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產市場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財政稅收政策 房地產 市場經濟 影響 對策
一、前言
作為國家發展中最為有效的經濟調節手段,稅收是實現社會總供給、總需求之間的動態性平衡,這就需要認識到財政稅收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引導學生科學認識財政稅收政策,進而有效改善人民生活狀態以及住房條件等等,充分發揮財政稅收政策在房地產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財政稅收政策來促進房地產經濟發展,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因此,需要結合我國房地產發展實際情況來采用更加有效措施,完善房地產市場經濟稅收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經濟健康、協調發展。
二、財政稅收政策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濟影響
(一)財政稅收政策有利于實現房地產消費理性化以及科學化
從目前來看,我國房地產價格呈現出瘋長傾向,政府需要充分利用財政稅收工作政策來引導房地產更好發展,這就需要不斷加強房地產市場信貸資金實際回收工作力度,在不拖欠開放商資金前提下,市場商品量不斷增加,這就使得房地產市場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同時還需要做好稅收管理工作,利用有效措施來降低房地產市場價格,維護國家發展利益。由于房價過高或者是居民實際收入過低等現象使得房地產市場經濟交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因此,可以利用貨幣來實現市場交易,如果居民實際收入過低,那么實際購買力會受到影響,房地產需求量也不斷降低,房地產市場交易數量也逐漸下降,這就需要刺激房地產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經濟更好發展。房地產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我國財政稅收政策的房地產調控工作更多集中在需求方面。房地產市場發展預期從過于的樂觀,逐漸的轉化成為了謹慎,財政稅收政策在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能夠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化發展,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需要重視房地產市場經濟調控作用,不斷細化房地產市場稅收工作政策,對于并不符合相關條件的房地產開發商往往并不給于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不斷將其房地產在稅收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力度,引導居民樹立合理的消費理念以及節約消費利用,利用財政稅收政策來實現房地產經濟有效調節,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提升房地產發展質量,為房地產市場發展的健康性以及穩定性提供保障。
(二)財政稅收政策有利于完善相關稅法政策
作為人類行為的重要規范,法律能夠為相關政策以及相關制度提供有效的保障,這就需要完善財政稅收相關政策,如果缺乏法律支持,那么房地產市場經濟會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結合房地產市場政策以及房地產市場制度,為房地產稅法質量提供有效保障。實際上,稅收關系到國家發展問題,這就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房地產法律法規,嚴格相關稅法,實現有法可依、違法必究等等。傳統房地產市場財政稅收政策過程中,需要不斷相關稅收政策,完善違法措施以及懲戒措施,使得稅收研究成果能夠有效應用于稅收工作中,為財政稅收政策提供法律保障,為社會主義房地產市場經濟有序運行提供有效保障,促使房地產市場經濟能夠處于穩定、快速發展環境中。房地產價格與稅收收益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聯,房地產市場正是處于稅收政策的開發階段,房地產商品供給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投資規模以及投資方向都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房地產的流轉環節使得房地產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投機行為,這就使得我國房地產市場需求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政府需要充分發揮其重要作用,積極參與到市場流通活動中,有效抑制投機取巧行為。因此,需要重視房地產財政稅收政策的管理工作,實現土地資源合理優化配置,盡可能滿足房地產市場發展需求,盡可能的減少土地閑置,為土地交易進行提供有效保障。
(三)財政稅收政策有利于完善財政稅收工作制度
為了能夠有效規范房地長市場經濟發展,相關政府工作部門需要改進物業稅,結合房地產市場發展實際運行情況來進行評估。在設置物業稅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我國發展國情,區別物業稅的稅率,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需要明確劃分高收入以及低收入人群,充分發揮物業稅調節作用,結合人群經濟收入能力來進行分區設置,盡可能降低低收入人群的稅收,或者是對于經濟能力過低的收入者采取見面方式,這樣符合我國的發展國情,有利于規范房地產市場,構建更加完善的房地產評估工作體系,為房地產市場發展提出了非常高要求。財政稅收政策有利于完善房地產稅收配套政策以及配套制度,構建房地產的產權登記工作制度,同時還需要明確城市土地的實際利用情況,有效解決分塊管理方式,實現房屋產權證與土地產權證合一制度,盡可能理清房地產市場管理關系,避免出現房地產的私下交易,構建更加完善的房地產市場評估工作體系,相關稅務管理工作部門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評稅結構制度、專職評稅制度以及房屋管理工作制度等,構建完善的房地產市場經濟管理工作機制。
三、財政稅收政策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經濟實踐對策
(一)保證房地產市場供應量充足
從目前發展來看,房地產行業給予方面存在著的問題,諸如,土地資源較為緊缺,房地產商存在著捂盤現象等等,由于居民需求的日漸增加使得房地產價格不斷增加,這就使得房地產供應量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增加住房的供給能夠有效解決房地產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房地產發展彈性,政府需要明確自身肩負的重要責任,保證房地產市場供應量充足,盡可能緩解房地產住房價格上漲問題。為了能夠提高房地產供需供給,利用稅負轉嫁行為來有效抑制二手房市場中存在的投機行為,利用增加房地產供應量供給來增加供給彈性,盡可能減輕居民收入負擔。
(二)重視房地產市場征稅環節
作為房地產市場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力量,投資型的購房者大多是利用房地產買賣來獲取差價,進而獲得高收益,這就需要利用房地產持有權來實現稅收的保值以及增值。從目前政府發展來看,房地產在流通過程中出現了征收重稅的現象,他們并不傾向于出賣房產,而是不斷購入房產,這就使得二手房供給存在著不足,房屋流通效率并不高,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來看,由于房地產市場中購房競爭愈加激烈使得自用型購房者卻無法購買合適住房。為了能夠有效解決房地產市場發展中存在著供需不平衡的問題,政府相關管理工作部門需要不斷加大房地產征稅環節,諸如,利用物業稅等來解決供需矛盾。僅僅實現征稅卻無法實現稅負轉嫁,購房者仍然需要承擔一定稅負,目的性更強,影響性更高,對于住宅面積較大并且長期閑置住房或者是有兩套以上住房的居民則是需要征收重稅,進而使得投機者購房成本,促使投機者不得不賣出閑置的住房,增加二手房地產市場的供給量,實現房地產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提升房地產價格穩定性。
(三)實現征稅對象的區別性對待
由于房地產征稅對象存在著差別使得其承擔的稅負也存在著一定的差別,但是普通的購房者居于不利地位。政府需要認識到房地產開發商、投資型購房、普通購房等之間的關系,投資型購房,政府可以征收更多的稅收,這樣能夠有效抑制投資型購房者的購房熱情。從目前發展來看,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信息不對稱現象,即使在購房過程中無法有效判定購房者購房目的,往往根據購房者時候的買房行為才能夠進行判定。總之,政府需要結合房地產市場發展特點來構建房地產信息的登記制度,進而有效了解購房者住房信息,對于購買多套或者是購買大面積住房需要征收更多的稅負,對于購房投機行為來進行嚴格懲治。
四、結束語
隨著家庭生活質量以及居民文明程度日漸提升使得居民已經不能夠滿足舒適住宅,而是對外部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房地產市場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房地產市場銷售價格以及發展預期來實現房地產市場經濟發展宏觀調控,進而促使其能夠有效認識房地產市場發展。從近些年的發展來看,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非常多不合理因素,特別是房地產供需之間存在著不平衡現象,這就需要重視房地產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利用財政稅收政策來有效調節房地產市場經濟,重視房地產市場經濟監督工作以及管控工作,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來穩定房地產發展市場。
參考文獻:
[1]覃事婭,伊長亮.基于VAR的我國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分析[N].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 2012, 28(6):34-40.
[2]童慧.稅收政策對房地產市場影響的微觀經濟學分析[J].技術與市場, 2010, 17(7):55-57
鲌魚俗稱“大白刁”,其營養豐富、肉質鮮美,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市場前景廣闊。武漢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及武漢先鋒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鲌魚新品種的選育及推廣工作,在農業部、湖北省、武漢市各級主管部門及武漢市農科院的大力支持下,建設有國家級湖北武漢鲌魚良種場、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等鲌魚研發平臺;同時,黑尾鲌系列研究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該成果獲2011年度武漢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年度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武漢市地方標準一等獎等多項殊榮。
雜交鲌“先鋒1號”是采用魚類遠緣雜交技術及分子輔助育種技術獲得的鲌魚新品種,具有體型好、生長速度快、飼料蛋白質含量需求低(僅需32%)、養殖成本低、經濟效益高、性情溫、馴易活魚上市等優點。同等養殖條件下生長速度遠超過翹嘴紅及其他主要鲌魚養殖品種,飼料成本比翹嘴紅鲌降低50%。研究單位完成了雜交鲌“先鋒1號”的生物學特性、遺傳性狀、形態學特征、胚胎及胚后發育等研究內容,并評估了其養殖經濟性狀、集成了高效健康標準化養殖技術。
雜交鲌“先鋒1號”目前已在湖北的武漢市、洪湖市、公安縣、天門市等地進行池塘示范養殖2000余公頃水面,養殖試驗表明,其養殖成本低,抗病力強,易捕撈和運輸,池塘主養每667平方米(1畝)利潤可達6000元以上,得到了養殖戶的高度贊許。
關鍵詞:淡水養魚 效益 提高
21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的海洋捕撈漁業資源銳減,國內外市場對淡水養殖的需求越來越大,淡水養殖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的漁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其中淡水魚養殖出口獲利豐厚。隨著我國淡水魚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淡水魚養殖的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為了使淡水魚保持優勢,健康發展,提高養殖效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優化和改進:
1.養殖科學技術
第一,推廣現代化的養殖模式。要在現有淡水魚養殖經營的基礎上,通過政策鼓勵和引導,實行股份制或合作制,大力引進外資和先進的技術,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高集約化程度和整體經濟效益。推動技術推廣和普及,發展更優化的淡水魚養殖經濟。比如網箱養殖的推廣。由于網箱養魚具有投資少、易捕撈、操作簡單、管理方便等特點,在水田較大、水位較深的池塘, 均可推廣網箱養魚以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加強應用技術的研究。為適應漁業經濟的發展,提高養殖效益,必須要重視科技研究,拓展科研領域,加強淡水養殖、水產品加工等方面的應用技術研究。比如大力發展現代生物技術在魚苗培育和優化的應用。同時,要積極與有關科研機構和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加快產學研協作發展,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
第三,加快科技的推廣。要建立健全地方各級的科技推廣網絡,給予充足的資金投入和改善基礎設施,加快各級水產技術推廣機構的建設步伐。
2.產品結構
目前我國淡水魚的養殖結構還是比較單一,主要產品還是局限在鯉,不能滿足人民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養殖效益越來越差。而名特優新水產品具有營養價值高、產量高、效益高、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既能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又能為養殖戶帶來可觀的收益。因此要調整產品結構,推廣名特品種。
一是實施特種水產工程。制定和完善淡水魚養殖規劃,推動名特品種養殖業較快發展。以市場需求為中心,改善產品結構,增加魚類的花色和品種,樹立良好的品牌效應,不僅能提高經濟效益,還會促進整體漁業結構的調整。
二是因地制宜調整進行合理的布局。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養殖業,實現養殖資源優化配置。在養殖中重視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推廣健康養殖、無公害養殖,生產安全優質的產品。
3.成本收益管理
首先,要改變傳統的小農經濟的經營方式,在共同致富的目標下,擴大漁業生產經營規模, 以規模經濟和產業集群來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還要進行科學管理,提高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對養殖的設施設備和技術,進行不間斷的控制和管理,以降低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做好科學放養,科學投喂的工作,投喂要注重飼料的質量,節約開支。
其次,發展淡水養殖保險。淡水養殖保險是由保險機構為水產養殖者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對遭受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提供經濟保障的一種保險。保險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的功能,這三大功能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
參考文獻
[1]徐富華.如何提高淡水養殖效益.漁業致富指南,2004(24).
一、樹立憂患意識,增強水產加工業發展的緊迫性
水產品加工是漁業生產活動的延伸,只有發展了水產加工業,提高了水產品的附加值,才能帶動整個水產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加快發展水產加工業,既是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又是加快水產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增強水產業發展后勁的必然選擇。也是加入世貿組織,參與國際競爭,增強出口創匯的要求。更是充分利用資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我國盡管是漁業大國,但水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很弱,其主要原因便在于精深加工不夠、品牌少、質量低。面臨著國際化程度不高、質量保證體系滯后、出口市場單一等諸多不利因素。加之信息體系落后、進出口組織化程度較低,使水產加工業發展之路更加"山重水復"、坎坷不平。目前我國水產品加工量約占水產品總量的10%左右,且95%以上為海水魚,淡水魚加工量不足5%,其他大多只能鮮銷。因此,我們要樹立憂患意識,抓住入世之機,從推進漁業產業化發展的高度,大力加強水產品的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這不僅符合國際水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潮流,也符合我們自身的發展要求。只要我們能夠創造性地利用漁業大國優勢,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發展水產加工業,就一定會迎來"柳暗花明"的那一
天。
二、加強技術創新,促進水產品加工業向縱深發展
當前我國水產食品的深度加工發展仍然較慢,出口品種仍以速凍品、魚類罐頭、干品及鮮活品為主,加工增值不明顯。因此,加強水產加工的技術創新,是發展的必然要求。據專家研究表明,當前國內外水產品加工發展趨勢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加快低值水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二是開發合成水產食品;三是開發水產保健食品;四是提高優質水產品深加工的品位和檔次;五是開發美容食品及新型水產飲料食品和調味品,這也是當前水產加工業的發展方向。相對于我國來說,要根據行業特點,立足市場,開發和生產適應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水產加工品,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優質傳統加工品,如利用銀魚、鱭魚、沼蝦等小型魚、蝦采用干、熏、糟等加工技術,生產鹽制、干制、熏制、糟制水產品;系列冷凍保鮮品,如凍全魚、凍魚塊、凍魚片等;保健食品和模擬食品,如魚糕、魚丸、魚卷、魚餅、魚香腸、仿蝦仁、仿蟹肉、仿扇貝等魚糜制品;罐頭制品,如將傳統的荷包鯽魚、豆豉鯪魚、熏魚、爆魚、茄汁魚、鳳尾魚等按需要制成硬罐頭或軟罐頭;還有水生植物加工品及綜合利用制品等等。
圍繞這個方向,可具體在以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第一,要聯合科研院所,實行產、學、研結合,不斷開發出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加快高精水產品的加工;第二,在大眾化、現代化、方便化、快捷化方面做文章,發展科技含量高的休閑食品及快餐水產食品;第三,重點研究解決淡水魚加工綜合利用及加工過程中的蛋白質冷凍性、魚肉中泥土異味和脫腥、海水中上層魚類深加工、貝類產品的凈化加工等難題;第四,加快技術成果轉化,不斷提高水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如開發海洋藥品、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等;第五,要重視發展產業化經營。一方面要抓好加工龍頭企業建設,組建龍頭企業集團,帶動水產加工業發展;另一方面要開辟生產基地,以基地帶農戶,以基地聯市場,走漁工商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之路。
三、借鑒國際經驗,全面提升水產加工業運行質量與效益
1.建立完善水產品加工質量保證體系水產品加工向深度發展,產品質量標準要求越來越高。國外,美、日等國早已開始實施haccp質量保證體系,凡進入這些國家的水產加工品均須符合haccp質量要求。目前,我國已成立了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認證中心,農業部漁業局已組織制定了《水產品加工質量管理規范》,今后,水產加工企業應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建立自身的質量保證體系,將質量認證的范圍逐漸擴大到養殖領域以及飼料和魚藥等生產領域。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會同水產、環保等部門及有關水產科研機構,逐步對水產養殖環境進行全面臨控,以全面提高水產品質量,應對入世挑戰。
2.加快健全水產品市場信息服務系統水產品的國際貿易迫切需要及時、可靠的國際市場動態信息作為保證。為此,我們要以中國的漁業貿易信息咨詢機構為中心,強化信息咨詢體系建設,以提供及時、可靠的國際市場動態信息。既要抓好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又要注重信息的質量,爭取的信息能引導漁農以銷定產,并有利于出口企業捕捉國際商機,生產適銷對路水產品,保證水產品貨暢其流。這一方面需要研究國際市場的商品供求信息、出口政策及衛生質量法規、標準等內容;另一方面需要搜集國內特色水產品、水產產業化龍頭企業信息,促使雙方及時、快捷地進行交流。
3.創造性地開拓新興水產加工品出口市場要努力開拓新興水產加工品出口市場,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要在穩定現有市場的條件下,致力于多元化市場的建設。盡管我國水產加工品出口已逐步走向市場多元化,但日本、美國、歐盟、韓國等國家和中國香港地區仍然是我國水產品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近年來我國對上述五大市場出口的水產品占出口總量的90%左右。出口市場的過于集中,極易產生市場依賴性,從而影響出口效益。因此,我們應在提高水產品質量的同時,針對各地區市場分布的特點,因地制宜開發出符合當地消費者口味和時尚的水產品,選擇和開發多國市場,以減少個別市場波動給水產品出口帶來的影響。
4.盡快建立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要采取優惠政策,大力開展招商引資,鼓勵私人資本和外資進入水產領域。進一步開放水產品市場,鼓勵各類資本直接進入水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領域;積極培育大中型現代化漁業企業,以承接大規模的外商投資;鼓勵私人資本和外資參與中西部地區的生態漁業建設和水產產業化經營,特別是水產品的深加工。
5.積極推進漁業標準化各級漁業管理部門和漁技部門要把漁業標準化作為從傳統單一漁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漁業轉變的重要技術條件,圍繞優勢水產品和特色水產品,精心制定適應國際國內市場的水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要以加強產品質量管理為重點,努力提高我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必須高度重視水產品食用衛生安全,嚴格按照國際規范對水產品生產加工進行控制和管理。目前應當以水產養殖和加工為重點,加快建立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接軌的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和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重點搞好haccp、iso9000等國際質量認證、綠色食品認證和國際環保認證,切實加強對漁業生產、加工、出口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確保達到國際標準。
6.提高水產業組織化程度我國近年來水產品出口綜合單價持續下跌,且出口屢屢受阻,這與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有關,但也與行業競爭無序及行業自律欠缺是分不開的,它充分暴露了行業組織化管理落后的弊端,更為重要的是落后的行業管理將很難贏得未來的水產品國際競爭。在面臨反傾銷、反補貼以及所謂的緊急限制進口措施的情況下,行業組織的協調和管理就顯得更為重要。一方面,應建立多種聯合經營組織,采取松散型或緊密型的契約合同方式,形成集生產、加工出口于一體的組織群體。同時,應建立行業協會、商會,調節進出口,維護行業利益和國家利益。另一方面,應培植龍頭企業,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將小規模的生產經營與大市場聯結起來,充分發揮行業自律和經濟互補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
四、抓好引導調整,促進水產加工業快速健康發展
1.政府要高度重視,增加水產加工業的投入一方面要給水產加工業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對其研究、試驗等攻關項目要提供經費;在土地使用、城建規劃、稅費減免及外貿扶持等方面努力創造條件,扶持其發展。另一方面,在資金投入上要發揮導向作用,并且引導金融部門及社會資金廣泛投入,爭取多元化投資發展水產加工業。如解決出口水產加工品收購資金,對出口水產品各項稅費征收標準進行清理,做好出口退稅工作,對大宗水產加工品出口提供信用擔保等。
2.要放開搞活水產加工企業,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要以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提高漁業生產、加工、流通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按照"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以提高經營效率為中心,進一步盤活水產加工企業,更好地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
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小龍蝦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質健康食品。國內、國際市場上需求量日漸增大,尤其在大中城市年消費量均在萬噸以上,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經濟效益非常明顯。市是糧食生產大市,沿江7縣(市、區)有低湖田面積近60萬畝,其中適宜寄養小龍蝦的近40萬畝。若按推廣30萬畝,每畝增加純收入800元計算,僅此一項全市農民全年即可增加純收入2.4億元。水產業是市大農業中增收份額較大的產業之一,而小龍蝦又是水產業增收中時間最短、效益最好的重要養殖品種之一。各縣(市、區)及有關部門一定要提高思想認識,要從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快新農村建設、推進和諧農村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發展小龍蝦養殖產業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發展速度,促進全市小龍蝦產業的健康發展。
二、明確發展目標
總產值超過6000萬元。為搶抓當前小龍蝦產業發展的重要機遇,年全市小龍蝦養殖總產量已達到5113噸。提出如下發展目標:從年開始,用3年時間發展野生小龍蝦稻田寄養面積30萬畝,養殖產量達到5萬噸。即:年建立示范點30個,示范面積6650畝,推廣面積3萬畝,產量3500噸;年養殖面積14萬畝,產量2萬噸;年養殖面積30萬畝,產量5萬噸。山區縣(市)要因地制宜發展小龍蝦養殖。
三、強化科技服務。要加大科技在小龍蝦產業發展中的支持貢獻力度。市水產局要成立以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小龍蝦養殖專家組。幫助養殖戶掌握小龍蝦的養殖、防病技術。要組織技術協作攻關,突破小龍蝦人工繁育技術并形成較大生產批量。
四、夯實產業基礎。建立小龍蝦種苗繁殖基地是加快發展小龍蝦產業的基礎工作。為適應小龍蝦產業發展的需要。為推動全市小龍蝦養殖提供苗種支持與補充。
五、提供政策支持。各地要盡快出臺獎勵扶持政策。采取“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扶持,各地政府要按每畝不低于2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重點大戶,要予以重點扶持。要鼓勵農村信用合作機構向具備條件的小龍蝦養殖大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支持蝦稻連作發展。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淡水養殖;適宜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 S965.9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16
天津市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地帶,北依燕山,東臨渤海,與北京市和河北省相接壤,區位優勢明顯。天津市平原遼闊,河流縱橫,坑、塘、洼淀星羅棋布,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匯合處和入海口。流經本市的一級河道就有19條,二級河道79條,還有6條人工河道,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12座、小型水庫60座、水系干流閘壩13座。
由于獨特的地理條件,天津市水產養殖業發展由來已久。尤其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和近年來的調整整頓,水產養殖業已成為天津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農業經濟增長點。然而,隨著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天津市經濟進入高速發展的新時期,水產養殖業如何發展,還有多少發展空間,急需進行科學的規劃研究。
本研究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1-4]這一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突破傳統的水產養殖用地評估依靠經驗和人為主觀方式進行,缺少科學定量分析的模式,著重對天津市淡水養殖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資源進行適宜性評價,并將其結果劃分出等級,幫助水產管理部門制定科學的水產養殖發展規劃,目的在于充分發揮天津市水產養殖資源的生產潛力,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全市資源,以保持我市水產養殖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1 GIS技術在漁業領域的應用
GIS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是以地理空間數據庫為基礎,在計算機軟硬件的支持下,對空間相關數據進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擬和顯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提供多種空間和動態的地理信息[5-6]。GIS技術的最重要特征是具有集成管理大量多專題的空間與屬性數據的能力,其強大的空間數據處理和分析功能,不僅可以成功地支持整個評價過程、實現指標的空間分布可視化,還可以獲得評價目標的深層次的信息。
目前,GIS技術已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尤其在農業土地、林牧業土地、城市土地等土地資源規劃、評價上的應用研究已日趨成熟。在漁業領域中的應用則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用于內陸水域漁業管理和養殖場的選擇,20世紀80年代末期,GIS逐步運用到海洋漁業中。發展到今天,GIS在漁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科研人員及國際組織的重視。1999 年,第一屆漁業 GIS 國際專題討論會在美國西雅圖舉行,之后每3年舉辦1次,目前已舉辦了4屆。綜合目前國內外 GIS 技術在漁業中的應用,更多的還是在海洋漁業領域,通常涉及以下幾個主要方面:漁海況數據采集與分析,漁業資源與海洋環境關系,水產養殖選址,漁業資源評估與分析,標志放流,海洋生態系統以及漁情預報等[7]。
我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才將GIS技術引入漁業領域,與國外相比發展較緩慢,但近幾年我國在漁業信息收集和數據庫建立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目前已建立實用性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如漁業科技文獻、科研成果管理、全國漁業區劃、淡水魚類種質資源、使用養殖技術、漁業統計、海洋漁業生物資源、基建項目與財務管理、海洋捕撈許可證與船籍證管理、遠洋信息、管理系統等,為漁業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海洋管理中應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主要是將數據資料整理后進行統計,建立相關數據庫,如南海海洋漁業GIS管理系統、渤海生物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環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及我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生物資源地理信息系統等項目[8]。在大量的研究中也有開展漁業養殖區域規劃方面的,如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綜合信息研究中心同世界漁業中心(FishCenter)合作開展了河南省漁業養殖區規劃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建立天津市淡水養殖影響因子評價指標體系
2.1 指標篩選
適宜性評價過程需要自然科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各方面的力量,只有全面、綜合地分析研究區域的自然、經濟、社會條件,才能客觀地對土地做出評估,增強區域評價成果的科學性和運用價值。影響水產養殖生產的因子很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所有因素都一一進行評估。通常,只選那些與當地水產養殖生產密切相關的因素作為評估因子[9]。各地條件不同,不可能采用統一的影響因子指標。為了獲得科學、系統和符合實際的評價結果,本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則。
(1)主觀性與客觀性相結合原則。水產養殖評價體系構建中,既要注意客觀構成要素的科學測定,也要充分考慮主觀評價的感受,既要利用專家的知識和經驗,如召開專家會,對各指標的重要性做出判斷,又需要定量數據作為評價支撐,充分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料,盡量選擇可以量化、直接的指標,如年鑒和問卷調查,即我們通過相對客觀的手段獲取指標值。
(2)主導性與差異性相結合原則。在全面分析每一個質量因子的基礎上,既需要選取對研究區水產養殖生產力長期起主導作用的質量因子作為適宜性評估影響大的因素,又需要體現空間分布差異性的因子,對于那些對水產養殖適宜性有重要影響,但在評估區內基本一致的因素應視為背景因素。
(3)可操作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原則。指標體系不宜求全、求細,否則將會因指標群過于龐大而減弱可操作性,甚至導致無法應用。這就需要盡可能簡化,只保留核心指標,將指標內部之間有因果關系或關聯程度大的指標刪減。盡可能采用現行的國家和天津市統計口徑,便于收集和計算分析,避免或減少調查項目與工作量。
2.2 確定指標權重
指標權重的確定方法通常分為主觀賦權法和客觀賦權法兩大類,但兩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觀賦權法客觀性較差,容易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客觀賦權法可以減輕主觀因素的影響,但確定的權重缺少穩定性,不能充分體現指標本身的相對重要程度,有時與指標的實際重要程度相悖,解釋性較差[10-12]。同時,學者認為選擇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方法時必須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特征來進行,且在農業相關指標評價中,除了定量分析外,還存在有一些定性的判斷[9,13-14]。
因此,本研究考慮到水產養殖評價的特殊性,選用了能夠將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斷相結合、對非定量因素進行量化分析的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法來確定天津市淡水養殖發展影響因子指標的權重。
結果表明,在影響天津市淡水養殖發展的因素中,自然資源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權重高達63.39%,其次是市場前景,權重為23.19%,最后是發展基礎條件13.42%。在自然資源方面,水資源對淡水養殖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權重超過了97%,其中地表水資源量和淺層地下水可開采量發揮較大的作用,而地表水接近程度的作用較小;在土壤資源方面,由于天津市土壤pH值和坡度較為相近,因此觀測指標只選取了土壤質地類型。在市場前景方面,產品競爭力起主導性作用,權重為67.45%,其次是產品銷售模式,而產品消費能力的作用較小;在產品競爭力方面,注冊商標數量、名特優水產品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和有無出口水產品都發揮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在產品銷售模式中,銷售方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發展基礎條件方面,從業人員水平和養殖技術水平共同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權重為49.23%和42.73%;其中養殖總體投入產出比、漁業專業從業人員管理水面情況、鄉鎮漁民人均純收入的作用較為突出。
3 天津市淡水養殖適宜性分析評價
3.1 建立淡水養殖適宜性分析模型
本研究利用IDRISI作為適宜性分析軟件,這一軟件集地理信息系統和圖像處理功能于一身,為眾多相關應用研究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與開發工具[15]。水產養殖適宜性分析就是將影響水產養殖的各種因素數據柵格化,在IDRISI中利用各分析工具,依據專家賦予的權重,建立層次分析模型,最終得到客觀計算結果的過程。整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指標數據準備過程,通過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將表格、矢量等多種格式的指標數據轉換為統一標準的柵格數據;二是在IDRISI軟件中,利用各種分析功能對柵格數據進行疊加運算和分類。
3.2 淡水養殖區域適宜性評價結果
天津市淡水養殖適宜性評價結果表明,全市淡水養殖可以規劃區域為7.258 2萬hm2。非常適宜養殖的區域僅為391 hm2,占可規劃面積的0.55%,分布在寶坻區;比較適宜區域為29 945 hm2,占可規劃面積的41.25%,分布在寧河縣、武清區、濱海新區、寶坻區和薊縣;一般適宜區域最大,為41 969 hm2,占可規劃面積的57.82%,所有區縣均有分布,以濱海新區、武清區、西青區的面積較大;不適宜區域最少,為277 hm2,僅占0.38%,分布在東麗區、北辰區和西青區3個近郊區。經綜合分析,更加適合淡水養殖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濱海新區、寧河縣、武清區和寶坻區。比較而言,本研究得出的可規劃養殖區域高出2010年天津市實際養殖面積的近1倍,這一結果有利于未來的天津市淡水養殖規劃布局。研究結果中條件較好的規劃區域與天津市淡水養殖現狀較為吻合,說明本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相信GIS技術的數據處理和空間分析功能將更加強大。在水產養殖適宜性分析、實時監測、管理和預警等方面,GIS的研究與應用將顯示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和巨大的潛力。
參考文獻:
[1] 呂雄杰,賈寶紅,宋治文,等.中國農業地理信息系統發展現狀以及對天津的啟示[J].天津農業科學,2010(5):76-79.
[2] 欒青,馬雅麗,李偉偉,等.GIS支持下的臨汾市冬小麥動態估產模型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12(5):563-539.
[3] 臘貴曉,劉國順,曹杰,等.基于地統計學和GIS的喀斯特煙田土壤肥力綜合評價——以貴州省畢節地區為例[J].河南農業科學,2012(4):63-68.
[4] 李翔,楊寶祝,郭天財,等.基于WebGIS和ES集成技術的農作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3(2):106-109.
[5] 呂雄杰,陸文龍,宋治文,等.GPS和GIS支持下的田間土壤含水量空間變異試驗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6(1):8-11.
[6] 趙俊英,劉晨璇.GIS軟件在農村土地調查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1(9):1012-1213,1016.
[7] 龔彩霞,陳新軍,高峰,等. 地理信息系統在海洋漁業中的應用現狀及前景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1,20(6):902-909.
[8] 鄭晶予. 地理信息系統在漁業中的應用[J]. 河北漁業,2011(11):44-45,50,61.
[9] 楊寧生,歐陽海鷹,杜寧. 利用GIS評估地區水產養殖發展潛力的研究[C]∥中國農業信息科技創新與學科發展大會論文匯編.北京,2007:92-101.
[10] 周鑫,劉志斌.模糊模式識別理論在土地利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的應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2(3):252-256.
[11] 鄭海霞,秦煙辰.區域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評價——以河南省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02(2):5-6.
[12] 賈鳳伶,李瑾,李樹德,等.農業科研機構自立創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09,15(1):77-82.
[13] 鐘甫寧,孫江明. 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立[J]. 現代農業,2007(1):21-27.
石磺出肉率很高,可食部分(外套膜和腹足)占體重的66%,石磺肌肉蛋白質的含量為褶牡蠣的2倍;谷氨酸含量高達6.51%,甘氨酸含量也高達4.77%,主要必需氨基酸含量比鮑魚肉的含量還要高;鎂、銅、鈣、鐵、硅、鋁、錳、鉀、硼等礦物質的含量也較高,并含有維生素B1、B2等。瘤背石磺肉嫩味鮮,營養價值甚高,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食療功效。石磺中含有海洋生物特有的多種活性物質及各種氨基酸,其中天然牛磺酸,被醫學界認為具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人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等多種功能。精氨酸是構成男性精細胞和合成人體膠原蛋白的主要成分,可以促進人體細胞的再生和機體損傷后的修復,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消除疲勞,對陽萎、腎虛、神經衰弱等有治療作用;還有預防皮膚衰老、美容養顏等特殊功效。石磺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尤其是鋅和鐵含量很高。鋅是人體所必需的元素。鋅對人體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它可以促進生長發育、性成熟及胎兒的發育;同時缺鋅可以使味覺減退、食欲不振或異食癖,免疫力下降,傷口不易愈合。鐵是人體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成分,沒有鐵的存在,血紅蛋白就不能被制造出來。鐵又是血紅蛋白中氧的攜帶者,沒有它,氧就無法輸送。一旦體內鐵的含量不足,就會引起缺鐵性貧血,皮膚蒼白干燥、毛發脫落。兒童如果缺鐵,還會導致肝脾腫大,記憶力減退。
瘤背石磺
作為一種食用歷史悠久、新近發展迅速的食用海鮮,石磺在水產品中所占的份額雖然不大,甚至無法在水產統計資料中找到它的位置,但已在江蘇鹽城(俗稱海癩子、土海參)、浙江溫州(俗稱涂龜)、福建寧德(俗稱土鮑)等地形成廣泛的市場。石磺的食用方法很多,以鮮食為最好。將鮮活的個體用開水燙一下,剝去外套膜的革質表皮,從腹部剖開、棄去內臟,用食鹽水洗凈粘液,清燉、 煮食、 炒炸等制成各種美味佳肴,可配以佐料切絲熱炒,因味鮮以做湯菜為多;家常做法,配以雞絲(或肉絲,或蛋皮絲)、粉絲、韭菜,出鍋時淋少許麻油,灑少許白胡椒粉即可。因其出產的季節性強,人們吃到的多為干品浸泡后而制做的,其味亦鮮美,但比鮮品略遜一籌。福建寧德市福安的地方特色菜―綠筍土鮑湯,是一道具有甘鮮脆嫩、爽口清逸、食之不膩的夏秋時令名菜;有清熱化痰、益氣和胃、生津止渴等功效,深深博得大眾食客的普遍贊譽。
石磺有滋補,壯陽,清涼,祛火,祛濕等功效,沿海的百姓常用石磺蒸煮后的汁泡腳,用來治療腳氣病,石磺湯汁中存在著一些活性物質而具有一定的抑制真菌的作用,目前也有科學家正在研究石磺中的活性物質用來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
鑒于石磺獨特的營養成分優勢,國內除了將石磺作為海味產品直接食用外,還研制了以石磺為主要成分的有機石磺系列產品,充分體現了其良好的開發潛力和市場前景。
作者簡歷
孫變娜
女(1990-),漢族,河南省商丘市人,在讀碩士。2011年7月畢業于信陽師范學院水產養殖系水產養殖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2011年9月至今在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就讀碩士;目前主要從事海洋生物資源研究與開發。
關鍵詞 河蟹;鱖魚;套養;生態養殖;效益
中圖分類號 S966.1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15-0293-01
河蟹(Eriocheir sinenisis),學名中華絨螯蟹,隸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方螯科絨螯蟹屬[1]。河蟹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風格獨特,歷來受到我國人民的喜愛,河蟹的養殖也一直勢頭良好[2]。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不再滿足于餐桌上常規、大眾化的水產品,市場需求逐漸轉向河蟹、鱖魚等優質水產品,河蟹生產也由原來的“大養蟹”轉為“養大蟹”。過去單純追求的高密度投放、高產量、小規格商品蟹,已經不具有競爭優勢,不再適應市場需求,且其市場價位低、效益差。
鱖魚(Siniperca chuatsi),別名翹嘴鱖、桂魚、季花魚,隸屬鱸形目科鱖屬[3],常見種類有翹嘴鱖、斑鱖和大眼鱖。鱖魚屬溫水性淡水魚類,底棲生活,喜群集穴居,靜水或微流水均適宜,水草繁茂的淺水帶尤其適合于鱖魚的攝食棲息。鱖魚以活魚蝦為食,是兇猛的掠食性魚類[4],其肉質鮮嫩、少細剌,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脂肪含量較低,是馳名中外的淡水名貴魚,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市場對大規格商品蟹和名優魚類的需求日益加劇,生態養殖大規格商品蟹、鱖魚已成為當今名優水產產業的重中之重,其不僅市場價位高,而且銷售渠道廣。現從池塘條件、水質調控、投放苗種、飼養管理等方面介紹河蟹池套養鱖魚生態養殖技術,對養殖戶來說是提高養殖經濟效益最便捷、最重要的手段。
1 河蟹池套養鱖魚生態養殖技術
1.1 池塘條件
養殖池塘位于安慶市宜秀區石塘村內,面積2 hm2,坡比1∶(2~3),水深1.5~2.0 m,池底淤泥8~10 cm,排灌系統配套,防逃設施好,水源豐富,交通便捷。
1.2 放養前準備
1.2.1 清塘消毒。修坡護埂,建造防逃設施,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和腐殖質,曝曬池底1個月后,用生石灰干法清塘消毒,用量1 125~1 500 kg/hm2,7 d后注水。
1.2.2 種草移螺。以種植輪葉黑藻、伊樂藻、苦草、金魚藻為主,在池塘水體中至少形成3種以上的水草種群,使水草覆蓋率在中后期達到60%~70%,如果水草不足,要及時補充;如果水草覆蓋率超過70%,應及時割除,防止發生“悶塘”現象。分2次投放螺螄,以免因一次性投螺量大導致水質偏瘦而滋生青苔。一般在清明前投放螺螄2 250~3 000 kg/hm2, 6―7月再投放750~1 500 kg/hm2,在投放螺螄時一定要全池均勻撒開。
1.2.3 培育餌料魚。在清塘后,放養發育良好的2齡鯽魚45~60組/hm2,雌雄比例1∶3,放養前必須用3%~5%的食鹽水浸洗5 min,再放入水草分布密集的水域。待溫度回升后讓其自然繁苗,為鱖魚種下塘提供適口餌料魚。
1.3 苗種放養
1.3.1 蟹種放養。選擇當地培育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種,投放的蟹種要求甲殼完整,肢體齊全,活力強,規格整齊,同一來源,無“小老蟹”。放養密度1.05萬只/hm2,放養規格120~160只/kg,放養時間為2月,放養的蟹種要進行圍養,以便于前期集中投喂,提高餌料利用率;同時避免其過早進入水草栽種區,影響水草生長。一般5月中旬可撤掉圍隔。
1.3.2 鱖魚種放養。池塘養蟹增效的一個有效辦法是套養鱖魚,放養密度750尾/hm2,規格為4.5 cm的當年人工繁殖苗種,年底可養成商品鱖魚。少量投放鱖魚能有效清除部分野雜魚類,減少與河蟹爭食,降低餌料成本。
1.3.3 青蝦苗、細鱗斜頜鲴和鰱鳙魚放養。為了充分利用養殖水體空間,提高養殖產量和效益,可適當配養在食性上與河蟹、鱖魚不產生矛盾的品種。投放青蝦苗22.5 kg/hm2,規格2 000只/kg;細鱗斜頜鲴450尾/hm2,規格5 cm;鰱鳙魚150尾/hm2,規格0.5 kg/尾左右,鰱、鳙魚比例2∶1。
1.3.4 苗種消毒。苗種須經過嚴格檢疫和消毒。魚種在放養前采用3%~5%的食鹽水浸洗5~15 min,河蟹用6 mg/L高錳酸鉀浸洗10~20 min,用藥時間視水溫和魚的耐受力而定。
1.4 飼養管理
1.4.1 餌料投喂。投喂餌料要根據氣候、水質、前1 d的攝食情況、病害發生情況等靈活掌握。河蟹按照“兩頭精、中間青”、“葷素搭配、精青結合”的科學投餌原則和遵循“四定”原則,即定點、定時、定質、定量進行人工投喂管理,投喂的餌料以2 h以內吃完為宜。
早期(4―6月)餌料品種以動物性餌料野雜魚為主,植物性餌料玉米、小麥、南瓜為輔;中期(7―8月)以玉米、小麥、南瓜為主,動物性餌料為輔;后期投喂野雜魚輔以小麥、玉米促進河蟹育肥。飼料日投喂量為存塘蟹體重的10%~30%,并根據存塘蟹攝食強度、飼料種類、季節、天氣、水色等情況靈活掌握,以食完為度。因此,一定要勤觀察,隨時增減投餌量。鱖魚餌料根據養殖的實際情況重點安排在7―9月,每月各補充投喂1次餌料魚,餌料魚規格以其體長為鱖魚體長的35%~55%,體高小于鱖魚的口徑為宜。投放餌料魚數量,按鱖魚與餌料魚尾數比1∶(8~12)為宜。
1.4.2 水質調控。一是換水。春季水位0.6~0.8 m,每隔20 d左右換水1次;夏、秋季水位1.2~1.5 m,每隔7 d換水1次,每次換水30~40 cm。高溫時每天都應加注新水1次,形成微流水,增加池水溶解氧,但應注意在河蟹蛻殼高峰期不能加水。二是調水。即調節池水的pH值,宜控制在7.5~8.5。方法是施用生石灰,每隔15~30 d施用1次,按1 m水深施放150~300 kg/hm2,使池水始終保持微堿性,促進河蟹蛻殼生長。三是改水。即潑灑光合細菌,每20~30 d施用1次,每次施用量為75 kg/hm2,但使用生物制劑時,不施用生石灰。
1.4.3 病害防治。堅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基本方針,從源頭抓起,嚴把飼料質量關,種苗消毒后下塘,合理施用生石灰潑灑水體,投放生物制劑改善水體生態環境,拌餌投喂三黃散、水產用復合維生素VC、VE等預防措施,促進魚蟹生長,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安排專人了解河蟹吃食、活動情況、檢查防逃設施、防止敵害侵襲、做好各項記錄等工作。
2 效益分析
測產驗收結果表明,平均產商品蟹981 kg/hm2,平均規格0.12~0.15 kg/只;平均產鱖魚300 kg/hm2,規格0.4~0.6 kg/尾;平均產青蝦105 kg/hm2、細鱗斜頜鲴112.5 kg/hm2、鰱鳙魚225 kg/hm2。總產值220 510元,總投入119 745元,總利潤100 765元,平均產值110 255元/hm2,利潤50 382.5元/hm2,經濟效益顯著。
3 結語
在蟹池中套養鱖魚,可以將低質的野雜魚轉化為優質鱖魚,不僅提高養殖效益,還控制了野雜魚的過度繁殖與河蟹爭溶氧、爭空間,有利于河蟹生長。青蝦攝食能力比河蟹弱,吃河蟹剩余餌料,清掃殘餌,防止敗壞水質。細鱗斜頜鲴能夠刮食池塘底部有機碎屑、附著的藻類和植物碎片,起著“清道夫”的作用,可有效控制蟹塘青苔及藍藻的發生。鰱鳙魚濾食浮游生物、有機腐屑,防止了水體的富營養化。這種生態養殖模式在養殖期間基本實現了零排放,達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目的,值得大力推廣。需要注意的是,河蟹與鱖魚均要求水色較清爽,溶解氧含量高,在防病、治病上都需要謹慎使用藥物,一般采用生石灰為好。
4 參考文獻
[1] 曹克駒.名特水產動物養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7-24,217-222.
[2] 林樂峰.河蟹養殖與經營大全[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147-152.
當日上午,省農委主任任克軍在長白山賓館會見了前來參加對接洽談會的華潤集團香港五豐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劉志榮一行,雙方就開展農產品貿易合作進行了愉快地會談。省農委副主任柳濤、副巡視員郭俊英陪同會見。
任克軍主任向劉志榮一行介紹了吉林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并希望通過此次洽談活動,真正建立起吉林與香港的農產品合作伙伴關系,讓更多的吉林農產品進入香港市場。劉志榮經理對任克軍主任等領導的會見表示感謝。他介紹說,華潤五豐公司是集食品研發、生產、加工、批發、零售、運輸和國際貿易于一體的綜合性食品集團,主營業務包括肉食、生鮮、綜合食品、水產等產品的加工與分銷,業務區域涵蓋了香港、中國內地及海外市場。五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中國食品經銷商,鮮肉和凍肉及中國特色食品在香港市場占主導地位,是“香港的菜籃子”。劉志榮表示,吉林省擁有豐富、優質的農產品,希望通過雙方的合作,利用五豐公司的營銷網絡,把吉林省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推廣到香港市場和海外市場,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買到質優、安全的吉林農產品。
在下午的洽談會上,省農委副主任柳濤、副巡視員郭俊英、省綠辦主任楊林出席了會議。柳濤副主任在會上指出,吉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生態大省,自然條件優越,農產品品種多,質量優,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深受全國和世界各地消費者的歡迎。華潤五豐公司擁有完備的銷售網絡,雙方優勢互補,合作潛力巨大。此次洽談會,省農委組織省內70多家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帶著他們的拳頭產品,面對面地與香港的企業代表進行洽談,尋找合作機會,爭取讓更多的吉林省名優特農產品打入香港市場,擺上市民的餐桌,從而提高知名度,拓展產品合作領域。省農委愿意為本省企業與香港企業的合作創造機會,搭建平臺,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