電力繼電保護帶負荷檢查維修法

將參考對象確定下來,比如相位測量在選擇參考電壓的時候,一般選用的是A相母線電壓,假使電壓發生不便,就可以立即選擇電流來進行相應的參考。但是要保障所有的參考點的一致性。

總之,現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于家居的電量也在與日俱增,在這種形勢之下,就會在無形之中給電力企業的帶來用電壓力。那么電力企業要及時的意識到這一點,將主要的工作目標定位為保障居民用電及工業用電的安全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徐健.電力繼電保護故障的檢測及其維修[J].通訊世界,2015(24):188-189.

[2]陶國.電力繼電保護故障檢測及維修探析[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02):233.

[3]危靖龍.淺析電力繼電保護故障的檢測與維修技術[J].企業技術開發,2015(14):91+93.

[4]楊元愷.電力繼電保護故障的檢測與維修[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1):18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综合色天天久久|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老太脱裤让老头玩ⅹxxxx|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少妇高潮嗷嗷叫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18久久久|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加勒比|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浪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肉体ⅹxxx137大胆| 无遮挡又爽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a∨国产av综合av下载| 精品无吗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男人猛躁进女人免费播放| 福利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三级| 亚洲欧美在线x视频|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专区 | 一区二区三区内射美女毛片|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欧美日本道免费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噜噜噜综合亚洲| 亚洲视频不卡免费在线| 在线a视频网站| 午夜影片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色播永久网址大全|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无码熟人妻视频| 国产69精品福利|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特黄aaaaaaa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