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欧美成人区,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午夜国产理论,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91网址在线播放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關于誠信的格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誠信的格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誠信的格言

第1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作業不會,學霸幫你。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

君子憂道不憂貧。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第2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1)對工程中材料管理不合理。材料質量是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的基礎所在,直接影響實際施工質量、施工效率及工程投入使用后的使用質量及使用壽命。很多市政工程對施工材料的管理力度不夠,未能保證材料的來源和質量;所選材料參差不齊;材料運輸及保管過程不專業而導致材料變質、損壞;材料入庫、進場沒有經過嚴格檢測。

2)施工安全和施工質量控制不夠。安全是工程進行的基礎。很多施工單位對施工安全的管理不科學、管理力度不夠,導致施工現場混亂、工人安全意識淡薄,進而影響工程進度,引起施工過程人員傷亡。一些施工單位缺乏有效的施工質量管理制度,對施工中的各個環節質量把控不足,導致施工中失誤頻發,甚至會發生一些重大施工失誤,嚴重影響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進度。

市政工程項目管理的創新與實踐

市政工程項目管理主要有三個重要層面:工程施工技術、工程組織管理、工程成本控制。新時期市政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提升應著重從這三個層面著手進行創新與實踐的提升,使市政工程有序、高效進行,為市政工程系統日后的正常使用奠定基礎。

對市政工程技術和質量管理的創新性提升

隨著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市政工程建設的科技創新和施工技術創新不斷發展。在工程前期設計及施工中應結合工程需要,對施工材料、施工技術等方面進行積極研發和引進。充分借鑒其他城市、其他地區城市化市政工程建設的創新設計和創新技術,結合地區人民的生活、工作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市政工程材料、技術及整體規劃布局的開拓創新。

建立高效的工程質量管理平臺。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是一項復雜而繁重的綜合管理工作,不僅需要對工程中各環節的有效把控,還要求管理部門對市政工程整體質量進行宏觀控制。對工程項目各環節全面實施標準化管理,對整個工程項目進行統一、有針對性的科學管理,優化工程項目施工和管理配置,從整體上推動工程項目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促進工程項目的整體優化,提升市政工程項目的整體水平。在此基礎上,可在市政工程質量管理中根據工程中的工序和工程人員的工種進行劃分性檢測和管理,對工程中的設備和工具也應根據系統、用途等方式分項或分部進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設備工具管理及考核制度體系,從每個環節、每個工程部分進行全方位的質量管理和評價,為整體提升市政工程質量奠定基礎。

強化工程項目組織管理

強化工程項目隊伍建設和管理。市政工程中的工程隊伍是保證工程項目按質按量完成的基礎,建立一支專業性強,有強烈安全意識和施工意識的人才隊伍,加強工程隊伍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應合理安排工程隊伍組織層次和職位,定期安排工程隊伍進行學習、交流,培養工程建設隊伍的工程技術和工程意識,對工程隊伍進行統一、人性化的組織管理。在施工中應嚴格按照招標要求和施工合同、廉政合同及各項管理規定執行,對發生不良行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不良行為記錄,并按有關規定嚴肅查處。合理安排工程隊伍職責,行政管理人員應當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遵守各項紀律和職業道德。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及時、正確、高效地處理各項事務,辦事不扯皮,不推諉。

應堅持原則,實事求是,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弄虛作假,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自覺抵制腐敗行為和各種不正之風。在實際市政工程項目組織管理中,依照高質量、低成本、高環保、保安全的組織管理思路,對工程項目各環節實施有效、全面把控,有效銜接和協調市政工程施工前各項工作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管、安全管理及竣工期的資料驗收等工作,在實際組織管理中加強與工程監理單位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工程質量和施工效率。通過建立適合市政工程、適合總承包管理模式的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平臺,滿足工程建設過程中協同工作、數據交流、深層挖掘、增強效率對信息化的需求,為有關上級單位和領導及時了解工程施工情況提供有效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轉變工作模式。

創新性提升工程項目安全管理

1)加強工程安全思想建設。依照工程人員各自的工作職責和以往的工作狀況,針對性地安排不同崗位、不同職責的工程人員進行安全思想培訓,并實施全面、系統的考核,通過不定期、高頻率的工程安全思想培訓和考核,讓所有市政工程人員從根本上充分認識到市政工程項目中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增強每個工程人員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感,全面提升工程人員的安全防范和處理技能,在熟悉自身崗位工程操作的基礎上加上一把施工安全的鎖。

2)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市政工程項目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工程項目,可根據城市實際經濟狀況及運行狀況,建立專門的安全機構或安排兼職的工程安全管理人員,根據不同的工程項目及施工特點,針對性地進行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尤其對于工程中工種多、操作復雜、危險性大的工程環節,應重點進行安全防范和處理,配備足夠的專業安全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的工程安全管理。

第3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關鍵詞] 金融監管 XBRL 信息系統集成

信息技術在金融業中廣泛、深入的運用是近年全球金融業發展的重要特征。金融電子化和網絡化的發展給金融監管體系、理念和具體監管操作都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本文從信息技術發展的背景和金融混業經營大趨勢出發,結合我國金融電子化和網絡化現狀,分析金融電子化和網絡化對金融監管的影響,并構建基于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 Language,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格式的新一代集成的金融監管信息系統框架。

一、信息技術發展對金融監管的影響

對于金融監管來說,信息技術的發展所帶來的金融電子化和網絡化,既給金融監管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機會,同時也使金融監管面臨著新的挑戰和困難。

1.信息技術發展對金融監管的有利影響

信息技術的進步為金融監管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隨著大容量存儲設備的應用,網絡化使獲取金融業務數據更容易,數據內容更完整,這有利于金融監管部門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整理,也為金融監管者提供了分析數據的便利。總之,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信息收集、傳輸和處理更為方便,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帶動了監管的電子化、網絡化,從而使計算機和通信網絡從空間、時間上為決策者提供大量信息,這無疑提高了金融監管效率和信息的準確性,降低了監管成本,所以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金融監管更便于對銀行進行非現場監管,充分利用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進行金融風險的分析和預警。

2.信息技術發展對金融監管的負面影響

銀行信息化和網絡化,帶來了銀行虛擬性的特征,它能突破現有的監管體系,增加金融風險的放大效應,使風險具有技術含量高、隱蔽性強的特征。具體表現為:

(1)風險的擴散速度快:高科技的網絡技術具有的快速遠程處理功能,為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務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也加快了支付清算風險的擴散速度。

(2)風險的監管難度高:電子銀行的業務及交易過程是在網絡上完成的,交易的虛擬化使金融業務失去時間和地理限制,交易對象變得模糊,交易過程也更不透明,金融風險產生的形式更趨多樣化。

(3)風險交叉傳染的可能性大:傳統的金融監管可通過分業經營、提高市場準入規則、設置市場屏障或特許方式,將風險隔離在相對獨立的領域。而電子銀行削弱了傳統銀行金融監管的這些屬性,使監管的物理隔離有效性大大減弱;金融業客戶間的相互滲透和交叉,使金融機構間、國家間的風險相關性日益加強。

(4)金融危機的突發性和破壞性大:一些超級金融集團利用國際金融交易網絡平臺進行大范圍的國際投資與投機活動,這些集團了解金融監管法律法規,能利用法規差異逃避金融監管,加之擁有先進的通訊設施和巨大資金,有一定能力操縱市場轉嫁危機,這些都加大了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和突然性。

上述信息化條件下銀行風險的四個特征,對金融監管的不利影響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電子化后的金融業務流程出現了變化,一些傳統的手工業務流程被計算機程序所代表的自動化流程所代替。與以往相比,金融系統在金融電子化和金融網絡化的背景下衍生出許多新的風險,金融危機的擴散速度呈加速的趨勢,金融監管更加困難。

其次,信息技術促進了金融創新的發展,金融產品越來越虛擬化,金融衍生產品和網絡虛擬貨幣開始出現和應用。對于這些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而產生的金融創新產品如何進行監管,在監管法律、準則和行動上仍還處于被動甚至空白的狀況,這使金融監管遠遠落后于金融的發展。

第三,信息技術帶來了金融業組織機構的變革。金融企業的組織結構越趨扁平化和一些全新的虛擬組織機構的出現(如網上銀行、網上證券公司等),都給金融監管帶來了新的難題。

二、基于XBRL的新一代集成化金融監管信息系統框架

金融電子化和網絡化的發展,使金融組織機構扁平化和金融數據大集中成為當前金融發展的趨勢。從金融監管的角度看,我國目前的金融監管是實行證監會、銀監會和保監會的分業監管。它們是金融監管信息使用的主體。另外,作為中央銀行的中國人民銀行,承擔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對于金融監管信息也有需求;社會上其他機構或個人也可能有使用金融監管信息的需求。目前,各金融監管機構都在建立自己的監管數據庫和信息系統,這一方面造成了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如果金融機構實行混業經營,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就有可能對被監管對象進行重復監管和重復數據準備。以上兩點都有可能提高金融監管的成本。另外,建立各自的數據庫,其數據格式可能存在不一致,難以實現金融監管中的相互協調和信息共享,降低了金融監管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金融電子化和網絡化的發展的形勢下,為克服目前金融監管中的弊病,需要構建一個新一代的集成化金融監管信息系統。

1.關于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 Language,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

XBRL是構建新一代集成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的核心技術之一。XBRL的全稱是“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即“可擴展商務報告語言”,是XML(extensive make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語言在財務報告信息交換中的一種應用,是目前應用于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尤其是財務信息處理的最新技術和標準。XBRL是一個開放的、平立的國際標準,是進行實時準確、有效與高性價比的金融與商業報告數據的電子存儲、操作、復用與交換的標準,它使信息的變得更加透明。

XBRL是目前應用于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尤其是財務信息處理的最新標準和技術,是在網絡環境下金融信息的一種標準化標記語言。在我國,證監會、上交所和深交所一直都非常關注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中國證監會從2005年10月開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電子化規范”標準的制定工作,于2003年底經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批通過,該標準最終確定采用XBRL的技術規范,充分利用XBRL良好的擴展性,達到與國際接軌,進行數據交換與共享的目的。

作為一種以XML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標記語言,XBRL繼承了XML所擁有的所有語言優勢,其特點有以下幾點:

無許可證限制。XBRL具有良好屬性的開放式技術構架,它使任何財務信息供應鏈上的人都能免費、自由地在不同的軟件平臺上準備、獲得、交換并分析財務信息。

跨平臺使用。由于XML文件可跨平臺使用,使XBRL具有跨平臺的優勢。因而,通過XBRL信息可在不同的操作系統、數據庫和應用軟件之間進行傳輸和交換,XBRL是一種互聯網上企業報告的通用語言。

多種格式的輸出。對同一份XBRL實例文檔,采用不同的樣式表,可生成多種企業報告,所有報告的編制一次性完成,不僅降低了輸入錯誤的風險,保證了數據的一致性,而且減少了重復輸入,提高了報告的編制效率。

搜索快速、準確。XBRL在數據處理方面的效率要遠遠高于網絡上常用的PDF、WORD、HTML格式文件,有利于網上搜索引擎的自動搜尋和過濾工作,達到快速、準確。

2.基于XBRL的新一代集成化金融監管信息系統框架

信息系統的集成是指將硬件平臺、網絡設備、系統軟件、工具軟件及相關的應用軟件等集成為具有優良性能價格比的計算機系統的全過程。通常,信息系統的集成方式有兩種方式:基于中央數據庫的集成和基于數據交換界面的集成。前者的集成度較高,系統具有統一的信息模型和統一數據格式的數據庫;后者的集成度相對較低,是系統之間的通訊,即不同程序之間通過接口程序或集成化環境達到交換數據的目的,往往沒有統一的信息模型、數據庫、程序界面和項目視圖。

本文提出的金融監管信息系統是如圖1所示的一個兼顧基于中央數據庫的集成和基于數據交換界面的集成化信息系統。從整體拓撲結構上看,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的集成化形成了m1n(m個部門的金融信息匯總到統一的一個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然后被n個不同金融監管部門所使用)的關系結構,其數據來源是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業務部門,其數據使用者是金融監管部門以及其他金融信息需求者。

與現有的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結構相比,上述信息系統具有如下優點:

(1)從系統運行成本和效率的角度看,各金融機構通過不同的網絡方式將金融機構部門所需要的數據以統一的數據格式(XBRL)格式,發送到統一的金融監管信息庫;金融監管部門對金融機構的非現場監管數據可從金融監管信息庫提取,由于數據是集中采集和處理的,這便于實現數據的共享,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采集和使用金融信息數據的成本,提高金融信息的使用效率。

(2)提高了金融信息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減少金融機構對數據造假的可能性。由于對金融信息采取集中采集和處理,避免了不同金融監管部門對同一金融業務部門金融數據的重復采集,從而可保證金融信息的一致性,另外,在基于集成的金融監管信息系統的金融組織機構(圖2)中,金融信息采集處于金融業務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之間,它可以獨立出來形成單獨的組織機構,專門負責提供金融信息,由于該組織機構處于中立地位,與金融業務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之間沒有任何的利益沖突,從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證金融信息的準確性。

(3)從系統靈活性和相應的組織機構變動成本考慮:由于本系統是基于我國當前的金融監管組織結構現狀,因而在實施中具有較低的監管組織變動成本,同時系統又能機動靈活地適應未來金融業務和金融機構的變化。因此,該信息系統具有較好的靈活性。

四、結束語

本文從分析銀行業固有的信息屬性和信息技術發展對金融監管的影響出發,對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技術進行比較詳細的介紹后,提出了一個基于XBRL格式的新一代集成化金融監管信息系統框架,比較信服地說明了以新的數據標準XBRL構建集成化的金融監管信息系統,既能適應目前信息技術和金融產業發展的要求,又能應對未來的技術和結構變化,必將顯示出愈來愈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米傳民等: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問題與對策.財經論壇,2006年第2期

[2]呂科 劉曉鋒:XBRL技術原理與應用.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年版

[3]饒艷超:對在我國推進發展XBRL的幾點建議.上海會計,2004年第2期

[4]張天西等:網絡財務報告―論XBRL的理論框架及技術.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5]楊周南 趙秀云: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的發展與研究.中國注冊會計師,2005年第2期

第4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中,高頻實驗作為了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內容。該課程的顯著特點就是有著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以及工程性等特點,而且該課程涵蓋了豐富的內容,應用也極為廣泛[1]。現階段我國信息時代的到來帶動了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這也給我們對高頻電子技術實驗的學習提出了新的思路和理念。

1.1 學習現狀與需求分析

就目前我們的高頻實驗課的學習現狀來看,學習的內容依然是以較為經典的內容為主,比如在功率放大器章節中,其核心內容依然是丙類功率放大器與動態負載線的分析方法,但在現階段射頻功率放大器的設計過程中,很少會去應用C類放大器,主要原因就是這類放大器具有著一種突出的非線性特點[2],所以在當前放大器設計過程中D類和E類逐漸成為了一種主流。此外,在當前高頻實驗學習過程中,主要還是通過模擬調制的方式對調制與解調等內容進行強調,這有利于我們對解調和調制等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這部分知識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數字調解方面的內容需要在教學大綱中得到重視和加強。

1.2 實驗設備存在的問題分析

(1)因為設備使用壽命有限,在當前實驗中的教學設備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損壞,對我們的實驗學習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2)在進行高頻實驗操作時,實驗設備往往會很容易的受到干擾,如果設備干擾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也必定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學習效率。

(3)在高頻實驗教學中所采用的高頻線路一般都是實驗箱,如果在實驗過程中其中某個部分發生故障,將會給檢修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所以在進行實驗學習時要慎重的選擇實驗器材。

1.3 學生自身方面存在的問題

就我們學生自身而言,同樣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部分學生對實驗有著一種畏懼心理,在未得到教師的指導和肯定之前,從來不會主動地去接觸實驗器材,哪怕是一個開關或一個旋鈕。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也是由于學生自信心的缺乏所導致。因此也就需要作為學生的我們能夠樹立起實驗學習的自信心。

2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高頻實驗改革的方法和手段

結合上述中當前高頻實驗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為了能夠更好地提升我們的學習熱情,強化創新能力,接下來,我就針對高頻實驗學習方法和手段發表了自己的幾點意見,如有不妥,請老師給予指導。

2.1 高頻實驗學習方法的改革建議

(1)結合學校自身實際情況,建議學校能夠及時的針對一些老舊的實驗設備進行檢修,對于那些損壞嚴重或經過再次修理尚不能繼續使用的要及時的進行更新;在選擇實驗器材時,不僅要配置相應的實驗箱,同時還要提供一些輔器材,如信號發生器和單獨示波器等。

(2)要結合電子線路基礎理論課程進行高頻實驗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借助基礎實驗課程,學生往往能夠更好地掌握基本電路的鏈接以及一些常規測試工作的應用方法。由此不僅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了諸多的便利,也幫助我們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學理論知識。

(3)對于高頻實驗的學習,一般對我們的分析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所以,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建議教師能夠注重我們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對于我們學生而言,也要積極的參加一些學習實踐,同時在實踐過程中要積極的思考,提升自身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從而更加靈活的掌握所學知識。

2.2 高頻實驗學習手段改革建議

(1)設置實驗室設備維護記錄手冊,當我們在進行試驗操作時,發現設備存在問題的要第一時間在設備維護手冊中做下記錄,由此不僅對設備維護人員的設備檢修工作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同時還達成了一種及時修復的目的。

(2)作為學生,在正式進行實驗學習之前,首先要做好前期的課前預習工作;同時在實驗操作過程,要嚴格按照相關規范要求來進行實驗操作;實驗結束之后,要能夠按照要求完成相應實驗報告的撰寫。

(3)建議學校在課程設置時要將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分離開來,周末實驗室要全天對外開放,便于我們及時的進行復習。

第5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關鍵詞】融合新聞;媒介融合;新聞教育;課程改革;安南伯格新聞系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一、方興未艾: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媒介融合課程開設的現狀

最近幾年來,在美國新聞和大眾傳播教育領域關于媒介融合課程的討論很多。早在2001年,美國新聞和大眾傳播教育者協會(AEJMC)就建議新聞傳播項目(programs[1])緊跟業界的媒介融合實踐,跨越單一媒介平臺推出相應的課程[2]。2001-2003年間的AEJMC的3次年會光就媒介融合議題就共舉行了14個討論會(panels)。

關于媒介融合,美國很多新聞傳播院校近年來都已從單純的研討階段進入了實驗階段。據2003年對美國300所新聞傳播院校的調查,約有50%的院校已經根據媒介融合對課程作了不同程度的改革。[3]

而同年對美國46所第一梯隊的新聞院系的調查發現,有多達85%的院系已經開始推出媒介融合的相關課程[4]。

到2005年,根據美國佐治亞大學Lee B. Backer的調查,美國有458所大學開設了新聞傳播項目,當年畢業了48750名本科生和3500名碩士生;從就業上看,2005年,與網絡新聞相關的工作年薪起薪是32000美元,日報起薪是28000美元,電視是23000美元,廣播是26000美元;80%的畢業生相信20年內,大部分人都會從因特網獲得信息[5]。

二、美國新聞傳播院系開設媒介融合課程的動因

(一)業界需求:開設媒介融合課程的外部壓力

盡管對于究竟什么是媒介融合美國學界業界尚莫衷一是,但這并沒有阻礙業界對媒介融合實踐的蓬勃開展。主流報紙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的“只管做”(just do it)的方式,以及其他中小報紙,如《Tampa 論壇報》和《Bakersfield加利福尼亞人報》等從小處著手穩健成長的方式為其他媒體的融合實踐樹立了榜樣。媒介融合的豐富實踐增加了新聞媒體對媒介融合人才的需求,這一方面雖可以通過培訓現有從業人員得以解決,但根本上必然要依靠新聞傳播院系大規模的人才培養。

有不少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早在2003年,美國媒介融合研究者Huang 等人在對媒體從業人員所作了調查,發現有78%的受調查者“同意”或者“強烈同意”新聞專業學生無論什么方向,都應該掌握多種技能,包括寫作、編輯、電視制作、數字攝影攝像和網頁設計等[6]。

另Bruce等人對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融合新聞機構《Tampa 論壇報》“融合新聞中心” 的從業人員作了深度訪談,訪談者認為,第一,在該中心工作,從業人員必須首先要有一門技能特別精,但同時又能勝任其他工作,即一專多能。其次,他們強調新聞寫作與報道對各種平臺中的基礎作用;第三,對新技術有著很強適應能力和協作能力;第四,跨平臺的人際交流能力;第五,具有融合新聞跨平臺的工作經歷[7]。

由此看來,隨著業界媒介融合趨勢的推進,對新一代新聞工作者,即融合新聞工作者(converged journalists)的需求已經出現,而且正呈增長趨勢。對于業界而言,雇傭具有跨平臺工作能力的畢業生可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增加投入產出比;作為畢業生,具有以上能力也無疑會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職場中獲得優勢。

(二)維護組織“合法性”:開設媒介融合課程的內在動力

組織理論和課程改革的研究成果都認為,各種組織都試圖通過變革來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和壓力(無論是實際存在的還是主觀上認為的壓力)。在新媒體環境的壓力下,作為組織,新聞和大眾傳播院系也必須通過變革――引入媒介融合課程――來應對外部壓力,適應外部環境。

另一方面,除了應對外部壓力外,新聞傳播院系還需要通過變革來維護自己的存在的合法性(legitimacy),這樣才能適應社會中其他組織的變化,在文化上繼續獲得公眾、客戶和其他專業人士的承認和認同。這種認同在充滿不確定的今天顯得尤其重要,它是院系獲得更多外部資源的必要條件[8]。

也許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美國學界關于媒介融合的研究已經日益認識到媒介融合教學的重要性,并為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如Huang 等人的研究指出媒介融合存在四種層次:公司融合(corporate merger or alliance)、新聞形式/技術融合(form/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新聞內容融合(content convergence)、以及新聞從業者角色融合(role convergence)。其中新聞從業者的角色融合必然要求院校新聞傳播教學的融合。

專業院系教學人員也開始傾向于支持媒介融合課程改革。根據前述Huang的調查,在全美新聞傳播教師當中,對“鑒于業界的平臺融合趨勢,新聞專業是否要進行相應的重組?”這一問題,有56%的教授表示贊同和非常贊同(另有22%表示難以確定;另外22%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

在Huang對教師的調查中,“靈活性”是一個在“關于如何培養未來記者的意見和建議”中頻繁出現的詞,如一個教授寫到:

“我們不能只為‘眼前’而教。我們必須為學生四年后的畢業做好準備;而且,我們感覺到有責任讓學生了解和學習跨媒體制作,這樣他們在畢業后選擇工作時能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在確定具體的工作后,他們都能將這些技巧應用于自己熟捻的專業”。

(三)三種不同的媒介融合課程改革路徑

美國新聞學者Wilson Lowrey在媒介融合課程改革的力度上將美國新聞傳播院校可以分為三類:堅守者(static)、改良者(supplementary)和變革者(re aligned)[9]。

堅守者認為目前的業界媒介融合現象僅僅是表面的,而新聞的基本原則和做法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因此堅持原有課程不變,繼續根據單一媒介類型培訓學生,而將跨媒介訓練放在次要位置;變革者則全面擁抱媒介融合,對現有課程從整體上作了革命性的改造。改良者則處于以上兩個極端之間,既堅持原有的按媒介類型而分設的系別(tracks)和課程(curricula),但同時也增加了媒介融合的相關課程(courses)或專業(sequence)。

Wilson Lowrey認為,以上三種類型的院校中,堅守者最少,變革者最多,而改良者的數量則正在增加。另外,以上三種類型既同時存在不同院系中,也可以作為線性發展存在于一個院系融合課程的不同發展時期。

三、選擇南加州大學新聞系作為研究案例的原因

如前所述,根據Huang的調查,為了應對新媒體的挑戰,美國有一半左右的新聞傳播院系都在不同層度上采取了某些措施,其中在美國學界討論較多的包括南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密蘇里大學、西北大學、堪薩斯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等的新聞傳播院系等。它們的模式既有共性也有各院系因地制宜的個性。考慮到本文的目的是為我國新聞傳播院系的媒介融合課程改革提供參考,本文抽選出美國南加州大學新聞系作為分析案例,這是因為:

首先,雖然我國目前關于新聞傳播教育的論文已有不少,但具體到關于媒介融合課程改革的深度研究不多,大多數研究都較為宏觀[10],而該案例內容豐富全面,能為我們提供微觀和深層的信息,從而對我國媒介融合課程改革的具體操作更有參考意義。

其次,媒介融合仍是一個年輕而亟待研究的領域,媒介融合課程建設尤其如此。在目前階段,媒介融合課程建設因為缺少足夠的實踐,相應的理論仍比較貧乏。而理論來源于實踐,因此筆者認為,此階段我們需要跟蹤和深入了解發達國家同行的具體實踐,并對之進行“深描,”從而能為我國新聞院系參考和仿效。

第三,作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一種,案例研究(case study)與實驗研究、問卷調查以及文本分析不同,它追求對一個單獨事例(case)的深入的、歷時的和系統的描述,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導致某些現象之所以發生的背后的各種因素,做到“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四、作為案例,南加大新聞系的媒介融合課程改革中的經驗與教訓具有典型性,其媒介融合課程改革經歷了從小到大、從不足到完善的一個完整的試錯過程,堪稱研究美國新聞院系媒介融合課程改革來龍去脈的“完美”案例。它所遇到與克服的問題都很可能是我國同行們在自己的實踐中同樣會碰到的問題,如:其首先從一門相關課程開始漸進發展,但后來卻激進地將網絡新聞與紙質以及廣電新聞置于并行地位因而難以為繼,以及其對融合新聞報道的具體教學方式的摸索(如,是同時使用多媒體報道同一新聞的不同方面,還是分別用不同媒體重復報道同一新聞等)等等。

四、摸著石頭過河―南加大新聞系媒介融合課程改革的經驗與教訓[11]

美國南加州大學新聞系[12]隸屬于該校安南伯格傳播學院(USC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該院是美國新聞傳播教育和研究的知名院系之一,在教學和研究上素有創新的傳統。著名傳其中播學者埃弗里特•羅杰斯(Everett M.Rogers)就曾任該學院的教授;2003年,美國著名網絡傳播學者曼紐爾•卡斯特爾(Manuel Castell)也開始在此任教。

(一)早期:實驗性的新媒體課(courses)

早在因特網還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1994年,南加大新聞系就開設了一門實驗性的新媒體課程。這是一門同時針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3個學分的選修課,主要內容涉及上網技巧和如何使用HTML語言以及Photoshop等軟件搭建網站。

這一實驗課程后來擴展成《網絡出版概論(J412)》課 (J412 Introduction to Online Publishing),其授課大綱主要集中講授數字出版技術。該課程受到了一些學生的歡迎。每學期,學院近400名學生中有30名選修。選修該課程的學生畢業后,有的找到了起薪44000美元一年的網絡工作,而當時紙質和廣電媒體的普遍起薪是22000美元一年。

后來,鑒于學生對新媒體的濃厚興趣,新聞系對J412層次的課程進行了擴張,使其內容更加高級,包括兩門新課:《網絡出版中的多媒體和圖表制作》(Multimedia and Graphics in Online Publishing)研討課(seminar)和 《多媒體報道》(Multimedia Reporting)。

(二)中期:截然分割的媒介融合課程 (curriculum)

2001年,新聞系新系主任Michael Parks上任后認為學院的新媒體課程不能適應新世紀的要求,因而決定改革。當時由于學界和業界對媒介融合尚無統一和穩定的定義,新聞系在引入媒介融合課程的時機和內容的取舍上有三個選擇:

1. 設置一門新媒體綜合課,必修;

2. 設置一門新媒體概論課,必修,同時開設高級選修課;

3. 在基礎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中設置與紙質媒體和廣電媒體平起平坐的新媒體課,要求本科生和研究生必修,而且學生一進入學校就開始跨媒體學習。經過權衡,新聞系最終選擇了以上第三種方案,課程安排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課程設置上,南加大新聞系對同一新聞技能課程,如《新聞寫作》,根據紙質、廣電和網絡媒體分別開設,這樣實際上就形成了《紙質媒體新聞寫作》、《廣電媒體新聞寫作》和《網絡媒體新聞寫作》三門平行的課程。

很明顯,以上課程設置應該是一種比較急進的方式。它試圖一步到位地將網絡新聞、紙質新聞和廣電新聞截然分開并并列起來。這對硬件和師資的要求都很高,因此新聞系花了1年半多的時間才準備好,新課程到2002年秋季正式實施。當時,盡管南加大新聞系的資源勉強可以支撐這一模式,但問題很快就出現了:

1.教學內容重復。例如《新聞寫作》針對紙質、廣電和網絡媒體分別上課。而在基礎階段,這三種媒介之間的差異并不太能體現在《新聞寫作》的教學內容上。這就導致了三門分開講授的《新聞寫作》課程內容彼此重復,浪費了教學資源;

2. 針對三種媒體分開進行的教學實踐與融合新聞實質相違背。融合新聞的實質是結合新聞題材的特點選擇最適合的媒介予以報道,從而獲得最佳的報道效果。這要求編輯記者具備使用多媒體報道同一新聞題材的能力。以上教學,由于依不同媒體而截然分開,因此教師常常要求學生就同一新聞題材分別為紙質、廣電和網絡媒體報道(這類似于現在報紙、電視臺、電臺對同一新聞的報道,只不過學生同時扮演了三個媒體的角色),使學生覺得厭煩。這一做法人為地割裂了多媒體新聞報道的整體性。更好地做法似乎是讓學生就同一新聞題材同時使用多媒體報道。當然,南加大當時基于媒體分開教學,也與當時新聞業界上沒有一個成功的媒介融合模式以及媒介融合的定義仍在不斷搖擺這一事實有關。

3. 對新媒體教學,學生的興趣并沒有教師所想象的那樣強烈。紙質新聞專業的學生埋怨說不得不學廣電新聞制作;而紙質和廣電新聞專業學生都說討厭被逼著學習網絡新聞課程。新的教與學模式(合作教學和合作完成作業)盡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獨立性。

4. 2000年,美國互聯網的發展遭遇泡沫,其影響降低了新聞系學生對網絡新聞前途的期望。實際上,當時隨著網絡新聞公司的大幅裁員,網絡新聞記者編輯的起薪也大幅降低,對新聞系的學生喪失了吸引力。

盡管存在著以上問題,教師也有不少牢騷,但新聞系上下基本都認為以上媒體融合課程改革的大方向是對的。

對以上問題,新聞系作了調查研究,有以下發現:

1. 由于網絡新聞的定義尚不清楚,因而很難將其與紙質和廣電新聞放在同等的地位來教學。而且,廣電新聞因為有著自己鮮明的制作需求和獨特的播放途徑,因此它與網絡并不十分兼容;但紙質、廣播以及新聞攝影卻可以和網絡結合得很好。

2.從業界獲得的反饋表明,業界需要基礎扎實的畢業生。如有媒體單位認為技術固然很重要,但他們同時需要在關鍵場合不會砸場的優秀記者。

3. 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即使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英語語法、拼寫、美聯社(AP)新聞寫作規范以及基本數學技能尚未完全過關。學生們對SAT(大學入學考試)和GRE(研究生入學考試)所考的內容似乎都忘光了,連基本的句子都寫不好,基本的計算也算不清;他們對統計學和抽樣方法也都似懂非懂。

而另一方面,學生一些其他的需求在以上課程中卻沒有得到體現,如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步,新聞攝影和視覺傳播日益重要;數碼相機的流行也意味著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照片;博客以及公民新聞的發展勢頭很猛;業界對融合的定義似乎已經為技術所引導,在這個時代,把關人的角色如何保持和發揮?計算機輔助報道的重要性也日益明顯等等,但是對以上各方面,教學中卻沒有得到體現。

(三)現在:成熟兼容的媒介融合課程模式(model)

結合以上調查發現,2003年新聞系在學校課程制度許可的框架下又對課程作了局部的改進,到2006年形成了以下沿用至今的媒介融合課程模式:

結合以往的經驗教訓,新聞系在新媒介融合課程的具體教學中,有以下幾個側重點:

1. 更加注意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1)更加強調基本的“講故事”的能力教學,特別是新聞導語寫作,因為這在三個平臺都適用;

(2)在網絡新聞寫作教學中,在教學前六周加強了對語法、拼寫和寫作規范的教學,然后進行相應的嚴格考試。教學還強調故事板(story boarding),數據庫結構以及網絡專題報道的能力。

(3)鑒于目前對“網絡新聞報道”的定義尚不明確,因此在“網絡新聞報道”教學內容中增加了基礎數學、計算機輔助報道(CAR)以及統計學等內容。這些內容在紙質媒體中也有用武之地。

(4)繼續開設Photoshop和Dreamweaver等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但鑒于新媒體軟件更便宜和更傻瓜化了,因此教學更重視概念的傳授而不強調對某一具體軟件的使用。

2.加強了與網絡新聞更兼容的科目的教學

(1) 在核心課程中減少了電視新聞的教學內容,同時繼續增加攝影和廣播(radio)報道的教學內容;

(2) 由于發現紙質媒體寫作,特別是電訊稿(wires)的寫作很適合網絡新聞,因此加強了這一塊,增加了每周在這方面的教學時間,以提高學生快速寫作、改寫和更新稿件的能力;

3. 繼續加強新媒體,如學生博客、校園報刊和電視臺等在媒介融合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南加大新聞系的網絡新聞副教授Larry Pryor在總結該系融合新聞課程改革的經驗教訓時指出,新聞院系必須開設新聞課程,這有利于學生(特別是優秀學生),有利于培養教師的協同教學能力,有利于新聞院系進行新的學術研究和合作。

但是,他進一步指出,在進行融合課程改革時,對媒介融合的定義應該寬泛,而不是像南加大新聞系最開始那樣將紙質、廣電和網絡三個平等放置。“我們認為有更加自然的課程設置方法。要避免將新聞課程改革視為零和游戲。將新媒體課程融入到已有課程中去而又不犧牲基本功是完全可能的。[14]”

他強烈建議新聞院系聘用退休攝影記者到課堂教學;結合博客進行課堂教學(或開設班級博客,或開設學生個人博客);與在新媒體應用上走在新聞傳播院系之前的其他院系合作,如工程系、美術系、戲劇、舞蹈、劇院等。

他說,新聞學教師現在有很好的機會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這也是更好地為公眾服務。“我現在上的是核心課程,工作量很大。有時候我更愿意回到10年前更簡單的工作中去,但是技術的發展卻不會止步。受眾也不再受制于傳統媒體,我們對此必須做出反應,否則只能被忽視,被忘記。”

注釋:

[1]此處的“program”相當于我國所指的“教學點”。

[2]John Pavlik, Gary Morgan and Bruce Henders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 2001 and Beyond (Columbia, SC: AEJMC, 2001).

[3]Huang, E., Davison, K., Shreve, S., Davis, T., Bettendorf, E., & Nair, A. (2006).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Convergence: Media Professionals' Concerns of Working Across Media Platforms. Convergence, 12(1), 83.

[4]Criado, C. A., & Kraeplin, C. (2005). The State of Convergence Journalism: United States Media and University Study. In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in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Convention.

[5]Becker, L. B., Vlad, T., Tucker, M., & Pelton, R. (2005). Annual Survey of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Graduates.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9, 2005.

[6]Huang, E., Rademakers, L., Fayemiwo, M. A., & Dunlap, L. (2004). Converged Journalism and Quality: A Case Study of The Tampa Tribune News Stories. Convergence, 10(4), 73.

[7]Bruce Garrison, & Michel Dupagne.(2003).A Case Study of Media Convergence at Media General's Tampa News Center.I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Columbia, SC. Retrieved November 27, 2007, from com.miami.edu/car/columbia03.pdf.

[8]Lowrey,W., Daniels, G. L., & Becker, L. B.(2005). Predictors of Convergence Curricula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Program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or, 60(1), 32-46.

[9]Lowrey, W., Daniels, G. L., & Becker, L. B. (2005). Predictors of Convergence Curricula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Programs.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or, 60(1), 32-46.

[10]筆者在中國期刊網使用關鍵詞“新聞教育”+ 篇名“融合”檢索,僅得到9篇論文,主要是中國人民大學蔡雯教授、高鋼教授的研究。其中蔡文教授主要介紹了哥倫比亞大學和密蘇里大學的融合課程現狀;高鋼則闡述了媒介融合趨勢下新聞教育基礎元素的構建。

[11]Larry Pryor A converged curriculum: One school's hard-won lessons,省略/ojr/ stories/050224pryor

[12]南加大傳播學院(Anner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下面包括兩個院傳播學院(School of Communication)和新聞學院( School of Journalism)。為了將“小院”與“大院”分開,“小院”有時也被翻譯成“系”。此處從此翻譯。

第6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十報告中用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提出了反映現階段全國人民“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熟讀并記住核心價值觀24個字,這是第一課、第一步。

“人倒了,不敢扶”“放心肉,不放心”“地溝油,到處有”,這些現象都反映了如今社會上人們的誠信缺失。這不僅嚴重破壞了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也對少年兒童的道德建設和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影響,必須加強誠信教育。

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讓隊員明確誠信的內容和意義,初步感知誠實守信的重要性。通過活動實踐,讓隊員充分體驗誠信情感,懂得誠實守信的道理,并落實到行動中去。

活動準備

1. 本中隊有些隊員有當小主持人的經驗,這次我們開展小主持人競選活動,激發隊員們的興趣,然后擬定節目,討論整個活動的步驟。

2. 根據隊員們喜歡閱讀這一習慣,讓隊員們以小隊為單位在閱讀時收集有關誠信的名言,制作誠信小花片,收集有關名人小時候的誠信故事,拍攝《一場特別的考試》錄像。

3. 根據隊員喜歡聽故事、看動畫這一特點,排練誠信小品。最后,組織隊干一起審查節目,將各節目有機組合,確定隊會流程。

活動過程

環節一:模擬情境,感知誠信

1. 播放動畫《花瓶事件》,讓隊員說說故事人物的行為哪個對,哪個錯,從而理解誠信的含義及重要性,感悟誠信的可貴。誠信究竟是什么?為什么它如此重要呢?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在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許多誠信教育的寶貴資源,因此課前我指導隊員以小隊為單位,查閱圖書資料中的誠信小故事、誠信格言等,指導他們以各種形式去解讀誠信。

2. 經典格言大家讀。隊員們搜集到了許多淺顯易懂的誠信格言,如“言必信,行必果”“誠信是為人之本”,等,在交流中隊員對誠信有了初步的感知。

3. 誠信小品一起演。中國傳統美德故事中有許多是關于誠信的,其中《曾子殺豬》的故事比較貼近隊員的生活,易于理解,因此,我指導隊員把這個故事排演成了小品。讓隊員在演和賞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誠信的內涵,體驗誠信的情感。

4. 模擬情境,講述故事。從前有一位誠實老人,來到一座被沙漠包圍著的小城里,他看到那里的人生活非常艱苦,于是,他就給這里的每個人發了一顆種子,告訴大家:只要他們誠實守信、守望相助,這顆種子就能在這荒漠中生根發芽,為他們抵擋風沙,帶來希望。你們看,我們今天也來到了這個誠信的森林里了。隊員們,你們要不要得到誠信的種子呢?我們也來把得到的誠信種子栽種在這里,讓它生根發芽好不好?(推出“誠信樹”)

環節二:體驗情感,感悟誠信

隊員講《華盛頓砍櫻桃樹的故事》《一諾千金》這兩則誠信故事,在講演中,他們自然而然地融入了故事的情境中,對誠信有了源于心靈深處的思索。

在活動中隊員們形成一個認識:誠信是什么?誠信就是要誠實不說謊;誠信就是我們小時候兩個小手指拉鉤后永不反悔。再讓隊員們說說身邊的誠信故事,受到表揚的隊員都能從誠信樹上摘下一朵誠信花貼在自己的誠信卡上。最后讓隊員們進行小拇指拉鉤的游戲,互相許下小承諾,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

隊員們參與誠信小游戲“信任背摔”。一人站在較高的跳臺上直挺挺地向后倒下,跳臺下方的隊員用手托起成一個“人床”把摔下的人接住。通過這個游戲,隊員們體會到建立在誠信基礎上,彼此相互信任的重要性。你是誠信的人,別人才能信任你。做事情時相信對方,信任對方,學會換位思考,相信對方的同時就等于相信自己,互信互助一定會把事情做得更好。

環節三:活動延伸,踐行誠信

中隊活動課引導隊員認識誠信,體驗誠信的情感,但關鍵還在于指導隊員將這種情感導之以行,所以課前的滲透和課后的延伸不容忽視。種植誠信樹是本次誠信教育的再延續。摘除黃葉(黃葉上記錄著曾經做過的不誠信的事),添上新葉(自編的誠信格言),把誠信之果(記錄做過的誠信之事)粘在這棵大樹上精心呵護,共養誠信品質,眾手澆灌,讓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最后以小隊為單位繪制誠信書簽,利用假日小隊活動到廣場向周邊居民進行發放,讓隊員們更加深入地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督促自己做到誠實守信的同時,用行動向他人宣傳誠信的美德,倡導和諧美好的社會風尚。

活動效果及反思

誠信是古人推崇的一種人格境界,它要求人們真實無妄,誠實無欺。誠信是一種個人修養,也是一種道德行為。只有內心誠實,才能善待父母,善待朋友。誠信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講誠信、守誠信是每個人應該做的。希望通過這次主題隊會,能幫助隊員們改掉不守誠信的壞習慣,在和諧的集體中度過每一天。

我們通過活動讓隊員明道理,知要求,立榜樣,辨是非,見行動。當然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我們還把這個活動與雛鷹爭章活動相結合,開展誠信章的爭章、頒章活動,讓誠信之花開遍校園的每個角落。

專家c評:誠信的基本含義是誠實無欺,講求信用。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之本,立德之源。自古以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如言而有信、一言為定、一諾千金、金口玉言,說的都是“誠信”二字。而當今社會,我們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講究誠信、回歸誠信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的需要。開展誠信教育,可以進行誠信大調查,讓隊員們走出校園,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尋找誠信楷模,了解誠信在當今社會中的重要作用,體會誠信讓我們贏得信任、幫助、尊重,獲得財富、友情,誠信讓生活更美好;也可以舉辦誠信小辯論、大討論,讓隊員們明辨是非,就如何做到講誠信集思廣益;還可以讓隊員們根據自身情況為自己制定切實的小目標,明確努力方向,通過不懈的努力,自覺成為誠實守信的好隊員。

第7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圍繞“人人知誠信,誠信我先行”這個主題,大家踴躍發言,商討怎樣開展這次主題班會,立志一定要把這次班會搞好。誠信,如同陽光雨露讓世界充滿生機,讓生命充滿活力。哪里有誠信,哪里就有微風送爽;哪里有誠信,哪里就有歡顏笑語;哪里有誠信,哪里就有和諧文明,我們一定會時時講誠信,事事講誠信。

活動目的:

為了增強同學們的誠信意識,我們針對誠信學習、助學貸款等內容展開這次主題班會。中國漢語里有關誠信的成語不勝枚舉,如:一言九鼎、一諾千金、言而有信、金口玉言、一言為定,……關于誠信的格言、警句也是數不勝數,其中比較經典的有:言不信,行不果。墨子;民無信不立孔子;城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另外還有人人耳熟能詳的“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所有這些通通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誠者,信也!”其意思就是如果你是個誠實者、真誠者,必定能取信與于人。

看看身邊的現象,你是否會發現,講誠信的人往往都是受人尊重的、喜愛的、信任的,而那些虛偽者、說謊者,別人表面上尊重你,而心里卻對你卻極度反感,一旦別人對你有想法了,就很難再取得別人對你信任了,可見不講誠信的人真的可悲、可怕、可恨、可憐!

大家都來講誠信吧,誠信是人類一種寶貴的無形資產,是世界最美麗的衣裳,是人類財富的種子,是溝通心靈的橋梁,誠信真的很重要!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誠信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每個人立身之本,是人們道德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所學校生存、發展和提高辦學品位的需要。我們呼喚誠信,尋找誠信,我們要在自己的身邊種植培育起誠信的森林,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是為人之道、人之本。誠信是當代大學生塑造健康人格、實現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在大學生中開展誠信教育,既是大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也是時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誠信,如幽蘭之香淡然而雋永,如楊柳之風輕柔而堅定,如淬火之刃無華而鋒利。如果一個人沒有了誠信,就如同沒有了脊柱,無法支撐起他的精神軀體;如果一個企業沒有了誠信,就如同帆船失去了桅桿,迷失了遠航的方向;如果一個民族沒有了誠信,就如同大廈沒有了根基,無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誠信,如同母親柔聲細語的安撫讓人內心和諧安寧;是誠信,如同萬家燈火驅散黑暗送來光明,讓世界變得如此美麗多彩;是誠信,如同陽光雨露讓世界充滿生機,讓生命充滿活力。哪里有誠信,哪里就有微風送爽;哪里有誠信,哪里就有歡顏笑語;哪里有誠信,哪里就有和諧文明。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朋友。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想真正交上幾個知心朋友,首先你得是個講誠信的人。因為你三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中,與朋友同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多的。人與人相處,應該坦誠相對,信守諾言。只有做到誠信為人,在工作中,大家才能配合的更好,身心愉悅,工作更出效率。反之,總是在別別扭扭的心情中工作,工作出差錯的機率會加大,更嚴重的情況會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甚至生命。

第8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關鍵詞]誠信德育班級管理文化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60116

誠信是做人之本。對于班級管理而言,加強誠信教育,讓學生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一方面有利于德育目標的落實,另一方面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初中生正處于個性張揚的青春期,其誠信意識的滲透要講求藝術性,一方面有制度建設,將最基本的誠信準則呈現出來,對學生形成約束,另一方面有輿論引導、課堂滲透、文化構建,將高層次的誠信目標體現出來,引領學生自我教育,將誠信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動。

一、制度約束,形成誠信規范

人無信不立。德育管理的初級階段是權威管理,即所謂的“人治”,依靠的是班主任的權威與情感,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制度約束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為此,班主任不妨依靠班級民主,讓學生集體討論,制定班級誠信公約。這樣,學生自己制定誠信制度,無形之中也是一種自我約束,其自覺遵守誠信規范的意識更強。為了落實學校的德育要求,我班形成了晨會制度,每天早晨由學生播報班級、學校乃至社會的關于誠信的相關新聞故事,一方面發掘身邊的誠信榜樣,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誠信的行列中來,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自我教育中強化誠信意識。

二、輿論引導,營造誠信氛圍

以學校的德育活動為平臺,在班級管理中加強輿論的引導力量,積極營造誠信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講誠信,努力做到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在生活中講求誠信,對教師不說謊話,對親友不欺瞞。當然,班主任應當成為誠信輿論的引導者,或在班級內部宣講季布千金一諾、商鞅立木為信、烽火戲諸侯、曾子殺豬、孫武斬姬演兵等古今誠信小故事,或樹立關于誠信事跡的先進典型,或設立班級誠信日,或在班級內部開展誠信小明星的評比活動,或在教室內張貼誠信格言等。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其獨立思考的意識正逐漸增強,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足以成為他們的評判對象。因此,在加強輿論影響的同時,教師要嚴格約束自身言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為學生樹立誠信榜樣,師生合力在校園內積極營造誠信氛圍。在誠信輿論的影響下,班里的一把鎖、一面墻壁、一扇窗戶等都在輕輕記錄著學生的誠信事跡,因為負責開門的學生信守承諾,早早到班,為大家開門,打掃衛生,以嶄新的教室環境迎接大家的到來;因為有的學生信守承諾,不抄襲作業,不應付課堂,對別人真誠無私,對自己“三省吾身”。

三、課堂滲透,內化誠信教育

學校德育活動無處不在,為了內化誠信教育,班主任及課任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誠信意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明白誠信做人的道理。例如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閱讀與寫作中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陳太丘與友期》中的“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就是誠信教育滲透的良好素材;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反映了誠信在做人做事中的重要意義;馮驥才的《珍珠鳥》是人對鳥兒親密無間,鳥兒則日漸對人產生信任,體現了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相處之道。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適當滲透誠信教育,讓學生自覺感受到誠信的意義與價值,發自內心地講誠信。在寫作教學中,不編造離譜的違背常識的故事,不虛構不切實際的故事,而是力求思想真實表達,主題健康向上,以滲透誠信教育內容。

四、文化構建,培育誠信集體

第9篇:關于誠信的格言范文

一、我市廉潔文化建設現狀

從20*年下半年起,我市在全市范圍內布置開展了廉潔文化“六進”工作,并明確市級機關黨工委、市委農辦、市民政局、市婦聯、市經貿委和市教育局等六個單位為廉潔文化“六進”工作牽頭單位。各牽頭單位實現了“四個到位”,即領導到位、財力到位、工作方案到位和落實到位。

20*年年初,市紀委把廉潔文化“六進”工作正式列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內容,各相關單位因此也分別將廉潔文化建設作為懲防體系管理軟件的一項工作內容,接受網上實時監控和評估。

廉潔文化“六進”工作建設過程中,各牽頭單位分別落實了一批試點單位,并做到了“三個注重”,努力把試點單位的工作做扎實。一是注重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在試點工作初期,社會上不少群眾包括一部分黨員干部對廉潔文化“六進”工作不理解,認為廉潔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領導干部,在社區、家庭、農村、企業和學校開展廉潔教育沒有必要,有的同志甚至還存在抵觸情緒。經過努力,通過本市新聞媒體以及市紀委開設的專版、專刊和網站等宣傳渠道,廣泛宣傳報道開展廉潔文化建設的目的意義,讓更多人了解開展廉潔文化“六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廉潔文化建設的順利推進打好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二是注重結合現有的各類文化載體。在開展試點工作時,一些現有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內容已經具有相當的生命力,如企業文化中的“誠信經營,依法經營”;家庭文化中的“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校園文化中的“八榮八恥”;農村文化中的新農村建設等等。因此,在試點推進過程中,提倡廉潔文化“六進”應結合現有的文化載體,與原有的優秀文化有機融合起來,既讓試點單位容易接受,又提高了試點工作效率。三是注重堅持以人為本。廉潔文化建設與針對黨員干部的廉政教育有所區分,在建設過程中,注重用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代替說教式、灌輸式教育方式,內容上盡量避免過于深奧、嚴肅和“刺目”的語句,體現人性化,便于社會群眾理解和接受。如在提供給基層的廉潔文化宣傳參考資料中都配有插圖和漫畫等,讓群眾會心一笑之余,也能受到啟發。在各類試點單位基本成熟的基礎上,市紀委督促相關牽頭部門及時進行總結推廣。如教育系統多次組織有關校領導現場參觀四所試點學校并組織座談,并探討研究推廣辦法。廉潔文化進企業也于20*年3月份在平望鎮召開專門推進會,三個試點企業分別在會上介紹經驗,為面上展開提供借鑒。松陵鎮農創村是新農村建設和廉潔文化進農村的雙料試點村,硬件條件較好。一些村在參觀農創村現場時,擔心自身基礎差、學不象,牽頭單位鼓勵他們學一些花錢少,但效果好的方法或形式,如利用現成的村務公開欄搞廉潔文化活動櫥窗等,并結合自身實際開展一些具有特色的活動。

我市廉潔文化的開展既注重活動形式、內容的“三貼近”,更注重文化建設的實效性。一方面,強調群眾的參與性。如大力推動廉潔格言征集和宣傳活動。由于創作簡便易行、又不失文學性和群眾性,很受機關、企業和學校等歡迎,共有1000多位作者創作了2000多條廉潔格言,有的單位還對創作格言制作成宣傳冊、評獎或推薦到上級機關條線。另一方面,強調建設的實效性。如平望鎮聯豐村針對農村小店貨物少、質量較差的情況,新辦了農村超市,配套圖書報刊室,并張貼廉潔標語,既方便了群眾,又宣傳了廉潔文化,一舉兩得。使群眾既能感受到崇廉、尚廉的輿論氛圍,又能體會到廉潔文化建設帶來的實際成果。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在市紀委和各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應該說我市的廉潔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豐富了廉潔文化的內涵。廉潔文化的提出,拓寬了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的領域,宣傳教育的對象、形式和內容呈多樣化、多層次。如我市教育系統針對學校中三種不同的對象分別確定廉潔文化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對學校領導,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主題,開展“廉潔從政”教育活動;對教師,以“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為主題,開展“廉潔從教”活動;對學生,以“從小立志,增強廉潔意識”為主題,開展“敬廉崇潔”活動,并把誠實守信、八榮八恥、崇尚科學、勤儉節約等教育融合其中。在今年五月開展的百名家長代表參觀“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中,家長們看到學校櫥窗里張貼著師生創作的廉潔文化書法、美術作品,走廊過道旁一排排的廉潔誠信格言警句整齊有序,市實驗小學的“科學、環保、愛心、誠信”長廊生動形象,市鱸鄉實驗小學還放映了學生自拍的“感動校園”廉潔文化專題片,家長們捧著精選了古今中外百余則小故事編成的《廉潔教育讀本》,聽著學生們關于廉潔文化的演講,確實震動不小。

2、建立了一批廉潔文化的宣傳陣地。廉潔文化要有聲勢,陣地建設不可缺少。我市絕大部分廉潔文化“六進”單位均開辟了廉潔文化宣傳櫥窗;不少單位設立了廉潔文化閱覽室和廉政書架;市高級中學還專門設立了廉潔文化宣傳展廳;廟港社區在中心地段設置了一組廉潔文化燈箱廣告;松陵農創村在入村主干道兩旁燈桿懸掛廉潔文化宣傳彩旗。信息化是今后的發展趨勢,廉潔文化自然不會放過這塊“陣地”。市紀委、民政局、經貿委、婦聯等均在自己的單位網站上開辟了廉潔文化專欄,學校的校域網也都一一開辟了廉潔文化進校園專門網頁,市社區服務中心在電腦閱覽室的每一臺電腦上安裝了廉政知識工具軟件。

3、擴大了廉潔教育的覆蓋面。廉潔文化不同于廉政教育,廉政教育的涉及面主要是黨員干部,而廉潔文化建設面向全社會。今年以來,我市開展的不少活動均具有參與面廣、影響大的特點。如廉潔文化書畫征集和展覽活動,從3月份起就向全社會征集廉潔文化書畫作品,通過*電視臺、《*日報》連續一周在重要版塊刊登征稿啟事,從六、七歲的兒童到八十多歲的老人均踴躍投稿,共收到各類作品400余幅,最后精心挑選了150余幅作品于5月初在世紀大廈展出,在組織全體機關干部參觀同時,還面向全社會開放。出版了《廉潔文化書畫作品集》,贈送給機關、社區、學校等。今年還開展了黨風廉政巡回宣講活動,由五名優秀的演講選手,在全市各鎮和市級機關巡回宣講13場,從處級領導到一般工作人員聽講者超過4000余人,內容既有全國聞名先進典型事跡,也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感人故事,還有關于廉潔文化方面的宣傳教育材料。一件件平凡感人故事,一個個簡明扼要的道理,經選手的精彩演繹,沒有一點枯燥的說教感,整個活動影響大、反響好。另外,還通過“十鎮聯動”文藝匯演這一載體,用文藝的形式宣傳廉潔文化。“十鎮聯動”文藝匯演是我市群眾文化建設的一個“名牌”,深受群眾喜愛。我們與文廣局協調以后,把宣傳廉潔文化和“八榮八恥”作為表演內容納入其中,讓廉潔文化融入到群眾文化之中。今年以來“十鎮聯動”文藝匯演全市共演出20場,觀眾超過15萬。

4、鞏固了黨風廉政“大宣教”基礎。我市連續5年的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的開展,形成了良好的黨風廉政“大宣教”格局。當然,廉潔文化建設也始終貫穿在其中:首先是與六個牽頭單位密切配合,黨風廉政的專業資料由市紀委提供,制定推進方案和具體實施細則,以牽頭單位為主,遇到困難一起想辦法、出點子。二是根據文化的特點,加強了與文廣局、文聯等單位的聯絡與合作,借助其專業特長和藝術平臺,使廉潔文化更感染群眾、寓教于樂。三是廉潔文化離不開新聞宣傳單位的支持,廉潔文化的一些大型活動,電視臺、報社都放在重要欄目進行報道,宣傳部門還將我們一些好的做法向各級黨報推薦。四是我們還與市委黨校、市檢察院合作成立反腐倡廉理論研究小組,每年活動兩次,自20*年成立以來,僅廉潔文化方面的理論和調研文章就撰寫了6篇。

三、目前廉潔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廉潔文化占領的思想陣地有限。在思想領域,由于受到了一些消極因素的影響,社會上出現了談腐不驚,見腐不怪,信仰缺失,價值缺位等現象。廉潔文化仍然面臨著“官本位”和資產階級腐朽文化等的嚴峻挑戰。近年來,人們對“發展第一位”的認同可謂深入人心,這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思想成果之一,但卻也催生了一些人的“發展唯一論”,并片面的把發展理解為經濟發展,偏廢了廉潔自律對人的發展的重要保障。另外,“關系學”、賭博等腐敗文化甚至比廉潔文化流行更快更廣,如“有權不用,過時作廢”,“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等反映腐敗文化的順口溜被人們記得滾瓜爛熟,叫得朗朗上口,而有關廉潔文化的格言、詩詞、順口溜等,人們卻記不得多少。

二是廉潔文化占領的社會市場不寬。無論是城鎮的街道、廣場,還是農村的村頭、小區等公共場所,最耀眼的是各種商業廣告,而廉潔文化廣告幾乎難覓“芳蹤”。書店、圖書館、閱覽室、音像制品店是文化氛圍最濃的地方,但這些場所屬于廉潔文化教育的書籍、報刊、影碟卻很少甚至沒有。電視是目前傳播廉潔文化最多、最廣,也是對廉潔文化宣傳貢獻最大的媒體之一,就其播放內容和比例而言,播放廉潔文化教育的仍然偏少。在農村,科學發展率先發展、人口計劃生育政策法規等的宣傳欄、標語隨處可見,但有關廉潔文化教育的字眼很少。

三是黨員干部自學廉潔文化的主動性不高。相當一部分黨員干部的案頭、書桌沒有廉潔文化書籍或報刊。不少黨員干部認為廉潔文化教育的對象應是領導干部,自己無職無權,沒有腐敗的條件,學不學廉潔文化無所謂。有的則把廉潔文化作為空洞的說教,不上心、不實用。有的以工作忙為借口,思想上放松、行動上偏廢對廉潔的學習和自律。如果沒有紀檢監察部門的安排,許多黨員干部幾乎不會主動去自學廉潔文化。

四是廉潔文化教育的受眾面不廣。目前廉潔文化教育主要集中在機關、學校,教育的對象主要是機關的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而社區、農村、企業和和大多數家庭仍是空白地帶。許多社區居民、農村黨員干部及群眾、企業員工、個私企業負責人等平時很少接觸過廉潔文化,談不上接受廉潔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四、解決上述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快理論研究和機制創新

廉潔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但對于廉潔文化的理論研究微乎其微。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和諧社會建設的進一步推進,廉潔文化作為政治、經濟、精神文明和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理論研究和機制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見一斑。

1.要加快理論研究,為廉潔文化建設提供科學指導。要加強調查研究,在認真總結廉潔文化建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加快理論研究和創新,改變理解和意識上的偏頗,從理念、觀念、思路到可操作性等方面指導和推動廉潔文化建設。

2.要建立健全機制,形成廉潔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要把廉潔文化建設作為全局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思想上、制度上和建設機制上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廉潔文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可結合廉潔文化“六進”活動,完善領導干部對廉潔文化的學習制度,述職、述廉、戒勉談話制度,領導干部講“廉政課”制度等,完善黨員干部學習廉潔文化的檢查和考試考核制度。把廉潔文化納入黨委中心組和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重要內容,年終進行抽查和考試考核,考核情況存入干部檔案,作為干部晉級、提拔的依據之一,從而激發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廉潔文化的自覺性。

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和全局性工作,光靠紀檢監察部門孤軍奮戰不行,必須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要把紀檢監察、組織、宣傳、黨校、教育、文化等部門以及新聞、文化藝術單位的力量整合起來,建立廉潔文化建設分工合作責任機制、資金投入機制、廉潔文化創作機制,同時要發揮社會力量和群眾力量,做到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群策群力,在廣大黨員干部及全體公民中營造“以廉為榮、以廉為樂、以貪為恥”的社會風尚,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促廉、人人保廉、人人反貪”的良好社會環境。

(二)推進建設方式的“五個走向”

廉潔文化要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形成反腐倡廉的良好社會環境和文化氛圍,需要以多樣性的活動為抓手,在搞好結合上做文章,推進廉潔文化建設方式的創新。去年以來,我市在廉潔文化活動中逐漸形成了廉潔教育的“五個走向”,今后要在推進和完善上下功夫。

一是讓廉潔文化建設從文件走向文藝,創作典型作品,增強廉潔文化的吸引力。要加大廉潔文化的創作力度,推出精品、宣傳精品。以身邊人、身邊事為原型進行創作,做好“大廉潔文化”文章。要力爭創作一批符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群所樂于接受的、可持續供給的高雅和通俗的廉潔文化產品。要發揮文化創作單位和民間文化團體的優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為載體,創作一些廉詩、廉文、廉戲和廉政格言警句,創作一批廉潔文化教育歌曲、書畫、對聯、相聲、小品、戲曲、影碟等,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讓人們在唱廉政歌、讀廉政書、看廉政影視、欣賞廉潔文化藝術、品賞“廉潔文化大餐”的同時,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使廉潔文化進一步扎根社會、扎根群眾,形成一種時代風尚。

二是讓廉潔文化建設從會場走向廣場,組織群眾演出,增強廉潔文化的親和力。通過播放廉政電教片、舉辦廉政文藝匯演、廣場演出、小品說唱等形式,對群眾進行廉潔文化教育,使清廉之風吹遍社會的每個角落,讓廉潔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廉潔文化從機關邁向全社會。

三是讓廉潔文化建設從參觀走向參與,搭建活動平臺,增強廉潔文化的滲透力。充分利用影劇院、展覽館、圖書館、文化宮、廣場舞臺等文化設施,通過舉辦展覽、舉辦講座、放映影視作品、提供圖書資料等形式,提高廉潔文化活動的開放度和群眾參與度。

相關熱門標簽
久久久99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AⅤ天堂亚洲国产AV|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 开心五月婷婷激情在线| 欧美群交射精内射颜射潮喷|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黄色三级毛片网站| 国产美女精品AⅤ在线老女人| 欧洲lv尺码大精品久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在线观看| 狠狠摸狠狠澡| 无码人妻久久1区2区3区| 蜜桃av午夜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动漫久久|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亚洲hdmi高清线| 亚洲小说春色综合另类| 麻豆av传媒蜜桃天美传媒|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天堂av在线免费播放| 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试看| 日韩福利视频导航| 少妇久久久久久被弄高潮| 图片区小说区亚洲欧美自拍| 国产女人被狂躁到高潮小说|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加勒比综合| 99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2区3区| 精品少妇大屁股白浆无码| 人妻丰满熟妇av一区二区| 内射国产内射夫妻免费频道 |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亚洲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