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研究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
(一)相關會計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事業單位仍然采用1997年頒布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但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事業單位會計開始向企業會計方面靠攏,除少部分全撥款的事業單位外,其他半撥款的事業單位逐步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自主經營,這樣一來,這些事業單位的性質就傾向于企業化,現行的相關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制度不再適用,隨著事業單位經濟業務活動越來越繁瑣,現有的會計科目已難以準確地、完整地反映。
(二)財務管理職能不強、集體財產意識觀念淡薄
由于事業單位正處于改革進程中,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化的運作,導致目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職能不強,對于一些經費的收支核算仍停留在表面的相對平衡上,無法合理有效地分配資金;而且事業單位各部門之間缺乏對財務管理的合理分工,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忽視成本的合理利用,容易造成資金的浪費。同事,事業單位員工缺乏財務管理知識,也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率。
(三)增量預算法存在缺陷,忽視事前預算
目前,我國大部分事業單位仍然使用傳統的增量預算法,即每期的預算都是在前期預算和預算期發生業務的基礎上,結合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影響因素的分析判斷進行調整的,而且多數情況下都只是針對需要增加預算的項目進行審核,最后決定是否撥款。對于前期中給予撥款的項目在當期中是否還存在、是否還需要增加撥款沒有加以考慮,而是依舊給予撥款,導致當期的預算撥款沒有針對性。缺乏科學合理的預算,極易造成浪費,支出一年比一年多,但是工作效率和成本利用率卻沒有隨之增長,通過預算來實現對事業單位經濟業務的控制能力也無法得到很好的體現。除此之外,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賬目較大,財會人員自身的會計專業技能不足,無法深刻的認識到事前的預算管理,只是單純的進行會計核算,加上審計監管缺失,影響了其預算管理。
(四)缺乏有力的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督
部分事業單位內部沒有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造成內部的財務管理由一人或多人專職的現象,這些人員主要聽從上級的領導意見,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達到監管的目的;同時事業單位對監管部門的重視度不夠,崗位安排和人員安排不合理,造成監管力度不足,對于會計核算事前、事中、事后的審核監督存在很大的漏洞,無法實現真正的有效監管。另外,我國對于事業單位也缺乏有力的外部監管;社會公眾和出資人對事業單位的關注度不高。事業單位的出資人不是單位財產的所有者,也不具有單位的經營管理權,單位收支結余也不對其進行分配,因此對事業單位的關注度不高,也是監管不力的一個方面。
(五)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老齡化嚴重
目前事業單位很多會計人員都是在早期由其他職位轉來,本身缺乏相對的會計專業知識,僅能處理簡單的會計出納工作,對于比較繁瑣的業務無法做出正確的處理,容易造成會計信息的錯誤處理和反映。除此之外,事業單位會計人員老齡化現象嚴重,其中大部分年齡在40至50歲左右,根據調查某某市國土資源局得知,其會計從業人員最低年齡37歲,最高年齡54歲,明顯地呈現老齡化現象。
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對策
(一)完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調整事業單位會計分期
我國事業單位應當根據改革和發展的經驗方向,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對會計賬務處理進行細分,增加相應的會計科目,使得接近企業化的事業單位能夠有法可依,在處理具體業務的同時有明確統一的指標。同時,對于我國事業單位預算審議通過時間重新制定適合事業單位的會計分期,可以根據全國人大會議的時間將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分期劃分為每年的4月1日到下年的3月31日,這就可以實現整個會計分期,事業單位有預算可以執行,更加完整的反映事業單位整個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的績效考核。
(二)提高財務人員素質,規范會計業務處理
由于事業單位類型比較復雜,賬務處理相對繁瑣,對于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的聘用,就應當聘用具有專業知識的會計從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財務會計人員也應該通過定期的再教育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加快事業單位會計電算化的實施,同時也要求從事財務會計的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自身修養,能夠堅持準則,堅守原則。在處理事業單位的日常經濟業務時,財務人員當嚴格按照《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進行正確合規地賬務處理,對于不合規的會計業務處理要拒絕并如實的反映出來,從而提供更加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同時,事業單位的領導層以及各部門的工作人員,應當加強集體財務管理意識,協調各部門的職能分工,提供詳細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為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提供更好的有效的管理意見,提高事業單位的整體績效。
(三)實行零基預算,加強收支管理和資產管理
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內容不斷增加,應當漸漸的實行零基預算,從零開始,不在前期預算基礎上進行當期預算的編制,而是根據前期實際的財政支出和今后可能發生的支出情況,來審批當期預算中的各個項目的內容和支出金額是否科學合理。在實行零基預算的基礎上,財務部門也應當加強收支管理,按照預算規定對單位的各項收支情況進行核算和管理,有效地控制單位的收支情況在預算范圍之內,不隨意的變更預算項目,通過對事業單位收支具體情況的反映,科學合理地進行成本控制,正確的歸集和分配費用的使用,從而實現資金的優化配置,提高預算管理水平,達到預算控制的目的。事業單位在購置固定資產之前應該先對其今后的使用價值進行評估,確定是否能夠在各部門之間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在購置時,應該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的相關規定,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在財產的日常管理中,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的檢查和核算,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除此之外,為了正確的反映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凈殘值等會計信息,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固定資產會計核算,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在會計科目設置上可以設置“累計折舊”,對固定資產實行折舊。同時,由于無形資產的特殊性,其使用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失,對無形資產的殘值計算就無法確定,因此,應當對無形資產確定合適地會計核算規定,可以在無形資產投入有效期內對其進行攤銷。
(四)完善會計報表體系,實現基建會計與財務會計結合
事業單位應當要完善其報表體系,將現金流量表納入其中,通過現金流量表如實的反映事業單位一定時期內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使用情況,合理的分析事業單位的預算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同時,將基建會計與財務會計相結合,將基建投資表也一并納入事業單位會計報表,使得基建賬上的相關經濟業務往來情況能夠在財務會計報告中體現出來,實現會計信息的完整性。
(五)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重視外部監督
事業單位應該設置專門的內部控制部門,負責監督和管理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通過不相容職責相分離,來實現單位的財務管理與會計核算職能的分離,同時應當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和管理,真正發揮出內部控制的作用。同時通過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的相互督促,推動整個事業單位的管理進程,促進事業單位健康有序的發展。除此之外,社會公共和投資人作為外部監督的主要力量,應當認清其身負的責任,要加大對事業單位的關注度,定期對事業單位進行外部審計工作來彌補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使得事業單位的管理更加有效、合理、合法。
作者:胡勝 九江學院 羅莉青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二)
一、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1.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不健全,會計信息失真
由于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的,在市場中的競爭不是那么激烈,這就導致事業單位的領導對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的不重視,他們往往更加關注如何爭取更多的財政撥款,如何承接更好的項目,這就導致大部分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不健全,會計核算不規范,會計信息失真,不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信息。經過調查,我們發現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現在財務風險意識不強,這可能是由于事業單位的經營環境相對比價寬松,日常對費用的控制不嚴導致;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不健全還表現在沒有相應的財務危機預警系統,相關的財務分析者、管理者對財務風險指標的分析不及時,導致不良資產的資金占用,存貸結構不合理,資金投放量控制不當等情況。事業單位應加強財務制度的不斷完善,減少資金占用,還應注意加速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使其盡快轉化為貨幣資產,減少甚至杜絕壞賬損失,加速企業變現能力,提高資金使用率。
2.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薄弱
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主要是指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內部控制系統有助于企業達到自身規定的經營目標。事業單位由于其業務相對比較簡單,其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內部控制非常薄弱。有的事業單位根本沒有建立相應的內控制度,他們認為內部控制和內部監督對事業單位而言作用不大;有的事業單位即使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要么是內部控制設計不合理,要么是內部控制執行不力,很多內部控制的設立不是為了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和會計信息的真實準確,更多的是為了應付上級單位的檢查,走走形式而已。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薄弱導致不相容崗位沒有得到有效分離、資金挪用、收入不及時入賬和賬外設賬等問題的出現,嚴重阻礙了事業單位的正常發展。
二、改進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的策略
1.建立健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對會計信息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現階段事業單位收付實現制下提供的會計信息存在有信息失真的現象。因此,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會計制度,以防止會計信息的失真。一方面,在進行會計制度設計工作時,應該考慮使用我國大部分企業采用的權責發生制的會計核算基礎,從根源上避免傳統的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制度存在的問題,將現有的會計核算工作與工作人員的績效聯系起來,可以有效的解決責任不明的問題,同時還可以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高效率和準確性;另一方面,在進行具體的會計核算時,對資產、負債和收入費用的會計處理要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適時的創新改變。首先,在對資產的會計核算方面,對固定資產要選擇適當的折舊方法、折舊率和折舊年限計提折舊,對無形資產要分別進行攤銷或者及時的減值測試,以保證在第一時間掌握資產的使用變動情況,提高使用單位資產的使用效率。其次,在對負債進行會計核算時,要在充分考慮事業單位潛在的風險情況下,對負債進行合理的確認和計量,真實的反應事業單位的負債情況,防止信息失真狀況的發生。最后,在進行收入和費用的核算時,要采用權責發生制,屬于當期的收入即使未收到撥付的經費也計入當期收入中,不屬于當期的費用即使已經在當期支付也不應計入,這樣有助于有效的評價事業單位人員的工作績效,有助于事業單位管理責任的強化,有助于事業單位服務質量的提高。例如青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在資產和負債的核算方面進行及時的更新,保證了資產的安全,并真實的披露了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防止了會計信息的失真。
2.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要想有效運行,實現預期的目標,就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來支撐。在完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時,一方面,要對事業單位貨幣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連續的跟蹤調查,確保資金的賬實相符,避免有人濫用資金,出現舞弊現象,使提供的會計信息不真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的盤查,以及時掌握資產的使用情況,對獲得的固定資產及時驗收入賬,領用的固定資產登記領用人,報廢的資產及時劃賬,以保證固定資產的賬實相符,同時還要對固定資產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及時掌握其增減變動情況,確保固定資產的安全。例如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對單位的資產進行定期的全面清查和不定期的抽查,有效防止資產的流失,保證了資產的安全完整。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環境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事業單位對會計信息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我國事業單位在運行的過程中還存在有許多問題,尤其是會計核算方面,會計信息失真和內部控制無效等問題十分嚴重。為了保證事業單位能夠穩定發展,國家財產能夠有效發揮其作用,事業單位必須要在遵守相關會計法規的基礎上,對會計核算問題進行適時的創新和完善,不斷的改善會計制度,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以嚴格控制事業單位的各項支出經費,提高其風險防范意識水平,提高會計核算的水平,確保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符合事業單位的需求,以實現事業單位在新形勢下更好、更穩定的發展的目標。
作者:齊麗英 單位:河北省撫寧縣財政局
(三)
一、目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預算和執行缺乏有效的監管
1.在每年的資金預算上,根據規定要求應該按零基預算進行編制資金預算,然而在實際開展工作中,很多部門僅僅停留在自己既得利益上,為了在去年的基數上有所增長,而忽視了規定要求,這樣就嚴重影響了部門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2.在實際的資金使用中,有的預算單位在支出方面控制不嚴,嚴重超支的現象時有發生。
3.在項目支出資金管理使用中,有的預算單位對于項目支出管理不嚴格,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界定劃分不明,在日常公用支出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很多單位就用項目支出來填補,不僅違反了專款專用的規定,也給核算賬目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
4.在專項資金管理使用中,雖然有的預算單位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流程,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單位都是重形式而輕實際效果,專款下撥以后,對于后續的實際使用情況,以及產生的績效都缺乏有效地監管和考核。
(二)內控機制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
因為人手的問題,在很多事業單位中,單位會計和出納都有一個人擔任,不僅缺乏有效地監管,也給違法違紀行為造成可乘之機。還有很多事業單位為了一己之私,無視國家法律法規,擅自挪用國家下撥專項資金,不僅缺乏嚴格的內控制度,就算建立了相應的制度,也沒有得到嚴格的執行。
(三)沒有制定“低值易耗品”相應科目
很多的事業單位對于“低值易耗品”沒有明確的規定,“低值易耗品”的概念和范圍比較模糊,對于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沒有明確的區分。在相關規定中,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有詳細的定義:①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以及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在實際的工作中,有很多單位價值沒有達到規定標準的辦公設備,比如:電話機、電熱壺、打印機硒鼓等等,而且這類辦公設備屬于易損物品,設備本身價值越來越低,維修、更換都比較頻繁,這樣無形加大了核算的工作量,這類的辦公設備應該放在“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
(四)原始憑證存在失真、不完整的現象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部分事業單位中存在會計原始憑證不真實、不完整的現象,不僅給會計核算工作增加困難,也不能如實反映單位資金的流動,容易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和助長違法違紀行為。1.原始憑證填寫不完整。在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原始憑證存在信息填寫不完整、漏填或者干脆不填的現象。比如:開票人、收款人填寫不完整,只寫姓不寫名,或者空著不填;開票的時期不準確;報賬的項目具體內容、金額數字模糊不清,大小寫金額不符;經手人和發票沒有人簽名等等。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會計報賬的工作中,一定要規范憑證信息的填寫,嚴格把關,盡量保證原始憑證數據的完整性。
2.原始憑證信息不真實。一是部分原始憑證項目內容與實際發生的內容不符,會計照樣予以報銷。比如:有些事業單位過節給職工發放商場購物卷,報賬的時候就填寫辦公用品或者施工材料等。二是部分原始憑證項目內容與發票的適用范圍不符,會計照樣予以報銷。比如:部分原始憑證使用飲食業的發票,項目內容卻填運輸費;副食發票,項目內容卻填勞務費等等。這樣會計的信息缺乏真實性,也給會計核算工作監督增加了困難。三是部分原始憑證中有些發票和收據已經過期,沒有按照規定使用危機打印的正規發票,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憑證信息的混亂,有些人實際支出低,卻拿超過支出費用的票據進行報銷。
二、規范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體系的思考
(一)完善和健全會計法規制度
在制定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時候,要考慮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僅要有較強的實用性、可操作性、嚴謹性、科學性,還要注意各相關法規的銜接,避免執行的混亂,健全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使會計各項工作及監管部門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還要加大會計法規的實施力度,強化事業單位負責人的第一負責人意識,增強法紀觀念,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除要求及時整改外,應嚴格依法處理并追究責任人的責任。
(二)實行會計集中核算
解決目前事業單位中會計核算工作存在的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事業單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會計集中核算因為會計人員集中工作,在實際工作中遇到業務上的問題能夠及時的處理,對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能有很快的提升。集中核算也能改善會計人員的工作環境,能讓會計人員完全拋開其他環境的影響,專心的進行會計核算、監督工作。
(三)提高從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力度
1.不能忽略會計的基礎工作,通過業務工作的培訓,強化會計的基礎工作,從而提高會計人員的整體業務素質。組織認真學習《會計法》,讓會計人員在思想上不放松、行動上不慌張,在工作中遇到問題,要沉著冷靜,嚴格執行修改后的新《會計法》及相關配套制度。
2.事業單位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經費支出標準,標準中不僅要明確經費開支標準,還要規范經費的支出渠道。制定的支出標準要考慮周全,才能在全市事業單位統一執行,只有這樣才能遏制各單位在費用支出上互相攀比,濫發錢物的現象。
3.規范財政專戶管理與核算。一是要規范收入管理。二是要規范支出管理。第一,在支出撥款上要注明用途,方便核算;第二,專戶內部賬戶之間不要劃轉,一切支出通過撥款途徑解決。
作者:丁華 單位: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住院處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