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計算機編程技術培訓范文

計算機編程技術培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編程技術培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計算機編程技術培訓

第1篇:計算機編程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系統結構;多核;FPGA

隨著計算需求的不斷增長,由于復雜的芯片工藝與功耗成本限制,處理器的性能提升從原有的主頻提高轉為多內核發展。很快,一些大型機制造廠商,如IBM、Sun開始利用并行計算設計出了多核處理器(例如:IBM推出的CELL異構多核處理器,Sun公司推出的OpenSparc T1開源多核處理器[1]),這些處理器在一塊芯片上集成多個計算內核,成倍地提高了計算速度。2006年,以Intel與AMD為代表的處理器制造商在年初和年底相繼推出雙核、四核處理器,緊接著,在2007年1月,Intel展示了配置兩個四核處理器的八核計算機,這標志多核處理器開始全面進入市場,宣告計算機真正進入多核時代。

所謂“多核(Multi-core)”,即指一塊芯片上集成多個處理核,各自擁有獨立的控制和計算部件,無需共享關鍵資源。多核技術的發展給大學計算機教育帶來新的課題,即在多處理器環境下,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操作系統、編譯原理和應用軟件的編程模型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促使大學計算機的教學需要做出針對性的變化。

計算機系統結構(Computer Architecture),作為研究計算機系統結構演化以及影響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系統設計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介紹計算機系統結構原理、分析設計方法、性能評價、發展趨勢和新的實現技術上,需要增加多核技術這個重要的新知識點。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由于不具備開設計算機系統結構和多核技術相關實驗的硬件平臺和軟件環境,

國內很多高校開設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時均未開設該課程的實驗,特別是多核技術方面的實驗,以至于學生沒有實驗教學和體驗式實踐而很難掌握該課程的知識。

為了更好地應對新的“多核”時代,電子科技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原示范性軟件學院)從2007年開始在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教學中引入多核技術。一是在理論教學上增加處理器體系結構、系統架構和程序設計內容,從三個方面給學生展現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多核技術概覽圖景;二是在實驗平臺建設上設計多核實驗,從實踐環節上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提升其創新能力。

1實驗教學的現狀

在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中設計多核實驗,須從計算機系統結構與多核知識的課堂教學成果入手,把握多核技術的理論教學動態。然后重點調查國內高校在多核實驗教學方面的研究現狀,為計算機系統結構中的多核技術實驗設計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可行性研究。

事實上,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重在培養計算機專業本科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自頂向下系統分析和創新能力。全國重點和普通高校中幾乎都開設了這門課程,出現了大量的課程教學與教研成果[2-12]。雖然課程教學成果多,但是實驗教研成果小,而且還缺乏多核知識點的引入或多核體系更新不足。

作者簡介:于永斌,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系統結構、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

關于多核技術,清華大學的王小鴿[13]提供了理解多核技術、并行計算與未來計算機發展的視角。薛巍[14]從并行計算基礎、高性能計算前沿技術研討課、多線程/多核CPU邏輯設計短期課程等方面介紹了清華大學多核課程建設成果。吳繼雁[15]簡要地分析與總結了多核技術及發展趨勢。北京交通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劉近光和梁滿貴[16]介紹了基于MIPS體系結構的多核處理器特點。浙江大學的陳天洲等[17-21]介紹了多核程序設計課程和進行了多核精品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并主持了教育部骨干教師多核技術培訓,對多核技術的教學科研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的楊劍鋒等[22]介紹了“多核架構及編程技術”這一教育部-Intel精品課程建設成果。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方娟[23]探討了多核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與這些多核技術的教學成果相比較,由于多核硬件實驗平臺與軟件環境的難構造,使得多核技術方面的實驗研究成果特別少。根據作者的可查文獻,中山大學教學實驗中心的程小雄和伍麗華[24]進行了基于FPGA的多核技術課創新實驗探索,介紹了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芯片和SoPC(片上可編程系統)、NOIS-II等工具軟件所組成的軟硬件平臺下,開展多核技術課程創新實驗的研究;并在新組成的多核系統中,移植和擴展了µC/OS-II操作系統,還設置了相關的實驗環境和若干實驗項目,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通過對計算機系統結構和多核技術課堂教研與實驗教學動態的充分調研,我們不難得到多核技術在國內課堂與實驗教學中的實施狀況,雖有新增多核課程或修改原有課程(如:計算機系統結構、高級計算機體系結構或高等計算機系統結構)的教學內容,但較少涉及多核技術方面的實驗教學。基于這樣的背景,在計算機系統結構中設計多核實驗,這對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

2多核實驗的設計

在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中設計多核實驗,需要把握多核本質和其技術要點。多核的本質是為了解決高性能計算和并行計算問題,它在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改變了傳統的計算機系統結構。由此,多核技術的發展使得計算機系統結構的教學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主要來自于多核技術所帶來的新知識點。多核技術所涉及的知識點可歸納為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具體如下:

1) 多核硬件方面的知識點。

(1) 多核下的硬件設計技術,包括Cache與存儲一致性、網絡互聯、IO管理;

(2)多核芯片與傳統單核微處理器的區別,多核SoC(System on a Chip)芯片技術;

(3) 嵌入式多核芯片技術以及典型多核芯片:Cell、OpenSparc、Intel雙核芯片、AMD雙核芯片等;

(4) 并行體系與多核體系結構、多核平臺結構與芯片組支持技術。

2) 多核軟件方面的知識點。

(1) 多核操作系統、多核系統軟件對并行編程的支持、多核API優化函數庫,多核平臺上編譯工具;

(2) 多線程編程對多核的支持,Windows/Linux多核多線程編程技術;

(3) OpenMP多線程編程及性能優化,MPI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編程及性能優化;

(4) 多核多線程程序的性能評測方法與工具。

基于上述的多核知識點,聯系計算機系統結構原有實驗,可在硬件平臺和多核軟件工具上設計多核實驗。

多核實驗,包括兩個方面的實驗內容。一是在FPGA芯片上設計多個同構或異構處理器內核,并進行操作系統的移植,最終做出一個可實際運行的多內核計算機系統;通過該實驗,可增長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更深刻理解多核技術的知識點。二是Windows/Linux多核多線程編程實驗,利用多核軟件工具進行編程;在Windows平臺下,利用Win32API、MFC或.Net Framework提供的接口來實現;若在Linux平臺下,利用IEEE POSIX標準定義的API進行多線程編程。對于綜合設計,可設計為學生課外的有關多核技術設計、實驗或發展趨勢調研的課程設計、創新設計或畢業設計,訓練學生面對實際應用問題的綜合分析、方案設計、多種程序設計結構的綜合使用和實際工程問題的綜合解決能力。

在計算機系統結構中設計多核實驗,希望達到如下目標。

1) 設計多核實驗,發展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教學與實驗實踐內容,按照Intel多核技術大學合作計劃[25],實現高校與Intel的合作;

2) 理解普適的多核思想和硬件設計理念[26, 27],普及并行計算技術,使廣大的本科生能在以后的程序設計與開發中可以發揮多核計算優勢;

3) 通過多核實驗,強化計算機專業本科生和未來的科研人員的實驗動手能力,激發興趣愛好

和創造潛能,幫助他們更有效地開展進一步的科研工作。

3結語

計算機系統結構中多核實驗的嘗試性設計,旨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和創新,充分體現多核技術的革命。應用FPGA技術設計多核實驗,是一種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嘗試,一種引導學生從感性上理解多核技術內涵的實驗創新,有利于促進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在多核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David L. Weaver. OpenSPARCTM Internals[Z]. Sun Microsystems Inc,2008(10):1-36.

[2] 張晨曦,劉依.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建設計算機系統結構精品課程[J]. 計算機教育,2007(12):103-106.

[3] 張晨曦,王志英,劉依,等. 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內容體系的研究[J]. 計算機教育,2009(20):57-60.

[4] 吳曉華,徐潔,王雁東,等. 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教學探討[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06(6):67-70.

[5] 王華,徐潔,王雁東,等. 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改革與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9(10):15-17.

[6] 徐潔,王華,吳曉華, 等. 淺析SPEC基準測試程序集及評價指標[J].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6):21-24.

[7] 王志英,李宗伯,錢程東,等. “計算機體系結構”國家精品課程的特色與建設經驗[J]. 計算機教育,2007(4):27-28.

[8] 姜晶菲,肖儂,王志英,等. “計算機體系結構”課程建設及改革思考[J]. 計算機教育,2009(18):3-5.

[9] 王志曉,夏戰國,王凱. “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教學改革與探索[J]. 福建電腦,2009(2):213-214.

[10] 曲大鵬,薛建生,范鐵生. 啟發式教學法在計算機系統結構教學中的應用[J]. 遼寧大學學報,2010(3):218-220.

[11] 童小念,何秉嬌,舒萬能. 計算機系統結構實踐教學環節的研究與實施[J]. 計算機教育,2008(3):66-68.

[12] 舒萬能,童小念,何秉嬌. 計算機系統結構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 科技信息,2009(5):5-6.

[13] 王小鴿. 關于多核技術的幾點思考[J]. 程序員,2006(9):56-58.

[14] 薛巍. 多核課程建設[J]. 計算機教育,2007(6):40-43.

[15] 吳繼雁. 多核技術及發展趨勢[J]. 哈爾濱軸承,2007(28):57-58.

[16] 劉近光,梁滿貴. 多核多線程處理器的發展及其軟件系統架構[J]. 微處理機,2007(1):1-3.

[17] 陳天洲,曹捷, 王靖淇. “多核程序設計”概述[J]. 計算機教育,2007(7):39-41.

[18] 陳天洲,劉蘇明. 教育部骨干教師培訓課程設計:多核技術[J]. 計算機教育, 2007(10):65-67.

[19] 陳天洲. 多核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07(2):51-55.

[20] 陳天洲,王靖淇,劉蘇明. 從“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評審看大學對多核技術的課程改革[J]. 計算機教育, 2007(6):37-39.

[21] 陳天洲. 多核精品課程建設與拓展[J]. 計算機教育,2008(1):61-62.

[22] 楊劍鋒,田茂,謝銀波. “多核架構及編程技術”課程建設[J]. 計算機教育,2007(12):82-83.

[23] 方娟. 多核技術在“高級計算機體系結構”課程中的引入與探討[J]. 計算機教育,2008(20):41-42.

[24] 程小雄,伍麗華. 基于FPGA的多核技術課創新實驗探索[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3-5.

[25] 英特爾軟件學院. 辭舊迎新繼往開來持續推進“英特爾多核技術大學合作計劃”[J]. 計算機教育,2009(2):119.

[26] Kunle Olukotun,Lance Hammond,James Laudon. Chip Multiprocessor Architecture:Techniques to Improve Throughput and Latency[M]. San Rafael:Morgan & Claypool Publishers,2007:1-141.

[27] Ahmed Amine Jerraya,Wayne Wolf. Multiprocessor Systems on Chips[M]. San Fransisco: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2005:357-392.

Multi-core Experiment Design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YU Yongbin, XU Jie, WANG Hua, ZHANG Fengli, LIAO Jianming, ZHOU Shijie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4, China)

第2篇:計算機編程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計算機安全;高校;問題與對策

目前,我國處在飛速發展的階段,互聯網的發展也是尤為迅速,尤其在這個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技術也得到了巨大發展。大數據在我們高校校園內也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成績,找出學校課程安排的不合理之處,從而進一步優化,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目前,大數據在我國高校內以有諸多應用,本文將基于大數據技術,分析高校計算機安全問題,并且針對問題給出相應對策。

一、大數據技術的重要意義

二十一世紀以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電子信息網絡技術已然成為這個信息時代最具有競爭力的科學技術之一。電子信息技術集多種技術手段于一身,其主要結合計算機以及相關程序,將采集到的各類信息轉化成數據,再進行傳輸、存儲等操作,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往往蘊含大量有效信息,需要我們去開發去挖掘,因此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計算機安全問題。大數據不單單只是字面數據量龐大的基本概念,更重要的是除此以外的特征,而這些特征往往需要我們進行數據挖掘,找到大數據中的有效信息。大數據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一次重大的技術變革,現如今,大數據的的益處才顯現出來,今后大數據技術必定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推動我們技術的進步。大數據基本源于互聯網,而互聯網中的數據傳輸往往存在保密性的安全問題。在大數據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而且互聯網中比較自由,一些不法分子可能趁機利用大數據技術,給我們設置陷阱,致使計算機收到攻擊。如今電子信息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所以高校更有必要研究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計算機安全問題。

二、常見的高校計算機安全問題

(一)計算機病毒更具破壞性電子信息網絡技術已然成為這個信息時代最具有競爭力的科學技術之一,隨之編程技術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而且各種編程語言發展也趨于多樣化,這也使計算機病毒的破壞性變得更強。目前,計算機網絡病毒往往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并且其破壞性比以前的計算機病毒更強,一旦設備被病毒入侵,會對計算機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

(二)存儲終端攜帶病毒傳播速度極快任何計算機軟件或者是計算機病毒無非是一段人們編寫的代碼,不同的是,計算機病毒具有一定破壞性。計算機病毒一般可以修改或者復制中毒計算機中的文件,更厲害的病毒可能會刪除或者是破壞電腦操作系統的文件,導致計算機運行緩慢甚至是癱瘓。目前在高校中,計算機病毒基本上通過各類存儲設備傳播,比如U盤、移動硬盤等。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某位學生的U盤存在病毒,當這一U盤插入校園內計算機USB接口后,電腦可以迅速的感染U盤,當另外的同學再次用沒有病毒的U盤插入計算機USB接口,那么他的U盤也被感染了計算機病毒,長此以往,整個計算機教室的電腦甚至是學生個人的筆記本都會感染這一計算機病毒。從這一簡單的例子來看,在類似于高校這種大規模的計算機環境中,計算機病毒傳播尤為迅速。

(三)系統漏洞和補丁更新不及時目前,我國高校校園內的計算機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教職工辦公,此類計算機大多需要聯網,一般都會安裝360、騰訊管家等軟件,所以說這類計算機比較安全,很難被計算機病毒感染,造成損失;二是教學用途,不管是教室上課還是機房中的計算機,這一類電腦往往不會聯網使用,而且通常也不會安裝360、騰訊管家等軟件,所以作為教學用途的計算機一般系統防護做的比較差,易受到計算機病毒的攻擊。(四)用戶安全防范意識較差一些學生往往會因為機房的電腦不能聯網,常常到不正規的網站上下載各類小游戲,通過U盤等存儲設備復制到機房電腦。總會有部分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薄弱,在不正規的網站上下載各類小游戲時不會檢測文件是否安全,而且這些文件在安裝時,往往需要我們退出360、騰訊管家等安全防護軟件,這一操作更提高了校園計算機感染病毒的風險。而且,我們在個人筆記本上往往會記住各種軟件或者網站的賬號和密碼,即便是每個密碼都有所不同,但是基于大數據技術,總會推算出某些潛在的聯系,這些賬號密碼一旦被人竊取,會給我們帶來很多麻煩。

三、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計算機安全問題對策

(一)通過大數據分析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行為眾所周知,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中會留有操作日志,其記錄了我們使用計算機的各種操作,從此看來,操作日志價值極高,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學生所使用計算機中的操作日志,可以分析學生操作計算機的行為,高校可以在一個學期內選擇一個或者兩個時間段,組織技術人員整理計算機操作日志,建立數據庫,對其進行分析,找出學生經常使用的軟件和網站,對其進行安全檢查,一旦發現安全系數比較低的軟件和網站,可以關閉其入網端口,禁止學生使用這些軟件和網站。針對學生在課上利用機房的計算機看電影或者電視劇等問題,老師可以采取技術手段限制此類行為。另外,教室上課用于播放PPT的計算機可以選擇使用系統還原卡,在每次這些計算機重啟時,自動消除系統自帶之外的所有文件。

(二)通過大數據技術完善規則管理制度與上一小節所提到的一樣,我們還可以通過大數據技術來分析教師的操作行為,利用操作日志中的數據建立相應的數據庫,再通過技術人員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了解教師的各類不安全操作,并且根據分析結果,建立計算機安全管理制度。比如,要求教師在使用聯網的計算機時,及時檢查系統漏洞,安裝系統補丁等,對于那些沒有聯網的計算機,可以要求學校的管理人員定期的檢查此類計算機,從而也能及時檢查系統漏洞,安裝系統補丁。除了建立計算機安全管理制度,還可以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針對那些沒有遵守規章制度,從而導致計算機出現問題的教師,可以對其進行警告和處罰。

(三)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針對學生安全防范意識薄弱問題所帶來的計算機安全隱患,高校可以通過加強宣傳,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通過加強宣傳,可以規避學生以往不正確的操作行為,讓學生規范上網,從根本上減少計算機病毒的傳播。另外,學校還可以設立網絡安全員,在利用操作日志進行分析大數據分析時,安排網絡安全員重點排查具有安全隱患的網站和軟件,為管理人員限制此類軟件和網站提供重要依據。

(四)加強高校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技術人才的培養近年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電子信息網絡技術已然成為這個信息時代最具有競爭力的科學技術之一。由此,高校內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技術人才的培養必須得到加強,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工作,提高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在高校內計算機感染病毒時,可以有效的挽救,避免更嚴重的損失。我國處在飛速發展的階段,互聯網的發展也是尤為迅速,尤其在這個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大數據技術也得到了巨大發展,這種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潛在風險,電子信息網絡技術集多種技術手段于一身,其主要結合計算機以及相關程序,將采集到的各類信息轉化成數據,再進行傳輸、存儲等操作,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往往蘊含大量有效信息,需要我們去開發去挖掘,因此我們需要更加注重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計算機安全問題。

第3篇:計算機編程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教學體系;校企合作;案例教學;案例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軟件人才培養的需求與現狀分析

長期以來,由于培養目標單一、培養過程脫節,高校計算機與軟件人才培養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不能滿足產業高速發展的需要,無法為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目前,我國軟件人才結構不合理,呈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既缺乏大批能從事基礎性工作的“軟件藍領”,又缺乏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軟件高級人才,即“軟件金領”。軟件企業迫切需要大量上手快、能力強的人才,雖然我國各類高等院校每年都有大量的計算機專業、軟件專業的畢業生走向社會,但是這些畢業生中有很大一部分無法適應企業的需求和滿足軟件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造成了一種尷尬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傳統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企業的需求不相適應,導致學生在學校所學與企業需求差距甚遠。對于企業來說,由于軟件開發周期短、版本更新速度快,企業希望新員工無需培訓就能上崗為企業創造價值,但是當前高校對學生的培養重理論、輕實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眼高手低、缺乏創新精神的情況。再者,現在IT行業注重團隊合作,而傳統的教育模式往往更注重個人能力的考察,忽視了對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此外,還存在教學體系、課程設置方面重視知識面,忽視針對性和熱點技術,知識更新落后等現象。因此,造成了高校畢業生因缺乏實踐工作經驗而不能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這一現狀不得不引起對我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的反思,我院根據自身的特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創新和改革,確立以培養“高層次、實用型、復合型、國際化的軟件人才”為目標,探索出了具有創新精神的實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模式。

2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教學體系

根據軟件行業的發展需求,通過與國內外企業合作加強計算機軟件實用型人才培養,通過與本校兄弟學院合作加強軟件工程復合型人才培養,我院建立了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教學體系,實現了高等學校辦學模式的創新。

我院以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為核心,構建了“3+1”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所謂“3+1”,即前三學年,學生以在校學習為主;第四學年,不再設置課程,為學生提供一年的實戰空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下述方式之一完成后繼學習任務:(1)進入一家企業參加實際項目研發工作,并在該企業和學校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2)在學校參加教師主持的科研項目研發工作,并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3+1”培養模式可以很好地滿足企業對新員工定制培養的需求,目前,軟件學院已經為東軟集團、敦陽泰克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等企業累計實施了50多人次的“企業定制培養”。

與國內外企業合作,將主流技術和工程方法引入教學實踐中,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我院已與IBM、Oracle、SUN、華為三康、神州數碼、四川省通信股份、鐵道通信信息等十多個國內外企業簽定了軟件人才教育合作協議,建立起了諸如“國家863軟件專業孵化器四川基地”和“四川華迪實訓基地”等多個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與這些主流企業的合作辦學,建立起了人才培養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立交橋。

3建設有特色的課程教學體系和專業案例庫

3.1建立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我院根據軟件企業崗位人才結構、人才能力的需求,參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規范”,在課程體系設計中突出專業基礎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具體有如下特點:

(1) 厚實基礎,突出實踐

加強數學基礎教學,開設“高等代數”、“線性代數”、“概率與數理統計”、“數值計算”、“數學建模”、“離散結構”、“算法設計”等課程,培養學生對問題空間分析和建模的能力,以及運用算法求解問題的能力。

加強外語基礎教學,除 “大學英語”外,還開設“職業英語口語”、“專業外語”、“專業英語寫作”等課程,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同時,利用暑期的時間動態設置日語培訓,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加強八門專業核心課程,對“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數據庫管理系統”、“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等課程進行改造,獨立設置實驗課程;增加“課程設計Ⅰ”、“課程設計Ⅱ”,突出動手能力的培養。

(2) 精煉方向,強化特色

在課程體系中設置了軟件開發技術和數字媒體技術兩個專業方向的限選課程組:軟件開發技術課程組,突出.Net 和J2EE 兩條技術開發路線的教學內容與實踐;數字媒體技術方向課程組,突出游戲軟件開發技術的教學內容與實踐。學生可根據興趣任選一個專業方向。

(3) 加強工程教育與實踐

課程體系中包含了“軟件工程導論” 、“系統分析與UML語言”等教學內容,并通過“程序設計技能強化(函數級)”、“軟件開發實踐(系統級)”、“軟件工程實踐(工程級)”和企業化實習進行綜合知識運用與團隊合作能力的訓練。

(4) 將知名IT 企業的技術培訓和認證融入軟件專業課程

我院已開出多門熱點技術及認證相關的課程,如“Lotus Domino系統管理與開發應用”、“企業級數據庫DB2應用及認證”、“XML程序設計”、“Linux操作系統”等,大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明確規定本院的學生在畢業時必須獲得3個國際技術認證,進而加大學生就業競爭的砝碼。

3.2建設案例庫,實施案例教學

(1) 基于真實項目內容和環境背景,創建專業特色“案例庫”

我院以企業及教師科研的真實項目內容和環境為背景,結合創新型軟件人才培養需求,把學科知識點融入到精心選擇和設計的案例的各個環節中,建設了專業特色教學“案例庫”,并主要包括有以下內容:

① 學科基礎案例,包括的主要課程有:計算機程序設計與V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等;

② 軟件開發技術綜合案例,主要側重于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技術,包括的主要課程有:設計模式、系統分析與UML語言、Web體系結構與開發技術、TCP/IP編程技術、計算機網絡安全、中間件技術、軟件測試技術、Linux內核等;

③ 數字媒體技術綜合案例,主要側重于游戲應用程序開發技術,包括的主要課程有: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動畫技術、游戲開發技術、游戲引擎分析等。

(2) 實施案例教學,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交融互動

①“案例”貫穿課堂教學

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案例,營造主動學習的環境。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以案例作為主線,以啟發式、討論式等互動教學為平臺,通過對案例的逐漸深化或功能擴充來拓展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② 加大同步課程配備的綜合實驗數量

同步課程配備一定數量的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共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強調學生在真實任務過程中,不斷地磨練悟性、增強技能、積累實力,實現自主學習,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第4篇:計算機編程技術培訓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 信息化建設 存在問題 現狀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0-0083-02

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是指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的發展,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來構建數字化校園,從而提高學校的管理效率和教學質量,促進科學研究,提升服務水平。很多高職院校投入了不少資金,建立校園網絡中心和多媒體教室,開展了辦公自動化、教學教務管理、遠程教學、數字圖書館、后勤管理、網絡課程和教學資源開發等應用項目,開始向數字化校園方向發展。正推動著教育思想、觀念、模式、內容和方法的全面創新和深刻變革。當前高職院校信息化發展已呈現不斷增長的勢頭。但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研究和尋找一條可行的、適合的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道路是有必要的。

一、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為了迎接評估,提高辦學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辦公效率和降低勞動強度,在校園網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信息數據源建設、教學信息化建設和管理信息系統都投入了一定的資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較快

目前,高職院校大多已建成校園網絡,網絡中心的建立都投入了較多的資金,校園網絡基本上覆蓋整個校園,學生宿舍、教學、科研與管理樓宇的覆蓋率達到98%,每個辦公室、學生宿舍、教工宿舍及多媒體教室都有信息點接入;無線網絡覆蓋學校公共區域的比例達到22.7%,部分學校還投資建立了較大功率的無線網絡,各個院校在加強校園網主干網、應用服務器系統建設的同時,也加大了對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機房、精品課程錄播系統等其它網絡基礎設施裝備的投資力度。

2.信息化教學應用較廣

高職院校普遍采用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課程比例達到60%,(民辦高職院校達到90%),并且建立網絡(輔助)教學平臺,采用網絡輔助教學的課程比例達到22%。一般高職院校都建有電子圖書閱覽室,電子圖書達到幾十萬冊。

3.電子校務應用較普遍

高職院校電子校務水平持續提升,基本上都建立了學校主頁,60%的院校建有學校電子郵件系統,45%的院校建有校園公告系統,62%的院校建有一卡通系統;85%的院校建立了服務于教學、科研、管理與生活等方面的電子校務系統,其中42%的學校實現了教學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辦公系統等主要校務的信息化,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與辦學效益。

二、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高投資低回報

大多高職院校在硬件環境上投入較多,但應用效果的低回報是當代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主要矛盾。在院校已建成的校園網中,相當一部分還處在一種閑置、沒有充分利用的狀態,真正用得好的、能應用硬件開展與信息技術相整合的課程還不多,大多數只是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層面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一種演示工具或簡單的文字往來而存在,對教育的影響遠未達到預期目標。

2.信息化軟件功能有待完善

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學院的硬件投資與軟件投入不成比例,評估過程中也往往只是看看實物,而信息化建設中硬件僅僅是基礎,軟件才是信息化的核心。院校對信息化建設的目標認識不清,盲目的追求數量上的成果,以此作為衡量學校信息化建設成果的指標,而忽視了信息資源在教學科研及學生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切實從使用的角度出發,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軟件的投入極少,更談不上功能的完善,很多軟件只是文件的傳遞和文字的來往,而在數據統計與分析方面的功能幾乎沒有,也就是說信息化的建設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比如教學評價系統,只是簡單的統計而沒有進一步的分析功能;又如考勤系統,如果能分析到各個教師、各個班級各個階段的具體數據,并能上傳到互聯網上,家長也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到課率,也是非常好的。

另外,校內各部門的管理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類型各異,來源不一,導致大多數可共享的數據重復錄入,同時由于各項應用的入口不統一、界面不統一,認證方式差異較大,使得師生陷入用戶名和密碼堆中,也使得管理維護的成本過高。

3.管理比較混亂,信息素養急待提高。

信息技術更新的速度快,因此只有主要信息資源和技術的不斷更新,才能真正實現信息資源的合理高效的利用。目前,高職院校中信息化管理人才的知識更新速度還有待提升,還需要一大批信息技術領域的高技術人才在學校中擔任維護和更新系統、管理各種軟件的集成和開發的人才,而目前專門的人員崗位設置很少,僅僅是維護日常網絡的工作人員,沒有真正的實現信息的更新和普及。同時,教師的信息素養也亟待提高,目前很多教師還不能適應信息化的新要求,使得大量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為教學成果,限制了學科的發展、學生的學習。很多教師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問題,掌握不了新的信息資源的使用方法,導致了利用率低的問題。

三、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建議

1.提高全員信息化意識與素養,積極投身信息化教育。

學院領導的觀念更新,在信息化的宏觀發展、政策引導與扶持上,具有全局性和決定性的意義。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管理信息化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非搞不可,不是可早可晚、而是迫在眉睫。院領導加強以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思維、信息手段等為具體內容的全員信息素質培養,將直接影響著學校信息化的建設水平、推廣力度、應用水平,從而決定一個學校在信息社會中所處的地位。

2.建立信息化工作的專業管理隊伍,統籌管理和利用信息化資源。

學院必須建立相對穩定的專門信息化工作機構,以保證學院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健康持續發展。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資金困難的問題,要整合學校所有信息化資源,包括所有硬件、軟件、專業人員,由專門信息化工作機構統一管理、利用、開發、調配、維護和服務。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復投資,高效利用信息化軟硬件資源,達到更為廣泛意義的資源共享;另一方面便于建立規范、統一標準,充分發揮技術開發人員的主觀能動性,進而實現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

3.重視信息資源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信息資源建設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基礎,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則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長期任務。信息資源建設要注重科學化和合理性,要走引進與自主建設相結合的道路,聯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建設。一般有以下幾種途徑:

(1)自主制作和二次開發。由全體教師共同完成,通常學科教師是這類資源建設的主力軍,他們經過教育技術理論與技術培訓,掌握計算機編程技術,再結合豐富的學科教學經驗和熟知的本校教學流程與工作環境,可以制作出教學所需的各類課件、素材,也可以進行二次開發,開發出相關數據的統計與分析功能。

(2)鏡像。通過與因特網上一些高水平、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庫建立全部或部分的鏡像,以獲取更新、更專業化的資源。學校設立資源建設小組,根據教學需求,專門負責收集市場上優秀的課件和教學素材等。

(3)鏈接。將學校的服務器與因特網上大量免費的教育教學資源網站進行鏈接,直接實現教育教學資源共享。有關此類鏈接,可通過專家介紹或者搜索引擎搜索,再由校園網的維護人員負責定期更新。

參考文獻

1 蔣東興、許慶紅.高校信息建設一體化思路與實踐[J].教育信息化,2005(5):33

2 趙國棟.美國大學“信息化校園計劃”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1(4):47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 国产人妻人伦精品欧美| 无码专区亚洲avl|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免费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播放一区二区| 无码午夜剧场| 国色天香社区视频在线| 69精品人人人人| 成人性做爰aaa片免费看曹查理| 中文字幕无码毛片免费看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91| 欧美日韩福利| 久久精品丝袜|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内地自拍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天堂|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两性色午夜视频免费无码| а天堂8中文最新版在线官网| 国产又爽又黄又不遮挡视频| 亚洲人av高清无码| 77777熟女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一区二区亚洲 av免费| 国产毛片在线看| 99热最新在线观看| 日本无遮挡边做边爱边摸|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 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情侣做性视频在线播放|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老熟女重囗味hdxx69|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日韩激情无码不卡码| 乌克兰少妇videos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