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礎會計下的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同時對人才的素質與實踐能力的要求也變得更高。這就使得課程的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也應順著時代的改變,作出相應的改革與創新。高校應針對以前教學形式單一、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等問題,提出適宜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的發展方案,努力探求新的教學模式,使用新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們可以參與到課堂中來。本文基于傳統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暴露的弊端,從現如今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及課程考核模式等多個方面對基礎會計課堂教學改革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基礎會計;教學改革;課堂教學
0引言
會計學科體系大致可分為基礎會計、中級會計學和高級會計學,其中本文重點分析基礎會計這一學科,基礎會計課程是一門比較重要的會計專業課。如果想要學好后面的會計課程,就要學好基礎會計課程。傳統的會計專業課程開展過程中,師生間缺乏互動,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未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興趣不高,動手能力不強,學習效果不好。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勢在必行。
1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1.1多媒體教學模式已產生
在傳統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模式中,所有的知識理論都是通過教師的當堂說教傳授給學生們的,主要通過板書的形式向大家傳輸知識點。雖然利用板書教學模式講解知識,學生們可以很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但是所獲得的信息量較少,有時也會有因為課時緊張而刪掉某些知識點的講解。鑒于板書教學的弊端,現如今已經大約有80%的高校采用多媒體教學。一些學校在課堂上實行板書和多媒體教學相互協作的手段,彌補了教學信息量不足的缺點,使教學更加直觀。還有一些學校利用多媒體,把基礎會計課程的相關內容做成了網課,可以供學生們學習更多的知識。
1.2基礎會計課程教學內容不統一
隨著社會的發展,響應國家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學的號召,會計類專業也進行了擴招,因此會計類專業遍布于全國各個大學。這些大學有的是非常著名的財經高校,有的是一般的大學,這些大學里開設的會計類專業也分為本科、專科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們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各個高校里,教師在講授基礎會計課程時,無法做到不分層次、統一標準。此外還有許多其他專業,也開設了基礎會計課程,比如電子商務專業等。這些專業教授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側重點都不相同。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中,有很多的專業課教材可以選擇。針對這些版本,教師要根據本校以及本專業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教材的選擇。每個版本都有自己的優勢與缺點,但很多高等院校在訂購教材時盲目要求訂購所謂的高層次教材,較少考慮學生的不同層次而選用適合的教材。
1.3基礎會計課程的任課教師存在差異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傳授的知識,不應該只是停在書本的表面,照本宣科地講解已有的知識點,而是應該更多地挖掘深層次的內容,注意基礎會計課程可能更新的內容。基礎會計課程的任課教師,一部分是具有豐富經驗的教授、副教授,一部分是任課時間相對較長、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青年教師,但是更多的教師任課時間不長,還不熟悉會計電算化或會計信息化課程。知識結構也不夠完善,無法準確把握教材,這些問題都影響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受教育水平。從知識結構方面講,會計知識結構體系不夠完善,例如:傳統的講授模式學習會計賬簿,需要6個課時左右,如果任課教師學會使用會計電算化,課時可以減少為以前的一半左右。但是有很多任課時間較短以及對教材不熟悉的教師,他們沒有辦法找到會計電算化教學的關鍵點。這些就造成教師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在不需要詳細講解的內容上,而該詳講的內容因課時不夠無法詳講,出現了教師授課感到任務重、學生學習也有難度的局面。
1.4基礎會計的課程安排不合理
據了解,許多學校在大一第一學期就開設會計專業基礎課。在大一第一學期,學生們還沒有完全從高考以及較長的假期中緩過神來,又經歷了為期幾周的軍訓。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無法很好地學習會計專業的基礎課,他們對抽象的專業名詞無法理解,接受起來就更加困難,從而造成對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提不起興趣的現象,這些都體現出了基礎會計課程安排得不合理。
1.5對基礎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的不重視
基礎會計課程的學習,既需要獲取理論知識作為指導,又需要通過實踐教學提升能力。所以說,二者是同樣重要的。可是現在的基礎會計課程,由于教學計劃的調整,總課程相應地減少了。這就造成了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后,沒有足夠的時間供學生們去會計手工實驗室和會計信息化試驗室來進行實踐操作,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
1.6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受學校、院系管理體的影響
很多學校、院系管理者認識到了教師的重要地位,對任課教師采用了激勵的策略,這樣做不僅可以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還可以使教師積極地參與到科研中去,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促進其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
2基礎會計課堂教學改革措施
2.1合理安排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
針對上述所提到的由于教學計劃改革,教學課時變少的問題,教師要做到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利用好課堂的每一分鐘。由于課時的減少,教學內容被壓縮、教學進度加快的問題不可避免,但是教師要注意,不能因為教學進度的問題,不再和學生們進行課堂互動,這樣會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授完知識點后,針對課堂上學生們沒有理解和自己沒有講解透徹的知識點,通過微信、語音等形式進行交流,為學生們解開疑惑,也可以通過學生提供一些網絡視頻課程,供學生自行學習。
2.2運用多媒體教學
前面已經說明了傳統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模式和多媒體教學的優缺點。傳統的教師“一支粉筆行天下”的教學模式配合新興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多種教學模式,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例如:有一些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數據線和表格等信息,無法通過教師的講解被學生全面地認識。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這些知識就非常直觀地展示在學生們的眼前了,使學生們自愿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也可以在課下,把一些有價值的在線課程的學習資源發給學生們,促進學生們自學能力的培養。除了這些多媒體教學的應用,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在自己的學習能力范圍內,去設計一些小課件、或者做某一節課的幻燈片,并依照自己的理解對其在課上進行講解,再讓在座的同學評價課程。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使應用多媒體做PPT的學生在講課以及備課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也使評課的學生在評價他人的同時,加強對基礎會計課程知識點的掌握。這些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都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們學習基礎會計課程的信心。
2.3改變傳統的考核模式,提倡理論結合實際
在學習完基礎會計課程后,隨之而來的便是一系列的會計專業的考核工作。有的考核模式是課堂中的答疑,教師通過這種在課堂隨機提問學生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何;有的考核模式是期末考試,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教師會設計一張符合本學期所學知識的難度的試卷,對學生們進行考核,并給予打分。這樣的考核模式,會很好地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意識,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且通過復習、鞏固,使自己所學到的基礎會計的知識更加牢固。與此同時,根據新課標的規定,現在的課堂中都采用分組教學,教師也可以把考核任務分配到各個小組中,對這些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統一管理,這樣做,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使他們的友誼更加牢固。
2.4加強實踐鍛煉
對實踐操作能力的輕視,不利于培養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及學校認識到其中的弊端,在當今的社會局勢下,我國需要的是可以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習基礎會計的學生,以后大多會從事會計工作,在工作中,一個優秀的會計工作者,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需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只有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在未來的崗位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教師在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中,要為學生們提供實踐的機會,例如讓學生們掌握做賬、查賬等實踐操作能力。
2.5采用激勵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有效的激勵方法是學生加快學習進度的動力,也是提高教師教學積極性的動力,例如評職稱以及分發獎金等。教師一方面出于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要關愛學生,為人師表,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通過這些激勵政策,會督促自己主動進行教學反思,努力把課上好,并且針對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不斷進行強化與改革。
3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基礎會計課程的改革勢在必行,通過課堂教學改革,把最新的教育技術引入現有的教學模式中來;面對新的教學手段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長久的發展眼光看待,找到適宜會計專業學生使用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們擺脫學習單調、枯燥無味的局面,更加熱愛學習。
4結語
基礎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從總體而言,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面對教學改革,教師的任務不容小覷,應正視這個問題,秉著積極的態度去適應新模式的教學,并且不斷地提升自己,比如專業知識以及技術能力的更新,使自己成為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中脫穎而出的新型教師。
主要參考文獻
[1]時軍.基于新會計準則的《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財會通訊,2011(27).
[2]胡敏,陳立波.非財經專業《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1(1).
[3]毛玉萍.加快《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教材建設適應“升本”要求[J].科教文匯,2006(6).
[4]張莉.淺談基礎會計課堂教學改革[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
[5]侯紅英.高職《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做一體化”實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
作者:王瑞雪 單位:河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