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護理急救演練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急救演練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護理急救演練案例

第1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關鍵詞:互聯網+ 檔案利用服務 應用 創新

中圖分類號:G2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06-0118-02

2015年《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改進以往一元化的網絡服務提供模式,提供市場上 “供 ―求”之間的紐帶,通過將互聯網與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推動社會產業的新發展和新變革,從而開創新業態和社會新局面。

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檔案利用工作也在主動適應新環境,利用互聯網共享和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探索新的利用方式,做到改革創新為人民。“互聯網+”下的檔案利用工作追求的是豐富的服務方式、高效的用戶體驗和高品質的服務質量。

一、“互聯網+”下檔案利用工作中的問題

1.檔案利用服務觀念落后

當前我國檔案信息利用服務還是傳統的單向的傳遞,多數情況下只有檔案用戶提出了檔案利用的需求才會提供檔案信息服務,這就導致信息服務的滯后性與信息需求的多樣性和變化性形成矛盾,降低了檔案利用服務的質量。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帶動我國信息服務市場走向一片新的天地,在此環境下檔案利用服務工作如果不能夠緊跟潮流,很難在以后的信息服務市場中生存發展。深入分析后發現,主要是由于我國檔案利用服務的觀念落后,尚未完全突破“束之高閣、重藏輕用”的傳統。相比較其他信息服務行業,檔案利用服務總是將安全性擺在第一位,害怕新舉動對檔案的安全保障造成沖擊,長此以往定會造成檔案利用服務與社會發展相脫節。反觀與檔案學相關的圖書館學,將互聯網的應用平臺與圖書館信息推送相結合,形成了快捷方便的Library20系統,而我們的檔案事業卻發展緩慢,尚未真正打破傳統觀念。

2.檔案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檔案利用服務的質量和檔案工作效率的高低與進行檔案工作的人員素質有密切聯系,而“互聯網+”的發展更是對我們的檔案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做好檔案利用服務工作,檔案工作者除了要具備傳統檔案工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應該掌握一定的現代信息和網絡通信技術,只有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才能應對新環境,將“互聯網+”與檔案利用服務工作在理論和實踐上完美融合。

而現實情況卻并不樂觀,很多檔案工作者的素質無法滿足“互聯網+”環境下檔案利用服務的新需求。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是在實際開展的檔案利用工作中,檔案工作者仍按傳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檔案部門也沒有對檔案工作者開展“互聯網+”的專題培訓,可提高自身素質的途徑有限。其二,截至目前,我國開設檔案專業的學校只有33所,受過綜合性檔案教育的學生數量有限,無法滿足新環境下檔案用戶對檔案利用服務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這勢必將影響我國檔案事業的綜合發展。

3. 檔案利用模式創新度較低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給信息服務市場帶來的改變是開創性的,例如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署的創新利用項目高達16項,這些應用具有劃分細致、覆蓋面廣泛和實用度高等優勢,為美國檔案工作開創了新局面,也為我國提供了寶貴經驗;從實際工作來看,我國檔案信息服務工作與“互聯網+”的結合度不高,檔案網站的建設中,使用最多的是留言板、問卷調查以及E-mail等初級應用,這與美國等國家對互聯網的利用與開發建設差距十分明顯;4G的數據網絡使得我們的智能手機客戶端已經變得十分流暢,但我國檔案界卻并沒有對這一契機給予必要的重視和開發,這給我國檔案服務利用依然以電腦為依托的現狀造成極大的沖擊。綜合來看,我國檔案利用服務工作在面對“互聯網+”時并沒有將創新精神發揮到極致,工作人員目光短淺,沒有思考如何根據新環境的挑戰作出改變,導致我國檔案利用服務工作并沒有完全滿足檔案用戶的需求。

二、問題對策研究及思考

1.革新檔案利用服務理念

檔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社會,最大化地發揮價值。但傳統的檔案工作更趨向于一種“問答式”的模式,缺乏對檔案用戶的研究,也沒有做到深度挖掘、開發和利用檔案信息資源,很難化被動為主動,更別提尋求新的檔案用戶群體,一定程度上有悖于以人為本的新理念,淡化了檔案服務人民的價值。此時我們的檔案利用服務工作也應該不斷革新,形成超前思維、主動服務和共同發展的服務理念,提高其在社會中的參與度和貢獻率。一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站在更高的立足點上去審視檔案工作,用先進的理念、更高的標準去開展工作;二是以人為本、服務民生,加強檔案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擴大服務領域、延伸服務范圍及加大創新力度,建設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檔案利用服務工作,推動“互聯網+”下檔案利用服務工作的科學發展。

2.優化檔案利用服務人才質量

檔案工作者是檔案利用服務的執行者,其知識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檔案利用服務的質量。檔案工作者除了必具備的檔案專業知識,還應該廣泛涉獵其他學科,尤其是外語和計算機知識,用先進的技術更好地開展檔案利用服務工作。因此在“互聯網+”的環境下,調整提高檔案人才隊伍的結構與素質勢在必行。首先,大力引進信息技術人才以及信息編研和傳播人才。我們可以把檔案信息系統及網站交給外包公司設計開發,但是后續的定期更新維護交由檔案專業的信息人才更加可靠;此外檔案隊伍中的編研人員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新媒體素養,做好檔案新聞傳播工作。其次,大力加強對檔案專員的技能培訓。“互聯網+”下的檔案利用服務工作更加強調用戶與服務提供者之間的互動,比如通過IM工具、郵件等形式與用戶對話來了解用戶的現狀、問題與新需求,更準確地確定新環境下檔案工作者應具備的技能,再對檔案服務者進行對口的技能培訓,加強與從業人員的交流學習,建立定期交流模式,增強團隊凝聚力,確保團隊高質量。

3.推動檔案利用服務創新建設

目前社會上的檔案利用服務工作基本是按部就班的開展工作,創新難落實。隨著社會信息化的高度發展,檔案

網站逐漸成為檔案利用服務工作為人民群眾開發信息資源的新窗口,這一平臺目前僅為用戶提供檔案檢索和查找利用等基礎服務,如何在信息技術和各種便攜式智能客戶端的發展下,對新技術加以利用,使之成為檔案利用服務工作中更為高效的新模式是當下檔案工作創新的重點,筆者認為可以開通檔案館的官方微信,建立微信公眾平臺。伴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客戶端的飛速發展,微信已經成為一款使用率相當高的應用軟件,這對我們來說正是一個契機。我們可以根據檔案館特有的特點,來打造具有檔案部門獨特個性的微信平臺,利用平臺的優勢來吸引檔案用戶,通過平臺的共享對檔案進行雙重宣傳,這不僅可以為已有需求的用戶提供便利,甚至能帶來新的檔案客戶群體。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向圖書館相關部門學習,在他們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進行創新,使工作更為高效。

參考文獻:

[1]李小剛.公共管理視閾下檔案服務社會化研究[D].安徽大學,2014.

[2]田偉,韓海濤.實現我國“互聯網+檔案”關鍵問題芻議[J].中國檔案,2015(12):62-65.

[3]王協舟,王露露.“互聯網+”時代對檔案工作的挑戰[J].檔案學研究,2016(6):66-69.

第2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關鍵詞:醫護同組; 模擬演練; 急診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545-02

急診科是急、危、重患者的搶救中心,在臨床搶救中,不僅需要醫務人員過硬的搶救技能,迅速準確的判斷,而且需要醫護之間默契配合與協調,醫患之間的良好溝通和醫療文書的及時規范的書寫[1]。避免由于工作的不協調,考慮不周,醫患溝通欠缺和醫療文書書寫不規范而影響病人的救治和醫患矛盾。醫護人員的急救意識和團結協作是危機重癥病人能否得到及時救治的前提,在分秒必爭的搶救現場,醫生、護士作為搶救團隊不可缺少的參與者,其救治配合是否到位,與搶救的效果密切相關。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氛圍下, 作為窗口科室, 提高護理服務質量,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實現病人滿意服務,是急診科全體護理人員的目標, 也是一種挑戰。作為護理管理者, 掌握護理理念, 更新管理知識, 把護理文化知識應用到管理中, 有效引導護理人員, 充分理解流程再造, 接受流程管理, 將以人為本的護理文化建設應用于流程管理中, 顯示出更深層次的文化底蘊,是我們開展醫護同組情景模擬演練最終的目的。我科將醫護同組情景模擬演練的急救培訓模式應用于急診管理中,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培訓對象:參培的急診科護士共20人年齡20歲~42歲,其中男護士2人;工作1年~ 2年10人, 3年~ 6年6人, 6年以上4人; 護士12人, 護師5人,主管護師2人, 副主任護師1人; 大專學歷(包括大專在讀) 15人, 本科5人。參與培訓的醫生15人, 均工作2 年以上, 碩士以上學歷, 住院醫師5人, 主治醫師9人, 副主任醫師1人, 年齡25歲~ 50歲。

2 方法

2.1 培訓前動員:科主任、護士長組織召開動員會,分析急危重癥的現狀及團隊救治水平,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前動員, 讓全科人員意識到急危重癥患者“重、急、不可預測”而科室團隊合作救治能力有待提高,年輕的醫生、護士多,缺乏臨床救治經驗,通過培訓前動員,增強對醫護合作搶救的認識,激發學習培訓的興趣。并對培訓的案例預先進行理論知識及搶救流程的復習, 為培訓做好準備。

2.2 組建急救培訓小組:選擇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搶救技術且具有較好的講授輔導能力的臨床骨干成員組成急救培訓小組, 該小組由3名醫生和4 名護士組成,分別為一線住院醫生、二線主治醫生(擔任急救培訓小組組長)、三線主任醫生各1名,護士長1名,高級責任護士1名,責任護士2名。組長選擇培訓案例,制定具體的培訓內容和步驟,確定培訓目標,包括角色分配,案例病情的發展,制作清晰的搶救操作流程,確定培訓場地等,并由科主任及急救小組的成員共同審核補充完善, 最后確定團隊合作的急救培訓模式。

2.3 制訂培訓計劃:培訓計劃緊密結合臨床, 針對急診搶救病人病情分為3 個模式,。設定模擬場景, 小搶救由1 名醫生對1 名護士來完成。內容包括: 心電血壓血氧監護, 吸氧, 建立一組靜脈通路,急查心電圖、血糖、血生化等, 強調醫護之間的緊密配合; 中搶救由1 名醫生和兩名護士來完成, 內容在一對一的基礎上增加了無創呼吸、建立兩條靜脈通路、急查動脈血氣、電除顫等急救技術, 增加了醫護之間、護護之間的配合; 大搶救則是至少在兩名醫生和3 名護士基礎上來完成, 內容涵蓋了急診所有常見的急救技術, 包括心肺復蘇術、氣管插管術、呼吸機輔助呼吸、深靜脈置管等急救技術的配合, 強調醫護之間、護護之間要有組織、有分工、有協作共同完成。院前有一名醫生一個護士兩個支持中心工人,內容包含早期呼救、早期復蘇、早期急救技術:解救、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和途中監護。輸液觀察室重點是過敏性休克的搶救流程。

2.4 培訓方式:如參與大搶救中3 名護士分別進行角色分工: 護士A 負責呼吸道的管理, 包括氣管插管配合、呼吸機使用、生命體征監測; 護士B 負責循環系統建立, 包括靜脈通路的建立、給藥、血標本采集; 護士C 負責外援巡視, 包括藥物抽取、記錄、對外聯系。護士A 在完成呼吸機的使用后, 立即配合醫生進行其他工作, 包括深靜脈置管、導尿等。院前情景模擬如下:(1)火災現場:一人頭頂部左側大出血;一人左小腿小面積輕度燒傷;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復蘇。(2)某地發生地震:一人腹部右側外傷腸管溢出;一人頸椎骨折;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復蘇。(3)某地發生刑事案件:一人左前臂中段骨折;一人腹部左側被匕首扎傷,未拔出匕首;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復蘇。(4)某道路發生交通事故:一人右前臂大出血;一人左小腿發生肢體離斷傷;一人心跳呼吸停止急需心肺復蘇等。輸液留查室情景模擬某病人輸青霉素時訴心慌胸悶,出冷汗。所有流程按照職責嚴格分工, 各小組在2 個月時間內場景模擬和實際搶救中反復進行演練,不斷歸納總結, 改進完善。

3 評價方法

3.1 一對一、一對二急救技術的配合考核由小組中新護士來完成, 護士長、小教員擔任考官; 二對三急救技術配合由急診科主任、護士長擔任考官, 分別對各小組急救技術、醫護之間及護護之間配合進行考核, 最終評選優勝選手和最佳小組。對急診科20名護士、1 5名醫生急救技術培訓前后進行問卷調查。

3.2 檢查急診轉診單,危重病人護理記錄單,院前急救病例和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等知情同意書的完善程度和規范程度。

3.3 患者滿意度調查: 調查表包括院前配合、入院接待、主動服務、技術水平4 方面21 項選擇題,每項分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3 種選擇。

3.4 護患糾紛發生數與去年同期比較:按照《2010年心肺復蘇指南概要》,《院前急救教程》和我院留查室工作標準和制度考核參訓護士培訓前、后急救理論知識和醫護配合能力, 搶救呼吸心跳驟停患者時心肺復蘇、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電除顫、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及應用急救藥物等的操作技術及護理服務。

4 結果

見表1、表2。

5 討論

5.1 醫護同組進行情景模擬演練促使新護士更快成長, 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2]急救護士應急、急救處理的綜合能力包括敏銳的觀察能力、當機立斷的思維能力、及時有效的急救技術操作能力等[3]。新護士在急診搶救過程中往往因膽怯心理, 不敢上前或在搶救中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應對。醫護同組進行情景模擬演練將新護士編入小組, 共同訓練, 新護士不僅很快熟悉了搶救流程, 知道自己在搶救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 并熟練應用, 消除了膽怯心理, 能很快在搶救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同時也逐步培養了自己的團體意識。

5.2 通過情景模擬強化護患溝通培訓, 使得護士衣著整潔、儀表端莊、舉止沉著、化裝得體, 面帶自然而真誠的微笑, 使患者消除陌生感, 增加了對護士的信任感、安全感, 也展示出護士群體素質和美感,塑造護士美好的職業形象[4]; 護士以樂觀自信的態度、可親可敬的形象、溫柔體貼的舉止、耐心細致的解答來面對患者和家屬, 可消除誤解, 建立信任; 護士運用良好的溝通技巧, 幫助患者滿足需要。培訓后患者滿意度由89% 上升至98%。情景模擬演練亦有利于發揮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根據人本原理要求, 管理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努力為職工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創造各種機會, 將其作為組織得以發展的關鍵。我們通過情景模擬演練, 發揮她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 讓護理人員參與管理和決策, 激發護士的職業榮譽感, 通過鍛煉, 其語言表達、服務水平及管理能力都得到了綜合提升。

5.3 院前情景模擬演練營造的緊張氣氛,逼真的現場環境,一部分年輕護士面臨現場,情緒緊張,往往感到手足無措,不能很快克服恐懼心理,從而考核中出現包扎部位錯誤和忘記關閉電源排除險情等錯誤,反映出較薄弱的環節在今后的演練中不斷強化。最終情景模擬演練進一步樹立了急救的整體性,強調醫護的配合、醫護和工人的配合,從表1中院前急救配合的意識有培訓前的93%上升至99%,可見在現場急救過程中,醫護之間的有效溝通和配合在時間所限,材料缺乏的情況下使急救技術更熟練,并且使以人為本的醫學理念和“人”的整體性,在急救過程中能形成、保持和遷移[5]。

5.4 醫護同組情景模擬演練過程中由最高職稱者指揮、發指令;保持現場安靜、慬慎言語,以免造成場面嘈雜混亂或患者誤聽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盡早通知其他相關科室,讓其他科室有準備的時間;搶救現場注意與患者溝通,讓患者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對家屬也要及時告知,讓家屬知情同意, 并簽署同意書; 注意人員定位清楚,指揮者發出的指令要清晰并且具體到人名;規范執行口頭醫囑并及時記錄, 記錄者還應及時向醫生匯報生命體征、出入量,以利于分析、判斷患者病情,及時調整輸入液體量及補液種類; 下一級醫生如遇到棘手情況,要盡快求助于上一級醫生,以獲得有力的幫助;調動所有能調動的人員參加搶救.通過模擬演練:現場安靜有序,醫護人員熟知搶救流程,各級醫護人員及時到位且分工明確,指揮者指令清晰,基本處置完成迅速無漏項,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有效,醫護人員風險意識強,各種醫療記錄單規范和知情同意書完善。醫、護、患同組的分組護理模式后護理質量得到提高[6]。使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由培訓前的8%降至0.7%和護理服務質量合格率由培訓前95%升至98%。

總之,在急診工作管理中采取醫護同組進行情景模擬演練能有效地激活了醫護人員的團隊精神, 避免和減少了各種糾紛和事故的發生;護理服務質量合格率、患者滿意度顯著提升,對年輕護士的培養發揮了良好的帶教作用, 使急診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性提高。

參考文獻

[1] 高愛萍. 運用仿真模擬急救演習提高護士急救能力[J].護理學雜志,2006,21(15):46-47

[2] 楊冬梅.醫護同組急救技術配合訓練模式應用于急診專科護士培訓的探討[J].護理研究,2010,9(24):21-22

[3] 馬建紅. 淺談提高年輕護士的急救素質[J].中國實用醫藥, 2009,15(4):249-250

[4] 丁香,倪棟梅.情景模擬演練在護患溝通培訓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0,4 (2):74-75

第3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方法:本研究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對我院62名工作3年內的低年資護士實施情景模擬聯合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方法進行應急護理能力的培訓,并與培訓前的應急護理理論考核與急救技能考核成績進行對比研究。

結果:本研究共發放6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接受問卷調查的62名護士中以年輕人為主(20-30歲占51.61%),工作時間較短,學歷水平主要是中專,大部分為聘請,擁有正式編制者較少。由表2可知在經過積極的培訓后,62名護士的應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其考核成績優秀率明顯高于培訓前;而不合格率則明顯低于培訓前,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07、12.07,P

結論:案例學習法結合情景模擬的培訓方法使低年資護士盡快適應臨床,可以強化低年資護士急救意識,拓展急救知識,有利于低年資護士提高應急護理的能力。

關鍵詞:案例學習法情景模擬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9-0274-01

本研究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對××醫院××科室62名工作3年內的低年資護士實施情景模擬聯合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方法進行應急護理能力的培訓,并與培訓前的應急護理理論考核與急救技能考核成績進行對比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62名工作3年內的注冊護士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19~32歲,平均年齡(25.82±5.35)歲;從事護理工作53年以下,工齡0~3年,平均工齡(1.76±1.22)年;婚姻狀況:已婚28名,未婚34名。入選的護士均為中等衛生學校以上畢業,其中中專40名,大專18名,本科4名。所有護士均無身心疾病。

1.2方法。由院內護理部挑選5名具有豐富急救經驗的護士長和護理骨干組成培訓小組,首先由培訓小組負責對低年資護士進行理論授課,進行CBS案例授課內容包括該案例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和護理要點等;然后插入急救情景模擬場景,進行急救技能示教、情景模擬操作培訓,設定主班護士、輔班護士、醫師、患者等角色,每個角色均由低年資護士扮演。訓練低年資護士急救技能和搶救時的臨床應變能力、決策能力及組織協調能力[1]。

1.3觀察指標。①應急能力考核:在護士培訓結束時,對所有接受培訓的護士進行試卷考核,考核內容包括指揮組織能力、靜脈開放速度、急救藥品使用速度、使用搶救儀器熟練程度、對外協調能力、醫護合作能力、與患者家屬溝通能力、臨場發揮能力、思路拓展能力、體現人文關懷等10個項目,每項10分,共計100分。成績達到90分以上則評為優,60~89分為合格,60分以下評為不合格[2]。②臨床醫生對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評價:對臨床醫生進行低年資護士應急搶救配合的滿意度調查,發放調查問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100%。

1.4統計學方法。應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進行專家咨詢評價指標得分的計算。應用SPSS15.0分析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數值變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分類變量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兩組間的比較采用t檢驗。檢驗水平α=0.05。

2結果

2.1被調查護士的基本資料。本研究共發放6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00%。接受問卷調查的62名護士中以年輕人為主(20-30歲占51.61%),工作時間較短,學歷水平主要是中專,大部分為聘請,擁有正式編制者較少。被調查護士的基本資料具體可見表1。

2.262名護士應急能力培訓前后考核總成績比較。由表2可知在經過積極的培訓后,62名護士的應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其考核成績優秀率明顯高于培訓前;而不合格率則明顯低于培訓前,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07、12.07,P

2.3臨床醫生對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評價。在培訓后由臨床醫生對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進行問卷評價,結果顯示對低年資護士應急搶救配合的認可率達到93.55%(58/62)。

3討論

相對于傳統的單一應急理論授課或操作技能培訓法中低年資護士被動接受的地位,CBS結合情景模擬培訓方法使低年資護士已成為主動參與準備的一方,從中鍛煉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3]。本研究于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對我院62名工作3年內的低年資護士實施情景模擬聯合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方法進行應急護理能力的培訓,并與培訓前的急護理理論考核與急救技能考核成績進行對比研究,研究發現案例學習法結合情景模擬的培訓方法使低年資護士盡快適應臨床,可以強化低年資護士急救意識,拓展急救知識,有利于低年資護士提高應急護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袁春蓮.臨床情景模擬應急演練在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104-105

第4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1、工作量:急診 人次。參加搶救 人次。配合急診手術

例。護理留觀病人人次。出車車次。處理突發事件次。

2、工作達標情況:急救物品完好率達。無菌物品合格率。病歷書寫合格率。護理綜合滿意度。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合格率

二 、 加強護理人員服務意識,提供優質服務

1、 強化服務理念

全科護士參加醫院組織的優質服務培訓班活動,不斷進行禮儀行為培訓、規范常用禮貌用語及操作過程中的交流用語,并使用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就溝通技巧方面問題進行學習和討論,培養護理人員對糾紛苗頭的預見性,有效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分歧,共同構建護患之間互相信任感,全年實現0投訴,綜合滿意度達99.1%。

2、以人為本,充分滿足病人的就診需求

不斷改善輸液大廳的環境,安裝電視等設施,提供紙巾、水杯、無陪人患者床頭一杯水等便民服務。不斷優化就診流程,及時進行分診,對急危重患者采取使用急診優先服務卡優先繳費取藥等措施,減少候診取藥的時間。并通過環境的衛生督促、護理巡視及健康宣教等工作來提高服務質量。重視三無人員的病情處理、基礎護理和三餐飲食、及時了解其情況、幫忙聯系家屬或救助站,今年救助此類病人達人,通過身份證聯系省外家屬人。此舉措受到了患者家屬及其他病人的贊許。對患者的意見及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整改,不斷提高服務形象

三、科學化、制度化的護理管理,重點監督制度落實情況。

1、通過分組區域管理,進行分組連續性排班,減少交接班次數,有效利用人力資源,通過高年資護士的動態質控,減輕年輕護士的工作壓力和減少護理隱患,保證各班的護理質量。

2、對質控員進行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各區域的物品、工作流程等管理,發現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并討論修訂,保證各區域的護理質量。切實履行績效考評制度,如實反饋人員層級能力,使護理質控落實到位。

3、通過一年時間調整,護理隊伍結構趨于合理,根據急診區域劃分,基本上按個人工作能力定崗,基本實現護士層級管理,達到人員的合理分配使用。

4、暢通急診綠色通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對于各種急、危、重癥病人就診時,合理利用綠色通道的措施,為搶救贏得了寶貴時間。

5、不斷完善護理工作應急預案包括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

6、制定各區域詳細工作指引及各區域工作告知事項,新入科人員工作注意要點等,系統引導新入人員和年輕護士更好地完成護理工作。

四 、 急診專業護士崗位培訓及繼續教育

1.全年科室組織業務學習次,病歷討論次,操作培訓項。

2.第二季度組織全科人員按要求完成了急診崗位技能培訓,操作考核人人過關,全科護士業務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3.全院考核畢業三年內護士急救藥品知識,全部合格,達標率為。新畢業生考核崗位技能操作,全部達標。成績良好。

4.基本完成全年護士進修培訓計劃,安排了護士到ICU進修學習危重病人護理,安排年輕護士到兒科注射室進行小兒頭皮針穿刺技術,提高小兒頭皮穿刺技術水平。外派多名護士外出短期學習,并將新的護理理念帶回科室。全年完成了名輪科護士的急診培訓工作。

5.每季度進行三人、兩人配合搶救演練,通過演練不斷加強護士的應急應變能力,反復加強急救技能的訓練。

6.根據護理部要求進行微型培訓,培訓年輕護士的技術操作熟練度及急救儀器的使用能力,要求每組人員利用班上空閑時段進行小組病例討論及護理查房。效果良好。

7.制定急診崗位培訓小本子,組織人員對科室人員層級能力評定,指定輔導老師,實施一對一輔導教育。要求每人每季度完成護理病例個案分析一例,通過案例分析培養護士評判性思維,提高護理人員素質,保證護理質量。

五、 護理實習生帶教

學生帶教工作進一步規范,小講課、操作示范、教學查房、搶救配合演練等教學工作的實施,取得了較好效果,尤其是搶救配合演練的教學方法收到全體實習生的一致好評。今年順利完成人次的實習帶教任務六、配合醫療開展專科發展

調整原辦公室建簡易監護病房,留觀病人逐漸增多,護理方面加強落實留觀病人的病歷書寫、基礎護理和健康教育等,同時安排人員到ICU進修危重病人護理,腰穿配合、胸腔閉式引流等管道護理。

第5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6(b)-0109-04

Explorations about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patients with integrated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CHEN Jing WANG Zhengquan FANG Ya LU Wen

Yuyao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Yuyao 315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of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Methods 96 patients with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from May 2012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tted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102 patients with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from September 2010 to April 2012 were set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 group was adap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mergency rescue mode of nursing management measures, including adjustment of the emergency center layout and facilities of the emergency center, improve the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salvage procedures,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ly rescue, optim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standard care medical record writing, organize regular learning legal knowledg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without implement care management and integrated emergency mode to adapt, through retrospective analysis 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n experiment group, the reaction time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 [(3.42±1.14) min vs (5.68±1.34) min],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1). Poisoning symptoms disappear time, time of cholinesterase restored to 60%,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n,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Hospitalization cost reduced [(14 889±3366) yuan vs (20 448±4181) yuan],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Treatment success rate and treatment satisfaction both increas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96.9% vs 91.2%, 97.9% vs 93.1%). Conclusion Advantage of emergency integration mode, perfecting the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provide timely,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modern emergency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level of the patients with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 and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qualities of the hospital.

[Key words] Poisoning; First aid; Integrated nursing management

有機磷農藥是目前農村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農藥,放置不當或在使用過程中接觸可導致中毒,也可因誤服、自服或是吃了被農藥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急性中毒,臨床病死率極高[1]。常見的死亡原因是肺水腫、呼吸肌麻痹等引起的呼吸中樞衰竭[2-3],如果搶救不及時、護理不當,可在短時間內致死。目前急診醫學模式正從單一的急診室發展為院前急救――急診搶救室――急診重癥監護病房――急診病區的一體化模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體現“急”、“連續性”和“系統性”,為搶救生命贏得時間,為提高治愈率提供保障。自2012年5月起,浙江省余姚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采用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模式,在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特別是在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救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僅提高了搶救成功率,也提升了救治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接受救治的96例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設為實驗組,其中男54例(56.25%),平均年齡(36.7±9.6)歲;口服中毒78例,服毒劑量10~200 mL,皮膚接觸中毒18例;中毒到就診最短時間為30 min,最長達72 h;輕度中毒20例,中度中毒44例,重度中毒32例;本組病例均由我院救護車急救來院,并實施一體化急救模式下的護理管理措施。轉歸為:在急診搶救室行緊急洗胃,終止毒物接觸,吸氧,心電監護,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開通靜脈輸液通路,長托寧、氯解磷定等解毒對癥治療后送急診重癥監護病房并行血液灌流治療,靜脈滴注納洛酮治療[4-5],后病情穩定送急診內科綜合病區26例,轉上級醫院2例;急診內科綜合病區直接收治住院41例;送留觀室27例,其中11例留觀1~3 d后收入急診內科綜合病區。本組病例治愈68例,好轉25例,未愈3例。將2010年9月~2012年4月我院接受救治的102例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設為對照組,其中男54例(52.94%),平均年齡(33.8±8.9)歲;口服中毒80例,服毒劑量10~250 mL,皮膚接觸中毒22例;中毒到就診最短時間為40 min,最長達72 h;輕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53例,重度中毒26例。本組病例有20例為外院救護車送來我院,56例為我院救護車送來,26例為自行來院。轉歸為:在急診搶救室予常規洗胃,阿托品、氯解磷定等解毒對癥治療后送留觀室或病區住院治療。本組病例治愈57例,好轉36例,未愈9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對象均知情同意。

1.2 護理管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一體化急救模式下的護理管理措施:

1.2.1 我院設有單獨的急診大樓,一樓為院前急救調度指揮中心、搶救室、急診化驗室和醫學影像中心,二樓為急診重癥監護病房、急診內科綜合病區及留觀室,三樓為急診外科綜合病區。合理的布局有利于患者快速地得到檢查、治療和安全轉運及急診醫護人力資源靈活迅捷地調配。

1.2.2 院前急救調度指揮中心配備大屏幕電子地圖投影,安裝有3G網絡視頻音頻傳輸系統,能現場視頻實時對話,患者的生命體征實時傳輸到醫院搶救室,并接受搶救室高年資醫師的搶救指令,使醫院的搶救理念提前20~30 min得到實施,同時搶救室也能提前做好接受患者的各項準備工作,真正實現無縫銜接[6];急診搶救室擁有27個搶救單元,設有單獨的復蘇室、隔離室和中毒處置室,按照A(紅)、B(黃)、C(綠)分區,內科、外科、兒科等分類,輕、重、危分級,配備有統一德爾格吊塔,菲利普中央監護系統,呼吸機、除顫儀、心肺復蘇儀、可視麻醉咽喉鏡、電動洗胃機等搶救設備;急診重癥監護病房分A、B兩區,共有10個監護單元,統一配備全套監護系統和呼吸機,另配有除顫儀、血液灌流機、亞低溫治療儀和血氣分析儀等救治設備,可收治重癥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急診內科綜合病區有50張監護床,亦配有全套監護系統、呼吸機、除顫儀等救治設備,可收治中重度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留觀室有40張床位,可收治輕癥患者。

1.2.3 制訂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搶救預案,規范搶救程序,制訂一體化的搶救制度與流程。根據預案,編制了有機磷農藥中毒院前急救程序及院內救治程序。

1.2.4 注重搶救的時效性,建立一系列快捷有效的醫療服務體系,為挽救生命贏得時間。①院前急救反應時間(接到現場呼救到救護車出車時間)為5 min內。②開通“綠色通道”[7],先搶救后掛號,先檢查后付費,對危重患者一路綠燈,從而縮短臨床反應時間。③搶救室實行預付費模式,避免了患者家屬往返多次排隊付費,縮短了患者等待救治檢查用藥的時間,優化了服務流程。④為“無主患者”第一時間免費請保姆陪同、護理,保證“三無”患者都能得到切實有效的救護。

1.2.5 優化人力資源[8],制訂護理緊急人力資源調配預案。選擇責任心強、業務素質過硬、臨床經驗豐富的高年資主管護師或護師擔任“急診主管”一職,負責指揮、搶救及協調聯絡工作。搶救室24 h不間斷值班,實行分層次排班[9],每班護士不少于5人,按能力強弱新老搭配,增設二線、三線備班,遇有重大搶救隨叫隨到。由急診大科各病區護士長擔任“護理值長”每日輪流值班,統領全局,監管各項搶救、護理措施的落實。

1.2.6 加強護士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定期組織集中演練是戰斗力的保障[10]。通過各種形式的急救演練如情景模擬演練、定位協作模擬搶救[11]、突發事件急救演練和護理操作大練兵等使醫務人員提高急救意識,在臨床能有條不紊地進行迅速有效的搶救和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提高應急能力。在演練中不斷發現問題,進行原因分析,不斷改進搶救程序與流程。通過院科兩級業務學習、早會提問、床邊查房,使護士的急救知識不斷穩固和加強。有計劃地選派護理骨干外出學習、進修,增長知識,開拓視野,學習先進的護理理念和護理管理精髓。

1.2.7 規范護理病歷書寫,客觀真實及時地記錄患者的生命體征、病情變化、心理狀況、重要檢查報告,“寫你所看,記你所做”,言行一致,做好溝通宣教工作,切實履行知情同意,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發生。

1.2.8 定期組織學習法律知識,醫療糾紛、差錯事故案例分析和醫患溝通方面的講座,讓急診醫務人員對醫患關系和醫患溝通有一個深刻的認識,時刻警鐘長鳴,將學到的法律知識運用到為患者服務的每一個細節中去,真正做到規避和防范醫療糾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著力創建“平安醫院”。

1.2.9 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多為主觀服毒,一般會產生情緒緊張、焦慮、恐懼、失落、悲觀等消極心理。護理人員應該以樂觀的態度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談,使患者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勇氣[12],并幫助患者尋求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中毒癥狀消失時間及膽堿酯恢復到60%時間,統計其院前反應、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觀察并比較兩組的救治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5.0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中位數表示,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M樣癥狀消失時間、N樣癥狀消失時間、CNS癥狀消失時間、膽堿酯酶恢復到60%時間、院前反應時間、住院平均時間均縮短,住院平均費用減少。救治成功率實驗組(96.9%)高于對照組(91.2%),救治滿意度實驗組(97.9%)高于對照組(93.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l~3。

表1 實驗組和對照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d,x±s)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院前反應、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救治效果比較[n(%)]

3 討論

3.1 快速臨床反應機制體現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的時效性

在一體化急救模式下通過一系列快捷有效的醫療服務,如反應靈敏的院前通訊指揮系統,開通綠色通道,“三無”患者的救治,預付費模式等[13],明顯縮短了患者的救治時間,充分贏得了搶救的黃金時間[14],減少了有機磷農藥對人體的毒害作用,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提高了有機磷農藥中毒救治成功率和急診救治滿意度。

3.2 完善的應急預案與救護程序體現了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的規范性

科學規范的急救護理程序減少了急救時護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13]。針對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的危重度合理分工,一人負責呼吸道管理,一人負責監測生命體征,一人負責洗胃,一人負責開通靜脈輸液通道,遵醫囑用藥,一人負責記錄和做好家屬的溝通工作。通過對護理人員和護理任務的分組和分工管理,保證了每個參與救護的護士都有自己的工作空間和工作任務,使重點護理任務落實到位,不遺漏,而且護士能較快進入搶救狀態,也便于對搶救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缺陷進行查找、追蹤和管理[15]。同時,通過完善有機磷農藥應急預案與護理流程,加強醫護技三者間的協調與溝通,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為創建“人民滿意醫院”提供了助力。

3.3 合理構建、優化醫療資源體現一體化急救護理管理的科學性

第6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廣西南寧 530023

[摘要] 目的 探討開展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在急診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設計5種常見的典型病例的搶救流程,對醫院急診科49名急診護士進行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并對培訓前后的訓練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根據規定流程實施案例搶救所需時間均較培訓前明顯縮短(P<0.05);培訓后護士的理論知識考核合格率為95.9%,高于培訓前(83.7%),培訓后操作知識考核合格率為100.0%,高于培訓前(85.7%),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臨床實踐能力得分較培訓前均有了明顯提高,差異性顯著(P<0.05)。結論 實施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能有效提高各層次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通過全真情境模擬增強了搶救團隊成員間的溝通和協作能力,縮短了搶救時間,提升了搶救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急診護士培訓方法,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

[

關鍵詞 ] 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急救技能;急診護士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11(a)-0045-02

急救護理具有病情危急、變化快突發事件頻繁等特點,參與急救的全體醫護人員的團結協作是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成功的重要條件,其中急診護士的作用至關重要,其專業技術水平的高低和是否具備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影響著搶救的最終結局[1]。但傳統的搶救培訓往往僅關注對單項急救技能進行培訓,而忽略了對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對于實際搶救工作的優化和改善局限性較大,實用性不強。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是指通過對搶救案例進行模擬,真實完整地再現出搶救過程,以達到訓練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與協作能力的目的[2]。我院急診科在2012年1月—2014年5月將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應用于急診護士培訓,取得顯著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培訓對象

我院急診科護理人員共計49名,全部參與培訓,其中主管護師4名,護師21名,護士24名;年齡23~48歲,平均(31.3±4.2)歲;本科23名,大專24名,中專2名;工齡 1~26年,平均(13.2±2.4)年。

1.2 培訓方法

1.2.1 確定模擬搶救案例 急診病種多且危重,為體現團隊式情境模擬的特點,案例應包括情境設置與分析、醫護責任與任務等內容,根據不同層級護士的能力和特點,制定出執行標準與具體培訓目標。基于此,最終選定急性創傷性休克、心臟驟停、急性腦出血、急性中毒、急性心肌梗塞等5種疾病作為模擬搶救案例。

1.2.2 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的實施 將49名護士人員根據年資、能力進行分組,每組 7 名。培訓時間共5個月,每月完成1個案例。培訓由理論培訓與操作培訓兩部分組成。①理論培訓:以理論授課的方式進行,在培訓第1周完成,由專科醫生及護士授課,主要目標為使培訓對象完成對案例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②操作培訓:以多功能急救模擬人為急救對象,根據編寫案例中的任務分工和定位,各就各位,由組長負責對患者病情進行全面評估,根據組員能力層級分配急救任務,組織組內成員協作配合,及時糾正行為偏差。每實施一例搶救后,由組長帶領團隊對搶救效果進行評價。

1.3 評價指標及方法

①培訓前后完成病例搶救所需時間對比。②培訓前后案例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知識考核對比。由負責帶教的高年資急診專科護士與主治醫師編寫考試內容,實行統一考核,≥80分為考核合格。③培訓前后護士專業技術水平及臨床實踐能力對比。采用由我們科室制定的急診護士專業技術、臨床實踐能力考核表對受訓護士進行考核,并對考核結果進行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а=0.05。

2 結果

2.1培訓前后完成病例搶救所需時間對比

7名為一組,隨機抽取5種模擬病例中的1種按照團隊式急救模式根據規定流程實施搶救。結果顯示培訓后所需時間較培訓前明顯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培訓前后案例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知識考核對比

培訓后理論知識考核合格率為95.9%,高于培訓前(83.6%),培訓后操作知識考核合格率為100.0%,高于培訓前(87.8%),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培訓前后專業技術及臨床實踐能力對比

培訓后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臨床實踐能力得分較培訓前均有了明顯提高,差異性顯著(P<0.05),見表3。

3 討論

急診崗位處理的病種具有特殊性,往往與患者性命生死攸關,以急、雜、變化快、易感染為特點,再加上急診科護士以年輕者居多,心理素質較差,遇到突況時容易出現慌亂,影響專業技術的發揮[3]。近年來出臺的《急診科建設與管理指南》等文件更是明確了急救護理人員的工作定位與能力要求。為了提升急診護士的綜合素質,本研究采用團隊式情境培訓進行急救技能培訓,使學科建設更加符合政策發展與需求。

之前我院急診護士的培訓主要以理論講授的形式進行,注重對單項急救技能的訓練。但在臨床實際的搶救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因分工不明、配合不佳而影響搶救成功率,說明即使個人具備較高的搶救技能,但缺少相關的搶救配合培訓也會影響整體效果[4-5]。由于缺乏團隊配合訓練,在臨床搶救時經常會出現慌亂、反應速度不夠等配合不協調現象,工作人員雖然具備了較高的單項技能,但相互間銜接卻不到位[6]。情景模擬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將“真實”的應急狀態展示在護士面前,突出了“急、快、緊”的特點,再現了緊張氛圍,使大家如同身臨其境,在訓練過程中既注重單項操作,又強調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使搶救過程中的配合達到常規化[7]。

團隊式急救訓練的內容都屬于急診搶救中的經常性工作內容,其培訓重點在于將這些經常性急救技能進行有機整合,明確流程與分工,使得在緊急狀態下團隊間仍然能夠配合默契,過程流暢[8]。培訓結果顯示,根據規定流程實施案例搶救所需時間均較培訓前明顯縮短(P<0.05);培訓后護士的理論知識考核合格率為95.9%,高于培訓前(83.7%),培訓后操作知識考核合格率為100.0%,高于培訓前(85.7%),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培訓后護士的專業技術水平與臨床實踐能力得分較培訓前均有了明顯提高,差異性顯著(P<0.05)。因此實施團隊式情境模擬訓練,通過對搶救情境的真實再現,使得護士在明確各種案例的搶救流程的前提下實境參與到案例搶救中,參照標準與規范不斷對行為進行糾正,有利于護士熟練掌握各種急救技能,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增強搶救工作中的自信心,同時注重團隊中的協作配合,增強了成員的默契程度,使得搶救過程更加流暢,有效縮短了搶救時間;同時進行團隊式情境訓練,能充分發揮出團隊中不同層級護理人員的優勢特點,降低了職業風險,獲得最佳的搶救效果[9-10]。由于模擬培訓與實際情境相似,使急救人員在熟練把握急救流程的前提下反復進行實踐,從而做到在緊急狀態下沉著應對,忙而不亂,提高了急救人員的心理素質。在培訓過程中通過對某些急救意外場景重復演練,包括意外斷電、呼吸機故障等,鍛煉急救人員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建立熟悉突況下處置預案,避免實際工作中出現此意外由于醫護人員處理不當給病人造成的傷害。

綜上所述,實施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能有效提高各層次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通過全真情境模擬增強了搶救團隊成員間的溝通和協作能力,縮短了搶救時間,提升了搶救效果,是行之有效的急診護士培訓方法,值得在臨床進行推廣。同時由于開展該培訓模式需要收集大量的搶救案例,編寫不同的情境分析,可能會有疏漏之處,因此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探索與改進。

[

參考文獻]

[1] 李玫,陳亞華,席海明,等.急診護士對急診急救專科護士培訓的認知與需求[J].中華護理教育,2013,4(3):117-119.

[2] 榮曉旭,屠蘇.情景模擬在急診護士心肺腦復蘇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3(4):3-5.

[3] 俞巧娣,黃亞娟,張朝梅.實景案例培訓在急診護士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3,17(5):2107-2108.

[4] 李玫,楊藝,季學麗,等. 急診護士團隊式情境模擬培訓的實踐[J]. 護理學雜志,2013,19(8):44-46.

[5] 馬春波,劉素珀,郭嬋娟. 分層次培訓在中醫院急診護士培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2,2(1):62-63.

[6] 康東紅,王秀蘭,來穎,等.分層次培訓模式在急診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及效果[J].寧夏醫學雜志,2012,12(6):588-589.

[7] 秦寒枝,牛娟.團隊式急救模式培訓在急診護士急救技能訓練中的應用[J].安徽醫學,2012,12(6):753-754.

[8] 胡英莉,黃靜雅,邱麗娜,等. 年級制護理繼續教育在急診科低年資護士培訓中的效果[J]. 護理學雜志,2013(21):4-6.

[9] 李海坤. 急診科護士培訓的現狀和展望[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23(11):3532-3533.

第7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1.1教學方法

兩組護生入科后均由教學組長統一帶領介紹兒科病房的的環境、規章制度、常見病、多發病的病種及護理流程。然后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入科后跟帶教老師上班參與臨床學習,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主動傳授,護生被動接受的方法完成實綱規定內容。試驗組:帶教老師根據護生已有的兒科知識,以兒科病房中的常見病及常見急癥為基礎,以教學大綱要求完成實習的內容為目標,設置有代表性的問題案例。具體內容如下:(1)案例一般資料。如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知識及技能,及在這些病例中涉及到的護患溝通技巧、護理核心制度、健康教育、常見的技術操作流程,如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吸氧、嬰幼兒灌腸、肌肉注射、頭皮靜脈注射、留置針單手送管法等。(2)根據各病例特征設立“問題”情境。如:晨間護理發現熱水瓶放置在床邊桌上,桌面上有牙簽、水果刀,患兒床邊熟睡卻未拉上床檔;肺炎合并心衰的處理、墜床、高熱驚厥、嬰幼兒窒息的急救等。護生入科用1d的時間,由帶教老師集中進行兒科相關知識宣教,提出相關要求,告知護生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運用模具進行模擬教學,邊講解、邊指導兒科常見的技術操作項目如肌肉注射、頭皮靜脈注射、留置針單手送管法、高熱驚厥的急救、新生兒、嬰幼兒心肺復蘇等。第2~3天由帶教老師將所設立的問題情境介紹給護生,對模擬演練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所估計,并組織護生學習。然后安排一定的時間讓護生小組討論,并通過看書、看錄像、網絡等形式查閱相關資料,對情景模擬活動做充分的準備。然后老師和學生分別扮演各種角色,進行模擬演練,通過這些“問題”情境的設置,觀察護生是否能察覺到患兒的病情已發生變化,是否能關注到患兒所處的環境不夠舒適和安全,如何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護生觀察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模擬演練后,將學生分給臨床實習老師進行一對一帶教,出科時進行操作和理論考核以及問卷調查,比較兩組護生的帶教效果。

1.2評價指標

出科前對兩組實習護生的操作和理論考試成績、患兒家屬及帶教老師對護生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帶教老師滿意度調查方法:護生出科時由其一對一的帶教老師填寫調查表,調查內容包含服務態度、溝通技巧、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等內容,共發放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100%;患兒家屬滿意度調查方法:護生出科時隨機選擇10名患兒家屬對護生做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包含服務態度、溝通能力、操作熟練度等內容,12組學生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操作與理論考核成績比較

試驗組操作與理論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患兒家屬及帶教老師對兩組護生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兒家屬及帶教老師對護生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3.1問題情景教學法激發了護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傳統的臨床帶教一般都是護生被動的接受帶教老師的傳授,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自覺性、獨立性、個性均被淹沒,缺乏獨立性思維,學習積極性不高[3]。兒科患兒是相對特殊的群體,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兒、小皇帝、小公主,家屬對實習護生基本都有抗拒心理,不喜歡護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做治療性操作,護生動手的機會受到限制,心理受打擊,使其學習主動性更加不高。問題情境教學法,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設置各種情境,引入入勝,提出問題誘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查閱資料,策劃情景。角色扮演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護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和參與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潛能[4],有效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情境教學法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縮短了課堂與臨床之間的距離,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知識的運用更加靈活,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表1顯示,試驗組護生出科考試時,操作與理論成績均高于對照組。

3.2加強了與患兒及家屬溝通的技巧

溝通能力是護士的核心能力之一,醫院對本科護生溝通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高[5],而她們在學校多注意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溝通技巧的培養,進入臨床實習前接觸的社會關系較為簡單,不善于與人們交流,尤其兒科護理工作中,應根據患兒的年齡、心理特點來組織溝通內容,而兒科患兒家長經常對實習護生不予理睬,使護生產生恐懼心理,更不愿意與其交流。問題情境教學法演練過程中,護生經常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提高了語言溝通的能力和掌握非語言溝通技巧,同時通過模擬情境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夠揣摩患兒家屬的心理,體驗家屬的感受,能夠大膽地跟患兒及家屬去交流;熟悉疾病的發病過程、臨床表現、護理要點,能夠更好地為患兒及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在與患兒及家屬交流時有了自信心,減輕了恐懼心理,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提高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

3.3問題情境教學提高了護生的臨床實踐綜合能力

問題情景教學以帶教老師作為主導、護生為主體,帶教老師利用護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結構,以教學大綱所要求完成實習的內容及兒科臨床常見病為框架,設置不同的場景,護生在形象、直觀的教學環境中對老師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擇推斷,提出問題,查閱資料,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練習臨床技術操作技巧。由于提前模擬了臨床的工作環境,熟悉了臨床護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懂得了溝通技巧,熟練了技術操作,對臨床實習產生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及陌生感有所減少。同時通過開展創設問題的情境教學實踐使護生的臨床思維和決策能力得到鍛煉,在跟隨帶教老師前已進入角色,增強了自信心,進入臨床后不再縮手縮腳[6],能夠運用護理程序對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急癥案例進行整體護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3.4問題情境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8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關鍵詞】 新護士;規范化培訓;應用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獨立學科, 護士規范化培訓是護理人才梯隊培養的重要任務之一[1]。是護士畢業轉變為臨床護士的關鍵環節, 由護校畢業的新護士轉變為專業的臨床護理人員, 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 具備合格的任職條件, 新護士規范化培訓尤為重要。本院對新畢業護士進行規范化培訓取得了滿意的成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培訓對象為2013年7月畢業進入醫院的新招收的護理人員80名, 其中女76名, 男4名;年齡20~26歲, 平均年齡22.5歲;入院學歷為中專8人, 專科50人, 本科22人。

1. 2 培訓方法

1. 2. 1 加強護理師資隊伍建設 嚴格按照臨床護理專業指導老師標準的要求, 根據科室推薦、個人報名、嚴格考核, 選擇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優良工作作風以及表達能力強的護士長或護理骨干作為帶教老師[2]。帶教老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 同時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 還要掌握一定程度的心理、倫理、法律、語言、教育等多方面的知識, 還通過多種渠道培養帶教老師;鼓勵帶教老師通過自學、外出進修等不同形式的進行學習, 擴大帶教老師的知識面, 醫院還定期請各方面、各專業的專家進行授課, 提高帶教老師的科研以及能力。

1. 2. 2 重視情感教育 重視情感教育尤其是重視護士的職業情感領域的教育, 采用講、看、討論多種形式的啟發式教育, 引導新護士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做好職業定位, 使新護士產生積極的職業情感以及品質。將自身從事的護理專業和實現自我價值聯系起來, 把自我理想追求和護理事業緊密聯系起來。

1. 2. 3 樹立正確的服務理念 優質護理服務以及整體護理服務是整體護理工作的核心, 重點是讓新護士掌握護士禮儀、行為規范和溝通技巧[3]。要求新護士學習記錄工作日志, 記錄每日做人、做事的體會, 培養新護士觀察、總結以及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加強實際演練規范接待以及文明用語, 培養新護士的語言以及多方面的溝通能力。同時要加強服務理念、護理美學知識、護士服務禮儀規范的學習和培訓。

1. 2. 4 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 讓新護士了解及掌握院內感染的相關知識, 認識到醫療廢物對人體引起的不良后果, 加強自身防護, 熟悉醫療廢物的收集與處理、分類與投放, 充分認識到醫療廢物管理的重要性, 并在實際工作中主動自覺地去執行。加強滅菌、消毒以及隔離等知識的培訓, 掌握無菌物品開啟后的有效時間, 接觸患者的排泄物、嘔吐物及血液時實行雙向防護, 要帶一次性手套, 器械要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 配化療藥物時要戴橡膠手套。

1. 2. 5 基本操作技能培訓 嚴格按照基礎護理技術操作標準, 加強急救知識與急救技術、新型護理儀器或用具的使用培訓, 配合觀看操作錄像, 接下來進行實踐演練, 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模擬演示, 最后進行統一考核。

1. 2. 6 加強法律知識教育 增強新護士的法律意識, 認真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臨床護理應急預案與程序》, 詳細講解臨床中常見的突發事件, 并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加深其印象。讓新護士充分認識到護理記錄在醫療糾紛舉證中的重要作用, 要求書寫護理記錄要準確、真實、完整、及時, 關鍵數據不能書寫模糊, 尤其不得涂改。

2 結果

80名新招收的護理人員通過規范化培訓, 增強了安全意識及應急處置能力, 提高了專業知識及基礎操作技能, 達到了合格護士的資格要求。

3 討論

規范化培訓可以使新畢業護士更快適應護士角色, 提高工作及學習能力, 增強服務意識, 提高護理質量。具有以下優點。

3. 1 提高了新護士的素質 通過服務理念的培訓, 增強了新護士的法律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 調動了新護士的主觀能動性, 提高了其實際應變能力。對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有了更深的體會。

3. 2 提高了新護士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多種培訓方法的運用以及人文教育的引入, 使得新護士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充實自己。對學習有了更多的期待, 通過操作技能培訓, 使得新護士分配至臨床工作后, 很快可以進入角色。

3. 3 提高了新護士的適應能力 使新護士能夠更好的適應臨床環境, 減輕了臨床的帶教壓力。

總之, 通過標準化的培訓, 通過全方位的培訓新護士盡快掌握護理常規、護理診療規則以及各項護理操作技能, 有效的減輕了臨床帶教的壓力。

參考文獻

[1] 張洪君, 駱金鎧.本、專科護士規范化培訓的組織實施與管理.中國護理管理, 2006, 6(2):19-20.

[2] Clynes MP, Raftery SE. Feedback: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student learn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Nurse Educ Pract, 2008, 8(6):405-411.

第9篇:護理急救演練案例范文

【關鍵詞】 問題情景教學; 臨床實習; 兒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4-0083-02

doi:10.14033/ki.cfmr.2015.04.041

設立“問題”的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帶教老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設新穎、可行、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模擬問題場景展開教學,讓護生在特定的專業場景中演練體驗,遇到問題養成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學習技能,達到教學目的的方法[1-2]。臨床實習是培養護生綜合實踐技能的重要過程,但由于兒科的護理操作難度大,患兒家屬的維權意識強,不接受臨床護生護理服務的現象經常發生,護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很難得到具體的實踐體驗,嚴重影響了護生對臨床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為提高護生臨床帶教效果,筆者設立了問題情景教學法,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 年6月-2014年 3 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兒科實習護生70名,按入科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5名。均為護理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年齡21~23歲,平均(22.4±0.6)歲。兩組護生年齡、性別、學習態度、基礎教育背景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學方法

兩組護生入科后均由教學組長統一帶領介紹兒科病房的的環境、規章制度、常見病、多發病的病種及護理流程。然后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入科后跟帶教老師上班參與臨床學習,帶教老師根據教學大綱主動傳授,護生被動接受的方法完成實綱規定內容。試驗組:帶教老師根據護生已有的兒科知識,以兒科病房中的常見病及常見急癥為基礎,以教學大綱要求完成實習的內容為目標,設置有代表性的問題案例。具體內容如下:(1)案例一般資料。如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知識及技能,及在這些病例中涉及到的護患溝通技巧、護理核心制度、健康教育、常見的技術操作流程,如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吸氧、嬰幼兒灌腸、肌肉注射、頭皮靜脈注射、留置針單手送管法等。(2)根據各病例特征設立“問題”情境。如:晨間護理發現熱水瓶放置在床邊桌上,桌面上有牙簽、水果刀,患兒床邊熟睡卻未拉上床檔;肺炎合并心衰的處理、墜床、高熱驚厥、嬰幼兒窒息的急救等。護生入科用1 d的時間,由帶教老師集中進行兒科相關知識宣教,提出相關要求,告知護生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 運用模具進行模擬教學,邊講解、邊指導兒科常見的技術操作項目如肌肉注射、頭皮靜脈注射、留置針單手送管法、高熱驚厥的急救、新生兒、嬰幼兒心肺復蘇等。第2~3天由帶教老師將所設立的問題情境介紹給護生,對模擬演練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所估計,并組織護生學習。然后安排一定的時間讓護生小組討論,并通過看書、看錄像、網絡等形式查閱相關資料, 對情景模擬活動做充分的準備。然后老師和學生分別扮演各種角色,進行模擬演練,通過這些“問題”情境的設置,觀察護生是否能察覺到患兒的病情已發生變化,是否能關注到患兒所處的環境不夠舒適和安全,如何采取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護生觀察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模擬演練后,將學生分給臨床實習老師進行一對一帶教,出科時進行操作和理論考核以及問卷調查,比較兩組護生的帶教效果。

1.3 評價指標

出科前對兩組實習護生的操作和理論考試成績、患兒家屬及帶教老師對護生的滿意度進行比較。帶教老師滿意度調查方法:護生出科時由其一對一的帶教老師填寫調查表,調查內容包含服務態度、溝通技巧、理論知識、操作技能等內容,共發放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100%;患兒家屬滿意度調查方法:護生出科時隨機選擇10名患兒家屬對護生做滿意度調查,調查內容包含服務態度、溝通能力、操作熟練度等內容,12組學生共發放120份調查問卷,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操作與理論考核成績比較

試驗組操作與理論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實習結束后兩組護生操作與理論考核成績比較 分

組別 操作成績 理論成績

試驗組(n=35) 92.8±2.3 89.5±6.6

對照組(n=35) 87.2±3.8 81.3±5.4

t值 7.46 5.69

P值

2.2 患兒家屬及帶教老師對兩組護生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兒家屬及帶教老師對護生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患兒家屬及帶教老師對兩組護生滿意度比較 %

組別 患兒家屬滿意度

帶教老師滿意度

滿意 不滿意 滿意 不滿意

試驗組 95.8(115/120) 4.2(5/120) 100(35/35) 0

對照組 89.2(107/120) 10.8(13/120) 82.9(29/35) 17.1(6/35)

字2值 3.84 5.52

P值

3 討論

3.1 問題情景教學法激發了護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傳統的臨床帶教一般都是護生被動的接受帶教老師的傳授,跟著老師的思路走,自覺性、獨立性、個性均被淹沒,缺乏獨立性思維,學習積極性不高[3]。兒科患兒是相對特殊的群體,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兒、小皇帝、小公主,家屬對實習護生基本都有抗拒心理,不喜歡護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做治療性操作,護生動手的機會受到限制,心理受打擊,使其學習主動性更加不高。問題情境教學法,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設置各種情境,引入入勝,提出問題誘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查閱資料,策劃情景。角色扮演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護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思考和參與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潛能[4],有效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情境教學法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縮短了課堂與臨床之間的距離,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知識的運用更加靈活,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表1顯示,試驗組護生出科考試時,操作與理論成績均高于對照組。

3.2 加強了與患兒及家屬溝通的技巧

溝通能力是護士的核心能力之一,醫院對本科護生溝通能力的要求也在日益增高[5],而她們在學校多注意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溝通技巧的培養,進入臨床實習前接觸的社會關系較為簡單,不善于與人們交流,尤其兒科護理工作中,應根據患兒的年齡、心理特點來組織溝通內容,而兒科患兒家長經常對實習護生不予理睬,使護生產生恐懼心理,更不愿意與其交流。問題情境教學法演練過程中,護生經常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提高了語言溝通的能力和掌握非語言溝通技巧,同時通過模擬情境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夠揣摩患兒家屬的心理,體驗家屬的感受,能夠大膽地跟患兒及家屬去交流;熟悉疾病的發病過程、臨床表現、護理要點,能夠更好地為患兒及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在與患兒及家屬交流時有了自信心,減輕了恐懼心理,達到更好的溝通效果,提高患兒及家屬的滿意度。

3.3 問題情境教學提高了護生的臨床實踐綜合能力

問題情景教學以帶教老師作為主導、護生為主體,帶教老師利用護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結構,以教學大綱所要求完成實習的內容及兒科臨床常見病為框架,設置不同的場景,護生在形象、直觀的教學環境中對老師所提供的信息進行選擇推斷,提出問題,查閱資料,鞏固知識和運用知識, 練習臨床技術操作技巧。由于提前模擬了臨床的工作環境,熟悉了臨床護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懂得了溝通技巧,熟練了技術操作,對臨床實習產生的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及陌生感有所減少。同時通過開展創設問題的情境教學實踐使護生的臨床思維和決策能力得到鍛煉,在跟隨帶教老師前已進入角色,增強了自信心,進入臨床后不再縮手縮腳[6],能夠運用護理程序對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及急癥案例進行整體護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3.4 問題情境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由于護生在一個月內要將四年所學綜合運用到臨床,時間緊,任務重,有一定的壓力。所以帶教老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要符合教學需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同時也要貼近臨床,在注重護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的同時,還要關注護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合作創新能力、交流的能力、職業情感體現等都應在“問題”情境中有所設計。只有這樣,實施創設問題的情境教學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紅贊,廖少玲,黃娟娟.問題情境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13):85-86.

[2]鈕美娥,趙鑫,汪小華.問題情境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生臨床實踐能力培養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雜志,2013,30(6):67-68.

[3]濮麗萍.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在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3):96.

[4]寇敏.情境教學法在兒科護患溝通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1,9(8): 2145-2146.

[5]張雪雁,李軍,都美玲.兒科護理見習應用模擬教學法對培養本科護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3,27(11):3557-3558.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一本久道综合色婷婷五月| 亚洲乱亚洲乱妇24p| 中国杭州少妇xxxx做受 | 女人被狂躁c到高潮|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熟女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久久精品www人人爽人人| 欧美成人www在线观看| 果冻传媒18禁免费视频|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 亚洲无av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 午夜av亚洲一码二中文字幕青青|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99| 国产jizzjizz视频| 蜜桃av在线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本女优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国产精品香蕉| 欧美日韩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aaaa |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国产aⅴ爽av久久久久电影渣男|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app| 无码av孕妇专区|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超级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26uuu另类亚洲欧美日本| 柠檬福利第一导航在线|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综合精品欧美日韩国产在线| 国产超碰人人做人人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外围|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青青草原亚洲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