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移動互聯網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目前我國信息安全上仍然存在的一些典型問題,很有必要有針對性的建立防范措施,加強管理保障機制的建立,這樣才能夠營造更加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一、移動互聯網鞏固信息安全概述
移動互聯網信息主要是指利用移動互聯網,可以存取、訪問的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信息。移動互聯網公共信息安全具有幾個特點:第一,具備較好的保密性。移動互聯網的公共信息不會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被解析或者使用。第二,具備較好的完整性。信息在傳播途徑中不會被肆意篡改。第三。具備很好的實用性。幾乎在任何情況或場景下,信息都能夠在滿足用戶基本需求的情況下加以使用。第四,具備很好的真實性。在信息交互的過程中,信息的者和來源通常都是真實可信的。
二、移動互聯網公共信息安全制約因素
(一)移動互聯網的全民使用
移動互聯網在信息安全的保障上之所以會遇到各種阻礙,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移動互聯網有著非常大的使用群體。在全民使用的背景下,移動互聯網的管制權限被很大程度分散。由于使用者在使用目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模式上的差異,使得移動互聯網資源在管理和保護上很容易發生各種分歧,這不僅使得信息安全的保障工作更難于展開,也使得信息安全問題更加廣泛與普遍。
(二)移動互聯網的監管不力
我國針對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的監管和保障工作在實施上仍然有較大的革新與完善空間??陀^來說,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安全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監管不力的情況。不僅如此,由于很多管理問題界定的不夠明確,且管理人員觀念的滯后,管理模式的低效,這些都是的信息安全的管理難以收獲相應的成效。
(三)相關技術發展的滯后
信息安全的管理需要借助大量技術手段展開,但是,目前國內針對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管理的技術仍然整體滯后。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整體的管理上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在管理模式和保障機制的建設上仍然在不斷探索,各類有效的管理技術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不僅如此,由于我國移動互聯網的很多核心技術來源于國外這使得在進行管理規則和標準的制定上會受到這些國家的制約,這也是我們經常會看到移動互聯網被竊聽或者被干擾等各類信息頻繁產生的原因。由于我國自由的信息安全管理技術的滯后,這極大的阻礙了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的建立,也讓整個移動互聯網的管理處于被動的狀態。
(四)信息安全保障機制的缺乏
信息安全需要一套完善健全的保障機制作為依托,但是,目前我國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機制的建設仍然非常滯后。不僅相關的法律條文不夠完善健全,缺乏良好的可實踐性,整個相關部門也沒有加強對于公共信息安全的監督管理,并沒有采取強有力的措施來保障這部分工作。這些都會產生很多潛在問題,不僅讓信息安全得不到相應的保障,也會直接影響到移動互聯網使用的便利性。
三、移動互聯網公共信息安全保障機制
(一)政府職能部門發揮積極作用
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與實施,這需要國家政府職能部門加強統籌管理,并且在管理制度的建設上有良好落實。對于一個國家的網絡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而言,政府部門肩負著絕對的主導和主要的管理職能。政府只有提升對于這部分工作的重視程度,才會相應在法律的制定和管理模式的建立上多下功夫,才能夠維護良好的整體網絡安全環境。政府不僅要在政策層面加強監管,也要對于相應的職能部門和機構做更深入的管理。這樣才能夠推動這些部門功效的發揮,能夠營造更好的網絡安全的管理環境和實施氛圍。
(二)加強信息安全法律建設
加強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設,這是提升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一些相應的管理手段。比如,建立手機實名制法律。
(三)推動管理機構的建立
高質量的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機制的建設需要相應的管理機構來完成各項具體工作。目前,我國針對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安全管理機構整體上不太完善與健全,因此,很有必要在這個環節上進行嚴格把關,推動管理機構的良好建立,并且讓其功效得到充分發揮。這樣才能夠提供良好的保障體系,讓各類管理和監督工作可以真正落到實處。
(四)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發
加強信息安全技術的研發,這是提供良好的網絡環境,讓移動互聯網信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的根本措施。技術研發的方向非常多樣,常見的有如下幾種:(1)重視病毒防御。當前的移動互聯網終端基本上都是職能設備,采用的都是專門的移動操作系統,這些操作系統必須具備對常見的病毒、木馬等的防范功能,同時也應不斷降低應用軟件系統可能出現的安全漏洞。(2)實施軟件簽名。軟件簽名的實現能夠保障軟件的完整性,從而避免用戶的信息被篡改。此外,當應用程序發現信息被篡改后,能夠及時向用戶發出報警信息。(3)采用軟件防火墻。在終端設備上應用軟件防火墻,用戶可以通過設置白名單與黑名單對設備上傳入與傳出的信息進行有效地控制,保障信息安全。
參考文獻
[1]移動互聯網網絡安全探析[J].王永斌.現代電信科技.2008(08).
[2]淺議網絡信息安全[J].王輝.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06).
[3]我國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分析與建議[J].劉喆.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8(S1).
[4]21世紀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研究[J].邵小兵.山西建筑.2008(05).
作者:李蘊石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