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環境污染防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我國經濟多年的粗放式發展,不僅導致城市環境污染嚴重,而且也使得農村地區的環境形勢也極為嚴峻。但是,由于在環境污染問題防治的過程中,注意力比較集中在城市地區,反而使得農村地區的環境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處置,進一步惡化。尤其在滄州農村地區,近年來為了發展經濟,吸納一批污染企業,導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再加上農村地區的生產、生活產生的污染問題,都嚴重危害著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對于滄州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研究,結合具體的情況,提出有效的防治對策。
滄州農村環境污染的原因
當地企業的污染排放。由于滄州地區位于京津附近,近年來為了優先發展經濟,吸納一批具有一定污染危害的企業,使得當地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變得較為嚴重,尤其是著名的“紅水”事件,揭示出當地農村極為嚴峻的環境污染現狀。例如,近年來,在環保部門公布的幾十家導致地下水污染的企業中,河北省總共有6家企業上榜,而滄州就有兩家。由于工業廢水的污染范圍廣,危害層度高,使得滄州很多農村地區的村莊成為“癌癥村”。同時,在流經滄州地區的河流,由于受到污染,水產養殖業中的魚蝦出現大量死亡,甚至對于渤海口地區的魚蝦產生滅絕性危害。
農村生產中的環境污染。滄州地區的農業發展一直比較迅速,素有京津地區“菜籃子”的美譽。同時,滄州也是河北地區比較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之一。但是,由于農民在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不懂得相應的科學技術,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不僅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農產品中含有大量農藥殘留,以及過剩的農藥進入水源和土壤,對于當地農村的自然環境、人體健康也都構成極為嚴重的危害。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污染問題,危害也是比較嚴重。例如,滄州作為河北重要的棉花生產地區,在棉花種植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白色地膜,從而產生較為嚴重的白色污染,影響土壤的質量。
不合理的生活習慣。由于滄州地區的農村在環保宣傳以及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存在嚴重不足,再加上農村地區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導致很多農村地區的生活垃圾以及污水任意堆積和排放。這樣尤其在夏季,氣候燥熱,垃圾和污水不僅導致大量蚊蟲滋生,而且散發出陣陣臭氣,對于農村地區的環境造成極為嚴重的危害。
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對于滄州農村地區存在的環境污染問題,一方面由于農民處于弱勢地位,對于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不能尋找有效的法律救助途徑解決;另一方面盡管我國目前在憲法和相關環境方面的法律法規方面已經逐漸完善。但是這些法律法規主要集中解決的城市環境污染問題,而對于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一直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存在大量的法律漏洞,使得很多污染企I和環境破壞行為得不到有效的懲處,這樣就使得滄州農村地區的環保問題尤為突出。
滄州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防治對策
加強宣傳教育,促進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滄州地區農村環境污染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從人們的傳統思想觀念人手,進行積極的宣傳教育,改善過去的不良生活習慣,這樣才能有效促進滄州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解決。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一方面就是通過宣傳教育,讓農村地區的居民改變過去的不良生活習慣,妥善處理日常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問題;另一方面就是對于農村地區的環保設施基礎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垃圾和污水管理方式,從而有效降低生活垃圾以及污水對于農村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促進新農村建設取得良好的發展。
實施科技興農,利用科技降低環境污染。由于滄州是河北省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每年由于農民在生產過程中,不合理的使用化肥農藥,對于當地的生態環境具有嚴重的危害性。因此,加大對于當地農業科技的投入,普及農藥科技知識,提升農民的科技生產水平,這樣比較有利于增強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的使用效率,降低其帶來的污染危害,這對于改善滄州地區農村生態環境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在面對棉花種植過程中,存在的“白色污染”問題,可以通過政策補助的方式,鼓勵農民使用超薄白色地膜,這樣容易降低地膜對于土壤的危害。當然,在畜牧業以及水產養殖方面,也可以鼓勵當地農民集思廣益,積極采取一些有效的應對措施,降低其對于環境的污染,這樣就能更加有效改善滄州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促進當地建立完善的生態體系。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環境監測體系;環保意識
Abstract: our current rur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and in some ways are not good for the rural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Therefore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ng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tries to analyze our country rur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in the performance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nd in-depth analysis. To curb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Achieve the smooth construction i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main thrust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words: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yste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中圖分類號: X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非常快速,城鎮化發展更是一天一個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為了創造美好的城市,污染嚴重的企業要么關閉要么進軍農村。甚至在深山老林大肆開發礦產、興辦中污染工廠。城市的環境質量逐步得到了改善,而農村的環境卻被嚴重的破環,生態污染導致人類生存最基本的食品原料受污染。
筆者從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入手,分析我國現行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改變現行的“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模式,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模式,并為切實貫徹此模式提出幾點對現行農村環境監測體系進行改革和完善的建議,在研究過程中相應的采取歸納與演繹,結合經濟學、管理學的基本理論,對新型農村環境監測、防治體系建設進行大膽的探討。
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特征
1. 工業企業污染突出 首先我國農村工業企業由于規模小、工藝、技術裝備落后、資源、能源消耗大,無污染處理設施,污染物隨意排放,造成局部區域的大氣、水體和土壤污染。其次是固體廢棄物的堆積,在自然作用下,使固體廢棄物中有害物進入土壤、水體,從而使土壤、水體被有害、有毒化學物質、病源體、放射性物質等污染,導致土壤結構改變、水質惡化。這種污染進入土壤不僅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活動,有礙植物根系生長并在植物體內積蓄,通過食物鏈使各種有害物質進入水體,危害人體健康。
2. 畜禽養殖污染顯現 當前我國農村又很少地區制訂有完善發的養殖體系,由此造成的管理混亂,隨意性強等污染環境的前因。當今生活水平提高,農村更是大規模發展畜禽養殖,沒有統一的管理和檢測給農村生態環境帶來了地下水、空氣等的污染。
3. 農藥化肥污染突出 由于我國土地系統由于人為干擾活動的影響,系統的生產力、穩定性、自維持性正趨向于降低。比如大量使用化肥,導致了土壤有機質減少,造成土壤板結,肥力降低,而且土壤中硝酸鹽污染地下水,產生致癌物質,危及人體健康。
當前我國農村環境監測體系的運作現狀 。
1.近幾年在我國很多監測機構、人員擴充、儀器設備、辦公條件改善等硬件建設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增強了投資力度,使環境監測硬件條件和監測能力得到了較大改善。但是在環境監測軟件建設方面卻重視不夠,比如對監測體系本身構成的研究,對監測資源的合理配置、對監測人員技術能力的培訓提高、對監測質量的保證、對監測體系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對監測體系發揮作用和正常運行的外部保障條件等問題沒有給予高度重視。
2.環境監測體系對環境監測應當向社會公布環境現狀、預警污染發 展趨勢、環境質量變化走向、為排污企業污染防治提供參考依據,為污染糾紛責任仲裁、為環境污染損害程度的認定等方面的社會服務功能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環境監測機構較多圍繞行政管理部門的圈子轉,成為附屬于政府部門的技術管理機構,而在監測技術保障方面的功能卻發揮不足。
3.過去強調環境監測為環境管理監督執法,特別是為排污收費服務,因此,只對排污企業的排污現狀進行監測,很少對企業排污進行動態監測,特別是對企業生產過程中不正常情況可能引發重要環境污染事故預警性監測不足,一般都是在污染事故發生后才加強事后監測,沒有在監測工作中體現出預防為主的環保工作方針。
4.環保系統自己的監測隊伍,由于經費緊缺的制約,無論從監測儀器設備等硬件條件上,還是從對不同行業的了解上都受到了限制,對一些特殊行業不具備監測能力。而有些行業自己有較好的監測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具有很強的環境監測技術能力,但在環境監測中卻沒有建立一種有效的機制,發揮著部分監測資源的作用。如果環保系統外的監測資源能很好的利用,形成內外結合的優勢,將有利于環境監測發揮更好的作用。
環境監測根據不同的監測目的,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 的環境監測的定位和作用也是不一樣的。比如環境監測可以分為區域環境質量監測、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生產企業過程動態性環境預警監測、建設工程竣工驗收監測、環境調查本底值的監測、環境污染變化趨勢監測、環境污染事故責任相關性監測、環境監測數據糾紛仲裁監測等,這些不同目的用途、不同類別的環境監測的法律定位、實施機構、服務對象、運行機制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不能粗放地簡單地將各種環境監測都定位為政府職能。事實上,如果將環境監測籠統簡單地定位為政府職能,既影響了環境監測體系本身的完善,又影響了環境監測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要真正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除了要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提出的要求外,還要改變傳統的末端控制的思想,建立全程控制的管理理念,強化環境監測的預警功能。
農村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如今還可控制的范圍下,控制和保護農村環境應完善我國農村環境監測體系,應把握“政府主導,公眾參與,企業自律”原則,鼓勵和引導農民及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環境保護,從多方面建立農村環境監測體系。還我們一個綠色、健康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7,(98).
〔2〕 陳麗華.論村民自治組織在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中的法律地位〔J〕.求索,2007,(12):70-72.
一、指導思想
圍繞建設經濟區的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落實農村環境“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集中資金,整村推進,連片整治,解決我省重點流域和區域最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通過連片整治示范,在農村環保體制建設、政策機制創新、農村環保實用技術推廣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經驗,實現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我省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環境治理,以及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建設等工作的有機結合,加快促進生態優美之區建設。
二、連片整治重點示范區域
(一)示范區域選取原則
1.已有一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基礎(包括已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整理、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等),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工程在1~2年可以取得明顯成效。
2.環境問題相類似,通過集中連片治理可使多個村莊同時受益或通過建設集中的大型污染防治設施,可以同時輻射受益。
3.示范片區原則上應在同一個縣級行政區范圍,受益人口原則上不低于2萬人。
4.優先支持統籌城鄉配套改革和生態移民等重大工程和政策的實施地區,省政府確定的綜合改革建設試點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示范區以及災后恢復重建的集中安置區。
5.優先支持地方政府積極性高,配套資金有保障,組織機構、管理人員落實,管理措施到位,方案編制科學合理的示范區。
(二)重點示范區域
選擇飲用水水源保護任務重、農村環境問題突出、畜禽養殖污染較嚴重以及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治理難度大的流域、流域和流域為我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區域。
三、工作重點、目標任務與示范效應
(一)工作重點
按照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部署,針對我省農村突出的環境問題,確定我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重點是實施“三清”示范工程。即:以保護農村飲用水源為重點的“水源清潔”示范工程;以整治集中連片村莊生活污水和垃圾為重點的“家園清潔”示范工程;以整治農村畜禽養殖和面源污染為重點的“田園清潔”示范工程;
(二)目標任務
1.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示范工程
通過實施“水源清潔”示范工程,全面完成示范區內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飲用水源保護設施和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截污設施基本完善,取締保護區范圍內排污口,搬遷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村民,使農村飲用水衛生合格率達到95%以上。
2.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示范工程
通過實施“家園清潔”示范工程,建設一批適合農村特點的、相對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集處置設施,使得示范片區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處理,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污水達標排放。整治村莊的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70%以上,生活垃圾清運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
3.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
通過實施“田園清潔”示范工程,使得示范片區村莊畜禽養殖布局符合當地政府劃定的畜禽養殖“兩禁”區要求,做到人畜分離、畜禽集中養殖、集中治理,養殖廢棄物做到無害化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和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通過集中力量實施以上示范工程,在三年時間內,集中連片整治一批環境問題最為突出、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村”,使當地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農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群眾切實得到實惠。
(三)示范效應
通過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在有效解決示范片區的農村環境突出問題的同時,取得以下示范效應。
一是建立完善農村環保工作機制。通過示范工程實施,促進農村環保工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定有益農村環保的經濟政策和投融資政策,創新管理模式,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
二是強化資金效益。通過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帶動地方財政資金投入,以農村環保為主線,整合相關涉農資金,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在改善農村環境狀況的同時,為農民增加收入、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條件,實現資金效益和環境效益的“雙贏”。
三是推廣農村環保實用技術。以示范工程為載體,推廣一批低成本、高效率、易維護的農村環保實用技術。
四、配套資金籌措
我省需籌集配套資金7.5億元,每年籌集資金2.5億元,其中:省級2億元;市縣0.5億元。
省級配套資金2億元中,省環保廳負責落實0.9億元(含飲用水源保護專項資金),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落實0.3億元,省農業廳負責落實0.2億元,省水利廳負責落實0.3億元,省移民局負責落實0.3億元。省級配套資金不改變現有各專項資金下達渠道,但要求安排示范片區的農村環境整治資金不少于上述金額。省發展改革委等其他相關部門在項目和資金安排時優先支持示范片區,共同形成合力,支持示范區完善配套設施。市縣配套資金由地方政府自行籌措,鼓勵多渠道籌措配套資金。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為了確保農村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的順利開展,省政府成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實施的指導、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環保廳。
1.職責分工
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實行省政府統一領導、統籌安排,省直部門抓點促面、督促檢查、協調指導,設區市政府總體負責、組織落實,縣(市、區)政府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要求,加強對全省示范工程實施工作的統一組織和領導,建立上下聯動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明確目標和任務,統籌協調專項資金的安排和使用。
設區市人民政府對轄區內連片整治工作負總責,并根據連片整治目標責任書要求,建立專門工作機構,負責本轄區連片整治示范工程的組織落實、協調推進和考核驗收。
示范片區所在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轄區整治工程具體負責,設立專門工作機構,負責片區篩選,實施方案編制,落實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并組織實施。
省環保廳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牽頭負責制定示范項目管理辦法。會同省財政廳負責示范片區的申報、下達,落實環保配套資金。指導推動飲用水源地保護示范工程。負責對飲用水源地保護示范建設工程的篩選、實施方案編制的技術指導,負責示范工程建設過程的督促、協調和指導檢查。并負責指導1~2個連片整治典型示范點。
省財政廳牽頭負責制定示范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牽頭會同省環境保護廳等有關部門落實省級配套資金,督促市縣配套資金的及時足額到位,統籌中央和省級配套資金的安排使用,加強資金監督管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并負責指導1~2個連片整治典型示范點。
省水利廳指導推動“水源清潔”示范工程涉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工程。負責對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片區的篩選、安排配套資金和實施方案編制的技術指導,負責示范工程建設過程的督促、協調和指導檢查。并負責指導1~2個連片整治典型示范點。
省國土資源廳指導推動“水源清潔”示范工程涉及礦山污染農村飲用水源整治工程。負責對礦山污染農村飲用水源整治建設片區的篩選、實施方案編制的技術指導,負責示范工程建設過程的督促、協調和指導檢查。并負責指導1~2個連片整治典型示范點。
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指導推動“家園清潔”示范工程。負責對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區的篩選、安排配套資金和實施方案編制的技術指導,負責工程建設過程的督促、協調和指導檢查。并負責指導1~2個連片整治典型示范點。
省移民開發局指導推動“家園清潔”示范工程涉及庫區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建設工程。負責對庫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村莊的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整治片區的篩選、安排配套資金和實施方案編制的技術指導,負責示范工程建設過程的督促、協調和指導檢查。并負責指導1-2個連片整治典型示范點。
省農業廳指導推動“田園清潔”示范工程。負責對農村畜禽養殖的治理,面源污染治理、養殖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整治片區的篩選、安排配套資金和實施方案編制的技術指導,負責示范工程建設過程的督促、協調和指導檢查。并負責指導1~2個連片整治典型示范點。
省發展改革委結合統籌城鄉工作,整合資源,加大對示范區的支持,合力打造示范亮點。
其他相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按照省政府的總體部署要求,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確保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整治任務的全面完成并達到連片整治的預期效果和目標要求。
(二)措施保障
1.加強領導,強化責任。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由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示范片區所在各級人民政府負責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的組織落實,并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為示范工作的組織實施提供各項保障條件;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做好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
2.健全隊伍,抓好落實。凡列入示范片區所在的市、縣(市、區)環保局,都必須設立負責農村與生態保護工作的專門機構,并配備專門人員負責農村環保工作。所在鄉鎮也必須設立環保管理機構,指定專人負責,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確保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程有專人管理、推動和落實。
3.科學規劃,認真實施。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科學制定整治規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程項目,制訂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4.加強管理,監督考核。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領導小組對工程的組織管理、整治任務、項目經費的落實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示范片區所在市、縣人民政府要建立通報制度,由設區市人民政府每季度向省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領導小組報告轄區項目實施情況;省級財政、環保、農業、建設、水利、國土、移民等部門對示范工程進展和成效、資金使用、設施運行、群眾滿意程度等進行考核,并予以通報。
關鍵詞: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治理;分析
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經濟建設有了十分快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是,在農村工業、養殖業等的發展進程中,不斷產生了許多的垃圾廢物,對農村水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農村水資源的污染,一方面會影響農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又會對農村的經濟生產帶來制約[1]。如何緩解現階段農村水環境污染局面,實在是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對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作了簡要分析,隨之也提出了幾點關于治理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方法。
1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的分析
1.1生活垃圾排放嚴重
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十分之多,每年排放的生活垃圾數量不計其數,特別是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背景之下,生活垃圾的類別和數量呈現出了不斷上升的趨勢。此外,由于大多數農村居民的生活使用水來源于地下水,因此對周邊河流水的環境保護意識很弱,造成生活垃圾大多數直接往河流中排放。在沒有合理的污水管理條件下,農村水資源污染嚴重。
1.2生產垃圾排放嚴重
農村現代化的農業、養殖業等方面的生產,在發展進程中也不斷制造出了大量的垃圾排放量。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有大量的化肥、農藥被不合理使用,最終往往又會被直接流入河水中。此外,隨著近些年來,很多人開始往養殖業發展,而其分布的不均衡以及養殖戶對環境的保護意識淡薄,致使養殖生產制造的污水和垃圾物質對周邊水資源污染嚴重。
1.3鄉鎮企業的工業污染嚴重
一般來說,鄉鎮企業有數量多、規模小、布局分散、技術低下等特點,每年在生產中產生的垃圾物會很多,且由于沒有資金和先進技術的支持,使得在處理污水和垃圾上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由于城市對污染排放的嚴格控制,使得少數污染嚴重的企業選擇在農村發展,使得生產中的污水對農村的地表水帶來了非常嚴重的破壞。
2幾點關于治理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方法
2.1對污染源頭的控制
對農村水資源污染源頭的控制,在治理污水排放上具有關鍵性的作用。可以在一些農業、工業生產密集的地區設置相應的污水收集管道,使污水可以被集中地進行處理,而不是直接排放至周邊河流中;也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垃圾收集體系,督促周邊居民將生活垃圾統一放置和處理;還可以對養殖戶進行規范化的管理,監督其對養殖中產生的糞便等垃圾和污水進行合理處理,禁止直接排放等等。
2.2提高對污水治理的技術
缺乏先進的污水治理技術,是困擾農村水資源污染治理的一大難題。對于一些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來說,鼓勵其開發一些經濟、環保且易于管理的技術,比如人工濕地治理技術,且在對污水的處理上推行以集中和分散交叉的方式[3];對于一些水資源破壞程度相對較輕的地區來說,可以利用生態處理以及厭氧處理技術;而對于一些水資源污染嚴重的地區來說,可以使用一些集中式的污水處理方法,提高污水處理的效果。
2.3增強居民環保意識
一直以來,農村居民對水資源環境保護意識的薄弱是加劇水污染現狀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高農村居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很有必要:政府一方面定期為居民進行環保意識的宣傳教育,讓居民認識到水資源環境污染帶來的嚴重后果;另一方面為農村居民推廣一些科學種植、養殖的知識和技術,尤其是要在對化肥、農藥等應用上加強教育,使居民提高對使用農作物藥物的科學意識,減少對河流的污染和破壞。
2.4完善水資源管理機制
建立一個完善的水資源管理機制,需要有政府的引導。不斷的為農村處理污水引入技術性人才,并在各個污水管理部門加大資金投入;完善運行管理機制,防止管理設施的浪費投入,并將統一管理和分戶管理相結合起來;此外,建立一個以政府管理為中心,各個村落和企業為網絡的農村污水管理系統,有效將污水管理的效率提高。
3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農村經濟水平不斷在進步,農村居民的物質消費日益豐富,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斷在增加;現代化的農業、養殖業等方面在發展進程中,為周邊河流環境制造了大量直接性排放的污水和垃圾物;此外,由于部分鄉鎮企業在處理污水上沒有得到科學的技術支持而導致的肆意排放等等,這些因素是現階段農村水資源污染嚴重的原因所在。對農村水資源污染源頭進行控制、開發和利用經濟環保且易于管理的污水處理技術、提高農村居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建立一個完善的水資源管理機制是應對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的方法所在。
參考文獻:
[1]王凡.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方法分析[J].現代園藝,2016(03):170.
[2]陳艷.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其治理對策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11).
【關鍵詞】環境污染;農村;現狀;措施
0.前言
由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化進程日益進步,使我國面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趨明顯,受到人們的關注。農村環境污染造成環境質量下降,同時導致生態環境及農作物受到破壞,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及安全,對人類社會造成傷害。污染得不到改善,會給我國經濟帶來一定的損害,因此,要從基礎做起,將整治農村環境污染問題作為出發點,根治環境污染問題,為農產品的生產創造一個環保的環境,從而提高產品質量,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農村環境保護的意義
由于農村環境是農業環境的中心,因此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保護農村經濟和社會持續、穩定和協調發展的需要,也是保證農村居民身體健康的需要,對提高農村環境質量與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義。
2.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類型
2.1農村環境污染現狀
農村是農作物生產的主要地區,隨著人們對于農作物需求量的增多,農民對農作物產量的要求,同時方便農作物的除草與治理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化肥、農藥、除草藥劑等被施用,農藥隨著土壤滲入水層,給水質帶來嚴重的污染。同時,農業污水的任意排放也給水資源帶來污染。造成土質破壞、土質營養流失,農作物受病害、產量降低,也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命健康。
2.1.1畜禽養殖污染面廣且量大,污染嚴重
農村養殖業的發展呈現無秩序、分散性的養殖,數量多且處理沒有規范性,禽類、畜類的糞便直接排放沒有進行管理及處理,由于堆積給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時給氣味的排放給大氣環境帶來損害。農村養殖污染嚴重部分來自于集中養殖地區,糞便的排放量大且長時間沒有得到治理,造成農村環境污染嚴重。畜類、禽類養殖帶來的大氣、地表水等造成的污染給人類健康帶來威脅。
2.1.2化肥、農藥施用強度高,流失量大
化肥、農藥和農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積污染。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已制約農產品質量的提高。我國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為4637萬t/a,按播種面積計算,化肥施用量達40t/km2,遠遠超過發達國家設置的25t/km2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還存在肥料之間結構不合理現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僅導致農田土壤污染,還通過農田徑流造成了對水體的有機污染和富營養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氣污染。
2.1.3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嚴重,生活垃圾處置系統有待完善
由于農村排水系統及垃圾的清理受到限制,沒有得到完整的治理,導致生活用水無牌得到排放及治理,迫使污水排被排進水溝等地表面,給地表水帶來污染,同時,給生活用水帶來污染。
2.2農村環境污染的類型根據農村環境污染現狀,主要分為3類
由現代化農業生產使用化肥、農藥、地膜等造成的各類污染,簡稱農業污染型(面源污染);由小城鎮和農村聚居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管理滯后產生的生活污染,簡稱生活污染型;由鄉鎮企業布局不當、治理不夠產生的工業污染,簡稱工業污染型(點源污染)。
3.農村環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思想認識不到位,環境意識不強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片面追求數量而忽視農產品質量,忽視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對農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數農民對科學用藥、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據作物生長規律、土壤養分狀況進行測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單純地加大劑量濫施農藥,結果不僅造成化肥農藥利用率不高,而且對環境污染嚴重。
3.2傳統農業格局被打破,養殖業與種植業日益分離
傳統的畜禽養殖規模較小,種植、養殖一條龍,畜禽糞便大部分作為農家肥,對環境污染較輕。隨著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畜禽養殖業正逐步向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不僅污染總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對集中趨勢,出現了一些較大的污染源。
3.3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導致污染治理不力
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導致農業生產資料的產品結構不能適應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需要。長期以來,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投到工業和城市。
4.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對策與措施
4.1加強宣傳,提高認識
農村環境污染防治,關鍵是要把廣大農民群眾發動起來,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通過各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環保宣傳和科普教育,在農村營造一個學習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宣傳環境保護政策、貫徹落實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熱烈氣氛。
4.2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把農村環境污染防治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建設和環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明確職責,建立齊抓共管、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環境保護部門切實加強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開展農村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等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技術研究與試點,探索農村治污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抓緊研究制訂農村環境污染防治規劃。
4.3完善環保法律體系,加強環境規范管理
農村環境管理單位應該落實法律法規的規范,保證農村盡在在法律規范下進行。同時,使環境保護在依法保護下進行,加強環境管理體制,將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有效的進行宣傳,并使人人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及內容,積極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將農村建設為具有規律性、法律性、規范性與環保的地區。
4.4加大綜合治理力度,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包括:畜禽養殖及集鎮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統一收集填埋,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積極開展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治理,重點抓好水污染治理、飲用水源保護、固體廢棄物治理、人畜糞便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
5.總結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能夠提高農村經濟效益,促進生態環境發展,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環境管理制度與監督體制,建立健全法律體系,使農村經濟規范化,并得到良好的管理與監督。環境保護部門應該與各個單位加強聯系,相互協調、監督、促進,在保證農作物不受到破壞的情況下進行環境保護治理手段的實施。制定環保法律,制約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并引導人們做好環境保護的基礎,加強環保意識的滲透,了解環保重要性,使人人參與環保工作。改善農村環境,促進農村經濟良好發展,同時為農村居民創造一個環保、清潔的生活氛圍。
【參考文獻】
>> 我國蔬菜大棚種植區農藥的環境污染問題及防治對策初探 庫爾勒市庫爾勒香梨產業存在問題分析 新疆庫爾勒市―開展城市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錦州市古塔區環境污染狀況及對策建議 湖州市南潯區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盤錦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環境污染問題及防治對策研究 大棚蔬菜種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蔬菜大棚種植存在的問題及防治對策 大棚蔬菜種植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通化市農村的環境污染問題及防治對策 金華市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葫蘆島市近岸海域環境污染風險調查及對策研究 佛山市南海區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研究 惠州市農村環境污染問題研究 新疆庫爾勒市的香梨產業及建議 庫爾勒市非戶籍人口定居意愿研究 張掖市甘州區地下水環境污染現狀及保護對策 淺談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 城市居住環境污染問題及治理對策探討 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及對策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2—3—29。
②化學農藥(人們習慣稱之為農藥)是指經過機械粉碎、混合或稀釋制成粉狀、乳狀和水狀的化學農藥制劑。包括化學農藥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農藥原藥,化學農藥粉劑、可濕性粉劑、乳劑、水劑等混合農藥制劑。但不包括微生物農藥、生物化學農藥。.2012—3—29。
③庫爾勒英下鄉蔬菜種植基地的蔬菜種植人員99%為外來漢族務工農民,在當地租種土地修建蔬菜
大棚,種植蔬菜為業。.2012—2—26。
④生物農藥有五大優勢:一是生物農藥的毒性通常比傳統農藥低。二是選擇性強,它們只對目的病蟲和與其緊密相關的少數有機體起作用,而對人類、鳥類、其他昆蟲和哺乳動物無害。三是低殘留高效,很少量的生物農藥即能發揮高效能作用,而且它通常能迅速分解,從總體上避免了由傳統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四是不易產生抗藥性。五是作為病蟲綜合防治項目IPMP (Inergrated pestmanagement programs)的一個組成成分,能極大地降低傳統化學農藥的使用,而不影響作物產量。http: //baike.
/view/54305.htm.2012—3—29。
參考文獻:
[1]孫肖瑜,王靜,金永堂.我國水環境農藥污染現狀及健康影響研究進展[J].環境與健康雜志,2009,26(07): 649—652.
[2][3]唐東民,宗貴儀,唐勇.農藥在土壤中的結合殘留及其生態風險[J].四川環境,2011,30(02):115—118.
[4]丁素明,張曉辛.農藥使用的污染因素及控制途徑[J].中國農機化,2010,227(01):32—37.
[5]宋寧慧,卜元卿,單正軍.農藥對地表水污染狀況研究概述[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0,26(01):49—57.
[6]孔朝輝,張慧芳.中藥中農藥殘留的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08,35(24):4894—4898.
[7]劉冬梅,李雨.農業污染防治的立法思考[J].世界農業,2008,346(02):21—24.
[8]王玉霞等.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及生物整治措施[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8,(4):69—70.
關鍵詞:畜禽養殖 環境污染 防治對策 法律研究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a)-0111-02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Domestic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and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Regarding Pollution Control
Yao Lihua
(Rudong Coun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reau, Rudong,Jiangsu2264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fast development of the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the pol-lution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discharge of substantial waste and sewage brought by breedi-ng has seriously damaged and affected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led to the unceasing occurrence of cases concerning masses’enviro-nmental complaints and pollution disputes. Although China has introduc-ed a range of laws & regulations, policies and standards regarding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in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situation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 nowad-ays, some problems and drawback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solved
desperately can still be found in these laws &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ising from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main reasons for the p-ollution, and legal factors for inadequate control of 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 pollution,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s to solving the polluti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Key words:Livestock & poultry breed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untermeasures;legal research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畜禽養殖業的迅猛發展,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養殖所帶來的大量廢物和污水的排放,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和影響,并導致群眾環境投訴和污染糾紛案件不斷上升。因此,如何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利用各種手段促進畜禽養殖業規范、可持續的發展已成為各級政府亟需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
1 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業所帶來的環境污染
在我國傳統歷史上,農村畜禽養殖業大多數以家庭分散養殖為主,畜禽排放的廢棄物主要用于農田施肥,形成以“養殖-肥料-種植”良性循環為主的生產模式,對生態環境基本不造成污染。但是,隨著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養殖業與種植業相分離,養殖產生的糞便類廢棄物不能及時合理地利用于土地,直接導致了畜禽排放的廢棄物被四處堆放或隨意排放到河流、溝渠等水體中,對農村水、大氣、土壤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與破壞。
1.1 水環境污染
畜禽糞尿、圈舍沖洗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化學物質,這些污染物質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地表水體中,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生動植物缺氧死亡,水體發黑發臭,河流或魚塘喪失其原有的灌溉、漁業功能。此外,畜禽糞便的有毒有害成分還會通過地表徑流滲入地下水循環系統,一旦影響地下水體水質,將很難治理和恢復,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會得到凈化。
1.2 大氣環境污染
畜禽糞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發酵后會產生大量的氨氣、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有害氣體。這些有毒、惡臭氣體進入大氣層后會不斷擴散,破壞空氣質量,在通過呼吸道系統進入人體后,還會引起各種呼吸道疾病,危害周邊居民身體健康,影響其正常生活。
1.3 土壤污染
畜禽糞便直接堆放在農田上,畜禽污水滲入土壤表層,會導致原本疏松的土壤空隙堵塞發生板結,土壤透氣、透水性下降,影響土壤質量,影響農作物生長。另外,畜禽喂養所用的飼料添加劑中含有的一些重金屬物質,若隨著畜禽糞便滲入土壤中,還會造成重金屬的富集使得土壤無法吸收和消解,導致土壤功能變差。
1.4 傳播病菌
畜禽廢棄物的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以及滋生的蚊蠅等,會使環境中病原菌種種類增多,造成人、畜傳染病的蔓延。當發生豬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疫情時,還有可能給人、畜帶來災難性危害,對人的健康造成威脅。
2 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業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業環境污染的原因很多,因各地情況不同,主要影響因素也不同,分析可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2.1 畜禽養殖方式轉變
過去畜禽業多為分散經營,畜禽飼養頭數少、規模小,畜禽廢棄物一般可及時處置,對環境影響不大。但最近一二十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養殖業迅猛發展起來,養殖模式逐漸由原來的家庭分散經營向規模化、集約化養殖方式轉變,各地城市近郊和農村紛紛興建了大量的畜禽養殖場,導致產生污染物往往集中在某一區域,超過了當地的環境承載能力,造成環境污染。與此同時,分散的個體養殖模式也并未消失,仍呈擴張趨勢,區域畜禽總數不斷擴大。
2.2 養殖技術比較落后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養殖場、養殖戶普遍采用清水沖刷圈舍、清理畜禽產生的糞便類廢棄物,這種干濕不分的養殖和污染物處理方式,導致了大量的污水、廢物產生,不利于糞便的收集與綜合利用,從源頭控制污染。
2.3 選址布局不盡合理
由于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缺乏必要的引導和規劃,更多地是自發地、單純地面向市場需求自由發展,導致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在行情見好時投入到畜禽養殖中。他們通常利用自留地及宅基地周邊建設圈舍進行畜禽養殖,并不考慮場所選址是否符合用地規劃和環保要求,其中一部分甚至沒有達到遠離飲用水源、遠離居民和敏感目標等基本環保要求。
2.4 環境意識比較薄弱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及損害不僅是眼前的,更是長遠的。大批畜禽養殖者只注重當前經濟效益,并不重視畜禽養殖廢棄物的污染防治工作,使得大量畜禽養殖廢棄物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環境中。而且作為農村工作的主力軍,一些鎮村干部也存在著重發展、重富民、輕環保的思想,致使環境監管不到位,畜禽養殖污染日趨嚴重。
2.5 防污制度不夠完善
盡管國家環保部于2001年頒布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對生豬存欄500頭以上、雞3萬羽以上、牛100頭以上及同類別的畜禽養殖場糞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國務院也于2013年11月11日頒發了《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但這兩部法律法規也僅是針對畜禽規模化養殖場所制定的法律法規,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規模化養殖場、養殖戶還是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導致現在大量的非規模化養殖場、養殖戶的畜禽養殖環境污染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2.6 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
當前,大量的非規模化的家庭式畜禽養殖戶基本都未建設合格的污染防治設施,絕大多數只有一個簡陋的糞便、廢水收集池,產生的糞便、廢水經簡單貯存后就直接排入溝塘或河流,對于規模化畜禽養殖場而言,雖然建有污染防治設施,但為了節約成本,往往也僅限于建設收集池、沼氣池等簡單的處理設施,防治措施并不能滿足環保達標排放的要求。
2.7 環境監管不到位
長期以來,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的環境執法一直是環境監管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存在環境監管不力或不到位的情況。主要原因是現在畜禽養殖污染面廣量大,各執法單位還存在法難以責眾的心理,而且基本面對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各單位在執法時更會慎之又慎。
3 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分析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日益嚴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環境監管不到位、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農民環保意識薄弱、農村環境法律制度不健全等,下面主要對我國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不到位的法律成因進行簡單分析。
3.1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律體系不健全
目前,關于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有《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兩部專門法律法規和其它零散分布在其他法律中的條款,這些是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開展執法監管的最主要的依據。雖然新《環保法》對畜禽養殖場的選址、建設和管理提出了相關規定和要求,但主要針對的是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對非規模化畜禽養殖卻無專門的技術規范和法律規定,導致非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環境問題發生時,執法人員準備執法處罰時卻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的尷尬。
3.2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環境執法薄弱
當前,國家在對城市和工業企業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對農村環境保護的環境執法監管投入卻非常不足,執法力量和資金、技術投入均非常有限。目前,我國現行的環境監管體制一般是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設有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但在與農村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接觸最直接的鄉鎮,卻一般只有一至兩名人員負責環保工作,根本無法做到對農村大量的畜禽養殖戶進行全面、及時的環境監管。
3.3 農村畜禽養殖污染環境侵權追究不足
近幾年來,畜禽養殖污染對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漁業養殖、農田種植造成損害的情況越來越多。目前,我國多部法律對環境污染的侵權責任已有規定,比如《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因水污染受到損害的當事人,有權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賠償損失”;《侵權責任法》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些法律條文對農民維護其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支撐,但是在損害賠償數額方面卻沒有明確的規定,當農民在追究人身健康、財產損失的同時想進一步追究精神損失、自然生態破壞損失時,卻無法得到明確的法律保障。正因為法律制度上的缺陷,環境污染損害范圍和賠償范圍的不明確,造成近年來雖畜禽養殖污染糾紛頻發,卻很少有人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環境權益,這在一定程度上間接放任了污染環境行為的發生。
4 法制化解決畜禽養殖污染的對策與建議
畜禽養殖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已到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地步。目前,國家環保部也正在全國積極開展農村面源污染的專項整治工作,投入大量資金整治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除此之外,該研究者認為可能還需要在法制層面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 完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立法
新修訂的《環保法》規定,從事畜禽養殖和屠宰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措施,對畜禽糞便、尸體和污水等廢棄物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污染環境。該條款規定,不管是單位還是個人,只要從事畜禽養殖就應當承擔對畜禽糞便進行科學處置、防止污染環境的責任。目前,我國已對畜禽規模化養殖場污染防治有了比較全面的法律規定,但對非規模化畜禽養殖還缺乏詳細的法律規定,應盡快出臺相關規定,將達不到規模養殖標準,但已達到一定養殖規模的養殖戶也列入法律監管的范圍,使得農村非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有法可依。另外,國務院頒布的《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規定,畜禽養殖場的具體規模標準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很多省份至今還未明確具體規模標準,環保部門與農業部門就規模劃定標準意見還沒能達成一致,政府應做好協調牽頭工作,在結合本地養殖規模與污染狀況的基礎上明確規模標準并頒布實施。
4.2 完善畜禽養殖污染執法與監督機制
目前,我國畜禽養殖污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究其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環境執法力量薄弱和監督機制的不完善。為加強農村環境執法力量,可在鄉鎮一級設置由環保部門直接領導的環保執法機構,配備環境監管設備和專門執法人員,在村一級設置一至兩名專職或兼職的環保監察員,并保障他們執法經費,安排他們定期對鎮村的各類農業污染源進行監督與管理。一旦發現畜禽養殖污染行為時,要第一時間展開調查并將調查結果向縣級環保部門報告,及時處理。另外,還應建立畜禽養殖污染聯合執法機制,由農委牽頭環保、國土、畜牧獸醫站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組,定期對畜禽養殖場進行執法檢查。此外,還需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執法監督機制,除加大對各級政府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方面的考核力度外,還可以積極引導公眾參與環境執法監督,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與維權意識,達到監督農村環境執法的執行力與效率的目的。
4.3 完善農村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
當前,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中一般只對直接損失進行賠償,對潛在的、間接的經濟損失,比如精神損失等卻賠償很少或不予賠償。顯然,這一局面不利于公民環境權益的維護。為了使環境污染受害者或民間組織能夠通過法律的途徑去維護個人環境權益或社會公共利益,促使環境污染者在無法逃避賠償責任的同時能夠積極主動地防止環境污染,應進一步完善現有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制度,明確農村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的范圍、賠償數額等,這不僅會使受害人的損失得到公平、合理的賠償,還會促使養殖者在巨大的賠償數額震懾下積極采取措施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減少環境污染行為的發生。此外,還可以嘗試建立農村環境污染損害賠償基金,一旦發生畜禽養殖污染損害,在未查明責任之前,可以先由該基金補償環境受害人,使受害者的損失得到及時賠償。
4.4 進一步明確政府、企業及個人的環境責任
農村畜禽環境污染防治需要政府、企業、農民各方面的廣泛參與與推動,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要進一步明確各級人民政府保護環境的主導責任,促使其積極履行防治污染、改善環境質量的職責,切實提高環境執法監管水平和環境公共服務能力。其次,明確農村畜禽養殖企業履行防治污染的主體責任,要求其在追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要加強廢棄物污染防治,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并承擔其因養殖活動對農村環境造成污染與破壞的責任。再次,要進一步明確農民保護環境的責任與義務。農民環境維權意識的高低間接影響到畜禽養殖者防治污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此就需要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報刊雜志、鎮村廣播等多種途徑向農民宣傳農村環境保護知識、環保法律法規、環境維權方式與途徑等,達到督促畜禽養殖者自覺防治污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華春雨,唐尚軍.淺析我國農村畜牧業污染現狀與防治對策[J].法治與社會, 2009(4):287-288.
>> 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生態失衡的現狀及對策探討 淺談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原因 淺談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 我國水環境現狀及水環境質量評價研究 我國水資源現狀及水環境保護現狀評析 淺析我國水環境現狀及城市污水的處理 我國水環境檢測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水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策略分析 淺談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 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措施的探討 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 我國農村環境現狀及保護措施 我國農村生態環境的現狀及治理措施 我國農村地區太陽能熱水器應用現狀調查及預測研究 山東農村地區抗震設防現狀及對策 我國農村地區開展健康管理的現狀與思考 我國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農村地區中學英語教育現狀與途徑探析 淺析我國農村地區的民間借貸 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發展問題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2007-06-2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4] 王海燕,杜一新, 梁碧元.我國化肥使用現狀與減輕農業面源污染的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20):135-136.
論文關鍵詞 農村環境 法律問題 環境立法 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農村環境主要是指以廣大農民的聚居地為中心的一定范圍內的自然及社會條件的總和,包括,大氣、土壤、水體以及地面植被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在日益提高,但由于我國農村地區幅員遼闊、人口稀少,工業化程度相對較低,相比于發展迅速的城市來說,環境污染的空間還相對富余,因此,農村環境逐漸成為城市環境污染之后的另一個區域。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加大了工業化、城鎮化建設步伐,一些大中型企業的發展也逐漸伸向了農村,使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嚴重,農村的可持續發展也受到嚴重挑戰。
我國農村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農村水體土壤污染嚴重由于國家對新農村發展的推動,農藥、化肥以及地膜的使用逐漸加劇,使農村的水體和土壤受到嚴重污染。化肥、農藥的使用可以對減少蟲害、提高作物產量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化肥、農藥用量的不斷增加也造成了嚴重的問題。首先,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結、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地質量下降,不得不依賴更大量的化肥。其次,農藥、化肥中所含的有害物質污染土壤和作物,使產品品質低劣,市場競爭能力差。農藥、化肥同時還大量殺死無辜的動物、鳥類、昆蟲,破壞生態平衡。大量廢棄的農膜遺留在土壤中,破壞土壤結構、影響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也妨礙作物的生長。而且這些“白色污染”很難被消除,因為農膜在50年之內都無法被分解。
(二)農村的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的污染隨著農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造成的廢棄物也越來越多,加之不恰當處理就會對農村的環境造成危害。我國的人畜糞便、日常生活垃圾和使用污水被認為是目前農村三類主要廢棄物污染源。據有關調查,農村人畜的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平均還不到5%,農村生活剩余的垃圾和污水都沒能進行統一有效管理,農民自己的生活垃圾和污水隨處傾倒,流向路邊地頭、溝渠池塘以及被蒸發到空氣中,嚴重污染著土地、大氣、水源和莊稼,嚴重破壞了農村生態平衡。
(三)濫砍濫伐造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在農村,有很多農民只看到眼前利益,把大量的樹木森林砍伐使之變成耕地,他們沒有認識到森林是農業的生態屏障。目前我國森林覆蓋率越來越低,已經不足15%,除去大片林區,廣大農村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則更低,。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由于地面植被被大量砍伐使我國的水土流失,水資源嚴重浪費。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漸趨荒漠化,有的只能棄耕,使一些地區的環境不在適合農民的生活居住。我國經濟發展規模擴大、人口逐漸增多,飲用水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而實際可用的水量卻逐年減少。可見濫砍濫伐造成的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如果不加以制止后果不堪設想。
(四)一些新型企業造成的污染十指出,對新型農村的建設要圍繞全面推進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其他文明建設一起發展。但是,目前國家為了加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一味的強調以工業致富農村,致使鄉鎮企業在農村大力發展起來,但隨之而來的負面影響也凸現出來,由于鄉鎮企業主要是化工、建材等重工業,大部分都是重污染行業,而且這些行業技術含量較低,經營分布比較廣,使得農村環境污染面覆蓋較大且不容易治理。另一方面,我國農村為了加快致富的步伐都開始搞一些副業,比如禽畜養殖等,并且規模越來越大,這樣造成的污染也大大加深,在農村,人口分布密度較大,禽畜糞便的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和土壤地表造成很大殺傷,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
二、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公眾參與率比較低目前我國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地位處于弱化的狀態,特別是處在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村,農村環境保護還僅僅依賴于政府的推動。中國雖然已經完成了第三個“五年”普法教育,但是農村人們的接受能力畢竟有限,更何況是環境法,知之者就少之又少,公眾只是的跟隨政府的腳步,當政府進行農村環境進行決策時,公眾就會被組織起來集體參與;在政府沒有環保政策時,便很少有公眾參與。由于這種參與是在政府倡導下進行的,公眾并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立場。農戶們不能有效地監督政府權力。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也更加注重生活質量,公眾的環保意識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對于不斷發生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現象,我國公眾的環保意識依然不強。公眾在面對環境問題時,往往缺乏社會責任感,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不高,這也導致我國環保項目開展的成效也打了一定的折扣。
(二)農村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不健全從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看,我國還缺少專門性的法律來規范農村環境的保護,這方面的理論研究還遠遠達不到要求,有些甚至還僅僅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根本沒有可執行性。農村環境形勢已經十分嚴峻,點源污染與面污染共存,生活污染與工業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向農村轉移,危及農村飲用水安全和農產品安全;但是農村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仍然達不到要求,這已經成為危害農民身體和財產的重要因素,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外,農村環境保護還有很多方面沒有涉及到,一些城市法規條例根本不適用農村,而適用農村環境的法律又不夠完整且滯后,目前,我國農村的各項環境保護的政策都跟不上發展的步伐,以農藥的檢測體系為例,不僅檢測的能力落后,就連檢測的標準和覆蓋面也很低,而且對農藥殘留超標監管力度遠不能適應國際上對農藥殘留監測工作的要求,還有近幾年來發展較快的農村城鎮化以及鄉鎮企業對農村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問題等等,當前的法律都沒有相應的規定。
(三)農村環境保護執法系統混亂由于農村大部分遠離城市,環境保護的執法情況不能得到保證,而且農村環境保護職能和職權及各部門的分工不明確。另外我國涉農環境保護事項范圍廣泛,而國家關于涉農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又太有限,因此,對于涉農環境保護事項,農業部和國家環保總局“都管”或者“都不管”也是有根據的,這種職權分工上的不明確導致兩部門爭相管理對自己有利的行政事務,而對于自己不利的行政事務則相互推諉。還有就是地方官員為了政績都把主要環境執法力度都放到城市里面,從而忽略了農村環境的執法,例如對于鄉鎮企業的污染防治事項,生態保護執法等,往往是城市嚴農村松,甚至農村根本就得不到執法,這都導致了農村環境執法過程中出現難以操作的事實。
三、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議
通過上對我國目前農村環境污染情況的了解我們可以發現,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負面效應已經越來越嚴重。為了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立法建設已經勢在必行。
(一)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體系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環境立法是關鍵,環境立法是環境法制建設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但目前我國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還相對比較薄弱,這就給農村環境保護的進行帶來了很大阻礙。所以,當前最重要的是認真貫徹政府的要求,努力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定村鎮污水、垃圾處理及設施建設的規劃,逐步建立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機制的投入和運行機制,對重要飲水水源地、重要河流、水庫等環境敏感地帶,制定并頒布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技術標準,制定農村環境質量、人體健康危害和突發污染事故相關預案,另外還應當盡快制定針對鄉鎮企業等新型行業的環境保護的法律,最重要的是無論制定法律,還是法規都應當充分面向公眾,讓每一個公眾參與進來,這樣所謂的法律體系才能發揮作用。考慮到農村成員的文化水平及法律意識比較低,農村環境保護的法律應該淺顯易懂,以便每一個公眾都能了解學習,這樣也有利于執法部門的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