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指導意見范文

指導意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指導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指導意見范文

‘秋收’大忙季節即將來臨。為全面做好‘秋收’各項工作,奪取糧食豐產豐收,提高農業整體效益,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高度重視,切實增強做好‘秋收’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秋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農業生產季節之一。今年以來,我市積極落實中央及省、**市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對玉米、水稻、棉花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農民種地積極性高漲,秋作物播種面積達到55萬畝,其中玉米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優質玉米種植比例進一步提高。但受前期干旱、中后期低溫陰雨寡照和大風等不利天氣條件,部分玉米有倒伏現象,對全市秋作物產量將造成一定影響。據農業部門田間測產,預計今年全市秋糧產量將與去年基本持平。

今年我市‘秋收’工作的目標任務是:秋糧產量達到1.9億公斤以上,小麥播種面積達到51萬畝,統一供種面積90%以上,小麥良種繁育面積突破10萬畝;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率95%以上,玉米秸稈直接還田面積70%以上,秸稈青貯總量40萬噸左右。

‘秋收’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鄉(鎮、區)和有關部門要站在應對危機、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的高度,以實現秋糧豐收為目標,全力打好‘秋收’生產攻堅戰。要充分認識搞好‘秋收’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切實增強做好‘秋收’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早安排,早動手,確保秋糧豐產豐收。市政府已成立‘秋收’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市長任組長,市委、市政府有關領導任副組長,市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鄉(鎮)鄉(鎮)長、工業區管委會主任任成員,切實加強對全市‘秋收’工作的領導。各鄉(鎮、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全面負責本轄區‘秋收’工作的組織實施,并實行區域負責制,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及時、迅速地解決‘秋收’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推動‘秋收’工作順利進行。

二、突出重點,扎實做好‘秋收’各項工作

(一)適時收獲,加快秋收進度。今年,秋作物生長的氣候條件特殊,其收獲時間(特別是玉米的收獲時間)應延遲至9月20日后,要通過延長灌漿時間增加產量。對倒伏玉米,要采取有效防蟲措施,通風透光,減輕病蟲危害,降低災害損失。市農技人員要進村入戶,大力宣傳玉米適當晚收增產技術,確保秋糧穩產高產。市農機部門要及早安排部署‘秋收’機收工作,做好各種農機物資的供應,確保‘秋收’生產需求。一是抓住我市被**確定為“玉米機收示范縣”的契機,認真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強力推進玉米機收,力爭全市玉米機收率超過30%,9月底秋收大頭落地。二是抽調專業技術人員,成立服務小組,及時幫助解決農機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三是組織引導機手與村組、農戶簽訂秸稈還田作業協議,并對全市秸稈還田機統一調配使用,解決好“有機無田、有田無機”問題。四是加強機手操作技能培訓,加大安全生產宣傳和督查力度,確保‘秋收’生產安全。

(二)搞好小麥良種補貼工作,提升小麥品質。根據上級要求,今年我市小麥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按農戶實際種植面積進行補貼,補貼辦法采取“收取差價、統一供種”的方式。市農業部門要廣泛宣傳、推廣小麥主導品種,加速小麥高產高效集成技術的普及應用,積極引導農民因地制宜,按劃分區域種植優良品種,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推進小麥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發展,穩步增加小麥種植面積,全面提升我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各鄉(鎮、區)要充分認識今年小麥良種補貼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的形勢,積極落實種植面積,提高小麥良種覆蓋率,將惠農政策落實到千家萬戶。同時,要嚴格按照要求,公示分戶種植清冊時間不能低于7天。每個行政村確定1—2個主導品種,適度規模連片發展。中標供種企業要依據小麥良種統一供應清冊,確保9月底前將優質種子足量統一供應到村、戶。市種子公司、才智種子公司、各小麥種子繁育重點鄉(鎮)農技站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規劃落實好小麥良種繁育工作,不斷擴大適銷對路的優質小麥品種繁育面積,促進大面積集中連片種植,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服務,高規格建設優質小麥種子萬畝示范田和千畝示范方,繼續保持我市小麥良種繁育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領先地位。

(三)落實關鍵環節生產技術,提高麥播質量。要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麥播關鍵環節的生產管理技術,引導群眾運用先進實用技術提高麥播質量。市農業部門要結合實施農業科技示范入戶工程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充分利用農廣校和農民夜校等陣地,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鄉村農戶,舉辦小麥生產技術培訓班,發放技術明白紙等資料,開展實用新技術培訓。一是提高整地質量。秋作物收獲后,要抓住天氣晴好有利時機,大力開展深耕曬垡,對連續實行免耕和旋耕2年以上地塊提倡深耕一次,力爭10月5日前整地結束,為小麥播種打下良好基礎。二是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種子包衣、土壤處理、藥劑拌種等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機械精播勻播等技術,減少化肥、種子施用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輕病蟲危害,確保一播全苗。特別是近年來連續發生小麥病害的鄉(鎮、區),要與市農業部門一起,通過加強宣傳,引導群眾采取合理輪作、藥劑拌種、土壤處理等有效措施,減少小麥病害,確保群眾利益不受損失。今年,力爭全市51萬畝小麥全部實行測土配方施肥,小麥專用配方肥施肥面積達到35萬畝以上。三是根據品種特性,合理確定小麥播期播量。**麥49—198、**麥49、**麥21、矮抗58、**高1號、西農979、富麥2008等小麥半冬性品種適播期在10月5—15日,每畝播量6-8公斤;**展4110等弱春性品種適播期為10月10日—20日,每畝播量7—9公斤。適播期內,播種量高產田走下限,低產田走上限。旱地要大力推廣溝播技術,利于蓄水保墑。

(四)疏堵結合,切實抓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禁燒工作。‘秋收’期間,各鄉(鎮、區)要堅持按照“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禁燒工作。加大秸稈還田機械推廣力度,確保全市玉米秸稈直接還田面積35萬畝,玉米秸稈直接還田比例達到70%以上。市畜牧局和各鄉(鎮、區)要圍繞奶牛、肉牛養殖,做好秸稈青貯的規劃、宣傳、技術培訓和督促檢查工作,積極引導和組織各養殖基地、養殖戶做好秸稈青貯工作。重點鄉(鎮)要按照每頭奶牛10噸、每頭肉牛6噸的標準足額青貯,確保牲畜飼料。積極引導、支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合作社、中介組織與養殖小區(場)和農戶簽訂合同,開展秸稈收獲、購銷、運輸服務,探索秸稈還田、青貯等綜合利用的專業化、市場化運作模式,擴大秸稈綜合利用途徑和范圍,力爭我市今年秋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市農業、農機、畜牧部門要組織人員深入基層,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督查力度,掌握各鄉(鎮、區)秸稈綜合利用情況,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順利開展。同時,繼續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秸稈禁燒工作,嚴防焚燒秸稈現象發生。

(五)科學規劃布局,積極調整種植結構。‘秋收’季節是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期。各鄉(鎮、區)要在穩定小麥種植面積、提高小麥優質品種率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搞好田間結構配置,調整糧經比例,大力發展高效經濟作物和特色農作物,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要因地制宜發展糧油、糧棉、糧菜等間作套種模式,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要圍繞花卉苗木、無公害蔬菜、鮮食葡萄等特色優勢產業,科學制定種植結構調整規劃,合理安排茬口,預留充足土地,大力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要及早動手,科學規劃核桃基地建設,加大宣傳力度,確保順利完成**市下達的工作任務。

(六)統籌兼顧,認真做好秋管工作。當前蔬菜、紅薯等秋作物仍處在生長期。各鄉(鎮、區)和有關部門要在搞好秋收秋播的基礎上,組織動員群眾及時清除田間雜草,防治病蟲害,并根據天氣變化,加強后期田間管理,做好凍害等自然災害的抗災減災工作,促進晚秋作物生長,奪取秋季農業生產全面豐收。

三、統籌協作,為做好‘秋收’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秋收’工作突擊性強,涉及面廣,各鄉(鎮、區)和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促進‘秋收’工作順利開展。

各鄉(鎮、區)要積極組織群眾適時收割,做到熟一塊、收一塊、平一塊、種一塊,確保應收盡收、應播盡播。

市農業部門要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加強技術指導,開展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服務,幫助解決農民群眾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為‘秋收’生產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

市畜牧部門要根據養殖業發展需要,指導農民和龍頭企業適時開展秸稈青貯,備足青貯飼料。

市農機部門要落實國家農機補貼政策,確保購置的農業機械及時到位,發揮作用;積極組織人員深入田間開展農機維修、機械調配等服務,加快機收整地進度。

市農業、供銷、農機、石油、郵政等部門要積極開展送農資下鄉活動,搞好物資調劑,適時足量供應優質種子、化肥、農藥、農用地膜、農機、燃油等農用物資,滿足‘秋收’生產需要。

市農業、工商、物價、質監等部門要加大對農資市場檢查管理力度,大力開展農資打假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嚴查違法案件,嚴防假冒偽劣農資產品坑農害農現象發生。

市糧食部門要及時掌握糧食市場動態,做好秋糧收購工作。

市公安、交通等部門要確保小麥種子調運和秋收農機具轉移“綠色通道”暢通。市統計部門要做好秋糧生產統計工作。

市氣象部門要做好天氣預報,提供準確的氣象信息。

市供電部門要搞好電力調度,保證‘秋收’用電。

市水利部門要搞好灌溉設施檢修及小麥播種用水調配。

市農發行等有關涉農金融部門要及時提供農村信貸資金服務。

第2篇:指導意見范文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煤礦瓦斯治理的各項政策措施,全力推進煤礦瓦斯治理攻堅,實現了煤礦重特大瓦斯事故較大幅度下降的階段性目標。但煤礦瓦斯治理基礎工作仍很薄弱,重特大瓦斯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為貫徹落實全國煤礦瓦斯治理現場會精神,鞏固煤礦瓦斯治理攻堅戰成果,進一步提高煤礦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明顯好轉,現就加強煤礦瓦斯治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1.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和“安全發展”,以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大幅度降低瓦斯事故總量為目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嚴格監管、強化監察,著力構建“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推動煤礦瓦斯治理工作再上新水平。

2.工作目標。到2010年,全國煤礦瓦斯事故死亡人數比*年下降20%以上,重特大瓦斯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總量突破100億立方米;建成100個瓦斯治理示范礦井和100個瓦斯治理示范縣,煤礦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根本好轉奠定基礎。

二、優化生產布局,合理組織生產,為瓦斯治理工作提供基礎保障

3.優化生產布局。礦井和采區設計要依據瓦斯地質資料詳細分析和預測礦井瓦斯災害情況,根據煤層和瓦斯賦存情況,優化巷道布置,簡化生產系統,積極采用先進的支護工藝,保證合理通風斷面,明確煤層和工作面開采順序;生產系統和布局必須充分考慮瓦斯治理的需要,并貫穿于新建、改擴建、水平延深、采區設計、生產準備到工作面銜接的各個環節;新采區投產前,必須完成有關瓦斯治理工程,具備瓦斯治理的各項功能和條件,否則不準投產;現有生產礦井要落實瓦斯治理的有關規定,完善瓦斯治理工程,調整和優化生產布局;科學合理確定工作面走向和傾斜長度,實現安全高效、合理集中生產。

4.合理組織生產。煤礦必須按照《煤炭生產許可證》載明的能力編制生產計劃和組織生產,嚴禁超能力組織生產;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各采區的同一煤層只能有1個回采工作面進行生產,嚴禁超強度組織生產;要嚴格勞動組織管理,按照核定能力和生產計劃核定勞動定員,嚴禁超定員組織生產;要堅持正規循環作業,采掘工作面要確定合理的推進度,采掘進度要與支護、通風等工序相協調,保證各輔助環節及時跟進到位。

5.堅持正規開采。礦井要加強生產準備,始終保持水平、采區和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與銜接。礦井開拓系統形成后,方可進行采區準備巷施工;準備采區必須在采區構成通風系統后,方可開掘其他巷道;采煤工作面必須在采區構成完整的通風、排水系統后,方可回采;煤與瓦斯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和低瓦斯礦井高瓦斯區域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前進式采煤方法;采煤工作面必須保持至少2個安全出口,形成全風壓通風系統,按規定淘汰落后和非正規采煤方法、工藝。

三、建立系統合理、設施完好、風量充足、風流穩定的通風系統,確保通風可靠

6.確保系統合理。礦井必須具備獨立完整的通風系統,并不斷優化,適應礦井延深和采掘接替的變化,保持系統的簡單、穩定、可靠。各煤礦企業應根據礦井實際情況,按規定進行通風阻力測定,明確通風系統合理的通風線路、通風阻力和阻力分布比例,通風系統不合理時,應當進行系統改造。礦井通風阻力必須符合《煤礦井工開采通風技術條件》(AQ1028-*)的規定,否則應采取降阻措施;礦井的生產水平和采區必須實行分區通風,采區進、回風巷必須貫穿整個采區,嚴禁一段為進風巷、一段為回風巷。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的每個采區、低瓦斯礦井開采煤層群和分層開采采用聯合布置的采區、開采容易自燃煤層的采區,必須設置專用回風巷;回采工作面通風方式的選擇,必須滿足治理瓦斯的需要。嚴禁無風、微風作業和采取不合理的串聯通風。

7.確保設施完好。煤礦企業要保持風機、風門、風筒、密閉等井下通風設施及構筑物完好。礦井主要通風機和局部通風機要按規定定期檢測、檢修和維護,實行掛牌管理,專人負責并持證上崗,按規定進行反風演習,保證通風設施完好、正常運行;要加強對風門、風筒、密閉等通風設施及構筑物設置的管理,明確構筑標準和驗收程序,已有設施要建立檢查和維護制度,定期檢查其完好情況,保持通風設施完好可靠,防止風流短路、系統紊亂和有害氣體涌出;總回風巷、主要回風巷不得設置風流控制設施。采區應盡量減少通風構筑物,減少漏風,提高有效風量率;要加強通風巷道維護,保證風流暢通。

8.確保風量充足。礦井總風量、采掘工作面和各供風場所的配風量,必須滿足安全生產的要求,風速、有害氣體濃度等必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不能滿足用風需要時,應當進行系統改造,否則必須按實際供風量核定礦井和采區產量,嚴禁超通風能力組織生產;礦井主要通風機應當雙機同能力配備,實現雙回路供電;礦井開拓、準備采區以及采掘作業前,要準確預測瓦斯涌出量,制定通風風量計算和配風標準,編制通風設計,保證采掘面配風充足;硐室配風量要滿足設備降溫、空氣質量符合規定、有害氣體不超限的要求;礦井有效風量率應達到87%以上。礦井風量應當在滿足井下各工作地點、通風巷道和硐室等用風的前提下,加強通風能力配備,具備充足、合理的富余系數,提高礦井抗災能力。開采自燃、容易自燃煤層的礦井和采區,風量配備要在滿足防治瓦斯的前提下進行有效控制,滿足防范自然發火的要求。

9.確保風流穩定。煤礦要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建立和執行測風制度,對井下用風地點和通風巷道定期測定風量,并根據生產變化及時對通風系統和供風量進行調整,保證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風地點風流穩定可靠。廢棄巷道、盲巷和與采空區聯通的巷道要及時進行封閉;要盡量減少角聯通風,對無法避免的角聯通風巷道要進行有效控制,確保風向、風速穩定,嚴禁在角聯通風網絡內布置采掘工作面;要根據采掘進度及時施工永久通風設施,杜絕通風工程虧欠,并確保風流穩定,控制可靠。掘進工作面必須采用局部通風機通風或全風壓通風;高瓦斯礦井、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掘進工作面必須實行“三專兩閉鎖”,采用“雙風機、雙電源”,并實現運行風機和備用風機自動切換,保持局部通風機連續運轉、均衡供風、風流穩定。低瓦斯礦井的煤與半煤巖掘進工作面要積極推廣使用“雙風機、雙電源”,確保供風穩定、可靠。

四、強化多措并舉、應抽盡抽、可保盡保、抽采平衡的技術措施,確保抽采達標

10.堅持多措并舉。煤礦要加強生產全過程的瓦斯抽采,因地制宜、因礦制宜,堅持地面與井下抽采相結合,鄰近層與本煤層抽采相結合,采前抽采與邊抽邊采、采空區抽采相結合,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間和條件充分抽采煤層的瓦斯。要準確掌握開采水平和回采區域煤層的瓦斯壓力、瓦斯含量、煤層透氣性等參數,科學確定抽采方式,并根據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情況,合理選擇抽采系統、抽采方法和抽采工藝。要積極采用密集鉆孔、大直徑鉆孔、水平長距離鉆孔、專用巷道等抽采工藝,強化抽采措施;要優先選擇高負壓大流量水環式真空泵,瓦斯抽采泵和管網的能力要留有足夠的富余系數,泵的裝機能力應為需要抽采能力的2~3倍;具備條件的礦井,應分別建立高、低濃度兩套抽采系統,滿足煤層預抽、卸壓抽采和采空區抽采的需要。

11.堅持應抽盡抽,可保盡保。所有應進行抽采的礦井要建立完善的地面永久瓦斯抽采系統,最大限度地把煤層中的瓦斯抽采出來,降低煤層的瓦斯含量,實現抽采達標。水平接續、采區銜接都要保證瓦斯預抽達標和整個抽采作業過程的安全技術要求,實現先抽后采;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具備開采保護層條件的,必須優先選擇開采保護層,實施超前預抽瓦斯等區域防突措施,并強化“四位一體”防突措施的落實;要認真考察被保護層保護范圍和保護效果,并確保保護效果有效;保護層開采過程中要避免煤柱留設,并積極推廣沿空留巷無煤柱開采技術,取消階段煤柱;不具備保護層開采條件的突出煤層,應采用煤層頂、底板巷道和穿層鉆孔、順層長鉆孔等措施預抽煤層瓦斯,突出危險區域煤層掘進工作面應在預抽鉆孔的掩護下進行作業;嚴重突出危險煤層盡可能選擇地面鉆井預抽或穿層鉆孔預抽。石門揭穿突出煤層前必須編制設計,嚴格突出危險性預測和防突效果檢驗,留設足夠的巖柱尺寸,認真實施抽采瓦斯、水力沖孔等綜合防突措施?

12.保持抽采平衡。煤礦企業要組織編制瓦斯抽采中長期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并加強對實施情況的考核,保證礦井瓦斯抽采能力與采掘布局協調平衡。煤層瓦斯抽采工程要做到與采掘工程同步設計、超前施工、超前抽采,超前預抽時間要滿足煤層預抽效果達標的要求;礦井生產計劃的編制應以礦井瓦斯抽采達標煤量為限,計劃開采煤量不得超出瓦斯抽采達標煤量;應抽采瓦斯的礦井生產安排必須與瓦斯抽采達標煤量相匹配,保持抽采達標煤量和生產準備及回采煤量相平衡,使采掘生產活動始終在抽采達標的區域內進行。

13.實現效果達標。瓦斯抽采要以滿足采掘工作面安全生產要求為前提。煤礦企業要建立瓦斯抽采達標考核辦法,加強對瓦斯抽采效果的評估考核;要針對煤層瓦斯賦存條件,試驗摸索實現抽采達標的系統、設備和工藝參數,建立抽采設計和評估考核標準;煤層經抽采瓦斯后,采掘工作面瓦斯抽采率、煤的可解吸瓦斯含量和回風流瓦斯濃度要達到《煤礦瓦斯抽采基本指標》(AQ1026-*)的要求;所有突出礦井必須實施區域預抽,突出煤層突出危險區域的采掘工作面經預抽后,瓦斯含量和瓦斯壓力要達到《煤礦瓦斯抽采基本指標》規定要求,否則嚴禁組織采掘作業。

五、建立裝備齊全、數據準確、斷電可靠、處置迅速的監控系統,確保監控有效

14.確保裝備齊全。所有煤礦都必須按照《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AQ1029-*)的要求安裝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安全監控系統的中心站、分站和傳輸電纜、傳感器等設備要齊全,數量和安裝設置要符合規定。中心站應雙回路供電,并雙機或多機備份,備份主機能在5分鐘內投入工作;有不小于2小時在線式不間斷電源,有接地、防雷裝置及錄音電話;礦調度室內有主機或顯示終端;聯網主機有防火墻等網絡安全設備;井下分站應設置在進風巷道或硐室中;井下設備之間使用專用阻燃電纜或光纜連接。

15.確保數據準確。要健全完善各種規章制度,確保安全監控系統正常運行。要制定安全監控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值班制度、維護調校等規章制度,完善圖紙臺賬,配備足夠的管理、維護、檢修、值班人員,并經培訓持證上崗;監控主機能顯示所有傳感器的真實信息,監控中心能適時反映監控場所和對象的真實狀態;甲烷傳感器必須按照規定的報警、斷電和復電值以及斷電范圍進行設置,必須采用新鮮空氣和標準氣樣用正確的方法調校。沒有能力對系統和傳感器進行維護、調校的小煤礦,要與技術服務機構簽訂協議,及時維護、定期調校,保證系統運行穩定、數據準確可靠。

16.確保斷電可靠。要正確選擇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和連線方式,保證監控系統的斷電和故障閉鎖功能。監控設備的供電電源必須取自被控開關的電源側;每隔10天必須對甲烷超限斷電閉鎖和甲烷風電閉鎖功能進行測試,保證甲烷超限斷電、停風斷電功能和斷電范圍的準確可靠,中心站應正確顯示報警斷電及饋電的時間、地點。采、掘工作面等作業地點瓦斯超限時,應聲光報警、自動切斷監控區域內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電源并保持閉鎖狀態。

17.確保處置迅速。各地和煤礦企業要建立和完善瓦斯事故應急預案,落實應急措施。各地要加快監控系統區域聯網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網絡中心和服務機構非正常處置程序和應急預案,確保網絡和系統正常運行并發揮其監測、控制和預警作用。煤礦企業要加強監控中心的值班、值守,明確值班、帶班人員的責任,當瓦斯超限和各類異常現象出現時,要迅速做出反應,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及時處理瓦斯異常問題。大型煤礦要建立救援隊伍,配足救援裝備;不具備建立救援隊伍條件的小型煤礦要與周邊專業救援隊伍簽訂協議,保證事故的及時搶險和救助。新建礦井和具備條件的生產礦井要建設井下應急避難所,具備為遇險人員提供供氧(風)、通訊、食品、飲水等功能。

六、構建責任明確、制度完善、執行有力、監督嚴格的管理機制,確保管理到位

18.確保責任明確。煤礦企業要健全以煤礦企業及所屬礦井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瓦斯治理工作全面負責的責任制度體系,保障瓦斯治理規劃、目標、措施的制定實施和體系、機構、投入的落實;要細化瓦斯治理和安全生產責任,并分解落實到煤礦企業各個層級、各個環節和各個崗位,上至董事長、總經理和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下至作業現場的每個職工,都要明確具體的崗位職責;要健全以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為核心的技術管理體系,設立由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直接管理的科研、設計、地測、生產技術、“一通三防”等技術部門和機構;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必須按要求設立通風、防突、抽采、安全監控等專業隊伍,并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礦井必須設專職通風副總工程師,提倡設通風副礦長,實現技術與行政管理責任分離;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應設專職地測副總工程師;涉及瓦斯治理的礦井開拓部署、采掘巷道布置、生產系統調整和技術規范、標準、措施的制定,以及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等重大技術問題,必須由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負責決策。

19.確保制度完善。煤礦企業要建立健全瓦斯防治規章制度,把通風、抽采、監控、防塵、防火等各個環節、各個崗位的工作要求,全部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做到有章可循。要根據井下條件的變化和隨時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修改、充實、完善規章制度和各項措施。要建立隱患排查制度,及時排查治理瓦斯等隱患;要建立瓦斯等有害氣體的檢查制度,配備足夠的瓦斯檢查人員,落實巡回檢查和專人檢查規定;要樹立“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建立瓦斯超限追查制度,查找和消除事故隱患。要建立排放瓦斯管理制度,落實安全排放措施,確保瓦斯排放安全;要建立通風系統調整管理制度,明確程序、分級審批、專人指揮,改變全礦井通風系統時,必須由煤礦企業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進行審批;要建立巷道貫通管理制度,保證貫通兩巷的正常通風和系統穩定、瓦斯不超限;要建立機電設備使用管理制度,加強礦用設備安全標志管理,加強機電設備和供電系統維護,按規定定期檢測檢驗,及時淘汰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設備,堅決杜絕失爆,保障供電安全。

20.確保執行有力。煤礦企業要加強對干部、職工的培訓,保證對規章制度的正確理解和掌握,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執行能力;要將瓦斯治理的責任落實到每個礦井、區隊、班組,落實到每個環節、每道工序;要建立瓦斯治理定期研究和推進機制,明確工作標準、工作程序和執行標準,煤礦企業及所屬礦井主要負責人每月至少組織專題研究一次瓦斯治理工作,定目標、定責任、定進度,及時研究解決瓦斯治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確保職責和制度的落實;要堅持從嚴要求、一絲不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嚴厲懲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行為。要積極發揮黨、政、工、團、婦聯和群眾的監督作用,實現群防群治。

21.確保監督嚴格。煤礦企業及所屬礦井要認真落實崗位責任,建立嚴格的監督檢查和考核獎懲制度,加強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規程、標準、規范的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煤礦各級干部必須切實履行職責,要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煤礦負責人和生產經營管理人員下井帶班的指導意見》,強化和完善領導干部下井帶班制度,切實履行下井帶班職責,加強對重點部位、關鍵環節的巡視、檢查和監督,研究解決井下存在的突出問題,增強下井帶班效果;要加強瓦斯治理目標和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七、全面落實煤礦瓦斯治理和利用的政策措施

22.制定和實施瓦斯治理工作規劃。各產煤省(區、市)要在深入調查研究、摸清底數、分析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實施《煤礦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和《煤層氣(煤礦瓦斯)開發利用“十一五”規劃》,盡快研究制定煤礦瓦斯治理和利用“十一五”后三年規劃,明確瓦斯治理的目標、任務、重點和保障措施,抓住關鍵環節,確定瓦斯治理和利用的重點工程,落實具體的項目和資金,提出分步驟達到的要求。各產煤市(地)、縣(區)和重點煤礦企業也要結合實際,盡快研究制定本行政區域或本企業煤礦瓦斯治理和利用“十一五”后三年規劃。

23.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瓦斯治理和利用政策。各產煤省(區、市)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47號),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落實各項政策實施辦法和措施,用足用好已出臺的各項鼓勵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和利用的經濟政策;要督促煤礦企業加強瓦斯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瓦斯利用工作力度,以用促抽;要建立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獨立核算機制,用足用好銷售煤層氣(煤礦瓦斯)增值稅先征后退、免征所得稅、加速抽采設備折舊、煤層氣(煤礦瓦斯)利用財政補貼、鼓勵煤層氣(煤礦瓦斯)發電上網和優惠電價等優惠政策;要圍繞項目核準、建設用地、瓦斯發電并網、管網輸送、財稅和價格支持等方面,制定出臺新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引導力度,促進煤礦企業瓦斯抽采與利用工作健康發展。

24.嚴格煤礦安全準入。要將瓦斯治理工程作為煤礦新建項目核準、“三同時”審查的重要內容,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新建與改擴建項目,瓦斯治理工程不配套的,不得立項建設;禁止新建開采突出煤層規模在30萬噸/年以下的煤礦,正在建設的要采取修改設計、工程補套等措施,達不到標準的依法退出;繼續淘汰關閉瓦斯災害嚴重、不具備治理能力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對存在重大瓦斯隱患而沒有整改的煤礦,不得延期、換發安全生產許可證。

八、強化對瓦斯治理工作的監督管理和監察

25.強化瓦斯治理行業管理。煤炭管理部門要加強行業管理和指導,按規定組織開展所轄煤礦的瓦斯等級鑒定,嚴把審核批準關,嚴格按標準和規范確定礦井瓦斯等級;要嚴肅認真地搞好礦井生產能力核定工作,把構建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的要求特別是礦井通風、瓦斯抽采能力等作為生產能力核定的重要內容和約束指標;要積極推進轄區內煤礦企業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的建設。

26.強化瓦斯治理監管監察。煤礦安全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煤礦企業落實瓦斯治理規定的日常監督,督促煤礦企業認真排查治理重大瓦斯隱患,落實瓦斯治理各項措施,對轄區內煤礦落實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要求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將煤礦瓦斯治理情況作為監察重點,列入年度監察計劃,開展定期監察、專項監察和重點監察,對存在重大瓦斯隱患而沒有整改的煤礦,要依法暫扣安全生產許可證。凡存在系統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抽采不達標等問題仍然組織生產的,必須責令停產整頓。對存在重大瓦斯隱患難以治理的煤礦,特別是煤與瓦斯突出嚴重礦區生產能力在30萬噸/年以下的煤礦,應提請地方政府對該煤礦治理災害的能力進行專家論證,并決定是否予以關閉;對瓦斯隱患嚴重、排查治理不力釀成事故的,要依法從嚴追究責任。

九、加強組織領導,扎實推進瓦斯治理工作

27.加強瓦斯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地方各級政府要健全煤礦瓦斯治理協調機制,充分發揮瓦斯治理協調領導小組的作用;要強化地方政府和煤礦企業兩個主體責任的落實,把瓦斯治理和安全生產納入政績業績考核內容。煤炭行業管理、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要將瓦斯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加強對瓦斯治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大瓦斯治理政策措施落實力度,完善瓦斯治理指標考核體系,推進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煤礦企業及所屬礦井的負責人,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健全機構,充實人員,完善制度,明確職責和權利,加強監督和考核,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在本企業的貫徹落實。

28.深化瓦斯隱患排查治理。各地和各煤礦企業要對煤礦“一通三防”工作,包括通風系統、瓦斯抽采、監測監控以及機構隊伍、規章制度、安全投入、現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隱患和問題,進行排查和治理;要建立健全煤礦重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和報告制度,落實企業隱患治理的主體責任。對瓦斯隱患的治理,要做到項目落實、資金落實、責任落實、進度落實;要建立隱患分級監控制度,對礦井通風、抽采、監控、防火、防塵等系統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實行政府部門掛牌督辦,重點治理。

29.加大瓦斯治理投入。各地要用好煤礦安全技術改造國債資金,加大煤礦瓦斯治理配套資金的支持和引導力度,重點用于煤礦瓦斯隱患治理;各煤礦企業要持續增加安全投入,按需提取煤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的安全費用重點用于瓦斯治理,以保證通風、抽采、防火、防塵、監控系統的穩定可靠,設備設施到位。各地要加強煤礦安全技改項目的審查和組織實施,定期檢查煤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和煤礦安全改造項目執行情況,確保煤炭安全生產費用、國債資金及地方和企業配套資金真正發揮作用,提高煤礦安全生產保障能力;要加快推進煤礦安全監控系統聯網和煤礦測控儀器區域技術服務中心建設,以確保本地所有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都能得到及時維護和穩定運行。

30.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瓦斯治理工作。各地和有條件的煤礦企業要健全瓦斯治理科研機構,充實科研人員,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構建瓦斯防治科技支撐體系。要根據本地區、本企業煤層地質條件和瓦斯賦存特點,深入研究瓦斯災害發生機理,以煤與瓦斯突出預測、區域防突、低透氣性煤層抽采和地面煤層氣開發為重點,開發瓦斯治理關鍵技術和裝備;要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煤礦瓦斯治理技術裝備。國有重點煤礦要成為安全生產科技創新的主體,主動聯合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研究和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材料,并發揮示范作用。

31.著力推進瓦斯治理示范礦井和示范縣建設。各地和煤礦企業要結合本地區、本企業瓦斯災害和地質賦存特點,統籌規劃,分步推進,分類指導,典型引路,一礦一策,充分借鑒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示范項目建設取得的經驗和技術成果,研究探索和不斷豐富瓦斯治理技術手段,構建適合本地區、本礦區特點的瓦斯災害防治技術體系,推進構建瓦斯治理示范縣和示范礦井建設,提高本地區和本企業瓦斯災害治理水平。到2010年,各產煤省(區、市)都要建設一批瓦斯治理示范縣,國有重點煤礦企業要建設一批瓦斯治理示范礦井;具備條件的煤礦企業要建成瓦斯治理示范企業,其所屬礦井要實現瓦斯治理整體達標。

第3篇:指導意見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加快城鎮化進程為目標,以城市規劃區村(居)、城郊村和部分重點地段為重點,充分發揮舊城區的地理優勢,全面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廣泛招商引資,加快市區舊村整村(居)改造工作步伐。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依法改造和綜合開發相結合的原則。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建設部《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等法律、法規和規章,確保改造和開發依法有序推進。

(二)堅持突出社會效益的原則。本著以人為本、讓利于民、美化城市環境、改善人居條件的指導思想,在突出社會效益的前提下,兼顧各方利益,切實保障村(居)與村(居)民的合法權益。

(三)堅持以點帶面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部分重點村(居)和部分地段集中有序地進行改造和綜合開發,以點帶面,逐步在全市面上深入開展。

(四)堅持有利于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在考慮當前實際需要的同時,根據各村(居)現狀,由街道(區)、村(居)按比例預留好村莊(居委會)人口增加所需住房用地和經濟發展用地。為節約利用土地,鼓勵在改造中建設小高層及高層建筑。

(五)堅持激勵先進的原則。本著“誰干誰優先,誰干誰受益,多干多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政策的激勵作用,調動基層積極性。同時,加大對此項工作的考核力度,嚴格對黨政領導干部的獎懲兌現。

三、工作程序

市區舊村整村(居)改造開發由市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調控指導,街道(區)和村(居)自主負責組織實施,具體工作程序如下:

(一)市住房和規劃建設管理局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做好市區整村改造規劃及設計方案的審查把關。

(二)市國土資源局根據改造村的用地情況,做好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建設項目供地等相關工作。

(三)市區各街道(區)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出本轄區內整村(居)改造工作規劃,按年度做出當年改造的村(居)名單。實施市區舊村整村(居)改造開發的村(居)委,依據審查后的規劃設計方案制訂出整體改造方案,提出市區舊村整村(居)改造開發申請,由所在街道(區)審查同意后,上報市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批準。

(四)各街道(區)根據市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批復意見,組織和協調有關村(居)進行實施。

四、相關配套政策

(一)規劃及開發政策

1、整村改造原則上實行集中聯片開發,按照大社區的模式建設,以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率,節約配套資金,降低改造成本,提升村(居)民居住環境和檔次。每個社區規模控制在1000戶以上。

2、嚴格控制多層建筑的審批。城市建成區內及文三線、206連線外延500米范圍內,除整村(居)改造安置住房外,原則上不再審批多層居住型建筑。整體項目中原則上應有50%以上的建筑物為高層建筑。

3、整村改造項目的容積率按照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進行控制,不得突破所屬地塊規劃控制條件規定的指標。

4、自2010年6月份起,3年之內不再審批非整村改造及舊城改造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續建項目除外)。

5、列入“城中村”改造范圍的所有村,原有村(居)民住房不得翻建、改建、擴建。對之前已經批建了村(居)民安置樓的村(居),已經予以安置的村民的原住房應在本次整村改造批建前拆除。

(二)土地和房產政策

1、整村改造的村(居)民安置用地,原則上按人均170平方米的規劃用地面積進行控制。其余土地列入土地儲備經營的范圍,由市國土資源局進行調查摸底,與改造村簽訂土地預儲備協議,同時凍結預儲備土地上建設項目的審批。

2、人均用地面積不足170平方米的“城中村(居)”,整村改造項目按照大社區模式進行運作,利用國家“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政策調節解決建設用地,或用建設單位銷售實現的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給予安置補助。

3、村(居)民的原住房,由街道辦事處、村(居)聯合對每戶的所有地面附著物進行丈量、核實、登記,由街道(區)監督,村(居)委與村(居)民簽訂拆遷合同,由公證處進行公證,各住戶上交房屋所有權證和集體土地使用證。村(居)民在遷入新樓及發證前,由所在街道及村(居)委監督,按照拆遷合同拆除原有舊房及其它所在地面附著物。安置面積以外公開出售的房屋也必須在舊房及地上附著物完全拆除后才予發證。

(三)規費減免和獎勵政策

1、整村改造項目在人均170平方米規劃控制用地內,按照規劃審批的內容不突破規劃容積率進行建設,給予國有土地收益、耕地占用稅、契稅等額補助,給予城市大環境基礎設施配套費、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地方留成部分、自來水增容費等政府性基金等額補助。補助金在工程形象進度達到50%時一個月內撥付60%,其余40%在舊村(居)完全拆除后撥付。按照省相關規定免收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設費及市級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

超出170平方米規劃控制用地及其地上建筑物部分不予補助。對在本意見實施前已經批建了村(居)民安置樓的村(居),其享受的相關補助政策,按照前款規定,根據其工程進度和舊村拆除進度情況撥付。

2、建設11層以上(含11層)的高層建筑,給予建設單位銷售實現的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等額補助。

3、市財政設立專項資金,用于獎補整村改造項目。土地增減掛鉤形成的土地級差收入全部用于市區整村改造。

(四)拆遷補償政策

整村改造拆遷補償安置辦法,依照《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市及我市現行拆遷補償安置政策,結合本村(居)實際情況,在充分民主的基礎上,由村(居)委自行制定,經街道(區)批準后,報市住房和規劃建設管理局備案。

(五)村(居)集體及村(居)民利益保障政策

1、村(居)集體應就保障集體收益與開發建設單位簽訂相關協議,以保障全體村(居)民的權益。在改造中村(居)集體留用的商業用房不得出讓、出售,收益必須用以解決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及社會福利。整村改造收益要嚴格按照“村賬街道辦管”的原則進行嚴格管理,不得私分濫用。

2、整村改造要以所開發改造的住宅小區為單位,按照國家和省有關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物業管理方案,繳納物業管理公共維修資金,實行統一物業管理。其中,建設規模5萬平方米以上的小區,開發建設單位應按規定無償提供物業管理辦公用房,按成本價提供物業管理商業用房,建設規模5萬平方米以下的小區,按規定以貨幣形式提交。對之前已在舊村(居)中開發建設了住宅樓,但物業管理公共維修資金未收繳到位的,由村(居)委員會在這次開發改造收益留成中一并將該部分維修資金按標準提出繳足,并將這部分住宅樓納入統一的小區物業管理。

3、整村改造小區的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等商業性公共服務設施,以及文化、體育、教育、醫療衛生、市政公用等公益設施,必須按照《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的要求,與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并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社區居委會綜合用房由開發建設單位在辦理《商品房預銷售許可證》之前與市房管部門簽訂《社區居委會綜合用房建設合同》,并按規劃要求建設,建成后由市房管部門按照財政和物價部門核定的成本價向開發建設單位收購。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機構。市里成立市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市區舊村整村(居)改造工作的組織、指揮和實施,協調、規范和約束開發行為。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和規劃建設管理局。各街道(區)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具體的辦事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本區域內整村改造規劃的實施。

(二)明確責任,分級負責。市區整村改造工作在市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進行。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工,負責抓好相關政策落實、手續辦理等工作。各街道(區)是市區整村改造工作的責任單位,負責具體實施和落實。市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市直有關部門抓好督查,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通報,確保按期完成。

(三)部門協作,形成合力。市區舊村整村(居)改造工作政策性強,工作難度大,任務艱巨。市住房和規劃建設管理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發改局、環保局、水務局等單位,都要發揮部門職能作用,搞好服務和協調。所有改造項目都要在市新型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的嚴格監督下進行,以確保市區舊村整村(居)改造工作按計劃、有序進行。

第4篇:指導意見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民本建設為指導,以落實華政發3號文件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目標,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突出動物防疫重點,強化技術指導,確保全年生產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二、工作目標

1、繼續抓好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項目建設。主要是加強生產設施、防疫設施和環保設施建設,保證規模養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達到年出欄生豬8000頭以上的規模場1個,出欄生豬3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2個,出欄1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3個,出欄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100個。出欄生豬3000頭以上的養殖小區1個。

2、加強規模養殖的示范帶動作用。確保畜禽補欄(籠)增養達到年底生豬出欄12萬頭,家禽出籠150萬羽毛,肉牛、羊分別出欄4000頭和1.1萬只。

3、推進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重點抓好生豬人工授精站和肉牛冷配站的建設。繼續推廣人工授精和冷配技術,利用秋冬畜禽繁殖配種、選種、育種、引種的有利時機,切實抓好秋配秋繁,引種更新和苗種越冬工作,擴大能繁母豬、母牛、母羊的種群規模,保證生豬人工授精和肉牛冷配覆蓋面在90%以上和85%以上。

4、加快推行現代畜牧業建設進程中的轉型升級。以市需求為標準,以無公害為原則,提高畜禽產品質量,推行無污染綠色健康養殖。力求在推行健康養殖,走規模化生物生態養殖方向上有所突破。

5、加快草食動物發展。重點培養小區、大戶和改善生產經營方式。

三、工作重點

1、進一步強化落實秋防工作。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門保質量”的防疫要求,切實做好秋季重大動物疫病的集中免疫和月月補注工作。確保免疫率達到100%。

2、進一步強化秋冬畜禽生產技術培訓。一是開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養殖技術、疫病防控知識、生豬人工授精技術等培訓活動;二是加強村級專職動物防疫員業務知識培訓,全面掌握《動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規知識。更新提高疫病防控,科學養殖技術知識,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5篇:指導意見范文

一、指導思想

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和晉升工作是為了培養和建立一支穩定的農民技術員隊伍,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推動和鼓勵廣大農民群眾學技術、用技術,營造和培養“學習型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對推進我縣“和美家園”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評定工作中要堅持評定與培訓相結合,評定與推廣農村實用技術相結合,評定與“農函大”教育、農村人才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切實做好我縣農職稱評定和晉升工作。

二、2011年縣農職稱評定工作內容及時間

1、2011年我縣農職稱評定工作范圍:凡在農村從事農、林、牧、副、漁、水利、農機等技術工作的農民,均可申請評定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農村財會專業不列入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審范圍,今年農職稱評定包括晉升工作。

2、今年農職稱評定工作要重視已獲得“農函大”證書、綠色證書的技術骨干及農村再就業培訓結業學員,農業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業服務組織的骨干,各類專業戶和獲得“星火帶頭人”、“雙學雙比”女能手稱號的各類人員的申報和評定工作。縣級“農民專家”的農職稱評定可以破格晉升:凡按正常條件未達到晉升農民技師資格的縣“農民專家”,今年一律晉升為農民技師職稱。

3、做好農民高級技師推薦工作。農民高級技師評定工作是由省農職稱評定委員會負責評定,要求各部門在9月30日前將有關材料報送縣農職稱辦公室。

4、2011年縣農職稱評定和晉升工作從2011年9月開始到12月底結束。

三、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8月底完成)

1、健全組織班子。縣農職稱評定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各部門、各鄉鎮的農職稱評定工作,并組建縣農職稱評審委員會;各業務主管局建立專業評委會和專業考評小組,以負責本系統的農職稱評定、晉升的有關工作;各鄉鎮建立農職稱工作小組,并確定具體工作人員,負責本地農職稱評定中的有關宣傳、申報、初審和推薦等工作。

2、宣傳發動。做好農職稱評定摸底、調查和宣傳發動工作,鼓勵符合條件的人員參加農職稱評定。

(二)組織實施(9—10月底完成)

1、組織申報:由各鄉鎮農職稱工作小組負責申報工作,并對申報者材料進行初審、核實后分別報業務主管局評委會。

申報者的要求:(1)必須如實填寫申報表;(2)遞交個人技術總結和近期一寸免冠照片2張;(3)交付報名、考務、評審等費用,初級:40元(技術員、助理技師),中級:60元(技師),高級:80元(高級技師);(4)免考者必須遞交相應職稱評定的學歷、資料證明,并經縣專業考評小組認可。

2、組織培訓、考核和評審工作:堅持先考試后評審的原則,由各業務主管局根據需要組織相應的技術培訓和考試,然后由縣各專業考評小組根據申報材料、考試成績和基層考核意見進行綜合性評價,對照浙農職評辦[2011]1號文件附件《省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評審條件》(修訂稿)等有關規定提出意見,經各專業農職稱評定委員會審定后報縣農職稱評委會審定,證書由縣人民政府統一頒發。

“農函大”結業學員、綠色證書獲得者和縣級以上示范戶、“雙學雙比”女能手可以不經考試直接參加農民技術員職稱評定。

(三)總結、歸檔(11—12月底完成)

1、評定工作結束后,各業務局專業評委會要及時做好總結報縣農職辦,縣農職辦將2011年農職稱評定和晉升工作進行總結。

2、做好評定材料的歸檔工作。各專業職稱評審材料由各專業評委會收齊后統一交縣農職辦存檔。

四、做好對農民技術人員的管理和使用工作

第6篇:指導意見范文

**年,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的決策和部署,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農業農村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為全縣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年,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農業農村發展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果斷采取措施,確保農業穩定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扎實做好**年農業農村工作,對全縣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必須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及中央和市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進一步強化惠農政策,增強科技支撐,加大投入力度,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改革創新,把市委三屆四次全委會明確的任務落到實處。**年全縣農業農村工作的主要目標是:農村經濟總量增長13%;農業增加值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鄉鎮企業增加值增長20%;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0萬噸左右;解決9.5萬人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土地規模經營集中度達到20%以上;農業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35%;鄉鎮和行政村公路通暢率分別達到100%、60%;森林覆蓋率達到36%;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8000人;穩定農村人口低生育水平。

一、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一)努力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持糧食總產的基本穩定,確保糧食安全。進一步落實好種糧直補政策,完善種糧農資綜合補貼切塊15%的資金使用辦法,重點扶持種糧大戶和糧油生產專業合作社,促進糧油規模經營和基地建設,啟動建設20萬畝優質糧油基地規劃建設。落實產糧大縣獎勵資金50%以上用于良種良法推廣和糧食基地建設。抓好仁賢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區、10個千畝水稻高產示范片、1個特色水稻示范園建設,培育500戶種植大戶。全面推進產油大縣建設,切實抓好渝萬高速公路水稻--油菜輪作區和1.5萬畝油菜觀光帶和油菜高產創建,穩定14萬畝油菜種植面積,新建油茶種植面積6000畝。全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40萬噸左右。落實防止耕地撂荒的政策措施,大春耕地撂荒率控制在1%以下。

(二)積極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堅持產業市場化運作的原則,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一是大力發展竹產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組建竹產業專業合作社,加強竹產業基地建設。新造竹林4萬畝,改造低產低效竹林3萬畝,撫育管護竹林15.8萬畝。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引進大型龍頭加工企業,做大做強竹產業。二是大力發展××柚產業。努力推行標準化基地建設,不斷提高××柚品質。完成龍灘村5000畝××柚標準示范園建設和金帶名柚園建設。三是穩步推進蠶桑產業。著力加強養蠶基礎設施建設和良桑管護,新栽桑樹管護面達到98%,全力鞏固桑樹基礎。加大“六化五配套”養蠶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力度,提高桑園綜合利用率。四是穩定發展蔬菜產業。重點推行“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新增蔬菜面積1.1萬畝。五是抓好生豬產業發展。大力推進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建設,重點做好現代農業示范區內生豬基地的建設工作,推動全縣生豬產業發展,完成年出欄生豬80萬頭。培育年出欄肥豬10000頭以上的養殖小區2個,年出欄3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大戶5個。完成5個新建、6個改建基層獸醫站建設工作。完成市級下達的目標任務,啟動新盛、碧山道路防疫檢查消毒綜合站建設,防止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六是抓好水禽產業。以實施國家級××肉鴨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為契機,做好核心示范區內無公害肉鴨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加快種苗工程建設步伐,加快推進養殖業產業化,推進水禽養殖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化;培育年出欄水禽100萬只以上的養殖小區1個,出欄1萬只以上的養殖大戶10個,年出欄2000只以上的種鴨大戶5個,培育水禽專業村2個。

(三)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重點啟動金帶現代農業綜合展示區中的120畝名柚園建設和協助抓好300畝國家級花卉苗圃基地、云龍循環農業展示區的200畝蔬菜示范園建設、仁賢萬畝水稻高產示范片中的100畝特色水稻示范園建設。

(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大力開展農業標準化生產促進行動、品牌跨越行動、檢測能力提升行動、應急反應迅達行動、“綠劍”監管行動。健全農產品標識和可追溯制度,擴大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試點。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著力開展原產地保護申報、地理標志認證和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和產地認定。申報無公害農產品80個,綠色食品3個,有機食品1個,國家級名牌農產品1個,市級名牌農產品2個,培育一大批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加強植物檢疫,防控有害生物入侵。開展農業綜合執法,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農資行為。

(五)強化農業科技信息支撐。大力實施“科技富民強縣行動”,積極創建國家級科技富民強縣試點縣,加大現代農業科技應用和創新,增強對森林工程和農村沼氣推廣應用領域的科技支撐。建設完善縣、鎮、村三級農技推廣體系,鼓勵鄉鎮基層技術人員參與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等的技術合作服務,探索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繼續推進“農村信息進村入戶”和“千鎮萬村信息惠農”工程。著力構建農情信息服務網絡,廣泛開展“**”三農服務熱線,加強農村信息服務能力建設,農民生活信息化程度提高到50%。

二、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一)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圍繞重點產業,積極發展生產基地。整合農業項目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生產管理水平。整合大米加工企業,創建××大米加工品牌。發展壯大“張鴨子”公司、××柚開發公司、大舜水禽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增市、縣級龍頭企業4家,專業合作社30家。積極開展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申報工作,培育一批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運行機制,培育農業產業大戶660戶。

(二)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積極鼓勵和支持發展非公經濟,引導規模以上企業進入工業園區。鼓勵返鄉農民工創業。堅持以骨干企業為龍頭,進一步培植骨干、膨脹總量、拉長產業鏈條。鼓勵有條件的鄉鎮興辦農副產品加工園區,逐步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培育發展農村市場,大力扶持發展農副產品流通企業,培育壯大農產品流通龍頭企業。經濟發達的鄉鎮,可積極建立農產品交易市場。構建農村市場流通網絡,開展各種形式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落實鮮活農產品運銷綠色通道。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形成以縣級配送中心為龍頭、鄉鎮連鎖經營超市為覆蓋、村級便民放心店為基礎,兩級配送、三級銷售、雙向流通的農村日用消費品和農資流通服務體系。培育、引進大型超市和農產品流通企業建設農產品種植和直接采購基地,扎實推進“家電下鄉”工程。支持發展返鄉農民工創業基地,扶持發展農村運輸、連鎖配送、農家樂、鄉村旅游、生態旅游,拓寬農民就業渠道。

(三)推進農民就業創業。堅持勞務輸出、返鄉創業“兩手抓”,全年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8000人,農民工返鄉創業1000人。組織培訓農民10000人,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鑒定1000人和農民工專項職業能力考核200人。積極創建充分轉移就業村,年內15%的行政村達標。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吸納農民就業能力。進一步深化勞務協作,發揮勞務品牌和勞務經紀人帶動作用。組織農民參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民就地就業。支持和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在貸款擔保貼息、土地供給、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鄉農民工的合法承包權益。

三、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一)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中低產田2萬畝,完成項目總投資1450萬元。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完成5300畝基本口糧田建設,完成項目總投資450萬元。加快水利建設步伐,力爭完成各類水利投資2.8億元,加強重點水源工程建設,加快推進蓼葉水庫建設進度;著力推進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充分結合場鎮供水改造,以農村人口聚居地為重點,集中打造規模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完成5處城鎮供水站改造,解決9.5萬人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著力推進城鎮堤防工程建設,完成3處場鎮河堤整治工程;改善農田灌溉條件,進一步推進龍溪河大灌區(××項目區)和竹豐水庫渠系配套工程;著力實施病險水庫整治,完成1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加快實施**年中央增加投資項目,加強小型農田水利項目建設,力爭上馬2-3個小農水項目;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著力實施龍溪河、仁興2個水保項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6平方公里。

(二)提高農業機械化綜合水平。全面落實農民購農機補貼政策,扶持發展農機銷售維修服務網點。培育農機租賃市場,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推廣插秧機90臺,高性能聯合收割機45臺,耕整機500臺;完成機耕作業50萬畝,機收作業24萬畝,機插秧作業4.2萬畝。每個鄉鎮創建1-2個農機化示范村。全縣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到35%。

(三)加強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公路硬化,通鄉公路通暢率達100%,行政村公路通暢率達60%,行政村通客車率達54%。硬化農村公路80公里,開通農村客運線路20條,新建3個等級鄉鎮客運站、60個農村客運簡易候車亭。采取縣鎮村三個一點的形式,多方籌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建立農村公路長效養護機制,明確管理養護主體,加強農村客運線路養護管理,全面提升通行能力。

(四)加快小城鎮建設。整合各級投入,支持全縣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搞好鄉鎮簡易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抓好農村便道建設。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優化城鎮體系發展格局,重點發展中心鎮,積極發展一般鎮(鄉),因地制宜發展村莊。投入960萬元,建設一批小城鎮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積極爭取市級項目資金補助,啟動龍溪河流域內的小城鎮簡易治污工程建設。竣工小城鎮房屋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新增城鎮人口1.2萬人,提高城鎮化率1.6個百分點。

(五)加強森林工程等生態環境建設。以實施森林工程為契機,借助退耕還林后續產業政策,積極做好竹資源培育發展工作,加強竹林撫育管護。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12.15萬畝造林任務,突出重點,打造亮點,撫育管護竹林15.8萬畝。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定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政策和辦法,啟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逐步改變農村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過量施用化肥、農藥的習慣,加快農村垃圾和規模養殖產生的糞便處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切實搞好農村能源供給,完成生態家園富民工程10883戶,世行貸款建設生態家園工程900戶。啟動石漠化治理試點工程建設,治理巖溶面積1.48平方公里。加強農村自然災害監測站網建設,完善農村防災、減災和抗災體系,加強農村科普宣傳,提高農村應對自然災害的應急救援能力。

(六)深入推進“千百工程”。以鎮村為單位,因地制宜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深入實施“千村推進百村示范”工程,加大力度籌集“千村推進百村示范”專項資金。積極參加市里競標,力爭新增加2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使全縣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由2個增加到4個。實施“康居農房”建設改造。鼓勵農戶在規劃指導下,自愿聯建住宅和相對集中居住,建成農村康居點(農民集中居住點)20個,建成“**新居”800戶。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工程,啟動4000戶危房改造。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實現重大責任事故零目標。

、著力改善農村民生,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

(一)發展農村教育文化通信事業。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探索“教育券”制度,完善扶貧助學體系。加快中小學校標準化建設和薄弱學校改造,完成中小學校舍建設4萬平方米,新建中小學塑膠運動場8個。啟動全國文化先進縣創建工作。深入推進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鄉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7個、綜合文化站8個、農家書屋29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60個。全面完成自然村“村村通”電話工程,啟動“村村通”寬帶工程。

(二)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鞏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為農村居民病有所醫提供醫療保障。今年參合農民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100元/人·年,其中農民個人繳費20元,中央和地方財政補助80元;適當擴大報銷范圍、提高報銷比例,確保參合率達到90%以上。對納入兒童免疫規劃的疫苗預防接種實行全免費,繼續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加保險的政策。探索以“建村、實鄉、強縣”為目標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以“健康重慶”建設為契機,爭取國債資金建設標準化村衛生室40個。完成竹山、城北、復平、紫照4個鄉鎮衛生院綜合樓建設。開展農村衛生人員基線調查,制定農村衛生人才發展規劃,增加農村衛生人員編制,逐步達到衛生部要求。繼續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認真做好鄉村醫生換發證工作,加強對鄉村醫生管理。

(三)強化農村社會保障。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并逐步擴大覆蓋面,切實做好被征地農民農轉非養老保險工作,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提供社會保障。著力推進農村五保戶供養和敬老院集中供養工作,敬老院集中供養率達到30%。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保障農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做好社會應急救助工作。

(四)加強農村扶貧開發,促進梯度生態移民。完成市級扶貧資金投資360萬元,啟動3個村實施“千村脫貧”項目,培訓勞動力1000人,完成蠶桑產業扶貧建設項目。減少農村絕對貧困人口1500人。制定出臺生態移民梯度轉移政策和辦法,完成梯度生態移民642人。

(五)推進農村社會管理。健全村民自治機制,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進一步抓好75個村級服務中心建設,完成改擴建25個。建黨員片區電教點87個。大力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積極創建文明衛生社區。培育社區民間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試點村建立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和志愿者組織,完善農村社區功能,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新建農村新型社區4個。

五、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發展體制機制

(一)深化土地、林權制度改革。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落實國家鄉村建設節地標準及獎勵政策。嚴格耕地保護制度,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建立征地安置補償標準適時增長機制,征地補償必須與社會保障聯動。探索非農轉移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補償激勵機制、農民變市民的社會保障政策。完善農村二輪土地承包,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尊重農民土地流轉主體地位,健全收益分享機制。我縣被確定為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要大膽探索和創新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改革重點是,進一步明確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在不改變土地用途的前提下,積極提倡探索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進入土地市場的途徑。要進一步完善集體土地交易運行機制,規范開展土地實物交易和指標交易。完善縣、鄉鎮、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機構,開展農村土地流轉糾紛仲裁試點。全縣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度達到20%。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完成集體林地100%確權(換)發證任務。建立林權產權交易所1個。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平臺)建設和服務試點工作,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試點工作。

(二)深化農村金融改革試點。加大農村金融改革步伐。積極籌建村鎮銀行和農村資金互助合作社。鼓勵民間資金參與村鎮銀行建設。加速推進小額貸款公司的掛牌和試運行工作,填充金融服務空白。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覆蓋范圍。鼓勵保險公司開發農業和農村小額保險及產品質量保險。全年新增農業貸款7000萬元,信貸支持農業產業發展,重點扶持“公司+農戶”和“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生產大戶。擴大農戶小額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規模,及時滿足農戶多層次的資金需求。

(三)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專業合作組織登記注冊門檻,加大稅費減免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指導力度,加強規范管理和運作。新發展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50個,其中圍繞主導產業和骨干產業新建專業農村合作社(協會),新增農村專業合作社30個,使全縣參加合作經濟組織的農戶達到23%。培育農村經紀執業人員400人,培訓農村經紀人1000人次。

第7篇:指導意見范文

一、考核范圍

街道機關各部門

二、考核內容

2012年街道機關各部門考核目標包括日常工作目標完成情況、部門規范化建設情況、工作綜合評議及創新目標。

三、賦分計分辦法

1、部門考核基本分為200分。其中,部門日常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基本分為70分,部門規范化建設情況基本分為30分,工作綜合評議基本分為100分。

2、部門考核創新分包括2012年全區年終考核成績和部門所獲榮譽獎勵兩部分。

四、考核辦法

1、由責任考核部門采取定期檢查和隨機抽查的方式,對各部門及機關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目標完成情況、規范化建設情況進行考核。

2、工作綜合評議

半年組織一次部門工作綜合評議,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人大工作處領導成員、企業服務中心班子成員,機關各部門負責人,駐流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書記、主任,全體機關干部對各部門工作進行綜合評議。年終安排一次部門述職評議工作會議,由部門負責人進行述職,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人大工作處領導成員及企業服務中心班子成員、機關各部門負責人及全體機關干部現場進行評議打分。年終將兩次評議成績加權折合后確定該項得分。

3、創新目標

年終各部門將獲得的表彰獎勵榮譽稱號、經驗推廣、現場會召開、全區年終考核成績等有效證明材料報督查室,由督查室核實后,按照考核標準進行計分。

五、考核結果使用

1、根據各部門考核得分情況,由機關黨總支按照30%的比例由高到低提出優秀部門名單,經街道黨工委研究后確定。

2、優秀部門先進工作者名額為本部門人數的30%,其他部門為本部門人數的20%。由領導成員直接分管的部門不參與優秀部門的評選,先進工作者名額數按照本部門人數的30%確定。

3、各部門先進工作者由街道組織科根據規定的名額比例確定人數,由部門提報名單,經分管領導同意后報組織科審核,由街道黨工委研究確定。

4、部門或個人工作不作為被投訴查實的,取消部門和個人本年度評優資格。

5、部門工作人員有一人次在上級部門檢查中被發現利用工作時間玩游戲、網上炒股、下棋、打撲克、看電影、上網聊天等事情或違反禁酒規定的,取消該部門和個人本年度評優資格。

六、考核要求

第8篇:指導意見范文

(一)深化貫徹落實科學開展觀,公共氣候的開展偏向,以保證人民生命財富平安為基本,以進步預警信息時效性和擴展掩蓋面為重點,進一步完美氣候災禍監測預告收集,加速推進信息系統建立,積極拓寬預警信息傳達渠道,出力健全預警聯開工作機制,具體進步趨利避害程度,效勞全市經濟社會開展。

(二)“以報酬本、預防為主,依托法制、立異科技,一致、分級擔任,當局主導、部分聯動,社會參加、重在底層”的準則,有用落實各級當局和各行各業防災減災責任,多種方式添加氣候災禍監測預警和信息傳達資本,充沛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起勁做到監測到位、預告精確、預警實時、傳達快捷、應對高效,最大水平擴展預警信息大眾受益面,最大限制減輕氣候災禍的晦氣影響。

(三)加速構建氣候災禍及時監測、短時臨近預警和中短期預告有序聯接,預警信息、傳達、接納快捷高效的監測預警系統。力爭到2015年,災禍性天色預警信息提早15—30分鐘以上宣布,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大眾掩蓋率到達90%以上。到2020年,建成功用完全、科學高效、掩蓋城鄉的氣候災禍監測、預警及信息系統,氣候災禍監測預告預警才能進一步提拔,預警信息時效性進一步進步,根本消弭預警信息“盲區”。

(四)做好氣候災禍監測預警及信息任務是各級當局和全社會的一起責任。各級氣候主管機構所屬氣候臺站擔任本預告效勞責任區內的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因氣候要素激發的次生、衍生災禍預警信息由有關部分和單元制造,依據當局受權按預警級別分級;各級人民播送電臺、電視臺、報社、網站等新聞媒體和根底電信運營企業要敏捷播發主管部分的預警信息;各級當局和有關部分要實時剖析預警信息對當地、本行業的影響,科學布置擺設防災減災任務。

二、增強根底才能建立

(五)增強氣候災禍監測收集建立。加速推進市氣候災禍監測預警與防護工程建立,建成我市氣候災禍立體觀測網,完成對重點區域氣候災禍的全天候、高時空分辯率、高精度延續監測。新建風廓線雷達觀測網。全市各鄉鎮布設多要素主動氣候站。加密布設山洪地質災禍重點防治區主動雨量站,站點均勻間距縮短到5公里。強化我市糧食出產中心區、重點林區、生態維護重點區、水資本開拓應用和維護重點區旱情監測,加密布設泥土水分和地下水監測設備。布設雷電探測站和大氣電場儀,完美全市雷電探測網。交通運輸、水利、通訊、電力、林業、旅行等部分與氣候部分依照共建共管、代建共享的準則,加速推進交通和通訊干線、輸電線路、水利工程、林區、旅行區等的氣候災禍監測設備建立,盡快構開國土資本、氣候、水利等部分結合的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臺。市至少建立1套挪動應急觀測系統、應急通訊保證系統。各縣(市、區)依據需求裝備挪動氣候效勞設備。建立高功能核算器和海量存儲系統,完成氣候災禍監測信息疾速搜集、處置及共享。

(六)進步氣候災禍預告預警程度。進一步增強糧食出產中心區、山洪地質災禍多發區等重點區域的氣候災禍監測預告,出力進步對中小標準災禍性天色的預告精度。建立氣候災禍短時臨近預告預警系統,完成對暴雨、雷電、強對流天色等突發性、局地性災禍天色的實況監測和及時預告預警。氣候、水文、疆土資本部分增強協作,建立綜合臨近報警系統,在生齒密集區及其上游山區峽谷地帶增強結合監測,及早發現山洪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禍險情。充沛應用衛星遙感等技能和伎倆,增強叢林火點監測,實時叢林火險品級天色預告。

(七)展開氣候災禍影響風險評價。各級當局要組織展開氣候災禍普查、風險評價和隱患排查任務,具體查清本區域內發作的氣候災禍品種、次數、強度和形成的損掉等狀況,建立以小區、村莊為單位的氣候災禍查詢搜集收集,組織展開根底設備、修建物等抵擋氣候災禍才能普查,將氣候災禍防護任務歸入全市減災示范小區創立任務局限,展開底層應急預備認證任務。各縣(市、區)增強氣候災禍風險數據庫建立,編制分災種氣候災禍風險區劃圖。樹立健全雷擊風險評價準則。在城鄉規劃編制與天氣前提親密相關的嚴重工程項目、區域性經濟開拓項目建立前,要嚴厲按規則展開氣候可行性論證,充沛思索天氣轉變要素,防止、減輕氣候災禍的影響。

(八)推進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和傳達系統建立。積極推進市突發公同事件信息系統建立,完成包羅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在內的各類突發公同事件預警信息的疾速。加速中國氣候頻道在全市落地和當地化節目插播任務,完美預警信息傳達功用,及時播發公共應急預警信息,推行普及氣候災禍防護科普常識。各根底電信運營企業要依據應急需求,實時敵手機短信平臺進行晉級革新,進步預警信息發送效率。

(九)加速底層氣候災禍預警信息接納設備建立。各級當局、各相關部分、各底層企事業單元在充沛應用現有信息傳達資本的根底上,要進一步加速氣候災禍預警信息接納與傳達設備建立,在黌舍、小區、機場、車站、旅行景點、工礦企業等人員密集區和公共場合建立電子顯示屏等疏通、有用的預警信息接納設備。重點增強鄉村偏僻地域預警信息接納終端建立,應用有線播送、高音喇叭、鳴鑼吹哨等多種方法實時將災禍預警信息傳遞給受影響群眾。

三、完美預警信息疾速傳達機制

(十)完美預警信息治理準則。各級當局要盡快制訂突發事情預警信息治理方法。氣候部分要會同有關部分細化氣候災禍預警信息規范及流程,分類別明白災禍預警級別、開始工夫、能夠影響局限、警示事項等。通訊治理局和各級廣電、新聞出書部分要與同級氣候主管機構親密共同,協調各類媒體和根底電信運營企業樹立嚴重氣候災禍預警信息緊要準則,按期催促反省各類媒體和根底電信運營企業落實傳達氣候災禍預警信息等責任。

(十一)健全突發事情信息組織系統。各級當局要進一步整合伙源、完美機制,增強突發事情信息組織系統建立,標準信息順序,拓展預警信息功用,樹立一致、高效、威望的突發公同事件信息平臺。各級突發事情信息組織要增強對包羅氣候災禍在內的各類突發公同事件信息的搜集、剖析和研判,依據受權實時預警信息,提示社會大眾自動應對防備,構成全社會一起預防突發事情的有利氣氛。

(十二)樹立預警信息疾速傳達渠道。各級播送電臺、電視臺、報社、網站等新聞媒體和根底電信運營企業要實在承當社會責任,充沛應用本身資本,科學、實時、精確、無償播發或刊載氣候災禍預警信息,起勁進步預警信息時效和大眾掩蓋率。對暴雨、暴雪等氣候災禍赤色預警和局地暴雨、雷雨勁風、冰雹等突發性氣候災禍預警信息,要削減審批環節,樹立無妨礙“綠色通道”,第一工夫向社會大眾。各級電視臺、播送電臺接到氣候主管機構所屬氣候臺站供應的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后,應在15分鐘內插播,完成及時播報。電視臺插播時,應在屏幕上吊掛響應品級的預警旌旗燈號圖標。各根底電信運營企業接到氣候主管機構所屬氣候臺站供應的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后,應在15分鐘內向災禍預警區域內的手機用戶免費疾速全網發送。

(十三)樹立面向底層的預警信息傳遞任務機制。各級當局要增強氣候信息員步隊建立。縣級當局有關部分、鄉鎮、街道做事處以及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等底層組織要指定專人作為兼職氣候信息員,并將黌舍、病院、工礦企業、修建工地等單元擔任人以及村莊種養大戶開展成為氣候信息員,擔任氣候災禍預警信息接納傳遞任務,延長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傳達收集。健全傳遞任務機制,構成縣—鄉—村—戶縱貫的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傳達渠道。各級當局要充沛發揚氣候信息員傳達預警信息的效果,為其裝備需要的配備,進行需要的培訓,賜與需要的經費津貼。

四、增強防災應對任務

(十四)樹立部分聯念頭制。氣候與工業和信息化、公安、民政、疆土資本、環保、交通運輸、鐵路、水利、農業、衛生、平安監管、林業、旅行、地動、電力監管、通訊治理等部分及戎行有關單元和武警軍隊樹立氣候災禍預警聯念頭制,完成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及時共享。樹立軍地收集專線,增強各級氣候災禍預警信息系統與本地駐軍、武警軍隊的互聯互通。各級當局有關部分要實時將氣候災禍預警信息傳遞本地駐軍有關單元和武警軍隊,一起做好應對任務。充沛發揚各級當局氣候災禍防護指導小組的協調、指點和監視效果,按期召開氣候災禍應急聯絡員會議,溝通預警聯動狀況,協調停決氣候災禍監測預警及信息任務中的主要問題。

(十五)組織做好防災避險任務。預警信息后,各級當局及有關部分要實時組織接納防備辦法,做好步隊、配備、資金、物資等應急預備,增強交通、供電、通訊等根底設備監控和水利工程調劑等,并組織對高風險部位進行放哨巡檢,依據應急預案合時啟動應急呼應,做好受要挾群眾轉移分散、救助安頓等任務。災禍影響區內的小區、村莊和企事業單元要組織居民群眾和本單元職工做好先期防備和災禍應對任務。

五、強化支撐保證辦法

(十六)增強組織指導。各級當局要實在增強組織協調,催促落實部分職責,將氣候災禍防護任務歸入底層公共效勞系統建立和當局績效審核局限,樹立健全問責機制,綜合運用司法、行政、工程、科技、經濟等伎倆,鼎力推進氣候災禍監測預警及信息任務。仔細落實氣候災禍防備應對司法、律例和預案、準則,按期組織展開預警信息、傳達及各相關部分應急聯動狀況專項反省,做好預警信息、傳達、使用結果的評價任務。

(十七)加大資金投入。各級開展變革、財務部分要加大支撐力度,在年度預算中布置資金,包管氣候災禍監測設備及預警信息系統建立和運轉維護。樹立財務支撐的災禍風險保險系統,探究發揚金融、保險在支撐氣候災禍預警預防任務中的效果。各地要把氣候災禍預警任務作為氣候災禍防護的主要內容,歸入本地經濟社會開展規劃,積極支撐相關工程項目建立。

第9篇:指導意見范文

根據全區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區人民政府關于開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推進年活動的實施意見》相關要求,為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切實提高為農服務水平,促進全區現代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經研究,決定在全系統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六個一”創建活動。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加快農業轉型、推動科學發展、服務農業農村、促進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以關心農民根本利益、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指導農民增加收益的部門宗旨為主線,強化“服務群眾、崗位奉獻、創業創新”意識,鼓勵全系統干部職工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深入農村基層、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通過“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助農民富”,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促進全區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活動重點與主要目標任務

(一)一個區直農口事業單位和科室掛鉤一個鄉鎮、街道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和畜牧獸醫站。選定16個區直農口事業單位和科室,分別與16個鄉鎮、街道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和畜牧獸醫站結對掛鉤,協助和指導掛鉤單位加強制度建設,提高內部管理水平,認真落實區農業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促進各項業務工作順利展開;同時,要根據所在鄉鎮的農業產業發展特點,扶持和培育一個在全區領先的特色主導產業發展。

(二)一個鄉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建設一個農業“三新”展示培訓基地。根據當地優勢主導產業發展需要,在本鄉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選定10-30畝耕地(或水面),或者選擇1個上規模的養殖場,由鄉鎮公益崗位農技人員具體實施,展示不少于10項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組織本鄉鎮種養大戶觀摩培訓不少于1000人次,為本鄉鎮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農民群眾看得懂,學得會,用得好的示范典型。

(三)一個村居一名駐村農業技術員。建立責任農技員制度,全區每個涉農村居安排一名公益崗位農業技術員,負責本村農業技術推廣與服務工作。駐村農業技術員原則上由各鄉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公益崗位人員擔任,鄉鎮公益崗位人員不足的,由區直農口事業單位技術人員補齊。

(四)一個基地一名駐點農技指導員。強化服務理念,圍繞基地的發展搞好服務。每個基地安排1名公益性崗位農業技術員,進行駐點指導和服務,對規模化生產基地進行駐點幫辦服務,切實幫助生產基地提供模式化栽培技術規程,解決技術難題,促進基地正常生產經營。鄉鎮公益崗位技術員每人聯系1個基地,南蔡鄉、羅圩鄉等基地較多的鄉鎮,從區直事業單位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參加駐點工作。

(五)一名鄉鎮、街道農技員培育15戶科技示范戶。把培育科技示范戶作為解決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重要舉措,作為示范推廣先進實用農業新技術的重要抓手,每名鄉鎮街道公益崗位技術員至少培育15戶科技示范戶,全區培養科技示范戶3000名以上。

(六)一個鄉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畜牧獸醫站和區直農口事業單位培育一個上規模的高效農業項目。堅持內培外引相結合的原則,每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區直農口事業單位均要把農業招商和基地培育放在重要位置,著力培育1個能夠促進本地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的高效農業項目,促進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區農委成立由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一名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負責創建活動工作的統籌協調工作,委辦公室具體負責活動方案的制定,督查創建工作進展情況,每月至少通報一次活動開展情況,促進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投稿咨询
国产二级一片内射视频播放| 天天燥日日燥| 丁香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图片|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377人体粉嫩噜噜噜|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 国产午夜片无码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 全部孕妇毛片| 女人18毛片水最多| av天堂永久资源网| 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春药按摩人妻弓中文字幕| 午夜福利视频| 成年女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观看下载| 思思99热| 国产你懂得| 国产第一色| 国产美女高潮流白浆在线观看| 极品粉嫩小仙女高潮喷水视频|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日欧137片内射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mv在线天堂mv免费观看|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爱| 国产91 对白在线播放九色|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50| 美女粉嫩啪啪高潮喷白浆动漫| 久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天|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2020|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