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理與路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對大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人格塑造、行為養成等具有重要影響。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立德樹人、增信育人、督行促人、解困助人、以文化人的豐富內涵,要在思想引導、行為養成、情感滲透、評價激勵“四位一體”的內在理路下,促進大學生知、情、意、行和諧發展,需要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強化隊伍素養、創新實踐方式等路徑,不斷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助力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成才。
關鍵詞: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路徑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相較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其他專業課程教師,他們與學生接觸多、交流深,對學生最為了解,具有獨特的距離優勢、溝通優勢和情感優勢。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工作集教育、服務和管理于一體,通過思想引導、行為養成和素能提升等實踐方式,促進大學生知、情、意、行、能綜合發展,引導大學生成為德優品正、知行合一的時代新人。準確把握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理路,積極探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具體路徑,是應新時代發展之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實踐之義。
一、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理路
科學把握新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理路,是增強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關鍵所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集思想引導、行為養成、情感滲透、評價激勵于一體,促進大學生身心和諧、知行合一、持續發展。
1.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使其內化于心。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思想引導為核心,幫助學生科學認識、正確認知、自覺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所具備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首先,幫助學生科學認識是輔導員進行思想引領的第一步。輔導員通過解讀政策、宣講理論、講述歷史等教育活動向學生傳授知識,幫助學生解決“是什么”的問題,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奠定基礎。其次,幫助學生正確認知是輔導員進行思想引領的關鍵點。引導大學生從客觀反映走向本質認知,幫助學生解決“為什么”的問題,為大學生堅定正確的立場增添信念力量。再次,幫助學生自覺認同是輔導員思想引領的落腳點。輔導員通過帶領學生梳理知識、歸納經驗、總結教訓、探尋規律、設計規劃等,引導大學生將本質認知逐漸內化為個體關于世界、人生、價值的觀念體系和思維方式,從而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幫助學生解決“要怎樣”的問題,為大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提供行動指南,這也是輔導員思想引領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2.加強對學生的行為養成,使其外化于行。行為養成是將人的認知與實踐有機結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人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教育環節。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要通過培養學生的行為品質、行為能觀察思考力和行為意志促成大學生行為養成。首先,優秀的行為品質是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內核。行為品質反映了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通過教育在學生內心世界的轉化程度和被接納水平,是學生一切行為活動的“指揮棒”。培養學生優秀的行為品質,輔導員要引導學生的行為符合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符合個人發展要求。其次,良好的行為能力是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內容。行為能力確保了學生的行為活動按照既定的要求規范有效進行,是學生順利參與各類實踐活動的“硬功夫”。輔導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再次,堅強的行為意志是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內力。行為意志反映了學生在行為活動過程中的精神狀態,制約著學生在行為活動中的投入程度、控制效度和持續力度,是確保學生行為活動目標達成的“調節器”,主要包括積極樂觀的心態、艱苦奮斗的作風、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此,輔導員要引導大學生敢于直面在成長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一切問題和挑戰,在困境中磨練自己。
3.善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使其感化于情。情感對輔導員順利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有效開展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輔導員要走進學生的生活空間,在精細的日常工作中感動學生,有針對性地做好困難資助、心理疏導、學業幫扶、寢室管理等日常事務工作,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輔導員無微不至的關愛,增強其對輔導員的信任感,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的重要前提。其次,輔導員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精心的陪伴呵護中感染學生。這主要體現在輔導員能夠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熟悉學生的行為習慣和話語方式,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按照學生的需求和習慣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感受到被尊重、被接納、被理解,認同輔導員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能夠與輔導員在思想上同頻共振,這是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對學生的認知和行為產生有效影響的重要基礎。再次,輔導員要引領學生的生活風尚,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在學生的大學生涯中,輔導員是見面頻次最多、接觸距離最近、交流程度較深的群體,因此輔導員對大學生具有強大的榜樣示范作用,他們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職業態度、道德素養、能力水平和工作作風都會被學生直接感知,從而對學生的知、情、意、行產生重要影響。
4.加強對學生的評價激勵,使其修正提升。評價是人們根據具體的行為表現或活動的結果對某人或某事進行價值判斷并得出相關結論的認知活動。在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運行中,評價起著反饋、調節的重要作用。輔導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把握好三個實踐維度:一是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是否有利于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否有利于實現學生的社會化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評價標準,凡是有利的,都應該保持,繼續發揚;凡是不利的,都應認真分析,及時修正。二是要始終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堅持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統一、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統一、共性評價與個性評價相統一、正向評價與負面評價相統一的多視角、多樣態、多渠道的綜合性評價,使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更精準、更生動、更具影響力。三是要始終符合教育實踐的基本特征,充分運用評價結果,及時向學生反饋評價意見,深化學生認識,強化學生行為,并將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行為表現與學生的道德操行考核、評優評獎、推優發展、違紀處分等綜合考慮,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涉及自身發展利益的重要活動。
二、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路徑
1.完善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長效機制。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集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個性服務于一體,涵蓋政治意識教育、道德品質教育、行為養成教育、情感心理教育、職業規劃教育等內容,是一個龐大的教育體系。首先,高校應明確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任務、內容細則、途徑載體、評價指標等,統籌性地開展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其次,高校要加強制度建設,形成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長效機制。各級行政任務和日常管理事務占據了輔導員大量的工作時間和精力,造成了輔導員重管理輕教育、忙事務少關愛的失衡狀態。學校可以通過完善輔導員工作條例、輔導員工作考核辦法等制度,進一步明確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強化輔導員的角色意識,為輔導員聚焦思想政治工作主業,提升職業認同感、責任感和成就感提供強勁的制度支持。再次,高校要推動和完善“三全育人”機制,積極發揮和增強輔導員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的紐帶作用和聯動效能,學校機關職能部門、二級院(系)一方面通過輔導員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學生的實際困難,將部門工作和學院建設與學生的發展需求相結合;另一方面通過動員和組織教職員工廣泛參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積極配合和協助輔導員開展班級建設、寢室建設、學風建設、班團活動開展等,不斷增強協同育人的資源力量和濃厚氛圍,使輔導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更加自信、更有底氣、更具實效。
2.強化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素養能力。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素養能力上必須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品格正,才能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首先,輔導員要在政治理論學習上下功夫,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堅定政治立場,展現政治品格,成為廣大青年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范。其次,輔導員要在學生工作實踐上下功夫,主動走近學生,通過聽課、走訪寢室、參與學生各類活動,善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主動貼近學生,通過談心談話,同學生零距離接觸、面對面交流,建立起良好的交往關系和溝通渠道,敏銳捕捉學生的思想動態、價值取向和關注的熱點話題,及時引導他們的看法、想法,排除其思想上、心理上的困惑。再次,要在工作總結研究上下功夫,勤于總結,提煉好的做法、特色亮點,形成經驗進行推廣,或分析失敗案例的原因,吸取教訓,避免工作的再次失誤;勤于思考,深入研究新時代青年學生的成長特征和發展需求,深入探究新時代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和模式創新,深入研究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的新理論、新情況和新問題。
3.創新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踐方式。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應遵循青年成長的規律,滿足青年的需求,不斷改進和創新教育實踐的方式。從當前青年的心理特征、行為方式、生活習慣等情況來看,交互式、沉浸式、教練式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強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親和力和實效性。首先,在多元化的信息時代,面對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的飛速發展,高校輔導員要因勢而新,采用交互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運用QQ、微信、微博等多媒體平臺加強與學生的多維聯系和平等交流,運用學習強國APP、優秀思政網絡微課等優質資源開闊學生視野,更新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體驗、理解和認識。交互的教育方式將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與思想教育方式有機結合起來,更易于被大學生接收,調動學生參與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性。其次,依據埃里克森八階段理論,大學生多數處于成年早期(18~25歲),這一階段的大學生可能陷入缺乏目標、時感彷徨迷失的心理困境。面對大學生這一成長特征,高校輔導員應主動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參與學生的各類活動,陪伴學生的成長歷程,培養大學生愛的品質。沉浸式的思想教育方式能夠讓輔導員設身處地關照學生,真情實意地幫助學生,與學生同頻共振,不斷提升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溫度和親和力。再次,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會在學習規劃、畢業求職、創新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與家人相處等方面遇到許多難題。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高校輔導員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學生正確看待分析問題、正確辨別是非曲直、正確認識事物本質;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明確人生奮斗目標、做好職業發展規劃;鼓勵學生自主解決成長發展過程中的操心事、煩心事,順利走出挫折困境。
作者:曾玥蓉 韓冰 單位:重慶科技學院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