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

第1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電梯群控 模糊控制 神經網絡 遺傳算法 發展方向【Abstract】Fuzzy control, neural network, fuzzy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expert system and so on five kinds of algorithm widely used in intelligent elevator group control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of,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elevator group control system applica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levator group control technology was proposed in response to the pres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levator group control technology.

【Key words】The elevator group control, Fuzzy control, Neural network, Genetic algorithm, Development direction

0引言

S著電梯群控技術的飛速發展,乘客對于電梯乘坐滿意度和節能環保的要求愈來愈高,如何改善乘客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以及如何降低能耗已經成為電梯行業關注的核心問題。另外目前國內自主研發的電梯群控系統性能和核心技術上與國外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盡快掌握此關鍵技術將會對國內電梯業的發展產生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智能群控技術的研究也隨之成為國內電梯行業高度重視的研究課題。

在電梯群控技術中關鍵的兩個環節就是電梯交通流的分析研究和智能電梯群控調度算法的研究。電梯交通流的研究是優化派梯調度的依據,所以對電梯交通流的算法分析研究尤為關鍵。另外對于電梯群控調度算法的研究,國內很多學者采用了很多群控的優化算法進行派梯,取得了很多成果。因此電梯群控技術的研究主要定位在群控算法的研究上,本文主要介紹這些算法并討論其在電梯群控系統應用中的優缺點,并提出電梯群控技術的發展方向。

1 電梯群控技術算法

1.1 模糊控制算法。模糊控制算法先對電梯交通模式進行分類,然后由專家知識確定隸屬函數及控制規則,確立系統的綜合評價函數實現多目標控制,并根據不同的交通模式調整加權系數,最后通過模糊控制算法實現不同交通模式下電梯群的優化調度控制。但此算法的缺點是系統性能主要取決于專家的經驗,如果專家預設的規則與實際的建筑不符控制效果就會不好,另外調整和確定隸屬函數需要大量仿真實驗且需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技能和適應性差。

1.2 神經網絡算法。神經網絡算法模仿的是人類的大腦和思維方式,網絡結構特殊性使其具有自學習和自適應能力。它可以通過調整網絡權值得到近似的最優輸入輸出映射關系,適用于處理非線性問題,并且它有很強的自學能力,能改進控制算法并對制定的規則加以修改,利用非線性和學習方法建立合適的模型進行推理對電梯交通流進行預測,對于建筑里不斷變化的交通流能靈活的進行調整。由于在網絡里要不斷接受數據的輸入和處理,有很強的自適應能力。但此算法的網絡訓練樣本多,算法的收斂時間將會延長,而且還會產生體積龐大的網絡,難以驗證算法的合理性。

1.3 模糊神經網絡算法。模糊控制算法的優點在于它能夠處理精確的和模糊的信息并能實現精確的映射,不足之處是隸屬函數中的加權系數不能隨著不同的交通流類型而變化,無自學習能力,而神經網絡算法正好彌補了其不能自學習和自適應性的功能,是可以自動生成函數、自動提取問題的自適應算法。因此將兩者完美結合即為模糊神經網絡算法,可以發揮各自的特長,更好地預測交通流的不確定性,從而實現以最小的電梯數目配置應付最大的交通流,實現最優的調度。但模糊神經網絡算法的不足在于其梯度法的學習,其收斂性太依靠于初始條件。

1.4遺傳算法。遺傳算法是模擬自然遺傳規律來尋找最優方案的一種算法,實際上就是種群在進化中優勝劣汰的一種競爭機制,最終選出最佳的一種方法。此算法自適應能力強,能夠根據不同的交通流調整為不同的群控策略,但遺傳算法搜索時間長,搜索效率低。

1.5專家系統控制算法。專家系統控制算法是根據專家的經驗積累起來的有一定控制規則的推理知識庫,能解決很多需要靠經驗解決的問題,根據這些輸入評價指標信息可以利用推理知識庫按一定的策略去調度電梯。但此算法對復雜的電梯控制系統不適用,主要是局限于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另外控制規則數多的話,系統難以控制,并且影響控制的性能。

2電梯群控技術的發展方向

目前對電梯群控技術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針對對上述群控算法的研究,整體算法優化沒有大的突破,并且很多都在研究階段,實際應用的很少,因此本文在此提出了未來電梯群控技術的發展方向。

(1)多目標優化調度方法。目前研究的能達到電梯滿意度的指標主要有擁擠程度,乘梯時間、候梯時間,長候梯率等幾種,而隨著超高層電梯群發展的越來越迅速,人們對環保的關注度加強,對于電梯的運行速度和電梯的能耗方面研究的不多或者不太深入,所以未來新的優化算法需要包含更多人們關注的指標,并且要根據不同建筑物的電梯運行情況和同一建筑物不同時間區間的需求智能的調整這

(2)多種智能算法融合。以上幾種智能算法只是分析的其中幾種普遍比較成熟的算法,當然還有支持向量機、蟻群算法、混沌理論、petri網等,這些也都已經在電梯群控中有應用。但是上述通過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我們可以看出電梯群控技術在以后的發展中必然需要將這些算法進行有機的結合,吸收各種算法的優勢彌補劣勢,在電梯群控中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算法模塊進行控制,有效的實現電梯群控的智能化,這是未來電梯群控的主要發展趨勢。

(3)基于圖像處理的群控技術。目前電梯群控大多還是通過傳統的外呼按鈕作為獲取乘客信息的設備,進入電梯之后再進行目標樓層的選擇,獲取交通流的實時性和完整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增加一些圖像處理設備對客流信息進行檢測識別,增加智能輸入樓層液晶觸屏顯示器面板提前進行登記,客流信息的完整度掌握非常好的情況下進行派梯會有更好的效果。

(4)基于“互聯網+”的群控技術。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因網絡通信方面也是影響群控技術的關鍵因素,所以“互聯網+”應用在電梯群控技術也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現已經有學者研究了基于手機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幾種電梯群控調度方法,它們都是在智能群控算法的基礎上加上與乘客交流信息互動反饋獲取實時的交通流信息,遠程監控系統通過當前時刻實時數據進行調度實現派梯的高效化,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高峰期客流排隊等待時間長的問題,用戶體驗也很好,未來通過手機客戶端獲取乘客信息改進電梯群控的技術會應用的越來越廣泛。

3 結論

本文對智能電梯群控技術的算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分析了各種算法的優勢和劣勢,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未來電梯群控技術的發展方向:我們不僅要進行控制算法的優化研究,也要對電梯群控技術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論研究上,如何在實H工程中得以應用也是我們未來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朱賀.論智能控制技術在現代電梯群控系統中的應用[J].

科技與企業.2013 (11):100-100.

[2]張健,王笑竹.改進GA優化BP神經網絡的電梯群控策略

[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柳. 2015 (4) :36-39.

[3]鄭曉芳.我國電梯群控系統研究文獻綜述與思考[J].華東

交通大學學報.2012.29 (3):51-55.

[4]黃支支.電梯群控技術的現狀與發展方向[J].硅谷.

2014.2:82-87.

[5]程誠,周彥暉.淺談基于物聯網的智能電梯群控系統[J].

計算機與網絡.2015.12:69-71.

第2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摘要:

主要介紹了互聯網汽車與智能汽車的定義及區別,并對國內外互聯網汽車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簡要介紹,然后對互聯網汽車發展過程中牽涉的問題及關鍵技術進行了分析,最后結合國內現狀,對未來互聯網汽車的發展提出展望。

關鍵詞:

互聯網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信息安全;V2V;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1引言

隨著2015年3月5日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以來,“互聯網+”已經成為制造業發展與產業升級的契機。汽車產業作為中國五大支柱產業之一,截至2014年底,我國汽車保有量新增1707萬輛,目前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同時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也給汽車后市場帶來了巨大商機,2014年汽車后市場規模已超7000億元,5年內將超過1萬億元。“互聯網+”汽車對于智慧交通的建設也有著重要意義,在有效利用現有交通設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物聯網和云計算技術優勢,能夠在降低交通負荷、減少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等方面發揮效用。因此,互聯網與汽車的結合對于汽車產業的升級、智能交通的開展以及汽車相關產業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2互聯網汽車與智能汽車的定義及關系

智能汽車即在普通車輛的基礎上增加了先進的傳感器(雷達、攝像)、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通過車載傳感系統和信息終端實現與人、車、路等的智能信息交換,使車輛具備智能環境感知能力,能夠自動分析車輛行駛的安全及危險狀態,并使車輛按照人的意愿到達目的地,最終實現替代人工操作的目的。而互聯網汽車則是以傳統汽車機械制造為核心,充分集成互聯網企業的操作系統、大數據、通信、導航、云計算、娛樂等資源的汽車。在汽車硬件背后,有一個開放融合的互聯網和大數據,圍繞用戶的用車生活整合線上、線下資源,為用戶提供智慧出行服務的互聯網汽車生態圈。通過部件電子化、服務互聯化、駕駛自動化、汽車生活互聯網化等,實現傳統汽車與互聯網的結合。智能汽車主要是基于汽車本身的技術升級,而互聯網汽車則不單局限于汽車技術本身,而是將互聯網融合到整個汽車售前/售中/售后等產業鏈中,重塑汽車產業。因此,互聯網汽車與智能汽車相比,擁有更大的內涵,而智能汽車則是互聯網汽車實現的基礎。

3國內外互聯網汽車發展現狀

作為互聯網汽車實現的基礎,智能汽車的實現對于互聯網汽車的發展有著基礎性作用。對于智能汽車,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將智能汽車定義為以下5個層次:無智能化(層次0)、具有特殊功能的智能化(層次1)、具有多項功能的智能化(層次2)、具有限制條件的無人駕駛(層次3,如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全工況無人駕駛(層次4,可稱為完全自動駕駛階段或無人駕駛階段)。美國、歐洲、日本都制定了智能汽車發展計劃,并開展了多個項目。美國將智能汽車項目分為3個階段:車內網絡建設及智能車輛開發階段;車內網與V2V/V2I技術集成階段;車內網、V2V/V2I、Telematics技術集成階段。美國已通過Safetypilot項目在2014年完成了9000輛車的示范運行測試,而且2014年2月,NHTSA宣布將逐步在輕型車輛上推廣DSRC(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專用短距通信)系統。歐洲則通過simTD項目建立基于局域自組織網絡的車路協同式安全系統,并且于2014年,開始在“荷蘭—德國—奧地利”高速公路上進行示范運行。日本則通過Smartway項目,利用多種通信方式,集成ETC、VICS(vehicle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system)、車載導航、Internet連接、駕駛輔助系統等,在OBU(onboardunit)上實現信息服務、網絡服務、收費服務等功能。無人駕駛是智能汽車的最高階段,谷歌從2012年起開始展示其無人駕駛汽車,迄今為止已完成超過70萬英里的路測。繼谷歌之后,其他國際汽車企業也開始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奧迪繼谷歌之后第二個在美國內華達州獲得無人駕駛測試牌照,沃爾沃在2014年推出無人駕駛量產車型,奔馳則計劃在2020年銷售無人駕駛汽車。國內互聯網龍頭(百度、阿里巴巴集團、騰訊公司)分別表示將進軍無人駕駛、互聯網汽車、智能電動車領域,并分別在硬件開發、平臺建設方面開展投資與研發。國內的科技企業樂視、華為分別聯手主機廠商打造軟硬件合一的智能信息化平臺。智能汽車與互聯網企業的結合,將發揮互聯網企業的優勢,把互聯網元素融入汽車售前/售中/售后中,實現汽車產業的互聯網化,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汽車。2015年4月,阿里巴巴汽車事業部宣布了2015年戰略,將聯手整車、二手車、本地服務等汽車相關企業,打造“互聯網+”汽車產業,利用阿里大數據,將傳統的4S服務升級為16S服務,重新定義未來車生活。

4互聯網汽車關鍵技術

4.1ADAS技術

ADA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是利用安裝于車上的各式各樣的傳感器,在第一時間收集車內外的環境數據,進行靜態、動態物體的辨識、偵測與追蹤等技術處理,從而能夠讓駕駛者在最快的時間內察覺可能發生的危險,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的主動安全技術。ADAS技術包括LDW(車道偏離警告)、VD(車輛檢測)、FCW(前向碰撞警告)、PED(行人檢測)、TSR(交通標志檢測)、IHC(遠光自動控制)、HMW(車距檢測及警告)、ACC(自適應巡航控制)、PA(泊車輔助)、SVM(全景影像系統)、ARNAVI(增強現實導航)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輔助汽車駕駛人員進行安全駕駛,降低事故發生幾率,但ADAS仍然處于智能汽車的層次2階段,若要實現層次3、4的無人駕駛階段,仍然需要進一步實現車與車之間的通信。

4.2V2V通信技術

V2V通信技術的使用使得未來無人駕駛的普及成為可能,這將徹底改變用車方式。通過利用V2V通信技術實現車與車之間以及車與路邊設備間的互聯,車載設備可以獲得城市道路的交通情況和附近車輛的行駛情況,并根據所獲得的信息,系統推薦合理的行車路線,減少擁堵時間。另外,車車通信也可以讓駕駛員了解周圍車輛的駕駛情況,并避免追尾、撞車等交通事故的發生。在實現車與車之間以及車與路邊設備間的互聯時有兩種技術方案:DSRC(IEEE802.11p)技術與LTE-V技術。DSRC技術是現在主流的V2X技術,但其也有投資成本高、性能受密度影響大等缺點。從2014年開始,大唐電信、華為等廠商在3GPP提出了LTE-V,通過LTED2D(devicetodevice)方式實現V2V通信,同時通過傳統LTE蜂窩網絡實現車載信息服務。DSRC技術與LTE-V技術優缺點比較如下。(1)DSRC•受各國政府支持,技術經過較長時間演進與試驗,相對成熟;•需要大量部署支持IEEE802.11p技術的RSU,部署時間較長,成本較高;•支撐安全應用的系統容量受限(美國提供10MHz帶寬,歐洲提供30MHz帶寬);•IEEE802.11p采用CSMA/CA資源競爭方案,存在擁塞問題和隱藏終端問題;•安全和維護技術復雜;•對未來ITS業務需求的支持,缺少清晰的技術演進路線。(2)LTE-V•標準尚在制定過程中,技術相對而言成熟度較低;•部署相對容易,可以利用現有蜂窩網絡,不需要部署新的網絡設備;•頻譜帶寬分配靈活,可根據實際情況增減;•傳輸更可靠,集中式資源分配協調技術,降低競爭沖突分組丟失;•3GPP持續演進,可支持未來ITS業務需求。以上兩種方案各有優缺點,因此未來采用哪種方案還需要通過進一步應用實踐進行驗證。

4.3手機與車機互動技術

隨著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手機的很多應用,如導航地圖應用、在線音樂應用等,已越來越多地被用戶使用。智能手機在服務提供上相對嵌入式車機具有應用數量巨大、更新迅速的優勢,但也存在著影響駕駛安全的問題。因此為了融合手機與車機的優勢,手機與車機的互動方式應運而生。業界主要存在兩種手機與車機互動模式:API交互模式和屏幕投射模式。API交互模式的原理是通過標準的API協議將車內信息網關和汽車的部分能力進行開放,從而實現手機與車機的互動。屏幕投射技術能夠實現用戶直接操作手機所導致的屏幕變化同步映射到車機屏幕上,用戶可以在車機屏幕上對手機應用進行觸屏操作,這些操作信號能被手機接收為當前手機應用的輸入。目前實現模式主要包括鏡像鏈接(mirrorlink)、Wi-Fidisplay及基于MHL/HDMI+藍牙的互聯模式。鏡像鏈接通過藍牙/USB/Wi-Fi承載方式以及Wi-Fidisplay通過Wi-Fi直聯方式,都可以將手機屏幕投射到車載終端的屏幕,然后通過車載終端對手機應用進行控制。基于MHL/HDMI+藍牙的互聯模式則通過MHL/HDMI進行數據流傳輸以及通過藍牙技術進行控制信令傳輸。鏡像鏈接、Wi-Fidisplay技術的基本模式一致,只是實現的協議棧不同。Wi-Fidisplay原本定位于手機與電視屏幕等高畫質顯示屏之間的互動,因而更注重視頻壓縮、傳輸時延,這方面優于鏡像鏈接,但Wi-Fidisplay的手機耗電較大。而基于MHL/HDMI+藍牙的互聯模式,其音視頻傳輸性能在各種傳輸方案中更優,可支持未經壓縮的高達1080P的高清視頻和數字音頻且有很大余量,MHL同時具有超低的工作電流和待機功耗。車機與手機通過屏幕投影模式建立互動連接后,車機可以隨意使用手機上的任何應用。而且兩者的UI界面完全一致。API交互模式下,車機只能使用手機來使用這些API開發的應用,兩者的顯示并不完全一致。相對而言,屏幕投射技術能夠帶來更開放的用戶體驗。

4.4事故緊急救援呼叫

車輛事故緊急救援呼叫基于汽車傳感、移動通信、衛星定位技術,在事故發生后的第一時間與公共救援中心取得聯系,并自動將車輛位置及車輛信息發送至救援中心,救援中心確認事故后對事故人員進行救援。汽車發生事故時,車輛需要發起車輛事故緊急救援呼叫至緊急公共服務點請求救援。汽車需要支持通過安裝在車輛上的多個傳感器感知碰撞事故的發生,并以此自動觸發車輛事故緊急救援呼叫。汽車應獲取車輛事故數據并向緊急公共服務點進行發送。為了幫助救援人員更快地進行救援,需要獲取并上傳的數據包括車輛經緯度位置數據、車輛類型、駕駛方向、事故發生時間、車輛識別碼(VIN)等信息。在救援請求數據的發送上,應選擇可靠的通信技術方案,現有網絡下,可供選擇的通信傳輸技術包括:短消息技術、移動分組數據業務技術、DTMF(dual-tonemultifrequency,雙音多頻)技術、帶內調制解調技術。根據車輛事故緊急救援呼叫的特點,在通信傳輸技術分析中著重考慮包括數據傳輸時延、可靠性、技術實現難度、網絡覆蓋度以及是否可以與事故救援語音呼叫一同路由5個維度。表1總結了短消息技術、移動分組數據域業務技術、DTMF技術和帶內調制解調技術這4種通信方式優缺點。從現在國際上的車輛事故公共緊急救援呼叫技術選擇來看,歐盟eCall與俄羅斯選擇了帶內調制解調技術,通過3GPP與IETF進行了技術規范,并組織產業鏈廠商進行技術驗證與產品開發。而日本HEM-NET則采用3G移動分組數據技術。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歐盟與俄羅斯地域廣大,語音相對移動數據來說覆蓋率較高,并且公共服務點分散,采用基于語音通道的帶內調制解調技術較佳。而日本地域狹小,3G分組數據業務覆蓋較高,并且HEM-NET采用集中調度方式,平臺統一,從而采用3G分組數據技術較佳。由于我國的情況與歐盟及俄羅斯類似,因此采用基于語音通道的帶內調制解調技術較為合適。隨著LTE技術發展及網絡建設,VoLTE已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基于VoLTE的車輛事故緊急救援呼叫技術也需要進行進一步的關注與研究。

4.5語音識別技術

在車輛駕駛環境下,人機交互的有效性和簡潔性對于駕駛的安全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車內環境下,語音交互相對于按鍵交互等傳統的車內交互手段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可以解放駕駛人員的雙手,減少駕駛分神的情況,從而提高駕駛安全性,降低事故的發生。但現有車內語音識別的準確率不高,主要存在以下挑戰。•車內環境復雜,有各種噪音、回聲的干擾,會對語音識別的準確率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車內復雜環境下語音識別的準確率,需要在采樣時,大量收集實際場景下的語料,完善語音識別模型,不斷優化體驗效果。•各種方言及口音,同樣也會極大地降低語音識別準確率。因此,車內語音識別開始從本地識別向在線識別轉變,通過云端的語音識別引擎收集大量具有方言特質的語音語料,從而進行實測模型訓練與識別匹配,可以大大提高不同方言口音的識別率。•語音識別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從語言學到通信理論等方方面面的內容,涉及聲紋、TTS、ASR等技術,同時也需要針對車內環境做特殊處理。此外,也需要軟件、硬件的共同配合協同,技術門檻較高。因此,車載語音識別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完善,提高識別的準確性,才能滿足未來互聯網汽車的業務需求。

4.6互聯網汽車信息安全

隨著汽車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互聯網汽車數量的增多,互聯網汽車的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明顯。CharlieMiller在2015年黑帽子大會上公布了攻擊Jeep的方法,通過移動通信網絡成功遠程控制了一輛Jeep自由光。此外,隨著V2V及V2X技術在未來的普及,隨之而來的網絡安全問題也不斷得到顯現?;ヂ摼W汽車安全威脅主要牽涉以下方面。

(1)外部通信安全威脅

隨著車輛與外部通信的增多,外部通信(包括蜂窩通信網絡、Wi-Fi、藍牙、V2V/V2X、DSRC等)面臨多種安全威脅,這些威脅分別會破壞汽車與外部所傳輸數據和控制信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車內信息系統的安全威脅

車載信息系統已逐漸普及,針對車載信息系統的安全威脅也不斷增多,包括針對操作系統及應用的威脅。這些威脅包括證書校驗、安全更新、用戶隱私數據、訪問權限等方面。

(3)車內電子電氣系統的安全威脅

由于車輛內部電子電氣系統在設計初期是相對封閉的網絡,設計初期對于安全性的考慮較少,所以攻擊者一旦通過外部網絡占領車載智能終端,則很可能對內部電子電氣系統全面控制。

(4)針對云端的安全威脅

對車載云端服務來說,由于提供的服務將與車輛行駛安全相關,黑客的攻擊手段也會有一定差異。主要包括通過云端的非法汽車控制、黑客掛馬威脅、汽車固件更新管理的非法使用以及未經授權的終端對云端的攻擊等。因此,為了保證互聯網汽車的安全性,應通過多種安全措施,在云端、通信網絡、車內信息系統及車內電子電氣系統等方面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證。安全措施包括:車載智能系統防篡改與完整性校驗、外部設備接入的認證和權限審核、遠程更新的認證及加密、用戶隱私數據的權限控制與加密、通信數據的加密與證書管理等。

5結束語

互聯網汽車已成為未來智能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發展趨勢,通過互聯網汽車不僅可以提高出行效率、降低擁堵、減少事故,而且可以打造開放融合的汽車上下游產業環境,實現汽車與互聯網的結合,從而徹底改變未來交通的模式與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4]李潔.基于車聯網的事故公共緊急救援呼叫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J].電信科學,2014,30(11):56-60.

第3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IC卡電表;遠程抄表;電力載波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5-0000-02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電力建設發展迅速,電網改造在有些地區已初步完成,用戶不僅要求有電用,而且要求用高質量的電,享受到更好的服務。提高電力部門電費實時性結算水平,建立區域乃至全國統一的電力大市場已成為所有電力部門的共識。由此帶來的對傳統結算手段的改進。

人工手工抄表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同時也容易出現混淆、錯誤,也容易導致用戶與供電企業的糾紛。

鑒于此,目前市場上已出現無線(或者有線)抄表的電表和IC卡電表。例如基于電力線載波的有線抄表系統、基于無線通信網無線抄表系統、基于GPRS/CDMA的無線抄表系統、基于有線電視網絡有線抄表系統和IC卡電表等。

2 已有電能收費系統的優缺點

1.1 基于電力載波的有線抄表系統

利用電力載波作為自動抄表系統的底層數據通道,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供電線路,無需單獨架設通訊網絡,也無須后續的通訊費用,經濟且實用性強,采集所得的數據實時性較好,運行成本低,無疑是很方便的。但是用低壓電力線作為傳輸信道還存在許多問題,首先電力線的干擾非常大,特別是在用戶線路上,用戶的家用電器、開關電源等產生的高次諧波,各種用電設備的通斷產生的瞬時脈沖干擾和各種大功率開關器件的開關產生的寬頻譜的駐波干擾等等。不同地方的線路特性可能完全不同,使用線路的種類及線路上的負荷情況都會對高頻信號在電力線上的傳輸特性產生很大的影響,即使是同一段電力線路,其傳輸特性也會隨各種電力負荷的變化而改變,這樣影響了數據信號的遠距離傳送。其次線路在經歷變壓器的位置需要安裝集中器;傳輸距離較長時,載波信號衰減嚴重,需要進行中繼,這樣增加了設備投資。

2.2 基于無線通信網的無線抄表系統

利用無線電波進行無線通信實現的自動抄表系統,對范圍廣、分布分散的電表采集器進行數據通信,是一種較好的選擇。使用這種通信方式,安裝調試方便。但是無線信號屬于空中傳輸信號,現在各種無線信號繁多,相鄰兩個信道會產生相互干擾。

2.3 基于GPRS/CDMA的無線抄表系統

基于GPRS/CDMA的無線抄表系統是利用GPRS/CDMA無線數傳業務實現的遠程自動集中抄表監控管理分析系統。由于它施工簡便,性能可靠,自動化程度高,投資回報快,深受廣大用戶歡迎。但是基于GPRS/CDMA的無線抄表系統需要一定的數據通信費用,這就增加了抄表系統的運行成本。

2.4 基于有線電視網絡有線抄表系統

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居民集抄是利用已有的有線電視通信網絡來實現居民集抄的一種集抄方案。

有線電視網作為現行有線電視普遍使用的通信機制,其提供的頻帶寬(可達1GHz),等時服務性能好,支持全部現存的和發展的窄帶和寬帶業務,并為用戶提供了廉價的以電為基礎的終端設備,這可以使用戶根據需要逐漸增加投資以加入某些新的通信業務,從而使有線電視網與其它網絡環境相比在帶寬、等時性、兼容性及投資方面占據了優勢,成為目前實現多媒體通信最具競爭力的網絡。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電表集抄系統是一種較理想的方案。但是利用有線電視網絡進行抄表需要用戶電表和有線電視網絡之間建立數據通信,完成這種數據通信需要采集器和調制解調器等設備,這將增加抄表系統的成本。而且基于有線電視網絡的居民集抄也需要一定的通信費用,這將增加抄表系統的運行成本。

2.5 IC卡電表

采用IC卡電表和采用傳統的手工抄表相比有很多優勢:

(1)有了IC卡電表,不需要麻煩人工抄表,有利于現代化管理。

(2)IC卡電表的使用避免人工抄表上門收費給客戶帶來的諸多不便,且歷史購電數據均可以保存,便于客戶查詢。

(3)充分體現了電力的商品屬性。實現了預付費功能,實行先買電后用電,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有計劃地購電、用電,不會因欠費而發生滯納金,增加不必要的開支。

(4)IC卡電表即解決了收費難的問題,也很好地解決零散居民客戶、臨時用電客戶、經常欠費客戶的收費問題。但目前的用戶電卡,需要插到電表里或靠近電表將所購電量傳遞給用戶電表,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特別在農村,電表一般裝在幾米高的地方,操作起來就更加麻煩。

以上分析了有線和無線遠程集中抄表系統和IC卡電表的優缺點。遠程集中抄表是用于小區用戶用電量的智能采集系統,采用遠程集中抄表系統和采用傳統的手工抄表相比有很多優勢:

第一、遠程集中抄表系統抄表速度快,抄收同時性好。

第二、遠程集中抄表省時省力,大大減少了手工抄表所用的人力物力。

第三、有利于消除人工抄表的誤差。

第四、可實現分時電價統計,時段電量控制。

第五、可遠程控制通斷,實現預付費管理功能。

但是遠程集中抄表要借助通信網絡才能完成,新建通信網絡投資較大,而借助已有通信網絡則需要繳納一定的通信費用,導致遠程集中抄表系統運行成本較高。IC卡電表不需要借助任何通信網絡也不需要繳納任何的通信費用,系統投資少運行成本低。但目前的IC卡電表,需要將用戶電卡插到電表里或靠近電表才能將所購電量傳遞給用戶電表,操作起來比較麻煩,特別在農村,電表一般裝在幾米高的地方,操作起來就更加麻煩。為了解決遠程集中抄表系統網絡投資較大、運行成本較高,而IC卡電表操作比較麻煩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IC卡的電能收費系統的設計方案。

3 本設計方案涉及到的主要技術

本方案涉及到電力載波通訊技術,故首先介紹一下:電力載波通訊即PLC,是英文Power line Communication的簡稱。電力載波是電力系統特有的通信方式,電力載波通訊是指利用現有電力線,通過載波方式將模擬或數字信號進行高速傳輸的技術。最大特點是不需要重新架設網絡,只要有電線,就能進行數據傳遞。

4 設計方案

4.1 本設計的總體方案

本方案的總體設計思路:生產一種IC卡接口裝置放在用戶家中,該裝置和用戶電表之間可以通過有線、無線或電力載波進行數據通信。用戶將IC卡插入或靠近IC卡接口裝置,該裝置可以將用戶所購電量等數據傳遞給用戶電表,而用戶電表內的剩余電量等數據也可以通過該裝置傳遞給IC卡。

4.2 用戶電表的組成

用戶電表的組成:傳統的IC卡電表內部由基表,主控單片機芯片,數碼顯示,繼電器開關,ESAM安全模塊和IC卡接口組成。本設計方案用戶電表的組成和傳統的IC卡電表沒有什么兩樣,只是將IC卡接口電路分離出來,增加一個通信接口用來和IC卡接口裝置通過有線、無線或電力載波進行數據通信。這樣做可以多塊電表共用一條線路或共用一個無線收發模塊或電力載波收發模塊。也可以不用通信接口而將無線收發摸塊(無線調制解調模塊)或電力載波收發模塊(電力載波調制解調模塊)置于用戶電表內部,用無線或電力載波和IC卡接口裝置進行數據通信。這樣做每塊電表都要安裝一個無線或電力載波收發模塊。

4.3 IC卡接口裝置的組成

IC卡接口裝置的組成:IC卡接口裝置主要由IC卡接口電路、主控單片機芯片、數碼顯示、操作按鍵、通信接口或無線收發模塊或電力載波收發模塊等組成。用通信接口可以實現IC卡接口裝置和用戶電表之間的有線數據通信,用無線收發模塊可以實現IC卡接口裝置和用戶電表之間的無線數據通信,用電力載波收發模塊可以實現IC卡接口裝置和用戶電表之間的通過電力載波的數據通信。因為IC卡接口裝置和用戶電表的距離一般比較近,所以無論用有線、無線還是電力載波都比較簡單可靠,成本也比較低。

4.4 收費功能的實現

收費功能的實現:用戶在供電部門交款購買,所購電量在售電機上被寫進用戶電卡,用戶將用戶電卡(IC卡)插到或靠近IC卡接口裝置,通過IC卡接口裝置將用戶所購電量等數據傳遞給電表,同時用戶電表將表內剩余電量等數據通過IC卡接口裝置傳遞給IC卡(用戶電卡),用戶電卡經多次加密可以保證用戶可靠的使用。當所購電量用完后,表內繼電器將自動切斷供電回路。這種方式對長期固定用戶比較適用,而對流動性較強的臨時性用戶應采用以下方式比較方便。用戶在供電部門交款購買,所購電量在售電機上被寫進用戶電卡,用戶將用戶電卡(IC卡)插到IC卡接口裝置上,用戶電卡和用戶電表通過IC卡接口裝置進行數據通信,將用戶所用電量從用戶電卡中扣除,而剩余電量保留在用戶電卡中。這對流動性較強的臨時性用戶特別適用,他們可以拿著用戶電卡中的剩余電量到別的地方繼續使用,或到供電部門換成現金。以上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具體采用哪種方式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本設計方案所論述的收費系統無需借助任何通信網絡,投資少運行成本低。而且IC卡接口裝置放在用戶家中,用戶操作起來非常方便。比較適合用于居民小區,特別適合用于農村用電戶。本設計方案也可以用于水、氣、暖的收費系統,實現一機多用一卡多用,給用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本收費系統經濟且實用性強,可長期穩定運行。是電能收費系統比較理想的收費方案。

參考文獻:

[1]王浩.接觸式智能卡讀寫器設計研究[J].山東電子,2000,1:24-25

[2]Simon Newman,Gavin Sutter,Electronic Payments-The Smart Card:Smart Cards,e-Payments,&Law—Part I,Computer Law and Security Report,2002,18(4):235-240

[3]北京達盛科技有限公司.非接觸式IC卡讀卡器模塊實驗[S].RFID世界網,2011

第4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Wi-Fi技術;網絡規劃;4G

1.Wi-Fi技術的發展背景

Wi-Fi又叫802.11b標準,是IEEE定義的無線通信的工業標準。它是由美國電工電子技術協會為了解決無線網絡設備之間的互聯,在1997年7月的標準。這些標準都是802.11x系列標準。所以一般所謂的802.11x系列都屬于Wi-Fi。其特性為:速度快,可靠性高,組網成本較低。該技術目前使用2.4GHz附近的頻段,是一個免費的頻率段,正因為如此,也不需要去繳納任何的費用,開發商可以免費使用,而因此也成為Wi-Fi無線網絡技術發展的必要有利條件。

在現在社會,Wi-Fi這一功能已得到了很多設備商的重視和應用,他們將其應用于更多的終端設備,比如電腦筆記本、汽車、家電等,致使終端設備的發展也越來越快。伴隨著人們的需求,Wi-Fi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成熟。以智能手機為例,目前約半數智能手機帶有Wi-Fi,2014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約90%。促使智能手機內置Wi-Fi的因素是可通過Wi-Fi實現文件傳輸、上網或聊天等功能,從而滿足用戶的需求,實現上網的隨意性。

2.Wi-Fi技術進程與優缺點

2.1 Wi-Fi技術發展進程

IEEE 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無線局域網標準,工作頻段在2.4000~2.4835GHz,傳輸速率2Mbps,因為傳輸速率不高,所以它主要用于數據的存取業務。隨著用戶的需求,IEEE相繼制定了其他標準。首先制定的標準是1999年IEEE 802.11a,該標準的工作是頻段5.15~5.825GHz,其數據的傳輸率遠遠大于802.11標準,傳輸速率可達到54Mbps,甚至72Mbps。同年,802.11b標準批準并制定,它是對802.11標準的一個補充,工作頻段2.4~2.4835GHz,數據傳輸速率達到11Mbps。一個顯著地特點是,該標準數據的傳輸率可在11Mbps、5.5Mbps、2Mbps、1Mbps之間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自動切換,且在2Mbps、1Mbps速率時與802.11兼容。隨后,在2007年又了802.11n標準,它是新一代的Wi-Fi標準,數據傳輸速率非???,可傳輸速度高達500Mbps,用戶需求進一步滿足,從而使無線網絡移動性極大提高。

2.2 Wi-Fi技術的優勢與不足

其一,Wi-Fi的覆蓋范圍半徑約100米左右,而藍牙15米左右,覆蓋范圍優于藍牙技術。

其二,雖傳輸質量和安全性不及藍牙技術,但llmbs的傳輸速度為個人信息化提供保障。

其三,廠商不需耗費資金進行網絡布線,只要在指定地點設置好“AP”,接入網絡,然后“AP”通過電磁波,發射到距接入點半徑10-100米的范圍,用戶將支持無限網絡的設備拿到該區域內,就可高速上網,從而節約了成本。

不過現階段,Wi-Fi還只能作為特定條件下的應用,相對于有線網絡來說,無線網絡在其覆蓋的范圍內,它的信號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弱。同時也會因建筑物的阻礙和雷電天氣的影響而造成網絡信號的不穩定和速率下降。而且,Wi-Fi網絡因為頻率的公共性,網絡易飽和和被攻擊。

3.網絡規劃

Wi-Fi技術的發展和優勢,讓更多的運營商投入其市場,并采用更多的技術去發展。作為運營商,了解Wi-Fi網絡規劃的流程也顯得尤為重要。

在無線區域準備進行網絡規劃時,首先考慮網絡規劃的基本需求,根據基本需求一步一步的規劃設計區域的覆蓋方案。滿足了基本需求和其他需求。再結合現場勘查需求和工程建筑勘察,就可進行網絡規劃了。以下是網絡規劃設計流程圖。

圖1網絡規劃設計流程圖

了解了網絡規劃的基本方面,完成網絡規劃時現場數據的需求,就可進行下一步網絡規劃方案的設計和規劃。

3.1 網絡規劃方案設計

網絡規劃的設計一般有室內設計和室外設計兩種,兩種設計區別只在于選擇的一些設備和覆蓋的地方不是很一致外,其他步驟基本一致,所以本文僅已室內設計為例,室外設計方案不再贅述。

無線網絡在室內進行設計的時候,一般從室內金屬墻木/塑料、板玻璃、玻璃、天花板管道等建筑物方面造成的損耗干擾考慮。所以“熱點AP”發射功率的調整,都是在計算完這些損耗從而進行調整的。(中國移動無線局域網規范對24G覆蓋要求:設計目標覆蓋區域≥95%,無線網絡覆蓋接收信號強度≥-75dBm)。

以下從一個例子進行簡單說明: f取24GHz,按照規范要求,其接受信號的強度必須≥-75dBm。公式Lbs=324+20lgF(MHz)+20lgD(km)=100+20lgD(km)(Lbs:自由空間的路徑傳播損耗)。

設“AP”,取天線的發射功率為20dBm,24G覆蓋天線增益為3dBi,則天線的輸出功率為23dBm,則無線網絡信號損耗為:Lbs =100+20lgD(km)+建筑物特性損耗。

現在取距離為10米,查表得10米損耗60 dB,由此最小場強為

P20m =23dBm-60dB-30dB-5dB

=-72dBm>-75dBm (僅考慮混凝土墻損耗30dB、天花板損耗5dB)

符合要求,按照公式,即可確定發射功率。

準備完以上工作,初步就可設計網絡規劃方案了。首先根據建筑物的格局,進行平面設計;其次根據無線網絡規范的設計要求,設計“熱點”個數和位置,并均勻分布;再進行交換機的確認和安裝位置;最后匯總所有相關數據(含記錄的數據,現場的照片以及設計結果)進行上報,這樣一個基本的網絡規劃方案就算基本完成了。

4.Wi-Fi網絡技術的市場發展

從無線網絡的市場現狀分析,其一,無線網絡Wi-Fi傳輸速度比較快,網絡連接也比較方便,不用進行專門的網絡布線就可接入網絡,節省了組網成本。其次,Wi-Fi網絡它具有移動性,具有靈活多變的組網方式,使用外部環境的能力比加強,從而更為方便和快捷的滿足人們對網絡的需求。

從網絡目前的使用情況來析,無線網路Wi-Fi已經具有了市場化發展的有力和必要條件。因為從用戶的需求和應用看,不論是室內的家庭布網,還是公共場所的室外的組網,反應都比較良好。這樣的結果,為運營商帶來了很大的收入和利益,也引起開發商進一步投入的動力。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可看出,Wi- Fi技術將會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目前4G網絡雖已推出,但由于Wi- Fi的性能和優勢,即使移動運營商推出4G網絡,Wi-Fi無線技術將仍然在無線網絡接入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作者單位:1.西安正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趙健敏.淺談3G與wiFi技術[J]. 中國電子商務,2011.09

第5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 計算機 數據存儲 備份 分類 對比

中圖分類號:TN710.34 文獻標識碼:A

1 數據存儲分類

計算機的數據存儲技術經過了不斷地發展,存儲系統也在不斷地進步。早期使用的存儲技術是基于服務器的存儲,后來逐漸的出現了基于磁盤陣列的存儲,現在則更多的使用的是基于網絡的存儲,集NAS、SAN,無論是從數據的讀寫速度上、還是存儲的容量的大小上面,都有著巨大的進步。

早期的基于服務器的存儲,即DAS是以服務器為中心的一種存儲方式,DAS中存儲設備,是直接的與各種服務器或者客戶機的后面鏈接在一起的,服務器/客戶機能夠直接的對其進行控制。DAS的本身內部沒有操作系統,它守在服務器上的操作系統負責管理。也正是由于這樣,導致這種存儲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在用戶的數量增加或者服務器在提供服務的時候,使用這種存儲方式的計算機的響應速度會變慢。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ATM以及以太網的普遍性的使用,服務器本身就成為了數據的I/O的一個問題根源所在。

而網絡存儲系統的出現則很好地解決了DAS中的問題。NAS技術是以網絡為中心的一種存儲方式,是面向文件的,這個的存儲設備能夠單獨的作為文件的服務器和網絡連接在一起,而數據的存儲應用部分則沒有在同樣的服務器中。因此使用這種存儲方式進程數據的存儲,數據都是在設備中存儲的,設備通過網絡的LAN接口和文件的系統服務器連接在一起。因為NAS的本身的屬性,使得其克服了DAS的缺點,在用戶的數量增加或者運行的服務變多的情況下,NAS的服務器仍然能夠正常工作而不受到影響,其運行的響應速度也不會受到影響,因此使用這種存儲方式進行數據的存儲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可靠的。

SAN的原理則是依靠光纖通道的高速的傳輸速度以及其內部交大的容量,將服務器和存儲的設備很好地連接在一起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網絡結構,二者之間能夠通過高帶寬的交換機連接起來,從而實現在網絡中的訪問,即使不通過服務器也能夠很好地使得存儲設備中的數據進行交換,從而使得數據交換以及傳輸之后產生更少的網絡沖突,網絡堵塞也會因此而大大的降低,這樣服務器在運行的過程中壓力會大大的降低,從而系統的整體能夠更加的靈活并且更加的具有伸縮性,因此SAN技術現在十分的受歡迎,在目前來看是使用的比較多的一個技術。該技術主要的有點在于能夠使得數據的存儲速度更快、同時操作也更加的簡便,而且能夠對這些數據資源進行集中地管理,使得應用起來更加的方便,因此其應用前景很好。SAN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在擴容方面容錯性能較好,只需要在其中加入新的SAN的設備就能夠進行簡單的設置從而實現在線的擴容,就算在存儲設備被損壞的情況下也不會導致整體數據的損壞,因為只需要對已經損壞的硬盤進行更換就可以了,不需要對磁盤陣列進行重新的啟動,因此這種存儲技術在數據的備份以及容災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

2 數據存儲系統對比

NAS技術目前來看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存儲介質了,它和以往的磁盤陣列有著很大的不同,它有著自己的核心的、操作系統以及磁盤系統的服務器。傳統的磁盤陣列往往需要通過服務器或者是第三方的軟件來進行控制,這樣實施下來則會比較缺乏自我的管理的核心,并且使用的操作算法有著很低的效率,尤其是在對一些大流量的數據進行處理的時候很容易直接的造成服務器的超載的負荷,這樣就會使得響應的速度十分的慢。而NAS與此有著極大的不同,它自身有著相對來說很完整的文件管理系統,所采用的磁盤操作算法也再以往的基礎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優化以及提升,能夠使用多個磁頭臂同時來進行讀寫,這樣的運行速度明顯的得到了提升,響應的時間大大的縮短了,并且同時文件讀寫中可能產生的錯誤也大大的降低了,這樣有利于使得網絡以及服務器的運行的性能得到很好地提升。而和SAN相比較而言,NAS管理的文件是在RAID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條件了存儲操作系統,以及TCP/IP的訪問協議。但是SAN作為一個獨立的數據管理網絡,其和交換機之間進行數據的訪問時不需要通過服務器進行的,是通過光纖通道以及交換機來進行數據的訪問的,其所追求的目標是保證存儲性能更加的好,處理速度更加的塊,因此SAN與NAS相比較,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有著更多的優勢,但是與此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數據的存儲備份成本也會隨之而有所增加。

3 分類與對比

計算機中對數據的備份效果與很多種因素都有一定的關系的,比如說用戶的備份要求、用戶投入的資金的多少以及對于效果的預估等都能夠對數據的備份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如果想要能夠出現效果較好的備份方案,那么首先應該對其投入較多??偠灾褪?,對于計算機中數據的備份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一些性價比比較高的方案來進行,這樣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目前來看,使用的比較廣泛的兩種對于數據進行備份的方案如下所示。

3.1冷備份

冷備份相對來說技術結構比較簡單,并且成本也比較低,主要是使用磁帶機這一類設備定期的對計算機內部存儲的數據進行備份存儲。從我們對其進行的描述方式就能蚩闖隼矗計算機的冷備份方式是一個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的方式,實現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其存在的缺點也是十分明顯的。首先,這種備份方式在備份的過程中進行數據的轉移十分的麻煩,一旦數據遭到破壞就難以進行恢復,因此需要慎重的應用。在經費比較緊張的情況,一些中小型的企業或者是個人經常會采取這種方式進行數據的備份,畢竟其操作起來比較簡單。

3.2熱備份

這種備份方式目前來看,效果是最好的并且數據的恢復是最快的。這種備份方式需要設置專門的災備設備以及技術中心,使用光纖作為通道來連接需要進行備份的服務器,在這個系統安裝完成以后就不需要再進行任何的人工操作,機器能夠自動的進行備份,完成數據的轉移,并且這些數據轉移是在被監控的服務器出現故障時發生的。雖然其備份的效果很好,但是目前來看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使用的專用的容災設備價格太高,并且其安裝的程序過于復雜,往往需要有專業性的人員對其進行管理,并且安裝的技術十分的復雜,往往需要設備的提供廠商進行技術上的問題的解決,并且其使用的范圍也比較窄。由于這些缺點的存在,使得熱備份的方式沒有得到大范圍的使用,往往在一些對于數據的存儲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情況下才會使用這種備份技術,或者是一些規模十分龐大的應用系統以及企業的計算機數據服務中心才能夠使用它。

3.3暖備份

暖備份則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折中的技術,其備份的技術難度處于冷備份以及熱備份之間,也是目前來看使用的范圍最廣的一種方案。這種備份技術主要是通過設置硬盤的遠程鏡像、對數據庫的復制以及災備中心等來實現對于計算機中存儲的數據進行完全備份的。

其中,硬盤遠程遠程主要是通過對比主服務器差一點的另外一個服務器以及那些磁盤陣列的硬盤進行設置來進行數據的存儲的,并且通過光纖通道以及RAID技術來進行數據的傳輸以及備份,這種備份方案的成本比較低并且技術難度也不是很高。雖然其實現起來的技術難度比較低,但是進行光纖的設置也是需要花費很大一筆開銷的,并且由于使用光纖進行傳輸,因此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有使用的距離的限制。并且,這種暖備份的技術使用的并不是同步的復制技術,因此在進行數據的同步存儲方面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但是總體來看在較大的范圍內這些問題并不是很嚴重,并不會干擾到這種技術的應用。數據庫的復制技術和這種遠程影像技術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主要的區別在于具體的存儲方式的不同,數據庫的復制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存儲不同步的問題,能夠使用數據庫的軟件的恢復功能進行備份,這種備份方式比RAID更加的可靠,實現起來更加的具有優勢。因此,數據庫的復制技術有著一些優勢,能夠解決災備問題,但是由于不同的廠家的數據庫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因此進行跨廠商的數據庫操作十分的困難,因此實際的應用時需要具體的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并且,暖備份的災備中心的概念和熱備份中提到的概念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在暖備份中,災備中心主要是在企業的內部設置的,其本質是一個比較大的數據備份中心,以這個中心為核心對整體的結構內部的所有數據進行存儲以及管理。因此這種實現方式導致其對于數據的管理不存在距離的限制,能夠實現遠程的數據存儲以及管理,并且在不同的網絡架構中都能夠得到很好地應用,并且在投資的過程中與熱備份相比較而言也比較低,并且其擴容性也會更好一些,實現起來需要的技術相對來說難度更低一點。這種備份技術的主要缺點在于在際的實現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比較完備的計劃,否則在備份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4 結論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個人數據、企業數據的存儲問題逐漸的獲得了更多的關注。沒有對數據進行備份,在計算機的硬盤遭到損壞時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計的。因此,本文主要對于計算機的數據存儲的備份方式進行了介紹,包括其分類以及各種方式具有的特點,并且做出了詳細的對比分析,希望能夠對于防止數據的破壞和損失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使得人們更加的正確的應用數據的存儲備份技術,使得技術更加的安全與可靠,得到更大范圍的使用。

參考文獻

[1] 姚曉毅. 計算機數據存儲備份技術探析[J]. 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5,(10):63+68.

[2] 李寧. 計算機數據存儲備份的分類與對比分析[J]. 現代電子技術,2015,(03):149-151.

[3] 陸丹. 基于P2P云存儲備份系統設計及日志恢復實現[D].吉林大學,2013.

[4] 韓猛. 白云鄂博鐵礦計算機數據網絡存儲和備份的實現[A]. 中國計量協會冶金分會、《冶金自動化》雜志社.中國計量協會冶金分會2010年會論文集[C].中國計量協會冶金分會、《冶金自動化》雜志社,2010:5.

[5] 魏強. 一種網絡備份系統的存儲優化研究與實現[D].信息工程大學,2009.

[6] 陳潔. 銀行數據中心數據存儲管理的實現與優化[D].復旦大學,2009.

第6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公共保護和救災 寬帶PPDR移動通信 LTE PDT

1 引言

在2012年的世界無線大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邀請各個國家對寬帶公共保護和救災移動通信網絡進行討論。這個議題引起了我國公安部和工信部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討論和部署我國的寬帶公共保護和救災移動通信網絡已經成為近期移動通信行業的熱點話題。如何能快速發展我國在這個領域內的技術、標準和產業鏈,從而在國際引領發展方向上占據主導地位,是值得進行廣泛和深入研究的。

公共保護和救災(Public Protection & Disaster Relief)主要指政府部門向公眾提供保護及救災的服務,簡稱PPDR。PPDR部門和組織的電信與無線通信應用對維護法律和秩序、保護生命和財產、賑災與應急響應等至關重要。近年來各種突發事件與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為了能夠積極應對這些災難,令政府在第一時間做出響應,PPDR通信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PPDR通信包括公眾保護(PP)通信和救災(DR)通信。目前,通信技術正處于更新換代的高速發展時期,PPDR機構和組織對寬帶通信的需求也正不斷增長,研究如何應用先進的通信技術和解決方案來滿足PPDR人員對視頻、多媒體等業務的需求已經迫在眉睫。

2 國內外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現狀

目前,在國際上已經有多項會議和組織開展了寬帶PPDR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如世界無線大會、國際電信聯盟、亞太電信組織(APT)等。

在技術體制方面,ITU提出了7種PPDR系統使用的寬帶無線接口標準和3種窄帶無線接口標準。寬帶無線接口標準分別是IMT-2000 CDMA-MC、IMT-2000 CDMA-DS、OFDMA TDD WMAN、TDMA-SC、IMT-2000 CDMA TDD、E-UTRA(LTE)和SCDMA。窄帶無線接口標準分別是Project 25、TETRA和DMR[1]。

在頻率分配方面,ITU建議在UHF頻段為公共保護和救災無線通信分配頻譜,并將世界分為中東和歐洲、美洲、亞太三大區,具體的頻譜分配為:

第一區:380~470MHz,其中380~385/390~395MHz

作為PPDR的核心頻段;

第二區:746~806MHz,806~869MHz,4 940~ 4 990MHz;

第三區:406.1~430MHz,440~470MHz,806~824/851~869MHz,4 940~4 990MHz,5 850~ 5 925MHz,以及部分國家使用的380~400MHz,746~806MHz。

在網絡運營方面,APT認為PPDR機構有4種方式可以將IMT技術與網絡應用在PPDR系統中[2],以滿足未來寬帶無線通信的需求:

(1)部署一個基于IMT技術的專用PPDR網絡,由PPDR機構擁有和運營;

(2)基于IMT技術,將PPDR機構擁有和運營的專用PPDR網絡與商業網絡相結合,經過協商簽訂合同,使PPDR機構成為一個具有優先權的用戶,便于其獲得漫游能力;

(3)基于IMT技術,將PPDR機構擁有和運營的專用PPDR網絡與商業網絡相結合,但經過協商簽訂合同,專用PPDR網絡由商業實體擁有和運營;

(4)共享商業IMT網絡運營商的IMT基礎設施,經過協商簽訂合同,將其作為一個專用子網絡(如VPN),或者PPDR機構自身成為一個具有優先權的用戶。

在實際應用方面,美國已經率先在寬帶公共安全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2010年美國了《國家寬帶計劃》,其中已經明確提出要建設公共安全寬帶無線網絡。目前,美國已經將D block頻段分配給公共安全用戶,并且認定LTE標準適合建設該網絡[3]。

在我國,公共安全行業是PPDR無線通信行業的應用主體。目前,公共安全行業使用的350兆集群通信系統包括常規、模擬集群和數字集群三種??梢哉f,公共安全行業專用移動通信網絡是剛剛從模擬步入數字化。PDT(警用數字集群)標準是根據中國國情,融合了中國廠商自主創新理念和公安實際應用需求的全新數字集群標準,具有大區制覆蓋、自主加密技術、數模平滑過渡、融合常規通信、多廠家可互聯互通等特點。但是,單一的集群通信系統已經不能滿足行業用戶越來越多的應用需求,也不能適應越來越復雜的事故狀況。所以,現在的公共安全業務由集群通信系統、無線圖像數據傳輸系統、專用衛星通信系統、公網移動警務通信系統共同支撐。不過在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我國的公共安全移動通信專網和PPDR移動通信網絡也應該與最先進的技術接軌,走向寬帶化,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

3 中國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初探

中國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的構建可以從用戶需求、技術體制、頻譜安排、演進方向這四個方面進行考慮。

3.1 用戶需求

中國的PPDR機構和組織以公共安全行業為主,并包括軍隊、武警和消防、醫療救援、政府管理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等。建立一個專用的移動PPDR通信網絡是PPDR機構的首要要求。通常當需要進行PPDR任務時,正是公眾移動通信網絡最薄弱的時候,網絡過載以及部分設備損毀都會導致通信失敗。并且公眾移動通信網絡與PPDR移動通信網絡在核心運營要求方面也有諸多不同,例如:覆蓋上PPDR用戶要求網絡至少覆蓋95%的國土面積,而公眾網絡無法達到;功能上PPDR用戶最重視一呼百應和指揮調度的功能,還需要有優先級和直通模式,而公眾網絡都不具備;指標上PPDR網絡的上行數據量遠遠大于下行,還要求盡量少的系統延時,這與公眾移動通信網絡的服務重點也截然不同;安全上PPDR用戶需要保證其通信的安全性,而公眾網絡無法保障。因此,PPDR用戶要求必須建立專用的移動PPDR通信網絡。

在業務和功能方面,PPDR用戶希望更多地依靠多媒體業務,對準確的定位信息、現場圖像傳輸(可靠的圖像質量)、可視化指揮、移動辦公、上傳和下載行動信息、在線數據庫查詢以及安全加密等業務提出了迫切的需求,而目前的窄帶專用移動通信系統已經無法滿足上述需求。因此,亟待建立一套具備高速數據傳輸,以實現多媒體業務的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

3.2 技術體制

LTE技術是3.9G通信技術的全球標準,被視作從3G向4G演進的主流技術。它改進并增強了3G的空中接入技術,采用OFDM和MIMO作為其無線網絡演進的唯一標準;同時支持頻分雙工(FDD)和時分雙工(TDD),在20MHz頻譜帶寬下能夠提供下行326Mb/s與上行86Mb/s的峰值速率,改善了小區邊緣用戶的性能,提高了小區容量,降低了系統延遲。針對PPDR任務需求,其主要特點有:

(1)顯著增加頻譜效率;

(2)以分組域業務為主要目標。系統在整體架構上基于分組交換;

(3)QoS保證。通過系統設計和嚴格的QoS機制,保證實時業務(如VoIP)的服務質量;

(4)系統部署靈活。能夠支持1.25~20MHz間的多種系統帶寬,并支持“對稱”和“非對稱”的頻譜分配,保證了將來在系統部署上的靈活性;

(5)降低無線網絡時延。用戶面時延小于5ms,信令面時延小于100ms;

(6)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統和非3GPP規范系統的協同運作;

(7)可以提供點到多點傳輸的簡單信道結構。

由于LTE技術具備上述特點,能夠與中國PPDR用戶大部分的需求相符,所以應用LTE技術可以作為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方向。ITU已經將LTE作為PPDR系統使用的寬帶無線接口標準之一,美國的全國性公共安全寬帶網絡也采用LTE技術,歐洲也正在討論并考慮將LTE技術作為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的技術方案。因此,中國也可以重點考慮采用LTE技術,這將會對PPDR任務的全球漫游以及國際合作帶來巨大好處。

LTE技術支持FDD和TDD兩種方式,但由于無線技術的差異、使用頻段的不同使得兩種方式各自體現出優缺點。針對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在覆蓋范圍、頻譜利用率、干擾、上下行數據量、建網成本幾個方面,LTE TDD和LTE FDD相應的優缺點如表1所示。

關于TDD和FDD的比較,還需要考慮國家和社會層面的問題。由于LTE TDD是TD-SCDMA向4G的演進方式,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際上也由我國主導相關標準的制定和產業鏈的推進;所以,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使用LTE TDD更符合國家電信業的發展思路。但是,國際上大量的LTE FDD網絡進入商用,必然會促使更多國家在建設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時采用LTE FDD的方式。因此,LTE FDD方式將更能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

綜上,TDD和FDD方式各有所長,因此到底哪種方式更符合中國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的發展和演進,還需要進行深入的探討,目前無法定論。

3.3 頻譜

頻譜是建設通信網絡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公共安全行業的窄帶數字集群系統處于350MHz頻段,有5MHz的帶寬。輔助的圖像傳輸系統工作在336~344MHz,有4MHz的帶寬。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的頻譜安排需要進行綜合的考慮。

美國的全國性公共安全寬帶網絡部署在1GHz以下的700~800MHz,有20MHz的帶寬;北京等城市部署的寬帶政務網工作在1.4GHz,有20MHz帶寬;我國公眾移動通信LTE網絡部署在2.6G,共有190MHz帶寬。下面的討論就以這3個頻段為參考。

由電波傳播原理可知頻率越高,傳播損耗越大。經計算,1.4GHz的損耗約是800MHz的5倍,2.6GHz的損耗更是800MHz的10倍以上。這就導致高頻率基站的覆蓋面積急劇減小,建網和管理的成本增大。PPDR用戶期望大區制覆蓋,盡量降低建網成本,所以選擇較低的頻段更符合用戶需求。并且公眾LTE網絡部署在2.6GHz,如果PPDR網絡與其處于相同頻段,則容易產生網絡間干擾,影響服務質量,從而降低PPDR專用網絡的服務能力。所以,建議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的頻率選擇1GHz以下、800MHz左右。如果在此頻段無可用頻率,1.4GHz也可以作為備選方案。

關于帶寬,以處理一項重大突發事故為例進行估計,其中典型的PPDR人員為指揮中心的總指揮官、事故現場指揮官、公安、武警、消防、醫療、政府行政人員。PPDR人員的寬帶行為可以總結為:

(1)PPDR人員基本信息:定位信息、生物信息、短消息、查詢等(數據量較小,上下行流量均小于1Mbps)。

(2)事故現場數據庫上傳/下載和信息搜索:現場圖片、地圖、建筑物結構圖等。這些信息必須在事故發生的第一時間獲得并上傳至指揮中心提供給指揮官,以協助指揮官進行人員部署(數據量的大小由事故的嚴重程度和復雜性決定,上下行流量均約2Mbps)。

(3)視頻:現場的視頻通過網絡傳送給指揮官,并由指揮官分發至事故現場PPDR人員。視頻分高清和普通兩種(高清視頻流量為4Mbps,普通視頻流量為1Mbps)。在事故處理過程中,至少需要一路高清視頻不間斷地提供給指揮官。同時,由于不同的PPDR機構在處理事故中的關注點不同,因此至少需要4路普通視頻分別提供給不同的PPDR機構使用(數據量較大,一路高清視頻流量為4Mbps,一路普通視頻流量為1Mbps。上行流量占主要部分,約8Mbps,下行流量約4Mbps)。

因此,可以估計出在處理一項事故的過程中,所需的上行流量為11Mbps,下行流量為7Mbps。再按照10%的余量進行統計,所需的上行流量共計12Mbps,下行流量為8Mbps。3GPP的LTE(Release 8)頻譜效率為上行0.81bps/Hz,下行1.6bps/Hz。由此可以計算出,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需要15MHz左右的上行帶寬。所以,如果使用對稱業務方式,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至少需要上下行共計30MHz的帶寬。如果使用LTE TDD中非對稱業務方式,按照上下行3:1配比,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至少需要上下行共計20MHz的帶寬。如果要考慮到在小區邊緣傳輸的速率將急劇下降,需要的帶寬可能更大。

3.4 演進方向

我國的公共安全行業剛剛進入數字時代,窄帶數字集群系統在PPDR任務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其可靠的語音通信和調度功能是目前的LTE系統無法代替的。因此,如圖1所示,在一段時間內,我國的PPDR移動通信系統仍將會依靠數字集群系統進行語音通信,依靠LTE系統和軍用、衛星等補充系統進行數據、多媒體通信,多個系統共同服務來完成PPDR任務。未來,在眾多問題解決后,寬帶網絡將可以滿足可靠的語音通信,屆時可以做到語音和數據相融合,形成融合的寬帶PPDR移動通信網絡。

參考文獻:

[1] ITU-R Report M 2009. Radio interface standards for use by public protec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operations in some parts of the UHF band in accordance with Resolution 646(Rev.WRC-12)[R]. 2012.

[2] APT. NEWAPT Report on PPDR Applications Using IMT-based Technologies and Networks[R]. 2012.

[3] FCC. 國家寬帶計劃[Z]. 2010.

第7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網絡教學系統;網絡課程;;SQL Server

中圖分類號:TP311.52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利用網絡進行遠程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利用網絡教學對傳統課堂教學提出巨大的挑戰,網絡教學突破了對傳統教學的空間和時間局限,更充分地利用網絡資源。它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可以共享網絡上豐富的學習資料,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學習計劃,最大限度的實現自主學習,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一個完善的教學網絡系統是實現網絡教學的關鍵,針對當前網絡教學中的一些問題,現提出利用開發設計的《信息技術安全》網絡教學系統。本系統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有較強的交互性,實用性好;界面操作簡便,具有很好的擴展性和移植性。

1 網絡教學系統結構

1.1 分布式數據庫體系。目前,網絡教學系統的結構設計,經歷了從兩層到三層結構的演變。當前大多數Web應用系統大多采用多層結構,最常見的是三層B/S體系結構,它充分利用了C/S結構的技術特點,使整個系統有更好的交互性。在三層結構中,最底層的是數據層,數據庫負責教學系統中的各種用戶信息,教學資源等的管理、存儲;中間層是功能層,由Web服務器管理,實現用戶的注冊、登錄,及在線作業和考試等功能;最頂層是界面層,即用戶直接看到的瀏覽器網頁界面,用戶向服務器提出申請后,經過驗證,數據庫將信息處理結果返回到客戶端。本系統采用三層應用系統,其結構如圖1所示。

三層體系結構中,Web服務器通過數據庫ODBC接口,訪問數據庫。瀏覽器訪問數據庫上的信息主要有以下方式:公共網關接口(CGI)、服務器ASP方式、API方式及JDBC等。不同的數據訪問方式也有各自的優缺點。由于系統的操作界面均采用網頁的形式,并且要對各種用戶的不同需求進行動態處理并及時返回處理結果,因此要采用動態網頁技術。

1.2 構建服務器的方式。在整個系統的實現中,利用IIS與技術聯合構造三層式數據體系結構的中間層是Web服務器,它將客戶機/服務器與Web密切結合,完成前后端的鏈接與集成,并使得Web站點的開發更便捷,通過加快聯機過程和應用軟件集中的開發與管理,可在前臺使用當前流行的瀏覽器和后臺對數據的讀取。

2 總體結構框架的分析

基于的網絡教學體系采用三層B/S體系結構,如圖2所示。

第1層是用戶界面層(客戶端瀏覽器),它是各種用戶與整個系統的接口。系統將動態網頁代碼轉變成圖文并茂的交互式網頁,客戶可通過任何一款瀏覽器軟件,用戶輸個人信息,并通過瀏覽器向后臺提交訪問請求。第2層是業務邏輯層,它能實現業務的規則,啟用Web服務器。實際上客戶機的后臺就是一個小的Web服務器,它能啟動相應的進程代碼,來對客戶機的任何請求進行相應,利用技術動態生成一連串動態網頁代碼,并將處理結果嵌入其中,然后把結果返回給客戶端的瀏覽器界面。第3層是數據層,它是整個網絡教學體系的地基,包含了個人信息數據庫、教學資源管理數據庫、考試題庫數據庫、知識點分析數據庫四部分。

3 網絡教學系統功能設計分析

該系統主要實現了網絡課程的講授、實踐教學的演練、課外輔導、在線小結測驗、BBS學習交流等功能,允許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學習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好的完成自主學習,從而把傳統枯燥的學習過程演變的靈活多樣。此系統主要包含的功能模塊有以下幾個:(1)網絡課程的講授。網絡課程是整個系統的主要功能,老師和學生(課程愛好者)可通過該模塊實現在線的交流討論。老師可以針對教學大綱對課程進行刪減與添加,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修改教學資源的內容;學生(或課程愛好者)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個人需要在線播放或下載教學視頻、課件PPT及PDF參考書等內容。學生通過此系統可以進行自主的預復習,更好的對課程學習進行鞏固與促進,更好的改進了老師和學生的溝通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實踐教學的演練。實踐教學分為實踐指導演及實踐操作的測試。實踐指導演示,針對課程各章節的重難點,設計出相應的實驗指導內容,可將課本中的某一章節中重點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更詳細的介紹,甚至可以給出實際的案例演示,學生可按照案例演示一步步的進行操作,鞏固知識點。實踐操作測試,可以以在線測試的形式出現,在測試題中給出相關重難點的應用題目;(3)在線小結測驗。系統提供了章節的小結試題。整個題庫包含了各章節的試題及答案詳解。題庫包含單選、多選、是非對錯、主觀題、填空,簡答題等七種題目類型。題庫中的除了有部分題目的參考答案,還設有相關知識點的延伸。該系統包含有三種隨機選題方式:試卷標準化選題,上機標準版選題和任意區間選題,并能嚴格控制重復題目在試卷中的出現;(4)BBS學習交流。該系統提供了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學習重難點等多種教學資源,為教師的授課備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庫及多樣的試題庫等資源。該系統還支持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自主研究學習、典型案例分析演練等多種學習模式。該系統還可以實現作業的在線提交與批改。在線交流包含為學生之間的交流、師生間交流以及老師之間的交流。學生之間的交流bbs能促進學生之間交流探討學習心得和學習成果,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師生間的交流bbs可提供老師的答疑和學生的問題咨詢;老師之間的交流bbs可供各個老師進行教學討論,甚至進行網上集體備課,充分集思廣益,將更系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4 結束語

本系統經過代碼測試后,系統性能運行可靠,操作便捷,界面清晰,教學資源多樣,很適宜專修《信息技術安全》的學生學習,同樣也適用于對信息技術安全有興趣的愛好者進行學習討論。

網上教學系統是在網絡環境下的一種新型嘗試,在實際的教學應用過程中,可能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例如缺少對學習過程的真實性監控,沒有實現完全的智能化交互控制,在后續的設計修改中還要對交互性方面做更多的改進。

參考文獻:

[1]吳志祥,李光敏,鄭軍紅.高級Web程序設計―網站開發[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2]李海波,李相海.基于技術的網絡教學系統設計與實現[J].軟件導刊,2011(02).

[3]李存斌,樊建平.ASP高級編程及其項目應用開發[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第8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科研項目;檔案管理;紙質檔案;電子檔案;整合利用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科研項目中的檔案整理工作也越來越多。科研項目,即開展科學技術研究的一系列獨特的、復雜的并相互關聯的活動,這些活動有著一個明確的目標或目的,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預算、資源限定內,依據規范完成。在現實生活中,紙質檔案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時代的需求,電子檔案在科研項目檔案管理中已經占據重要地位,電子檔案具有簡便、省時、易攜帶等特點,已經逐漸取代紙質檔案而存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要客觀地對待每一件事以及每一個事物,客觀面對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的優缺點,并適當對其加以利用。

一、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的優缺點

(一)電子檔案的優缺點。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行業隨之進入了全新的時代。當代的各行各業以及生活中處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滲入。檔案管理工作也有了全新的發展。

在信息發展迅猛的今天,無論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事業中,還是在社會交流與國際聯系中,互聯網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科研項目管理中,電子檔案緊緊依賴于計算機而存在,因此電子檔案的優勢顯而易見,且其記憶速度和運算速度高達數億次每秒。能夠大大縮短查閱資料上浪費的時間,優化了資源檢索過程。電子檔案具有存儲時間長、存儲容量大、儲存困難等特點。在科研項目中,電子檔案可對檔案資料進行長時間的儲存,科研檔案在科研管理活動中具有重大意義,它不僅能夠有效地記錄過去的科研成果以及過程,而且對于今后的科研計劃、科研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電子檔案長時間的儲存功能顯得格外重要且必不可少。此外,電子檔案還能利用計算機的特殊功能對科研項目中的文字、圖形、表格等各種形式的載體進行原件保存。但是,電子檔案儲存難度大,因其對計算機的依賴性強,一旦計算機受到病毒等的侵害,就會造成不可恢復性的損失,這不僅會對科研項目中的檔案管理工作造成危害,還會間接影響到科研項目的成果。

總而言之,電子檔案的便利性,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電子檔案的存儲地址一般在電腦上,不占空間,甚至僅需要一張光盤就可以儲存所需信息,存儲量大且運算和記憶速度已經達到數億次每秒,與人共享方便,可通過筆記本U盤等隨身攜帶,可節約大量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其共享他人資源的優勢。除此之外,電子檔案可以長時間保存相關信息,不會隨時間的延長造成資源的磨損或毀壞,人們可以快速查閱期望得到的信息。在這個信息全球化的社會,只有充分發揮高科技的作用,才能高效地與世界接軌,獲得全球最新信息,完成信息全球化交流,促進自身產業的發展。電子檔案管理利弊并存,均不可忽視,電子檔案需要注意的事項主要表現在構建、儲存、保護、防丟失等方面。其一,在電子檔案構建的同時,相關工作人員要建立妥善的資料格式,以達到資料的完整與完備性。其二,電子檔案的儲存是關鍵步驟,相關工作人員要牢記資料的儲存路徑及位置,不可因自身原因造成丟失等嚴重后果。電子檔案的最大缺點即存儲信息的安全性受到嚴重威脅,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電腦黑客的手段也是越來越高明,許多機密性文件可能因為黑客的侵入而造成嚴重的更改或是毀滅。因此。想要保證電子檔案的安全以及不被侵入,就要嚴格做好防盜措施,設立嚴密的防盜網絡,保護電子檔案完整不被侵害。

(二)紙質檔案的優缺點??蒲许椖恐械臋n案管理仍然離不開紙質檔案的幫助,科研準備階段中科研課題申請書、審批文件、任務書、項目計劃書、委托書、開題報告、調研報告、方案論證和協議等材料都離不開紙質檔案的使用。大量的紙質檔案在人工查閱時可以加入電子檔案元素,利用電子檔案的便利性對紙質檔案進行編碼和記錄,通過檢索號就可快速獲得科研項目檔案管理中的紙質檔案。除此之外,在書寫上,紙質檔案能夠直觀、簡明地表現出其簡單性,以及在閱讀方面的便利性。與電子檔案相比,紙質檔案保存安全,不易丟失,可蓋印章、按手印、簽字,具備一定的法律效力,而沒有當事人的電子檔案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其缺點也不可避免,紙質檔案占據空間,查閱不便,整理麻煩,而且容易磨損和損壞。因此,對于紙質檔案的廣泛使用,需要對其紙質進行篩選,并且妥善保存、管理。

二、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的整合與利用

(一)兩者相融相合的必要性。電子檔案的發展促進了紙質檔案的進一步發展,同時,由于電子檔案的產生也進一步代替紙質檔案而存在,電子檔案不僅可以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還可以減少金錢的浪費,不僅能夠簡化紙質檔案管理,還能夠高效地實現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的轉化,使得科研項目的完成更加高效。在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的相互轉化關系中,相關工作人員要充分發揮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各自的優勢,對于紙質檔案應加以妥善保存,同時建立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的聯系,使得只要輸入有效關鍵字就可以準確無誤地對紙質檔案進行搜索。就科研項目的長遠發展來看,電子檔案永遠無法完全取代紙質檔案的位置。因此,在科研項目檔案管理工作中,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必將共同發展,只有將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進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并建立雙向聯系,電子檔案為紙質檔案梳理位置及信息,紙質檔案為電子檔案提供有效庫存和檔案內容。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不僅可以發揮各自的最大優勢,還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項目檔案管理工作,更好地為科研單位的持續健康發展服務。

(二)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的整合利用。科研項目材料檔案是探索科研規律的實踐活動的直接記錄。主要包括:科研準備階段中科研課題申請書、審批文件、任務書、項目計劃書、委托書、開題報告、調研報告、方案論證和協議等材料;研究實驗階段中的各種載體的重要原始記錄、實驗報告、項目進展報告、計算材料、專利申請的有關文件材料;總結鑒定驗收階段中的工作總結、科研報告、論文、專著、參加人員名單、技術鑒定材料、科研投資情況、成果和獎勵申報中的成果和獎勵申報材料及審批材料,這部分檔案是科研檔案存檔的主體。 只有綜合利用電子與紙質檔案的優缺點才能有效完成科研項目的檔案管理工作。

電子檔案、紙質檔案兩者的優缺點特征明顯,因此在科研項目檔案管理工作中應盡量結合兩者優缺點整合利用過程,相關人員要盡最大努力對檔案的優點加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而對于其缺點,要盡量避免,實現兩方面優勢互補,為科研項目檔案管理工作提供有利保障條件。兩者之間要揚長避短,共同作用才能發揮更大的優勢。例如電子檔案在檔案管理工作中不僅具有高效性,還具有科學性,其在科技方面的優勢不容忽視,因此要加以重視,而紙質檔案在簽約、簽字、印章等方面具有相當的法律效力,此方面不可替代的優勢要加以保留。將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必然能夠使檔案管理工作的效率進一步得到優化。

三、結束語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電子檔案管理已經是檔案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但每一項文化遺產必然有它不可取代的優勢,因此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都是檔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的整合利用與共同發展構成了完整的檔案管理系統,檔案管理人員只有結合科研單位實際,積極探索檔案管理的新模式,有效地整合各類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促進檔案管理工作進一步科學化、規范化,才能全面提升科研項目檔案管理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捷,陳鳳蘭,李秋風等.高校學報檔案管理"雙套制"芻議[J].城市建設與商業網點,2009(29):12-13.

第9篇:網絡計劃技術的優缺點范文

關鍵詞:電子白板;液晶調光玻璃;紅外觸摸框

中圖分類號:TP27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2

電子白板匯集了電子技術、軟件技術等多種技手段,可以實現無紙化辦公及教學。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與電腦進行信息通訊,將電子白板連接到計算機,并利用投影機將計算機上的內容投影到電子白板屏幕上,在專門的應用程序的支持下,可以構造一個大屏幕、交互式的教學環境或協作會議。如果通過特定的應用程序如MICROSOFT的NETMEETING,交互式電子白板就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辦公室、會議室進行交流,實現網絡會議。

無壓觸摸的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市場應用較廣,在使用中普遍采用正投模式。而正投模式的缺陷是使用者自身會遮擋投影光路,使演示不完整,交流不順暢。以前一般采用身體微側,或在上方書寫的方式來克服這一問題,現在則通過搭配短焦投影機來緩解。

本文即是從硬件角度提出根本解決這個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采用背投模式,使用液晶調光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

一、液晶的物理特性

液晶是介于液體與晶體之間的一種物質狀態。它既有液體的流動性,又有晶體的取向特性。

液晶光學性質會因外電場引起改變,此稱液晶的電光效應。

當液晶分子有序排列時表現出光學各向異性,光通過液晶時,會產生偏振面旋轉、雙折射等效應。而液晶分子是含有極性基團的極性分子,在電場作用下,偶極子會按電場方向取向,導致分子原有的排列方式發生變化,從而液晶的光學性質也隨之發生改變。

二、液晶薄膜及其調光原理

在兩片有機導電薄膜材料之間加上液晶材料,即構成電子液晶調光薄膜,簡稱液晶薄膜。

液晶薄膜通電時,在電場作用下,薄膜中間的液晶分子有序排列,使光線能穿透玻璃,此時的效果便是透明無色玻璃狀態;液晶薄膜斷電時,薄膜中間的液晶分子無序排列,使光線無法穿透玻璃,此時的效果便是乳白色的不透明狀態(適合做背投幕)。液晶薄膜調光原理如圖1所示。

三、液晶調光玻璃的構成

液晶調光玻璃亦稱調光玻璃, 是將具有光開關功能的液晶薄膜,通過夾膠復合在兩片鋼化玻璃中間。利用液晶的電光特性,只需對電源進行控制(控制電壓為交流70~110V,采用交流供電可防止電極老化),便可使玻璃在瞬間實現透明與不透明(霧化)的轉換。液晶調光玻璃結構如圖2所示。

四、液晶調光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

液晶調光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硬件如圖3所示,由液晶調光玻璃(在后)和紅外觸摸框(在前)構成,兩者尺寸匹配,有效投影面積之寬、高比為16:9或4:3,并通過外框組合為穩固、安全的一體。紅外觸摸框選擇USB口,方便與電腦通訊連接。

之所以選擇紅外觸摸框而不選擇壓感式(電阻式)觸摸屏實現觸點定位,主要因為背投式是透視顯示,感應器件在周邊,與操作面沒有任何接觸,對透視光無阻損,對操作面無磨損。同時,現在的紅外技術具有抗光,抗粉塵,抗水等各種特性,也是在各種嚴酷應用環境要求下觸摸技術的首選。

液晶調光玻璃的狀態由可控交流電源控制,控制方式可多樣化:開關、光控、聲控、溫控、遙控、遠程網絡控制等,可為客戶量身定制。

交互功能取決于軟件,與常規交互式電子白板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五、液晶調光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系統

液晶調光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主要作教學和會務使用,應用系統由液晶調光交互式電子白板、電腦、投影機組成。該系統中投影機工作在背投模式,計算機圖像從未通電狀態下呈乳白色的玻璃板背后透射顯示,這樣用戶可非常自然的操作,不會擋住投影光線產生任何陰影。背投模式需在白板的后面預留出投影機的放置空間,投影機位置選擇需注意不要直射觀眾眼睛,有較強光斑。選擇超短焦投影機掛置上方較為理想。液晶調光交互式電子白板一般需獨立支架。其應用框圖如圖4所示。

液晶調光交互式電子白板可兼作玻璃隔斷。不通電時呈不透明(霧化)狀態,與磨砂玻璃效果相近;通電時呈透明無色玻璃狀態,顯示背景或裝飾圖畫。

六、液晶{光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優缺點與市場淺析

液晶調光交互式電子白板具有顯著優點,同時也無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缺點。

優點:主要是性能優勢。背投模式,使用者自身不會遮擋投影光路,演示完整,交流順暢;畫面清晰、亮度高;觸感平滑、書寫流暢。

缺點:主要是成本、重量劣勢。成本增加(液晶調光玻璃+控制電源+微功耗),重量增加較大(主要是兩片鋼化玻璃較重)。

在結構方面,如若只做投影用,白板后面需留置空間(至少80公分寬)是個代價,若兼做雙態(霧化和透明)隔斷,則其靈活性與美觀上的收獲是顯而易見的。

電子白板最先興起于歐美國家,中國的電子白板發展起步相對較晚,但呈現高速發展態勢,現已成長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在電子白板的用戶中,絕大部分來自教育行業,近些年在各類教育裝備展會上,電子白板都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份。

電子白板的技術發展主要呈現在觸控軟件上,而硬件無太多變化。如液晶調光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面市,將成為電子白板大家族中一道亮麗光景。有應用價值就會有市場需求,產業那么大,哪怕是1%的份額也是個了不起的數字。

筆者相信,液晶調光紅外交互式電子白板憑借其性能優勢和應用上的靈活性,必將在電子白板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只是需要消費引導,需要給客戶一個用的理由。

欧美人体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四虎|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一区| 精品国产69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狠狠躁18三区二区一区ai明星| 亚洲第一最快av网站| 国产精品美女黄色av| 午夜熟女插插xx免费视频|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色欲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污视频日本| 2022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国产精品日本天堂| 国模小黎自慰gogo人体|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演员表| 国产日韩三级| 插我舔内射18免费视频| 2020亚洲精品无码|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红色| 亚洲成成品网站源码中国有限公司 | 96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中文字幕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日韩在线高清|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