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網絡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管理的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基于移動網絡干預對社區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管理的影響。方法抽取我社區特定時段內收診的40例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資料,依據治療方法以1:1的比例分為2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對照組,給予移動網絡干預措施的為觀察組,對2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變化。結果觀察組患者血壓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社區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利用移動網絡干預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關鍵詞】移動網絡干預;社區中青年高血壓;管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我社區收診的40例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資料,依據干預措施的不同以1:1的比例分為2組,對照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28~35歲,平均(30.55±3.15)歲;觀察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29~36歲,平均(30.25±3.22)歲,排除標準:(1)妊娠期、哺乳期、精神不正常患者,(2)繼發性高血壓患者,對比分析40例患者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可以支持下文中的統計學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熱情接待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根據患者的受教育情況,利用PPT、音視頻等軟件來向其詳細介紹高血壓的病理知識,并且教導患者如何更好的配合我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治療,對提出的問題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答;督促患者養成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少量多餐,飲食盡量以清淡為主,合理搭配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結構和比例[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移動網絡干預:建立微信群、QQ群等及時解答患者有關疑問,建立微信公眾平臺轉發專業高血壓相關知識鏈接,建立專業血壓分析系統軟件,患者將在家測量的血壓值可以上傳至社區網站后由社區服務人員對其進行分析之后給予合理的干預意見和建議[3]。
1.3療效評價標準
對比干預前后的血壓變化;
1.4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產生的數據均以SPSS23.0版本軟件計算,干預前后的血壓變化為計量資料用t值檢驗以x±s表示,計數資料用false值檢驗以“%”表示,若組間對比P<0.05,則為差異顯著,此次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分析血壓下降情況觀察組血壓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對比成立。
3討論
收縮壓和舒張壓增高是高血壓患者的最常見臨床特征,導致患者血壓升高的因素有很多,即分外因又分內因,其中較明顯的因素有過度勞動和情緒過激,均會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從而引起腦血管破裂出血。高血壓好發于老年人,最典型的特征是遺傳性,臨床主要癥狀表現有頭疼耳鳴、心悸氣短、肢體麻木。但是隨著社會的變化和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中青年有高血壓,并且大量研究表明中青年患高血壓的人數正在呈逐年上升的趨勢[4]。移動網絡干預不同于傳統人為干預,它注重和強調的是人性化、科技化的針對性護理干預,主要是對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和運動進行監督,合理搭配患者的一日三餐、指導患者適量運動、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均是移動網絡干預的措施;長期堅持移動網絡干預不僅有利于提高胰島素敏感性,還能顯著改善患者高血糖等現象。此次研究將所選患者分為2組,分別給予常規干預措施和移動網絡干預,最終研究移動網絡干預效果顯著,傳統常規干預僅僅只是從口頭上對患者進行宣教,并沒有任何創新性,長此以往患者產生厭煩和抵觸心里,更加不利于干預工作的開展,且干預方式死板不靈活,導致干預效率低下。移動網絡在中青年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并且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達,移動網絡設施基本覆蓋了中青年的日常生活,因此利用移動網絡來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實施干預更容易被患者接納和實施。
參考文獻
[1]凌浩青,方麗,陳永群.基于移動網絡干預對社區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管理的研究[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15,27(5):390-393.
[2]黃玲燕,阮美生,鐘平,等.網絡干預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的影響[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7,20(2):137-141.
[3]朱建霞,盧明程,曾金生,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社區移動健康管理模式效果分析[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5,14(2):90-94.
[4]費麗萍,張瑩,韓松.基于移動網絡的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干預效果評價的薈萃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8,23(01):63-68.
作者:丁險浩單位:上海市青浦區金澤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