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院校對少數民族學生管理工作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從單一、閉塞的環境向多民族的、開放的聚居環境轉變,部分少數民族學生較難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
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而這些邊疆地區由于地勢問題,交通、通訊等現代設施還較為落后,所以我國大部份少數民族還處在一個較為閉塞的生活環境中。當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到外地接受職業教育時,外部地區大量信息、資訊,各種現代化設施撲面而來,難免會使部份少數民族學生感到恐慌。再加上文化上的差異,生活習慣的不同,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很難適應新的生活環境。
2.文化上的巨大差異,再加上普遍來自經濟較為困難地區,容易形成孤僻性格或自閉傾向。
我國55個少數民族中,回族、滿族同漢族使用同一的漢語,有53個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語言。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少數民族創造了大量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史詩,以及音樂、舞蹈、繪畫,有價值的科學典籍;建造了很多雄偉壯觀、絢麗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這些優秀的文化藝術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成果。突然從本民族的文化氛圍中走出來,在一個全新的文化環境中生活,這對于任何人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都來自經濟較為困難的地區,物質生活的巨大落差,很容易促使他們形成孤僻的性格或自閉的傾向。
3.由于來自資源較為匱乏地區,與其他在校學生相比,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他們大部分都需要通過國家助學貸款繳納學費,多數學生在校生活節儉,消費水平低,學生之間這種巨大的差異難免會使他們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于是,他們開始變得沉默寡言、內向孤僻。這種茫然的失落感往往會使他們陷入苦悶和彷徨的境地,理想化的空中樓閣與現實中的嚴酷境遇的沖突給他們帶來了焦慮和自卑感。
4.在就業方面,少數民族畢業生常常被認為是就業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就業之路往往比其他人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努力,要經受更多的考驗。由于教育發展的地區不平衡性,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語言表達、外語水平、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等方面存在著不足。人們的心目中自然形成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受教育程度低,綜合素質較差的觀念。
二、高職院校致力于民族學生發展的管理制度探討
1.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規定,因材施教。
充分考慮少數民族學生的地域、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實行差異管理,并且寬嚴有度。確保少數民族學生的“獎、貸、助、補、減”等政策和措施的落實,可以專門設立少數民族學生獎學金,鼓勵他們努力學習、積極進?。粚iT設立少數民族學生助學金,保證他們可以順利完成學業;充分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例如可以在校園食堂增加一些特色民族窗口。
2.在全校范圍內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形成融洽的,有利于學生之間交往的校園氛圍。
在學習空閑之余,可以多組織集體活動,提供漢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的交流機會,使其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了解其民族文化,增進民族感情,促進民族團結。在去企業實習時,應盡量將少數民族學生混編入漢族學生中,促進他們在文化上、技術上多多交流切磋,幫助少數民族學生融入企業中去,使其能夠盡快適應在企業的工作生活。
3.注重培養民族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自信心和成就感的激勵下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高職院校在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為少數民族學生開設心理講座,開展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的文化氛圍、校園環境和新的人際關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和教育,重視對少數民族學生干部的培養,使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生會、班級、社團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培養他們的成就感。
作者:張可然楊冬旭 陳玉茹 單位: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