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的產品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期刊界比較熱門的兩個詞是數字化轉型和市場化運作,各傳統媒體都在思考如何借助新技術、新理念、新思維對期刊的內容進行數字化,讓傳統期刊成功轉型、自信地走向市場。數字化轉型和市場化運作涉及的方面很多,在理念、流程、人員素質、運營、盈利模式等方面都要重新改良,以迎合受眾的數字閱讀潮流,在未來的期刊專業出版領域站穩腳跟。相信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學術期刊數字化的發展也會逐步成熟,學術期刊對信息技術的依賴必將演化出更豐富的數字化出版的產品。
關鍵詞學術期刊;數字化;模式;策略
1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的現狀
學術期刊的數字化工作主要通過自建網站來實現,這也是大多數傳統期刊數字化的主要形式。但其形式和功能較為單一,主要方式是期刊內容的電紙化,將紙質內容復制上網。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傳播平臺形式單一,如遇網站服務器故障、網絡總帶寬擁堵則會嚴重影響傳播效果和品牌形象,也無微博、微信等跨媒體傳播渠道;二是傳播內容無差異化,哲社版和自科版的內容結構不同,但渠道完全一致,沒有傳播重點;三是用戶體驗較差,缺少對用戶需求的分析,的內容與用戶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同時,與用戶的互動太少,缺少與用戶溝通的平臺和渠道,缺少對用戶瀏覽痕跡的分析,無法提供對上游內容策劃的合理反饋。
2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產品的設計
需求調研和產品設計(用戶體驗設計)是相互影響的,應該同步展開。一旦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再來修改設計思路是非常困難的,而且越往后修改的成本越高。用戶體驗設計要保證產品同時具備可用性和價值,同時數字化產品的實施應該分成多個階段,以及時發現問題并做出調整。此時,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在數字化出版階段,是重點維護現有的產品還是開發新的產品。如何平衡新舊產品主要是由用戶對產品的滿意度情況而定。
2.1品牌戰略規劃
品牌混沌階段的首要任務是用戶開發。這一階段的表現是:期刊的主要目標客戶群不確定,欄目設置變化快或無固定專欄,出版的產品內容質量不穩定,重點在于尋找和認定目標客戶群。品牌認同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市場開發。在同類期刊中具有一定影響力,能就一些優勢欄目或特色專欄進行有針對性的市場推廣與新產品開發,加大終端市場推廣與產品服務投入,形成用戶對期刊品牌從品牌產品認知向品牌價值認同轉化[1]。品牌延伸階段的關鍵任務是品牌開發。這一階段的期刊主要目標客戶群達到較高占有率,重點在于將品牌延伸到其他專欄或研發新的產品,利用品牌知名度培育更多的市場機會。
2.2具體策略選擇
1)增強全媒體投入力度,三大平臺整合傳播。針對目前傳播平臺形式單一的問題,在綜合分析各平臺的優劣后選擇多種渠道期刊內容。在此過程中,陌生用戶、松散關系用戶、強關系用戶均有合適的平臺進行交流,可以保證預期的傳播效果。一是百度文庫和豆丁網,主要針對陌生用戶關系的建立。二是騰訊微博。三是微信。這三個平臺涵蓋互聯網、社交軟件、移動終端等各種平臺,信息獲取方式兼容電腦、平板、手機終端,操作便捷,易用性高。2)對于不同內容采取差異化傳播方式。期刊如果失去了自己的特性,每一個欄目都與其他同類期刊大同小異,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期刊數字化出版的營銷活動也是如此。其實說來說去又繞到了內容策劃的老路上來了,如果期刊刊載的文章沒有市場價值,那么無論營銷團隊多么優秀也無濟于事。相反,如果內容質量堪憂,這些內容傳播得越廣,對期刊的品牌建設越不利。因此對刊物的宣傳應該找準方向和切入點,有的放矢才能取得預期效果。3)分析用戶習慣,增加互動平臺,提高體驗舒適度。成功或失敗的差別在于你對細節的關注。大數據時代,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來分析用戶的閱讀習慣,做好服務,提高用戶的體驗舒適度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大課題。根據用戶點擊閱讀和下載的數量追蹤,可以分析用戶的閱讀興趣和文章的內容質量,將這些分析結果反饋給相應的編輯以幫助評判審閱稿件、錄取稿件的側重點。對點擊量和下載量大的同類文章,通過添加文件星級和相應標簽,推送給其他用戶,以提高用戶的留存率。增加互動平臺,是做好服務的前提。一些用戶關心的問題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如是否收取版面費、費用大致是多少、期刊出版時間等,開辟相關的互動平臺,可以解決用戶的疑慮,增強他們的信任感,即使工作出現遺漏也可以通過溝通盡早取得他們的諒解。我們可以定期總結有代表性的問題,從中提煉一些共性的問題,提前在網站上說明,以避免重復性的問題,提高人員工作效率[2]。除此之外,互聯網時代還應該注意為用戶提供舒適的體驗。可以說舒適的用戶體驗是產品管理和用戶體驗設計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具體來說,在理解目標用戶的基礎上設計有價值的、可用的目標功能、用戶導航和產品使用流程;根據線框設計用戶界面,包括嚴格的布局、顏色和字體設置等,視覺設計能夠傳達并喚起產品蘊含的情感,拉近與用戶的距離[2]。
3學術期刊改進傳播手段和效果評估
3.1改進傳播手段的基本原則
通常情況下,用戶并不喜歡頻繁的變化。他們希望產品更完善,功能更豐富,但前提是不改變已有的使用習慣。新的使用方式需要用戶花時間學習、適應,而我們的工作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這就是矛盾所在。每個月的期刊內容在后,依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這一階段正是搜集反饋信息、改進產品的最佳時機。只要稍微花心思觀察并分析用戶對已內容的反應,就能從中找到以后我們策劃和營銷的重點,互聯網時代的服務特別重視用戶的反饋意見,我們也應該在這方面做出快速反應。一旦確立了傳播的目標,就要圍繞目標改善產品,至于應該如何改進,取決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傳播的指標。這個過程是靈活的,有伸縮性的,它不是簡單地滿足個別用戶的要求,也不能對用戶調查的結果照單全收。
3.2傳播效果評估
如何對傳播效果進行評估關系到傳播手段的改進和傳播目標的調整,是按照點擊量計算,還是按新增用戶來計算,亦或是按投稿量的增加值來計算,都不太好判定。筆者認為評價傳播效果的指標應該是多樣的,它既應該包括新內容時的點擊量(松散型用戶),又包括長尾效應下過刊的持續點擊量(陌生用戶),還包括微博轉發和微信評論的用戶活躍度(強關系用戶)。只有綜合這三方用戶的新增情況,才能對傳播效果做出客觀的評估。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學術期刊數字化的發展也會逐步成熟。未來,學術期刊的數字化不僅體現在品牌、渠道、用戶等方面,還會體現在學術的前瞻、智能搜尋等方面,面對這些新的業態,學術期刊應該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字化水平,張開雙臂迎接數字出版的春天。
參考文獻
[1]梁衛東.金迪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中東市場營銷方案設計[D].西安:西北大學,2005.
[2]MartyCagan.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江津 單位:湖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