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基于物聯網醫療解決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 據愛立信公司區域業務發展部經理Carla Belitardo稱,愛立信已經開始在拉美地區的金融、交通和能源三個垂直市場發展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應用。
愛立信公司區域業務發展部經理Carla Belitardo目前表示,巴西的多家能源企業已經開始應用一些基于2G技術的數字計量解決方案。同時,愛立信公司在墨西哥也已經在一些能源部門制定了相關的發展項目。另外,垂直市場中的交通市場也是一個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潛力市場,特別是在追蹤定位方面。目前,愛立信公司已經在巴西庫里蒂巴市開展了一項利用3G技術連接巴士的項目。通過這一新項目,庫里蒂巴市的公共巴士將可以通過移動3G寬帶網絡連接,并配備由愛立信公司提供的高速接入的移動寬帶設備。有了這項物聯網解決方案,司機們可以獲得更多巴士行駛的數據,同時能夠獲取行駛路線、等候時間、速度、距離以及抵離日期等數據信息。而在金融市場方面,物聯網解決方案也得到了應用。目前該地區已有多部自動提款機通過3G技術聯網。
與此同時,盡管3G裝置尚未能進駐醫療健康領域,但據Belitardo稱,目前拉美地區已在配備通過3G技術發送數據的設備方面開展了多項措施。他說:“愛立信公司正在對醫療健康領域中的遠程信息解決方案進行測試,巴西、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國都對在醫療健康領域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深感興趣。”
隨著物聯網解決方案的增加和3G、4G技術的發展,拉美地區甚至全球范圍內對無線通信設備的應用量將大幅提升。預計至2020年,拉美地區無線通信設備應用率最高的國家將是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哥倫比亞。當然,智利的地位也不容忽視,但是它最顯著的特點不是在應用數量方面,而是在創新和無線通信性能方面。預計到2020年,愛立信公司將在拉美地區投入50億臺無線通信設備。而在全球范圍內,到2020年,愛立信公司無線通信設備的投入量將達到500億臺。愛立信公司的產品包括了移動和固定網絡的基礎設施、電信服務、軟件、多媒體解決方案以及為運營商、企業和媒體行業提供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
三大優勢支持東軟健康醫療
劉保華:東軟即將迎來成立20周年。20年來,東軟發展成為國內民族軟件產業的代表性企業。東軟成功的關鍵是什么?
盧朝霞:關鍵是東軟很專注。20年來,東軟專注地做軟件和服務業務,在行業中一直堅持持續發展,在業務涉及領域里堅持深耕原則,比如在醫療、電力等領域。東軟認為創新固然重要,但專注更重要。
劉保華:東軟正致力創新和轉型,其中醫療信息化是很重要的部分。東軟為什么選擇做醫療信息化?
盧朝霞:由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新技術的發展,醫療信息化近幾年面臨很好的發展機會,這是東軟做醫療信息化的外因。從內因上看,東軟在醫療衛生領域有優勢,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東軟在社保信息化特別是醫保信息化領域有很深厚的積累,在軟件方面有一定優勢。
第二,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醫療設備和數字化的醫療設備關系密切。東軟本身就生產數字化醫療設備。過去,這些設備是面向醫院的,現在東軟希望把這些醫療設備小型化、微型化、個人化。基于專業醫療領域的積累,東軟要實現這個目標相對容易。
第三,東軟本身是做B2B的,很多電子商務也是在互聯網上進行,具有提供B2B解決方案的基礎,是東軟轉向B2C的優勢。此外東軟還具有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出了多種移動互聯網應用,涉及銀行、電信和交通等多個領域,很多應用都基于東軟的解決方案平臺面向個人或企業提供信息或服務。
正是基于互聯網的應用及行業解決方案的支持,東軟在醫療信息化領域發展速度才能比較快。
劉保華:既然東軟的優勢這么明顯,那么行動路線是什么?
盧朝霞:東軟的路線就是建設健康城市。目前,東軟為唐山、鄭州、無錫、沈陽、都江堰、海南省澄邁縣等20多個城市提供健康城市解決方案,通過政府的支持,構建起區域醫療衛生平臺和區域的以物聯網、互聯網為核心的健康服務平臺,拉動基層醫療組織能力的提升。
此外,東軟還通過中國老齡委、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分會和養老中心等機構,以及各個合作伙伴,將醫療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的服務對象延伸到家庭用戶,進行家庭成員健康信息的監控和管理。
在東軟的行動路線中,一方面以政府為主導,東軟積極推動健康城市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是與機構合作,向家庭和個人推廣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目前,健康城市計劃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追求三方共贏
劉保華:東軟健康城市計劃如何能讓百姓、企業和政府各方從中受益?
盧朝霞:現在,我國政府正著重解決貧富差距、城鄉差距過大的問題,正著手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對政府而言,健康城市計劃能夠幫助縮小城鄉差距、基層醫院與大醫院的差別,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東軟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正是希望能夠在醫療方面提升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的基層醫療水平,縮小城鄉差別。
建設健康城市還可以降低整個國家的醫療費用支出。使居民少生病、不生病,或是病癥較輕就可以在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治療,不必再到大醫院花費很多錢治療,也避免了浪費國家的醫療資源。這就可以減少政府對醫療費用的支出。
此外,提升國民的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強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管理體系的加強,重點在日常健康指標的監控,避免把80%的錢都用到對20%的慢性病人的治療上,能夠使醫療資源和財政投入真正用到公共衛生支撐上。
從醫療行業看,通過建設健康城市、建立覆蓋整個區域的多級醫療網絡,可以有效平衡醫療資源。大醫院的資源可以通過遠程醫療系統支持小醫院,也使大醫院的資源最大化,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我認為新醫改有兩個最主要的改革目標:一是使大醫院不要“過度醫療”,二是使基層醫院的醫療能力提升。只有這樣,才能既節約國家的醫療資源,又提升百姓的滿意指數和健康指數。
劉保華:以色列在全國推廣慢性病的預防管理系統,醫療機構根據人們的身體狀況預測他在60歲以后會容易患哪些病,并且提醒他們事先預防。以色列的慢性病預防管理跟東軟慢性病管理的理念有很多共同點,能否在我國推廣?
盧朝霞:推廣慢性病預防管理體系需要時機。目前我國的多發病主要是高血壓和糖尿病。2010年的數據顯示,我國有2億高血壓病人和9000萬糖尿病人。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沒有進行藥物治療,三分之一的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進行藥物治療,并且可能沒有按時服藥。這三種情況的病人都很容易出現病情加重。東軟通過健康普查、健康教育、健康數據采集和監控,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時治療,盡量避免病情加重。這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政府部門節省醫療費用、減少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東軟的城市健康計劃目標是讓百姓、企業和政府三方共贏。近兩年,東軟集公司的力量全力投入到醫療衛生信息化領域中,加快進行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軟件平臺建設、業務應用系統開發以及市場拓展等。圍繞新醫改和健康服務,東軟已經做了全面的準備并奠定很好的基礎。
劉保華:健康醫療業務在東軟的整個業務版圖中處于怎樣的地位?
盧朝霞:健康城市包含很多內涵,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東軟醫療衛生健康服務業務包括東軟的醫療IT業務、政府的公共衛生、社保的醫保業務、新農合等。東軟將公司的品牌、技術、人力資源、行業解決方案等資源,全部整合起來推進健康醫療事業。
之所以傾全力推進健康醫療業務,是因為它是一個創新的業務,能夠拉動東軟的業務板塊快速增長。它集合了很多業務部門的資源和創新成果,拉動了東軟整體業務的創新和轉型。比如,移動互聯網事業部和電信事業部原本在思考電信運營商如何通過互聯網轉型為信息服務提供商,健康醫療信息恰恰是人們最關注的信息,遠程視頻醫療是3G時代最好的應用。
此外,在企業解決方案中,健康醫療服務可以作為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部分,為員工建立健康檔案,構建企業職員的健康管理體系。
技術推動商業模式發展
劉保華:健身社交網站咕咚網推出了“終端+社交”的模式,您曾經說東軟也想探索出一種具有創新性的運營模式,今天也展示了東軟的健康終端以及后臺的運營體系,并且表示希望能做成一個網站的模式。東軟在整個商業模式轉型方面有何規劃?
盧朝霞:東軟的轉型正在一步步落實,很快你就會看到東軟建立的熙康網。熙康網將和東軟面向個人的健康服務融合在一起,針對不同類型的需求者,分成很多頻道,例如健康鍛煉頻道、飲食頻道、高血壓頻道等,還將建立社區討論區,以便人們進行交流。
目前,熙康網正在測試,點擊量約為10萬次,有兩個應用比較受歡迎,一是中醫體質,二是樂活指數。人們通過這兩個應用,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
東軟希望將熙康網發展成一個社區類健康指導、健康服務、健康交友網站。這部分業務和東軟的傳統業務有所不同。根據市場需要,東軟會考慮在欄目設置上體現更多的創新,目前熙康網正在籌劃過程中。
劉保華:如果單純做社區東軟不一定有優勢。東軟的優勢在于:東軟有自己的產品,可以采用類似咕咚網的“終端+社交”模式,軟硬結合的模式未來必然成趨勢;東軟還可以將健康醫療服務和社交網站整合起來。通過這兩方面,東軟的傳統優勢和新業務就能結合起來。
盧朝霞:對,這兩方面東軟的優勢很明顯。東軟整合公司內部很多資源發力健康醫療服務,創新業務模型,并且開始向B2C領域拓展。正因為可以整合內部各種資源,東軟的投入相對較少,發展速度會比較快。
東軟現在的布局有兩方面:第一是健康城市計劃。健康城市計劃屬于B2B的范疇。第二,當熙康網發展起來之后,東軟就將業務直接擴展到B2C領域,并且最終形成一個覆蓋全國的大網絡。
劉保華:東軟健康城市計劃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是東軟在云架構上要有很強的實力,一定得有獨到之處。在這方面東軟有哪些積累?此外,要運營一個覆蓋全國的網絡,一定要有數據中心布局,東軟在這方面有何規劃?
盧朝霞:在云計算方面,東軟一直在進行超前的投入,專門設立了云計算研發中心,在云架構、云平臺、云計算、云安全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積累。
2010年,東軟與NEC合資成立了一個云計算公司。通過這種方式,東軟引進了全球最先進的技術和最好的商業模式,并且進行了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
東軟的一個分公司――東軟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數據中心的建設,目前在大連、沈陽、成都、南海等東軟的基地都設有數據中心。因此東軟在建設云的物理平臺方面有很好的基礎。
在云計算中心建設方面,東軟還提供前端的服務,即呼叫中心業務。
從整體上看,東軟已經具備了建設云計算基礎平臺和應用平臺的能力。在物理架構搭建起來之后,東軟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將各個產品線和業務“云化”,變成真正的虛擬計算,按照虛擬化戰略進行布局,建立可擴展的應用架構。在把現在的很多應用用“云化”進行實際推廣,東軟在技術和實際應用方面都在扎實積累。
劉保華:東軟最近收購了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望海康信),收購目的是什么?東軟在并購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規劃?
盧朝霞:望海康信目前是醫療信息化行業里最好的ERP提供商,它為醫院、衛生部門、政府管理部門提供專業化的成本核算、財務管理、物流管理系統,即后臺支撐系統。望海康信的醫院綜合運營管理系統(HBOS)可以精準地跟蹤每個手術用了多少配件、誰是主刀大夫、手術時間,以及醫院床位的周轉率等各方面信息。
以往,東軟ERP業務主要是面向制造業,主要功能包括物流需求計劃、生產作業計劃、能力平衡系統等。但醫院的ERP更為復雜,既要核算類似手術材料的物流,又要核算人的成本,在這方面望海康信的HBOS表現非常出色。
東軟希望借收購望海康信補齊東軟面向醫療衛生健康服務全面解決方案,,使東軟在醫療衛生健康服務領域的產品線更全面,滿足東軟客戶的需求。
接下來,東軟還會加大收購業務的力度,東軟的收購主要圍繞三個方面:第一,使東軟的業務更全面,使業務得以提升,產品功能更強大;第二,彌補東軟現有產品線的缺失;第三,對方擁有的客戶群可以彌補東軟在市場方面的空白。
劉保華:東軟的收購是傾向于應用方面還是在后臺架構方面?
盧朝霞:東軟是做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公司,在收購時考慮比較多的是從應用和圍繞應用的支撐平臺方面布局。
劉保華:東軟未來向B2C方向發展,是否考慮收購B2C公司?
盧朝霞:雖然熙康網正在開發中,但是如果在這個領域哪家公司做得很好,能夠讓東軟在相關領域迅速占領市場,東軟不排除收購B2C公司的可能性,但是目前還沒有合適的公司。
劉保華:我認為東軟最應該收購的是基于本地化服務的網站,而不是覆蓋全國的網站,比如杭州的19樓網,在當地滲透率很高。因為目前的覆蓋全國的健康類網站主要是提供新聞信息,用戶黏性太低,應該加入一些與社區相關的內容,增加用戶黏性。
盧朝霞:對。還有一個發展思路是與東軟的健康城市計劃相結合,東軟現在就是這樣做的。在互聯網時代,東軟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要轉變思維方式,通過收購或者合作形式,或許能讓東軟走得更快更順利。
記者手記
傳統IT廠商走到岔路口
“技術創新是信息產業發展重要的推動力,信息產業每一次跨越式的發展背后都有強大的技術驅動。”誠如聯想集團CEO楊元慶所言,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顛覆了許多傳統IT企業的商業模式,讓產品和服務變得互聯網化、應用化。云計算、物聯網技術,讓傳統IT廠商能搭建起更廣闊的平臺,負載更多應用,并實現相互連通。傳統IT廠商以提供技術和產品為中心的商業模式逐漸被打破,轉向以服務為中心的商業模式。
站在IT歷史發展的岔路口,像東軟這樣的傳統IT廠商,產品和業務從B2B領域向外擴展,開始直接面對個人消費者,利用更多新技術為他們提供服務。
在華為網絡大會(HNC2015)上,華為推出敏捷網絡3.0,將敏捷網絡全面延伸到物聯網領域。其中敏捷物聯解決方案使企業能快速構建一張物聯網基礎架構,實現生產、制造、物流等領域的智能化。
與此同時,華為全球最輕量級的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這一內核容量僅有10KB級的操作系統,具備零配置、自組網、跨平臺的能力,使得智能硬件的開發變得更加簡單,從而加快實現萬物的互聯互通。
“互聯網應用的快速發展,正是受益于ICT基礎架構的標準化,物聯網應用的發展也會走同樣的路。在這樣的思路下,華為面向物聯網的操作系統,Liteos。”華為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表示。
顯然,面對紛繁復雜的物聯網世界,華為已經看清了方向、理順了思路。當然,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華為的野心,建立一個物聯網生態系統,主導物聯世界的話語權。
不可否認的是,華為正在一步一步地激活1000億聯接。
敏捷網絡3.0:物聯世界的基礎架構
華為《全球聯接指數》報告指出,IoT聯接數未來每5年將以300%的速度驚人增長。到2025年,物聯網聯接的數量將達到1000億個,傳感器將以每小時200萬個或每天超過4700萬個的速度部署并聯接到網絡。
這一擁有巨大誘惑力的市場,引得無數企業相繼涌入,然而卻鎩羽而歸。因為,他們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事實,今天基于“互聯”需求的網絡,已經不能滿足物聯網千億聯接的承載需求。
徐文偉表示:“未來,55%的IoT聯接將來自于商業,包括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公共服務、智能物流等。多樣化的設備、復雜的組網結構、龐大的數據傳輸平臺和指數級的數據量充斥在這個物聯世界里。現在的互聯網網絡架構,已經無法支撐物聯網發展。”
這意味著,現有網絡勢必要在技術上有巨大的突破,特別是面向物聯網的多接入方案、安全、數據采集和管理等領域,必須要進行升級。
“今天,我們把敏捷網絡全面升級到3.0階段,就是要解決千億連接的多樣化需求挑戰問題,對此華為提出敏捷物聯架構,這是華為敏捷網絡邁向3.0的關鍵標志。”華為交換機與企業通信產品線總裁劉少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第一次把SDN架構引入物聯網。面對物聯網時代的海量連接,如果仍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業務復雜度可能數百倍激增,引入SDN從架構上進行簡化設計,讓物聯網終端和網管更易管理,實現對行業應用的統一開放。
當然,安全作為物聯網發展的關鍵因素,也受到業界的關注。徐文偉說,華為從終端、網絡、云三個方面打造物聯網安全解決方案;終端入侵防御,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助攻防御和分布式抵御大流量攻擊,三重安全保障,使物聯網和云數據中心更可靠。
“121”戰略:建立物聯網生態圈
有了敏捷網絡3.0作為基礎,華為也進一步明晰了自身的物聯網戰略,即“121”戰略。
徐文偉表示,第一個“1”指的是華為要搭建一個物聯網平臺,該平臺能夠匯總各種各樣的數據,通過收集整理并進行大數據分析形成有價值的數據,向第三方、合作伙伴以及整個行業開放,為整個行業創造價值; “2”指的是兩種連接方式,包括有線和無線;第二個“1”則指的是輕量級物聯網操作系統Liteos。
當前,物聯網產業的一個亂象就是企業都在開發各自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之間無法互聯互通,根本無法滿足物聯網龐大的1000億聯接需求。因此,建立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是物聯網產業發展必須要具備的條件。
“眾所周知,PC時代和Mobile時代的繁榮,主要得益于Windows和Android操作系統構建了強大的應用生態圈。要想使得物聯網能夠實現,同樣需要一個生態圈。”徐文偉表示。
華為作為行業的領導者,希望擔當起這個重任。“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有能力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所以華為在面向這樣一個千萬億級的市場,更加需要合作、共贏、協同創新。華為將繼續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策略,共同打造一個千萬億級的美好的全聯接的世界。”徐文偉表示。
華為建立物聯網生態系統圍繞的核心就是“121”戰略。基于華為的物聯網平臺,合作伙伴可以快速接入物聯網生態圈,而Liteos主打開源,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車聯網、工業等廣泛領域,合作伙伴可以基于Liteos,快速、簡單地構建自己的物聯網產品。
此外,華為企業BG總裁閻力大表示:“華為積極地參與物聯網方面的產業聯盟、標準組織,并積極組建創新研究中心、開放實驗室、開發社區,攜手合作伙伴共同推動產業的發展。”
“在過去三年,華為已經與全球的行業伙伴在物聯網領域展開很多深度的技術合作”,劉少偉補充道,“當前已商用的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包括: 智能樓宇、智能電力抄表、智能車載、智能健身房、智能工廠、智能零售、智能路燈等。在業務驅動的ICT基礎架構(BDII)的行動綱領的指導下,我們正在與更多的合作伙伴打造圍繞敏捷網絡的生態系統,一起推出惠及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
從1.0到3.0,敏捷茁壯成長
2013年,華為敏捷網絡第一次亮相。兩年來,敏捷網絡從一個idea開始,就像一顆小種子,從破土出小芽,再到長成樹木,敏捷網絡茁壯地成長。華為的敏捷網絡已經廣泛服務于政府、金融、醫療、大企業、交通、教育、廣電等各行各業。
徐文偉回憶,2013年,在大家的共同見證下,華為了全球首款敏捷交換機S12700,定義了以業務和用戶體驗為中心的敏捷網絡1.0架構,先后推出敏捷園區和敏捷廣域解決方案。這是改變未來的開始。
那一年,華為第一次把SDN架構引入園區,第一次以業務體驗為中心構建網絡方案,第一次讓IP感知質量,第一次實現有線、無線網絡的真正融合,第一次實現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全網安全協同。
經過一年的發展,2014年,華為又提出“敏捷已來”的口號,了敏捷控制器、敏捷分支和敏捷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完成面向敏捷園區、敏捷分支、敏捷數據中心及敏捷廣域四大領域的全面覆蓋。
截至今天,敏捷園區解決方案已經服務于全球600多家客戶,榮獲行業9項大獎;敏捷分支發貨17000多臺,全球增長率第一;敏捷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部署于全球1000多個數據中心,全球增長率第一;并在全球部署了300多張敏捷廣域網絡,其中60多張是基于SDN的應用。
已經有不少客戶體驗到“敏捷網絡”帶來的敏捷體驗。
在荷蘭,阿賈克斯的主場ArenA場館部署了敏捷網絡,將現場的53000多名觀眾同時連接到WiFi網絡,為用戶帶來了一場高科技盛宴。
徐文偉舉例說,通過將球場內的攝影機位和場館觀眾全互聯,球迷在任何位置都可以通過調用球場內其他位置的攝像機位視頻,尤其是球門視角的機位視頻,從而欣賞到進球的精彩瞬間。
而且,通過將比賽實時的數據開放,觀眾用智能終端就可以在比賽中動態了解每個球星的各種技術統計數據;同時WiFi網絡與Facebook等社交媒體賬號可以進行對接;并為不同用戶分配不同的權限。此外,通過對觀眾的位置、應用訪問行為,進行數據關聯分析,可以實現對場館內的消費進行運營分析和精準營銷,并針對不同用戶推薦商品。
迄今為止,華為敏捷網絡已經幫助全球20多個場館提供創新的場館覆蓋解決方案。如今,敏捷場館也從海外來到了中國。華為剛剛和北京工體等場館簽署合作協議,將通過創新的敏捷網絡解決方案,實現高密場館覆蓋,為客戶帶來新的增值業務。
所有企業都在加速數字化轉型,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中石油每天需要處理海量數據和業務需求,同時中石油業務將向物聯網及大數據的價值分析與挖掘發展,數據中心成為業務發展的關鍵。
華為幫助中石油構建起了“兩地三中心”的亞洲最大的私有云數據中心網絡。通過華為CloudEngine數據中心交換機連接37000臺10GE服務器,構建起了業界最大的無阻塞網絡平臺,是業界的3倍;同時,通過資源池化和共享,資源利用率提升4倍以上;充分滿足中石油海量數據存儲、大數據分析所需要的網絡容量和性能,支撐中石油未來10年的業務發展需求。
對于很多人來說,今年除夕最精彩的節目可能是“搶紅包”。2015年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10.1億次;QQ紅包收發總量6.37億次,搶紅包人數1.54億。殊不知,搶紅包給網絡帶來了巨大沖擊,用戶數、數據吞吐量及用戶業務請求數大幅增長。
聯網腳環被用于跟蹤非洲東部和中部瀕臨滅絕的黑犀牛。腳環提供每個犀牛的地理位置和移動數據并進行加密,以確保偷獵者不會獲得這些數據,然后把這些數據發送到云中。如果出現偷獵者,反偷獵團隊會獲得警報,通過直升機、無人駕駛機和汽車狙擊偷獵者。
第9名:智能馬桶
智能馬桶系統可以自動感應沖水次數和人流量,預知潛在維修需求,分析高峰期設備故障風險,避免乘客登機前排長隊,眼巴巴看著兩個空空的馬桶上掛著“故障中”。
第8名:物聯網售水機
售水機內置英特爾傳感器進行通信,以生態友好的方式,為公眾場所的水站提供經過凈化的冷水,并通過網關聯網,分析水質、檢測泄露、空氣污染等。聯網售水機擁有太陽能供電的Wi-Fi熱點和充電站,還可以幫助清潔你的水杯。
第7名:百事可樂Spire
餐廳老板不僅了解員工,還得熟知用戶的購買習慣。百事可樂Spire擁有8個品牌的蘇打水和6種額外風味,顧客隨意混合。它內置連接到云的4G調制解調器,采用英特爾架構和英特爾客戶管理系統,幫助百事可樂了解風味組合和供應比例,跟蹤消費者的決策以調整新品研發計劃。
第6名:智能健康秤
使用藍牙連接的智能健康秤通過家庭網關通信,并將收集到的身體數據發送給相關醫療機構,把患者與醫療機構連接起來。這款健康秤里的傳感器與基于英特爾Quark系統芯片(SoC)的網關相連。
第5名:物業檢測Di-BOSS
Di-BOSS是一項數字建筑運營軟件解決方案。紐約市的大型物業管理公司Rudin Management把英特爾物聯網網關解決方案集成到幾個所屬物業中。在幾周內,它們就開始在全面集成的控制環境內遠程監測供電、供暖和供水設備。
第4名:Sprinkles紙杯蛋糕售貨機
在紐約、達拉斯、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拉斯維加斯、洛杉磯等地區,Sprinkles的紙杯蛋糕ATM會及時向公司發出補貨提醒以及配送通知。內置英特爾酷睿i5處理器,用戶還能遠程管理各地的ATM機器,一天24小時都可以吃到美味的蛋糕。對于破產姐妹Max與Caroline來說,Sprinkles紙杯蛋糕售貨機會是強勁的對手嗎?
第3名:SteadyServ iKeg系統
基于英特爾技術的steadyserv ikeg系統,使用RFID和傳感器技術收集啤酒桶數據,為酒吧主人提供有關庫存狀況的反饋信息,同時匯集市場數據,幫助分銷商和釀酒商根據客戶的口味推出量身定制的產品,從而更好地服務終端客戶。
第2名:車隊管理解決方案
英特爾和Vnomics正在為交通和物流行業開發定制解決方案,用于管理和檢測車隊數據。依托英特爾的集成技術,Vnomics整合了傳感器、智能設備和實時數據分析,以提高貨車的運行效率。Sala公司是一家領先的跨地區散貨拼車運輸公司,通過把所有車輛連接到Vnomics網關,使車隊油耗降低了6%,每年節約大約400萬加侖的燃料。
4G+移動互聯網
在2015MWC中,大唐電信集團將全面展示“4G+移動互聯網”的精彩互聯生活,以及實現這一愿景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多元化解決方案 打造全感知精品網絡
相比網絡基礎覆蓋這一個“前期”工程來說,國內4G網絡已經到了亟待進行補熱補盲、覆蓋優化、容量提升的關鍵階段。大唐電信集團將展示從4G到5G的最新技術,全面支持運營商輕松部署全感知精品網絡。
在大唐電信集團看來,全感知網絡表現在用戶體驗上首先要達到室內、室外的“零距離、零差異”,即用戶身處任何場景都能享受到高速、穩定的網絡服務,實現超帶寬、零等待的數據連接。大唐電信集團將展出全系列室內深度覆蓋解決方案,包括旨在解決增強局部熱點覆蓋厚度的一體化微基站(含Relay)CuteSite解決方案、實現室內深度覆蓋同時更兼顧美觀與環境協調的新一代微基站PadSite解決方案、滿足高AURP值的大面積高容量室分覆蓋場景的分布式皮站PinSite解決方案,以及滿足中小面積室內覆蓋場景的一體化皮站NeoSite解決方案。
更高的頻譜利用效率,更低的部署成本已經成為運營商的技術首選。面對上述趨勢,大唐電信集團將展出創新的融合組網方案,包括支持全場景、多模合一、形態豐富的硬件產品,以及載波聚合、負載均衡、終端雙鏈接等,能夠極致發揮雙網能力、實現深度融合的技術手段。
創新網絡服務模式 維護價值生態網
大唐電信集團在2015MWC上推出了面向用戶體驗的“優服務”集中管理解決方案。該方案集結構合理容量平衡、重大活動無縫保障、技術領先效能提升于一體;基于大唐電信集團多年來在網絡規劃優化、專項提升領域的成熟案例,進一步將流程標準化、集中化、經驗化;同時借助信息化平臺的輔助支撐,大唐電信集團還能夠幫助運營商迅速提升網絡優化效能。
除此之外,針對即將規模商用的VoLTE,大唐電信集團也提前制定了專業的端到端優化方案。通過精確規劃、海量分析、自動優化、端到端優化,保證全時段的VoLTE高清語音體驗。
目前,運營商積極尋求戰略轉型,將流量經營作為戰略重心,從以業務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變。對此,大唐電信集團打造了以“智能管道”為核心的流量經營體系架構,貫穿市場分析、策略支撐以及用戶認知三大領域,在用戶特征的基礎上,形成網絡側以及市場側的流量經營支撐策略,為運營商4G市場營銷和網絡流量控制策略提供分析依據。
面向未來積極布局 力爭搶占行業先機
面向未來網絡演進,大唐早在2013年底就了《5G白皮書》。當前,產業鏈的5G預研如火如荼,大唐在白皮書中提到的“演進、融合、創新”的技術路線,已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在此次展會中,大唐還將展出在大規模天線、新型多址介入、超密集組網、高頻段通信、低時延、高可靠、靈活頻譜共享等5G重點關鍵技術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分享5G系統框架和關鍵技術研究的最新進展,并展出業界首個支持128數字通道大規模天線系統的5G綜合驗證平臺。
同時,大唐電信集團積極布局和拓展智能交通和車聯網領域,目前已能夠為智能交通系統提供從感知層到應用層的完整的產品系列及解決方案。在2015MWC上,大唐電信集團將展示全球首臺LTE-V車聯網設備,該設備可支持車聯網V2X自組織通信,能夠針對V2X車聯網等ITS新興技術方向和不同應用需求推出解決方案。
芯-端-云
近年來,大唐電信集團建立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業務體系,圍繞“芯-端-云”進行產業布局,同步搭建產業協同和融合管道,以及面向市場以客戶為核心的運營模式,為政府、行業、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積極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創新,構建新的價值與新的發展生態。
發力集成電路設計 打造智能安全雙芯旗艦
在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大唐旗下聯芯科技、大唐微電子兩家核心企業,將集中展示智能終端和信息安全兩大領域的最新產品及解決方案。
在智能終端芯片方面,聯芯科技所采用28nm工藝的智能手機芯片平臺LC1860創造性地采用業界領先的軟件無線電技術SDR,其Modem技術的領先性和創新性在全球首屈一指,搭載該款芯片的智能手機小米2A已經成功出貨千萬臺。展會上,搭載聯芯科技芯片的LTE數據終端、LTE智能手機、四核手機、平板等智能終端產品紛紛亮相。
在信息安全領域,大唐微電子除在身份識別領域擁有眾多核心技術優勢以外,還在智能安全以及生物識別技術領域展開布局。其中,可穿戴移動支付產品、面向物聯網以及生物識別等綜合解決方案均采用自主開發的芯片產品,成為本次展會的亮點之一。
細分行業終端需求 提供多種客戶體驗
在終端設計領域,大唐電信集團顯現出了其為細分行業提供解決方案及服務的綜合實力。根據各領域市場以及不同客戶的需求,分別推出了通用數據終端、行業終端以及個人終端等產品。產品覆蓋4G隨身WiFi、無線路由器、三防智能手機、對講手機以及定位平臺。
擁抱“互聯網+”時代 發展“一體兩翼”孵化平臺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大唐電信集團積極響應國家“互聯網+”的重要戰略,依托“芯-端-云”產業鏈優勢,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本次展會中,大唐電信集團首次推出面向“互聯網+”創業項目的資源型移動互聯網孵化平臺――369Cloud。平臺由大唐電信集團移動互聯云平臺、大唐創投基金和大唐孵化基地三大服務平臺組成,構成了以技術孵化為核心、以投融資服務、實體園區服務為配套的“一體兩翼”孵化模式。近年來,通過大唐電信集團移動互聯云平臺已成功孵化了諸多項目,如“互聯網+教育”――個性化自主學習平臺、教育技術服務平臺;“互聯網+健康醫療”――媽咪100分,“互聯網+保險”――安途,“互聯網+文娛”――FansPhone項目,以及剛剛落戶的“互聯網+社區”項目社區1號綜合服務平臺等。
C: 這幾年機器對機器(M2M)商業解決方案在全球的新趨勢有哪些?
H: M2M解決方案首先是數據的收集,然后是數據的商業化。它改變的是企業與被連接資產之間的互動和增值方式,比如物流行業的遠程車隊管理,零售行業對自動售貨機的遠程監控等。近幾年我們所看到的一個最大的趨勢是“增長”。在物流、汽車、通信、醫療、零售、安保等行業都是如此。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預測M2M IT服務市場在2011年到2016年將會從36億美元增長到99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2.6%。另一家調研公司ABI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8年,M2M市場在歐洲、北美和亞太區域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5%,而在北美、中東和非洲市場的增長率達到28%。所以說我們已經進入了工業互聯網時代。
C: M2M解決方案在哪個行業市場潛力最大?
H: 這很難說。現在大數據在各個行業都是個熱門話題,我們的確也看到了M2M在不同行業都體現出了增長的態勢。車隊、自動售貨機遠程管理都是M2M應用的傳統領域,也是相對比較成熟的,現在船運和航空運輸對這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醫療健康行業也是新的熱門領域,比如對血動力檢測設備的遠程監控,可以看到機器的使用率和損耗,可以及時解決宕機問題,降低設備制造商和供應商上門服務的人力成本。
C: 是否可以舉一些例子說明M2M解決方案在商業運用上的成效?
H: 其實,工業物聯網促進的將是全球經濟,你可以從這樣一組數據中看到機對機解決方案在各個行業所能夠帶來的1%的價值:如果M2M解決方案每年幫助航空業降低1%的燃油,節約的價值是300億美元;醫療健康領域的生產效率如果提高1%,產生的價值高達630億美元;讓鐵路運輸的效率提高1%的話,相對應的是270億美元。你可以看到,每個行業都會從中獲益。從微觀來說,應用M2M解決方案之后可以幫助銀行對不同地方的ATM機進行遠程診斷,減少30%的上門維修次數。對企業來說,可以幫它們大大降低人力成本,這也是企業客戶對M2M解決方案需求越來越多的原因。
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電信運營商紛紛加快網絡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不斷擴大LTE網絡覆蓋范圍,加速向4G網絡演進,并圍繞客戶體驗大力提升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同時,順應產業融合發展趨勢,努力構建開放共贏的網絡業務平臺,加強與價值鏈各方的交流與合作,加快從傳統電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商的轉型。隨著3G的普及,電信業務重點已由傳統的語音業務轉向數據業務,在4G時代到來之際,電信運營商紛紛大力發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計算等新興融合業務。
趨勢一:
大力推進移動互聯網業務
當前,移動互聯網使信息技術的應用進入一個新周期,終端設備制造、業務內容提供、互聯網服務等多角色融合,極具創新精神的企業不斷涌現,跨界競爭趨勢日趨明顯,運營商既要提供“優質管道”又要做好“智能管道”。沃達豐借助與金融系統的合作加快了移動電子商務、運營商支付等新業務的發展。日本軟銀、德國電信等也加大了與移動支付公司的合作,相繼推出移動支付平臺。Verizon和AT&T啟動數據共享計劃,允許用戶在多個設備間共享數據流量套餐。西班牙電信與Facebook、谷歌、微軟和RIM簽署了全球框架協議,聯合提供手機賬單支付服務。日本KDDI今年也大力部署移動互聯網業務,加大和硅谷明星企業的合作,拓展國際市場。
趨勢二:
接連推出M2M業務應用平臺
在物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許多企業都在尋求能夠跨供應商的操作平臺,這也給電信運營商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德國電信公司推出了面向全球的M2M業務平臺,供廠商和開發商提供與M2M通信相關的硬件、軟件、應用和整體解決方案等,這也是全球首個針對M2M的應用市場。
在如火如荼的車聯網市場,Verizon收購了車聯網服務商HughesTelematics公司(以下簡稱HTI),通過HTI具有專利的車聯網技術、服務和平臺,Verizon可以接入更多的車聯網數據,進而獲取進入美國價值逾千億美元的龐大汽車保險市場的機會。而AT&T將一個名為“數字化生活”的家庭安全和自動化系統,用戶能通過PC、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對自己的住所進行遠程控制。英國電信BT承建了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三大項目,加大物聯網投入。法國電信OBS與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Sprint達成合作協議,OBS將幫助Sprint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提供M2M服務,使其服務范圍擴展到全球180個國家和地區。
趨勢三:
積極開展面向企業的云服務
11月30日,由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爾公司、ARM和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倡議發起的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ECC)在京成立。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副理事長、華為網絡研發部總裁劉少偉將該聯盟比喻為“窄喉”,希望借助聯盟這一平臺促進邊緣計算產業的蓬勃發展。
邊緣計算來的正是時候
ECC的核心宗旨是搭建邊緣計算產業合作平臺,推動OT和ICT產業的開放協作,孵化行業應用最佳實踐,促進邊緣計算產業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ECC的一項核心工作是通過定義邊緣計算參考架構來推動產業共識。ECC吸引了大量產學研用的合作單位參與其中,可以更好地推動參考架構的定義,推動符合產業共同利益的技術與標準的產業化。”劉少偉表示,“ECC將發揮‘窄喉’的作用,就像推動火箭升空一樣,加速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
邊緣計算正處于“井噴”的前期。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需要突破的最大瓶頸之一就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是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網絡邊緣側,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滿足行業數字化在敏捷聯接、實時業務、數據優化、應用智能、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關鍵需求。IDC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設備聯網,超過50%的數據將在網絡邊緣側進行分析、處理與存儲。毫無疑問,邊緣計算將成為實現這一巨大轉變的“最后一公里”的關鍵問題。
“邊緣計算是使能器,對于行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至關重要。”劉少偉表示。
華為并不是第一個提出邊緣計算概念的廠商。但是,為什么是華為舉起了邊緣計算推廣的大旗?數字化轉型與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發展,必須由邊緣計算來支撐,是行業大勢將邊緣計算推到了前沿;隨時隨地訪問網絡,以及終端設備的智能化是用戶的迫切需求;華為擁有豐富的基于邊緣計算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電梯物聯網、照明物聯網和電力物聯網方案等,并在智慧城市、能源、交通等諸多行業中實現了廣泛部署和應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邊緣計算需要一股推力,而華為與ECC來的正是時候。
在云計算時代,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像過去那樣僅憑單打獨斗取得成功。同樣,在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的進程中,由于涉及眾多不同的產品、技術和應用領域,一家公司更是獨木難支,需要相互協同、合作,才能創新解決方案,擴大市場份額。具體到邊緣計算的推廣和應用,也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態系統,這也是ECC從成立之初就受到普遍關注的重要原因。
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于海斌指出:“中國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兩化’融合、‘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對ICT與OT的融合提出了迫切需求,而邊緣計算正是ICT與OT融合的支撐與使能技術,產業發展將進入重要機遇期。”
邊緣計算需要齊抓共管
時至今日,邊緣計算并不是紙上談兵,或是單純的炒作,而是已經有了落地的豐富的應用。
舉例來說,華為電梯物聯網在2016華為全聯接大會上正式,它加快了電梯行業數字化轉型,幫助電梯企業將業務中斷時間縮短90%,運維成本減低50%,同時大幅提升產品可靠性,并提高運維效率。
再比如,華為照明物聯網解決方案通過引入邊緣計算,可以幫助管理者對每一盞路燈的開關狀態、照明亮度進行精準控制,真正實現按需照明,節能效率高達80%。另外,華為電力物聯網解決方案使用邊緣計算網關對電表數據進行實時集采并上傳,實現了數據采集和控制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可有效提高抄表的準確度和工作效率,降低31%的綜合線損。
于海斌從工業應用的角度詮釋了邊緣計算的價值:“工業自動化技術體系將從分層架構、信息孤島向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架構演進。邊緣計算將是實現分布式自治控制工業自動化架構的重要支撐。ECC將重點關注體系架構的制定與技術路線的選擇,并通過推動標準化來帶動產業化發展,同時還將充分關注生態系統的構建。”
邊緣計算的發展必須有章可循。ECC在宣布成立的同時,還了《邊緣計算產業聯盟白皮書》,重點闡述了邊緣計算產業趨勢與關鍵挑戰,同時介紹了邊緣計算定義與內涵,還展示了邊緣計算產業聯盟頂層設計與運作模式,以及制定了邊緣計算參考架構與技術框架,為聯盟后續的發展提供方向指引。
劉少偉指出,邊緣計算落地必須跨越幾道重要的關口,華為將其概括為CROSS,即在敏捷聯接(Connection)的基礎上,實現實時業務(Real-time)、數據優化(Data Optimization)、應用智能(Smart)、安全與隱私保護(Security),為用戶在網絡邊緣側帶來更多行業創新和價值再造機會。
聯接是萬物互聯的基礎,數據優化或稱數據預處理,是指并不一定把所有數據都傳送到云端,那樣會產生大量長期不用的垃圾數據,在本地進行數據處理效率既高,又降低了廣域網聯接成本。安全無論在云計算還是邊緣計算中都是第一位的,在邊緣節點增加智能安全防護功能,可以有效抵御包括DDoS在內的各類攻擊。
在邊緣計算的產業推廣過程中,華為將聚焦在邊緣計算的智能聯接方面,提供以SDN技術為代表的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比如智能網關,并與合作伙伴一起在電力、交通、智慧城市等領域深入實踐。
另外,作為聯盟成員,華為積極履行職責,分享SDN、安全等核心智能聯接技術的積累經驗,發揮華為全球化部署的OpenLab平臺資源,支持行業方案創新和驗證測試,基于實驗臺構建產業和商業示范,并積極推動ECC聯盟與國內外標準及產業組織廣泛合作與對接,加速聯盟發展與標準產出。
邊緣計算的實干家
從聯盟創始成員單位的類型看,有芯片廠商英特爾、ARM,有作為中堅力量的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華為,還有與應用靠近的研究和應用開發單位,包括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和軟通動力。從這個組成可以看出,ECC聯盟覆蓋了產學研用各領域,稱得上是邊緣計算的“實干家”。
“ECC聯盟包含IT廠商和OT廠商,率先實現了OT與ICT的融合。”華為企業網關領域總經理李先銀指出,“各成員單位的角色劃分不同,擅長的技術領域不同,可以實現優勢互補,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比如,華為擅長網絡和邊緣部分,其提供的SND控制器,可以實現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物聯網設備的部署、管理和運維。有的廠商可以提供專業的數據分析平臺。軟通動力則可以提供其上的用平臺。比如,在一幢智能樓宇的建設中,華為提供網絡,以及控制器模塊和智能網關,而傳感器、電表等終端設備,以及相關軟件等則由合作伙伴提供。總之,邊緣計算需要生態系統內的各廠商相互協作。”
ECC聯盟是一個開放的組織,在商場上是競爭對手的廠商,在聯盟中則可以成為友商,在邊緣計算的各個層次,歡迎有多廠商參與進來。劉少偉表示:“ECC不是華為的聯盟,也不是這6家創始單位的聯盟。封閉的產業沒有未來。我們希望不同領域都有頂尖的廠商加入,大家一起推動邊緣計算的發展。”
挺進無線云
諾基亞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推出了新的電信云產品組合, 推出全新云架構網絡, 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無線性能和網絡安全。運營商需要基于云的無線解決方案,滿足不斷增長的流量需求,諾基亞的方案提供了自動化功能以及優化網絡資源。
在傳統的運營商無線接入網絡中,多數時候只有20%的容量被使用,剩余80%均為閑置,高峰時段時才能派上用場。諾基亞無線云將覆蓋與容量相分離,因此容量可按需在任何時間分配至任何地方,從而減少為高峰時段分配容量的需要,實現更高效的容量利用。諾基亞通信推出了高度可擴展、靈活和高效的基于云的無線接入網絡架構。
借助諾基亞無線云的處理能力和容量,協作和容量可從網絡中的幾乎任何地方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多層方法采用多種前傳類型,支持進行分布式和集中部署或結合兩種部署方式。這更高效地利用了運營商現有的無線接入和傳輸資產,避免了構建全新基礎設施的額外成本。
諾基亞通信借Cloud Security Director進一步擴展其電信云產品組合,并宣布正式推出諾基亞云分組核心演進和Cloud Network Director以協調EPC和VoLTE等虛擬化網絡功能。
運營商可借助Nokia Cloud Security Director管理虛擬化安全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它具備多廠商功能,支持運營商的安=全管理自動在云和混合網絡中部署安全策略和功能。這為運營商節省了運營成本和大量工作,使其無需在這些高度動態的網絡中手動實施安全性。
5G助力物聯
物聯網移動連接潛力無線,諾基亞通信此次向外界演示了包括在全新毫米和厘米波帶上運行5G無線設備以獲得最大容量,以及全新幀結構以實現幾毫秒延遲。這有助于實現即時、同步的瞬間反饋,支持對從事建設和維護工作的機器人實施遠程控制。此外,諾基亞還推出了專為滿足傳感器和機器網絡的特定需求而優化的LTE。
物聯網的實現,對于設備和網絡兩個層面上的安全功能都會提出關鍵性的新需求。諾基亞通信在交付高度安全的網絡方面擁有業經驗證的成功經驗,目前正推出其擴展的Mobile Guard解決方案,旨在提供最高標準的安全控制以滿足復雜的物聯網應用需求,包括智慧城市、數字醫療及智能電網。
向物聯網的轉變意味著我們即將生活在一個互聯網連接設備比互聯人類多10倍至100倍的世界中。實時物聯網將需要更可靠的通信鏈路、更低的傳送延遲和極致的吞吐量,以收發數千億個傳感器和機器所傳輸的數據。諾基亞通信已經在提供可應用于物聯網的無線和核心網絡,可滿足今天對機器類型連接的需求。這些網絡支持最低的延遲并具有強大的功能,可處理海量信令和交易流量,并能夠高效管理機器數據。
備戰超密度網絡
未來網絡流量將呈現1000倍增長,在5G到來之前,運營商與設備商需要通過技術的平滑演進與迭代來滿足逐漸增長的流量需求,這些技術包括LTE-A、小基站、Single RAN等。
此次,諾基亞與中國移動聯手在商用芯片組上進行了TD-LTE-Advanced下行鏈路三載波聚合演示,可提供330Mbps峰值下行鏈路吞吐量和最高60MHz的頻譜以提高網絡性能,將吞吐量提高3倍。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表示:“消費者可通過三載波聚合和60MHz TDD頻譜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將峰值速率吞吐量提高3倍。中國移動現有的Band41頻段基站已經具備相應的硬件能力,后續通過軟件升級即可實現60MHz TDD 頻譜的三載波聚合。”
此外,諾基亞還現場展示了TDD-FDD載波聚合最新發展,令吞吐量翻了一倍,并實現網絡均衡負載;聯合韓國KT,采用Marvell商用芯片,現場進行LTE-Advanced上行2載波聚合技術演示,令上行吞吐量翻倍;全球首款面向3.5GHz頻譜的8通道TD-LTE-A無線電模塊,該模塊將為現有LTE網絡提供額外的容量,并可通過將WiMAX網絡遷移至LTE-Advanced網絡將速度加快4倍,同時將延遲降低一半。
個性化服務為先
諾基亞的靈動應用解決方案與Here地圖結合,可以提升內容交付效率和網絡性能,智能位置體驗可以將用戶放在個性化服務的中心。
在2014年的巴塞羅那,諾基亞通信便憑借靈動應用榮獲了GTI“創新解決方案”大獎。靈動應用通過分布式計算加速內容交付,同時幫助運營商推出基于實時網絡信息的全新個性化服務。
靈動應用創新的精髓在于其能夠從毗鄰移動用戶的基站內優化內容、服務和應用。諾基亞通信靈動應用的最新增強特性包括分布式云計算功能,后者可通過利用附近實時網絡數據,提供與用戶環境相關的個性化和情景化體驗。
而將無線網絡與Here地圖應用的結合應用在車聯網領域,可以通過汽車傳感器和實時信息獲取,改善從行前規劃階段到最后一公里導航的駕駛體驗。
電信業大數據崛起
以往,運營商擁有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卻無從發掘其中價值。即使到今天,把來自網絡、設備和服務過程中搜集到的各項復雜的客戶體驗數據,轉變為有用的營銷洞察和行為仍然十分困難。借助諾基亞預測營銷,運營商可實時獲取基于環境的客戶數據,并使用這些數據不斷詳細劃分和投放信息。運營商還可快速創建有針對性的營銷活動并通過用戶更偏愛的渠道進行投放,從而簡化之前費時費力的營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